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时间:2019-08-29 15:4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第一篇: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分公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厦门分公司的施工生产中做好钢结构及水电安装等支持工作,并在服务好项目部的同时,积极扩展经营发展空间和质量,坚持推进机电工程处向更具技术含量产业转型发展,从聚焦短板和创新管理入手,抓机遇、破难题、出实招、求实效,积极探索机电工程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转型升级,拓展持续发展空间。为企业继续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分公司在“十三五”未实现“双百亿公司”的目标而贡献力量。机电工程处始终坚持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不折腾,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善挖用足独特的发展优越不迟疑,坚持激发干部拼搏奉献精神不懈怠,步步为营,有为推进,不断开辟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新境界,现根据机电工程处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2019年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如下。

一、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2018年开始,机电工程处在刘五店厂区建立海上风电管桩生产基地,渐渐的把生产重心从殿前厂区的模板加工,转移到了刘五店厂区的海上风电钢管桩及附属构建制作,并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良好成绩,在业界内也得到良好声誉。之后机电工程处将对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再组合,再利用,再优化,全面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市场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素质整体提升。之后机电工程处将分别从“材料的精细化管理”、“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质量的精细化管理”着手,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实现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型管理的成功转型。不断完善并坚持严格实施《物资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条例》、《船机设备管理办法》、《考勤制度》、《双文明考核办法》、《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效。机电工程处认真贯彻执行分公司的二本管理手册,即《质量认证运行管理手册》、《工程成本控制手册》,对新承揽的任务都能依据程序文件进行分包商的信誉考察,承揽合同评审,合同会签等。

二、重点提升经营质量,坚定推动转型升级

2018年厦门分公司在业务形态上,紧密结合中国交建、三航局的“西进、入湾、进城、出海”,着力强化“走出去”战略。机电工程处也将紧跟厦门分公司的步伐,为公司做强做精风电、轨道交通、盾构、铁路、海外项目的目标贡献力量。未来的三年机电工程处会继续保持对传统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始终秉持“三个服务(现场服务、精细服务、信任服务)”理念。只要业务需要,机电工程处都将排除万难,为项目部提供优质的现场服务,并始终坚持在技术、质量、安全上提供保证,在厦门及周边地区巩固机电工程处多年来在钢结构行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擦亮了三航机电品牌。同时,也会加快推进机电工程处向更具技术含量产业的转型发展,推进信息化与企业产品的融合,将质量管控系统正式投入生产中,提升主营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设立各类专项奖励基金

近几年来,机电工程处的生产任务繁重,为进一步促进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增强管理和工人的工作责任心,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实效的提升,对《机电工程处经济分配方案》、《机电工程公司工程质量考核奖惩办法》进行改进完善,增设和完善各类专项考核奖罚措施,并在设计部、质检部、生产车间实行计件工资,此措施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高技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利用“黄翠恋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席工程师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机电工程处优秀党员、岗位能手的引领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以“干一项工程,带一批队伍,出一批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扬了“先来者带后来者,老同志带新同志,领导带员工”的师带徒精神。积极开展“导师带徒”、“传帮带”活动,重视传统技术与工艺的传承,避免人才断层、技术工艺流失等现象的发生,并结合机电工程处年轻技术员和年轻技术工人多的特点,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先进科技产品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鼓励青年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开展各类青年人才培育活动。

五、围绕企业经营生产中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机电工程处将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吸湿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带头学、率先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并急用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书记带头讲党课等有效形式开展学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开展好“**”主题教育,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脑、入新、见行。将分公司党建工作安排和推进改革发展相结合,在抓重点、补短板、提质量、强效果上下功夫。认真对照《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手册》开展工作。

机电工程处会按照分公司党委、纪委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运用好“四种形态”,严肃执纪审查,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传播廉洁文化,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工作中,坚决扛起“两个责任”,将反腐倡廉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研究、同部署。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反腐倡廉纳入重要工作内容。

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机电工程处

2019年8月6日

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展开表

单位或部门:机电工程处

序号

工作任务

节点安排

完成时间

牵头

部门

配合部门

归纳总结工作优缺点

对去年发现的施工生产、材料管理、质量管理中的短板及时补缺补漏

12月份

工程处各部门

工程处各部门

对刘五店生产基地进行优化

在保证现有产量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新市场。

12月份

加工车间

工程处各部门

水电安装部分紧跟分公司步伐实现项目产值与经济效益双增

从工程项目的投标策划、方案编写、预算编制入手,做好分公司投标工作

从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开始

水电安装队

合同部、劳资部、经营部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引进和推广先进科技产品

2018年引进全新的双丝埋弧焊焊接设备和焊接工艺,并应用于厚板金属的焊接生产上

2018年度

机务部

工程处各部门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强企

推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继续做好“传帮带”,以“干一项工程带一批队伍,出一批人才为宗旨,发挥老同志带新同志,领导带员工”的师带徒理念,坚持培养人才两手抓,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结合新员工入职情况,根据师带徒规定实施。

