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区统考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5篇

时间:2020-11-08 14: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芜湖市区统考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芜湖市区统考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篇:安徽省芜湖市区统考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芜湖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质量统一测评 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

1.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②满目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④转朱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行路难(其一)》中,李白运用典故来表达对自己前途自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即然“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就成了我唯一的消遣了。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fá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fá()味   抹()去(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中的“已”的意思是()A.已经  B.停止  C.自我  D.过分(4)根据文段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按合理的顺序填入下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①无病而呻吟的  ②写得朦朦胧胧的  ③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作者化身为_________,来抒发深厚的情感。

(2)“鸡鸣狗盗君休笑,曾向函关出孟尝。今日配军为上客,孟州赢得姓名扬。” 上面的诗句引自《水浒传》,诗中的“配军”指的是_________(人名),“孟州赢得姓名扬”所说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春晓”文学社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你参加。

(1)在“小说故事会”环节,文学社成员需要在活动中讲一个小说故事。你选择的是《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请为你的讲述写一个开头,以便引出故事来。要求简洁、生动,能体现口头演说的特点。

(2)活动中,各位文学社成员还需即兴进行文学创作。下面是一篇未完成的微型小说,请你发挥想象简要地补写后面的情节。

墙根下 读高中时,他沉迷网络,经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某天半夜,他照例翻墙出校,刚翻到墙顶,他立即拔足狂奔回寝室,面色凝重,问之不答。从此专心读书,再不上网,学校盛传他见鬼了。

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2分)清凛之美 项丽敏 ①昨日午后朔风大作。裹紧衣服,走在风里,想起一句古诗:“昨夜朔风能凛冽,冰花亦结砚池中。” ②冰花就是霜花。朔风之后,凡有水处必结霜白。

③朔风是有锋芒的,吹在山谷有兵戈之声,吹在田间有倾覆之势。走在风里,似有无数把小刀子刮过脸、眼睛、鼻子、耳朵、嘴唇——吸入的每一口气流,都是清凛的、刚硬的、冷冽的。在风里快步行走,脸颊摩擦着这冷,鼻腔呼吸着这冷,头脑清醒得像一口深山里的井,丝丝冒着冷气,又清澈见底。

④想着次日就能见到霜,便觉得这冷也是可贵的。

⑤再过两天就是大雪节气,今年还没下过霜。翻开旧时写的《临湖》,十一月就有霜了,“连着下了几日严白的霜,下霜之前已刮了两天粗粝的风。” ⑥只有下过霜,才算真正跨入冬天。

⑦今晨醒来已近七点,隔着窗帘,隐隐有日光,赶紧起床,洗漱好出门。意外的是,小区的草地并没有结霜,没有覆上那粗盐粒样的霜白。红山茶正开着花,雏菊也在开着花,自顾自地、傻傻地开着,毫无畏霜之意。

⑧出小区,对面就是稻田。稻子在两月前收割,留下半尺长的稻茬。晚秋天气暖,稻茬上又抽出不少新穗,拈一粒在手中,壳是空的。毕竟不是它的季节了,没有力量灌浆,长出饱满的谷粒。

⑨过马路,走到对面,心中一喜,那裹着草叶和树叶的,将每一枚叶子都镶上银边的,不正是霜么。只是一条马路相隔不过五十米的距离,俨然两个世界,马路那边是冬天,马路这边还是晚秋。

⑩去野外寻霜,也有着与前人相会的心情。这个前人就是德富芦花。

⑪总是忍不住要想起德富芦花,也总是忍不住要说起德富芦花,春天会想起他的“午前春阴,午后春雨,暖和悠闲,而且宁静”。梅雨天会想起他的“雨下了停,停了下,鸦声与蛙鸣此起彼伏,争唱雨晴”。而霜风一刮,则会想起:“我爱霜,因为它清凛洁白,给人报知响睛。” ⑫这些句子已深深嵌入我的脑子里,不用去想,只要逢到对应的时间,场景、事物就会冒出来,仿佛德富芦花就在我身边,一句一句,对我说着那些话。

⑬读一个人的书,读到化境,就是与作者分不出彼此了吧。作者的灵魂附着于你身体,他所经历的、思想的、喜欢的、憎恶的都潜移默化影响着你。

⑭德富芦花有多篇写霜的文章。他写霜其实是写冬日的田野、村庄,写在霜天里劳作的农夫,写浸着霜白的日出,写霜在日出后融化时折射的光芒。都是细微之物,瞬间即逝的美。然而又是淳朴的,原始的,神性的。

⑮“农舍、竹林,以及田地里成堆的稻草垛,甚至连那一寸高的稻茬上,也是向着阳光处闪着银光,背着阳光处呈现紫色。一眼望去,无不是银光紫影,紫影中隐隐可见白霜,大地仿佛成了一块紫水晶。”在这个结霜的冬日,在黄山脚下十字畈村外的稻田,我如期遇见了德富芦花。我在德富芦花的声音里蹲下来,在稻茬中间蹲下来,用手机拍摄下虽空瘪却仍然垂下腰来的稻穗,拍下稻穗和稻茬上的白霜与日影,拍摄下稻田向光的银色、背光的紫色,也拍摄下远处的村庄,村庄上空的山峦。

⑯无论世界变化得如何迅疾,让人无所适从、匪夷所思,只要有一些东西始终不变,年年得以遇见,就还是能给人心以安宁与慰藉的。比如冬雪春雨,夏天的蝉鸣蛙唱,还有秋天的蓝色天际。

(选自《散文》2018年第11期,有删改)注: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著名文学家,在他笔下,人类赖以生息的自然界,始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5.请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重提旧时写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第⑨段中加下划线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两种不同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⑮段中引用出自德富芦花《晨霜》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清凛之美”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冷漠 毕淑敏 ①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②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③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④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⑤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⑥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孩子怎么可能感受被爱呢? ⑦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⑧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⑨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⑩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的逻辑。更感动的是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

