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2: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

第一篇: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并通车运营2年-3年后,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公路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各阶段工作及其技术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计算和评价。旨在总结已经建成公路项目的经验教训,促使公路项目运营状况的正常化,提高未来公路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提高公路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并为国家公路项目投资计划、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国内外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现状

国外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几乎与项目前评价同时产生。最早开始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发达国家的后评价主要用于评价使用国家预算的国内公共部门大中型投资项日,并有明确的后评价法律依据、系统的机构和评价程序与方法。国外建设项目后评价多采用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和逻辑框架法,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比较健全和完善。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的起步工作也是在80年代开始的,在原国家计委的指导下,交通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试点,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详细规定了公路建设后评估工作重点、必备条件和组织管理方式及后评估报告的文件格式及内容。这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与其它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较少,仍使用传统的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

2、在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上,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标准,影响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效果;

3、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方面的改进研究较少。

4、我国的路网建设涉及区域较多、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千差万别,部分地区统计资料不完整,使评估测算愈加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文在现有的 “前后对比法”和“有无评价法” 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逻辑框架法”,以健全公路项目后评价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

二、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一)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指将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预测结论以及技术经济指标与项目实际运营结果及后评价时所作的新的预测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别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程度,用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以便为今后加强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和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前后对比法”多运用于公路项目的过程评价,通过对公路建成通车后的有关实际数据的观测调查,对比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前期预测情况差距的大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善运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过程评价应涵盖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并能反映各阶段主要环节的特征。一般包括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主要包括执行情况评价及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营运情况评价、项目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运用“前后对比法”,通过对全过程各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可以寻找到项目效果好坏的原因,指出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差异,总结出项目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使以后项目的实际计划和目标制定更加切合实际。

(二)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是指将公路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该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的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也是后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受项目以外多种因素(如国家政策、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简单的有无对比不能得出真正的效果。

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公路建设项目的真实效益和影响,我们在前述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逻辑框架法,旨在完善公路项目的目标评价。

三、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所开发的一种项目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主要应用于项目后评价中。“逻辑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

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宏观目标评价(即项目建成后对沿

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和作用)和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有些原定目标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指标,项目后评价要给予重新分析和评价。

我们可以利用LFA的思路和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如果” 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 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目标内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目标所需的。1)宏观目标

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公路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项目目的也叫直接目的,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公路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

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的建设内容。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在分析中应注意,在产出中公路项目可能提供的一些服务和就业机会,往往不是产出而是项目的目的或目标。

4)投入和活动

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的投入。

上述各层次的主要区别是,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往往由多个项目的具体目标所构成,而一个具体目标的取得往往需要该项目完成多项具体的投入和产出活动。这样,四个层次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三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应用LFA进行公路项目目标评价,目标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第三级是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个公路项目目标的各种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利用LFA来体现。通过分析目标管理诸多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实现从设计,实施到最终效果的项目目标的系统评价。

2、水平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LFA的4X4的逻辑框架。

对于一个理想的公路项目,以因果关系为核心,很容易推导出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项目不同目标层次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推导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就是项目的内部逻辑关系。而充分条件则是各目标层次的外部条件,这是项目的外部逻辑。把项目的层次目标(必要条件)和项目的外部制约(充分条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清晰的项目概念和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形成了大量的通过项目评估的公路建设项目,亟待建立一个能够反映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项目的效果,在“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的基础上,引入“逻辑框架法”,能够完善现有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提高公路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

第二篇: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目录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1 公路环评要求.....................................................................................................1 2 工程建设内容多.................................................................................................1 3 涉及行业、部门多,涉及区域广..................................................................3 敏感点分布多.....................................................................................................3 5 结合全“线”与局部“点的评价.....................................................................3 6 不确定因素多.....................................................................................................3

二、相关规范与技术文件........................................................................4

三、环评技术要点....................................................................................5 前期工作.............................................................................................................5 2 资料收集.............................................................................................................5 3 现场踏勘.............................................................................................................6 4 报告书编制.........................................................................................................7

四、案例简介..........................................................................................10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黄瑾辉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 公路环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保护部,2008年令第2号):(2)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三级以上等级公路;1000米以上的独立隧道;主桥长度 1000 米以上的独立桥梁;

(3)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三级以下等级公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4)需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其他。工程建设内容多

