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1[1] 陈雄辉.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 谢旭光.基于复杂网络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3] 刁玉柱.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战略延伸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4
[4] 包玉泽.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D].武汉大学 2010
[5] 蔡利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布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6] 赵永杰.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动态能力生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1
[7] 马鹤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1
[8] 李福成.新型国有企业定位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1
[9] 毕楠.基于声誉资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10] 王雅娟.基于组织间信任的知识链演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11] 韩文海.基于隔离机制的竞合效益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12] 李泽建.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重大风险识别与动态演进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3] 张瑾.顾客参与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 2014
[14] 熊磊.技术资源与国际技术许可排他性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 2015
[15] 郑祖婷.基于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 2014
[16]张健.企业联盟能力、技术中介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 2013
[17]于洋.新型国有企业的三维监管体制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3
[18]白景坤.组织惰性的生成与克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9
[19]Veronica Serrano,Thomas Fischer.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biquitous system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2007(5)
[20]Terry Shinn,Erwan Lamy.Paths of commercial knowledge: Forms and consequence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synergy in scientist-sponsored firms[J].Research Policy.2006(10)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2[1] 王金开.CF工厂薪酬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09
[2] 张砷.MG环境下TIMELESS公司2013-2015年Time Song品牌腕表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2
[3] 牟海涛.维纳斯银河国际表业公司维纳斯产品生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09
[4] 王崇利.维纳斯国际表业有限公司麦克瑞品牌生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D].东北大学 2009
[5] 卜琳.MG环境下工孚钟表2011-2013年HTH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1
[6] 李智.RH公司生产战略制定和实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4
[7] 吴迪.MG环境下达克斯公司美达系列腕表生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1
[8] 果美娜.Management Game环境下GEM公司蓝宝石系列腕表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0
[9] 杨爽.XHLN公司薪酬管理方案的再设计及其实施[D].东北大学 2012
[10]张利民.MG环境下雅豪公司豪杰品牌生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0
[11]娄洁.MG环境下TIMELESS公司2013-2015年生产战略研究[D].东北大学 2012
[12]左佳.基于MG环境的环球计时表业公司典藏系列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D].东北大学 2011
[13]张砷.MG环境下TIMELESS公司2013-2015年Time Song品牌腕表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2
[14]张晓东.MG环境下工孚钟表Fusion产品2011-2013年生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D].东北大学 2011
[15]卜琳.MG环境下工孚钟表2011-2013年HTH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1
[16]张琰.Management Game环境下戴乐公司生产运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东北大学 2010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3[1] 涂振洲,顾新.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09)
[2] 林润辉,张红娟,范建红.基于网络组织的协作创新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3(06)
[3] 邱国栋着.公司发展战略[M].人民出版社,2005
