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五篇范文]

时间:2020-10-07 12:2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篇: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56)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材料与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行业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

二、培养方向

1.资源与新材料工程 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化学品、功能材料、功能化离子液体、精细化学品、纳米材料等范畴内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开发应用,特别是与生命科学、农业科学有关的功能化学品研究以及高分子的精细化、功能化、智能化和生物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作为材料科学与高分子化工、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领域的交叉,主要围绕农业材料资源化和功能型新材料两个领域开展系统的研究。

2.分离与反应工程 研究方向为农药、医用抗体、有机化合物中的高品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制备大宗化学品的关键氧化步骤,着重研究反应动力学、催化剂机理理论、系列产品的特殊合成与精细加工,进而进行工艺设计、工程开发及工业化的应用,主要围绕化工产品生产中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和环境友好新工艺两条主线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

3.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性能与应用 研究医药、农药、兽药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性能及制备方法,探索新型活性物质的分子设计、构效关系、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及应用新技术。以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界面、两亲分子、聚集体、分散体系的特性及其在新材料和新剂型农药加工中的应用。基于分子自组装构筑多功能复杂有序组装体,以发展高效、环保且智能的软物质材料。

三、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 2 年,学习年限 2 至 3 年,3 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

四、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1.双导师制或指导小组共同培养 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或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校内导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学校聘任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技

术改造、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共同培养由指导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

2.课程学习与工程设计并重 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材料与化学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并通过实践尽可能加以解决。因此要特别加强研究生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综合能力的培养。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校内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在本校或企业开展。

3.“产学研”实践训练培养 专业实践采取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研究的“产学研”实践训练培养方式。学生通过实践训练熟悉本行业相关工作流程和职业技术规范,培养研究生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实践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 2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 6 个月,不具有 2 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专业实践不少于 1 年。

4.学位论文 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与专业实践结合,时间不少于 1 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 24 学分。

③专业实践共 8 学分。

2.课程设置(见附表 1)

六、学位授予与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 32 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化学与材料科学

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 硕士

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资源与新材料工程、分离与反应工程、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性能与应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位课程

GZ01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硕)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GZ011002 英语(专硕)32 1 外语学院 QZ013001 高等分离工程(Advanced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3 48 1 化学学院 QZ013002 高 等 反 应 工 程(Advanced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3 48 1 化学学院 QZ013003 高等化工热力学(Advanced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48 1 化学学院 QZ013004 材料化学工程(Material Chemical Engineering)3 48 1 化学学院 GZ014001 工程伦理 2 32 1 水土学院 选修课程

QZ013006 精细化工工艺学(Technology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2 32 1 化学学院 QZ013005 高分子化学反应工程(Polymer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2 32 1 化学学院 QZ013010 化工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Chemic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1 16 1 化学学院 QZ013011 高 分 子 加 工 与 工 艺(Polymer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1 16 1 化学学院 S013023 功能材料(Functional materials)1 16 1 化学学院 S013026F 现代分析实验技术(Modern Analytical

Experiments technology)2 32 1 化学学院 S013016 表面活性剂化学(surfactant chemistry)1 16 1 化学学院 S013022 应用胶体化学(Applied colloidal chemistry)32 1 化学学院 S013051 催化化学(catalysis chemistry)32 1 化学学院 QZ013012 能源材料与器件(Energy Conversion Materials and Devices)2 32 1 化学学院 S013062 纳 米 材 料 与 纳 米 技 术(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1 16 1 化学学院 S013056 农药制剂加工技术与原理(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inciple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16 1 化学学院 必修环节

QZ013014 专业实践(Professional Practice)8

2-4 化学学院 补修课程

BX013004 化 学 工 程 基 础(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不计学分

2 化学学院 BX013006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36 1 化学学院 BX013005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54 2 化学学院

第二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适用于2015级及以后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控制或延缓疾病,恢复病人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早期的临床医学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观察和尝试性治疗的总结,即天然和本能的经验医学。而后人们将物理学的原理用于体格检查,设计出如听诊器等简单工具,并形成了西医体格检查之望、触、叩、听等方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特别是显微镜、X射线用于临床诊断等,使临床医学在疾病认识和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青霉素的发现和磺胺等抗菌药物化学合成为代表的生物学、化学研究的突破以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无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麻醉药品的研发与使用为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外科学从此得到长足发展。现代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于18世纪。迄今,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譬如内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和疼痛医学等。近年来,重症医学、疼痛医学、再生医学、器官移植学等新兴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显著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逐步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结合的角度理解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带来了临床医学的又一次新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有证可循,有据乃行,在医疗决策中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紧密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随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对疾病控制策略的建构趋向系统,临床医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4P”(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 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这将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很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和精神疾病等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新途径。此外,传统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被一系列的障碍分割,而转化医学努力在其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动力。

