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一一,2025)[精选合集]

时间:2020-11-27 16: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一一,202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一一,2025)》。

第一篇:某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一一,2025)

XX 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 一一 2025)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工作

四、重点工作

五、组织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生态环境机关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XX 市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中长期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XX 市生态环境“十四五” 规划纲要》(以 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蓝天、空气、净士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为实现 xx 市生态环境不断取得新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结合,强化源头防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强化法治

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

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立法、环境司法、环境执法,从重从严,重拳出击,促进全社会遵纪守法。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三)坚持履职尽责

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合理划分区域环境保护事权和相关责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并举,实现“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主要工作

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重点,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在“十三五”生态环保发展的基础上,向“ 环境优美、提升跨越”为主的阶段转变。到 2025 年,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新时代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一)着力以党建引领全 局发展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

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生态环保队伍。

(二)着力开展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

制定环境与健康工作办法,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形成配套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开展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全面建立环境健康风险哨点监测工作网络,识别和评估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的环境健康风险,对造成环境健康风险的企业和污染物实施清单管理, 研究发布一批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基准。严格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核安全等预警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等监测预警试点。

(三)着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加强林业资源基地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定制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产品的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影响 0 力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增收带动能力强的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林业生物产业、沙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和提升森林旅游休闲康养、湿地

度假、沙漠探秘、野生动物观赏等产业, 加快林产工业、林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建立绿色产业和全国重点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四)着力修复城市生态系统

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加强城市绿地保护,完善城市绿化管理。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建设绿道绿廊,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扩大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开展城市山体、水体、废弃地、绿地修复,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加强城市周边和城市群绿化,实施“退工还林”,成片建设城市森林。大力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加快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功能。推行生态绿化方式,广植当地树种,乔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长。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发展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小镇。到 2025 年,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3.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8.9%(五)着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深入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继续生物多样性行动,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完善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设施,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与示范。

(六)着力保护优质水体

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持续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与供水单位及时对接,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每季度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信息。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各县(区)应于 2023 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定期监测和调查评估。到 2025 年,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比例高于93%

(七)着力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实施医疗废物焚烧设施提标改造工程。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医疗废物非法买卖等行为,建立医疗废物特许经营退出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

(八)着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强化森林经营,大力培育混交林,推进退化林修复,优化森林组成、结构和功能。到 2025 年,混交林占比达到 18%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达到 50 立方米/公顷。

(九)着力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鼓励就地资源化,加快整治“垃圾围村”等问题,切实防止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整县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到2025 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 3 万个。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统一规划、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总体覆盖 80%左右的区县,人口密集的区县实现全覆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全覆盖。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市、区、县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加强饮用水水源和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加强重点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水体放射性监测和预警。

(二)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雨污分流、清污混流污水管网改造,优先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消除河水倒灌、地下水渗入等现象。到 2025 年,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 85%左右,全面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升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水平,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到 2025 年,实现缺水村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0%以上。

(三)推进基础调查和监测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市政府《关于治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

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到 2023 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开展电子废物拆解、废旧塑料回收、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历史遗留尾矿库等土壤环境问题集中风险排查,建立风险管控名录。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充分 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3 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到 2025 年,实现士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四)激励和约束企业主动落实环保责任

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将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实施能效和环保“领跑者”制度,采取财税优惠、荣誉表彰等措施激励企业实现更高标准的环保目标。到 2025 年,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五)强化信息公开和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

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推进监管部门生态环境信息、排污单位环境信息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引导新闻媒体,加 强舆论监督,充分利用“12369” 环保热线和环保微信举报平台。研究推进环境典型案例指导示范制度,推动司法机关强化公民环境诉权的保障,细化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程序,加强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技术支持,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六)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实现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动环境监管服务向农 村地区延伸。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人员选拔、培训、考核等制度,充实一线执法队伍,保障执法装备,加强现场执法取证能力,加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职业化建设。实施环保系统人才双向交流计划,加强薄弱地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到 2023 年,全面实现各级环境监管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全覆盖,县级环境执法机构装备基本满足需求。

(七)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全面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责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实施全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引导抵

制和谴责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浪费资源能源等行为,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鼓励生态文化作品创作,丰富环境保护宣传产品,开展环境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简约生活和低碳休闲模式。

(八)严格环境执法监督

完善环境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明确环境执法部门行政调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责,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执法监督力量,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

五、组织保障

(一)明确任务分工

县区生态保护单位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公布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各地区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推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在大气、水、土壤、重金属、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

问题。

(二)确保落实目标责任

各县区生态环境局要根据市局“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把《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地区,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健全完善《规划纲要》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确定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三)严格评估考核