⑪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⑫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⑬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⑭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而出了。

(选自《杂文选刊》2018年第5期)10.文章开头写了孩子们哪些冷漠的表现?作者为什么一开篇要写这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针对孩子们的冷漠现象,作者给天下的家长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加下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①;

稍大,别如奏雅乐;

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②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③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④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⑤,又何必濯颍水⑥而以为高,登首阳⑦而以为清⑨也哉?(节选自刘基《松风阁记》)【注】①石潄(lài):沙石上的急流。②上人:和尚。③洋洋:快意的样子。④汩(gǔ):乱。⑤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⑥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⑦高:品行高尚。⑧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⑨清:品行纯洁。

1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_________(2)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3)名之曰松风之阁  名:_________(4)观于松可以适吾目  适:_________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突出文章主旨,甲乙两文分别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概括甲乙两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情趣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课堂上,师生用心一起走过,智慧之花在这里灿然开放;

操场上,你我携手一起走过,友谊的汗水让脚步更加坚强;

家庭里,家人一起真情走过,可贵的亲情更加滋润芬芳;

社会上,大家一起和谐走过,爱的琼浆就会使我们的纽带固若金汤…… 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抄袭是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正确答案:

(1)①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感极而悲者矣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低绮户(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能力。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平时熟背古诗文名篇,不仅给出上句能对出下句,还必须给出下句能背诵出上句;

不仅能背诵名句,而且还能背写出普通句子;

不仅能补充上下句,还必须要理解诗句,并能根据提示语默写诗句。比如“满目萧然”句本非名句,但属名篇,也要求会默写。这样就增加了试题难度;

(2)则是根据提示语来默写,若非对诗歌熟练掌握,很难作答。本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柯、弊、绮、蜡。

2.正确答案:

(1)乏    mǒ(2)即然  既然(3)B(4)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给汉字注音注意习惯性误读、多音字误读和形近字误读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

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注意“乏”的写法和“抹”的读音。(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即然”,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既然”。(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回答这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学习与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平常容易用错的词语,重点标记或抄在小本子上,多加复习。若对某个词语有疑问,要及时翻阅字典,以便准确记忆并且加强记忆。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力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尤其要注意词语的深层含义,如比喻义等。

(4)本题考查学生语句排序的能力。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找准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语段要害,就可以定首句或尾句,中间的顺序也会逐渐清晰明朗地排出来了。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3.正确答案:

(1)艾青  一只鸟(2)武松  大战蒋门神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艾青诗选》和《水浒》这两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

4.正确答案:

(1)示例:各位同学,农村老太你见得多,可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你未必见过几个。今天,我就要给您说说这么一位,她有趣有情有义,她是《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却有着大境界。您也许猜着了,对,她就是刘姥姥。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

(2)示例:考上名校,同学问他何故。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试题解析:

(1)此题考查语言运用即席讲话的能力。关键是紧扣活动主题,抓住演讲的文体特点,做到开篇有称呼,语言简洁、生动即可。

(2)此题考查语言运用即兴个性创作的能力。关键是抓住所给情景,发挥想象简要地补写后面的情节,情节要合情合理,要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二、阅读 正确答案:

5.①描写了朔风和行走在朔风中的感受。②这样写突出了朔风的凛冽,衬托出了清凛中所蕴含的美。

6.①照应开头,再次说明冬日刮风之后就会有霜;

②渲染气氛,增强了对霜的期待,为下文写霜作铺垫。

7.“两个世界”指的是一边是红山茶和雏菊盛开,一派晚秋景象,另一边却是盐霜覆盖的初冬情景。作者描写这两种景象,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探寻冬天之美的惊奇而又欣喜的心情。

8.①德富芦花的诗句,描写了冬日暖阳照耀下的田野,表现了霜的清新可爱。②作者引用这个语句,确切地再现了自己眼前的景象。③抒发了对霜白的喜爱,对自然之趣的欣赏,对恬静生活的赞美。

9.①指清冷中孕育的美丽的白霜;

②赞美了冬日里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大自然;

③指清冷中却清澈而深邃的思想。

试题解析:

5.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容以及理解写作目的的能力。做此题时,一定认真读文本筛选信息高度概括。从写作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去做题。文本“朔风是有锋芒的,吹在山谷有兵戈之声,吹在田间有倾覆之势。走在风里,似有无数把小刀子刮过脸、眼睛、鼻子、耳朵、嘴唇——吸入的每一口气流,都是清凛的、刚硬的、冷冽的。”描写了朔风和行走在朔风中的感受。再根据文章下文章内容“想着次日就能见到霜,便觉得这冷也是可贵的”,以及作者情感即可概括“这样写突出了朔风的凛冽,衬托出了清凛中所蕴含的美”。

6.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从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去写。“⑤再过两天就是大雪节气,今年还没下过霜。翻开旧时写的《临湖》,十一月就有霜了,连着下了几日严白的霜,下霜之前已刮了两天粗粝的风。⑥只有下过霜,才算真正跨入冬天。”和开头“②冰花就是霜花。朔风之后,凡有水处必结霜白”相照应并渲染了清凛之美为下文写霜做了铺垫。

7.此题考查学理解鉴赏句子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文章第⑨段“俨然两个世界,马路那边是冬天,马路这边还是晚秋”中“两个世界”指的是一边是红山茶和雏菊盛开,一派晚秋景象,另一边却是盐霜覆盖的初冬情景。作者描写这两种景象,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探寻冬天之美的惊奇而又欣喜的心情。

8.此题考查学生鉴赏重点语句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从句子内容,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三个方面去写。十五段引用德富芦花《晨霜》中的句子以及下文“一眼望去,无不是银光紫影,紫影中隐隐可见白霜,大地仿佛成了一块紫水晶。在这个结霜的冬日,在黄山脚下十字畈村外的稻田,我如期遇见了德富芦花。”相照应,描写了冬日暖阳照耀下的田野,表现了霜的清新可爱。作者引用这个语句,确切地再现了自己眼前的景象。抒发了对霜白的喜爱,对自然之趣的欣赏,对恬静生活的赞美。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内涵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清凛之美”本意“指清冷中孕育的美丽的白霜”。引申义“指清冷中却清澈而深邃的思想”​赞美了冬日里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大自然。