二.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的专科医生。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至五年,其中临床能力训练不少于两年,最长在校年限为六年,女性研究生因生育可延长到七年。

四.培养环节

包括学位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课程学习

专业型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专业课和方向选修课。课程学习主要利用周六、周日进行,上课可采用集中授课、网络教学或业余自学等方式进行,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

1.公共课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英语)按照研究生外语分级教学执行,最终获得 5学分。

2.专业课

(1)临床内科学(54学时,3学分)

(2)临床外科学(54学时,3学分)(3)各二级学科(专业)前沿进展(36学时,2学分),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老年病学科和小儿外科18个普通专科。

(4)专业选修课(36学时,2学分):现代影像技术、疾病分子诊断学、外科疾病围手术处理、临床药理学、微创手术学

(5)科研能力选修课(36学时,2学分):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设计、实验动物学、医用统计、科学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管理、医学伦理学

3.方向选修课

各三级学科新进展专题讲座(54学时,记3学分), 包括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传染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烧伤外科)。

(二)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不少于24月科室轮转培训。

按照卫计委颁布的《专科医师范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参加培训基地的相关普通专科轮转(1年)和亚专科(1年)的临床诊治工作,接受临床高级技能训练,亚专科培训期间担任总住院医师时间8个月,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在临床轮转期间,博士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病例讨论、大会诊、讲座、读书报告、学术会议等),其中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要求在本学科本人至少组织完成各1次,每年不少于20次。

(三)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作为第一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刊物或作为前2名获得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必须是导师),或作为排名前两名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收录刊物。且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

专业型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要求:

1、论文由2位副教授以上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单位专家。

2、论文评阅无异议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位副教授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位。

五.考核

(一)学位课程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由授课单位组织考核。

(二)临床能力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较高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严格按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公共科目考试、日常考核、轮转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核。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养标准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和形式由甘肃省统一确定。博士生应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通过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由培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培训人员日常的临床工作量、收治病种及例数、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及《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中。

3、轮转出科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完成规定的三级学科轮转培训后,由轮转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护士长、科室党支部成员等组成3-5人考核小组,对临床轮转进行日常综合测评和出科考核。轮转考核时应通知导师列席。转科考核成绩作为临床技能培训平时成绩的依据。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

考核内容应包括:

(1)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临床能力和工作表现等进行考核。

(2)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技能考核。主要考核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以及胜任总住院医师的能力。

4、毕业综合考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按照甘肃省的统一要求组织毕业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由各医院具体组织,按照三级学科成立考核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集中进行临床能力和技能考核。考核委员会组成:考核委员由5-7位本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名博士生导师,组长应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和主任医师。考核委员会中至少1名将作为考生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考核委员会成员名单报医学院备案。

考核委员会主要考察博士学位申请人是否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具有相应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达到主治医师的临床水平。主要以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病例答辩、病例评估等方式,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技能进行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依据。

六.学位申请与学位授予

(一)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

1、完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专科医师)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

2、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3、作为第一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刊物或作为前2名获得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必须是导师),或作为排名前两名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收录刊物;

4、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二)学位授予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环节,取得相应学分、考试考核合格,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博士生个人申请,导师、医学院、研究生院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七.分流

凡因各种原因不适宜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者,包括在学期间未获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选择转读学术型或退学和结业处理。

第三篇: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范文)

附件: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015年修订版)

(135101 音乐领域)

一、培养目标

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技能和一定艺术造诣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

培养艺术团体、院校、艺术场馆、电视广播台站、文化馆站、各种音乐媒体、文艺研究单位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所需要的能够胜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音乐编辑、音乐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四、培养方式

培养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实行导师负责制,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年学分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主科与专业相关课程)和选修课。公共课应 着重于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拓展审美视野;专业必修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选修课程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来选修课程,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应占60%以上。具体课程学分设置如下:

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36学分; 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大于等于16课时为1学分。

六、毕业考核

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共同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评价依据。专业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理论阐述能力。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可以是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再进行论文答辩,亦可同时进行。

(一)专业能力展示

1.总体要求

音乐创作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应提交独立原创的音乐作品;音乐表演类申请人应举办学位音乐会;音乐教育类申请人应展示教学实践过程及音乐特长;其他专业方向申请人应展示与本方向相关的专业实践过程等。专业能力展示须体现一定的历史意义或现实意义,以及一定的创新性;应体现出申请人对本专业领域较为深广的认知和理解;能反映出申请人良好的技术驾驭力、想象力和艺 术诠释力;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功效及社会影响。2.具体要求