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县(区)环境质量改善、重点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结果向社会公开。整合 各类生态环境评估考核,在 2023 年、2025 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向市政府报告,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二部分: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党课红色故事 0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 1 月 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

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3.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蒋介石

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14.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16.陈云曾讲,工作作出成绩时,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个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深谙“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真谛,真正在感情上思想上和工作上信赖、依靠党和人民,始终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17.1927 年夏秋,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之际,年届五十的徐特立面对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的白色恐怖,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 年 1 月 30 日,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写信祝贺徐老生日提到此事时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 1927 年秋天加入共产党。”徐特立的入党,给今天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这就是: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不渝为民工作。

18.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敬仰。

19.在长征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抗战时期,毛泽东经常到延安的一些高校讲党课。有一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走进教室时,大家站起来热烈鼓掌。毛泽东微笑着摆摆手,让学员们坐下。他先介绍了跟随他来的几位领导同志,然后说:“我今天帮你们请来几位教员,有洋的,也有土的,我就是土的一个。”

当介绍到徐特立时,他说:“他不仅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1937 年 4 月至 8 月,毛泽东又在“抗大”开设了“辩证唯物论”课程。每周二、四上午上课,每次 4 学时,下午参加学员讨论,总共达到 110 多学时。

21.在语言运用上,毛泽东既是高超的理论家,更是卓越的实践者。1926 年 5 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在讲课中十分注重根据学员特点来说明问题。据当时的学员回忆,有一次毛泽东讲课,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宝塔,一边画、一边讲,说:“你们看,最下层是塔基,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受压迫和剥削最深,生活最苦;压在他们上面的一层,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更高一层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毛泽东接着说:“压迫、剥削阶级虽然很凶,但人数很少。只要大家齐心,团结紧,劳苦大众起来斗争,压在工农身上的几座大山都可推翻。百姓齐,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倒乎!”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2.1942 年 2 月 1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在谈到党内存在的“学风”“党风”“文风”有些不正时,说:“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现在已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作风了,这不过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但是我们党内还有这样的一种风,是不好的。我们要把产生这种歪风的洞塞死。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我们党校也要做这个工作。”从而形象地说

明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必要性。

23.1936 年 11 月,赵尚志率领抗联第三军主力部队西征。在这次征程中,部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仅在屋里住过 10 天。无论战斗或休息,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赵尚志带领战士高歌欢唱《四季游击歌》:“雪地游击,不比夏日间。朔风吹,大雪飞,雪地又冰天。风刺骨,雪打面,手足冻开裂。爱国男儿不怕死,哪怕再艰难。”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牺牲的高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赵尚志后来写道:“战士不得休息,黑省苦寒,衣服都被战士烤火烧得破烂不堪。伤兵不得医治,队员不能补充,供给不能解决,由长期吃马肉而继之以吃马皮,继之吃树上的橡子等。”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西征中顽强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尚志率先垂范影响和感染的结果。

24.《永久奋斗》一文是毛泽东 1939 年 5 月 30 日在延安举行的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1939 年正值红军长征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发展革命根据地,并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1939 年 5 月也正值五四运动 20 周年。中国共产党从青年中选出模范青年并召开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并指出“永久奋斗”是最主要的一条,没有艰苦奋斗,其他都是空的。

25.1951 年 7 月,毛泽东在与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同学谈话时,说到 1912 年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经历,坦言当时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震撼之余不禁感叹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产生了通过

革命来改变社会的使命感,从而“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正因为共产党人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其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26.井冈山时期,由于战斗频繁,伤亡又大,部队中补充进了很多游民分子,毛泽东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他常常亲自给官兵上课,教育他们养成严格的纪律,克服流寇思想。由于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的限制等原因,红军中产生了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许多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四军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对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剖析,并一一指出了纠正方法,加强对官兵的教育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7.刘伯承指挥作战,高度重视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这五件事,强调: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敌情分析,每战前总是做到详细、精辟、透彻。攻克襄垣后,刘伯承主持起草《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下发部队,总结襄垣战斗中的经验教训。《指示》客观分析了晋绥军优缺点,指出晋绥军“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据点碉堡,控制强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成掎角之势”。野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

(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于白刃格斗,其特点是善于守城,极不善于野战,反对莽撞、拼命地猛冲猛打,不计伤亡和效果的游击作风,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8.1948 年九月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城市管理和建设问题,把“全党要学习工业和做生意”列入首要学习内容。10 月,中共中央在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提出“要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作为我们党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1949 年 2 月,毛泽东再次提醒全党,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迅速学会管理城市,我们将会发生极大困难。进京“赶考”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给广大干部部署了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任务: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第二篇:XX市“十四五”规划前言

