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一中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黑龙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管理意见》,遵照教育局通知精神,以《意见》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及措施为准则,结合学校、学生、资源、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学校作业管理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作业性质和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使用、讲评过程统一结合,以基本性、科学性、多样性、发展性为原则。
二、具体方法
(一)作业内容:
1.科学设计:基础题70%(70分),迁移运用题20%(20分),提升训练题10%(10分)。
2体现分层:A类学生全部完成作业;B类学生能完成基础和迁移运用题;C类学生只完成基础题。
3、实效原则:作业内容与教案进度一致,具有实用性。
(二)作业量化
1、作业次数:语、数、英每周一次;政治和历史每周综合一次,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学每周综合一次。
2、学科总量:提前一周教师设计作业。作业体现三类题型且要题型多样,科学设计,不超一页(八开)
3、时间灵活性:周一至周三完成语、数、英作业(科学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周四、周五实践性和行为性作业及艺体学科活动作业(要在纸质作业上体现)(要有影像材料)。综合实践类作业,如果课内未完成,周六、周日完成。
(三)作业质化
1、书写。学生做题书写严格要求。在提高书写速度的同时强调学生书写规范性。
2、格式。作业格式要统一,有内容题目,有时间、次数、学科、教者、题类、题型(题类分层、题型多样),装订整齐。数量不缺。
3、质量要求:批改体现多样化,(学生互批,小组批、教师批)要有批改痕迹,评语以鼓励性为主。要有改正过程及痕迹。
4、批改方法。教师及时组织、指导或亲自进行作业批改。做到每月批改4次。教师批阅2次,让学生实践性参与批改2次,其中小组组长组织批改一次,学生互批一次。批改作业时,根据学生层次A类100分为满分;B类90分为满分;C类70分为满分。
以下附学生分层评分标准:
分层 档次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基本合格 |
A类(100分) | 80——100 | 70——79 | 60——69 | 59以下 |
B类(90分) | 70——90 | 60——69 | 50——59 | 49以下 |
C类(70分) | 50——70 | 40——49 | 30——39 | 29以下 |
(四)作业布置
1、提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设计出作业,并与备课同步。
2、减负策略。基础学科语、数、英提倡课外作业;综合学科(政、史、地、生、物、化)提倡课内完成,如果学生课内完成综合学科作业,周六、日不需再布置作业。艺体学科布置活动作业。
3、素养培养。行为作业(家庭劳动、孝亲、社会公益)由班主任布置并检查,每学期两次。实践性作业(阅读欣赏、日记、小制作、观察现象、动手实验)、活动性作业(体育锻炼、参与欣赏和创作、参与欣赏与训练)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布置(在学识作业中体现),每学期两次,不能集中布置。
4、作业检查。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对作业检查,教师及时检查学生作业情况,督促、管理学生完成作业内容。
5、作文要求。作文学期内详批细改5篇,学生互评或者小组评5篇。学生提倡写日记。
6、工作留痕。作业批改有记录双周一次(按项目完成)。
(五)、作业讲评
1、精心指导。按照作业记录情况备好讲评课(题目红笔)。
2、落实目标。利用正式课堂讲评,真正做到查缺补漏,起到巩固深化作用。
(六)借助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手段设计学生作业。使用微信、智能化平台等资源整理作业。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实到位,不走过场。让作业行为成为一种提质增效、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学校成立了领导组织,由校长张伟任组长,副校长邵永祥任副组长,组员由教导处主任徐德尊,教导干事平秋月,各年级组长:刘会萍、吴春梅、李梅等七人组成。做到分工明确、统筹协调、层层落实责任。
2.加强监督检查。学校对作业设计,作业内容,学生完成情况,教师批改质量等方面制定了详实的考核细则,并遵照细则对教师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纳入教职工的总体考核。检查做到细致认真,公平、公正、公开。
3.加强引导和培训。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落实省《意见》精神,深入研究方案,制定细则,强化落实。由业务校长详细讲解具体实施办法,对全体教职工思想上引导,业务上辅导,措施上指导。让教师确实明确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鼓励教师用开放性的思维大胆尝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4.学校完善教学条件。保障作业改革落到实处。学校对计算机进行维修,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方便。探索教学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速,保障教师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