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农村局秋播生产技术意见
农业农村局秋播生产技术意见
今年夏熟麦油由于冬春天气好,加上播种较早,夏熟丰收。今年秋播工作各地要适应粮食安全新形势要求,确立“着眼全年,种足种好”思想,充分认识到我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种足面积的基础上,以提高秋播质量为主攻目标,强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结合优势,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整地质量,坚持适期早播适量播种,机械均匀播种,优化肥药施用,积极主动落实沟系配套和抗逆应变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实现一播全苗和壮苗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一、优化种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
今年因疫情,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句话,比平常年份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各地要提高思想认识,优化种植布局,应种尽种,确保种足夏粮面积。
品种布局上要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今年我市主推扬麦 23、农麦 88,示范种植镇麦 15、明麦 133,品种布局强调一镇一品,禁止“多、乱、杂”。农麦 88、明麦 133 感黄花叶病毒病,病区慎种。要充分利用我市面粉加工企业众多的优势,推进产销
衔接,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和订单生产,提升效益。油菜主推优质双低沣油 737、德核杂油 8 号。目前市场上小麦品种繁多,各地要引导好种粮大户种植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多抗品种,不要随意从外地引进抗病性和适应性都不能保证的种子,以免产量和品质受影响,从而影响效益。
二、适期适量播种,抢抓秋播进度
适期早播是培育冬前壮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小麦播种适期在 11 月上旬。而水稻腾茬迟、遇连阴雨致小麦晚播,晚播低产、降质、低效是我市在生产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规模化种植农户要提早规划,关注中长期天气预报,分期分批,尽量避免不利天气,抢收水稻早腾茬早播种,努力在适期内完成播种,压缩晚播麦,确保小麦能在 11月上中旬基本播种结束。
在力争适期播种的基础上,要掌握好播种量,精播匀播才能确保适宜基本苗,提高群体质量。我市小麦一些早播田块难以实现高产、超高产的原因基本都是播种量太大,春季茎蘖数太多致后期穗形小,病害重,倒伏等。11 月 10 日前播种的每亩播量掌握在 8~10 公斤,基本苗 16 万左右。11 月 10~20 日播种的 12.5 公斤左右,基本苗 20 万左右。迟播田块采用独秆栽培,播种量控制在 15~20 公斤,基本苗不超过 25 万。同时,也要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的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
油菜也要早播早栽,移栽油菜适播期在 9 月 15~25 日,移
栽期在 10 月 20 日左右,不要迟于 10 月底,亩栽 6000~8000株。直播油菜适播期在 9 月底至 10 月 15 日前,在适播期内越早播种越有利于高产,亩播量控制在 0.3 公斤左右,3 叶期间苗,每亩留苗 2~3 万株。
三、机械均匀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种好七分收”,小麦高产高效的关键在于提高播种质量,苗齐苗匀苗壮。
水稻产量高秸秆量大,还田秸秆处理好是机械播种质量好坏的关键。要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努力提高秸秆还田及整地质量。秸秆还田第一步要做好碎草匀铺,前茬收获机械要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留茬高度 10 厘米以下,碎草长度控制在 5~10 厘米,越碎越好。然后再深耕或深旋埋草,再机械播种,通过增加作业次数的方式,秸秆深埋并提高整地质量。旋耕埋草要加大马力、中慢速行驶,确保埋草深度达到15~20 厘米。如果收获机切碎匀铺装置不到位或碎草匀铺效果较差,应立即采取秸秆粉碎机灭茬粉碎作业后再进行埋草整地作业,防止稻草入土成团或富集于浅表(播种)层影响播种质量。
推广机械均匀播种,机播可精准控制播种量,做到播深适宜,确保一播全苗和壮苗。可用条播机或复式播种机播种,墒情适宜时可先深旋埋草再播种,以提高播种质量。遇连阴雨土壤粘湿时可用复式播种机播种将秸秆还田、旋耕埋草、施基肥、播种、镇压、开沟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尽量减少机械下田碾压次数,以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如遇长时间连阴雨,土壤含水量高,要在水稻收获前 10 天左右开好“十字”沟或“串心”沟排除田间积水,并提前清理好外三沟,降低地下水位,及早抢收水稻,创造合适墒情以便机械下田播种,避免烂耕烂种。
小规模种植户在田间墒情差不适合机械下田时,采用零共生期稻套麦方式播种有利于争抢播种季节和避免烂耕烂种。稻套麦在我市应用多年,技术也较为成熟,要点是在田间无积水时套肥套种,均匀播种,收稻时留 20cm 以上高茬,其余稻草切碎撒匀覆盖。在稻收前 2~3 天施基肥,施肥后第二天套种,共生期 5 天以内。尽量用弥雾机喷种套播,确保播种均匀。对田边角草多的地方要人工耙匀,以免草覆盖过厚影响出苗。墒情适宜时机开沟配套好田内沟系,适当加大开沟密度,以沟土均匀覆盖小麦根系,增强防冻能力。播后如遇连续阴雨要及时人工开好田头沟排除积水防烂种死苗。
四、减肥控药增效,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小麦油菜生产要坚持绿色高质高效,控减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施肥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施肥、精准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小麦每亩施纯氮 15 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 4.5~6 公斤,氧化钾 6~9 公斤。氮素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之比为 5~6:1:4~3,基肥随播种机在播种时施,旋耕入土,并减少人工。亩用“金字牌”配方肥 30-35 公斤。苗肥要早施,亩用尿素 7.5~10 公斤,1 叶 1心期即可施,促分蘖早发。迟播田块可基苗肥一并基施。示范应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油菜施肥掌握施足基苗肥,春肥腊施,早施重施苔肥的原则。油菜一般亩用纯氮 16~18 公斤,基肥一般亩用“金字牌”配方肥 30~35 公斤加兴欣油满丰(复配硼肥)1~2 袋(每袋 400 克)。
小麦要科学化除,提倡播后芽前封杀。冬前和春季化除要把握好时间选准药剂提高防效,控药增效。
五、立足抗灾应变,促进高产稳产
主动抗灾应变是我市小麦丰产的重要经验。除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主动抗灾应变外,要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抗灾基础。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化控壮苗。小麦种子包衣或者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多种病虫害。要针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腥(散)黑穗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对过早播种的旱茬麦、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适度抑制生长。二是沟系配套,防涝降渍。“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是我市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小麦播前清理好外三沟,播后及时开好田内沟,连通出水沟,确保内外三沟相通。生产中常出现田内沟机械开好,田头沟不通的现象,完全不能发挥排水降渍功能。如播种前遇连续阴雨,要先在稻田人工开沟排水降湿,创造有利收割和播种的墒情。三是加强播后镇压与覆盖,防冻保苗。水稻秸秆量大,经旋耕还田后播种的小麦一定要镇压,有条件的要二次镇压,使耕层紧密,以提高出苗率、防吊根苗,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板茬麦和套播麦则可通过增加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对畦面覆盖,或增施有机肥覆盖,防止露籽现象。
六、强化组织协调与技术服务,为秋播创造良好条件
各地要在抓好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要努力缓解我市仍然存在“双晚”情况,秋收迟秋种慢,遇不良气候概率大,影响秋播质量。为此,各地在秋收秋种期间,应切实做好督促、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特别是对规模种植大户,要督促大户抢抓晴好天气,成熟后即可收割,改变传统养老稻观念和在田风干脱水节本观念,要算好全年帐,不能为了节本丢了小麦效益。要组织协调好收种机械及烘干、晒场、仓储和粮食销售等工作,以解决规模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广泛开展新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加强进村、入户、到田技术指导,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强化苗情监测,关注苗情动态,加强因苗管理,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主动抗灾应变。