环评应包括全部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连带工程)、工程的全过程活动(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全部工程活动方式(施工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并且主要工程(点、线)清楚。

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连接线、三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施工便道便桥等。

(1)路基:

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类型、单幅路基宽度、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拱坡度(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边坡;路基排水(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矩形加盖板路堑边沟,填方路基坡脚设宽护坡道,护坡道外侧设梯形路堤边沟);路基防护(土质挖方路段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骨架护坡结合植被网种草防护;软质岩石边坡采用护面墙结合骨架植草护坡或护面墙结合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深挖路段以及可能引起边坡顺层滑移的路段采用桩板墙、锚索框架梁;硬质岩石区岩体完整采用光面爆破;堤边坡采用植草或铺草皮、三维网植草防护、拱形骨架防护)。

(2)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面。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路面表面水采用漫流形式和集中排水方式排入排水沟中;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盲沟将中央分隔带的渗水排至路基范围之外;在路面边缘设置边缘排水系统,以排除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低填或挖方路段设置排水垫层和纵向渗沟,将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或底下渗水排出。

(3)桥梁涵洞:

桥梁总座数总长;大中小桥座数长度;涵洞总个数;大桥的桥名、桥长、交角、是否跨水、水中设置桥墩的个数、孔数及跨径。

(4)隧道:

隧道总座数总长;各隧道的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净空、隧道面积、通风方式、洞门型式、型式。

(5)交叉:

全线设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处数总长;互通式立交的名称、中心桩号、形式(单喇叭形、双喇叭形、T形、菱形等)、交叉方式(下穿或上跨)、交叉公路;通道道数;天桥座数总长。

(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百米桩、里程碑、界碑、防眩、防躁等)、交通管理设施(收费站、管理所)、防护设施(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波形梁钢板护栏等)、服务设施(停车区、服务区、加油站)、养护设施(养护工区)。

(7)连接线:

连接线起点、终点,连接道路,连接线长度,设计标准。(8)取弃土场:

取土场个数、上路桩号、取土方量、取土场占地、道路运距、便道占地;弃土场个数、上路桩号、弃土方量、弃土场占地、渣场地形、便道占地。

(9)采石场:

采石场个数、上路桩号、石方量、采石场占地、道路运距、便道占地。(10)施工便道便桥: 施工便道便桥位置、长度。

涉及行业、部门多,涉及区域广

(1)省、市、区、镇、村;

(2)政府、交通、国土、环保、规划、建设、水利、文物、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统计、旅游等。敏感点分布多

(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2)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取弃土场水土流失区;植被;独特景观;

(3)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4)集中居民点;(5)学校、医院及敬老院。结合全“线”与局部“点的评价

公路呈线形,通常对具有某种相似类型或相似评价参数的路段进行一般性评价,给出某种平均状态的评价,如在噪声评价中的路段噪声评价,经常按照交通量预测划分为几个路段,在路段内以路段平均路基高度、交通量值来预测说明路段的平均或一般噪声污染水平。

对具体的敏感点则采用特定或实际的数据,如噪声评价中的敏感点评价,需要逐点进行监测或相似点类比并说明可类比性。不确定因素多

(1)不确定性:

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后,要求工程在核准之前进行环保审批。在公路立项阶段或可研阶段,线路的精确位置和临时用地是无法确定的。因此会存在路线走向在走廊带内摆动、三场位置规模待定、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位置规模待定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引起工程数量、土石方量、沿线敏感点的变化。

(2)解决办法: 对走廊带走向是否适当进行明确评价;对三场、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的设定位置提出原则限定要求、环保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公路项目的补充评价。

二、相关规范与技术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1997);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为从公路边沟外缘起,没有边沟的,从公路坡脚线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在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构筑物或设施,其建筑设施边缘与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的最小间距必须符合以上规定。”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规定:“严格公路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公路项目的主要控制点发生重大变化、路线的长度调整30%以上、服务区数量和选址调整,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向不利方面变化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建设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新建公路项目,应当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依法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机关同意。”“可能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公路项目,应当采取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保 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境条件。可能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应当根据动物迁徙规律、生态习性设置通道或通行桥,避免造成生境岛屿化。可能影响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应优先采取工程避让措施,必要时进行异地保护。”“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应通过优化路线设计方案、使用低噪路面结构等进行源头控制,采取搬迁、建筑物功能置换、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加强交通管控等措施进行防治,减轻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影响,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噪声超标问题。”“公路建设应特别重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路线设计时,应尽量绕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环评技术要点 前期工作