[4](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着,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5](英)克利斯·弗里曼(ChrisFreeman),(英)罗克·苏特(LucSoete)着,华宏勋,华宏慈等译.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李怀祖编着.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7] 解学梅,左蕾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03)
[8]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02)
[9] 邱国栋,马鹤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互动研究:一个基于系统动力视角的理论框架[J].管理现代化.2011(04)
[10] 刘小刚,熊立峰.消费者需求动态响应、企业边界选择与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基于苹果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5)
[11] 杜兰英,陈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
[12] 张利斌,张鹏程,王豪.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与知识整合效能:人-环境匹配视角的分析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5)
[13] Boo-Young Eom,Keun Lee.Determinants of industry-academy linkages and, their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Korea as a latecomer in knowledge industrialization[J].Research Policy.2010(5)
[14] Maria Elmquist,Tobias Fredberg,Susanne Ollila.Exploring the field of open innov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3)
第二篇:高文文献阅读(推荐)
时间顺序,教育系统设计基础概念的发展,历史角度
之一:由来思想源头(关于学习)——起源以及早期发展军队的培训教材分析开发(教育倾向工程学观点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教学作为系统(行为主义米勒的任务分析方法论)——斯金纳的程序化教学运动(刺激反应强化)(他的开发课程方法是形成性评价的要素)——形成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如何为程序教学准备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分类学》)——标准参照测试运动(根据一个详细说明的行为领域去评估个人的状况)——形成性评价(使用前测试教学资源)——加涅的贡献(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事件与智慧技能的层级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基于行为主义的早期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 运用系统方法构建教学设计模式与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1、运用系统方法构建教学设计模式
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发出“培训的系统方法”SAT和“教学系统开发”ISD共同特点是包括分析、设计、开发、执行、评估五个基本要素(ISD面向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测试的运用)以下是认知主义的促进作用:
2、认知心理学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开始重视关注学习者个别差异的需要评估和分析,以及有关认知策略、动机激励和信息呈现策略的研究 ISD范式的形成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转向
基于计算机的教学CBI(教学设计开发的缘由: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的转向,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转向基于计算机的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ISD这种模式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分析、设计、开发、执行和评估)——ADDIE模型的形成(过于线性化,过于僵化、过于拘束,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费时)——教学设计研究的转向(学习者头脑中内容的组织对于教学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促使研究者们去建构和开发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之二:作为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与教学设计罗伦德:提出新的设计观,突出创造性、注意理性和直觉平衡、强调归纳和演绎统一、重视对话。确定教学设计视为设计的一种。
(二)不同取向的教学设计观
1、理性的教学设计观
重点:理性,突出设计过程的可预测性,强调遵循规则的程序的重要性
2、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观
强调教学设计过程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理性和创造性一体
理性和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形成反应设计本质特点并凸显教学设计特点的新的教学设计观一、二、基于泛技术观的教学设计泛技术观:以人为本,以人的学习为本 运用多种媒体。最新教育理念并设计开发相适应的新技术,新模型 作为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
理论)和处方性理论(教学理论)/认知主义取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教学新的关系——双向影响。
(二)从联系科学到系统科学
硬系统科学:最优化
软系统科学:全局性、联系性、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三)综合系统设计
:综合系统设计意味着特定系统水平上的互动与协调,不同系统水平上的互相依赖以及设计的内在一致性。巴纳易把系统设计看做是创造未来的新的智力技术,并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综合系统设计三维框架。将教学系统设计提升到教育系统设计
之三:专业化道路
作者认为,梅贝尔在强调教学设计专业化、研究深化的同时又将教学系统封闭起来,并加以简化、局部化