音乐创作类:作曲方向应提供独立创作的室内乐编制作品1至2部,大型管弦乐队作品1部;作品中须包含对声乐和民族乐器的运用;总时长不少于30分钟。电子音乐作曲方向须提交纯电子音乐作品1部,大型管弦乐队作品1部,总时长不少于30分钟。创作作品应提供完整乐谱,完成现场演出或提供作品演出视频。

音乐表演类:提供2场不同曲目的学位音乐会(后一场应在毕业学年举行),每场演出纯表演时间不少于40分钟;曲目类型须包括独奏(唱)、重奏(唱)或室内乐、协奏曲等;曲目的风格应囊括多个时期和多种流派,且至少包括2首(部)20世纪以来的经典作品,以及1首(部)现当代的优秀作品。

音乐教育类:提交一门历时一学期(16周)的完整课程教案及45分钟的课堂公开教学,以及至少20分钟的音乐特长展示;音乐特长展示应参照音乐表演类或音乐创作类的规格要求。

其他各方向专业能力展示均应根据专业特点,依据上述规格要求,完成一定工作量或时长的实践过程的专门展示。如视唱练耳:应进行45分钟的课堂公开教学和完成一场40分钟的专业音乐会;音乐制作:提供一场总时长不少于45分钟独立制作的公开展演;音乐录音:应提交不少于4部作品,其中至少有一部环绕声,其他立体声,总时长不少于40分钟;等等。

(二)学位论文的要求

本领域专业学位申请人皆应提交学位论文并完成答辩。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应与专业能力展示内容紧密结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本人在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2.学位论文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一切不端学术行为。3.论文核心部分(本论、结论)字数不少于0.5万(不含谱例、图表)。根据自己音乐创作、表演或其它音乐实践所写的论文应附所对应的影音资料光盘。

(三)毕业考核委员会

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学位申请人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授予单位学位委员审核批准,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艺术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135107 美术领域)

一、培养目标

美术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美术创作专业人才,以及胜任文化艺术事业与产业方面所需的创作、管理与策划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四、培养方式

培养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实行导师负责制,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年学分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主科与专业相关课程)和选修课。公共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拓展审美视野;专业必修课应着重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加深、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选修课程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来选修课程,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 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应占60%以上。具体课程学分设置如下:

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36学分; 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大于等于16课时为1学分。

六、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包括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提交与答辩的毕业环节要求。

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可以是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再进行论文答辩,亦可以展览的形式同时进行。

(一)专业能力展示的要求

1、总体要求

专业能力展示的具体内容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所提交的独立原创美术作品或管理策划方面的方案展示。

2、具体要求

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需提供毕业创作1至3幅,精选习作15幅;书法需提供书法与篆刻原创作品15幅;跨媒体需展示原作作品1至3件及相关完整方案;摄影需提供作品15件:艺术管理等需提供原创策划方案1至3件。

(二)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可以与专业能力展示内容紧密结合,应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本人在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具体形式可以是学习体会、实践报告、案例技术与风格解析等,也可以是本专业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2、学位论文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剽窃和一切不端的学术行为。行文中应做到概念清楚、层次分明、文字简练。

3、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专业论文字数不少于0.5万(不含图例与图表);书法和艺术管理专业论文字数不少于2.0万;跨媒体与摄影专业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

(三)毕业考核委员会

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毕业考核委员会,考核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毕业考核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授予单位学位委员审核批准,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艺术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135108)艺术设计领域

一、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设计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能够胜任设计单位、院校、研究及政府等部门所需要的艺术设计实践、管理、教学、艺术设计活动策划和组织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可聘请本领域有经验的专家配合指导艺术设计实践。

(二)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素质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设计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

(三)创造艺术设计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四)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环节,须按教学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五)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由公共课(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主科与专业相关课程)和选修课组成。公共课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专业必修课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创意、设计的综合能力。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为其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在学期间,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应在设计实践现场或实习基地进行,可采取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方式。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与环节学分占60%以上。具体课程学分设置如下:

公共课不少于8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36学分; 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

六、毕业考核

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课程学分计算方式:1学分大于等于16课时。

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共同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评价依据。专业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理论阐述能力。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可以是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再进行论文答辩,亦可同时进行。