劳资部

加工车间、水电队

配合党支部、团支部的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法定节假日慰问职工

按各时间节点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活动主题。

党支部

团支部、各部门组室

基层党建工作

按“党建e家”要求开展各项活动。

按“党建e家”时间节点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活动主题。

党支部

团支部、各部门组室

第二篇:工程处-浅谈工会工作创新

政研论文

浅谈工会工作创新

定西公路总段工程处杨利斌

中国社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党的理论的创新要求工会理论也必须与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创新务须把握工会的本质和工会工作的规律,创新务须依法行为,创新务须取得实效。笔者想就工会工作的创新谈谈粗浅的看法,与同志们一起探讨。

一、如何理解工作创新

创新是指对未来的开拓,开拓未来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创新不能是盲目的,创新不是任意的行为。创新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理性活动。王兆国主席在谈到“切实把握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时提出“三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我认为做工会工作一定要深刻领会王兆国主席提出的“三个必须坚持”的深刻意义,从单位情况和工会情况出发,在继承的基础上谈创新。

二、工会工作创新要做到三个务必

1、工会工作创新务必把握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本质性的规定。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认识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地

1实现创新。工会是劳资矛盾的产物,劳资矛盾是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那么,工会组织的存在就是历史的必然,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劳资矛盾是工会产生和存在内在本质,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工作创新主要表现在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内容的创新、维权的方法的创新以及组织效率的创新,等等。工会工作创新的本质要求就是在劳资关系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

2、工会工作创新务必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条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国的各种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工会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就必须遵守法律。因此,工会工作创新必须注意不能与法律相抵触。我们只可以在法律的原则下拓展我们的工作,这种拓展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但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是法制社会国家治理及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笔者以为,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和工会领导的职工维权机制,是一致的,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工会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既然法律规定了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那么,工会当然有权领导职工维权工作。

3、工会工作创新务必取得实效

工作是否创新,不仅是从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而言之,也不仅是其它地方或单位的横向比较而言之。工作创新的关键应当是看这些新的工作内容或方法或组织整合,是不是促进了工作的发展,是不是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不能把工会工作推向进步,那么,其内容再好、形式再新,也不能是真正的创新。创新务须取得实效,没有实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抑或是反作用的做法,都不能视为创新。

三、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谈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极大变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工会的四项职能重点随新形势、新矛盾已向维护职能方面转移。工会工作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内容创新和维权方法以及组织效率的创新。工会工作的本质要求就是在劳动关系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

1、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内容上创新主要是随着《工会法》《劳动法》《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颁布,不断丰富与完善,工会工作的创新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在维权的方法创新上,我认为重要的是先要体现继承。继承传统的机制,就是好的机制,但需要不断地完善;建立了机制要在发挥其作用上下功夫。关键是去执行,去正确地执行。不去行动还高喊着“创新”,岂不令人质疑。继承的关键、执行的关键在人。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进行民主

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大会要做到“三个保证”,即:一是保证职工代表每年听取审议工作报告,了解单位工作业绩和新一年的工作任务;二是保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单位重大管理制度及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重大事项在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三是保证职工代表听取领导的述职报告,每年参加对管理人员的测评。还有每年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都属落实工会的基本职责,对单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地推动作用。

3、为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工会要在组织效率、工作方式上探索新的渠道。比如工会工作可以与人力资源工作、单位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可以算是在组织效率、工作效率方面新的尝试。这样既使工会工作融入了单位整体的工作之中,见到了实效,又促进了工作,解决了实际问题。

4、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科教兴企战略,使工会促进职工队伍建设的任务更为突出。职工是单位的主体,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往往是决定单位是否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工会必须站在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推动单位快速、长远发展,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工作。积极为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争取学习培训的机会、搭建平台,依法维护职工的文化权益,为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

