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
《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
八礼四仪中有一礼叫“餐饮之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广播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播音员xxx
围绕餐饮之礼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营造良好用餐环境,培养文明健康习惯。”
文明用餐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那么通过多次的倡议,同学们是不是都能做到文明用餐了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我们食堂里面发生的一幕幕:
镜头一:原本安静的食堂,在某些班级进入后就一下子炸开了锅,叫喊声、争吵声不绝于耳。
镜头二:原本排得很整齐的两条队伍,可在进入食堂的一瞬间就加快了行走的速度,甚至奔跑到打饭窗口。
镜头三:就餐时,在值日老师的监督下,有些同学却全然不顾,继续边吃饭边说话。
镜头四:一些同学用餐完毕看见人多就将餐盘远远地一扔,发出哐当一生巨响。
镜头五:一些同学在用完餐后,拿着吃剩的鸡排大摇大摆的一路吃着一路走出餐厅,吃完后把骨头扔在了厕所里。
镜头六:有部分同学不是慢慢走出食堂走回教室,而是快速地奔跑,常常发生摔倒甚至撞在一起的情况。
------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些镜头里的同学有没有做到文明用餐?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你们的班级是否就是这些镜头里的主角呢?
同学们,用餐不仅仅是一种需要,还应该是个人文明素养体现的过程。那么,我们用餐时应该做到哪些呢?
首先,要做到队伍齐。在上午第四节课结束后,同学们要迅速排好队,在任课老师带领下有秩序地前往食堂,行进中做到不吵闹,不奔跑。由于我们学校在食堂用餐的人多,所以更需要有序排队进入,遇到其他班级的队伍希望带队的同学能够互相主动止步让行。这一点,我们有很多班级都做得相当好,但也有个别班级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其次,要做到声音静。从餐厅门口进入打饭窗口,要以正常的步伐走过去,排队时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在吃饭时,为了保持安静,同桌之间不说话,我们有的班级也有好的方法:如每张桌子八位同学用餐,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管理好这一桌的纪律与卫生。对于已经有着好方法的班级,希望能够做得更细致些,把有序规范用餐做得更好。对于还处在状态吵杂状态下用餐的班级,希望能尽快的想出适合自己的可行的方法,使我们用餐时耳边再也听不见喧闹和嘈杂。同学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轻轻地走,轻轻地拿、轻轻地放,静静地吃,那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实在必须讲话,要做到轻轻讲,赶快讲,能不讲就尽量不讲)。
第三,要做到吃得净。吃饭要细嚼慢咽,吃菜时,不应该将鱼肉骨头、残渣等弄到地上。尤其需要努力做到的是不挑食、不偏食。我们知道不同的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各种食物的`搭配。可是,我们总能发现有的同学随意吃了两口就把满满的饭菜倒进了垃圾桶里,真让人痛心。我们从小就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相信每个人都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同学每天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并在用完餐后,把桌子上的杂物随盘子带走,餐桌上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样的文明举动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第四,要做到退场好。当你用完餐后离开食堂,记住不能奔跑,食堂地面的水渍和油污很容易使人摔跤,即伤害自己更可能伤害到他人。另外,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千万不要把食物带出食堂,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是一件极不文雅的事情。
第五,一至三年级的同学在教室内就餐,不需要排队到窗口打饭,就餐用时少,10分钟15分钟就能用餐完毕,在做到声音静、吃干净以外,还要用好时间多看书,12点20分才能出教室进行活动。
同学们,能否做到文明用餐体现了你个人是否有教养,是否有道德规矩!
当你礼让秩序地排队,当你安静地进餐,当你轻轻地将餐具放入指定地点,你正用行动诠释着文明。让我们学会自我管理,互相提醒,自觉地维护用餐秩序,用行动来构建文明健康的用餐环境吧!