正确答案:

​孩子们冷漠的表现有:①在父母的爱意中浸泡长大,却感受不到爱。②认为父母爱的付出很平常,无所谓。他们既感受不到爱也不理解爱。作者一开篇就写孩子们冷漠的现象,一方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冲击,突出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提供议论的话题,也为下文议论摆出了有力的论据。

11.①分析上文中孩子们对爱的冷漠的原因;

②引出下文对怎样让孩子们懂得爱的论述。

12.​①不要溺爱孩子,爱不等于关怀或照料(或“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

②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别人,并付出自己爱的劳动(或“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

③爱需要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爱的能力的孩子(或“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13.①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

②强调了让孩子们在爱中领略被爱的更深远的意义。

试题解析:

10.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开头段落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掌握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引出论题或论点;

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孩子们冷漠的表现有:①在父母的爱意中浸泡长大,却感受不到爱。②认为父母爱的付出很平常,无所谓。他们既感受不到爱也不理解爱。作者一开篇就写孩子们冷漠的现象,一方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冲击,突出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提供议论的话题,也为下文议论摆出了有力的论据。

1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语段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中间的段落的作用有: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什么作铺垫、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伏笔、起对比或烘托作用等。阅读文本可知,第⑥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①分析上文中孩子们对爱的冷漠的原因;

②引出下文对怎样让孩子们懂得爱的论述。

1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作者给天下的家长们提出的建议有:①不要溺爱孩子,爱不等于关怀或照料(或“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

②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别人,并付出自己爱的劳动(或“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

③爱需要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爱的能力的孩子(或“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1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理解句子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具体语言环境等。通过分析可知,对句子的理解是: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

强调了让孩子们在爱中领略被爱的更深远的意义。

正确答案:

14.(1)不久;

(2)遮盖;

(3)命名;

(4)使……舒适。

15.又何必要像许由用颍河水洗耳朵那样来自命清高,像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吃野菜那样来表示高洁呢? 16.甲文使用了烘托的手法,用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卒章显志。乙文运用了托物抒情的手法,借松树寄托自己的生活情趣。

17.同:都表达了热爱自然,追求山林野趣,但不愿隐逸而想有所作为的积极情怀。异: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

乙文表达了作者追求高风亮节和宁静生活的思想志趣。

试题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适”的解释。

15.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濯”“清”等关键词的理解。

1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写作特色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

再了解文章写作特色,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最后抓住重点段落(句子)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甲文使用了烘托的手法,用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

层层推进,卒章显志。乙文运用了托物抒情的手法,借松树寄托自己的生活情趣。

1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同:都表达了热爱自然,追求山林野趣,但不愿隐逸而想有所作为的积极情怀。异: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

乙文表达了作者追求高风亮节和宁静生活的思想志趣。

三、写作 正确答案:

18.略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我们一起走过”是一个主谓短语。“我们”意味着本文至少要写两个人,可以理解为“我”与老师、同学、家人等。“走过”意味着不是指一天两天,指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过去。所以本文要求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走过”还含有不容易走过来的意思,是很值得回味,很值得珍惜的。“一起”是题眼,表示过去的岁月是和老师、同学、家人等共同度过的,因而本命题的写作中心是表达老师、同学、家人之间的美好的感情。其次要选材构思,可以与具体的人一起走过:与老师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导;

与同学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同学的真挚、纯洁的友谊;

与父母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家的温馨、家的欢乐;

与书一起走过,在与书交往的过程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可以从同学到老师、到家人留给自己的美好记忆中拾取若干剪影,铺设成篇。要选取过去生活中最能引发自己感情的几个片段,围绕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流水帐式地记录过去生活中的每个生活细节。​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第二篇:九年级期末统考语文科目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统考语文科目试卷分析

全县统一举行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四个部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9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36),四、作文(50分)。

从形式上看,试题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融知识、能力、情感教育于一体,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 “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体现了学习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课内课外巧妙衔接的特点。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答题较好的方面

口语交际题答得普遍好,切合语境,语言得体;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词语解释和理解题学生做得很好,如9、11、12题;说明文和记叙文阅读题的做得较好,“漫话”题大部分学生能抓住要点进行回答;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书写较规范,能紧扣文题行文,有真情实感。

三、主要失分原因

1、字音、字词的掌握还有欠缺。如“睿”字少“横”,“悄然”读不准。

2、学生对经典名著了解得还不够。如《西游记》中大战流沙河的是谁部分被学生不知道。

3、古诗默写,出现错别字,识记不扎实。

4、综合探究中的设计活动方案题,答得不够规范,有的方案不合情理。

5、文言句子翻译不够准确,课下注解掌握得不好。

6、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唐雎不辱使命》,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从题型上看,突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到比较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涉及到词语运用、信息筛选、观点概括、内容的把握和探究、思想情感等,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了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答题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14、16、22题,失分最多。

7、作文仍存在问题。①字数不到600个,②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③作文语言贫乏,语句平淡,④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

四、考后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成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必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

4、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砺炼自己的思想言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提高自我表达、个性表达的能力。在生活中求真,在求真中作文,平时多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做到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表达生动传神。

第三篇: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九年级科学试卷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绍兴市区教学质量抽测九年级科学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卷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共8页,四大题,35小题。

2.本卷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H-1 Cl-35.5 Na-23 C-12 O-16 Ca-4O Fe-56 g取10牛/千克

3.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3.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正确的是()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4.如图所示的结构最可能表示的是()A.一对染色体 B.一个细菌 C.一个基因片段 D.一个精子