(1)收集项目工可报告及图集;

(2)初步了解工程建设内容(长度、规模、等级、桥梁隧道、交叉、服务区、三场、连接线等);

(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市、县、镇行政图(包含市界、县界、镇界、村界),初步了解路线经过沿线行政单位(市、县、镇、村);

(4)收集区域内的主要路网结构,了解建设项目与现有路网的关系;(5)初步了解沿线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水域、市县镇水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情况;

(6)拟定资料清单、现场踏勘工作计划。资料收集

由交通部门或政府办组织,联系各职能部门,进行资料收集和专访,进一步核实项目涉及区域的基本情况。

(1)政府:行政区划图;市志县志。(2)交通:区域路网;交通规划。

(3)国土: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壤类型图;沿线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业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项目沿 线耕地资源和基本农田(耕地面积、水田、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位置、基本农田保护率)。

(4)环保:近3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常规监测点的位置;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分布;各乡镇的环境功能区划;沿线居民饮用水来源;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位置;风向频率玫瑰图,主导风向、风速、静风频率、大气稳定度。

(5)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和图;乡镇规划文本及图;交通规划。(6)建设: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概况(级别、规模、范围)和总体规划。

(7)水利:水系图;各乡镇的水利和防洪设施、水土保持规划;跨越主要河流、水库水环境功能、基本情况;线路附近河流、水库水环境功能、基本情况、与路线的相对距离。

(8)文物:沿线文物分布情况(文物类别、名称、年代、座落地点、保护范围、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

(9)农业:农业植被播种面积及产量。

(10)林业:沿线林地资源(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迹地);生态公益林情况(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林、环境保护林);沿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情况;古树名木数量及分布。

(11)畜牧水产:产卵场、洄游场;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种类。(12)统计:近三年统计年鉴;农业产业结构状况(农、林、牧和渔业所占的比重);经济状况(总人口、GDP、人均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3)旅游: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现场踏勘

(1)路线踏勘:

踏勘路线走向,调查沿线村庄;

调查区域路网,踏勘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道路; 踏勘工程控制点(起点、终点等);

踏勘大型工程(跨水桥梁桥址、大桥拟建桥址、隧道出入口、互通式立交等); 踏勘服务区、停车区、加油区建设地点周边环境情况; 踏勘项目取土场、弃渣场、采石场周边环境情况; 踏勘连接线。(2)敏感点调查: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与路线的相对距离;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公益林位置、类别;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类别、级别;植被分布、类别;独特景观;

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分级、范围,取水口位置,与路线的相对方位、距离;

集中居民点: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户数、人口数;与路线距离100米内的户数分布,房屋结构,朝向。

学校、医院及敬老院:学校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学生数、年级,教职工人数,住校人数,临近路线侧的教学楼分布,房屋结构,朝向;医院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医生人数、门诊量、住院部床位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朝向;敬老院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人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朝向。

(3)生态样方调查:

GPS地面类型取样:在对评价区域范围内历年来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样方调查地点。记录取样点的海拔值、经纬度、植被类型,以群系为单位,同时记录坡向、坡度、地形;记录样点的优势植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拍摄典型植被外貌和结构特征。

群落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典型的群落地段,采用法瑞学派样地记录法进行群落调查,乔木群落样方面积为20×20m2,灌木样方面积为10×10m2,草木样方面积为1×1m2,记录样地的所有种类,并按Braun-Blanquet多优度-群聚度记分,利用GPS确定样方位置。报告书编制

(1)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规划协调:是否与城镇规划一致;

敏感目标:是否影响法定的或科学评价认定的重要保护目标;

生态影响:是否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或对其影响,是否会造成重大生态分割或对生态敏感目标的严重影响;

安全性: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大的点、段上,是否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或取水口;

资源影响:是否影响重要资源或造成重大的资源损失; 景观影响:是否置于敏感景观点,影响重要景观; 其他:是否会加剧沿线区域现有环境问题等。

(2)评价工作等级、范围、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3)环境敏感目标的合理性和具体化(4)社会环境专题

