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征求《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通知
关于征求《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财办会〔2018〕2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
为规范会计人员范围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请组织征求意见,并于2018年9月28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会计司。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 沈玉凯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 3 号,100820
联系电话:010—68552546、68552670(传真)
电子邮箱:renyuanchu@mof.gov.cn
附件:1.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关于《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的起草说明
财政部办公厅 2018 年 8 月 22 日
第二篇: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规范会计人员范围及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研究起草了《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对《管理办法》作出如下说明:
一、制定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会计法》有关精神,需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管理工作。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后的《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第三十八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本法所称会计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因此,贯彻落实《会计法》有关精神,有必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会计人员的范围及其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等内容。
二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需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财政部在2017年12月11日印发《财政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财政部令第92号),废止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这一新情况,对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会计监管工作转型升级,从原有的以会计从业资格准入管理为主,向事中事后管理服务为主进行转变。因此,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有必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管理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和谋划。
三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会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的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会计信息是实现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基础性信息。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工作有效作用,有必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会计人员范围及其从事的会计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人员是指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等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人员主要包括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1)出纳;(2)稽核;(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核算;(4)收入、费用(支出)的核算;(5)财务成果(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核算;(6)财务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编制;(7)会计信息分析应用;(8)会计监督;(9)会计档案保管;(10)其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
(二)明确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
《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遵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相关专业资格资质证书,或持有会计类专业学历(学位)或相关专业学历(学位)证书,且持续参加继续教育的,表明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三)明确单位任用(聘用)会计人员的要求。《管理办法》规定,单位应当根据会计工作需要,自主任用(聘用)会计人员,并对任用(聘用)的会计人员及其从业行业负责。同时,《管理办法》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明确了禁止任用(聘用)会计人员的情形。
(四)明确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
《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依法对单位任用(聘用)会计人员及其从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计行业自律组织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指导督促会员依法从事会计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会员进行惩戒。
第三篇: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
赣猪秘字〔2015〕08号
关于征求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
见稿)意见的函
各协会会员:
为进一步加强协会会员队伍建设,增强协会凝聚力,保障会员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处起草了《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各会员于9月30日前将修改意见建议以电子邮件、传真或信函方式反馈至协会秘书处,逾期视作无意见。
联系方式:
秘书处地址:南昌市文教路359号(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右侧)
邮编:330046 联系人(电话):张国生
***
0791-86273345(可传真)
E-mail:jiangxiyangzhu@126.com
江西养猪信息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附件: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5年8月19日
附件:
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会员队伍建设,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保证会员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遵循本协会《章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协会会员要严格遵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规定的相应权利,同时有责任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三条 本协会秘书处具体负责会员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会费收缴登记备案、参加活动信息登记备案制度等。
第二章 入会条件和程序
第四条 本协会的会员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第五条 本着宁缺毋滥、行业代表的原则,凡符合本协会章程规定的条件,拥护本协会章程,在协会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均可申请入会。
第六条 申请入会者,可从江西养猪信息网
(www.xiexiebang.com)下载入会申请表,填好申请表与以下资料同时提交:
(一)企业或单位团体执照复印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企业或单位团体概貌实景照片(大门、整体布局、内部实景各1张);
(四)企业或单位团体联络代表1寸证件照1张;
(五)个人会员附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1寸证件照各1张。第七条 本协会秘书处收到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提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经批准后发入会通知书。
第八条
申请者接到入会通知书之日起一个月内缴纳会费;本协会收到会费后,颁发会员证书和单位会员牌匾,并在本协会内部资讯和网站上予以公布,该会员即可行使(享有)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义务)。
第三章 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协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协会各项活动的权利;