第二篇:农业农村局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局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指导种植户开展科学施肥,因地制宜确定目标产量,以产量定施肥量,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施肥时期,做到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多施有机肥料,倡导秸杆还田及种植绿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二、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水稻目标产量,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遵循施肥“控氮、减磷、增钾”总基调;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合理分配基肥、追肥的比例,达到增产稳产。
三、水稻施肥建议
(一)双早
(1)水稻亩产量400~450公斤,每亩施用氮肥(N)8~10公斤,磷肥(P2O5)4~5公斤,钾肥(K2O)7~8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5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25%。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15%,钾肥施用6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0%。
(二)中稻
水稻亩产量550~60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10-12公斤,磷肥(P2O5)5~6公斤,钾肥(K2O)8~10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20%。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30%,钾肥施用5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0%,钾肥施用10%。
(三)晚稻
一季晚稻:
(1)水稻亩产量450~50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8-10公斤,磷肥(P2O5)4~5公斤,钾肥(K2O)7-8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30%,钾肥施用20%。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15%,钾肥施用4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5%。
双晚:
(1)水稻亩产量400~450公斤,每亩施用纯氮8-9公斤,磷肥(P2O5)4~5公斤,钾肥(K2O)7-8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40%。
(3)追肥(分蘖期):氮肥施用30%,钾肥施用20%。
(4)追肥(孕穗期):氮肥施用15%,钾肥施用40%。
(5)追肥(抽穗期):氮肥施用15%。
四、马铃薯施肥建议
(1)亩产量1500~2000公斤,每亩施用氮肥(N)10~13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钾肥(K2O)20~26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50~7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30~40%,有机肥施用500~800公斤。
(3)追肥(现蕾期):氮肥施用30~50%,钾肥施用60~70%。
五、甘薯
(1)甘薯亩产量2000~2500公斤,每亩施用氮肥(N)11~13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钾肥(K2O)16~20公斤,有机肥500~800公斤。
(2)基肥:氮肥施用30~40%,磷肥全部施用,钾肥施用30~40%,有机肥全部施用。
(3)追肥(提苗期栽插后15~20天):氮肥施用25~30%。
(4)追肥(长薯期栽插后45~55天):氮肥施用30~35%,钾肥施用60~70%。
(5)根外追肥:薯块膨大中期,喷施1%的磷酸钾(K3PO4)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次。
六、玉米
施肥原则: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攻穗肥、巧施粒肥。(1)基肥:亩施用500-700公斤、钙镁磷肥20-30公斤和复合肥15-20公斤。
(2)拔节肥(小喇叭口期):施用玉米专用肥20-30公斤。
(3)攻穗肥(大喇叭口期):施用高氮复合肥15-20公斤。
第三篇: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
浅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经济效益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经济效益。而影响经济效益的条件和因素有很多,集中体现在资源、资金、技术、生态等硬件条件和体制、制度、市场等软环境因素诸方面。解决三农问题无疑是一项长期国策,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破各项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三农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我们要走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得弄农业之路。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将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中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问题仍很严峻。
(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少,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水土流
失严重,土地资源受到破坏,耕地逐年减少。
(2)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平均收入不高,很多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困
难,农村人口增长快,文化水平低,农业剩余劳动力多。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
有较大波动。
(4)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所占比例大,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成本大。
(5)农业商品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秩序,价格不合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6)农业污染日愈严重,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地退化严重,自然
灾害频繁。
(7)农业资金投入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
(8)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再有中国农村经济地域上极不平衡,农村生态形势严峻。
(9)农业人口比重大,国民受教育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普及率及利用
率低。
鉴于以上的压力与挑战,《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粮食生产与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追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对策有:
(1)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农业
和农村管理部门与环境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行动;并将其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涉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进行评估调整;开展多形式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试验工作;建立和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相对独立的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
(2)加强食物安全与预警系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建立粮食生产
基地;建立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与食物安全预警系统;掌握国内市场动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食物余缺。
(3)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发
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
