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网络DTN互联方法研究论文(5篇范例)

时间:2019-10-28 18:4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间信息网络DTN互联方法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间信息网络DTN互联方法研究论文》。

第一篇:空间信息网络DTN互联方法研究论文

当前通信网络的应用范围飞速扩展,地面有线网、地面无线网、空间卫星网均已成为承载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几种不同的网络环境,端与端之间的通信不再是单一的协议形式.而空间网络通信的主要挑战来自于链路误码率高、传输时延长、上下行带宽不对称、链路可用时间有限、拓扑变化频繁等,此外不同空间位置(远地链路、星间链路、星地链路等)的通信子网也有很大的性能差异[1],使其难以实现传统地面网络技术所达到的Qos及可靠性要求,要想使其成为未来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且可靠的组成部分,则需要针对以上挑战设计有效的协议体系.目前面向空间网络的协议主要分为4类:CCS-DS协议体系[2]、TCP/IP协议体系[3]、CCSDS与TCP/IP结合的协议体系[4]、DTN协议体系.基于DTN的协议体系相比其他体系,在空间网络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5],被CCSDS作为空间网络互联的发展方向.随着天地一体化的发展,基于DTN的空间网络与基于TCP/IP的地面网络的互联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面向此问题提出DTN环境下异构协议网络互联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半物理仿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1相关工作

目前很多针对空间网络异构性的研究面向改进传统的TCP/IP协议[6,7],使之适应空间通信的特点,但这些工作未实现根本机制的改变,所实现的性能改善程度有限.文献[8-10]在地面节点上实现了互联卫星网和地面网的功能,但没有考虑到卫星网中的间断连通特性.空间网络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链路通断切换频繁,必须以DTN的角度展开设计,文献[11]设计了面向DTN的协议适配网关,但主要面向各种版本TCP协议的兼容.为了促进DTN的快速部署以及与传统TCP/IP网络的互联,NASA提出了IP-over-DTN方案[12].其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优先采用IP技术,只有当数据通过受限网络或者网络出现链路中断时才将IP包封装到DTN的Bundle包中,由DTN继续完成数据的传输.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既可以利用DTN技术在受限网络环境下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又不用牺牲IP技术的高效性和兼容性,但由于将IP包直接封装到Bundle包中,这种方案有较大的开销.本文的异构协议互联方法则采用协议代理方案实现空间节点上的DTN网关及协议转换功能.该方案不仅开销小,而且突破了DTN网络对传统TCP应用的限制.

2协议代理方案

空间异构协议互联方法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使用标准的TCP/IP协议栈,在TCP/IP网络与DTN网络的交界处由DTN网关实现TCP/IP协议与DTN协议间的转换.DTN的核心思想是在应用层与下层之间引入“Bundle层”作为连接不同网络的覆盖层.Bundle层可以通过汇聚层适配器(如TCP适配器、UDP适配器等)在IP网络之上传输DTN流量,从而实现DTN网络与TCP/IP网络的互联.应用层协议需要基于Bundle层接口进行重构,但目前传统IP应用所提供的功能在这种协议体系下还不够成熟.为了实现Bundle协议与TCP协议(卫星链路对TCP/IP数据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TCP协议)的转换,需要定义一个合适的映射协议,解决应用协议负载的传递、地址映射、传输可靠性等问题.以下是协议代理中实现的主要功能:1)ACK欺骗:客户端的DTN网关会伪装成服务器与客户端建立并维持TCP连接.这需要客户端将DTN网关设置为代理服务器或者直接将DTN网关设置为默认网关.另外还要在DTN网关上设置需要代理的协议,并监听相应的TCP端口.2)地址映射:DTN端点和应用可以用端点号(EID)来标识,本文所使用的EID格式为:应用协议名://IP地址/传输层协议/端口号例如,IP地址为192.168.1.100的客户端的HTTP应用的EID为HTTP://192.168.1.100/TCP/80.当客户端应用第一次与DTN网关建立TCP连接时,DTN网关按照这一格式自动根据源和目的IP地址、应用协议名、传输层协议、端口号等信息生成相应的源和目的EID,并且在该DTN网关的Bundle层中为代理的客户端应用注册EID.而靠近服务器方的DTN网关则采用后绑定的方式在Bundle层中注册该目的EID,从目的EID中解析出应用协议名、服务器IP地址、传输层协议和端口等信息,主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3)应用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已经在Bundle协议中注册EID的应用可以使用Bundle协议提供的服务发送和接收数据.当收到普通应用发过来的数据时,TCP代理需要从TCP协议中取出应用数据,然后调用Bundle协议服务,把应用数据封装成Bundle包发送出去.当TCP代理收到Bundle协议交付的数据时,会从相应的TCP连接把应用数据发送出去.此外,在调用Bundle协议的服务时,需要提供Bundle的处理控制参数,指定Bundle所要提供的服务,如是否允许Bundle分片、是否需要托管传输、是否需要状态报告等.这些参数需要TCP代理根据应用的特点以及预先配置的规则决定.

