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利科: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者论文(五篇模版)

时间:2019-11-26 11:2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罗·利科: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者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罗·利科: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者论文》。

第一篇:保罗·利科: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者论文

[论文摘要】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的解释学语言观带有鲜明的辩证法的特点。他把句子当作一个“事件”,强调“事件”与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充分肯定了文本独立的价值意义,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在当代众多的西方哲学家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论文关键词]辩证法;言语行为理论;“事件”;文本

一代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问题的关注,终于促成了20世纪初哲学的第二次根本转向:从认识论哲学到语言哲学。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当代众多的西方哲学家将他们探寻的目光更加专注于语言,从不同的视点、不同的角度不断思考语言自身的本质、规律、意义,探索语言、世界和人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观点、理论。其中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以其独特宽容的辩证法和对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而引人注目。

本文试对他的“辩证法”的解释学语言哲学观进行粗浅的分析评述。

一、基础:言语行为理论

利科以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广泛接受了其他哲学家观念学说的影响。但笔者认为真正构成他解释学理论基础的是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塞尔和斯特劳森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

因为实际上在利科的观点中,语言(话语)不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所主张的“是表述思想的工具”;也不同于符号学或结构主义所理解的是自足封闭的符号系统,与外界事物隔离;而是一种处于开放、交往状态中的话语,语言不是单向的活动,而始终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态势。正是在这种对话交流的活动中,利科着眼于对句子特殊结构(即句子意义、话语意义而非形式结构、语法结构)的语义学分析,去理解句子的意义。以这种言语行为理论为起点、为基础,利科建构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辩证的解释学语言观。

1.作为“事件”的句子

首先,利科把句子作为话语的基本单位,并把句子当作一个“事件”(event),而不是一个复杂的词,或者,与词相比,它是一个新的event,可以分解它,但不可把它还原为词。因为原来的词一旦进入句子,彼此之间的相互组合、作用、影响、限定,再加之使用者有意无意带人其中的思想、感情色彩等特质,便使得句子中的词不再是原来单纯简单的词了。句子中使用的词,进入了一个特定的语境,已无法将其还原成为最初的词,二者性质不同,分别属语言学的两个分支:语义学和符号学。而且笔者认为利科用“事件”这个词来指称句子,其中也正是包含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交流沟通的特点,强调了一定的“动作性”,初步表明句子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活动。它具有时间性,并携带信息,具有现实性。

2.“事件”与意义的辩证关系

利科将对意义问题的探讨放置在话语的对话交流活动中,打破了心理主义封闭狭隘的森严壁垒。利科认为“事件”与意义之间是辩证关系,显示了其辩证法的全面、宽容的特点。

他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意义概念有两种解释,反映出事件与意义之间的辩证法:其一是说话人打算说的东西,其二是句子打算说的东西(即句子的识别和表达功能之间的结合所产生的东西);因此,意义同时是意向性活动和句子本身的意义。表面上看起来是“事件”中人在说话,或说话的是人,而不是语言;然而就句子自身的意义而言,并不可简单地还原为说话者的心理意向。

这样,利科就同时肯定了话语中说话者的意向性意义和话语的独立意义,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句子的意义。借助于有力的辩证法,他也没有使自己的思想陷入心理主义封闭狭隘的壁垒之中。

而且利科进一步肯定了话语在交流活动中的独立意义。他认为说话者说出的意义具有非心理学含义,话语具有脱离心理意向的倾向,它指称自身为一个“事件”。因为在话语交往中,心理分析所赞同的私人经验、心理意向是不具有普遍性的,个体经验不能达到完全的、直接的理解沟通。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是通过“意义”。意义不是经验,个人经验是私人的,而意义是公共的、主体问性的(intersubjective)、可交流的,在此意义上才谈得上对话中的相互理解和“事件”。利科按照自己的理论观点将对话“改造”为说话人“事件”和听话人“事件”的结合,两者之间可共同理解的因素只能是“意义”。