5.合理使用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A.尿素[CO(NH2)2] B.硫酸钾[K2SO4]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 D.硝酸铵[NH4NO3] 6.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几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口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7.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试剂选择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除杂分项 质)试剂 离方法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稀盐酸 蒸发结晶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 过滤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金属铜 过滤 氯化钠(氯化镁)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8.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

9.食堂配备的套餐中有米饭、烧鸡、豆腐、大白菜,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有()A.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B.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D.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

10.一次喝水过多,对胃的消化有明显的影响。以下关于胃液pH变化的图像对此能提供解释的是()

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功率等于乙灯的功率 C.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

D.如果将两灯串联在该电源上,甲灯的亮度仍然会大于乙灯的亮度

19.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20.小敏运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小车沿光滑斜面上滑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改变小车的质量m和小车的初速度v,测定小车滑至最高点的高度h,记录了如下表的数据: 小车质量m/kg 0.10 0.20 0.30-1小车速度V/m·s 1.00 2.O2 3.O0 4.OO 1.O0 2.00 3.Ol 3.98 1.01 2.03 2.87 4.OO 高度h/m 0.O5 0.20 0.46 0.79 0.05 0.19 0.45 0.81 0.05 0.20 0.44 0.80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小车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h,分别跟它的初速度v和质量m的关系是()A.h与m成正比 B.h与v成正比 C.h与v成正比 D.h与mv成正比

二、简答题(本题7小题,每空3分,共60分)21.如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主要从第_______(填标号)中获得。22.核电站是利用了原子核________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推动蒸汽轮机运转,带动发动机发电。一个年发电量为30亿千

7瓦时的燃煤发电厂,每年需燃烧约140万吨的煤(煤的燃烧值约是3.0×10焦/千克),如果用铀235核

10能发电,则理论上只需要消耗________千克铀235(1克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后二位)23.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的示意图,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C,由血液中的______细胞携带,使流经C的血液变成动脉血。这些血将由血管_______(选填“A”或“B”),汇集后由肺静脉流入心脏的左心房。24.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从组成上看,两者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2)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3)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你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4)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改用n克熟石灰去中和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得溶液的pH_____7(选填“>”、“<”或“=”)。

25.很多的爬行动物受精卵发育成雄性个体还是雌性个体,与孵化时的温度有关。下表是对四种爬行类动物进行实验的结果:(表中数据为不同发育温度下出生的雄性个体百分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2)步骤Ⅱ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甲和丙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___________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不同小球的___________的大小。2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请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1、2号试管进行实验,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其实验变量是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A 搅拌 搅拌 ___________。温度 37℃ 0℃ 100℃(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加入碘液 2滴 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0.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1)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设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林的猜想正确。

计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云的猜想正确。

如钙溶液,静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红的猜想正确。

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31.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小敏猜想,其他因素相同时,可能是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小琴猜想,其他因素相同时,可能是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1)她们连接了如图电路,电阻R甲大于R乙,串联在电路中,其中两烧瓶中装的是质量相等的煤油,塞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管内液柱初始高度相同。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反映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2)如果要证明小敏的猜想正确,则应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电路,证明小琴的猜想。第一次在保持电流I的条件下,实验进行了3分钟。则第二次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九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C 2.B 3.D 4.C 5.C 6.C 7.A 8.B 9.A 10.A 11.A 12.A 13.B 14.D 15.D 16.B 17.B 18.C 19.B 20.C

二、简答题(本题7小题,每空3分,共60分)21.(1)糖类(淀粉)(2)③② 22.裂变 512.20 23.红 A 24(1)酸根(2)浓盐酸(3)氯化钡(4)>

25.(1)密西西比鳄 在温度低于26℃时,全部为雌性,温度高于34℃时,全部发育为雄性,在26℃~34℃之间既有雄性,也有雌性。(2)可能在6700万年前,环境温度出现在某一温度之下或之上,而在这温度范围内,恐龙只能产生一种性别的后代,结果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导致灭绝。

26.(1)如图(2)调节(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3)0.51(4)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或观察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27.(1)H2CO3(2)E吸收空气中的水(合理答案均可)(3)56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28.(1)速度(2)质量(3)速度 动能

29.(1)唾液的有无(2)不搅拌(3)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馒头)是否有影响(4)馒头碎屑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搅拌不充分;试管保温时间不够;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不够;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0.(1)Na2CO3+Ca(OH)2=CaC03↓+2NaOH(2)NaOH[或NaOH、Ca(OH)2] 【实验设计】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1.(1)玻璃管中煤油柱的高低不同(2)R甲所在烧瓶的煤油柱升得高(3)移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路中电流,仍实验3分钟。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4小题,32小题8分,33小题5分,34小题8分,35小题9分,共30分)32.(1)动(1分)定(1分)(2)F=(GM+G)/2=(1100+100)牛/2=600牛(2分)(3)W=Fs=1100牛×l0米=11000焦(2分)(4)P=W/t=Fs/t=600牛×20米/5秒=800瓦(2分)33.(1)小肠(2)增大(3)防止血液倒流

(4)白细胞(5)②⑤⑥(2)解:设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2HCl+Na2C03=2NaCl+H20+C02↑ 106 44 5克×10.6% x(1分)106∶44=5克×10.6%∶x x=0.22克(1分)答:反应中生成了0.22克二氧化碳。(3)解:设原混合液中含有CaCl2的质量为y,CaCl2+Na2C03=CaC03↓+2NaCl 111 100 y 1克(2分)111∶100=y∶1克

y=1.11克(2分)答:原混合液中含有CaCl2的质量为1.11克

235.(1)设电源电压为U,图甲中灯L1两端电压为U1,电流为I1;由P=U/R 得:U1=P11U1额=×1.2伏=0.4V(2分)9P额U=U1+5.6伏=0.4伏+5.6伏=6伏(2分)

第四篇: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成绩:

一、积累运用(4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A、诘()难B、咬文嚼()宇..C、chī()笑D、kè()尽职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2)题。(4分)

2013年12月14 日晚间,“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陆月面。古往今来,给无数中国人带来美好情思遐想的广寒宫今夜不再清虚(娴静 孤僻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此刻,中国航天人不会忘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炼,也是在突破层层阻力的背景下换来的。

(1)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中往往语(常常)..

