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促高成效治理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重心由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转移后,党的建设在基层治理方面的重要性更是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在迈向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要充分发挥党建的价值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促高成效治理。
促进高成效治理,要充分发挥党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带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党始终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作为自己执政兴国的一贯立场。在基层治理尤其是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因为直接面对老百姓,更是需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注入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通过引导基层实务工作者以服务性姿态来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促进高成效治理,要充分抓牢党建“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村级组织要“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的要求后,2019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更是强调了“一肩挑”的要求。这一制度安排对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稳固农村政权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也易造成监管缺位。因此,完善基层治理的信息公开、多元参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协作衔接,以制度来管人管事,这些便成为促进高成效治理的应有之义。
促进高成效治理,要充分夯实党建“抓主要矛盾”的组织体系。在党建工作中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要求。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农村工作的主要矛盾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村两委干部;其二是包含自治、法治和德治在内的各个村级组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尤其强调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只有提升村干部能力素养建设,才能维持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提高为民办实事的公共服务能力。只有做好村级干部队伍的有序培养,才能保证村级政策执行的连贯性,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只有完善村级组织的多元参与,才能有效保障村级管理运行机制,高效整合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所需的各类资源。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在迈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乡村治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唯有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的价值、制度与组织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促高成效治理,才能加速这一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