5、创新工会服务工作,做好职工的贴心人。扶贫解困是服务,法律援助是服务,组织活动也是服务,工会工作的立足点就是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就是工作的创新。一要创新活动方式。通过建立宣传栏、书报栏、图书室、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关心困难职工。对工作和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要经常联系,做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患大病的职工,积极为他们办理大病医疗互助,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而对工作中遇到困难的职工,要倾听他们的诉求,协调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会组织就是要以深厚的感情、满腔的热情、密切联系职工、到职工中去,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让职工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6、适应新形势,努力创新工会工作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会工作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会工作才能保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创新工作方法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工会应当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职工是一个单位发展的能动因素,工会组织要围绕单位发展的方针目标,开展劳动竞赛、增效降耗、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引导职工积极投身到单位的生产中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其次,为使职工成为知识型职工、技能型,工会要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通过组织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传艺、师徒绝活传承等,引导职工强化素质、岗位成才。再次,工会要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护者。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单位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提质增效内涵所在。工会要正确认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单位整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推进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同时,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最终使单位走上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轨道,形成公正合理、互利双赢的劳动关系。

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工会工作也必须立足包括会员在内的职工,融入到党的事业、国家的建设和单位的发展大局中去。这就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提高理论素养,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创新必须把握工会的内在规律,依法行为,务须注重实效。无论如何调整和完善,我们都要在继承优良机制的基础上,从国情、会情出发,要在发挥机制作用上下功夫,推进工会基本职能的落实,实现工会各项工作新的提高!

第三篇: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驻泰高校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一批科技水平较高、有产业化前景的成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实施“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第二条 计划以项目立项方式资助驻泰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资金管理按照《泰安市民间科技发明创造引导计划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条 驻泰高校学生是指市域内大专及本科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

第四条 计划实行随时受理,定期审批制,原则上每半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立项条件

第五条 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品行端正;

(2)能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

(3)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从事研究的能力;

(4)所在学校同意。

申请人可以是1人,也可以是多人组成的项目组。

第六条 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应用开发前景并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研究内容为申请人所学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创新性或技术突破;

(3)研究目标明确,符合国家重点支持方向和泰安产业发展需求;

(4)具备一定研究基础,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5)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能在毕业前完成。

第三章项目的申请、立项与补助标准

第七条 申请本计划须填写《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申请表》,并同时提供项目申请人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本人的身份证、学生证,指导教师推荐意见)。

第八条 申请人所在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为项目受理单位。

第九条 每年4月、10月底前,学校将受理的《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申报书》报送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或指定的中介机构)。

第十条 市科技局、财政局组织专家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集中评审。

第十一条 按照“鼓励创新、注重应用、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市财政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第十二条 项目的补助标准:

A类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技水平较高,应用前景广阔;资金支持额度1万元;

B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资金支持额度0.5万元;

C类项目:转化性强,能够产业化;资金支持额度0.3万元。

第十三条 一个项目原则上进行一次性资助。特别优秀的项目,在确因研究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可以申请追加一次资助。追加的资助标准按第一次资助等级的下一个等级标准执行。

第四章项目的管理与结题

第十四条 计划项目下达后,项目承担人应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签定项目执行合同,并报市科技局备案后,办理资金划拔事宜。

第十五条 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一次性拨付至项目申请人所在学校,学校不得从中提取管理费。项目承担人凭支出凭证到学校有关管理部门报销。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专项用于项目的研究开发,严禁挪用。资金开支使用范围一般应包括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贷款利息和其他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承担人须在当年6月30日、12月30日前,将上半年及全年研究进展、经费使用情况和下半年及下工作计划报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项目完成后,将工作总结、技术总结和有关论文等科技成果资料提交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市科技局。

第十八条 项目因故中断,应书面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说明原因。科研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材料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第十九条 市科技局、财政局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建立项目承担人和指导教师信用制度。对曾经承担项目,并较好地完成项目任务的,再次申请计划项目时,优先安排;不能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的,取消项目承担人的再申请资格。

第二十条 市科技局将定期会同团市委,各校科研处(办)、团委(学工处(办)),组织大学生创新成果比赛,并对优秀项目的承担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资金,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的,或不按要求上报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情况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停止资助、追回资金等处理措施。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市科技局会同各校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根据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分地区、分计划、分项目,开展行动计划专项督导,三年内对各地实施情况至少进行一轮督导检查;在此过程中,建立计划实施情况公示、通报和交流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开展成果展示,适时进行表彰。1.总体思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服务产业目标 ——对接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扶持农业职业学校发展,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办好涉农专业点,多种形式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培养250万扎根农村、服务农业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改革创新目标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以促进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基本形成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

基础能力目标

——重点支持建设1000个设备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对接职业岗位、装备先进一流、人员配套齐全、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国家重点产业升级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第五篇: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

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1-2015年)