(三)获得本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要求本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六)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协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协会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本协会组织的活动,完成本协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期、按规定缴纳会费;
(五)向本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不损害协会荣誉。
第四章 会员服务
第十一条
为会员提供的服务:
(一)定期为会员提供本协会内部资讯;
(二)在本协会网站上宣传会员单位,帮助会员单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通过本协会网站、刊物、微信等,获得专题调研和行业统计等资讯;
(四)为会员提供参加本协会专题会议、培训、国内外学习交流考察的平台;
(五)为会员提供行业政策、行业标准信息、咨询及指导;
(六)受理会员诉求并代表会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
要求。
第五章 会员管理
第十二条
本协会建立会员联络制度,会员单位应设联络代表一名。联络代表受会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托,代表该会员单位与本会进行日常联络;个人会员应当由其本人在本协会履行职责。
第十三条
本协会统一编制会员名录,会员名录中所填事项发生变更时,须及时通知本协会作相应记录变更。
会员发生下列情形时,应自发生该情形之日起30日内函告本协会:
(一)变更会员单位代表人或联络代表;
(二)变更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三)公司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及撤销;
(四)变更经营范围、主要营业场所;
(五)本协会要求或会员认为需要函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本协会根据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第六章 会费
第十五条
按本协会章程的规定,会员应按时缴纳会费,具体会费标准如下:
(一)副理事长单位每年缴纳会费4000元;
(二)常务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2000元;
(三)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1000元;
(四)团体会员每年缴纳会费600元,个人会员300元。第十六条
多重身份的会员以会费最高等级标准缴纳,不重复缴费。
第十七条
原则上要求会员一次缴满一届(5年)的会费,也可分缴纳,于每年3月31日前缴纳当年会费。
第十八条
鼓励会员对协会捐助或资助。
第七章 退会及违规处理
第十九条
退会自由。会员要求退会时,应书面报告本协会秘书处,并办理相应退会手续。
第二十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会员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
(一)1年内无故不参加本协会活动的;
(二)承诺参加本协会活动又无故不参加的;
(三)会议中邀请其他代表外出活动(谈业务、吃请等)的;
(四)不按本协会活动要求以电子邮件、电话或书面等形式
提供参会回执的;
(五)会议(活动)迟到半小时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协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取消会员资格:
(一)2年内无故未参加至少1次本协会活动的;
(二)连续2年不交纳会费的;
(三)本人已调离或失去联系一年以上(含)的;
(四)严重违反本协会章程相关条款的。
第二十二条
会员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关停整顿、依法注销、宣告破产的,经本协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予以除名。
第二十三条
会员资格终止后,按照本协会章程规定办理退会手续,本协会收回其会员证书和牌匾,并在本协会网站及内部资讯上进行公告。其享有的会员权利亦随之自动终止。
第八章 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诚信经营、社会奉献、科学发展事迹突出或者对本协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或其相关人员,经批准本协会可给予书面表扬、公开表彰、授予荣誉称号及本协会认为合适的其他形式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会员的奖励,由本协会秘书处提出奖励意
见,经本协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核批准,做出奖励决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本协会理事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 年 月 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自表决通过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关于公开征求《税收执法督察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关于公开征求《税收执法督察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了使税收执法督察在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优化内部税收执法环境、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局对2004年颁布实施的《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国税发[2004]126号)进行了修订,拟通过税务部门规章形式颁布实施。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西路5号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邮编:100038)
税收执法督察规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贯彻实施,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开展税收执法督察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税收执法督察(以下简称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税务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实施检查和处理的内部行政监督。
第四条 各级税务机关督察内审部门或者承担税收执法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是执法督察工作机构,代表本级税务机关实施执法督察,负责执法督察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落实。
第五条 组织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应当统一安排执法督察专门经费,根据执法督察工作计划和具体执法督察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经费预算,并保障经费的正确合理使用。
第六条 执法督察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税收中心工作,遵循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执法与规范执法相结合、纠正错误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
第七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和执法督察人员有权要求被督察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情况,以及与税收执法活动有关的各类信息系统所有数据查询权限。被督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和配合执法督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谎报。
被督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提供的税收执法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八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和执法督察人员实施执法督察,应当依法督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 执法督察的组织管理
第九条 执法督察实行统筹规划,归口管理。税务机关内部相关部门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执法督察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执法督察与其他具有监督性质的工作协同开展。
执法督察需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的,双方应当做好协调和配合。
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组织制定和修订本级税务机关的执法督察工作制度 ;
(二)组织制定执法督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执法督察,向本级税务机关提交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结论》;
(四)牵头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和执法疑点信息监控;
(五)督促被督察单位对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并进行责任追究;
(六)对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工作情况在本级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进行通报或者公告;
(七)配合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机关对税务部门开展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协调、督促审计监督决定及有关事项的落实;
