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蔬菜质量检测工作方案大全
镇蔬菜质量检测工作方案
蔬菜质量检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监督检测职能,为镇政府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通过采取常规和速测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我镇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满足我镇蔬菜市场准入要求。
二、检测计划
结合市县蔬菜质量检测方案,将我镇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分为例行检测,重大节日检测,上市前集中检测三大类,平均月抽样数量不少于 5 个,年抽样数量不少于***个。
(一)例行检测重点为全面、及时掌握全镇蔬菜质量状况服务,抽样时间相对集中,检测覆盖面要大,一月检测一次,根据各地区蔬菜生产情况分片抽样检测,力争每季查一次。
(二)重大节日检测重大节日检测主要为保证节日期间的蔬菜质量安全,每年安排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节前检测,重大节日检测***个样品,主要检测市场及蔬菜零售店。
(三)上市前检测主要针对蔬菜基地进行抽检,抓好蔬菜基地质量管理工作。
三、承担监督检测的机构职责及工作重点
(一)镇产品质量检测站。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职能是组织制定本镇蔬菜质量监督检测方案,协助上级检测机构完成上级安排的监督检测抽样任务,对镇重点
蔬菜生产村,蔬菜集中生产区域,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重点做好经常性的例行检测,对每村抽样不少于 5 个,非蔬菜生产期每月覆盖一次,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零售店,每月检测样品数量不低于***个。
在加强检测的同时,要及时向被检单位出示有效检测证明,为检测后的蔬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创造条件。
1、检测范围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负责对本镇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零售店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2、检测方式根据无公害蔬菜种植农户户数,确定本地蔬菜基地检测点。镇站随机取样检测。发现超标样品,及时送县站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做好超标样品代表面积的调查记录工作。
3、检测数量每百亩检测一次,在蔬菜成熟期或上市前对蔬菜种植农户进行全面抽检,对每户种植的样品都要检测。
4、检测时间,定期检测为每月上旬,全面检测为当地蔬菜成熟期。
(二)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1、检测项目
常规定量检测项目: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化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久效磷、马拉硫磷、敌敌畏、乐果、敌百虫、水胺硫磷、倍硫磷、水胺硫磷、亚硝酸盐、硝酸盐,共 17 项。
2、常规检测依据:NY/T761—2008GB/T5009.20—2003
3、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综合含量。检测依据:NY/T448—2001、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三)判定依据和判定原则
根据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 标准,所检测项目全部合格者,判定为“该产品所检项目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者,即判为“该产品不合格”。
农药残留量按快速检测法进行测定时,对于一次检验出现阳性时允许复测。若复测仍呈阳性者,进行色谱测定,以色谱测定的结果为判定依据。
四、检测的蔬菜品种
检测的蔬菜品种重点为豆角、番茄、油菜、花椰菜、甜椒、辣椒、茄子、黄瓜、甘蓝、生菜、西葫芦、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韭菜、大蒜、大葱、菠菜、土豆、茴香、食用菌等我县主栽品种。监督检测的农产品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当地蔬菜生产、销售状况和管理水平。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白菜类、绿叶菜类、豆类为每次必检种类。其中市场抽样每类蔬菜各占六分之一。
五、检测结果报送
1、镇蔬菜检测站的速测检测数据 20 日前报县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站。
2、发现不合格产品要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措施,并通报相关执法机构进行依法查处。
六、检测实施的保证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工作是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措施,我镇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发改局、财政部门的支持,增加对蔬菜例行检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切实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证蔬菜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镇蔬菜速测站要认真负责,确保工作质量。要根据全镇蔬菜例行检测方案要求,安排本镇蔬菜质量检测计划,制定检测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同时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开展检测工作,严格做好抽样、管理、检测工作,确保检测
工作有序进行,检测结果客观公正。
(三)受检单位要积极配合,努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受检农户要从维护公众健康的大局出发,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积极配合抽样工作。拒绝抽样的单位,产品按不合格上报。
第二篇:蔬菜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
无公害蔬菜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 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土壤质量指标9项: pH值、汞、砷、铅、镉、铬、铜、六六
六、DDT。
(二)、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指标:氟、砷、汞、镉、铅、铬、六六
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亚硝酸盐二十三项。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绿色食品标准不是单一的产品标准,而是由一系列标准构成的、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标准、最终产品标准、包装与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六个部分。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 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有机食品
1,有机蔬菜的定义
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为有机蔬菜。
2.有机蔬菜基地的基本要求
2.1基地的完整性
有机蔬菜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夹有有机转换地块;有机蔬菜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
2.2转换期
由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年时间,其后播种的蔬菜收获后,才可作为有机产品;多年生蔬菜在收获之前需要经过3年转换时间才能作为有机产品。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经一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蔬菜,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
2.3缓冲带
如果基地的有机地块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地块污染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不同认证机构隔离带的要求不同,如我国OPDC认证机构要求8m,德国的BCS认证机构要求10m。