从“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为明确未来五年北京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重点任务,制定本计划(简称“三六五行动计划”)。

一、站在新起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006年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北京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入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探索了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未来五年,是首都经济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实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统筹推进,使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突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尤其是中高端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十分紧缺,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矛盾比较突出,这为加快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任务。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职业教育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体系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能力。

未来五年北京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高端、优质和特色发展之路。到2015年,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相适应、体现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标准、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国际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整合资源建成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的新专业,造就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批职教领军人物,继续支持职业学校基础办学能力建设。以“职教集团”、“专业联盟”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并辐射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办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职业教育的贡献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

──显著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努力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建设所需高端技能型人才立足本地培养,成为实施“北京服务”、“北京创造”战略的职业人才供给主渠道。以服务首都高端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建设为重点,5年培养技能型人才40万名,培训新市民、农村劳动者和各类从业人员400万人次,职业教育在服务“三个北京”建设中发挥显著作用。

二、创新驱动,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把握时代特征,发挥首都优势,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一)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交通、生物医药、旅游、社会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选择汽车制造等18个专业,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拓展职业教育办学功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共同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职业教育标准制度、授权制度、教学制度、评价制度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标准完成我市承担的职业教育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加强科学研究和理论指导,启动一批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二)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

适应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要求和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服务在京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及跨国企业发展,加快培养符合国际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人才。建立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力争促成“亚欧职业教育交流中心”在本市发展,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建立若干个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基地。加强同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做好中德、中英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教育证书合作项目。加强与在京跨国公司(总部)合作,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跨国公司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支持“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等合作项目。服务“走出去”战略,为我市企业走向世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实施“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留学奖励计划”,每年资助300名优秀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鼓励示范性职业学校利用学校品牌、专业特色、比较优势,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扩大国外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来京进修、学习和交流的规模。

(三)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

落实“智慧北京”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北京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职业教育云计算平台,提供国际先进的公共教学设计与开发工具,集成共享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若干个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20个示范性数字校园,全面优化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化水平。重点开发汽车制造、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通信技术、现代物流、数字展示、旅游管理、安保管理、老年服务等20个左右的专业教学虚拟仿真系统和教学资源库。试点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账户制度。大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放能力。开发一批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开放网上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面向大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及普通市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三、行动引领,深度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适应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及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发展需要,推动职业学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实施服务“北京创造”等六大行动,加强对“北京服务”、“北京创造”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职业教育服务“北京创造”专项行动

围绕本市装备制造、汽车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高端现代制造业重大建设项目,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建设汽车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技术服务、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组建5个由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参与的专业联盟,培养3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开展新职工技能培训和在岗人员技能提升培训40万人次。组建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实现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形成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着力培养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所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建立若干个“首席技师+教授联合工作站”,探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高层次技能人才新机制,健全服务“北京创造”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职业教育助力“北京服务”专项行动

面向本市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新兴生活服务业、服务外包和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数字展示、建筑装饰、安保管理、体育休闲、医疗护理、幼儿教育、老年服务、社会管理和宝玉石鉴定、加工与营销等重点专业建设,组建6个由中职、高职和普通本科参与的专业联盟,培养5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展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50万人次。组建商贸、旅游和文化创意3个职教集团,促进现代服务业职教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对外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互助协调,着力为“北京服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三)职业教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行动

围绕本市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需要,校企联合改造生物技术及应用、轨道交通、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和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加快开发物联网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专业,组建4个专业联盟,培养1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展员工技能培训30万人次。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先行调查、计划先行制定、开发先行实施的储备先行制度,引导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加强紧缺技能人才储备。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论坛,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培育技术创新团队,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四)职业教育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行动

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园林景观、园艺技术等专业,建立专业联盟,培养1万名农业类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推动校企、校际合作,实现产业链、教学链和利益链融合,培养农业高端技能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建立职业院校新技术、新产品、新农艺开发与推广服务中心,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生态涵养、乡村旅游等开展技术研发、咨询、培训和推广服务。充分发挥本市职业学校集中分布在城乡结合部这一独特优势,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公益性培训160万人次;继续推进“技能+基础”农民成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在学人数达到2万以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五)职业教育服务创新型企业发展专项行动 围绕本市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与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合作,建立1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共建专业为载体,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设备共用、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满足创新型企业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主导产业链分工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10个教学实践与技术应用中心,动态更新实训设备和实践教学内容,实时反映产业技术发展和岗位能力要求,促进教学过程和生产、科研、经营过程高度融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创新型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选择部分大型企业开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改革试点”,促进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深度融合。