3空间DTN转发节点设计

DTN采用异步通信模式(类似Email),通过DTN路由转发Bundle包以实现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息传输.DTN的Bundle层处于应用层之下,但Bundle下层不一定是传输层,也可以是链路层.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任意下层协议栈网络间的互联.在托管模式下,DTN路由通过将交付责任委派给下一个有能力交付的DTN路由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Bundle可以通过状态报告传送数据交付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如来自中间路由的转发和托管信号以及来自目的节点的交付信号.CCSDS针对空间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链路层协议,在图1所示的空间DTN转发系统架构中,采用IPOVERCCSDSAOS[13]作为链路层协议,可用于空对空、空对地和地对空的通信链路中,在CCSDS链路上实现IP数据报的携带、建立路由、交换和空间IP网际元素的管理等,使空间和地面采用一致的网络协议,实现天基网络与地基网络的无缝连接;采用SCPS-TP[14]作为传输层协议,与TCP协议和UDP协议保持良好的兼容和互操作性;在地面站以及星上局域网中则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栈.DTN转发节点的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Bundle协议代理包括5个模块:Bundle管理、Bundle路由、链路管理、汇聚层适配器和邻居发现.其中Bundle管理实现了Bundle协议的核心功能,包括Bundle封装、注册、保管传输、分片与重组、Bundle冗余等;考虑到卫星都按规划的轨道运行,星间、星地间的连通性可以推导出来,故Bundle路由模块实现了静态路由和接触图路由[15];邻居发现模块用于发现周围邻节点;链路管理模块利用邻居发现模块提供的接触信息来管理链路有效性信息;汇聚层适配器利用汇聚层的服务发送和接受Bundle包.Bundle进程中添加的本地协议代理模块实现了传输层代理的功能,包括IP过滤、传输层欺骗和自动注册等.使用本地代理前,需要先设置过滤条件,DTN转发节点起到网关的作用,会将符合过滤规则的IP包提交给上层,经过传输层提取出数据,然后交给本地代理,本地代理根据传输层协议以及端口号区分不同应用,自动为它们注册EID.注册成功后,来自Internet应用的数据会直接交给Bundle协议代理,由Bundle协议代理对数据进行Bundle封装、发起托管传输,当Bundle包到达目的端DTN网关节点时,本地代理会自动为目的节点应用在目的端DTN网关上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DTN网关发起交付规程将数据从Bundle包中解封并交付给目的节点.

4半物理仿真与验证

4.1实验场景设置

半物理仿真的目的是用真实的Internet应用验证DTN互联方法的功能,其实现基于来自OPNETModeler14.5的系统在环(SystemintheLoop,简称SITL)模块,提供物理网络与OPNET仿真网络连接的接口,通过真实数据包与虚拟数据包格式的转换来完成数据包在真实网络与虚拟网络间的流动.图3为半物理仿真场景图,总共使用3台计算机,PC1和PC3分别运行Internet的客户端和服务器,而PC2运行OPNET仿真场景,它具有两个网卡,分别连接到PC1和PC3.OPNET仿真场景中,两个SITL模块用于数据的实虚转换,两个DTN转发节点用作网关,分别为PC1和PC2上的Internet应用提供本地代理以及接入DTN网络的服务.图4为基于OPNET的空间网络域,meo_sat_subnet_4为一颗中轨卫星,geo_subnet_1为一颗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通过STK生成然后导入OP-NET中,Groud-sat_subnet_6为地面站,中轨卫星和地面站中分别包含了一个STIL模块和一个DTN网关(To_node_1和To_node_3为SITL模块,DTN_gateway1和DTN_gateway2为星地间综合网关结点),同步卫星中包含一个DTN路由节点.以上场景中中轨卫星与地面站是不可见的,需要通过同步卫星进行路由转发.为了模拟节点移动造成的链路中断,采用OPNET中的节点失效模型,让同步卫星节点在20~30s、40~50s、60~70s、80~90s、100~110s、120~130s等时间段内失效.4.2基于Iperf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基于Iperf[16]展开网络性能测试,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流,服务器监听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统计收包速率、丢包率和延迟抖动.客户端向服务器的UDP协议的5001端口发送数据包,发送速率为1Mbps/s,UDP包大小为1kbyte.图5(a)为采用IP互联测试的结果,实线为客户端发送数据,虚线为服务器收到的数据,结果显示在没有端到端连接的这段时间内,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全部丢失.图5(b)为DTN互联方法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虽然没有端到端的连接,数据仍可以通过保管转发,最终交付给服务器.统计结果显示,使用IP互联方法的丢包率为33%,使用DTN互联方法的丢包率为0.

4.3VLC视频点播实验结果与分析

VLC(VideoLANClient)是VideoLAN[17]计划的开源多媒体播放器,它能作为单播或多播的流服务器在IPv4或IPv6的高速网络连接下使用.客户端向服务器的10001端口发送一个视频流.格式为avi,分辨率为1104×622,速率1210kbps.图6(a)为使用IP互联方法传输视频的统计结果,在链路断开时传输的视频流丢失.图6(b)为使用DTN互联方法传输视频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在链路重新连接上时,服务器收到的数据远比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多,这些多出来的数据就是DTN互联方法在链路断开时间内所保管的视频流数据.

5结语

开发具有协议代理功能的空间DTN转发节点,实现了其中Bundle层的关键功能,能实现CCS-DS协议体系、TCP/IP协议体系、DTN协议体系的功能一体化.设计半物理仿真环境模拟异构协议空间通信场景,在其中对比了采用传统IP互联方法和本文的DTN互联方法进行UDP数据流和视频流业务传输的性能,结果体现了DTN互联方法在数据保管能力上的优越性.

第二篇: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1)归纳法: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的部分或个体对象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时,既从外部环境,政策、制度角度进行了宏观分析,又从中小企业自身和融资机构这些角度进行了微观分析,三者相结合。

(3)访谈法:通过询问的方式,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市场情况的基本研究方法。

(4)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

第三篇:无线局域网与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展迅速的无线计算机技术及其广泛使用的移动终端,研究企事业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并切合实际地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企事业;办公信息

网络无线局域网是非常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将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其通信基础为无线多址信道方法,无线局域网的出现为可移动化、个性化通信奠定了发展基础。有线局域网主要由铜缆或光缆构成,这样一来,有线局域网的局限性就非常大,如在布线或者改线的工作中,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还容易使线路遭到损坏。除此之外,有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不可移动,所以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将会耗用大量的资源,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成本非常高,这明显不能够适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无线局域网应时代而生,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有线局域网的问题,所以其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在近几年里,无线局域网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并且得到了很好地使用。本文则针对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进行分析。