(一)作为联系科学的教学设1.联系科学的提出: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单方面影响2.描述性理论(学习宽阔而包容的多元化路线基于智力背景反思的教学系统设计:不应该简单地用一种理论去排斥另一种理论。新颖的建构性的学习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一致性、共同性和连贯性
在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时,过于狭窄的路线会导致思想的僵化,同样,过于宽泛的路线则会由于精力的分散而丧失关注的中心。因此,我们主张在关注学习技术的正确使用与理解和支持有效教学的共同目标上,通过两者的兼收并蓄来维持这两条路线在一定水平上的一致性。有反思精神与自我更新能力的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系统。
第三篇:企业危机战略谈
企业危机战略谈
日本世纪大地震、大海啸是国家危机。而核泄漏也是东京电力公司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东京电力公司在这次危机应对中是不成功。为此,想谈谈企业危机战略问题。
所有的企业危机无外乎三类,第一类品牌上的危机,第二就是消费者对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也可能引发危机,最常见的就是第三类,就是可能由产品质量进而引发对企业品牌的伤害,第三类危机是最多的,也是企业最难以处理得一种危机。在现代商场中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企业危机总是突然的、出人意料地爆发,不论是知名企业,还是无名企业,不可避免地总会发生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这成为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危机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准确预见,即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未雨绸缪,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在企业中营造一个“危机”氛围,加强员工培训,使企业所有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时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发生种种危机的可能性,并且训练各级员工在危机来临之后的反应能力以及事件处理能力。
危机战略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能获得的信息是否充分。而危机战略能否被正确执行则受制于企业内部是否有一个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往往是亡羊补牢,但其实预防与控制才是成本最低、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危机,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著名的企业家日本松下株式会社原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总结其企业的成功经验时,提出的重要一点就是,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环境以及形态的变化有可能引发种种企业危机,这其中有很多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却可以降低危机的强度,缩小危机的影响范围,从而使危机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将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并且都建立有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且成为企业的一个普遍的生存和发展法则。
从广泛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物的管理。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必须做到:移转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事前管理的地位;改进危机的事中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从而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长期损害。
此外,在企业危机管理中还要消除一些错误心理的危害。
第一种是侥幸心理的危害。侥幸心理通常是指同行或竞争对手发生了危机事件,但由于时间或区域的原因,并非本企业的危机,此时企业会认为危机与自己无关,从而任由事态的发展。
第二种是躲避政策的危害。一些企业在危机来临的时刻总是想着如何躲避媒体的采访或曝光。一味地躲避,不敢面对事实,也不配合媒体进行舆论的疏导,这样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危机的解决。
面对危机,企业切不可采取逃避政策,因为即使回避了一时的问题,却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种子。企业单方面的逃避并不能避免公众对危机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馈不足的情况下,公众会愤怒地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抵抗。
第三是推卸责任的危害。在企业认为媒体及公众都不知晓事件原委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认为反正这样也无人知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纸终究包不住火,推卸责任也许对短期经营有效,就长远来看,事情终究会被曝光,而企业不但失信于消费者,还失信于媒体。
最后就是隐瞒事实的危害。“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被应用到企业危机管理中则会造成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的影响。企业不但继续受到危机的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
总之,危机爆发后,企业一定要积极面对公众,不是推三阻四或者沉默寡言。面对公众的质疑,一定保持开放心态,不要害怕事情的暴光对企业的不利,要长远考虑,不要在乎短期的利益。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任何的遮掩都会阻止危机的顺利解决,都会对品牌的美誉度产生很大的伤害。
购物网站大全-
第四篇:企业战高温措施
高温高湿工作准备
高温高湿季节来临之际,为确保公司人员、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惠民华润及早安排,全面部署,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做好准备工作,全力以赴迎战高温。