主要社会要素:社区发展(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通行阻隔),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化设施),房屋拆迁,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水利排灌、电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土地、矿产、旅游、文物古迹)。

社会敏感区:城镇规划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走访,现场踏勘。(5)生态环境专题

主要生态要素:耕地、基本农田,植被,生态公益林,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水生生物,景观,生态完整性。

生态敏感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植被;独特景观;古树名木。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走访,现场踏勘,生态样方调查,景观多因子评价,遥感解译。

(6)声环境专题

声敏感点: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模型预测(没有进行背景噪声叠加情况下的公路两侧距离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交通噪声预测值;根据声功能区划限 值计算公路两侧主要交通噪声值达标距离情况;敏感点各预测年噪声值;各敏感点纵面等声级线图;特殊路段近期平面等声级线图)。

噪声防治措施:声屏障,隔声窗,绿化带,环保拆迁。(7)水环境专题

水敏感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单因子指数评价。

废水治理措施:地埋式污水系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土壤深层处理技术。

(8)大气环境专题

大气敏感点: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模型预测(公路两侧NO2和CO浓度分布;隧道内、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达标情况),单因子指数评价。

(9)公众参与

信息公布:报纸,上网,张贴公示。

意见征求:发放个体调查表,访谈沿线乡镇学校等,走访职能部门,专访。(10)风险评价

风险关注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他水域。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模型预测(一定时间内污染物的扩散距离,污染物的扩散浓度值)。

防范措施: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沉淀池。(11)水土保持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状、流失量预测、土石方平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投资情况摘自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报告书。

环评对三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是否影响重要资源,应不破坏基本农田、特产地等,尽量选择旱地、林地等,少占良田;是否置于敏感景观点;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地段,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泄洪道、大风通道等环境不稳定处;是否影响环境敏感目标;是否易于恢复利用;运输道路是否穿越不宜穿越地区等,如城区、集中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

(12)路线比选

环境比选要素:社会经济,路网结构与规划,占地,土石方,植被,野生保 护动植物,地形地貌,敏感点数量,受影响人数,受影响程度,跨越河流数,水体敏感程度。

四、案例简介

广西麦岭(湘桂界)至贺州公路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06~2020)》中“四纵、六横三支线”高速公路布局中的一条支线。拟建公路起点通过湖南省拟建的道贺高速湖南段在道县与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汕头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贺州至钟山段、包头至茂名国家高速公路平乐至钟山段相接,路段全长84.719km。项目含一条48.199km高速支线与一条5.06km连接线。该环评报告书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交通部预审,2008年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查。

该项目涉及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贺州市饮用水源、孤峰独山、贺江钟山饮用农业用水区及64处居民点、4个学校等多种、多个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评工作着重突出了路线多方案比选和环境保护目标针对性分析两项专题。

第三篇: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1)归纳法: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宏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微观分析方法是对问题的部分或个体对象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时,既从外部环境,政策、制度角度进行了宏观分析,又从中小企业自身和融资机构这些角度进行了微观分析,三者相结合。

(3)访谈法:通过询问的方式,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市场情况的基本研究方法。

(4)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

第四篇: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研究

目 录

摘要……………………………………………………………………………………4 1绪论…………………………………………………………………………………5 2公路施工…………………………………………………………………………6 2.1.1 公路的分级……………………………………………………………………6 2.1.2公路的分类……………………………………………………………………6 2.1.3公路的组成……………………………………………………………………6 2.1.4排水及防护工程交通工程设施………………………………………………8 2.2公路施工的发展概况……………………………………………………………9 2.2.1我国公路施工技术发展回顾…………………………………………………9 2.2.2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0 2.3公路施工的方法与特点…………………………………………………………11 2.4公路施工的基本程序……………………………………………………………12 2.4.1签订工程承包合同……………………………………………………………12 2.4.2施工准备工作…………………………………………………………………12 2.4.3 组织施工……………………………………………………………………12 2.4.4竣工验收………………………………………………………………………13 3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分析…………………………………………………………14 3.1噪声影响分析……………………………………………………………………14 3.2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4 3.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4 3.4扬尘环境影响分析………………………………………………………………14 3.5施工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分析…………………………………………………15 3.6固废环境影响分析………………………………………………………………15 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2