利科将事件与意义的辩证法归结为:言语是一个从私人经验到公共经验(事件)的过程,由心理转变为意向,转变为话语中的逻各斯。

利科用他辩证的眼光洞透、总结出言语表达、转化、形成的过程。他对意义的探讨符合我们的认识、交往、言语沟通实践,具有合理性。虽然从心理意向转到语言表达时,大部分微妙复杂的感受、感情、色彩等都已丧失,留下的是最外在的、抽象的、概括的东西,但听话者(或面对文本的读者)在接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进行种种补充。

这样,事件和意义的辩证法实际上就演变为话语意义的内在对话关系:其中既有主观方面听者与说者的共同的意向活动,又有“对象”方面即句子(命题)内容和意义两方面的统一。

3.意义与指称

由于利科的观点是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的,所以他也格外重视语境的作用。他继承了弗雷格的观点:只有句子才有意义和指称问题。他认为,在语言自身系统(符号学)或字典中,没有指称问题,符号只指向系统内其他符号。然而,在句子中,语言直接超越了自身。换句话说,意义内在于语言,观念意义上的对象,意义在句子内部把识别功能与表达功能连接起来,指称则把语言与世界连接起来。语言只有在使用时才有指称问题,它依赖于具体的语境。于是,利科又提出了意义与指称之间的辩证法,说话人以意义的观念结构为基础,并通过这种结构指称某种事物,在这种方式中,意义与指称的辩证法发展了事件与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利科提出,语言中的指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小说、戏剧中虚构的实在。他认为语言必须指称某事物,否则便无意义。这可能也正是从他所一向看重的交往、沟通的方便有效的目的考虑的,与其言语行为理论相关联。

由此可见,利科对话语的思考、探讨始终是立足于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话语交往为基础和出发点,并以他全面、宽容、彼此相关的辩证法把对话语的解释和理解从狭隘的心理学倾向中解放出来,肯定了话语本身的独立价值,形成了一种辩证的解释学语言观。

二、核心: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

利科充分肯定了话语的独立价值,进而也就充分肯定了话语的异化形式——文本的价值。笔者认为,利科对文本独立性、特殊性的思考、肯定构成了他解释学的核心内容。

1.文本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

在探讨文本、话语、意义关系时,利科仍然坚持他的辩证法。利科辩证的眼光也的确使他摆脱了层层蔽障而洞见到:书写文本作为话语的一种形式,而绝不仅仅只是以书面形式固定口语,二者不只是质料上的差别。他提出了一个特殊问题:人类思想直接被带人书写中,而不必以说话为中介,从而使书写取代说话的地位,把话语的命运交给文字,而不是声音。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利科特意举出了象形文字:“西方文化中拼音文字的胜利及所呈现的文字附属于言语倾向来源于文字对声音的依赖性,然而我们不要忘记文字还有诸多其他的可能性:它们是由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所表达的,它们呈现为对思想意义的直接描述,它一们在不同的习惯中能被异样地阅读,这另一种文字也展示了书写的一种普遍特征,就像拼音或表音文字的作用一样。”利科意在说明,符号文字(像真正的艺术品)不仅在模仿,而主要在自我创造,文本有它的相对独立性。书写是对实在的再创造而非简单模仿。他也说明了文字、书写不仅仅是语音的机械、单纯记录,它包蕴其中的东西是很多的,它可以不依赖说出的声音而直接和思想相联!可以不再笼罩在逻各斯的统治之下,与思想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世界(包括人的认知、感受)便与文字直接联系起来,打破了话语的束缚,肯定了文本独有的重要意义:它超越了文本只是记录从前话语的肤浅认识,超越了书写是无个性特征的语义领域,文本描述的“实在”与话语的“实在”相比是新的“实在”。

2.文本挣脱了心理意向的束缚

利科认为文本的意义与话语的意义一样,不能简单地归结、还原为作者或使用者的心理意向。因为作者欲望是一回事,文本意谓的是另一回事,话语一旦脱离作者的头脑,从作者的笔尖中流淌出来,就获得了独立的存在、独立的属性、独立的价值,而不能再被还原为作者最初的心理意向。这样文本的意谓就比作者写作时意谓的意义复杂得多。