3.有机蔬菜栽培管理
3.1品种选择
应使用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应选择应当地的土 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
3.2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
有机生产基地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种作物进行轮作;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蔬菜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2种作物轮作。前茬蔬菜腾茬后,彻底打扫清洁基地,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外,销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害基数。
3.3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培育壮苗、嫁接换根、起垄栽培、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植株调整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气等条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4.有机蔬菜的肥料使用技术
4.1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有机肥料,包括动植物的粪便及残体,植物沤制肥、绿肥、草木灰、饼肥等。矿物质,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物质。另外还包括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专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
4.2使用方法
(1)施肥量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在使用肥料时,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地力同步进行。使用动物和植物肥的数量应掌握在1:1为好。一般每667m2土地,每种蔬菜使用有机肥3000-4000kg,追施有机专用肥100kg。
(2)施足底肥将施肥总量80%用作底肥,结合整地,将肥料均匀地混入耕作层内,以利于根系吸收。
(3)巧施追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的蔬菜可采用铺肥追肥方式,当蔬菜长至3-4片叶时,将肥料晾于制细,均匀撒到菜地内,并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距较大,根系较集中的蔬菜,可开沟条施追肥,开时不要伤断根系,将肥料撒到沟内,用土盖好后及时浇水。对于种植行株距大的蔬菜可采用开穴追肥方式。
5.有机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由于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禁止使用由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所以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高温消毒、合理的肥水管理、轮作、多样化间作套种、保护天敌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5.1病害防治
可以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含铜的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杀真菌剂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以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等物质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允许使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
5.2虫害防治
提倡通过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瓢虫、捕食螨等)来防治虫害;允许使用软皂、植物性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防治虫害;可以在诱捕器和散发器皿中使用性诱剂,允许使用视觉性(黄粘板)和物理性捕虫设施(如防虫网)防治虫害;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来杀虫;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剂如杀螟杆菌、Bt制剂等。
5.3杂草控制
通过采用限制杂草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如轮作、绿肥、休耕等)控制杂草;提倡使用秸秆覆盖杂草。允许采用机械和电热除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和化学除草剂除草
无公害蔬菜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 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土壤质量指标9项: pH值、汞、砷、铅、镉、铬、铜、六六
六、DDT。
(二)、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指标:氟、砷、汞、镉、铅、铬、六六
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
第三篇: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特别是保障**20**年世博会期间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追溯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要求,切实做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工作,特制定20**年开展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可追溯系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紧紧围绕市农委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地产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生产标准化、产品标识化、营销品牌化”,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手段,不断强化蔬菜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卫生,为20**年世博会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建设单位和面积目标
20**年,市郊迎世博蔬菜生产重点基地158家,生产面积达6.2万亩。(见附件二)要求这些基地建立和执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上网查询蔬菜生产情况。其中,30家单位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实现条形码查询蔬菜生产情况。
(二)质量安全目标
实现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的158家单位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9%以上,高于全市平均1个百分点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产地环境管理,推行产地编码
制订统一、规范、简便、适用的编码规则,全面建立产地和产品编码管理,推动实施产地和产品编码制度。同时,要以基地为载体,带动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推行产地编码,建立生产基础信息,从源头做到蔬菜身份的可识别、可追溯。
(二)建立田间生产档案标准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档案农业管理制度
1、设计全市统一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的田间档案记载本。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等生产技术要求,涵盖生产者信息、农业投入品进出库记录、生产档案信息、质量检测信息和产品相关信息等。
2、设计田间生产档案标准化模块。把已确定的田间档案记载内容,设计操作便捷的田间生产档案模块。
3、全面建立蔬菜生产田间档案管理制度和及时上网:根据田间生产档案标准化管理要求,对蔬菜生产全过程(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田间管理、质量检测等关键措施以及产品销售等)进行记录,按照工作要求蔬菜生产信息及时上网,特别是实现条形码查询蔬菜质量的生产基地必须在蔬菜上市时做好数据传送,确保蔬菜质量可追溯。