一、做好高温雨季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高温高湿预案,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总经理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和部署防汛工作。对各小组成员制定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对防汛物资储备、原料成品存放、汛期排水分流、安全保卫、电力供应等做了细致的安排。各车间成立了防汛突击队,随时待命,一旦发生险情,立即投入抢险工作。
对皮辊、皮圈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更换、复磨,对高温高湿季节需用的专件器材进行了储备,各车间做好罗拉、纱线通道的清洁工作,避免粘缠。
动力车间对厂区对高压供电线路、机电保护进行了校验,对各变压器进行了全面检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处理,确保了供电安全。对空调管道和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重新修订了生产车间温湿度执行标准,并根据具体天气合理调控,确保生产车间温湿度调节。
后勤部门提前对厂房及仓库房顶进行了修漏和加固,对厂区周边明水沟、出水沟口进行了疏通,确保排水通畅,并做好防汛物资储备。
二、出台管理人员值班、义务劳动制度
6月1日至8月31日,每晚19:00-22:00,安排2名管理人员值班,并到生产车间进行义务劳动,在厂区及生产现场值班巡视,巡视结束后值班人员到自络工序帮值车工装纱。
三、开展为一线员工“送清凉”活动
为全体员工发放了防暑茶,生产车间配备了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室外温度达到35℃时,安排部室人员为一线员工送雪糕、茶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为坚守工作岗位的员工发放高温出勤奖,并提高一线员工的奖励额度,鼓励广大员工坚守工作岗位,出满勤,干满点。
四、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劳动竞赛
6-8月份,在广大员工中开展评选“操作能手”和“最佳员工”活动,同时在各工序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或技术比武,促进精益管理的推进和优化工劳动组合的推行。活动结束后,公司召开表彰会进行表彰奖励。
第五篇:文献学说文系列书目作者
书目
作者
时代
出版社
出版年代 《说文解字》
许慎 徐铉(校订)东汉,宋初
中华书局
2004-2-1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人,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同文1163字,解释十三万余字。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本书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贡献极大,还蕴涵着丰富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方言、俗语方面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后世学者所注重,奉为文字训诂之学的巨著。《说文解字》有简体版本和繁体版本,简体版本是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繁体版本是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01出版。
说文系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代以前,清代,清代以后 清代以前的有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和徐锴的说文解字系转。
徐铉,字鼎臣,生于后梁贞明二年(916)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与弟徐锴齐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他一生最大的学术功绩就是对《说文》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校定,今以大徐本行世。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俗称“大徐本《说文》”)与徐锴编撰《说文解字系传》(简称《系传》,俗称“小徐本《说文》”),是目前留存于世最早的完整本,亦最权威本。在大徐本中,除了对《说文》作了版本订正、增补正文、补新附字、加注反切等工作外,还对《说文》作了简要注释。这些注释有些是他个人的见解,凡注“臣铉等曰”者便是,这一类共407条;有的是引用他弟弟徐锴的看法,凡注“徐锴曰”者便是,这样的也有141条;另外还有几条是引用了李阳冰的意见。注释的内容大体分辨形、辨音、辨义三类。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乏谬误。
《说文解字系传》
徐锴
宋初
中华书局
1987-10-01 徐锴,生于后梁贞明六年(920),中国五代宋初时期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陵 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字楚金,精通文字学,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说文解字系传》,简称《系传》,俗称“小徐本《说文》”,共四十卷,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说文解字系传》实际就是《说文解字》注。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
通释三十卷,是全书的主要部分。对许慎的原文进行解释,并采用反切注音。徐锴广泛引证,采用以古书证古书和以今语证古语两种方法,对《说文解字》中的古义、名物进行疏证、说明。部叙二卷,说明540部首的分部依据。通论三卷,发挥文字俗体的含义。袪妄一卷,驳斥李阳冰的谬误。该卷被后人称为“最为可取”。类聚一卷,对同类名物的文字说明其类。错综一卷,说明古人造字的原因,补通释的不足。系述一卷,说明各篇的写作旨趣,为本书分目的大纲。清代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0
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说文解字注》的贡23献、、有校疏
1、订证发、许
慎明、修的诠正
说释
《《
解说说,文
》文并的》寓体
例的作
和讹于
术
语误述。
。
4、标明各字的古韵,以便形、音、义三者互求。
5、注明许慎引文的出处。
6、阐明许慎的文字学理论和看法。
《说文解字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相推求,综合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加扩展,旁征博引,所引之书达226 种之多。所以本书在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词义学等方面的成就是卓著的。凡典籍训诂与《说文解字》有异同者,无不采集考订,故本书考辨精当之处。《说文解字义证》