这样利科就打破了书写(文本)忠实于话语,话语忠实于心理意向的传统解释学,开启了解释学的新领域。这种新的解释学是言语交往理论在文本与读者之间关系上的深化,仍然带有利科的辩证法特点。利科认为,在文本领域,“事件”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复杂了,不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的对话关系,它离开话语的特有语境,作品是公众的、开放的、社会的。因而,与话语方式相比较,它开启了一种新的交往方式。这样,“作品就是一件无法表达的事件”。

3.文本的丰富性

利科认为,读者面对文本的这种新的交往方式中,文本的指称超越了对话场景的狭隘界线,把意义从意识的意向中解放出来,世界不过是由文本的指称打开的世界。它不但包含真实的实在,也体现在描述性的文学语言、诗化语言等等之中。他说有一个文本指称构成的horizon(地平线),它是无限的,以此显示了文本指称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文本“在世”的存在方式是无限的,文本解放了传统的语言存在方式,比如,文本只忠实记录话语,只忠实于作者意向,只有实在的语言所指才有意义等传统观念。

文本能够开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利科还文本以真实性、可靠性,是他对文本的信赖、欣赏与赞美!

利科从各个方面都辩证地说明了文本有它的相对独立性,书写是对实在的再创造而非简单模仿。文字,无论是象形的、表意的,还是表音的,都具有自我创造能力,都是建构力量,都可以挣脱话语声音、心理意向、客观实存的束缚,而创造出一个无比丰富、无比多姿的文本世界!

三、发展:理解与解释的多重性

由于利科充分肯定了文本的价值及其相对独立性,摆脱了种种狭隘的传统观念的束缚,那么他的解释学中的一切便都是紧紧围绕着文本这一核心而阐发出来的。进而在解释学中,他坚持我们必须超越作者的意向,直接面对文本自身,文本是一种语义学的独立王国,文本有自己的“事件”(即与读者的交流活动)。他肯定了文本意义的多样性:作为读者,他面对的是悬搁了作者意向的文本,而且,文本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指称,指称是多样的,悬而未决的,存在诸多可能的世界或指称方式。

在此基础上,利科也肯定了在面对文本时理解与解释的多重性及其合理性。

文本成为一个独立的被理解对象,面对这样一个独立的语义王国,已经没有所谓正确、惟一的标准了。无法判定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便可以从诸多方面诠释文本的意义,而其中“误解是可能的,甚至不可避免”。虽然利科的这种说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彻底性,没有像德里达那样干脆地说出理解就是误解,但是利科洞见了解释文本意义的过程是无穷尽的,因为理解和解释总是从某方面进行的,不可能穷尽所有方面,利科将其称为potenitalhorizonsofmeanings,即“潜在的意义地平线”。

而且也正是文本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为多层次的阅读、理解打开了无限的空间,成为解释、理解多重性的客观基础。辩证法又使利科认识到:在多元的理解和解释中,冲突不可避免,但由于无一种标准解释,相互容忍与理解的态度是明智的。利科的辩证法使“不同的声音”得以共存,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合理性,这是非常可贵的。文本意义的多样性及由此产生的理解多样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宽容是利科解释学理论的重要支柱。

利科这种辩证法的解释学使文本向读者敞开了无限广阔的理解空间,每一次(一种)阅读都是一次重新占有、重新解释,都是一次新的事件、新的交往。这种理解方式会比作者本人理解得更好,会极大地丰富文本的意义;读者也会从文本自身中接受一种他自己发现的自己喜爱的存在方式或生活方式。

利科独特宽容的辩证法使他去除偏见,打破遮蔽,全面充分地肯定了文本的独立价值与意义,开启了无限广阔的理解空间,也开启了新的解释学领域,提供了新的观察方式;也使他的理论、说法更具合理性,更清楚透彻地揭示了人们的理解实践规律,深化了人们的认识。表面上看,利科悬搁了以作者为中心的心理主义解释学传统,深入地说他悬搁的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文学发展、文艺批评打开了新的洞天,提供了新的观念!