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第二篇: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我国颁布的《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由此可见实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是,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很多学生不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有的学生即使了解,在行动上也不能很好做到。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里仅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做学生的榜样
“身教不如言教”,在小学生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模仿是其天生的本领。老师的言谈举止是无声的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我特别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先从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起。比如,当有学生给我递过书本时,我会由衷地说:“谢谢你,**!”;当班级大扫除结束后,我会对所有学生真切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当我不小心判错作业或对学生产生误解时,我会放下师道尊严,真诚地对学生说声:“对不起,是老师错了。”;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见到学生都会主动和学生打招呼问好。说实话,刚开始这样做时,别说学生不习惯了,就是我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文明形象。天长日久坚持下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样使用文明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
现在,无论你走在校园里,还是走进班里,学生们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老师好!”、“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会让我深深感觉到: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老师的榜样力量是多么重要和必要。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然后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好与坏,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做得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活动
我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还兼代品德课。我注意到在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编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童谣,再配上好看的漫画向学生讲授文明礼仪知识,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经常利用品德课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背诵教材中有关文明礼仪的童谣,并有意识地向学生补充讲述孔子、孟子、毛泽东等一些历史人物有关礼仪方面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文明”与“不文明”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自我约束。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秋天的校园》,我带学生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在下楼的时候,学生们兴奋地像小鸟一样说话声很大,这样肯定会影响到其他上课的班级。我就对学生们说:“什么时候要安静点呀!”学生们脱口而出:“楼道走路安静点”,然后所有人都马上放轻了脚步,停止了窃窃私语。
不仅如此,我还针对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引导全体学生深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做到“心中有规范、行动见规范”;开展《文明伴我行》“五个一”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学唱一首反映文明礼仪的歌曲、写一篇感想文章、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自己“管”自己
刚开始时,面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总是由老师去说去管,效果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学生们要讲普通话,出语要文明,我就在班里定了个“规定”,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要文明礼貌且不能说脏话,如果谁违反了这个规定,就会被记录在一张由学生自己填写的表格上,该记录一周在黑板上公布一次。一周下来,看谁的“犯规”次数最少,谁就会被评为本周的“礼仪之星”。学生自己是记录员,又是监督员,一个学期下来,我利用这种学生自己“管”自己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待人接物习惯和劳动习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也是成功的。
四、在微笑中纠正学生的缺点
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失礼”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这些课上说普通话,课下说方言的农村学生,怎样纠正学生的这些问题,曾经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太严厉或过于直接了当,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那将适得其反,如任其发展,显然又不是明智之举。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班里很多学生在课下张嘴就用方言骂人,说脏话,我严厉批评过好几回但收效甚微。我想,由于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文明习惯,又怎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改正过来呢?我必须得改变我的做法。后来,每当学生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我总是会微笑着告知他这些话或行为太不文明,并请他做班里的“礼仪监督员”,老师的温和与耐心让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班里的学生都能自我监督,互相提醒,为我在开学初提出的“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五、开展文明礼仪家校联系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每次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把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向家长通报,并把《“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发给家长们,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如:要求家长每天都对学生进出家门主动跟父母打招呼、能接受家长教育不顶嘴、能说话诚实不撒谎等具体项目进行评价。