摘 要

首先,在汲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公路环保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特别指出公路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系统地分析了公路施工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土壤侵蚀的敏感单元、引起土壤侵蚀的外来动力因素及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同时指出中国目前水土流失预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土壤侵蚀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实效性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最后,分析并比较了有代表性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公路施工 环境影响 水土流失

绪论

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港口、厂矿和林区等的道路,主要供汽车行驶,且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公路工程属于一种人工构造物,需要通过设计和施工等环节,消耗大量的人工、材料和机械而完成的建筑产品。作为产品,施工质量将是公路工程的生命,决定着公路的使用安全、使用品质和寿命。因此,对公路工程各组成部分的施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进行大量基础建设的今天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公路建或后都会采取许多环保措施。但是,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在公路建成后。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同样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然而却常被人们所忽视。结合目前公路建设实际。研讨公路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环境质量标准所允许的程度。公路施工

2.1.1 公路的分级

交通部2004年1月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1)高速公路 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 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 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4)三级公路 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5)四级公路 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2.1.2公路的分类

(1)国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干线的公路。

(2)省道,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

(3)县道,具有全县性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

(4)乡道,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

(5)专用公路,专为企业或其它单位提供运输服务的道路,如专门或主要为工矿、林区、油田、农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连接的公路。2.1.3公路的组成

(1)路基工程

路基是按照道路的平面位置、纵面线形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

基础的岩土构造物。按路基横断面形状的不同,通常可分为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路基三种形式。

图为2-1-3路基横断面形状图 1

(2)路面工程

路面是在路基之上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的供汽车行驶的层状构造物,其作用是保证汽车能全天候地在道路上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运行。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

图为2-1-3路面结构图 2

(3).桥涵工程

1.按桥梁总长和跨径的不同,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和涵洞。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给出了桥涵的分类,具体如表1-1所示。

2.桥梁按受力体系分类,可分作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吊桥四种基本体系,其中梁式桥以受弯为主,拱式桥以受压为主,吊桥以受拉为主。2.1.4排水及防护工程交通工程设施

隧道是为公路从地层内部或水下通过而修建的结构物。排水工程是为了排除地面水及地下水而设置的排水构造物.防护工程是为了加固路基边坡、确保 7

路基稳定的结构物。

(1)安全设施。主要有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照明设施等。

(2)管理设施。主要包括控制、监视、通讯、数据采集与处理设施。

(3)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区、加油站、公共汽车停靠站等。

(4)收费设施。主要是指收费站等。

(5)供电设施 是为了使整个交通工程系统正常运行而设置的配套设施。(6)环保设施 主要指为减少公路交通环境污染而设计的声屏障、减噪路面、绿化工程及公路景观(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2.2公路施工的发展概况 2.2.1我国公路施工技术发展回顾

我国在公路施工技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考证,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修建有可供行驶牛车、马车的道路:在西周时期道路建设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其间在道路结构、施工方法等方面作了许多创新;清代对道路进行了功能分级,分为官马大路、大路、小路三个等级。1908年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公路——广西的龙州至那堪公路。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近代道路发展缓慢,30多年间仅修建公路不足8万km,其中铺有高级、次高级路面的还不到350km。虽然当时也引进了一些筑路机械,但由于配件和燃料供应困难,机械的利用率很低。到解放初期,全国仅有推土机200余台,压路机还不足百台,拌和机刚过百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施工技术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较快地提高。解放后不久,全国从上到下便成立了各级公路施工专业队伍,并颁布了相应的公路技术规范或规则,使公路施工及管理迅速地走上了正轨。二十世纪60~80年代初,是我国公路发展的普及阶段,这个时期共修建公路80多万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主要是渣油路面)达10万公里。这些公路以三、四级公路和等外路为主,基本上是采取发动群众和以手工操作方式为主进行施工的。因此,施工机械的发展和推广 8

应用比较缓慢。1988年10月31日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这是中国公路建设迈入现代化的新起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快速发展。199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58公里,仅位列世界第八;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已跃居世界第二;至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实现了6.03万公里,直逼高速公路世界第一的美国。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施工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或修订了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公路施工控制、检测及验收标准。