桂馥
清
中华书局
1987-7-1
桂馥(1736-1805),字未谷,一字东卉,号雩门,别号萧然山外史,桂馥书法晚称老苔,一号渎井,又自刻印曰渎井复民。山东曲阜人。书法家,文字训诂学家。精于考证碑版,以分隶篆刻擅名。曾为“阅微草堂”题写匾额。著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晚学集》等。
简介:《说文解字义证》共五十五卷,所谓“义证”,就是广征经史子集,对《说文》说解加以疏证。此书引群书用字之例来证许慎原著,罗列古籍而不下己意,分肌擘理、脉络贯通。桂馥《义证》贯通字用,因为这部《义证》对于历代用字的实例搜括完备,且按时代排列,几乎可以算是一部“汉字字用史”。因此梁启超把它列为学习《说文解字》的备忘辞典。
《说文释例》
王筠
清
中华书局
1987-12-1 《说文解字句读》
王筠
清
中华书局
1998-7-1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竖友,山东安丘人。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曾任山西宁乡(今中阳)知县,代理徐沟(今清徐)、曲沃知县。平生著述20余种,影响最大的是《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两种。《说文释例》二十卷,目的是“明许君之奥旨,补茂堂(段玉裁)所未备”,显然与前书不同。全书重点是在前十二卷,分三大部分:一是解释六书;二是解释古文、籀文、或体、俗体、重文;三是解释《说文》列字次序及解说术语。王筠的《说文释例》就是一部发展了段玉裁“通例”说,专门探讨《说文》体例和文字学规律的著作。该书分析详备,每例之下,列若干正例和若干变例。作者对《说文》烂熟于心,“羊枣脍炙,积二十年,然后于古人制作之意、许君著书之体、千余年传写变乱之故、鼎臣以私意窜改之谬,犁然辨晰于胸中”,于是“条分缕析,为之疏通其意”,卓然成一家之言。
清代中叶以后,《说文》之学大兴。严可均的《说文校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都是一时名着。在这些大家之外,诸如钮树玉、王煦、王玉树等人的着作中,也不乏说解文字的精义。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就是在这些着作的基础上加以去取着成的。王筠本来想就严、段、桂三家的着作,“或增或删或改”,“不加疏解”,着成一书,“以便初学诵习”。后来,他在朋友的从恿下改变了打算,改而撷取前列诸书的精华,“博观约取”,间下已意,以成一家之言。这样,“阅月二十而毕”,撰成了《说文解字句读》一二十卷。古人在读书时,往往加以圈点标识,谓之“句读”,认为这是读书的基本功。王筠把自已注释《说文》的著作叫做“句读”,是自谦其书只是读《说文》的基本入门书。但是由于他学识丰富,去取精当,所以《说文解字句读》的学术价值早已远远超出“句读”之外。《说文通训定声》
朱俊声
清
中华书局
1984-6-1
中国清代文字学家。字丰芑,号允倩,晚年又号石隐,清代大学者,自署元和人。雍正二年(1724)分江苏省长洲县置元和县,1912年元和县与长洲县并入吴县,有关传记或作江苏吴县人。博学无书不读,娴习经史,擅长诗赋词章。著作甚多,刻板的只有《说文通训定声》和《传经堂文集》。
《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三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清后
《说文笺识四种》
黄侃
1886-1935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4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授。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侃尤致力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一生精力,尽卒于此,其在大徐本《说文解字》上的识语,约数十万字,本书就是根据其批校本和讲课笔记整理录出。
《“说文学”源流考略》张其昀
1900-1985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1949年到台,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张其昀创办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等,著有《本国地理》、《政治地理学》、《中华五千年史》等。
本书试图通过对有关著述的介绍而展现以《说文解字》为中心的“说文学”由酝酿、产生到发展、鼎盛以及延伸之概况。凡清末以前《说文》系列的著述和与《说文学》有关涉的著述一概予以收录,略无遗漏;近现代的同类著述,则有收录。书中收录著述达四百四十余种,《说文》的介绍评议最为详细。《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1905-1988
北京出版社
1981-10
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北京,1928年毕业地北京大学国文系。他对古代文献和文字、声韵、训诂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精通《说文》学。他一生专注于传统训诂学的传授与教育,是中国训诂学会的主要创始人,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重要的继承人。
《说文解字通论》一书系统论述了《说文》编制体例、训释方式、六书理论、字形演变以及局限性等问题,对如何运用《说文》训诂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说文》中反映的社会状况、生产、科学、医学、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其中关于转注、假借、古今字义的论述极为精到,许多观点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在应用上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说文解字今释》
汤可敬
1941
岳麓书社
1997-7-1
湖南省益阳市人。196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现任益阳师专中文系主任、湖南省语言学会理事、益阳市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文史馆员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代表作为《说文多形多声说研究》、《词诠述评》、《部首说略》。他的专著《说文解字今释》,190万字,1997年7月岳麓书社出版,《大公报》、《湖南日报》、《古汉语研究》撰文详尽地介绍了该书的特色和写作情况,该书还是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初评获选著作。
《说文解字今释》是作者钻研《说文解字》,精审校勘后,按许氏思路,忠实原意,将其译为白话文。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并引古今文字、语言方面研究成果,证明、阐发、丰富、补充、订证许说。检索方便,是学习、研究《说文》学不可多得的佳著。
《二十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 张标
1945
中华书局
2003-