(4)提高农业投入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水利建设投入,推广机械使用,扩大化肥生产能力,增加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
(5)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环境管理
体系和农业环境检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资源和环境数据库,实现全国农林牧副渔业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与信息传递。
(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提高农业投入物质利用效
率高的技术,提高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油、电的利用效率;从财政、设备和试验手段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7)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农村乡镇,加强乡镇企业规划、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改善产业结构,是乡镇企业走上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制定农村企业发展建设规划,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村乡镇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软性要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农建设,关键是从人的方面彻底改变农村传统、落后、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基层干部有能力为村民提供完整、高效的公共服务;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能够具备现代企业家的风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与标准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农民能够进行科学种田、现代化养殖,能够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并改变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追求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实现三农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三农建设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又要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三农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三农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与城镇地区接轨;农业发展与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接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市民接轨。健全农村区域政策体系、制定科学规划、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机制,是实现三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建设新农村的模式与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村资源分摊比例与利用效率;加速城乡之间和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农村地区纳入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培育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现代理念,完成职能特点转型等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第四篇:农业农村局十四五工作谋划
农业农村局十四五工作谋划
(一)“十四五”工作谋划
坚持“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双百目标”,即“十四五”期间,特色农业基地超100万亩,特色农业产值超100亿元;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是促进产业振兴。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十四五”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22万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治理面积3.14万亩。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创新完善“两品三链四化”战略,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围绕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生态养殖、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投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到2025年,年生猪出栏15万头,其中出栏生态、有机黑猪9万头。二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扎实推进“空壳社”清理,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以统防统治、机耕机作、机剪机采机收为主的农业社会服务组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加强农民土地股份合作,提高土地流转率,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县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20%以上。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力争到2022年,全县创成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24个;到“十四五”末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深化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无害化农村改厕3万户,清洁厕所实现全覆盖,探索建立厕所粪污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积极争取国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高标准制定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强化乡村振兴村级规划,与家村做好对接,吸取先进经验,提升工作标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跨村域、跨乡域的茶、桑、菜、果、药基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二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治理面积1.82万亩。抓好粮食生产,巩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广综合种养、间作套作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用量,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接,积极开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继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推广发酵床养猪等健康养殖模式。持续推进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做好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禁捕工作,确保重点水域生态安全。三是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力争完成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70%以上,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持续推进“五清三改”、“四净两规范”,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确保村庄常年干净整洁有序。四是持续推进农村改革。
调整县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加强“空壳社”清理整顿,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社运行规范和财务规范水平,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试点并高质量通过农业农村部评估。加强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管理分配。扩大“三变”改革试点范围,力争试点村覆盖90%以上村。积极推进低效耕地利用,再完成1万亩低效耕地利用目标。强化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农村新增违法建房行为。第五篇: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