1无线局域网的定义与特征

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的主要区别即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代替电缆或光缆实现通讯,它同有线局域网的作用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数据的传输。无线局域网主要具备以下特征:1.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局域网中,网络设备的安装是受限制的,需要根据网络线路及网络位置具体来定,但是无线局域网则没有这些要求,只要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区域内,就可以接入网络。除此之外,在无线局域网中连接上网络后,设备可以在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这是有线网络所不能相比的。1.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的建立不需要布线、改线,这大大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在建立无线局域网时,只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不需要其他多余的工作。1.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在有线局域网中,一般不能够变更网络拓扑结构及员工办公地点,想要对其进行调整需要重新建立有线网络,这无疑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无线局域网则不会有这些局限性。1.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出现物理故障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尤其是由线路导致的问题,往往很难定位,其检修代价可想而知。无线局域网络只有一个或多个设备接入点,寻找故障原因非常简单,解决故障只需将故障设备更换即可。1.5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的配置方式有很多,能够适应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也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等大型网络,还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功能。正是因为无线局域网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使其发展迅速,更是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青睐。

2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与考虑因素

对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针对企事业单位进行需求评估,收集相关信息并确定建设成本,从无线局域网的兼容性、互操性以及其他标准等方面选择适合企事业自身的无线局域网。在对企事业进行需求评估时,需要了解其建网的目的及其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了解公司的网络使用状况等;二是需要考虑无线局域网的硬件成本。其中主要包括接入点的费用及无线局域网内计算机无线网卡的费用。其中,接入点的数量需要根据企业覆盖范围、人数及所需要的服务类型确定;硬件成本主要根据企事业对硬件性能的要求、覆盖范围及网速等因素确定。在建设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开放性原则无线网络设备的选型遵循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这会使无线局域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2.2先进性原则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使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及网络设备,使建立的网络系统能够在接下来的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2.3可伸展性原则在进行网络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伸展性,即保证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依然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足够的升级和扩充空间。2.4安全性原则在进行网络系统设计时,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尽量避免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危害。贯彻落实安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1)网络设备采用扩频技术;(2)对无线数据的传输进行加密;(3)通过独立加密或设置AP实现安全保障;(4)网络内部的监控,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及控制等措施,降低网络内部用户对网络资源的破坏。2.5可靠性原则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关系着系统能否正常使用。可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网络设备技术先进、运行效果好、可靠性高;系统的增益储备高;链路可维护性高。

3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建设实施

3.1有线网络将网络中心核心层千兆交换机上的光纤端接至企事业无线覆盖区域建筑内接入层交换机的光纤端口,以此进行网络主干链接。其次,提供接入网络用户的安全访问控制及10、100M的接入。然后要根据每座建筑内敷设的无线AP信息配置适合的接入层交换机。3.2无线网络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接时,最好安置无线安全交换机,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有利于网络的管理和监控。无线接入点AP信息均需使用以太网连接到自己所属接入层工作组交换机的10/100M端口。无线网络用户均需要BlueSocket网管提供相应的WebPotal认证。在建设无线网络时,应尽量按模块化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管理,方便网络规模的变更。3.3无线交换机安全控制在建立无线网络时,可以用一台无线安全交换机来负责集中管理企事业内部各区域用户的安全接入。无线交换机能够实现与其他区域交换机的“无缝对接”。无线交换机之间的信息对接主要通过GRE隧道加密技术对有线网络的部分传输信息进行加密。在使用无线安全交换机时应注意,所有的交换机按照分布式进行布置。目前的交换机可以实现状态检测及入侵检测,其ACL安全控制能够有效防止网络遭受黑户和病毒的攻击,还可以为每个用户设置详细的权限。

4结语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它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如金融、医疗及旅游业等。随着移动终端及开放式办公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性访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无线局域网可以满足人们对网络的要求,由此可见,无线局域网将会使企事业办公信息网络更加完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娟音.基于企业无线局域网的OA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06).[2]许波勇.企事业单位WLAN的安全防范探析[J].网络与信息,2012(05).

第四篇:创新创业论文-空间太阳能研究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空间太阳能的研究

学院名称 : ******************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 *****************

学生学号 :

**************

指导导师 : ***********

2013年03月9日 星期六

空间太阳能电站及无线能量传输

摘要:空间太阳能电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几乎牵涉到各个技术行业。它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从而彻底解决能源问题。而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关键词: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能量

Abstract: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 is a very huge system engineering, involving almost every industry.It can provide a steady stream of energy for human society, so as to thoroughly solve the energy problem.The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the main key of space solar power technology,and it needs to break through.Key words: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technology energy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地球矿物资源的大量开采与消耗, 使石油、煤炭等资源日趋短缺,据估计包括化石能源在内的所有能源储量仅能够人类使用100~200年左右。目前全球原油年消耗量约为35亿吨,而亚洲的原油尤其是中国的年消耗量正在激增中。在今后25年中,全球原油平均每年消耗将达50亿吨,足以把现已探明的全部储量耗尽。中国人均能源消耗约为世界人均能源消耗的1/2,为发达国家的1/10,为美国的1/13,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快遇到能源短缺问题。我国如不及早地开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研究 能源危机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另外过量消耗矿物燃料造成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也促使人们寻找新能源和各