(八)向本级和上级税务机关报告执法督察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九)指导、监督和考核下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工作;
(十)对执法督察工作资料进行归档;
(十一)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执法督察项目可以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人员独立完成,也可以抽调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实施。
第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收执法督察人才库,为执法督察储备人才。根据执法督察工作的需要,确定执法督察人才库人员基数,实行动态管理。下级税务机关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人才库输送储备人才。
执法督察人才库的储备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从具有政策法规、税收管理、税务稽查、反避税、收入规划核算、信息技术等专长的人员中择优选取。
实施执法督察项目时,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统一调配执法督察人才库成员,人才库成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组织执法督察机构人员、执法督察人才库人员进行执法督察专业培训。
第十四条 执法督察工作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回避规定。
第十五条 上级税务机关对执法督察事项可以直接进行督察,也可以授权下级税务机关进行督察。
第十六条 上级税务机关认为下级税务机关作出的执法督察决定和意见不适当的,可以责成下级税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复查、抽查等方式,对执法督察人员在执法督察工作中履行职责、遵守纪律、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执法督察结果报告制度。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对督察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工作建议,向本级税务机关专题报告;经机关主要负责人批示,作为有关业务部门的工作参考。
第十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每年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税务机关报送执法督察工作总结和报表等相关材料。
第三章 执法督察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十条 执法督察的内容包括: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税务机关有关税收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
(三)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机关依法查处或者督查、督办的税收执法事项;
(四)上级机关交办、有关部门转办的税收执法事项;
(五)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推行和运行情况;
(六)执法督察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
(七)其他需要实施督察的税收执法事项。
第二十一条 执法督察分为日常执法督察、全面执法督察、专项执法督察和专案执法督察。
各级税务机关对这四种形式的执法督察可以以单一形式开展,也可以以合并形式开展。
第二十二条 日常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的常规性的监督检查。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通过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自动考核,对税收执法疑点信息进行分析、监控和提示,强化日常执法督察,为实施其他形式的执法督察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十三条 全面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统一的执法督察方案,对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的广泛、深入的监督检查。
全面执法督察可以选择税收工作某些环节、某些方面或者某些行业的税收执法情况作为督察重点。
第二十四条 专项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或者下级税务机关某项特定内容涉及到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专项执法督察既可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提出,也可由有关业务部门提出;有关业务部门在提出专项执法督察意向的同时,应送交较为详细的执法督察方案,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专案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上级机关交办、有关部门转办的特定税收执法事项,以及通过信访、举报、媒体等途径反映的重大税收执法问题所涉及到的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专案执法督察可以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独立实施,也可以由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牵头与本单位有关部门联合实施,或者指定下级税务机关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专案执法督察涉及的税收执法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督察:
(一)司法机关或者国家信访部门已有明确结论、税务机关已有复议决定的;
(二)不符合专案形成条件,或者不属于本级税务机关管辖范围的;
(三)符合专案形成条件,但因特殊情况无法办理或不再需要办理的。
不予立案的税收执法事项,应当说明情况,退回来源单位、个人,或者移交其他部门办理。
第四章 执法督察实施程序
第二十七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根据上级税务机关要求,科学、合理制定执法督察工作计划,由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统一部署实施。
专案执法督察和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启动的执法督察,可以在实施前报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部署实施。
第二十八条 实施执法督察前,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执法督察的对象和内容,制定包括组织领导、工作要求和督察的时限、重点、方法、步骤等内容的执法督察方案。
第二十九条 实施执法督察应当成立执法督察组,人员不得少于2人,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三十条 实施执法督察税务机关应当针对督察对象和内容对执法督察组人员进行查前培训,保证督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十一条 实施执法督察,应当提前3日向被督察单位下发税收执法督察通知,告知督察的时间、内容、方式,需要准备的资料,配合工作的要求等。税收执法督察通知应当在被督察单位进行公告。
专案执法督察和其他特殊情况下,经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批准,可以不予提前通知和公告。
第三十二条 执法督察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方式:
(一)听取被督察单位执法情况汇报;
(二)调阅被督察单位收发文簿、会议纪要和其他相关资料,检查有关涉税文件;
(三)查阅被督察单位税收执法卷宗、文书;
(四)查阅、调取电子文档和数据;
(五)与被督察单位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有关情况;
(六)通过录音、照相、录像、扫描、复印等手段提取或者复制有关资料;
(七)其他方式。
第三十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执法督察可以延伸到相关纳税人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或者取证。
延伸调查或者取证时,应当出示执法督察通知书或者执法督察证件。
第三十四条 实施执法督察应当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工作底稿》。
发现税收执法行为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应当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写明行为的内容、时间、情节、证据的名称和出处等。发现涉税文件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要收集文件原件;对不能取得原件的,可以摘抄、复印、扫描、照相等。
收集的证据材料属于复制件的,应当由原件保存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由该单位盖章或者由有关人员签字并注明日期。拒不盖章或者拒不签字的,应当说明理由,记录在案。
第三十五条 执法督察组实施执法督察后,应当及时将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并向被督察单位反馈情况。
被督察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反馈的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并提供陈述申辩的书面材料。
第三十六条 执法督察组实施执法督察后,应当制作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内容包括:
(一)督察的时间、内容、方法、步骤;
(二)被督察单位税收执法的基本情况;
(三)督察发现的具体问题,认定被督察单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基本事实和认定依据;
(四)对发现问题的拟处理意见;
(五)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管理的建议;
