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体局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五篇范文

时间:2020-10-22 16:2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教体局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教体局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第一篇:县教体局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县教体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x 办发〔20xx〕xx 号)精神,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xx 办发〔20xx〕xx 号)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大力提升 XX 县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校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问题导向,深化美育改革,强化美育保障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提升美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美育普及度和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水平大幅提升,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美育师资、器材、场所等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1 年,广大学生美育素养普遍提升,建成一支业务扎实、相对稳定的美育教师队伍,形成相对完善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学的美育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和鲜明特色的美育示范学校,构建中小幼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形成教育部门主导、相关部门配合、学校主体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学校美育发展格局。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加强美育条件保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美育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三、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一)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增强课程综合性,重视艺术实践活动。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幼儿园美育要重点以艺术启蒙教育和趣味性艺术活动、艺术类游戏为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开启、保护、培养幼儿美好、善良、和谐的心灵和情感,进而感受美、体现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发掘学生艺术潜质,引导学生艺术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精神,传授必备基础知识

与技能,使学生掌握 1 项—2 项艺术爱好或特长,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取向,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提供多种类别的艺术课程,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涵养学生情感态度,开阔学生人文视野,树立学生高雅精神追求。职业技术学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将来立足社会培养一技之长。

(二)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合唱、戏剧、戏曲、影视、民族民间艺术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构建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幼儿园要适当增加美育教育活动内容,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美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要增设舞蹈、书法、戏曲、陶艺制作等地方课程;小学阶段确保音乐课、美术课每周分别不少于 2 课时,初中阶段确保音乐课、美术课每周分别不少于 1 课时。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器乐、戏剧等教学模块。职业技术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开好与

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美育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优势和地方特点,探索开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美育课程。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开展宁夏花儿、回族舞蹈、剪纸、传统口弦、书法、陶艺制作、泥哇呜、葫芦画等美育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严禁随意停上或挤占美育课时。

(三)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社会美育实践活动情况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走进剧场欣赏优秀戏剧表演等。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都能坚持参加至少 2 项以上的美育实践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大力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歌舞剧、美术、书法作品展示等群体性活动,结合学校优势和地方实际,建立如合唱、民乐、管乐、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书法、剪纸、绘画、泥哇呜、电子琴等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学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形成学校定期举

办、学生积极参与的美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优化拓展美育实践活动展示平台,高质量地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校园文化艺术节,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使活动成为推进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四)全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鼓励中小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教育局积极主动联系区内知名专家为我县师生进行学校美育的各门类讲学;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美育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推动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形式进校园。各博物馆、专业协会、艺术演出团体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参与支持学校美育工作。

四、改进学校美育教育教学 (一)深化美育教育教学改革。要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美育教育教学质量。县教学研究室、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设置艺术教育专业的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理论

和现实问题,为科学推进美育工作、更新美育观念、创新美育方法等提供服务。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县教学研究室美术音乐教研员要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总结以往在全区学生合唱艺术节获奖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校际交流观摩活动,以点带面带动全县中小学合唱队的整体水平,争取继续在每年自治区学生合唱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工作,鼓励美术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创新美术课的教法,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做好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教学工作。

(二)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加强学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融合,探索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尝试进行艺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整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交流合作,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发挥美育综合改革成果辐射带动作用。抓

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依托 XX 县教育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美育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

(三)健全美育监测评价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培养具有扎实美育素养、掌握 1 项—2 项艺术爱好或特长、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美育监测评价机制。各学校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把学生美育素质的培养和艺术特长的掌握作为监测核心,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抓好一批试点学校并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评价制度,建立校长负责制的美育工作自评体系,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综合自评中。教育体育局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以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艺术实践活动落实效果和学校美育质量作为重点进行全面评价。

五、加大学校美育工作保障 (一)补充配齐美育教师。教育体育局建立健全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配齐中小学美育教师,通过特岗计划和事业单位招聘、乡村教师计划(含公费师范生)等途径重点补充偏远、农村学校的美育师资,切实解决艺术学科教师

短缺和转任其它学科的问题。实行县域内美育教师交流制度,鼓励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学校班级数和课外美育活动等指标,科学计算美育教师工作量。加强对艺术教师美育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将美育教师承担的艺术活动的排练、课外兴趣小组、美育活动计入工作量。在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二)提升美育师资素质。教育体育局和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要结合“国培计划”和本校师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美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专题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原则上美育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美育教师赛课、基本功大赛、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等活动,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加大美育投入力度。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充分发挥美育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功能,满足美育教育教学和大型美育课外活动需求。