(2)机械化施工水平大大提高,各种先进的筑路机械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施工。

(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4)施工的控制及检测手段日臻完善,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2.2.2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1)在公路施工方案的拟定和选择方面: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它现代先进手段,综合考虑施工材料、机具、工期、造价等因素,进行方案比选与优化,以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在施工工艺方面:土石方爆破、稳定土、旧有沥青及水泥混凝土再生、工业废料筑路及水泥、沥青、土壤外加剂等的工艺水平将有突破性进展。3.施工机械方面:将研究使用一条龙的单机配套机械进行流水作业和多功能的联合施工机械;为实现施工机械自动化,还将使用电子装置、自控装置和激光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遥控监测。

(4)在施工检测技术方面:将研究使用能自动连续量测动、静两种荷载作用下的路基、路面弯沉仪和曲率半径仪;研究使用冲击波、超声波测定强度和弹性模量;研究使用同位素方法测定密实度和厚度,以及研究使用计算机自动动连

续量测路面抗滑性能和平整度的仪器等

(5)在施工作业方面:将大量使用预制结构,使人工构造物的施工实现标准化和工厂化。

(6)在特殊路基的处理方面:将充分应用生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材料。

(7)各种环保和交通工程设施如声屏墙、减噪路面及绿化工程等的施工技术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8)施工技术的发展将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将更加密切。

2.3公路施工的方法与特点 施工方法:

(1)人工施工法

(2)简易机械化施工法

(3)机械化施工法

(4)爆破施工法(5)水力机械化施工法

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数量、施工期限,以及可能获得的人力和机械设备等条件综合考虑。施工特点:

(1)公路工程属于线性工程。(2)公路工程项目构成复杂。

(3)公路工程项目规模庞大,施工过程缓慢,工作面有限,决定了其较长的工期。

(4)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

2.4公路施工的基本程序

施工程序是指施工单位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竣工阶段必须遵守的工作程序。

2.4.1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1.接受施工任务的方式

(1)上级主管单位统一布置任务,安排计划下达。

(2)经主管部门同意,自行对外接受任务。

(3)参加招投标,中标而获得任务。2.接受任务的要求

(1)查证核实工程项目是否列入国家计划。

(2)必须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概预算文件。

2.4.2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是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和现场。施工准备工作也是施工企业搞好目标管理,推行技术经济承包的依据。

2.4.3 组织施工

1.施工准备就绪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经同意即可开工。2.按施工顺序和施工组织计划中所拟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3.组织施工应具备的文件有:

(1)设计文件。

(2)施工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3)各种定额。

(4)施工图预算。

(5)施工组织设计。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2.4.4竣工验收

(1)所有建设项目和单位工程都已按设计文件内容建成。

(2)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根据有关规定和评定质量等级进行工程验收。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噪声、生态环境、固废、环境空气四个方面,其中以噪声、生态环境最为严重。3.1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多种施工作业,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铺料机、钻机、真空压力泵、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切割机、电焊机、钻孔机械等机械噪声以及运输车辆等运输噪声。根据设备的噪声源强及噪声衰减模式计算可知:一般施工噪声如筑路机械和运输车辆等,对100米以外声环境影响较小,对施工现场周围附近区域(50米以内)影响较大。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定的影响。相对营运期而言,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3.2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动植物影响分析在取土场、堆料坪和采石场等地方,因为施工的需要,这些区域内的植物资源将会被破坏,生活在该区域内的生物死亡或者迁移,影响了该区域的生物资源;公路与通道相交或者阻碍通道时,会导致使用这些通道的动物失去原有的生活条件,迁移到别处生存下来或者死亡。有些通道虽然没有与道路相交,但也会因为施工机械的运作和施工人员的活动,使得使用这些通道的动物暂时或者永久失去这些通道,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3.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由于路线施工中高填、深挖处的坡面及取弃土场地,扰动后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现象。道路施工时,因取土和对不良地质路段的处理改变了沿线局部的地形地貌,破坏了地表植被,使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大挖方地段,多余的土石方将产生大量弃土,由于其结构疏松,孔隙度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3.4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现场因风吹引起的扬尘,对大气环境及施工现场一定区域内的居民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风的作用下到处飞扬,影响到附近植物的生长,同时如果落