(六)督察组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 执法督察组应当将税收执法督察报告、证据材料以及与执法督察情况有关的其他资料进行整理,于完成执法督察后一定时间内提交执法督察工作机构。
第三十八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收到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和其他证据材料后,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审理完毕。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执法督察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二)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资料是否齐全;
(三)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有关政策等是否正确;
(四)对被督察单位的评价是否准确,拟定的意见、建议等是否适当。
第三十九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在审理中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资料不全的,应当通知督察人员对证据予以补正,也可以重新组织人员进行核实、检查。
第四十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在审理中对督察发现的重大税收执法问题,应当书面征求本级税务机关有关业务部门意见,也可以提交本级税务机关集体研究,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四十一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根据审理结果修订税收执法督察报告,送被督察单位征求意见。
被督察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书面反馈意见。限期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意见。
第四十二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向被督察单位征求意见后,向本级税务机关报送正式的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并根据审定的报告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结论》,由本级税务机关审批后下达被督察单位。
《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适用于对被督察单位违反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
《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适用于对被督察单位提出自行纠正的事项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税收执法督察结论》适用于对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被督察单位作出评价。
受本级税务机关委托,执法督察组组长可以就执法督察处理决定和意见与被督察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进行谈话。
第四十三条 对与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涉税文件,按下列原则作出执法督察决定和意见:
(一)对下级税务机关制定,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责令停止执行,并纠正已经执行的行为;
(二)对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制定的,同级税务机关应当停止执行,向发文单位提出修改建议,并报告上级税务机关。
第四十四条 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执法行为,按下列原则作出执法督察处理决定和意见:
(一)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对其执法行为依法予以撤销;
(二)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限期履行法定职责;
(三)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依法予以撤销;
(四)未正确适用国家税法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五)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依法予以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六)违反法定程序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七)显失公平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八)其他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者责令重新作出执法行为。
第四十五条 《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税收执法督察结论》采取税务系统内部公文传递规则下达被督察单位。
第四十六条 被督察单位收到《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和《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执行,并按照下列要求以书面形式向实施督察的税务机关报告执行结果:
(一)对违法、违规的涉税文件,应当专题上报清理情况和清理结果;
(二)对违法、违规的税收执法行为,应当上报变更、撤销和重新作出执法行为的情况;
(三)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四)上报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四十七条 被督察单位对执法督察处理决定和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提出复核申请。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复核,并作出答复。
第四十八条 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可以在管辖范围内对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工作情况予以通报或者公告。
执法督察事项应当保密的,可以不予通报或者公告。
第四十九条 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应当做好执法督察资料的立卷和归档工作。
执法督察档案应做到资料齐全、分类清楚,便于质证和查阅。
第五章 责任追究及奖惩
第五十条 被督察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系统查询权限,或者以任何理由拒绝、拖延、谎报的,由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对被督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
第五十一条 执法督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的税收执法行为,按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处分规章对税收违纪违法行为的处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执法督察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执法督察工作机构可以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十二条 执法督察中发现税收执法行为存在重大违法问题,执法督察组组长有权要求被督察单位暂停有关税务人员执法资格,期限为30日以上90日以下。
第五十三条 执法督察中发现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实施执法督察的税务机关应当责令主管税务机关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稽查部门调查处理。
第五十四条 被督察单位未按照《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和《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的要求执行,追究被督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十五条 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应当纳入各级税务机关目标管理考核。
存在重大执法问题的单位、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不得参加先进评选。
第五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执法规范、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管辖范围内予以通报,同时将其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第五十七条 执法督察人员违反执法督察有关规定的,比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予以责任追究;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八条 对在执法督察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人员,各级税务机关应当给予奖励,并将其业绩作为在优秀公务员等先进评选活动中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则所称的各级税务机关是指县以上(含县)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