种可再生能源;再者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空间太阳能具有能流密度大、持续稳定、不受昼夜气候影响、洁净、无污染等优点, 且随着人类征服太空能力的加强,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SPS(Solar Power from Space)已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能源如风能、潮汐能、水电能、地面太阳能、地热能等都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而无法为人类提供全面的能源需求,而剩下的可供选择的就只有核聚变能和空间太阳能,而核聚变能在50年能否实现商业化还是一个问题,而空间太阳能电站在20~30年内有可能实现商业化,且大气层外没有云层、雾、尘埃等,太阳光线不会被减弱,强度是地面上的7~15倍。且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十分稳定,在静止轨道上建设的太阳能电站1年中99%的时间是白天,其利用效率比在地面上高出6~15倍。所以,太阳能空间站的使用将极大缓解人类社会的能源紧张局面。空间太阳能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空间太阳能概念的提出

1968年,美国的Peter Glaser博士提出了太阳能发电卫星(Solar Power Satellite,简称SPS)。其基本构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阳能发电卫星基地,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来发电,然后通过微波将电能送到地面的接收(天线)装置,再将所接收的微波能束转变成电能供人类使用。空间太阳能发电系统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的转换和发射装置以及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

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电能;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并利用天线向地面发送能量;地面接收系统利用地面天线接收空间发射来的能量,通过转换装置把其转换成为电能供人类使用。整个过程经历了太阳能一电能一微波一电能的能量或者太阳能一激光一电能转变过程。

1.2 空间太阳能的发展现状

1.21国外空间太阳能的发展现状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投入约5000万美元进行空间太阳能电站和关键技术研究,并且提出5GW的“1979 SPS基准系统”方案。1995年7月,NASA开展了重新评估SPS可行性的研究,并提出多种创新方案。1999年,NASA在2年内投资2200万美元,开展“空间太阳能探索性研究和技术”的计划,提出SPS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图计划于2020年实现10MW系统的空间验证。2001年后,NASA和美国科学基金会共同出资开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和技术程度研究”。2007年美同国防部组织专家完成了《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战略安伞的机遇》中期评估报告。报告对于美国政府组织开展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提出4点建议:①要有效的进行组织,以解决SPS研制存在的问题;②要为SPS的商业发展清除主要的技术风险;③为SPS的研制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④政府应成为SPS早期的验证者、研制者和用户,并且激励其持续发展。

日本是能源极缺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SPS概念和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共有200多名科学家参加15个技术工作组,90年代起陆续推出SPS2000、SPS2001、SPS2002、SPS2003、分布式绳系SPS系统等概念设计,并且重点在微波传输、激光传输、材料及空间机器人技术方面开展工作。2003年2月27日,日本

提出“促进空间太阳能利用”计划,已列为国家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后实现商业化,目前已经提出在2030年实现1GW商业系统运行的技术路线图。

欧洲在1998年开展了“空间及探索利用的系统概念、结构和技术研究”计划,提出了名为太阳帆塔的概念设计。2002年8月,欧空局先进概念团队组建了欧洲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网,重点在高效多层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高效微波转化器、轻型大型空间结构等先进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22 国内空间太阳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地面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利用规模还十分有限,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技术、解决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问题才是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空间太阳能发电的主要关键技术,WPT在能量传输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国在雷达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基础,激光技术也已成熟。微波技术、激光技术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表明我国在WPT技术上已具有相当基础。我国已具备了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基础与空间应用能力。尽管就我国的目前空间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但就空间工业基础来讲,我国已具备建设 太空太阳能电站所需空间技术的潜能。

2、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

国际上已经提出几十种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构想,总得来说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聚光式,另一类是聚光式,而这两类又分别可以分为平台式和分布式。平台式非聚光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提出的“1979 SPS基准系统”;分布式非聚光窄间太阳能电站的典型代表是日本提出的“分布式绳系太阳能电站卫星”;平台式聚光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提出的“集成对称聚光系统”;分布式聚光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典型代表是日本提出的“SPS2003”。从发展趋势上,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的发展重点是从系统的轻型化、模块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要重点解决系统的散热和空间大功率电力的传输难题。下面给出几种典型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

2.1 1979 SPS基准系统

1979年美国提出第一个空问太阳能电站概念,名为“1979 SPS基准系统”。

该设计方案为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布置60个发电能力各为5GW的发电卫星,总设计目标为300GW,约为美国电负荷的一半,系统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

表1 1979 SPS基准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系统采用桁架式太阳电池阵结构设计,体积和重量均较大,是后来的SPS概念设计的基础。设计微波波束到达地面时的功率密度很小,波束中心约为23mW/cm2,边缘只有1mW/cm2,对人、畜和庄稼不会造成危害。

2.2 集成对称聚光系统

NASA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SERT研究计划中提出新一代的名为“集成对称聚光系统”的设计方案,结构示意图见图2。采用了薄膜聚光设计,薄膜聚光采用O.5mm厚的Kapton膜,表面太阳光反射率达到0.9,聚光膜到光伏电池的集光率为4.25。设计将聚光太阳阵与微波发射天线布置在很近的位置,可以大大减小空间电力传输系统的体积和质量。

图2 集成对称聚光系统

2.3 日本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概念

日本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中提出了多种方案,主要包括SPS2001、SPS2002、SPS2003、分布式绳系太阳能电站卫星概念等(见图3)。

其中SPS2001采用了聚光系统,并且创新性的提出将太阳电池、微.波转换装置和发射天线集成为夹层结构,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和空间装配的难度,但散热问题

极难解决。在SPS2002方案中,改进了SPS2001的夹层结构,将太阳电池、发射天线布置在同一面,另一面作为热辐射器,可以大大改善热控的效果,但给能量转化效率和电池兼容性带来一定问题。SPS2003方案是在SPS2002方案的基础上,在辐射面后面增加了太阳屏,更加有利于系统的散热。SPS2003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各部件将采用编队飞行的方式保持相对位置稳定,是一个真正的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绳系太阳能电站卫星概念减小了单个模块的复杂性和重量,更有利于系统的构建和组合。其基本单元由尺寸为100m×95m的单元板和卫星平台组成,单元板为太阳电池、微波转换装置和发射天线组成的夹层结构板。每个单元板的总重约为42.5t,微波能量传输功率为2.1MW,单元板和卫星平台间采用4根2-10km的绳系悬挂在一起。由25块单元板组成子板,25块子板组成整个系统。