4、完善田间档案管理系统:根据田间档案记载要求,进一步完善生产管理田间档案的填报和管理软件,为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生产管理信息的查询服务,以便生产者和管理者能及时检查蔬菜生产各环节的操作情况,提高生产环节的可追溯管理能力。
(三)推广良好农业规范,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要全面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大力推广良好农业规范(GAp),规范蔬菜生产过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落实蔬菜质量责任制,全面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
(四)加大产地产品监测力度,建立合格产品准出制度
1、加强产地监测: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要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建立不符合产地标准全面退出机制。
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基地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生产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蔬菜生产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鼓励实行农资仓库标准化管理,推广使用市区补贴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原则上不能使用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规定农药品种和化肥之外等农资产品,若确属蔬菜生产需要,但必须经乡镇植保员确认农药品种并签名后方可使用。一旦检查发现农资使用与管理混乱的情况,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者则取消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资格,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加强蔬菜质量检测:根据定量抽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基地上市蔬菜质量检测的力度,特别要对检测中农残超标的产品及时追根溯源和依法处罚和实行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退出机制。
4、建立植保员签名制度和合格产品准出制度:对生产出售的蔬菜产品建立完善的质量可追溯记录,全面建立产品合格把关和准出制度,基地使用农药和蔬菜产品准出要全部实现植保员签名制度。
(五)设计产品包装追溯标识方案,推动实施产品标识制度
按照《农产品包装和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蔬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和世博供应蔬菜产品必须进行包装标识。对世博供应产品和认证产品设计合理的产品追溯条码标签,规范标识内容。产品包装标识内容必须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编码、生产日期、生产者、产品认证情况等信息,基地要建立详细的备案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流向的可追踪。
(六)构建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产品身份识别手段
构建蔬菜质量可追溯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建立农产品编码数据库、田间生产档案数据库、产地产品检测数据库以及流通环节和目标市场数据库,完善和改进蔬菜质量可追溯系统管理软件,为生产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为追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以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为推广应用主体,不断扩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的覆盖面。
四、工作进度
1、编制产地、产品编码规划,设计田间档案标准化模块,20**年2月底前完成;
2、基地生产环境检测,20**年3月—**月底;
3、质量可追溯管理软件的完善和调试安装,20**年3月—6月;
4、召开工作会议,布置相关工作要求,20**年2月;
5、结合基地追溯工作调研情况,设计产品包装追溯标识方案,20**年3月—6月;
6、结合质量可追溯系统实施,进行相关软件改进和运行工作,20**年7月—9月;
7、良好农业规范的培训和推广,20**年4月——**月;
8、网络媒体宣传,20**月**—12月;
9、经验交流总结,20**年12月。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由市农委蔬菜办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加强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市农委蔬菜办、各区县农委蔬菜办主要领导为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负责人,蔬菜生产条线负责人组织实施,相关乡镇和基地生产负责人具体落实,市农业信息公司负责蔬菜质量可追溯信息化工作的技术开发与完善,运行与维护工作,市、区县、乡镇农业技术部门负责农业技术服务与支撑。每个基地的信息上网工作必须落实到人。
2、规范管理,加强检查
一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区工作小组每2个月举行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要求。区县与乡镇、基地实施单位也应建立相应的会议和工作制度。
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蔬菜生产基地实施单位,基层责任人员进行抽查评价,特别是在田间档案记载和上网的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以检验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效果。
3、宣传引导,扩大影响
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是全面提高生产者安全生产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以迎世博保安全为契机,充分借鉴国内外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时对质量可追溯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等,大力宣传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的成效,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4、政策支持,资金保障
将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工作与优质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全程追溯管理,保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完善质量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全程可追溯作为提升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不断提高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该项工作市财政在资金上予以专项支持,各区县要按一定的比例落实配套专项资金。各重点基地所在的乡镇也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四篇:2012年质检站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方案
2012年质检站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安全法》以及《石家庄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我县市场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2年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质量、保安全为目标,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使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内容
1、加大对产地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坚决不允许上市销售。县城区域内的四类市场要做到有自检制度、有专门检测人员、有检测记录,实现蔬菜入市前检测制度化,对上市蔬菜实行批批检测,确保人民群众买着放心,吃着放心。全方位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扩大监管防控覆盖面,提高市场主体自律水平。