第六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依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六十一条 本规则有关期限的规定,均为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六十二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执法检查规则〉的通知》(国税发[2004]126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关于征求《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关于征求《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各中学、中(职)专学校、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民办学校: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泉政文„2009‟171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部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泉州市教育局研究起草了《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发给你们征求意见。请各校要认真组织有关教师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11月23日前将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县教育局(电子邮箱:CYLhua520@163.com)。
安 溪 县 教 育 局
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1 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泉政文„2009‟171号)精神,为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培养目标
坚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思想,重点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在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通过培训、培养,使他们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探索成果,具备主持和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成为优秀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并以此带动全市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我市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十二五”期间,在我市选拔培养市级以上中小学名师300名(其中送省培训20人)、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500名(其中送省培训150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1200名(其中送省培训200人)。
二、培养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重点选拔培养 2 德才兼备、教书育人方面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能和培养前景的优秀教师作为培训培养对象。
2、坚持实效性原则,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的规律,立足培养对象的个体特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个体专业发展计划,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专家型名师。
3、坚持灵活多样培训原则,实行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分层培养模式,运用省、市、县(区、市)多级培养机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培养对象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4、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原则,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幅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5、坚持高标准、动态管理原则,细化培训培养目标要求、明确培训培养单位职责,实行淘汰、动态管理机制,高标准完成培训培养任务。
三、选拔对象、条件和程序
中小学名师工程选拔对象为中小学(含幼儿园、民办学校)在职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敬重和信赖。
2、小学、幼儿园教师达到大专学历,中学、中职学校教师达到本科学历,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聘任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3、近五年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有一次以上评为优秀。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 3 方面成绩突出,近五年来,指导3名以上教师和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
5、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推进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指导教育研究,培养教坛新秀,发表学术论文、论著等方面有较好的成绩、良好的影响和带头作用,近五年来,撰写(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2篇以上(其中应有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在CN刊物发表;主持或参加过2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以上成果。
6、对所任教学科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实际教学能力,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所教学科教学领域里处于领先的地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申报对象中参加过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以及国家和省级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优先选拔。
中小学名师培训培养对象的遴选,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推荐选拔程序为个人申请、学校申报、县(区、市)教育局初审、现场编写教案和上课、市级专家评审、市教育局审核公布。
四、培养方式
(一)名师培养方式
在全市遴选300名省、市中小学名师培养人选(其中送省培训20人),名师培养人选培养周期为3年,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专家指导引领。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中小学名师(含特级教师),为每个培养人选配备双导师,对培养人选进行专业 发展诊断,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撰写学术论文和著作等。
(2)理论深造、考察学习。根据不同学科,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到知名高校学习进修深造,赴省内外考察学习交流,提升理论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此外,每个名师培养人选在培养周期内每年要阅读一本20万字左右的教育理论书籍,并有2万字以上有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3)课题研究。围绕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开展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都要主持或参加1个以上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取得成效、成果。
(4)跟岗研修。根据培养要求,联系安排名师培养人选到省内外优质学校和知名教育专家身边跟岗学习研修,学习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实践提高。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每个名师培养人选要在培养周期内指导和培养3名以上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并取得成效,在传、帮、带实践中,逐步树立起名师形象,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培养周期内参加1次以上市级以上专题研讨和送教下乡下校活动,开设3次以上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切实掌握阐述教育教学见解和指导教研、教学的能力,发挥学科引领示范作用。
(6)学术研讨交流。组织参加省内外高层次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了解学科教学发展前沿动态;支持和鼓励名师培养人选系统、深入地挖掘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著书立说,产生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专著等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定期举办学科教育教学有关专题研讨活动,宣传、推介和展示培养人选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理念和研究成果。
(7)设立名师工作室。汇聚一批名师人选和学科教学带头人,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交流和传帮带活动,为培养人选和对象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搭建平台。名师工作室的具体工作由市教科所牵头组织实施。
(二)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方式