B、将军宜枉驾顾之(屈尊)..C、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4、默写。(12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频洲。

(2),西北望,射天狼。

(3),载不动许多愁。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陛下亦宜自谋,以。

(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表达了他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

(8)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使我们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

5、名著阅读。(9分)

(l)《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先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四个国家,在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的阵营是以来划分的。(2 分)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4分)

①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的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2分)

②”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的性格特征。(2分)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话是(人名)的名言警句,它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

6、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不能重复,2分)

成语:故事:

(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2 分)

下联:()

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D、一对足千秋

(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4分)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7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动 心 忍 性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人恒过然后能改:..(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 分)

读书与美丽严歌苓

①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他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②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以及他与我不谋而合的价值观会心地笑了。我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为在这个价值观飞快变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份,仍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不免对周围忙得头头是道、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们发出自愧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③在易卜生的《彼尔金特》申,有个叫索尔薇格的少女,彼尔金特在恋想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圣经》的形象。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两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彼尔金特和托马斯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作家们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他们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持书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变成特蕾莎或索尔薇格。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④我于是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当,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⑤女人总有永别自己外貌美丽的时候。不甘永别的,如某些反复整容的明星,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时光推移,滑稽都没有了,成了“人定胜天”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们一点启示: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明丽的眼神;;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12、选文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3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4、请你仿照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2分)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读书与美丽”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6分)

童年读书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6、本文的叙事线索是。(1分)童年时看”闲书”成为我最大乐趣的原因是:。(4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所叙述的故事。(3分)

18、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读起书来”不顾一切”?(4分)

19、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三、作文(65分,书写占5分)

20、有人说:“青春,是一个微笑的季节。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都值得以微笑来迎接;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值得以微笑来珍藏;每一个无意的错误,都值得以微笑来包容;每一个辉煌的成功,都值得以微笑来赞美。微笑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写在脸上,是春天;刻在心中,是自信。面带微笑,能够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和魅力,能够把人生点缀得格外绚丽多彩!”

请以“微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答案:

一、(40分)

1、(4分)A、jiéB、jiáoC、嗤D、恪

2、(1)(2分)寂寥

(2)(2分)“无论„„,也„„”。改为“无论„„,都„„。”(关联词搭配不当)

3、(3分)B4、(12分,每空1分)

(1)斜晖脉脉水悠悠(2)会挽雕弓如满月

(3)只恐双溪舴艋舟(4)万钟于我何加焉

(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1)(2 分)飞岛国、鞋跟高低

(2)(4 分,每空2分)

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写鲁智深、鲁提辖、鲁达的得1分)

②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机警灵活等)

(3)(2分)培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6、(1)(2 分)成语示例: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受命于危难之间等等。

故事示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

(2)(2 分)D

(3)(4分)示例一: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此外,他的赤胆忠心、他那羽扇纶巾的绝世风采更是令我万分敬仰。

示例二: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试想,假如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天下必定早日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抉择是失败的。

二、(45分)

(一)(17分)

7、(2分)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4分)(1)离开(2)靠、凭(3)常常犯错误(4)衡,通“横”梗塞,不顺

9、(4分)(1)所以君子(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思对即可)

10、(4分)(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1、(3分)这些人都出身卑微,但他们历经了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二)(12分)

12、(3分)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或: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13、(4分)举例论证(1分)以索尔薇格、特蕾莎这两位女性为例(1分)正面论述了读书使人产生了一种美丽的气韵,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2分)

14、(2分)示例:一副不标致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符合语境、句式相同即可)

15、(3分)略(言之有理即可,表达不够通顺的酌情扣分)

(三)(16分)

16、(5分)迷恋读书(童年读书);当时的文化环境;我童年时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17、(3分)我为同学家拉磨换来了阅读《封神演义》一下午的权利,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8、(4分)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等。(任意答两点即可)

19、(4分)“词语运用”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些词语传神地刻画出“我”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担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修辞方法”示例: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像一只喝水的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相关语句,1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三、(65分)

20、略

第五篇:宜春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宜春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朱安荣(上高二中)审题人:朱 宇(宜春中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氛(fân)围 青苔(tái)河畔(pàn)殒身不恤(xù)....B.羁(jī)鸟 满载(zài)嘈(cáo)杂 百舸(kě)争流 ....C.饲(sì)养 诽(fěi)谤 佳肴(yáo)蓊(wěnɡ)蓊郁郁 ....D.戮(lù)力 谒(yâ)见 央浼(miǎn)瞋(chēn)目而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茫

枯槁 繁琐

桀骜不驯 B.拊心

癸丑

尘诟

挥斥方遒 C.落蕊 虐杀 迥异

宿兴夜寐 D.愀然

弥望

颓圮

冯虚御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一届领导人直陈“空谈误国”,强调“实干兴邦”,在文风、会风方面率先垂范,讲话不说官话套话,开会不照本宣....科,一系列举动直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积习。

B.媒体评论称,以会风文风之变拉近官民距离,领导人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公众期待,这种会风文风的改革能通过细节的改变,让政坛风气为之焕然一新。....C.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没有断层,中国人的国家认同基础非常深厚,汶川地震后中国国内的表现反映了这一点,在大是大...非面前,所有地方主义都给爱国主义让路。.D.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长远看,一个城市对文化的建构,着眼点并不只在文化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化制度的建设,以及对市民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引导。

B.实践是促进我们成才的最好载体,只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在本职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就能成长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C.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出发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D.许多药物会诱发不同程度的眩晕、乏力、嗜睡、倦怠、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含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B.中国猿人在我国的发现(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兔、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所以已经习以为常。