尽管在肯定书写、文本意义,反对传统的心理主义分析,反对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等许多观点、说法上利科与德里达不谋而合,但他没有像德里达那样走向极端,使文字处于一种漂流、流浪的状态,不知所云,不知所归,而是坚持文字的指称、意义,笔者以为这也是他立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缘故。

第二篇:舞蹈价值论文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 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 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 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至此不难作结论,体育舞蹈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三篇:牛奶价值论文

牛奶的营养价值分析

内容摘要:

据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乳制品100千克,而我国只有6千克,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这与我国人民饮食习惯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在过去,有80%的家庭没有经常喝牛奶的习惯,20%的家庭甚至从来都不喝牛奶,只有20%的家庭有喝牛奶的习惯。有许多家庭表示,他们只有在孩子的婴幼儿时代,才把牛奶作为孩子的主食,稍大后便不再强调喝牛奶。日本将青少年牛奶问题当做是政府的一项必须实施的计划。如今,我国也逐渐重视了牛奶的作用,尤其是牛奶对于青少年成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更应该充分了解到牛奶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牛奶营养价值安全

正文:

一、牛奶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

牛奶的化学成分很复杂,至少有100多种,主要成分由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组成。一般牛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水分:87.5%;脂肪:3.5%;蛋白质:3.4%;乳糖:4.6%;无机盐:0.7%。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2种,其中有9种是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我们进食的蛋白质中如果包含了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这种蛋白质便叫作全蛋白。牛奶中的蛋白质便是全蛋白。

牛奶中含有Ca2+、Mg2+、K+、Fe3+ 等阳离子和PO43-、SO42-、Cl-等阴离子;此外还有微量元素I、Cu、Zn、Mn等。这些元素绝大部分都对人体发育生长和代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钙,是人类最好的钙源之一。牛奶中的乳糖能促进人体肠壁对钙的吸收,吸收率高达98%,从而调节体内钙的代谢,维持血清钙浓度,增进骨骼的钙化。

因此,牛奶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生长。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牛奶也有一大好处:与许多动物性蛋白相比,牛奶中胆固醇的含量较低。而且,牛奶中某些成分还能抑制肝脏制造胆固醇的数量,使得牛奶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二、牛奶对人体的健康作用

1、营养丰富

牛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称“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乳蛋白等。奶蛋白质是全价的蛋白质,它的消化率高达98%。乳脂肪是高质量的脂肪,品质最好,它的消化率在95%以上,而且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奶中的乳糖是半乳糖和乳糖,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糖类。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是溶解状态,而且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比例,特别是钙、磷的比例比较合适,很容易消化吸收。牛奶中的钾可使动脉血管在高压时保持稳定,减少中风风险。牛奶可住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牛奶中酉含氨酸能促进血清素大量增长。牛奶中的铁铜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牛奶中的钙能增加骨骼和牙齿,减少骨骼萎缩病的发生。牛奶中的镁能使心脏耐疲劳。牛奶中的锌能使伤口更快愈合。牛奶中的维生素B能提高视力。睡前喝牛奶能帮助睡眠。牛奶中的纯蛋白含量高,常喝牛奶可美容。

2、抑制肿瘤

牛奶和奶制品干酪中含有一种CLA的物质,能有效破坏人体内有致癌危险的自由基,并能迅速和细胞膜结合,使细胞处于防御制癌物质侵入的状态,从而起到防癌作用。而且牛奶中所含的钙能在人体肠道内有效破坏致癌物质,使其分解改变成非致癌物质,并排出体外。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等对胃癌和结肠癌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牛奶中还含有多种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也有防癌作用。另外酸牛奶中含有一种酶,能有效防止癌症患者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所引起的副作用。