2.4 太阳帆塔

欧洲在1998年开展了“空间及探索利用的系统概念、结构和技术研究”计划,提出了太阳帆塔概念,主要参数见表2。表2 欧洲太阳帆塔基本概念

该方案设计基础是基于美国提出的太阳塔概念,但采用丁许多新技术,主要是采用了可展开的轻型结构——太阳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总重量、减小系统的装配难度。每一块太阳帆电池阵为一个模块,尺寸为150m×150m,发射入轨后自动展开,在低地轨道进行系统组装,再通过电推力器运往地球同步轨道。

3.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关键技术

3.1 低成本、高效率、强抗辐射的光电能量转换

需要发展聚光太阳电池和薄膜太阳电池,以减轻产品质量,增强抗辐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3.2 低成本的地面与轨道间的运输

运输成本与每次发射的有效载荷包装的大小有关。大包装(80t)有利于减少发射和太空组装次数,但需研制重型运载器;小包装(20t左右)则可利用成熟的运载器或运输系统,节省成本,但运输和空间组装次数相应增加。当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发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平均在20000美元/Kg以上,应尽量使之降到400美元/美元以下。空间太阳能电站体积大、重量大,需要多次发射到近地轨道(LEO)进行组装,再送往地球同步轨道(GEO)。冈此,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需要两类空间运输技术:低成本大运载近地运载器,高性能轨道问推进系统。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包括美国的土星五号和俄罗斯的能源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t。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运载火箭,包括“德尔塔”、“质子”、“阿里亚娜”和“长征”等,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11.2—25.0t不等。为了节约成本,有必要发展大刑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丁具。高比冲、长寿命的电推进系统是空间太阳能电站最有前途的空间轨道转移推进方式。美国已经研制50kW霍尔电推力器,需要进一步研究大推力的电推进系统,以适应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需求。

空间太阳电站的太阳能发电考虑两种形式,即光电转化形式和热电转化形式。上世纪90年代,考虑到热电转换的较高效率,在空间站的电源系统设计中曾对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系统进行了广泛研究。随着光电转化技术的进步,其较高的效率(已经成熟的空间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接近30%)和高可靠性使得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太阳能发电更多的立足于光电转化。目前。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需求来看,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系统的质量,研究重点是发展聚光太阳电池和薄膜太阳电池技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减轻产品重量,并需要进一步增强抗辐射等

空间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其中聚光太阳电池最为看好,也是目前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较多采用的方案。图4为美国的SERT计划给出的与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目标相对应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目标。

图4 太阳能发电技术目标

3.3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最关键的技术。无线能量传输主要有微波和激光两种,激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太大,故目前主要考虑用微波。首先,要提高微波发生器将电流转化为微波的效率,提高地面硅整流二极管的接受和转化效率,以及其它微波器件的效率。其次,要解决微波波速的生成和指向控制技术。第三,要确定微波频率的选择。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关键技术,在空间将太刚能转换成电能后,进一步转换为微波或激光,通过WPT传输到地面,再通过微波或激光接收装置转换回电能。目前来看,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相对更为可行。1964年,一个2.4kg重的无线电力传输直升飞机进行了验证,接收功率达到270W,飞行高度为15m。1975年,更大功率的微波电力传输试验在美国的JPL试验成功,传输距离达到1.6km,接收功率达到30kW,接收端的直流转化效率达到0.84。13本已进行了几次空间微波电力传输试验,主要研究微波

波束在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相瓦作用。激光传输能量集中,所需的接收设备小,造价便宜,且可以直接转化为氢等存储起来。但是,激光穿过大气层时,有能量损耗,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不能使用,而且大功率的激光技术目前还有许多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应用。日前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大功率、高效率、长寿命的能量转化器件技术,这对于降低系统的质量、减小热控等的复杂性都非常重要。

3.4空间技术

1)空间组装、维护和维修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体积和重量巨大,需在近地轨道进行空间装配,而且系统在轨工作寿命达30~40年,在全任务周期内,面临着大量空间碎片和微流星体等的威胁,此外由于空间太阳能电站运行时问长,其携带的燃料有限,需要进行在轨加注,维护任务需求很大,需要研究结构和部件模块自主组装技术、空间无人维护和维修技术。2006年1月22 13,日本成功发射了Furoshiki卫星,多个卫星在空间释放后,相互展开形成天线网格,之后整个系统旋转,以保证天线网格的张力。天线网格搭建完毕后,机器人就可以在网格上工作以建造相控阵天线。主要验证新型自主空间展开天线和空间机器人技术。

2)姿态控制及波束指向控制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面积将达到几十平方公里,在运行过程中,既要保证太阳电池阵尽可能对日定向,又要保证微波波束与地面接收天线精确定向,给系统的姿态控制和波束指向控制带来很大的难题。特别是波束指向控制技术对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安全有效运行极其重要。

3)热控材料及热控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中的光、电、微波能量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排散是方案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而适合的工作温度又是保证系统长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采用合理的热控方案和热控材料对于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系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空间电力管理与输送技术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输出功率达到GW级,其电流十分强大,如果采用常规技术,需要大量的电缆、绝缘材料和散热材料,严重影响到空间太阳能电站的重量和成

本。需研制高温超导输电电缆、长寿命高可靠制冷器、高效直流变换器及新型的绝缘、散热材料等。

5)轻型、长寿命的结构及其部件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体积巨大,工作寿命长达30年以上,为降低发射成本,需研制超轻型的展开式结构、充气膨胀结构和创新的多功能结构以及耐空间辐射环境的轻型复合材料。