各市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发[*]6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农业、农村档案是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及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村民自治活动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和档案工作部门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档案、民政、农业以及涉农部门积极配合,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区乡镇建档率达100%,其中89%的乡镇机关档案室达到合格档案室等级标准,村级建档率已达96%。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的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各级档案、民政、农业部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
各级档案、民政、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级档案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民政、农业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采取联合检查、调研、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努力创建齐抓共管、合力推动 “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协作机制。民政、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土地、科技、卫生、文化、交通等涉农部门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有关涉农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和检查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必须将一套档案副本交有关乡镇或村委会保管利用。
民政部门要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乡镇建设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中,列入农村工作考核内容,推动乡镇档案工作及村委会建档工作正常开展,为农村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农业部门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力度,加强和完善县乡村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的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多渠道采集农业生产技术及产、供、销信息,充分利用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充实内容,及时发布信息,推动农业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
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乡镇要有一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并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为乡镇档案工作解决好机构、编制、经费、库房、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做到明确档案工作的归口部门,配备专(兼)职档案干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乡镇机关、基层农业单位、村委会档案的保管、监督和指导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实行“村档乡管”,即由乡镇集中统一保管所属行政村档案。
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建立以乡镇档案室为主的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为农民有效用档提供方便条件,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常抓不懈,推动村级建档工作
村委会(行政村)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各行政村必须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档案工作,配备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要保证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要有档案专柜,确保档案的安全。条件好的行政村,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
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档案的管理,制定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要将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五、加强指导,提高农业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创新服务机制。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总体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任务,结合实际,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规划,并不断去发展和完善;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村干部及农民的档案意识;要加快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三农”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由局限于乡镇村建档工作向整个农村经济社会档案工作转变,实现“三农”档案领域的拓展。
加强规范化管理。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发的有关乡镇档案工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村级档案工作的标准和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按照《*县直机关档案室等级标准》、《*合格档案室标准》、《*村级档案管理示范村标准》要求,开展乡镇、村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目标管理活动,使农村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加强督查指导。各级档案部门要针对我区农村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以通俗简明实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专题培训和集中辅导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或分片辅导各村档案人员整理档案,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各县(市、区)档案部门要开展乡镇村档案归档情况年检工作,推动乡镇村规范建档,保证乡镇村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集中整理和年检工作(检查上一归档情况)结合起来开展,使建档工作稳步开展。
培育推广典型。各级档案部门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乡镇档案工作,要以抓乡镇机关一级的档案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乡镇机关档案管理职能;重视抓好乡镇撤并过程中的建档工作;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以县级农科部门为重点,做好建档工作,推动农业科技三级网络建设;在村级建档工作上,要以先进村为重点,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示范村,以他们为示范,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通过联系点的示范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新动向,指导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建立农村民生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要结合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兴农业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无公害农产品、国有林权改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科技资料和特殊载体(录音、录像、照片、电子文件)资料的归档和利用工作。加强对行业协会、经济联社、专业合作社、规模养(种)殖户等新经济组织的建档及开发利用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