3、镇静安神

意大利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牛奶之所以具有镇静安神作用是因为含有一种可抑制神经兴奋的成分。意大利一份研究报告说,人们日常食用的牛奶等一些食物,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起镇静安神作用的物质,如苯甲二氮萆。阿瓦洛内认为,除牛奶外,大豆、谷类等食物也具有显著的安神功效。每晚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将有效抑制失眠。

4、美容养颜

牛奶营养丰富,含有高级的脂肪、各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多维生素B族,它们能滋润肌肤,保护表皮、防裂、防皱使皮肤光滑柔软白嫩,使头发乌黑减少脱落,从而起到护肤美容作用。

牛奶中所含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养颜作用可使皮肤保持光滑滋润。牛奶中的乳清对面部皱纹有消除作用。牛奶还能为皮肤提供封闭性油脂,形成薄膜以防皮肤水分蒸发,另外,还能暂时提供水分,所以牛奶是天然的护肤品,也是“绿色护肤品”。所以自古以来不论国外国内都有用牛奶及奶制品美容的记载,如古罗马人每日用在牛奶里浸泡过的面包擦脸,认为这样会使皮肤光滑白嫩,显得年轻美貌,并可抑制胡须的生长。所以现在有的化妆品中还含有牛奶或奶制品的成分。

5、有助减肥

奶制品含有高脂肪和热量,所以许多人为了减肥而不吃奶制品。然而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研究显示,奶制品中丰富的钙元素,对人体内的脂肪降解非常重要。研究员认为,奶制品中的钙元素能帮助人体燃烧脂肪,促进机体产生更多能降解脂肪的酶。所以,如果您想减肥,每天至少要吃3份低脂或脱脂乳制品。

6、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乳是哺乳动物出生后赖以生存发育的唯一食物它含有适合其幼子发育所必须的全部营养素。牛奶中含有的磷,对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牛奶中含有维生素B2,有助于视力的提高。牛奶中含有钙,可增强骨骼牙齿强度,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牛奶中含有乳糖,可促进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排泄。牛奶中含有铁、铜及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肤保持光滑、丰满。牛奶中的镁能缓解心脏和神经系统疲劳,锌能促进伤口更快的愈合。另外,酸奶可增强免疫体系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防止动脉硬化。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乳酸菌,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激活胃蛋白酶,增强消化机能,提高人体对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的吸收率。

7、过期牛奶可用来擦皮鞋

过期牛奶可用来擦皮鞋,先刷掉鞋面上的污垢,再用纱布蘸上过期发酸的牛奶均匀的涂抹在鞋面上,等干了以后用干布擦拭,鞋面可光亮如新。

三、科学饮用牛奶

人人都知道喝牛奶好,但喝牛奶有许多讲究,如果饮用方法不恰当,牛奶不但于身体无补,还可能造成一些危害:

1、不要喝生奶,喝鲜奶要高温加热,以防病从口入;

2、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因为空腹吃东西肠蠕动很快。而且,这时喝进去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将很快地转化为能量而消耗掉。奶中的营养物质尚来不及消化.吸收,就排到大肠,无形中造成浪费。最好喝奶前先吃点东西或边吃食物边饮用。

3、牛奶中的蛋白质80%为酪蛋白,当牛奶的酸碱度在4.6以下时,大量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沉淀,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

4、有人喜用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其实,牛奶明显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牛奶易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在服药前后1小时也不要喝奶。

5、不宜多饮冷牛奶,因为冷牛奶会影响肠胃运动机能,引起轻度腹泻,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多数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6、不宜长时间高温蒸煮。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作用,会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淀物出现,营养价值降低。

7、牛奶和(黑)巧克力不能同吃,是有两个方面原因的:一,巧克力中的成分会破坏牛奶中的钙,使钙无法吸收。这样一来,牛奶的一些营养就不能摄取了,说白了,就是一部分牛奶白喝了。二,牛奶的成分会影响巧克力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作用的发挥,比如,抗氧化成分,抗血栓成分,在有牛奶的情况下都不能发挥出来。但是牛奶和巧克力同时吃,并没有太大的伤害。包括牛奶巧克力也不是不能吃。

牛奶作为一种有着高营养价值的饮品,将越来越受到我国国民的重视。正确合理的饮用牛奶,将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因此,牛奶将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第四篇:26、《科利亚的木匣》

26、科 利 亚 的 木 匣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事能给人们以启发,引人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请同学们好好看老师写课题。(板:科利亚的木匣)

写一写“匣”。你能给“木匣”换个词吗?