6)太空自主组装及机器人

未来在太空建造太阳电站时,简单的、规范化的组装任务由结构和部件模块自主完成,复杂的组装、维修和服务任务由机器人辅助完成。要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遥控操作臂的基础上,发展遥控机器人,继而研究6自由度的机器人。

7)结构与部件的高度模块化和批量生产

太阳电站的结构与部件需制作成大小适中,具有高包装效率的模块,使其能用成熟的运载器或运输系统发射,便于在太空自主装配、在轨维修和更换。

8)微波传输能量的分析

目前来看,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相对更为可行。1964年,一个2.4kg重的无线电力传输直升飞机进行了验证,接收功率达到270w,飞行高度为15m。1975年,更大功率的微波电力传输试验在美国的JPL试验成功,传输距离达到1.6km,接收功率达到30kw,接收端的直流转化效率达到0.84。日本已进行了几次空间微波电力传输试验,主要研究微波波束在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在单位时间内投射到日地平均距离处,且垂直于射线方向地单位面积上地全部辐射能,叫做太阳常数。美国宇航局标准取太阳常数为135.3mW/cm2。美国的“参考系统”太阳能空间发电卫星设计位于地球同步轨道,发射时的能量密度为23mW/cm2;日本设计的SPS2000位于低轨道,发射时能量密度为57.4mW/cm2,到达地面时的能量密度为0.9mW/cm2。目前国际上关于微波使用的安全性标准:美国和西欧为10mW/cm2;日本为5mW/cm2。所以传输电能的微波不会对地球表面生物造成伤害。同时,SPS不会引起致命的病变,在这方面也不会有大规模杀伤性。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武器,水枪比SPS更有效。”Moss认SPS“微波光束列始终在接收站的绝对控制下,稍稍偏离天线的精

确轨道,就会迅速关闭。并且,最重要的是,接触微波能并不会致命。它不象激光那样具有热‘攻击性’,也不象X光辐射那样离子化

微波的频率为2.45GHz或5.8GHz,这是分配给工业,科学和医疗使用的频率,不会对通讯造成影响。但是空间太阳能发电卫星发出的微波束穿过电离层和大气层到达地面时,大功率微波将与空间等离子体、大气粒子相互作用,在波束通过的区域和临近区域引起一些变化,如电子被加热,电离度增大,激励产生等离子体波等;同时微波束的特性也将被改变。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和实验。

激光传输能量的分析:激光方向性强、能量集中,所需的接收设备小,造价便宜,且可以直接转化为氢等存储起来。利用激光可以携带大量的能量,可以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较远距离的输电。有关研究选择激光的优势在于。所需的传输和接收设备是微波所需的1/10。不存在干扰通信卫星的风险--使用微波却存在这种问题。不足点之一是障碍物会影响激光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能量交换。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不能使用,使用激光不能像微波那样穿过云层能量会在中途丧失一半。用激光传输能量整个过程首先在太空中把太阳光直接泵浦成激光,或先把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再转换成激光。第二步,把激光发射回地面。第三步,把激光转换成电能或直接转化为氢等存储起来。

一些国家开展了太阳能直接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研究,包括美国、日本、以色列、中国等,但是转换效率都很低,远远未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

4、总结以及个人看法

(1)我国以及世界的能源现状表明,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是解决未来的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的合理选择。

(2)太阳能空间电站有巨大开发价值,但在关键技术上需进行重点攻关,加快发展载人航天及空间站技术和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3)如果从现在起开展空间电站各种相关技术的准备工作,可能在20年左右 时间内实现太阳能空间站的商业化。

(4)在研究外太空的太阳能利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科研机构应该团结协作,尽快把关键技术弄好,以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第五篇: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研究

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研究

内容摘要: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客观需要。信息网络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结合党员实际情况,以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理论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队伍。

关键词:信息网络 党员教育 工作研究

党员是构成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生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党员所接触的各种观念也在日益增多,党员的思想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员工作能力增强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成为了重要的课题,这对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黔西县党员基本情况

2010年,黔西县有887个党组织,其中有26个乡镇党委、1个机关工委、1个公安局党委,有17个机关(事业单位)党委、9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机关工委管理204个党组织(其中,有16个机关党委、1个事业单位党委,有5个党总支,机关党支部90个,学校党支部13个,企业党支部27个,事业党支部40个,退休党支部12个)。公安局党委管理41个党组织(其中机关党支部40个,退休党支部1个)。26个乡镇党委管理614个党组织(其中,党总支4个,乡镇机关党支部26个,学校党支部137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21个,企业党支部24个,事业党支部40个,退休党支部2个,村党支部360个)。全县有党员20613名,有农村党员12128名,年内发展党员477名,有预备党员521名。有女党员3645名,占17.68%;少数民族党员4373名,占21.21%。35岁以下党员4078名,占19.78%;36岁-45岁党员4270名,占20.72%;46岁-54岁党员3777名,占18.32%;55岁-59岁党员2268名,占11.00%;60岁以上党员6220名,占30.18%。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518名,占7.36%;大专文化程度党员3565名,占24.66%;中专文化程度党员1618名,占7.85%;高中文化程度党员1726名,占8.3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12186名,占59.12%。近年来,黔西县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抓好三会一课、党校培训、远程教育站点培训等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实际,积极探索信息网络化党员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建立党建网站、手机短信平台、远程教育站点、IPTV局域网(IPTV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党建QQ群、12371党员服务热线、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LED触摸屏(显示屏)等信息网络化载体,有效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黔西县党员教育主要做法

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客观需要。信息网络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结合党员实际情况,以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理论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队伍。

一是组建机构,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组织、管人才的重要职责。黔西县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原则,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宣传、纪检、党校、农业、司法等部门组成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下设办公室在远教中心,具体领导和协调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党员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负总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责任明确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体系,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认识,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