前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XX市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推进XX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十四五”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是基础,课题能否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规划纲要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按照《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十四五”规划办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6个领域共35个前期重大课题及收储的项目,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破解发展瓶颈、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开展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探索破解这些问题的路径及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

目前,经过全市XX个牵头编制单位历时近半年的不懈努力,在多次开展论证及修改的基础上,顺利完成35个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现将前期课题进行汇编,为下一步形成基本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XX市“十四五”规划办

第三篇:人社局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人社局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优先战略。一是加大政策力度稳就业。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促进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力度,提高援企稳岗整体效能,切实援助企业摆脱困境。对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员工队伍稳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强化企业的用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职工岗位的稳定性。

二是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

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补贴等创业政策。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推广更为灵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享受对象范围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平台的项目孵化能力与水平。大力组织创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创业活力。

三是建立全方位就业帮扶。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工作。稳步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加强就业见习管理。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做好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工作,举办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作用。围绕民生“短板”领域,拓展公益性岗位。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完善各类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制度和办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二是扩大资金来源,加强基金监管。

按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要求,在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探索和完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方式。按照“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相互制衡”的社保经办管理模式要求,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依法行政、内控管理、严格监督、透明运行贯穿于各类社会保险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形成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资金监督体系。

三是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围绕《工伤保险条例》贯彻实施完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重点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参保率,争取做到全覆盖。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提高以上三个险种的享受待遇。

(三)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一是助推人才强市建设。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开放、更有力度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体系。建立动态的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紧扣产业人才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开展“千企万岗百校行”、“高校学子X行”等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渠道。举办旅外博士专家项目接洽会、人才项目路演等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X岁以下登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困难家庭成员再给予生活费补贴。

四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加强人才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推进“给每位创业者一张床”改革,拓展人才子女入学解决途径等。打造“i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次推送、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建立人才服务专区,实时为各类人才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

全力打造集基层调解、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于一身的“一体化”工作新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劳动纠纷。一是着力“一揽子”解决。树立“调解优先、执法仲裁断后”理念,实行基层调解、监察仲裁之间互联互通,实行多部门共治共理,建立以镇(街)政府为核心,劳动监察、仲裁为骨干,公安、司法、综治为有力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提高非诉调解的能力和效率,将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一般性劳动纠纷通过基层四个平台指派到镇街、网格调解,X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的,按照“依法分类处理”的原则,进入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法定程序处理。

二是打造“一站式”服务。

市、镇(街道)两级分别建立根治欠薪“一体化”工作中心,在市劳动监察大队、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劳动纠纷投诉举报窗口,引导有条件的网格(工作片)、村居(社区)设立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劳动纠纷化解诉求,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形成“八统一”工作标准,全科受理,一站式服务,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内部流转服务、异地联动通办”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每个镇街至少配备X名以上专职根治欠薪工作人员。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提升智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保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推进社保经办服务迈进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更优质的信息化新时代。二是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与社区建设进程相适应、规章制度完善、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三是着力夯实镇街基层经办平台。深入拓展社银合作,积极将经办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络。

第四篇:2021年某县生态环境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某县生态环境十四五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创新治理体制机制等战略,以求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持续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是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力度,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立即拆除或者关闭。全面推动备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二是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针对禾水河、禾泸水以及其支流等水系,对于水质不达标的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水库“禁进”要求,实行“人放天养”,防止水体污染。加强非法排污综合整治,重点对沿岸偷排行为、废物异地处置行为、矿山开采、畜禽养殖和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排污行为等进行综合整治。三是全面整治不达标水体水质。加大全县不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区域村镇生活污水、农田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及矿山废水污染治理,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河道清理、凤凰污水处理厂扩容、污水管网改造完善等项目,确保地表水监测断面综合水质达标。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消灭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四是建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质较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污染修复等方面谋划一批水体保护相关项目,编制好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争取进入省级储备库和中央储备库,积极推进项目工程建设,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二)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建立扬尘控制责任体系。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应进行地面硬化和洒水,运输车辆应清洗洁净驶出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城市余(渣)土处置治理公司,应集中管理运土车辆,并按照要求加装封闭装置。各地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作为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大型煤堆、料堆应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二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强化机动车环境监管,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三是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抽油烟机,逐步减少家庭油烟气排放。开展餐饮油烟气高效治理技术试点和推广,加强设施运行监管,城市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四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溶剂。对有机化工、建材、医药、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木材加工、食品制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三)全面开展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一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全面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现有的监测能力基础上,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土壤环境污染预报预警联合会商、重大土壤污染事件联合调查和评估机制、重污染土壤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与土壤污染试点治理。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四是加强种养业污染治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含重金属的污水以及未经检验和安全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清淤底泥、尾矿等改良农田土壤;禁止将重金属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用作土地复垦回填或者充填材料。