D.“同志们!”区委书记说:“这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上的34个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以外,除去叛徒黄有才以外,其余的都在这里。”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拉患了重病,在佩葛蒂去澳前夕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期间,艾妮斯始终与她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艾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B.“我只能接受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弗比斯脸红了一会儿,知道这是在责备他,显然艾斯梅拉达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弗罗洛和卡西莫多想把艾斯梅拉达抢走这件事。(《巴黎圣母院》)

C.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D.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不会长。(《家》)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微博在中国

陈 敏

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美国《纽约时报》称:“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加拿大某报则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一条微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真可谓: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

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

对“微”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

(《中国青年周刊》2011年第16期,有删改)7.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是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D.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据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B.据《纽约时报》称,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特别是在国际传媒环境中。

C.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传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微博弊端的表现形式。

D.微博是人性化的媒体,它绕过各种出版媒体,成为名人与粉丝之间的纽带。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9.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B.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声音也会被扩大无数倍,进而震撼世界,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等,因为微博是无法控制的。

C.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普及到5000万人,这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

D.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同时,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阅读缺少思维的深度。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l2题。

王建传

王建,广宁人也。祖姑为平文后,生昭成皇帝。伯祖丰,以帝舅贵重。丰子支,尚昭成女,甚见亲待。建少尚公主。登国初,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与计谋。太祖幸濡源,遣建使慕容垂,辞色高亢,垂壮之。还为左大夫。建兄回,诸子多不顺法,建具以状闻,回父子伏诛。其谨直如此。

从征伐诸国。破二十余部,以功赐奴婢数十口,杂畜数千。从征卫辰,破之,赐僮隶五千户,为中部大人。从破慕容

宝于参合陂。太祖乘胜将席卷南夏,于是简择俘众,有才能者留之,其余欲悉给衣粮遣归,令中州之民咸知恩德。乃召群臣议之。建曰:“慕容覆败于此,国内虚空,图之为易。今获而归之,无乃不可乎?且纵敌生患,不如杀之。”太祖谓诸将曰:“若从建言,吾恐后南人创乂,绝其向化之心,非伐罪吊民之义。”诸将咸以建言为然,建又固执,乃坑之。太祖既而悔焉。

并州既平,车驾东出井陉,命建率五万骑先驱启路。车驾次常山,诸郡皆降,惟中山、邺、信都三城不下。乃遣卫王仪南攻邺,建攻信都,众各五万。建等攻城六十余日不能克,士卒多伤。太祖乃自中山幸信都,慕容宝冀州刺史慕容凤夜逾城走,信都降。车驾幸钜鹿,破慕容宝于柏肆坞,遂进围中山。宝弃城走和龙,城内无主,百姓惶恐,东门不闭。太祖将夜入乘城,据守其门。建贪而无谋,意在虏获,恐士卒肆掠,盗乱府库,请俟天明,太祖乃止。是夜,徒河人共立慕容晋麟为主,遂闭门固守。太祖乃悉众攻之,连日不拔。使人登巢车临城,招其众曰:“慕容宝捐城奔走,汝曹百姓将为谁守?何不识天命,取死亡也?”皆曰:“群小无知,但复恐如参合之众,故求全月日之命耳。”太祖闻之,顾视建而唾其面。

中山平,赐建爵濮阳公。迁太仆,徙真定公,加散骑常侍、冀青二州刺史。卒,葬金陵。(选自《北史卷二十·列传第八》,有改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子支,尚昭成女 尚:娶 .B.太祖闻之,顾视建而唾其面 顾:只是 .C.建等攻城六十余日不能克 克:攻下 .D.国内虚空,图之为易 易:容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帝舅贵重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B.①其谨直如此 ②吾其还也 ..C.①建又固执,乃坑之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建贪而无谋 ②侣鱼虾而友糜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的姑奶奶是昭成皇帝的母亲,王建不徇私情,曾上奏了他的几个侄子不守法的情形,最后,他的侄子被处以死刑。B.太祖挑选俘虏的兵士,有才能的留下来,其余的打算全部发给衣服粮食遣送回去,但王建坚持要杀掉俘虏,太祖最终迁就诸将而采纳了王建的意见。

C.王建只想着掳掠缴获,恐怕天黑行动士兵会肆意劫掠,盗窃扰乱府库,不如等待天亮,但没有想到,当夜情况便发生了变化,慕容凤又关闭了城门坚固防守。

D.太祖招降城内的兵士,城内人担心如同参合陂的兵士仅能保全短时间的性命而不敢投降,太祖听说后,将口水吐到了王建的脸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遣建使慕容垂,辞色高亢,垂壮之。(4分)

(2)其余欲悉给衣粮遣归,令中州之民咸知恩德。(4分)

(3)但复恐如参合之众,故求全月日之命耳。(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1)人说三、四句中的“吹”和“惹”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任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若合一契,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4),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5)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最动人的遗忘

鲁小莫

圣约翰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62岁那年,他被原先的学校聘回去,主要做一些内务管理工作。

许多人对学校的做法有些疑虑:身强力壮的教师多得是,何必用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呢?但很快,人们的疑虑被打消。圣约翰先生工作起来不比任何人差,他思维敏捷、口才极佳,书桌上总是有条不紊,经他保管的物品,打了标签,然后在记录本上做好标注。他常常提醒那些年轻人:“嗨,小伙子,上次借的书该还了。”他的记忆力也不错。

很快有人发现了端倪。

圣约翰先生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喝水,然后从公文包拿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把药,送进嘴里,仰起脖,用水送下。以前的老同事,都熟知他的这一习惯。可现在大家发现,他走进办公室后,常常先喝口水,然后给妻子打电话:“露娜,我的药忘在家里了,请帮我送过来。”

半小时后,露娜出现在办公室。她的表情有些愤怒,很不友好地把药递给他。他倒是不在意,看着妻子的脸,呵呵笑着说“谢谢”。露娜的面色有些蜡黄,头发也很干枯。

看着他吃完药,露娜转身走了,也不跟其他同事打招呼。于是有人打趣他:“下次可别忘了带药哦。”