1945年生。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攻方向为以《说文》为核心的传统文字学和训诂学。在甲骨文及俗字考证、名物考证特别是在《说文》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较多成果。先后在《中国语文》、《语文建设》、《文史》、《文献》、《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本书是一部有关《说文》学术史研究的专著,是对《说文》研究流派、著述、方法、源流演变、利弊得失进行的回顾和总结。经部
1、易类
(1)《周易》 作者:姬昌(商)南宋 朱熹注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年代:2009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文字古奥,蕴义精深。《易传》是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共有十篇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
(2)《周易正义》 作者: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王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辨,玄学义理派,开一代新风;韩康伯:继承补注王;孔颖达:疏解原文,串讲王韩,自我发挥。
(3)《周易集解》 作者:李鼎祚(唐)张文智注 出版社:济南齐鲁出版社 年代:2005 《周易集解》偏重像数之学总结《易》学成果的著作。
2、书类(1)《尚书》 作者:孔子(春秋)出版社:新华书局出版社 年代:2004 《尚书》又称《书》、《书经》,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体裁: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
(2)《尚书正义》 作者: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3、诗类
(1)《诗经》 作者:孔丘(春秋)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 年代:2006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305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尹吉甫,《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诗经六义:体裁:风(十五国风);雅(二雅:《大雅》、《小雅》;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修辞手法:赋(铺叙直陈);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2)《毛诗正义》 作者: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4、礼类
(1)《周礼》 作者:周公(西周)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2)《周礼注疏》 作者: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4(3)《周礼正义》 作者:孙诒让(清)陈玉霞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 年代:1987 特点:提纲握枢,贯串全经;内容丰赡,断制精确;实事求是,持论宏通,研究之大成。
5、春秋类
(1)《春秋左氏传》 作者:左丘明(春秋战国)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85 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地位:《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经学通论·春秋》评论说:“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
(2)《春秋左传正义》 作者: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9 特点:正义先释原文,再释杜注,征引浩博,总结定于一尊。
(3)《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作者:刘文淇等人(清)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年代:2005 特点:研究之大成,取材广博,资料丰富。
6、论语
(1)《论语》 作者:孔子之门(春秋战国)出版社:国学大书院 年代:1906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古籍。
(2)《论语注疏》 作者: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1986(3)《论语集注》 作者:朱熹(宋)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1906 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有浓重的理学色彩。
7、孟子
(1)《孟子》 作者:赵岐(东汉)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98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道德天、性善与四端、义利之辨、政治思想、德治观念、教育主张、道统观念、仁政学说、养气与成德”等理论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后汉赵岐作《孟子章句》,把每篇分为上、下,则七篇共十四卷。
(2)《孟子注疏》 作者: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年代:2005(3)《孟子正义》 作者:焦循(清)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87
8、孝经类
(1)《孝经》 作者:孔丘(春秋)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特点:①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②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用孝治理国家,臣民可用孝立身理家;
③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孝经注疏》 作者: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9。
9、尔雅类
(1)《尔雅》 作者:周公(西周)
地位:《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2)《尔雅注疏》 作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1990 特点:释意更加明确,多引书证,进一步指出音义想通的想象。
(3)《尔雅正义》(清 邵晋涵)邵氏面水層轩刻本影印原书版 乾隆五十三年
10、群经通论