(四)全面打造环保铁军,抓好环境执法监管。

一是切实充当好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枢纽作用,全面落实上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要求,定时组织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认识,形成“大环保”格局,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抓好环境执法监管。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加大严查非法排污力度。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加大信访调处力度。及时调处群众信访,提高信访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信访办结率、满意率。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抓好环境监测工作。全面做好饮用水源地水质、镇和镇门前两个断面水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质、县工矿企业污染源、入河排污口例行监测和其他环境执法监测等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切实抓好已建空气自动站和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维护保障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实时在线监测作用。四是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有机污染物防治工作和总量减排工作。

(五)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一是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有序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快速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强化生态立县理念,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灾后生态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和城周绿化工程。二是强力推进低碳工业发展。严把环境准入关,对新、改、扩建项目分批次集中审查,重点项目邀请该行业内专家共同审查,把建设项目审批作为控制新污染源的突破口和重点;严格执法,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查处污染事故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查处生态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三是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公共交通以及人行道、自行车道、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开展户外广告、空中管线、市容秩序、交通秩序、噪声等整治行动。开展工业污染源、燃煤、扬尘、机动车船排气、饮食业油烟、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专项管控。重点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禾水、泸水、桐江以及水库等重点流域的整治。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四是培育绿色健康文化。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开展绿色课堂、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村镇和绿色生态城区创建活动,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风尚。

2021年某局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市委员会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开展活动,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书记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书记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有关方案等相关内容,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为高质量完成玉林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发展提供保障,以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的成绩来检验活动的效果。

2.强化引导,狠抓责任落实。我局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统筹谋划,推动落地落实。下属各单位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安排精干力量,抓好组织实施。局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深化各项工作措施;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科室、单位加强督促指导。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领学促学作用,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我局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对党史教育的部署要求,把握正确导向,聚焦交通工作重点,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起草制订了《市交通运输局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学习安排等内容。市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精神,研究安排工作任务。()月()日,局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对全局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系统动员部署。及时组建了由局长任组长、其他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由宣传科科长任主任的办公室,拧紧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抽调()名精干力量组建综合协调、宣传引导、实践指导等()个工作组,向各分局派出()个巡回指导组。各部门党组党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举措,为学习教育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严格对标对表,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局领导小组认真对照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研究制定我市初步实施方案,并将工作任务、时间节点、步骤要求,细化为()项具体举措,制定了“流程图”和“行事历”,实现了各项专题实践、组织活动安排流程化、时序可视化。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各工作组和巡回指导组迅速启动,下沉一线开展工作。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在完善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各部门创新创造一批务实管用的载体活动,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各级党史学习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科学统筹谋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我局从高校、政策研究机构、各级党校精挑细选()名政治素养高、政策理论功底扎实的专家教授讲师,组建专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加紧做好宣讲准备。充分兼顾党员干部自学和组织系统学,制定了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计划方案。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年不断线、持续往深走。在抓好党中央、省委规定篇目学习的同时,针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列出学习推荐书目,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组织各级文艺文化工作者深入开展研究研讨、创作交流,力争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等,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抵制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宣扬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倾向和言行,树牢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突出青少年群体、贴近青少年需求,制定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县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校学习培训主体班次,发挥线上教育优势,开发制作一批易于传播的微党课、微网课,不断提升网络学习培训的引导力、影响力。用好革命遗址遗迹、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将在清明节、“七一”、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深化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习实践同步推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近期我局将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暨全局“强党建、促振兴、惠三农”集中服务示范活动,立足各行业各单位实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同时,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学、在为民服务中学,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在省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的指导支持,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方向,紧扣党史学习教育阶段要求、步骤安排、必学内容、规定动作,严把标准关、质量关,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力度,坚持不达标不放过、不见效不松手,切实把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各项部署要求从严从实从细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第五篇: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全省的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目标,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纲要。

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状况

(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在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名胜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防治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1.林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全省有林地面积227.5万公顷,林木蓄积达到766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18.8%。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200多万公顷,全省林地涵养水源能力达200多亿立方米。

2.水土保持和水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7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3.1%。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51.9%,年均供水能力为2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77.7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37.1万公顷,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县。全省有12个生态示范区列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五莲县已通过国家验收,烟台、威海、日照、东营4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全省已建成18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县。