(一)专业能力展示

专业能力展示是毕业考核的重要方面,因此各专业方向在质和量上均须提出具体要求。

艺术设计实践类:应符合选题内容,要求提交一定数量的原创艺术设计作品,体现出设计理念、过程和一定的工作量。

艺术设计管理类:应符合选题内容,提交一个完整的本研究方向的项目管理方案,体现出方案制定的理念和过程。

艺术设计教育类:应符合选题内容,提交一门完整的本研究方向的课程教案及45分钟的课堂公开教学,艺术设计特长展示参照艺术设计实践类的要求。

其他研究方向的专业能力展示均应根据专业特点,依据上述要求,完成一定工作量或时长的实践过程的专门展示。

(二)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应与专业能力展示内容紧密结合,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本人在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2.学位论文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一切不端学术行为。

3.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本论、结论)字数不少于0.5万(不含图、表及附录)。

(三)毕业考核委员会

毕业考核委员会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考核学位申请人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者,经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艺术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第四篇: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领域430117)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苏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化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化工、制药企业、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化工、制药、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5)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教师与教研室或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并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尤其是与企业等实际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要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具体如下: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传热与节能、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2、高分子化工: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合成技术、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材料。

3、环境工程:工业分析测试技术、工业品质量管理、工业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课程(27学分)

1、公共课(9学分)课程名称 外语(含专业外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工程数学

2、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环境工程方向:

学时/学分

144学时/4学分18学时/1学分18学时/1学分54学时/3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须选修2门课程,至少达4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环境工程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高等高分子化学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功能高分子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化工工艺计算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三)必修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论文中期报告及学术交流 工程实践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

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篇:2015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5701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在校、院领导的重视培植及老一辈中医药学家带领下,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深厚的学术积淀。1995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以中医心脑血管病、肾病及糖尿病为研究重点,其中医整体实力在省内甚至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中医肾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中医心血管病及脑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2个(中医肾病及内分泌科),福建省重点专科3个(中医心血管病、脑病及内分泌科)。同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研室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福建省名中医1人。学科现有教师48名,其中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3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0名。教授3名,副教授10名。近五年,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二、培养目标

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必要的现代医疗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身心健康,善于沟通,能够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培训,使学员系统掌握中医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了解临床辅助检查方法,打好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基础。

(一)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医药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热爱中医药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业务方面:

1、掌握中医内科学领域扎实的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能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康复保健等工作。

2、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不少于6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危重病、疑难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三)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

三、研究方向

1、中医肾病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肾小球疾病中医防治。

2、中医心病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中医诊疗方案,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3、中医代谢性疾病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防治。

4、中医脾胃病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

5、中医脑病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脑血管病的中医防治、康复。

6、中医肺病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的中医药防治。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培养,但最长修读年限不能超过6年。延期培养期间,不再缴纳学费,亦不享受生活补助;培训期间请假应同时向培训基地医院和学校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按我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但所缺培训轮转时间须相应补足。

临床轮训时间33个月。轮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4个月,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第二阶段培训时间为9个月,通过以轮转为主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临床医师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实行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完成整个培训并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按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关培养环节,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经学位委员会评定,审核通过者授予中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硕士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临床轮转的同时,必须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国家对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研究生的课程修读要求,学位论文水平的标准按照学位授予标准进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要求修满21学分。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专业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面授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8 1 在校结合网络

外语 4 72 36 1-2 在校结合网络

专业 必修课

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 3 54 36 1 在校结合网络

中医经典医籍 2 36 24 1 在校结合网络

中医临床进展 1 18 18 开题前

在规培医院授课

研究方向与专业经典古籍 3 54 18

导师辅导与 自学相结合

指定 选修课 医学统计学 3 54 36 1 在校结合网络

医学信息检索 2 36 24 1 在校结合网络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9 1 在校结合网络

备注:原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再开设。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外国语课程学习考试规定》(校办〔2014〕5号)文件精神,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426分及以上者,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同意后免修外国语课程, 免修者课程成绩按80分计。

七、临床实践及科研、教学能力训练

(一)临床(生产)实践:

1.严格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和规培医院制订的培训计划,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实践训练。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学校予以认定完成临床能力考核。

2.硕士生通过临床能力的训练,学会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等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等,培养正确的中医思维、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参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本专业硕士具体的临床轮训标准如下:(1)第一阶段:

中医内科:培训时间为12个月。学员主要在呼吸(肺病)、心血管、消化(脾胃病)、急诊、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脑病)、风湿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其中内科急诊为必须轮转的科室,其余科室至少选择3个科室轮转。

中医外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可以在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科室轮转。中医妇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中医儿科: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儿科门诊和病房轮转学习。

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培训时间为3月,学员主要在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门诊选择轮转学习。

中医骨伤科:培训时间为2个月。学员主要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门诊、检查室、治疗室选择轮转学习。