在十五以来“百千万”园丁工程选拔培训千名学科带头人、万名骨干教师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评选500名省、市级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其中送省培训150人),培养周期为2年,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集中学习、名校考察。依托国家级、省级等培训基地,充分利用优质的师资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和名校考察。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名师对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集中系统培训,更新、充实和拓展学科知识,了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动态,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每个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在培养周期内每年要阅读一本10万字以上的教育理论书籍,并有1万字以上有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2)课题研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组织培养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都要主持或参加1个以上县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取得成效、成果。
(3)交流研讨。依托网络平台由导师对学员实施远程指导和相互交流;学员可利用网站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员进行网上交流研讨,或向导师进行在线咨询请教。由培训基地组建专家组主持交流研讨工作。支持和鼓励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积累、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及时予以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写出具有特色和独到见解的教育教学文章或专著。
(4)跟踪指导。这是培养对象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对象自主研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集中培训时间以外,培养对象平时以分散的方式在岗位上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培训基地要对培养对象两年周期内的所学、所思、所研和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指导和考察,由各学科专家组具 7 体负责。导师通过互联网、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与培养对象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联系。
(5)集中总结,实践提高。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和所在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承担本地本校青年教师培训研修和指导等任务,通过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和提高,发挥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着手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工作。每个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要在培养周期内指导和培养2名以上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并取得成效;在培养周期内参加2次以上县级以上专题研讨和送教下乡下校活动,开设2次以上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
(三)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方式
在十五以来“百千万”园丁工程选拔培训千名学科带头人、万名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在全市评选12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送省培训200名、市级培训1000名),培养周期为2年,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集中学习、名校考察。依托国家级、省级等培训基地,充分利用优质的师资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和名校考察。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名师对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集中系统培训,更新、充实和拓展学科知识,了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动态,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每个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培养周期内每年要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有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2)课题研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组织培养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每个骨干教师培训对象都要主持或参加1个以上校级(中学、中心小学)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取得成效、成果。
(3)交流研讨。依托网络平台由导师对学员实施远程指导和相互交流;学员可利用网站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员进行网上交流研讨,或向导师进行在线咨询请教。由培训基地组建专家组主持交流研讨工作。支持和鼓励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积累、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及时予以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写出具有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4)集中总结,实践提高。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和所在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承担本地本校青年教师培训研修和指导等任务,通过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和提高,发挥骨干示范辐射作用。每个骨干教师培训对象要在培养周期内指导和培养1名以上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并取得成效;在培养周期内参加1次以上县级专题研讨和送教下乡下校活动,开设1次以上县级专题讲座、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
五、组织管理
1、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具体 工作由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
2、泉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培训部、永春师范学校作为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市级培训基地,承担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工程的培训工作。培训基地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学科专家指导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质量监督,培训的管理以及推荐、指派和确认导师;要围绕名师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完整、具体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方案,主干课程要有相应的教材和讲义;要制定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评价办法;要制定分散跟踪指导的具体办法;要做好后勤保障,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
3、市教育局和各县(区、市)教育局负责选拔、管理和使用市直学校和本县(区、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有关人选和对象,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培养人选参加各种学习研修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培养人选的引领示范、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参与培养过程评价的指导和督促。
4、中小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农村骨干教师完成培训且考核合格者,由市教育局颁发相应的证书。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六、培训经费
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泉政文„2009‟171号)文件精神,市财政每年根据市教育局的培训计划,从教育部门专项经费中安排 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初步计划按名师10000元/人、学科教学带头人5000元/人、农村骨干教师3000元/人的标准设立泉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培养人选和对象的培训研修、教材资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名师工作室建设等。
培训培养经费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主,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培训培养经费,保证培训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泉州市教育局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