4.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展较快,已建成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4%,对保护全省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5.风景名胜区、森林公路发展较快,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分别达到23处和58处,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和1.01%;已建成各类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27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平方米。

6.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了良好开端。《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已开始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已有序展开。通过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加强海洋观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仍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尽管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浪费和污染并存,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有限的水资源浪费仍很严重,再加上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部分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产生大面积的漏斗区和海水内侵,主要河流断流时间延长,湿地日趋萎缩,水生态平衡失调,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林木覆盖率低,森林资源不足,全省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全国的1/5;城市绿化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我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列全国第10位;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6.35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98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造成大量土壤养分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威胁依然存在,全省沙化土和盐渍化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7%;矿产资源的不当开发,不仅直接导致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破坏了土地资源,而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渣还带来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超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污水灌溉污染严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部分残留农药、化肥和大量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粪便排入土壤、水体或海洋,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近海赤潮危害加重,渔业资源趋于枯竭,海岸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带受到侵蚀;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化受到威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投入机制不健全。

(三)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省生态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立法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我省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特别是对跨行为、跨地区和跨流域的生态破坏,监控不力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出现生态环境边建设边破坏,破坏得不到恢复的被动局面。另外,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造成生态破坏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建设长期不能落实,形成生态的恶性循环,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省在生态保护方面缺乏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同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许多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目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为目标,对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紧紧围绕我省的主要生态问题,按照统一监管和分工负责的原则,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法治,依法建设和保护,严格监管,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完善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为实现我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

(二)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优先抓好对全省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加快生态破坏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彻底扭转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被动局面。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在巩固和提高“一控双达标”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资源开发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发展经济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兼顾。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局部利益。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谁收益谁投资制度。必须按照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规律,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坚持法治,依法行政,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规范和科学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各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依法保护。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资金。

(三)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目标。

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总体目标是: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大力开展防治污染,建立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遏制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维护全省的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三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地区)建设为重点,以重点流域治理为龙头,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单元,分区保护和建设,分类指导,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推行限采和补源相结合的办法,减少地下水开采,逐步保证生态用水,有效防治海水内侵;构筑以区域绿化为主体、以绿色通道建设为框架、以生态用林为重点的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林系;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使全省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要坚决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检测和监督体系;土地退化、矿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治理和改造,切实保证生态用地;加强对入海污染物和海洋开发自身污染的控制管理,保持海洋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示范区建设要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展开,最终实现生态省的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05年,在严重退化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抢救性地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力争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建成100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力争达到国土面积的8%,6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100个生态示范区(市),使全省30%左右的县(市)基本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其中“十五”期间,力争建成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及一批环境优美城镇;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使60%的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20%以上的水土流失区达到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平原地区实现林网化,山岭地区全面实现封山育林,公路、铁路、主要河流建成绿色通道,森林覆盖率达到20%;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减少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率达到30%以上;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近岸海域和沿岸滩涂污染进行整治。

2.中期目标。以建设并实现生态省的目标为方向,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总体上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各大流域的一级支流源头区生态环境和重要湿地得到保护与改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全省现有水土流失地区基本治理一遍,60%以上的水土流失区达到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生态破坏性恢复治理率达到60%以上;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60%以上的城市达到生态城市和园林成都市的标准。

3.远期目标。到2040年,全面改善全省的生态环境,建成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城乡环境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山川秀美的生态省目标。

三、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布局与主要内容

(一)全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

我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我省土地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海岸线3121公里。我省地貌基本分为平原与山地丘陵两大部分,即鲁西、鲁北平原区和鲁东、鲁中、鲁南丘陵区。根据我省自然地理特点,参考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区划,将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划分为5个类型区域。

1.鲁乐丘陵区。本区位于潍河、沭河以东,东、南、北三面临海,面积3.9万平方公里。区内土地丘陵大部分由变质岩及中生代花岗岩组成。年均降水量为780毫米,是全省雨量最多和干燥度最低的地区。良好的水、热条件,使得本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积极营造山地生态林、经济林,整修缓坡梯田,沿河建立层层拦蓄水库,以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2.鲁中、鲁南山地丘陵区。本区东以潍河、沭河为界,西部以200米等高线和华北平原相接,北部以黄河为界,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本区是全省地势最高的地区,千米以上的山脉有5座(泰山、鲁山、沂山、徂徕山及蒙山),受地形影响,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径流较丰富。由于区内相对高度较大,地表切割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对主要山脉现有林地实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在沂、沭、泗河上游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集中力量治理水土流失,搞好小流域治理;保护和培植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药用生物资源。