人周围的水中,会影响水质。3.5施工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期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机械的废气和施工材料粉尘。由于公路建设的工程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施工器械,这些机器大部分是重型机械,使用柴油发动机的占大多数,再加上施工时受天气的影响,施工机械的燃料可能燃烧得不完全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3.6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是一种累积性污染物,当污染源消失或停止排放后,固体废物依然存在,随着项目逐步建设和投入使用,固体废物也会逐步增加,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当会造成对大气、水质和土壤的二次污染。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弃碴等。生活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以减少污染。施工作业固体废物—小部分是施工场地内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土壤表层熟土等,另一大部分是数量比较多,主要包括施工中水泥、木材、包装材料等废物。对于可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废弃建材。应予以回收利用或出售;建筑垃圾、废弃土石、应运至合理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置;这样,施工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卫生影响很小。

结 论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提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和项目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公众参与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后评价实施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可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真实反映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并就项目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合理性、可行性的分析,从而促进公路项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紧张但又充实的学习,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的及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在本次毕业论文中,我从指导老师--------何惊宇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在此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写论文阶段,何惊宇老师几次审阅我们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没有他的指导,我们就不能较好的完成课题设计的任务。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这几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l】国家环保局.建筑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叽1986.【2】李治平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分析田2001.【3】漳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滨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

第五篇:公路地质勘查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目前,在我国涌现了大量的公路地质勘查方法,并且各类方法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作用,为了综合应用各类公路地质勘查方法,促进公路地质勘查的实效性。首先概述了公路地质勘查方式,其次对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了一番探析。

关键词: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综合应用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而交通设施是基础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如公路、铁路、海运等,在这些交通设施工程建中,公路工程又占有重要的比重。由于我国具有复杂的地质、地貌,所以探讨分析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已成为了当前的必然。

1公路地质勘查方式

1.1遥感技术。将遥感技术综合应用到线路的对比与选择环节中,实际效果显著。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可以为不良地质、地质构造以及地形的准确识别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还防止了周围植被、地形等各类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细致分析图片后就能够掌握了解区域内的工程、水文、环境等具体的地质情况,从而防止施工作业中遇到特殊性岩土或者不良地质,保证了施工质量安全,并且为作业人员的选线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依据。在分析遥感技术的图像资料后,能及时有效的区分沿线的不良地质情况、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实际位置,保证了地质测绘人员作业的高效顺利进行。比如,在某路段中,遥感技术图像呈现出块状灰色调夹平直灰黑色调,宽度大、高差小,所以判断其属于较大宽度的断层。花岗岩分布区域中,遥感技术图像呈现出了大片姜状图形,浅灰-灰白为主要色调,高差小、地形较缓;变质岩区域中的遥感技术图像呈现出灰黑、灰色的大片块状,存在较大的高差、地形陡峭;花岗岩分布区域中的滑坡区图像呈现出灰白色,局部显现灰黑色;变质岩区域中的滑坡区图像呈现出灰色,局部显现灰白色。

1.2GSP技术。GSP技术具有精度高、效率显著、操作便捷、功能齐全的优势特征,将该技术应用到不良地质点的确立、构造点的确立等中效果同样明显,有效保障了定位的精准度。对于断层分布区域,后期由于渗入岩浆,造成岩性不稳定。原岩为砂岩和砂砾岩,出现裂隙,产生大量的白色石英脉,构造岩遭到破坏,裂隙内存在填充的石英,整体性差。采用GSP技术进行定位,把野外作业情况在平面图中直接的予以反映,速率快,精度高,在公路地质勘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2公路地质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工程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是其核心作业,地质勘查工作现已受到了建设方与施工方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下根据线路所处区域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多单元地形、地层岩性变化频繁等众多因素,不仅介绍了常规的勘察方式,同时还有目的性的明确了勘察方法。