还有一次,圣约翰给露娜打电话时还阳光明媚,可刚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天空就乌云密布,片刻哗哗下起雨来。圣约翰慌乱地看着窗外,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却已无人接听。他慌忙打开壁柜取出一把伞,正要出门时,门却开了,露娜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浑身湿透。圣约翰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满脸羞愧地迎上去。露娜将药递给他的同时,几乎咆哮着说:“你这健忘鬼!”尽管露娜浑身湿透,但她仍像往常一样,看圣约翰把药吃下去之后才走。

露娜走后,圣约翰在窗前静静地站了很久,同事们都以为,他是在懊恼自己的健忘,下一次他一定不会再忘记带药。可是下一次,圣约翰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大家慢慢都习惯了:上班后半小时,露娜准出现在办公室。

有人嘀咕,圣约翰真是老了。也有人说,露娜愤怒也是应该的,谁让他总是那么健忘。还有人说,圣约翰的健忘其实是露娜惯出来的毛病,她完全可以不来送药,因为他工作起来并不健忘嘛!知道真相是在两年后。两年后,圣约翰先生辞职,那时候,他的健忘症似乎好了很多,露娜也很少出现在办公室了,偶尔出现,也不像两年前那样,怒气冲冲,而是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圣约翰先生拍着大家的肩膀,说着辞别的话,大家也嘱咐他:保重,别忘了按时吃药。他笑了,道出了“健忘”的原因。

原来,露娜在两年前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暴躁、易怒、自闭、厌世,甚至还自杀过两次。任凭他怎样精心照料、带她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无奈之下,他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到校长,要求校长给他一份工作,打扫卫生或者做门卫都可以。校长鉴于他以前的表现,就让他做了一份内务管理工作。这样,他可以每天在离家以外的地方吃药。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年轻时发作过几回,幸好有露娜的用心照顾才有惊无险。这么多年了,虽然他的病未再犯过,可一直是露娜的心事。他通过忘记带药的方式,让露娜走出家门,走在阳光下,利用她的爱,重新唤起她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情。如今,露娜已经康复,他该回家和她一起安享晚年了。

圣约翰先生的话让大家一愣,继而,他们紧紧握住他的手,那是一双多么苍老的手啊!如今,大家还常常看到,圣约翰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那对相互搀扶、不离不弃的身影,多么像两片老到深秋的枫叶,周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教师博览》2010年第1期)

16.文章第(2)段中“他的记忆力也不错”一句,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17.请结合全文概括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本文以“最动人的遗忘”为标题,结合作品谈谈它好在哪里?(6分)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插叙的内容有:露娜深受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折磨;圣约翰上班时故意忘记带药以重新唤起露娜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情等。

B.文中多次交代露娜来给圣约翰送药并看着他吃完才离开的情节,这样安排有重复之嫌,不够精练,不利于主题的表达。C.文中的露娜从不跟同事打招呼,到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说明露娜的病情已经逐渐好转,直至痊愈。D.文中同事的“打趣”“嘀咕”“嘱咐”“一愣”等行为,说明同事和圣约翰一直存在着误会。

E.结尾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为喻体的枫叶所散发“迷人的光泽”象征着圣约翰夫妇对爱情真谛的完美诠释。

六、(15分)

20.将“歌声传到远方”一句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要求:(1)以“歌声”为重点,设置合理的情境。

(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3)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夜空里守望黎明,在迷茫中守望光明,在困顿中守望奋进„„总会有一种期待在不远的前方,如星辰闪耀,高高挂在头顶。而眼下正值隆冬,我们每个人都在守望着春天。

请以“守望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成记叙文。

(2)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展开想象等。(3)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C(A氛fēn B舸gě D浼měi)

2.D(A沧茫---苍茫,B尘诟---尘垢,C宿兴夜寐---夙兴夜寐)

3.D(A率先,带头;垂范,示范。带头做好表率。B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C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D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应改为“鱼目混珠”,比喻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4.A(B不合逻辑,“只要„„就”换成“只有„„才”。C 表意不明,有歧义,“记者的问题”可能是记者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记者提出的问题;D宾语残缺,在“注意力不集中等”后加“不良反应”。)5.A(B.括号内容应放在“中国猿人”后;C表示列举的省略号和“及其他野兽的叫声”重复,属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而致的错误;D.冒号改为逗号。)6.B(“弗比斯”改为“甘果瓦”。)

7.B(A原文为“正在成为”,见第1段,C“成为„„课题”无中生有,D强加因果,见第3段。)

8.C(A原文“2012年~2013年左右”,B应为“加拿大某报形容”,张冠李戴,D“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过于绝对。)

9.A(将证明关系用作因果关系,“民族的孱弱”、“智慧和气度”与“微博来造就或宣泄”之间的因果关系,文中无法判断,见第7段。)10.B(顾:回头)

11.D(A.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连词,表目的关系,以便,来,用来。B.其:人称代词,他/副词,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C.乃:副词,表承接,于是,就,便/副词,表判断,为,是,就是。D而:连词,表并列关系。)12.C(“慕容凤又关闭了城门坚固防守”错,参见原文“徒河人共立慕容晋麟为主,遂闭门固守”)【参考译文】

王建,是广宁人。姑奶奶是平文帝皇后,生昭成皇帝。伯祖王丰,因是皇帝的舅父而显贵。王丰的儿子王支,娶昭成皇帝的女儿,十分受亲近厚待。王建年轻时娶公主。登国初年,担任外朝大夫,同和跋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道武帝派他出使慕容垂,王建声音大,神情高昂,慕容垂认为他很豪壮。返回担任左大夫。王建的哥哥王回,当时担任大夫,几个儿子多不守法,王建都将情形上奏,王回父子被处死刑。王建就是这样不徇私情。