3.鲁西南平原区。本区位于黄河以南、运河及南四湖以西,东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为邻,北以黄河与鲁西北平原为界,西南止于省界,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本区地势由西向东缓倾,自海拔70米左右降到35米以下,东部有南四湖、东平湖。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搞好矿区塌陷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建立南四湖、东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沿南水北调沿线建设生态示范区试点,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面源污染,确保南水北调供水水质;利用黄河故道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4.鲁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区。本区南经黄河、小清河、潍河口一线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西南平原区为界,西部和北部分别同河南、河北省相临,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本区是全省海拔最低的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海拔在10--15米之间。区内因黄河多次迁移改道,形成交错分布的岗、坡、洼地。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步伐,搞好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加大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沿黄生态林带建设,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盐碱和风沙灾害,改造盐碱地、风沙农田;建造平原水库,引用黄河水并拦蓄地表水。

5.沿海与近岸海域区。山东大陆海岸线北起漳卫新河河口,南至绣针河河口,海岸线长3121公里,占全国的1/6。按地理位置可分为鲁北沿海区、鲁东沿海区和鲁东南沿海区。渤海为东北--西南向的浅海,黄海为南北向的半封闭浅海。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抓好近岸海域和河流入海口的环境保护,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进行海洋开发和养殖,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海域的环境整治与恢复;巩固并发展沿海防护林,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海水内侵,搞好沿海防潮堤建设。

(二)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5年及到2010年,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应在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建立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方面集中力量,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

1.水生态环境建设。在“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方针的指导下,根据我省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按照“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科学引用黄河水,积极引用长江水,大力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污水回用率,实施海水利用和淡化工程”的思路,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把节水摆到突出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缓解水资源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和胶东西水东调工程;继续建设一批2万公顷以上的大型灌区配套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扩大节水灌溉面积133.33万公顷,全省农业用水有效利用职权系数由0.45提高到0.6,保持农业用水零增长;沿黄地区重点完善配套15座平原水库,沿海河道入海口建设一批地下水库,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拦河闸,干旱地区和山区应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雨水集蓄工程,集中力量治理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鲁中南中低山丘陵极强度水蚀区、鲁东低山丘陵强度水蚀区和鲁西北黄泛平原中度风蚀水蚀区,重点搞好“

十、百、千”工程,24.72万公顷成片坡改梯工程,155条小流域(片)治理工程以及水土流失监测站网工程;新增除涝面积13.33万公顷,治理盐碱地6.67万公顷,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大中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20%左右;主要河流、湖泊不再有超V类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

2.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用15年左右时间,全省耕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得到普遍治理和改造,构筑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为主体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与保护,秸杆等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节水灌溉推广面积达到60%以上,基本消除污水灌溉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建成一批采用高新技术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全省90%的农业县(市、区)达到生态农业县的标准。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建成2--3个生态农业市,新建15--20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使30%的县(市、区)达到生态农业县标准,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60%;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0万公顷。

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努力推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和“三沿一环”三大生态林防护工程,提高林木覆盖率。建设鲁中、泰、沂、蒙山区和胶东丘陵区重要河流源头生态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济南保泉及大环境绿化工程和黄河三角洲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等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沿铁路、公路的绿色通道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鲁西北风沙盐碱区的综合治理,建设灌草植被恢复工程和天然草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应以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防止在禁垦坡度以上的山坡因发展经济林降低造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带来水土流失隐患。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新增有林地面积43.33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13.33万公顷,新建农田林网213.33万公顷,农林间作24.67万公顷,四旁植树8亿株,新建绿色通道里程1万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按区域分布,建立18处大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按照绿化类型,建立农田林网、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等10大示范区。济南南部山区造林5.2万公顷,北部建设2000公顷的生态防护林带和高标准农田林网,沿环城高速公路营造长181公里、面积5.17万公顷的防护林带。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林4.87万公顷,完善和新建农田林网1.13万公顷。到2010年,建设流域防护林76.07万公顷,形成以山区绿化为龙头,以平原绿化为主体,以绿色通道为框架,点、线、面相衔接,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4.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优化城市生态布局,加快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做好城市生态规划,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实行严格的绿线管制制度。济南市应强化省会城市功能,调整优化全市生态布局,加强南部山区水源地保护,南部山区要尽快建成高标准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限制城市向南发展,建设城市森林和绕城城郊森林,形成城市清洁空气补给区和生态廊道,突出“泉城”特色,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逐步恢复百泉喷涌的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青岛市应率先建成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发达、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海滨港口生态城市。全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3%;气化率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达到45%左右,建设一批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

5.土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土地整顿和复垦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三废”治理和矿山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增长对土地、矿产资源的需求,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好重要的资源准备。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国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制定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3--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40%以上,建立2--3个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达到300个。