六、加强学校美育工作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学校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学校美育的职责,将学校美育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日程,要定期研究、科学制定学校美育发展规划、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美育工作年度专题研究制度、美育课程专项检查落实制度,切实抓好美育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工作职责。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责任,按照职能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的育人作用。教育体育局利用各级各类宣传渠道,构建起学校美育成果展示平台,大力宣传报道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支持学校美育工作,为学校美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改革、社会美育资源的统筹等方面,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为未来5年美育工作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中国教育报)

第三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七)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九)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十)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的平台建设。

(十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十二)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以服务决策为导向,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研究制定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县(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十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中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带动各地开展农村美育教师培训。

(十五)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十六)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五、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十八)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

(二十)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各地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制定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学校美育发展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报告。教育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美育发展报告。(二十一)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各地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9月15日

第四篇: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美育工作实施意见

学校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思路

以学校美育为特色,以打造校园文明建设、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以环境美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自我教育为途径”的基本思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学科美育特色课程的实施和社团活动为亮点;以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载体,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确立自己美的追求,建立自己美的品质。

三、工作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工作任务

1、统一思想,突出美育的重要地位。加强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美育提到应有重要位置。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的氛围,做到人人知创建、人人懂创建、人人会创建。

2、发挥学科课程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作用。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要严格执行学校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中,系统普及美育知识,使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要积极积极推进课程创新,开发美育校本课程,为美育的实施提供重要的课程资源。各学科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素材。全体教师要重视学科课程美育功能,积极挖掘学科中美育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艺术性,寓教于美,引导学生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在社团活动中实施美育。扎实做好社团的指导,在学校现有学生社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建更多社团,逐步将社团活动做大做强,将社团真正建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和美育实施的平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体验美、享受美,自觉实施美育。

4、积极搭建艺术体验实施平台。充分发挥艺术学科教师和特长生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会、演唱演奏会、书画比赛(展)等文艺类活动,在举办有关活动过程中,要突出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同时,体现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

5、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学校文化蕴含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具备强大的美育功能。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美育功能,创新美育载体,丰富美育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美育文化,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接受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要重视教师的美育“身教”作用,通过教师美的仪表、美的言行为学生树立美的典范。

6、以美辅德,德美融合,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布置学生行为美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美育德育活动,落实美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因素,大力倡导家庭美育,促进家校合作,改善学生发展氛围,使美育特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处处体现学生言行美。

7、加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使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适当公益劳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好品质。

8、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美育上台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情景交融、色彩丰富和直观互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具有现代气息和美感的美育资源和美育载体,有效支持各学科教学与美育的融合,积极构建美的数字化生存空间。

9、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力求突出教育功能,营造育人氛围,展示学校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监督美育实施活动,对美育工作进行评价。

2、加强美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全员美育机制。学校着力培育美育师资队伍,通过校干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外出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美学素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挥好美育的骨干作用。

3、加强美育教科研工作。要将学校美育作为一个系统的科研课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定科研方案,确定子课题,围绕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确定学科美育教学计划,整合课程方

案,指导教师实施美育。各级部要通过教科研提高师资水平,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浓厚的美育教科研氛围,不断提升美育效果。

4、加强美育考核与评价。各部门要认真制定美育工作实施细则,并将美育实施情况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班级考核中,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

第五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5〕71号 【发布日期】2015-09-15 【生效日期】2015-09-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七)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九)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十)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的平台建设。

(十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十二)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以服务决策为导向,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研究制定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县(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十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中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带动各地开展农村美育教师培训。

(十五)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

(十六)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五、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十八)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

(二十)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各地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制定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学校美育发展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报告。教育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美育发展报告。

(二十一)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各地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15日

下载县教体局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教体局对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临乡小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重振学校体育工作特色,结合国家教育部“阳光体育”相关规定以及各级体育工作相关考核细则,进一步加强我改进我校......

    美育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学校美育

    美育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学校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 2017.3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学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范文大全

    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

    对于学校安全月的工作实施和总结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主线,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主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文秘部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实施意见A

    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录) 序言部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党建工作的范围、制定《实施意见》的依据 一、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机关党建应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机关......

    浅谈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