2、“科利亚”是一位苏联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由苏联作家左琴科创作的。

3、科利亚和他的木匣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童年生活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请同学们翻到P103,自由地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碰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请生读一读。免得

抢走

难过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 喀山城

测量

力量 请生读一读。男女生读,齐读.认读多音字:测量

力量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3、课件再次出示词语。

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战争

箱子

木匣

算术

A、请生齐读,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

B、请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

⑴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⑵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篇课文就是写了科利亚和妈妈战争前埋木匣和战争后挖木匣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的1—3小节,看看科利亚和他的妈妈是怎样埋箱子和木匣的?请同学们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循情入境,激发探究,鼓励说话

(一)埋木匣

1、找句子:四年前,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的呢?请快速默读课文(1-3小节),找出关键句,用“——”划出来,多读几次。(板书:划、读)(找得很准,很会读书)

2、反馈(依生说,出示相应句子)

1)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2)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

3)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谁能为大家读读这几句话?

1)指名读(流利)2)男生读。

3)听得最认真的小组读,齐读。

4)读着这几个写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的句子时,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细心,聪明(看见妈妈数三十步她也数十步),为动词加着重号)(板书:细心)(板书: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把整个埋木匣的过程写得很明白,不信,我们一起读读。齐读,边读边把句子换成动词

3、谁能借助故事中的这些动词,用自己的话把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说清楚?(板书:说)自己先试试。

4、反馈:

1)很好,你用上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把这个过程介绍得很清楚。还有谁也愿意试试?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你会进步得更快。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由不会,通过练习,到会的过程,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万一不会,老师和同学都会帮你的。

2)诶,还能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话,把故事介绍得更明白了。时间:战争开始的时候或德国法西斯快打到村子的时候。

原因: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他看到妈妈把箱子埋起来。

师述:同学们提到的这场战争,就是发生在苏联大地上、抗击德国法西斯的著名的“卫国战争”。(师放课件),简介卫国战争。

心理想的话、理解:(自由讲、指名3-4生讲、同桌讲)

四、研读第七小节,体会“挖木匣”

(二)挖木匣

1、总结方法:我们刚才用了先划句子,接着读句子,然后标重点词,最后说过程的方法讲了埋木匣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讲讲挖木匣的过程。请快速默读课文(5-12小节),找找哪些句子是写科利亚挖木匣的,用“——”划出来,多读几次。

2、反馈(出示句子)

1)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匣子。

3、读句子:

1)自己也先来读读这两段话,并且一边读,一边给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2)指名说,你加上着重号的动作词有哪些?(拿

找);齐读,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并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走十步没挖到)

3)指名读第二句,你加上着重号的动作词有什么?(量

找)他真的找到匣子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果然)圈出(板书:五步)

4、理解走五步能挖到的原理:

1)为什么第一次走十步挖不到,而第二次走了五步能挖到呢?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指名说)

2)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句子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3)瞧,四年前,科利亚还小(师出示小人像),步子也小,走了十步埋下木匣(板画,第一次走的经过)。现在他九岁啦(师出示大人像),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4)还有谁也能给我们讲讲这个原因? 5)但妈妈为什么走了三十步就能找到箱子?

指导朗读。战争使科利亚一家失去了许多的东西,但妈妈装着重要物品的箱子却没有在战后中丢失。她找到了箱子,是多么的高兴和激动呀!