6.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海上山东”建设,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实施以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海洋农牧化工程建设和沿黄(河)“上粮下渔”高效生态渔业富民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广应用高效、优质、集约化的生态养殖技术,建成布局合理的近岸生态养殖系统。以海岛、海湾、海口生态系统、海洋自然历史遗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为重点保护对象,逐步建立起地域代表性强、生物多样性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体系。主要建设任务是:到2005年,选建5处海洋自然保护区。到2010年,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增至15个(新建5个)。

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生态功能区、鲁东诸河源头生态功能区、沂沭河源头生态功能区、沿海防护林带生态功能区、南四湖湿地和东平湖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济南南部山区、淄博鲁山、胶东昆嵛山等水源涵养区,黄河故道防风固沙区,这些区域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全省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加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跨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别建立省级和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位于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城市和中心城镇,要严格控制污染型企业。

2.建立南水北调沿线生态功能保护区。调水沿线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日趋突出,加剧了沿线特别是湖区的污染和富营养化。为确保供水水质,沿线各市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还应尽快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别是南四湖、东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等。要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努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要求,沿线各市应切实搞好调水工程沿线、沿湖和主要汇水河道两侧的绿化设计,建成绿色输水通道,为供水水质提供保障。

3.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环境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改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4.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建立,由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报同级政府批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以各级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各类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由所在地政府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省政府批准;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由所在县(市、区)提出申请,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市政府批准。各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省里可给予适当补助;环保、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建设的监督。

(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必须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环境管理,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石油、煤炭、黄金、建材等矿产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应切实作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严格规划管理,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要严格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建立信息网络,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沿河、沿湖、沿库、沿海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必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和养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造成破坏的,开发者必须限期恢复。

2.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公路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以及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要依法禁止粘土制砖,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要以乡镇撤并为契机,适时做好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订,引导、鼓励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城镇化进程中村庄用地规模的同步缩减。

3.加强老煤炭开采区的地面塌陷综合整治和各类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及时复垦矿区的废弃地。结合我省煤炭西移的煤炭开采规划,塌陷区村民的搬迁工作,应结合西部地区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相应向小城镇集中并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搞好生态恢复。

(三)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证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不被破坏。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典型性、未受破坏地区,抓紧抢建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要把我省鲁东丘陵、鲁中、鲁南山区、沿海地区和南四湖、东平湖、黄河三角洲等主要湿地列为重点,分期规划建设为各级自然保护区,使其在保护区域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我省的鲁西、鲁北黄泛平原生态潜在脆弱区和黄河三角洲、莱州湾等生态脆弱区内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物种分布区和典型的生态类型,也应抢建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2.加快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城镇和生态农业建设步伐。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城镇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生态示范区建设也有利于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城镇的建设,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加大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年增加生态农业示范县的覆盖率。在区域布局和类型上,充分考虑全省资源分布特点,尽可能把一些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建设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典型示范区,真正起到生态示范作用。

3.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要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向小城镇转移,向乡村转移,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遏制城市恶性膨胀的趋势。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充分吸纳景观生态的内容,加强绿化中的生态设计,逐步保证城市生态用水、用林、用地,积极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等创建活动。要重视城市周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使城市周边地区森林与市区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严禁在城区和城镇郊区随意开山填海、开发湿地,禁止随意填占溪、河、渠、塘。继续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工业资源治理,切实加强城镇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使用清洁能源和生物质能,提倡绿色消费,清除“白色污染”,积极推进环境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城镇创建工作。

要重视小城镇快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小城镇的发展中,城镇的自我扩张、大中城市企业向小城镇转移、村办企业向小城镇的集中都将加快,对这种发展趋势,必须予以及时引导并加以规范,防止形成“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

面。要认真编制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重视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小城镇的污水、垃圾等采取集中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生态镇创建工作,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1.要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涉及水土保持的开发建设项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否则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2.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建立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逐步调整用水紧缺地区的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探索建立河流基本流量保障制度,科学核定河流的生态用水。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在地下水严惩超采地区,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抓紧清理不合理的抽水设施,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和地表塌陷。在资源开发中造成水土流失的,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限期进行治理;对确需占用水土保持设施的,应严格依法给予补偿。继续加大二氧化硫控制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大气水资源。对于擅自围垦的湖泊和填占的河道,要限期退耕还湖还水。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价和功能区划,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口管理制度。严禁向水体倾倒垃圾和建筑、工业废料,进一步加大水污染特别是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沂沭河、小清河流域及海河流域(山东段)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库的建设。