一周之后老师收到这张表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根据表上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很多家长都表示很希望继续开展这项工作。本学期,带着家长们的希望和重托,我根据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进行了完善。现在的《“文明礼仪”家校联系卡》不但有家长评价,还加上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学生既能够看到家长的评价又能够看到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为了得到同伴们肯定的评价,很多同学都改掉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导将会对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产生终身的影响,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二者共同配合,学生才会真正把文明礼仪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才会在学生心间撒下文明礼仪之花的种子,让它逐渐生根发芽。
第三篇:营造良好办公环境,打造文明办公文化
营造良好办公环境,打造文明办公文化
5月15日上午,渭城区文汇初级中学全体行政人员在校长梁康的率领下,对每个教师办公室进行检查评比。
学校总共有16个教师办公室,全体行政人员逐一检查,其中也包含校长梁康的办公室。梁康校长认为,办公室的整体形象其实也能从侧面反映一位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检查不走过场,每位行政人员手里都拿着一张办公室评比评分细则并对照细则进行打分。主要检查内容有:地面干净整洁、无尘土和杂物;墙壁、墙角无蜘蛛网、无乱写乱画;门窗、玻璃、电扇、日光灯架、电脑、办公桌干净整洁;办公室物品摆放整齐;私人生活用品放在各自桌兜里,无乱摆乱放现象;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纸篓每日清理;卫生值日表或卫生值日制度能整齐张贴;办公室整体布置优雅;删除电脑里有关游戏、股市行情、淘宝购物等与工作无关软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全体行政人员对各个办公室的整体情况都表示满意,认为办公室从侧面反映了文汇初级中学全体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敬业、乐观的工作态度。
这次检查各个办公室是学校进行作风整顿的行动之一。校长梁康介绍,文汇初级中学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不少,这源于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但是,根据区教育局有关工作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个别“庸、懒、散”现象,将学校工作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第四篇:培养“十字”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班级管理
培养“十字”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集体
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陈明姬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联系。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1)班的班主任工作。开课初,面对着来自七个班级的学生,还有插班生,他们好动,好奇心较强,但幼稚,思想单纯,怎么把从四面八方的同学纽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呢?怎么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我就着力于抓好学生的“十字”习惯的培养。
一、“整洁”的培养。
由于他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清洁的工作只有教室和教室前的走廊,没有公区,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做的。他们对教室的整洁,清公区好象不需要自己过问,所以教室的桌椅摆得歪歪斜斜。地面有纸屑,他们都不认为是一件事。我觉得他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保持教室的“整洁”,但靠班主任的力量去做是行不通的。因此,开课初我就着手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安排好每天扫教室、抹栏河、拖走廊、扫公区的名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尽管是这样安排好,但他们还是没有形成习惯,每天都要老师督促才做。扫公区的就更加难搞,因为老师一个人不可能分身每天都看着他们,再加上我们公区的地带是沙池,有单双杠、攀爬等体育设施,学生到了公区不是搞卫生,而是在玩自己喜爱的活动,8:20分还不见人进教室,把垃圾铲也掉在公区。针对这些情况,我特设一人负责管理教室的卫生,一人担任督促并做记录公区的情况,每天把表现好的打“√”,没有去清洁的打“0”,不认真或玩的打“×”。每天都向老师汇报,我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或鼓励,对不认真的同学进行扫教室的处理,并且以后都不准扫公区。另外,杂物房是最乱的。每天都是由卫生委员负责,要求每个同学扫地后要把扫把放整齐,卫生委员把杂物房扫干净,并检查好扫把、垃圾筒、垃圾铲是否按一定的位置放好,从近阶段来看,同学们都渐渐形成习惯,扫公区的都能在8:00前回教室,教室地面有污迹的都能主动用地拖把污迹擦干净,初步养成了整洁的习惯。
二、培养“守纪”的好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动阶段,很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督促和提醒,也需要有一些规章制度。刚开课,我就向学生宣读了班级公约,要求学生按照班级公约去做,早读和上课的纪律都由班长负责,对一些特别调皮的同学我就亲自去处理。因为刚接班,摸不清学生的情况,因此我有时就向原班的老师了解,有时就联系家长。例如,我们班的小彭和小凌两位同学,他们平时特别好动,上课不留心,下课追逐,作业不认真,问题多多。我就密切与家长联系,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到,他们一向都是这样,总是不听教,几条校服裤都磨穿了,再加上小凌同学在家爱玩电脑,对电脑很快就懂,就是不喜欢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我就不厌其烦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对他们有时表现得好就大力表扬,使他们知道自觉守纪是一件光荣的事。另外,自从我班被推荐为示范班后,我对同学们的纪律更加重视,设置了“十字”习惯的记录本,如果谁人违纪就把他违纪的次数记在“守纪”的记录本上,一周公布一次,并作为评“十字”习惯之星的依据,每周评一次“十字”习惯之星,并贴上照片,使他们有自豪和光荣感。我还利用语文科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学写公约,因势利导,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守纪”的公约,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守纪”,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学生,培养自己“守纪”的好习惯。