王建随从太祖征伐各国。打败二十多个部落,因为有功得到了几十奴婢及数千杂畜的赏赐。又随从太祖征伐卫辰,打败了他,得到了五千户家奴的赏赐,担任中部大人。随从太祖在参合陂打败了慕容宝。太祖乘胜将要席卷南方,便挑选俘虏的兵士,把有才能的留下来,其余的打算全部发给衣服粮食遣送回去,使中原的人都知道恩德。于是召来群臣商议这件事。王建说:“慕容宝在这里覆灭失败,国内空虚,很容易图谋。现在擒获了他们却又放回去,恐怕不行吧?况且放纵敌人会产生祸患,不如杀了他们。”太祖对各将领说:“如果听从王建的话,我担心今后南方人会产生忤逆之心,断绝了他们接受教化的心愿,不是讨伐罪人抚慰民众的道理。”然而,各将领都以为王建的话是对的,王建又执意坚持,于是活埋了俘虏。太祖随后感到后悔。

并州平定后,太祖出井陉,停驻在常山,各郡守将都投降,只有中山、邺城、信都三城不归顺。高祖便派遣卫王元仪向南攻打邺城,王建攻打信都,每人带兵五万。王建等人攻打城池六十多天不能攻克,士卒多有伤亡。太祖就从中山前往信都,慕容宝及冀州刺史慕容凤连夜翻城墙逃跑,信都投降了。高祖前往钜鹿,在柏肆坞打败慕容宝的军队,便向前进军包围了中山。慕容宝放弃城池逃跑到和龙,城内没有了主宰,百姓恐惧,东门也不再紧闭。太祖将要趁夜晚进入城内,占据城门。王建贪婪而且没有计谋,只想着掳掠缴获,担心士兵肆意劫掠,盗窃扰乱府库,便请求等待天亮,太祖于是停止了行动。当天夜晚,徒河人共同拥立慕容晋麟为君主,于是关闭城门坚固防守。太祖就调动全部军队攻打城池,很多天也攻不下。派人登上战车靠近城墙,招降城内的兵士说:“慕容宝放弃城池奔跑逃走,你们百姓将要为谁守卫呢?为什么不看清天命,而要自取灭亡呢?”城内人都说:“我们没有见识,只是恐怕如同参合陂的兵士(仅能保全短时间的性命),所以,要求保全更长时间的性命罢了。”太祖听说后,回头看着王建把口水吐到他脸上。

中山平定后,赐王建爵位为濮阳公。(后来)调任太仆,改封为真定公,加授散骑常侍、冀青二州刺史。王建去世,埋葬在金陵。

13.(1)道武帝派他出使慕容垂,王建声音大,神情高昂,慕容垂认为他很豪壮。(“使”“高亢”“壮”各1分,句意1分)(2)其余的打算全部发给衣服粮食遣送回去,使中原的人都知道恩德。“悉”“遣归”“ 咸”各1分,句意1分。)(3)只是恐怕如同参合陂的兵士(仅能保全短时间的性命),所以,要求保全更长时间的性命罢了。(“但”“ 恐”“ 月日之命”各1分,句意1分。)

14.(1)“吹”“惹”二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委婉而奇巧。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将恨引长。

(2)

一、二句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前咏美好之景,全为春恨做铺垫。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全诗抒发了诗人遭贬后内心的愁思。15.(1)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2)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未尝不临文嗟悼(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5)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16.与下文主人公的“健忘”形成对比,突出其健忘;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吸引读者;为后文交代“健忘”的原因埋下伏笔。

17.尽职尽责、待人友善、体贴妻子,细心、执着、有耐心的老人(退休教师)。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一个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细心,从他对待妻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体贴,从他对待妻子疾病的医治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执着和耐心。(总括2分,分析4分)

18.①标题中的“遗忘”指主人公对带药上班的“健忘”,是对全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主人公刻意忘记带药上班,实际上是要唤起妻子的生命热情,表现(暗示)了他对妻子的爱。②标题中的“最动人”实际上是对主人公为妻子治病的良苦用心的肯定。③“最动人”与“遗忘”形成字面意思的反差,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遗忘”的形式诠释了什么才是细心、体贴、执着和耐心。

19.BD(B没有重复之嫌,这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内容不是完全重复,而是详略处理得当,利于主题表达。D同事“一愣”的行为说明这个误会已经消除了,因为圣约翰道出了“健忘”的原因。)

20.(评分标准:不以“歌声”为重点扣3分,情境不合扣3分,修辞手法每少一种扣3分。)21.写作提示

《现代汉语词典》对“守望”的解释很简单:看守瞭望。但这个词语的内涵是丰富而广泛的,远远超出了上述解释的范畴。守望的对象是“春天”,“春天”的主题应展现一种正确的人格、品质、情感或者事物等。它可以置换为一个具体的事物、一种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演绎与升华。所以在写作时,可以守望一片天空、一缕阳光,可以守望旧时的朋友或是原来的自己,也可以守望平凡、成熟、淳朴甚至是爱情。在守望中聚焦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折射复杂的思念和牵挂,再现人生的喜怒与哀乐„„都是可行的。

下载安徽省芜湖市区统考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芜湖市区统考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命题范围 本次考试是区统一命题,考试范围是九年级上册内容。本试卷以“注重双基,突出交流表达,侧重综合能力”为宗旨,对学......

    黄浦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统考试卷[推荐]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 语 文 试 卷2014年1月8日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5篇范文)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随着2012年的到来,期末考试的帷幕渐渐落下,这次考试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 试卷特点 整套试卷紧扣中考题型,难易程度适中......

    高一语文期末统考试卷(A)高教版

    慈溪市职业学校二○一○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统考试卷(A)考生注意: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各组......

    九年级 政治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推荐5篇)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九年级政治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 在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 期末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试卷有益于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积极参加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在教材处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重点的体现难点的突破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命题导向 全县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从考试内容看,九年级上册语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闵行区统考初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闵行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共5 7分). 一、文言文(共24分) (一)默写(6分)1.,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2.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