3.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和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等实用节水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严禁焚烧农作物秸杆,大力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业污染防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合理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推广包膜、缓释、复合配方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严格控制生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禁止在蔬菜、水果、茶叶和中草药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继续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

4.森林、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地,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积极开发秸杆饲料,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和“农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发展节粮型牧业,保护林木草地;已经开发利用的,要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要切实保护好各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在重点风沙区、黄河滩区和沿海地区要划定生态防护林带,长期保护,严禁采伐;县级以上城市要切实搞好环城防护林带建设;要加速宜林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林草覆盖率;对毁林、毁草开垦的耕地和造成的废弃地,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限期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森林资源灾害性损失;在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区建设生态林并加入封山育林力度,加速林区、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高。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樵采对林草植被的破坏。

5.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土地整顿为重点。坚持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复垦监督、适度开发利用土地的方针,将工作重点放在现有农地、灾毁土地和各类工矿废弃土地、撤并村庄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上,通过对田、水、林、路、村的综合治理,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计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土地承包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并实行占补平衡的制度,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开垦耕地,已有陡坡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建设线路的施工场址要科学选比,尽量养活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强非牧场草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监管。

6.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应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按照《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的要求,促进沿海工业污染源稳定、全面达标排放;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并配套建设脱磷脱氮设施,进一步削减入海污染负荷,使近岸海域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加强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近岸涉海工程、海洋工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拆船业等项目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海上重大污染事故预警和防护体系,严防石油井喷、船舶溢油等突发性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加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加强南四湖、东平湖、黄河入海口、莱州湾等重要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严格海洋动植物物种引进和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7.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普查工作,严格保护措施,逐步建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基地,鼓励野生动植物的驯养、繁育。依法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严格限制捕杀、采集和销售益虫、益鸟、益兽。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协调会议制度,开展外来物种及生态影响调查和对策研究;对引进外来物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加强进口检疫工作,防止国外有害物种进入省内。

8.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自然景观、景点和文物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严格管制索道等旅游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数量,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建设的设施,要限期拆除。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全面开展对“两区一园”生态环境保护的定期考核工作,所有重点旅游区应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力争有50%通过ISO14000认证。规范生态旅游活动,开展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1.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责任制,切实加强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时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各行业应对本系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负责。要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措施落实。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2.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省环保局和省计委要会同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尽快制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各市要依据全省生态功能区划,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健康、协调发展。制度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时,应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流域开发、城市旧区改造、新区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重点生态敏感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应逐步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有关对策措施,努力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

3.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总体目标,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更需要多个部门统一协调行动。各级政府应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资金、分步实施的原则来组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按照集中联片、标本兼治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类型的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式,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监管和技术支持体系。

1.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监管体系。要加强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宏观调控的能力,理顺各地方、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的关系,形成政府负总责,综合部门协调指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资源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工实施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

发展计划部门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科学主管部门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测预报列入攻关课题;国土资源部门应严格控制矿产资源的开发区域,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破坏恢复治理;建设部门应积极参加环境优美城镇的创建工作,抓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充实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林业部门应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农业部门应继续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加强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水利部门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三同时”制度,切实保护水资源,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综合平衡;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近岸海域的污染控制工作;建设、林业和旅游部门应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设一批新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并强化环境管理;环保部门要作好综合协调与监管工作;财政部门应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辖区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监管区域,形成上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各级科技发展计划,给予重点扶持。要探索和建立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经费中,应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积极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科研人才,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努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能力,完善以高科技为手段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三)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加强立法和执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尽快研究制定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要充分认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环保国际交流,扩大我省的国际影响,进而扩大经贸等领域的对外合作。要坚持立足国内,以内引外,以外促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对重点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要实行国家、地方、集体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治理盐碱地及海水内侵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筹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同时应安排相应的管护资金,落实必要的管护措施。

4.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要广泛开展国情、国策教育,加强对政府公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提高综合决策能力;要把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各民间团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1年09月23日 实施日期:2001年09月23日(地方法规)

下载某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一一,2025)[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一一,2025)[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房地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市房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全面加快我市房地产行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局提出的争创“全国房地产管理先进单位”和“国家级文明单位”发展目标的重要规划,对促进我市“三......

    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

    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也是开展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推进“三提升三促进”活动和深化“转......

    乡镇“十四五”规划战略重点

    乡镇“十四五”规划战略重点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完成*个示范村规划编制,以点带面......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3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篇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2021年是......

    局机关:XX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韶关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

    市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未雨绸缪,超前规划,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市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的定位上,该规划突出中心村建设......

    市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未雨绸缪,超前规划,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在指导思想的定位上,该规划突出中心村建设,坚持“一并”(适当合并乡......

    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生态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开展生态市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