辅助科室: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心电图、放射科、中药房轮转学习。(2)第二阶段: 培训时间为9个月。学员根据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二级学科病房、门诊以及密切相关科室轮训。学科名称

轮转时间(月)备注

中医内科 12 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相关疾病(肺、心血管、脾胃、肾病、肿瘤、内分泌、血液、神经、风湿等)、急诊

中医外科 2 肛肠、皮肤、疮疡等

中医妇科 2

中医儿科 1

针灸科 3

推拿科

中医康复科

中医骨伤科 2

中医耳鼻喉科 1

中医眼科

辅助科室 1 可选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科室

跟师学习半天/周

选择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在门诊、病房跟师学习

相关专科 9

合计 33

第二阶段轮转表: 学科名称 分类

时间(月)

必选科室 急诊科 2

心血管科 1

呼吸科(肺病科)1

可选科室(每个科室不少于1个月,共5个月)消化科(脾胃病科)共5个月

心血管科

内分泌科

肿瘤科

血液病科

肾病科

风湿病科

神经科(脑病科)

合计

(3)培训内容和要求

具体培训内容及要求参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执行。

(二)科研工作:

研究生跟随其导师从事本专业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进行科研训练;选题应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试验工作,学习文献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撰写学位论文。

(三)教学实践:

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以及案例报告。案例报告至少安排4学时,并撰写讲稿,制作课件,由教研室秘书安排教学活动,并由教研室主任及专家组(含导师)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八、考核与评定

1、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生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福建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指导医师和导师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及参加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

2、课程学习考核: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和中医经典医籍课程在校1个月完成,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统一组织考试;中医临床进展、研究方向与专业经典古籍由规培医院组织学习和考核;研究方向课采取导师或研究团队讲授、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可采用试卷、文献阅读记录、导师经验总结等形式,考试成绩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学科学位委员会于开题前统一报送研究生院。

3、出科考核、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均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要求进行。考核结束后,将成绩报送至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九、开题与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要求: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后应按《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开题工作规定》等有关要求,在第3学期,最迟不超过第4学期初完成文献综述及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二)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选题,突出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研究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专业文献研究、医案医话解析等。论文撰写应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步进行,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和答辩工作的规定》等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阅、答辩等工作。

(三)论文答辩:

1、硕士生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由研究生填写“毕业答辩材料”,导师审查研究生是否按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及其它实践要求,学位论文是否符合要求,在学位申请书上写上对该生论文的评语及提出是否同意论文答辩的意见。提交答辩材料和论文至中医学学科学位委员会,中医学学科学位委员会组织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研究生修改论文,并提交论文至中医学学科学位委员会。研究生院进行论文抽查送审,中医学学科学位委员会负责送审未被抽查的论文。研究生针对评阅意见修改论文,中医学学科学位委员会审核“答辩委员会审批表”,审核同意后组织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答辩规则按《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执行。

十、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具备《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学位申请资格以及有关申请材料,可依照福建中医药大学规定的申请流程向学校提交学位申请,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其中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完成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2、取得中医学类别的医师资格证书;

3、取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通过学校组织的论文答辩,取得《研究生毕业证书》。

同时符合上述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位,经审核通过,按《福建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颁发中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十一、发表论文与参加学术活动

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之一。参照《福建中医药大学学历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1.参加学术活动

(1)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

①听学术讲座:含省继续教育学术讲座、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医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研究生主讲的专题讲座、其它各类由学校或导师组织、带领参加的讲座及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及学会讲座等;

②作专题报告:含面向研究生的讲座、面向本科生的相关学术知识讲座、校级以上演讲赛及辩论赛等;

③发表学术论文。在校期间至少须在公开刊物(CN号)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是第一作者且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和计算方式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至少10次。计算方法:

①听学术讲座以半天计为1次。

②参加1个研究生暑期学校计为1次。

③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上作1场学术报告计为2次。2.文献综述

广泛阅读有关专业文献资料,是研究生拓宽专业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法,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工作前,应至少阅读50篇以上的专业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出文献综述,并由导师审定。

十二、管理和待遇

1、中医规培硕士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中医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在学期间由校研究生院、学院(附属医院)和培训基地共同管理。

2、研究生在学期间因故申请延长规培期限的,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规定执行。

3、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业务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参与科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遵守校纪校规,院纪院规。

4、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普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生活津贴和奖学金,具体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5、研究生的休假制度与同级中医住院医师相同,具体休假时间由所在基地和科室安排。

十三、本方案自2015起招收的全日制中医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分流至“5+3”培养模式的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开始执行,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硕士点负责人签字:

学科学位委员会主席签字: 时间:

下载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