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促乡村高质量振兴
近年来,宜黄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在筑堡垒、强队伍、优服务、添动力上下功夫,建强县委“一线指挥部”和乡镇“前沿作战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促乡村高质量振兴。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前线作战“桥头堡”。组织强则乡村兴。宜黄县着力筑牢前线“桥头堡”,实施“组织覆盖”工程,建立县领导挂乡镇整体推进、乡镇党政班子包村、村干部抓具体落实、网格党小组联系户的“四级党组织促振兴”责任体系;实施乡村富美工程,建立了乡村振兴县级领导挂点乡(镇)工作机制,组建了乡村富美红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党建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方面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推动党组织向功能强、信息化迈进,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摸排、预警,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力、推进乡村振兴迟迟打不开局面等11个方面对各基层党组织展开拉网式排查,因村施策祛除“病根”。34名县领导班子成员、14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全覆盖指导12个乡镇139个村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锻造过硬队伍,组建引领发展“生力军”。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今年以村“两委”换届和乡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镇村干部“选育管用”机制,结合镇村两级换届,为乡村振兴选拔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全县12个乡(镇)24名乡镇党政正职中,平均年龄36.7岁,35岁以下9人,均具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全县12个乡(镇)领导班子配备35岁左右的干部,共34人,占24.1%。全县139名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比例较换届前提升了25.2%,全部实现了“一肩挑”。完成了换届后的139名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将乡村振兴纳入培训内容,制定了镇村干部分级培训计划。突出奖励激励,落实乡镇收入高于县直同职级人员20%以上,建立村干部薪酬“阶梯式”增长机制,将村党组织书记月薪提高到3614元,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精心选拔“五方面人员”2名。加大驻村干部、党建宣传员选派力度,招录26名党建宣传员充实到各乡镇;向32个重点村及一个安置点派驻99名驻村小分队队员,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激发人才活力,培优归巢筑巢“服务站”。一方面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采取乡镇推荐、专家评审、县级认定的方式,每两年选拔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对当选的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建立村、乡、县三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库,实行分类登记、归档入库、及时更新并定期考核。注重把考核结果优秀的,特别是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实用人才吸纳进党员队伍、推荐进村级班子或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成立由省、市、县三级专家组成的宣讲组深入行政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现场示范讲授种子、果蔬、环保等农业技术14次,入户宣讲30余次,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受益对象达1200余人。另一方面,壮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及时把优秀分子及时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今年从农村青年、个体工商户、在外优秀人才、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181人,其中85后107人,高中及以上学历66人。同时,组织农村党员致富能手与贫困群众采取“1+N”“N+1”等形式结对,726名无职党员与72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累计挂牌农村“共产党员户”4917个、“共产党员示范户”481个。从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类人才中推荐26人,作为“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推荐人选。不断激励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既做带头致富的模范,又做带领群众的模范。
增添产业动能,凝聚经济强村“动力源”。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财政支持、金融政策支持等措施,培育发展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现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1家、蔬菜公司6家,蔬菜种植家庭农场4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2家、公司2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客商,在梨溪镇里阴村流转400亩集中连片土地,成立了宜黄县明鸿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吸引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在黄陂镇西源村建立了200余亩林下仿生红托竹荪种植示范基地,着力推广推动林下仿生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提升宜黄竹荪产品品质。全县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3家、公司3家。引进了抚州众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江西宫绣堂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桃陂镇新建了200亩钢架大棚仙草育苗基地、300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和艾草加工厂,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新建800余亩仙草种植基地,建立推动中药材初级加工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企业生产转变。宜黄县昌盛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安徽亳州奇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产销合同,在二都镇建立了紫菀、葫芦茶、白术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