三、“安全”习惯的培养
三年级的学生不知生死,有得玩就开心。孩子天生就好动,又好奇心强,生活经验少,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们当班主任的就要多一个心眼。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教会他们怎样保护自己,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处理,在班级里,同学比较多,很多时都会有你碰到我,我碰到你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千万不能动手动脚,否则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出现这些事情后,我都会及时进行教育,并把事情记录在“安全记录本”上。课间时,班内设有课间督促员,专门看管走廊、教室是否有人追逐,如有发现,及时制止,并作记录。同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到人集的地方。如做完早操上一楼的楼梯时,人流量最多,一个楼梯几个班同时并进,而且这里光线很暗,非常危险。看到这种情况,我教育学生另慢一分,莫争一秒,站在一边,让全部的班级都上完楼梯,我们班才上。这样既培养学生礼让的习惯,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地培养了学生注意安全的好习惯。
四、“礼貌”习惯的培养。
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礼貌的好品德是我们当班主任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我常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教会孩子一些日常的礼貌用语和礼貌习惯。例如早上进校园应自觉地向老师问好。回到教室主动向同学说声“早晨”,迟到进教室或进办公室说声“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要进妈妈的房间轻轻敲几下门,经得别人的允许才能进入。这些都是礼貌的常规,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习惯,并开展“有礼貌的孩子人人爱”的主题班会,讲述一个没有的礼貌的孩子向老爷爷借称,结果空着手回来;另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也向老爷爷借称,就高高兴兴地拿着称回来的故事。让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一个借不到称,而另一个借到称?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的教育,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向别人借东西,由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借呢?如果自己不小心碰倒别人应该说什么?(对不起)。别人碰倒你又应该说什么?(没关系),在班内形成一个人人礼貌的班集体。
五、营造“友善待人”的班集体。
三年级的学生无知、自私,惟我独尊,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会动手动脚,或大哭大闹,打得满面通红。根据不懂得自我控制情绪,这些都是他们年龄的特别。因此需要我们当班主任的教会他们掌握情绪的调节和自控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改善与同学交往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班56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和生活,免不了会发生冲突,我常常拿一些个案来让同学分析这怎样才叫友善。例如,一个同学正在写字,他的同桌在喝水。一不小心把水弄湿了他的作业本,有两种情况:①双方大打出手;②被弄湿作业的同学马上拿来纸巾把水吸干,并说“没关系”,“真对不起”,大家笑着把作业本弄干。这个个案让学生小组讨论:
1、哪个情况好?为什么?
2、哪个情况不够友善,表现在哪里?经过这些的讨论分析,同学真的明白“友善”的可贵。在一个班集体真的需要“友善”,这样才能使同学们之间和睦相处。
“十字”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班主任付出艰辛的汗水,就一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的文明交往习惯培养的总结
中年级文明交往主题教育总结
我国号称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从周朝时期便制定有做人的规范。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步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那么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交往呢?以下是我校培养学生的文明交往的工作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成为文明守纪、自立自强的人、自尊自爱、懂得感恩的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人、富于责任感、胸怀大志的人,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一)重点目标
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教育活动课为主,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3.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文化底蕴、人文氛围。
4.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引导学生做自尊自爱、懂得感恩的人。
(二)具体要求
1.仪表端庄,着装符合年龄特点和学生身份,整洁大方。2.讲话注意场合、有分寸、态度和蔼;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杜绝脏话、粗话。
3.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谦逊,声音适度,举止大方,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的讲话。
4.使用好眼神、笑容、点头、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体态语言,递送和接受物品用双手。
5.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学期的开学初,重申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狠抓常规训练,使文明具体化。如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的训练;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
姿态的训练等。老师在日常训练中对学生好的表现要及时予以强化,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差的学生,促其改正。只有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规范言行,长期才能见效。
石莱镇中心小学201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