2、完善抽检制度,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开展潜在、隐性、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风险风析,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
1监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从“田间到市场”全程全覆盖监测。加大对四类市场的抽检频率。加强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强化对县级和乡级、农业合作组织自检机构的业务指导,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开展检测技能培训活动,促进检验检测人员业务素质提高。
3、充分利用现有速测检测设备,积极开展例行检测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针对不同季节、品种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全县蔬菜认定基地及产地批经市场的专项抽检。
4、检测的蔬菜品种
以番茄、辣椒、甜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结球甘蓝、花椰菜、油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生菜、菜心、空心菜、芹菜、叶用莴苣、韭菜、菠菜、茴香、菜豆、豇豆、食用菌为主。不同季节,根据当季、当地蔬菜生产及不同蔬菜品种生产管理的用药情况,确定当月重点抽检品种。
三、检测范围、频率
检测以批发市场和超市为主。范围要覆盖全县23个乡镇所有的集市、菜摊、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尽可能做到不漏一门一店。
1、县城内批发市场及大型农贸市场每月覆盖1次,每次50个样品,每月50个样品。
2、九个超市及一个配送中心:每月随机抽检5个,每个超市(配送中心)10个样品,每月50个样品。
3、23个乡镇,视市场大小,每月1-3个乡镇,每月50个样品。
4、基地,蔬菜生产期,每月覆盖一次,每月不低于50个样品。非蔬菜生产期,样品可由县城内小型农贸市场或菜摊补足,每月50个样品。
四、检测方法、判定依据
速测方法依据NY/T448-2001、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进行。
五、检测结果报送
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每月20日前将当地定性例行抽检结果及辖区内生产单位、各类市场的自检结果汇总报市检测中心。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方案(最终版)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方案(2007-04-26 05:16:30)
转载▼
分类: 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根据《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政办发[2003]79号)精神,以及省农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目标
以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安全、优质、和出口农产品为目的,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实施力度,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的竞争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土壤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为我市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标准
现使用的残留农药测定仪和所配套的试剂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标准号:GB/T5009.199-2003)。是根据酶的活性变化程度,定性和半定量地测定果蔬中农药的残留量,并用“抵制率”来表示残留农药量的多少。其判别标准为:若被测样本的酶抑制率<50%为安全果蔬。
若被测样本的酶抑制率≥50%为农药残留的毒性超标。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要求
根据市农委与省农委签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监测系统项目协议书要求,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和工作要求》、《检测人员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样品送检时间及要求》,承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高度重视,认真执行,确保高质量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农产品安全检测基地确定
首批检测基地设在市区蔬菜、果品主产乡。蔬菜基地为西郊乡、滴道河乡、长青乡、红旗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蔬菜公司等六个检测点。果品基地设在市果树科研所,分别检测地产春、夏、秋菜,地产果品,外进各种蔬菜。各区农
委负责指派专门人员进行样品的采集和送检,要按样品时间和采集要求,按时送到指定地点,便于集中检测。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组织机构
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附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和工作要求》
2、《检测人员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
3、《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样品送检时间及要求》
市农业委委员会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和工作要求
1、检测室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
2、检测室应通风透明、环境整洁、场面平整,3、配备专职检测人员,文化程度要求在高中毕业以上。
4、配置实验用桌椅、样品柜、电冰箱、天平等实验必备设备以及蒸馏水、检测药品等实验药剂。
5、配置残留农药测定仪所需的电脑、打印机及辅助设备等。
6、检测室水、电、电话三通。电源电压为220V,电源线符合所有设备的应用负荷。
检测人员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
(一)检测人员基本要求
检测人员要求至少高中毕业,会基本电脑操作,懂基本实验操作。
(二)检测人员行为准则
随机取样,客观公正,及时检测,正确公允,规范操作
方法公开,检测结果,上传备份,残毒食品,严肃对待
(三)检测人员岗位职责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贯彻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2、严守操作规程,按照上级规定定时、定量做好食品残毒检测工作,防止有毒食品进入市场。
3、检测前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玻璃仪器的清洗、烘干,化学试剂的配制等,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应及时备份和按时上传,做到文档记录及管理有效有序。检测站要建立记录档案,对检测的样品情况应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测品种,来源地、检测结果等,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应及时备份和按时上传。遇批量高残毒农产品流入我市市场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布紧急预警报告,并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检测工作结束后,剩余的残渣、样品等,必须妥善处理,不得影响安全和卫生。
6、下班前,必须巡视一遍检测室,检查所有检测仪器是否清洁和相关设备是否关闭。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样品送检时间及要求
按照省农委及博纳研究所的要求,在我市设西郊乡、滴道河乡、长青乡、红旗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果树研究所、市蔬菜公司为六个检测点。分别检测地产春、夏、秋菜,地产果品,外进各种蔬菜。
1、送检样品时间要求
定于每年的5月10日,6月10日,7月10日,7月20日,8月10日,8月20日,9月20日,10月10日为送检样品日。
2、送检样品要求
样品可采用随机法取样,每次送检的样品不少于6种(秋菜及果品类样品可按当时生产的品种送检),避免采有病、过小或末成熟的样本,采样本时需在植株的各部位(上、下、内、外、向阳面和背阴面)采样,采样量为1克,每种样品保证及时采集、及时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