2.1GPR的应用。GPR是探地雷达的简称,还可称之为地质雷达、透地雷达,是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方法,可检测不同岩层的深度和厚度,并常用于地面作业开工前对地面作一个广泛的调查。GPR技术是利用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波发射到地下,然后再利用接收天线对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进行接收,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进而发生反射现象,应结合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地层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点会造成其反射、折射等情况,接收天线会接收反射后的电磁波,同时通过主机记录下电磁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规律、特征,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形成断面的扫描图。相关作业人员只需要读取图片就能够掌握地下目标物结构现状。勘察工作在山区中开展难度大,但随着GPR技术的应用,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对于断层分布区域,断层部位的纵波速度从之前的1210~3930m/s降低到了513~822m/s。通过物探曲线进行分析后得出其存在较厚的土层,断层处于向下延伸状态,没有太过清晰的界限。对于岩土层分布正常的区域,GPR技术按照钻孔资料信息可系统揭露岩土分层情况,不仅提高了地层分层评价的准确性,而且还有助于隧道围岩的分级。

2.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主要是将众多的电极同时排列在测线上,通过合理控制电极自动转换器来完成电阻率法中不同装置、不同极距的自动组合,从而一次布极可测得多种装置、多种极距情况下多种视电阻率参数的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比如,电极布置一次性完成,不仅降低了由于电极设置而带来的故障和干扰,还增强了效率;可选用多种电极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在野外可进行自动化与半自动化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速率加快,防止了因手工操作失误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其可以对电极的转换自动测量,减少了测量次数,精准度与分辨度均较高。采用由人工构建的稳定电磁场的变化来准确测定地下介质电性变化状况,经过相应的分析就能够获悉地下障碍物具体性质、埋入深度等,所以该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岩溶、断层破碎带等探测作业领域中。对于断层分布区域,由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地形高差大、土层厚度厚、无法进行钻孔等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致使井探、槽探与测量要求不相一致,所以应尽快适应高密度电阻率法。

2.3基础地质成果的应用。将钻探技术应用到公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地下岩土层情况,而能够及时有效了解地面岩土层分布情况的是工程地质测绘法,倘若可以通过物探技术予以相应的补充,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使用物探技术、遥感技术等众多的公路地质勘查方法时,相关作人员还时刻关注了基础地质,系统综合物探技术、钻探技术、地质工作。比如,边坡测绘过程中,把边坡和石英砂岩设置在同一方向,裂隙组合设置为顺坡向。从相关钻探资料中获悉,若基岩的埋入深度不深,同时存在明显的硬度,开采边坡后极易出现顺层滑动情况。所以应通过锚索、放坡等方式进行一番加固处理,不过这些方法需要较大的造价,实践使用中会不同程度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分析具体的公路地质勘查资料,科学合理的整改线路。

3结论

综上所述,将钻探技术、物探技术、遥感技术等综合应用到公路地质勘查工作中,最后的勘查效果十分理想。勘探作业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科学准确的确立所有地质点,在其他地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而应用GPR、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各类物探技术,可以对下浮地层实况进行事先预报,保证了钻探工作的有效性。基础地质工作顺利运行,在公路路线的确立上发挥着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由于GSP具有对路线导向作用、实地定位功能,因此其十分有助于推动公路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有效运行,作业效率与精度都较显著。

参考文献:

[1]杜红岩.公路工程的地质勘探方法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21):149.[2]刘兰华.关于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2):192.[3]田野.试论某公路滑坡地质勘察及治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8):12-13.[4]刘义华.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方法与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4).[5]李为乐.RS和GIS在高寒山区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9).[6]聂小五.福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浅谈[J].西部探矿工程,2012(1):21-22,26.

下载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研究方法(精选五篇)

    研究方法 因农产品流通研究涉及环节众多、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着手、综合探究, 单凭某一种理论视角无法洞察所有,所以本文采用了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应 用了新制度经济......

    公路工程造价研究论文(全文5篇)

    引言造价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多次不同深度的造价来控制投资,所以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而......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上胡家村里庄公路建设工程建设地点:里庄村民组项目责任单位:**乡人民政府项目责任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里庄村民组位于**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xx公路建设工程建设地点:xx村民组项目责任单位:**乡人民政府项目责任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村民组位于**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朋乡相接,东南毗......

    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工学论文大全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能力的持续增强,公路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路建设虽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区域生态平衡,并且破坏沿线的景观。这就对公......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研究论文[5篇材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效能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高效能发展的根本,在信息化和数据化普及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更应紧跟社会步伐,要将建立高素质、高效能建设......

    民用机场建设项目管理特点研究论文

    1工程质量要求高建设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长、外界影响因素多,受到投资、时间、质量等多种约束条件的严格限制,并且由多个阶段和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或部分出问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