(六)职业教育服务重点区域发展专项行动

服务本市“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功能区战略布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推进大兴区、石景山区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点项目,支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开展战略合作,实行“市区共建、项目引领、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园区(开发区)和学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建立跨企业综合性技术培训中心。围绕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开展区县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国家和本市用于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继续支持昌平和通州新城等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双拥”模范城建设,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按照“入伍即入学、在伍有作为、退伍即成才”的要求,为现役军人开展职业培训5000人次。积极开展复转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岗前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四、重点突破,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职业人才培养要符合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的内涵要求,重点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等五项工程,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一)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工程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建设35所国家级、市级示范(骨干)职业学校。其中,立项建设22所市级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并有20所列入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继续立项支持4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骨干高职学校、6所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在中高职协调发展、校企合作机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成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职业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示范。

(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紧紧围绕本市重点产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行业协会、大型骨干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整体优势,探索建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院校或大型企业建立20个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五年培养2万名高端技能人才。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促进办法,鼓励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大型骨干企业在符合本市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专业领域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教育与产业高端对话协作机制,共同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共同发布高端技能人才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建立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人才交流机制。

(三)“三新”专业建设工程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针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的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不断加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力度。未来五年,紧紧围绕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要领域,重点建设光机电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数字展示、老年服务、绿色消费、文化休闲、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旅游咨询、健康咨询、传统技艺传承等20个左右新专业。以支持新专业发展为重点,建设120个左右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基地。

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设置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重点建设6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50个高等职业教育骨干特色专业。选择20个覆盖面宽的专业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育100个专业创新团队、50名职业教育名师、200名专业带头人。通过“特岗计划”资助企业优秀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课,在职业学校建设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其提供深度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平台。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探索师资培训基地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基地”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新模式。建设教师网络培训平台,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覆盖。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继续加大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执行力度。改革教师评聘制度,将教师企业实践成果及参与企业咨询服务等工作实绩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下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工作。

(五)职业素养提高工程

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职业发展需要,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素质养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情操、擅合作、能胜任、有作为的职业新人。在本市职业学校全面推广“职业教育人文素养证书”。制定关于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内涵和主要任务,促进产业先进文化进校园、企业先进文化进课堂,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氛围。发挥本市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会的重要作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研究,开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鼓励职业学校开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创办“北京市职业学校艺术节”,分别在中等、高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学生文明风采竞赛和学生人文知识竞赛。

五、加强领导,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作用,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修订《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加强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领导能力。建立健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

(二)加大职业教育保障力度

继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政府财政投入不少于70亿元,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完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根据物价水平和办学实际成本调整生均拨款的制度。改善投入结构,增加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运维、教师培训、校企合作、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继续完善学生助学制度。在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职业教育项目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以及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重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支持职业学校与行业部门和协会合作开展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成立本市职业教育标准委员会,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加快职教集团建设的意见,完善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法强化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责任,支持企业继续办好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专业实践。

(四)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按照多元评价、多次考试、自主选择、自主招生的原则,改革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增加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进一步加大自主招生力度,提高测试和评价入学的科学性。建立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学生、优秀毕业生免试升学制度。支持参加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试验。支持职业学校同企业联合申报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支持职业学校同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支持本市优质民办职业学校在招生计划范围内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验。

(五)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增强科研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学机制、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化办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评价、国际合作交流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学科和队伍建设,完善市、区县、学校三级职教科研体系。设立职业教育科研课题,吸引多方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科研,形成研究合力,产生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对优秀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给予奖励。

(六)营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良好氛围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成才观。定期开展全市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教学名师、著名校长、优秀毕业生,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下载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工程处2019年度发展创新行动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年11月27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增......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 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机电安装工程处申报宿州市第八届文明单位材料

    开展文明创建铸造卓越品牌 ——机电安装工程处申报宿州市第八届文明单位材料 机电安装工程处隶属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是一家重点从事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涉及机械制造、掘进机维......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解读文章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解读文章 (一)《光明日报》:高职教育:如何创新发展? (二)《中国教育报》:行动计划开启高职教育发展新时代 (三)《中国教育报》:以系统创新......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2013-2015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以“四个大力”为抓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中“大力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送.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年9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指导思想 (1 (二基本原则 (1 (三主要目标 (3 二、主要......

    东风小学教师发展行动计划

    东风小学教师发展行动计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建设一流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要促进学校走在时代前列、持续不断地向更......

    东风小学教师发展行动计划

    东风小学教师发展行动计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建设一流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要促进学校走在时代前列、持续不断地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