二是建章立制,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进行。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对于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进行,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黔西县建立和健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领导干部的学习表率作用;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的领导责任制;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党员轮训制度、党内‚创先争优‛制度、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内谈心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电教化教育制度、专题培训制度、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等,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学习扎实有序开展。

三是拓宽渠道,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黔西县实施远程教育工程以来,累计投入站点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在县委党校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C级站点一个,乡镇机关站点26个,村党员活动室站点185个,社区站点10个,学校站点329个,中心播放户14400户。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每月要求各站点至少组织党员培训2次以上,截止目前,借助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党员10余万人次。同时,建成了黔西党建网,开设12371党员服务热线、部长信箱等栏目,强化党员互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借助《喀斯特地区灾后农村信息化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建成1个县级农村科技信息中心,5个乡镇示范服务站,10个村级示范点,为1000农户开展应用示范,服务50万人。两年多以来,该项目累计采集发布农村科技动态信息10.2万余条,辐射1274家农户,服务农民129.96万人次,获经济效益10334万元,规避灾害损失266万元。在城关镇双桥村8组通过IPTV系统,为80户农户开通局域网,其中党员8户,农户通过家里的电视机即可连接到互联网,获取各类农业生产、市场价格和政策法规、医疗卫生的信息,帮助农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多更快地获取生产、生活信息,从中捕捉生产致富的机会。

四是创新载体,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便捷的服务。黔西县把村党员活动室的门面进行出租或者综合运用,建立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销售群众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免费开通96188服务热线、为农户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等,全县建成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227个。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免费为群众党员群众提供96188新农村服务热线、远程教育光盘、党建书籍等服务,截至目前,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为党员提供服务18400多次。同时,为全县26个乡镇、375个村(社区)建成‚万村千乡‛网页,实现了网页工程在乡镇、村(社区)两级的全覆盖,累计上传各类信息12000余条,极大地拓展了服务党员的渠道。在此基础上,把农家书屋、中小学图书室作为党员教育资源的补充,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我县有农家书屋100多个,每个‚农家书屋‛均配有与‚农‛有关的种植养殖、生活保健、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实用书籍,‚农家书屋‛图书、报刊均在1000册(种)以上,其中素朴镇古胜村、林泉镇韦寨村等村的‚农家书屋‛还配有阅览室和电脑设备,‚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农村政策法规,提供市场信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开展三个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目前,全县‚农家书屋‛为党员借阅书籍上万次。

五是加大投入,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正常运行。黔西县在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加大经济投入,采购党员教育培训需要的办公用品,开发制作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课件。黔西县在投入了6万多元资金,购买课件开发所需的摄像机、采访话筒、三角架、照相机以及非线性编辑硬软件等设备,购买了一拖七DVD刻录机、一拖七VCD刻录机的基础上,去年挤出资金10多万元,添臵了专业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为开发出高质量的党员教育培训课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先后开发制作了《现代化养猪》(方言配音)、《高海拔地区沼肥综合利用技术》、《苗族剌绣》、《大葱的栽培管理技术》、《黄花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等20多个乡土课件,并刻录发放到各远程教育站点,供党员群众学习。去年,我县上报的课件《草根剧组里的草根导演》,在由省远程办会同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贵州电视台组织开展的‚实施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暨‚远程教育‘百千万’工程‛电视专题片拍摄、展播、评奖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三、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党员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从事职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不同的单位、行业呈现不同的现状。

一是重视力度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不力,不重视开展教育活动,督促检查流于形式。在内容安排的总体上还存在统筹兼顾不够的缺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培训内容大都脱离实际,虚无空洞,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既不考虑党员个人的现实需要,也不考虑党员居住的具体实际情况。

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目前,对党员教育的目标要求比较笼统,缺乏量化操作指标,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把党员教育当做软任务,认为考核难以衡量,因而时紧时松,抓而不实,敷衍了事,走过场。

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党的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在党员教育上都有责任,但各有侧重。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缺乏统一安排,从部门角度出发抓党员教育的多,不可避免产生内容上的重复、时间上的冲突等各种矛盾。

四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党员分布面广且人数多,很难将党员集中起来学习。借助‚三会一课‛进行培训时,也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师资力量缺乏,骨干教师后备储备不足,教学资源单一,教学知识陈旧,教育质量不高。

五是培训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各级党委每年都预算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但往往不能满足正常党员培训工作的开展。目前,多数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往往没有足额支付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党员教育培训的开展。

六是党员参训热情不高。不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培训方式就是‚以会代训‛,通过开会的形式,主要学习上级文件和党章,传达上级要求,仅此而已。其它时候党员就只有自己在工作、生产生活中接受一些知识罢了。加上党员流动性大,外出务工年轻人多,在家的党员多是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致富能力偏弱的,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不强,难于接受和掌握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尤其缺乏科技致富的本领。

四、信息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党员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是信息网络化使党员学习教育更具时代性。进行形势教育是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的重要途径。夯实发展型基层基础,必须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既着眼于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党员的执政意识、忧患意识。

二是信息网络化使党员学习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发挥网络信息含量大的优势,时刻瞄准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信息发布的切入点,通过发布针对性强、感染力强、时代感强的信息,突破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模式,积极运用平等对话、双向互动、参观见学、群众性大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热情,不断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是信息化使党员学习教育更具主动性。现代信息网络资源相当丰富,为党员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广大党员能从网络资源中寻找到鲜活的教育案例、党群的共同语言、先进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学习教育活动贴近时代、贴近党员、贴近生活,增强了党员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同时,学习教育的方式又不受时间、空间和场合的限制,可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信息资源和党员教育管理就可以覆盖到哪里‛,激发了党员获取知识的兴趣,促使党员主动参与学习。