A(师)妈妈挖出了箱子,高兴地说:“(生)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箱子就不好找了。”

B(师)妈妈搂着科利亚,高兴地说:“(生)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箱子就不好找了。”

C(师)妈妈亲吻着科利亚,高兴地说:“(生)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箱子就不好找了。”

6)一个9岁的孩子,居然能想得通如此深奥的原理,实在不简单。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思考)

5、讲过程:因为思考,使他变得如此聪明,让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借助这些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讲讲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自由准备;指名说;评议再指名说;小组合作,一个人主说,三个人边听边点评哪里讲得好,哪里还可以怎样讲会更好。

三、读中明理,拓展内化,揭示主旨

1、师引讲最后一小节:(出示句子)

科利亚找到木匣后,他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指名读、高兴的语气,带上表情,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读。

2、愿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像科利亚一样,碰到问题细心观察,多思考,平时学习多讲、多说。

四、留疑下课

1、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2、联系生活实际,以“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板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

挖木匣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法西斯快打到科利亚的村子的时候……他动手挖起来,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名言

成功在于尝试。

只有尝试着开口说,你才有可能进步。给自己一个机会。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一切在变

教学反思:

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课堂结尾,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科利亚通过挖木匣这件事,明白了:“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马文博说:“昨天没下雪,今天下雪了。时间变了,天气也在变。”谭文龙急切地站起来说:“昨天太阳光很冷,今天阳光很温暖。昨天和今天的太阳不一样。”边庆笑着说:“昨天吴炳衡没戴围巾,今天她戴了一条围巾。时间变了,人也变化了。”

“当科利亚发现周围的一切在变化的规律后,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他是一个随机应变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我追问道。胡玉说:“是的,《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就是随机应变的人。”于是,我们师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都议论纷纷地谈开了纪晓岚智斗和申的故事。

课下,我沾沾自喜。学生们不仅明白了变化的客观规律;懂得了要随机应变,解决问题;更有了纪晓岚这样的历史人物做榜样。纪晓岚让教材、学生和我三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第五篇:《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付欣

一、说教材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讲述的是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告诉了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发”来讲的。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样思考的,科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的重点。科里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二、说课时安排

本课课文篇幅较长,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针对本课叙述顺序清楚的特点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字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埋木匣”的内容。第二课时理解 “挖木匣”及从中“得到启发”的课文内容。

三、说目标

下面仅就理解理解 “挖木匣”及从中“得到启示”这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

文,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五、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说、读、画、议”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氛围,很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让学生明白今天学得文章与变化有关系,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且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在挖木匣时,妈妈和科利亚各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意图:采用对比的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

2、重点分析、理解、朗读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此环节教学通过重点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11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是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分析出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边读边找出科里亚想出的挖不到木匣原因的句子,读后指名说出句子,然后通过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意图:在学生读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科里亚第一次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5、学习12自然段,让学生理解“果然”的意思。

6、体会科利亚是什么样的孩子?

三、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明白的一个道理。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意图:将语文学习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体现“生活第一”的思想理念。)

五、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步子小

步子大

受到启发

一切都在变化

下载保罗·利科: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者论文(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罗·利科:文本价值的充分肯定者论文(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利亚的木匣剖析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26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木匣的图片) 生:木盒子、木匣子 师:对,你们说的都对,木盒子又叫木匣(板书木匣,注重强调一下匣的笔顺和读音),那同学们预习......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模板八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3、学会本课生......

    语文双重价值论文

    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与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1.语文教材的双重价值 1.1 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原本并不是......

    灵魂的空虚者论文

    浅析《班主任》中谢慧敏的形象意义 内容摘要:刘心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1977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班主任》。文中刘心武主要以谢慧敏为载体,塑造了一个遭到“四人......

    论文:教师应是“五者”

    教师应是“五者” ——有效教学模式尝试有感近几年初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山东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江苏的“先学......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唐利)

    旅游饭店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探讨姓名学号班级唐利工商企业管理10年秋2012年4月26日1043001456727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本文在概括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