四是信息网络化为增进党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了新平台。传统的教育方式受时空局限无法保证所有党员参加教育活动,而信息网络化使得党员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人数等客观因素的束缚,党员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进行‚点菜式‛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党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拓展性、多样性也得到增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理想由此成为可能。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在线交流等社交媒介,广大党员可以大胆阐述个人观点,表露真实想法,达到思想的碰撞与交汇,拉近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距离,从而推动党内民主。

五、信息网络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固本需要强基,党员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党员能力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劣,进而对能否顺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产生重大影响。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机制,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的责任体系。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统一协调,整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目前,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分散于组织、宣传、农业、党校等部门,多头管理,多头组织,重复教育,工作上形不成合力,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效果。针对这一现象,要重点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责任体系建设,形成一个由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乡镇具体抓落实的培训工作责任体系。县委组织部应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县的党员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培训的教学大纲,每月定期编发相应的教学资料。要进一步明确宣传、涉农等部门对党员的培训职责和培训任务。乡镇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好本乡镇农村党员培训的长远规划和计划,做到组织领导、经费投入、阵地建设、考核评价‚四到位‛。村级组织要把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作为村党支部一项重要工作和‚重头戏‛,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各项措施。

二是建立和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党委要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协调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两新‛组织企业主将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专项预算,帮助解决活动场所不落实和工作经费不足问题,确保党建工作正常开展。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其它渠道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基金,切实解决党员培训资金不足的问题。每年从基金中拿一部分,用于党员的外出考察学习、设备购臵、基地建设、教材购买、师资聘请和表彰奖励等,真正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要把党员教育培训情况与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评优评先挂钩,与工作目标责任制挂钩。

三是丰富与深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设臵符合参加培训对象的需求,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于党员学历、年龄结构参差不齐,加上个人的爱好、兴趣的不同,也就形成对知识的需求存在个体差异性。当前,我们必须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党员的需要,在组织党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遵循把握区别不同岗位、教以不同内容,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方式,根据不同需要、确定不同重点的培训方向,有针对性的设臵培训课程,使培训内容符合党员的需求。组织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科技工作者和‚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大户等作为辅导老师,开发制作一批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和‚乡土教材‛,丰富培训内容,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党员教育培训的教材体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有效的服务。要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文化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党员打下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又要选择那些与当前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学习,提高他们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重视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的文化知识水平。

四是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专兼职结合的原则组建党员培训师资队伍,形成由专职党务工作者、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等组成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党员教育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培训教师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学历高、知识面广,经常外出考察的教师进行教学,让党员接受全新的知识。培训教师一定要具有‚中南海的思想、老百姓的心态、新闻界的眼睛‛的综合素质,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现象,洞察事物发展的本质,用浅显的语言向参加学习的党员传授党中央最新的决策部署。同时,要把农村的专业大户、农技协会骨干会员、乡土科技人才、党员致富示范中心户、致富能人聘为示范辅导员,发挥他们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师资资源的共享。

五是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新形式。实践证明,科学、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能有效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党员教育培训,属于成人业余教育培训。由于受人际交往、社会事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静下心来参加学习培训,很多时候往往是身在教室心在外。因此,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组织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采取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交流发言、案例剖析等方式,让参训人员在看中学,在讨论中学。按照分片负责、就近培训的原则,建立党员短期培训实践基地,着力把实践基地建设成为‚观摩、实践、休闲‛三位一体的基地。同时,探索建立异地培训党员的机制,在同一个地方循环培训党员,由于熟悉环境、熟悉培训教师,深知培训教师的培训水平,这样会导致部分党员产生厌学情绪;同样,在距离党员居住较近的地方组织培训,由于成人事务繁杂,往往会导致党员以处理私事、公事为由进行请假导致缺课,造成学习不连贯;如果经常在较远的地方组织学习,如果党员家中有重大事情发生,不能及时处理,思想就会产生负担,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培训场地要远近相结合,既要满足党员好奇心,又要方便党员。这样,党员才会静心学习。

六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员教育培训运行机制。目前,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监督考核落实力度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一年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学习的随意性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作为一个软指标,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造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档案,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根据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制定教育培训大纲和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教育培训大纲和计划,每年进行一次政治理论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的方式,联合乡镇党委共同进行,考试成绩记入党员考核证。同时,对党员参加学习的时间、次数、学习内容以及达到的效果逐一登记,全面掌握党员学习情况;建立检查督导制度,把党员教育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体系,由组织部联合宣传、党校、农业等部门,每半年或年终定期检查督导乡镇的党员教育培训情况。对每年各乡镇农村党员的参学、参训情况,要进行归档管理、跟踪管理,年终总评,确保各项教育培训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下载空间信息网络DTN互联方法研究论文(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间信息网络DTN互联方法研究论文(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摘要: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强盛兴衰,近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

    论文研究方法(精选五篇)

    研究方法 因农产品流通研究涉及环节众多、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着手、综合探究, 单凭某一种理论视角无法洞察所有,所以本文采用了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应 用了新制度经济......

    “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

    附件 “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 空间信息网络是以空间平台(如同步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平流层气球和有人或无人驾驶飞机等)为载......

    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五篇]

    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 空间信息网络是以空间平台(如同步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星座、平流层浮空器或无人机等)为载体,实时获取、传输......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学习心得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学习心得 时间犹如流水般川流不息,偷偷消逝。这学期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课程已经悄无声息的接近尾声了。怎样才能遵循选题,用对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学习心得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学习心得 范县第一小学 张亚红 论文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

    问卷调查研究方法论文研究计划

    我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及其影响因素 ——以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为例 一、研究课题: 《我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目的: 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是高等教......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学习心得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学习心得 时间犹如流水般川流不息,偷偷消逝。这学期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课程已经悄无声息的接近尾声了。怎样才能遵循选题,用对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