(1)《经学历史》 作者:皮锡瑞(清)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06 清末经今文学家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对经学及其历史作了简要、清楚的介绍与评价,内容涉及经学史中的重要典籍,各种流派和代表人物。现代经学史家周予同先生又为此书作了详细,精当的注释,举凡典籍,人物,典章制度,生词僻义,均一一引征文献,详加阐发,为原书增色不少。《经学历史》是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2)《经学通论》 作者:皮锡瑞(清)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1954 《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
集部 总集
1、辞赋总集
《楚辞》(刘向辑 林家骊 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楚辞新注》(聂石樵 注)商务印书馆 2004 《楚辞解故》(朱季海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2、诗文总集
《文选》([梁]萧统著 [唐]李善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7 《文苑英华》(李昉等编)中华书局出版社 1966
3、地方性总集 《会稽掇英总集》(宋孔延之编)
4、文章总集
《金文最》(张金吾编)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0 《元文类》(苏天爵编)商务印书馆发行 1958
5、诗歌总集
《诗经》(春秋 孔丘)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 《诗毛氏传疏》(清 陈奂)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9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乐府诗集》 [宋] 郭茂倩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9 《西昆酬唱集》(宋)杨億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6、词总集
《花间集》 赵崇祚-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花庵词选》 黄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7、戏曲总集
《六十种曲》 毛晋 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 《元曲选》 赵义山 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8、全文总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 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60 别集
《曹操集》(三国)曹操著 中华书局编辑部据丁福保辑本整理校订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0 《陶靖节集》 陶渊明编 逯钦立注释、解说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9 《李白诗选》 李白 著/葛景春 选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杜甫选集》邓魁英、聶石樵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温飞卿诗集笺注》 温庭筠 著 /曾益 王国安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苏东坡集》(北宋)苏轼 著 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2012 《金圣叹全集》(全六册)(清)金圣叹 著,陸林 辑校整理 凤凰出版社 2008 文论专著与诗文评概述
《文心雕龙》(刘勰 著 王志彬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2 《诗品》(南朝梁)钟嵘 著;古直笺,曹旭 导读;曹旭 整理集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皎然<诗式>研究》 许连军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 《六一诗话 冷斋夜话》(宋)欧阳修,(宋)释惠洪 著,黄进德 批注 凤凰出版社 《沧浪诗化校笺》(宋)严羽 著,张健 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 2012 文献学 甲骨文(第七组)
书目 作者 时代 出版社 出版年代 《甲骨文合集》 郭沫若 1892~1978 中华书局 1983-1 《甲骨文合集释文》 胡厚宣 1911~199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甲骨文编》 孙海波 1910~1972 北平快佛燕京社 1934 《新甲骨文编》 刘钊 1959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9-05 洪飏 1971 张新俊
《续甲骨文编》 金祥恒 1918-1989 藝文印書館 1993-06-3
2007 2009 《甲骨文合集补编》 彭邦炯 谢济 马季凡 1938-2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甲骨文字典》 徐中舒 1898-10-15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8 《甲骨文字诂林》 于省吾 1896~1984 中华书局 1996 《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 1896~1984 中华书局 1979 《甲骨文字集釋》 李孝定 1918~1997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5 《甲骨学通论》 王宇信 194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殷虚书契考释》 羅振玉 1866~1940 中华书局 2006-01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賓 1895~1963 中央研究院 1965
金文文献
书目 作者 时代 出版社 出版年代
《殷周金文集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编
中华书局
2007-1-1 《殷周金文集成释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0-12-1 《殷周金文集成引得》
张亚初
1936.8至今
中华书局
2012-12-6 《金文编 》
容庚
1894—1994
科学出版社;
1959 《金文编校补》;
董莲池;
1953 年;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9 《金文大字典》;
戴家祥;
1906-1998;
学林出版社;
1999-05-01 《新见金文字边》;
陈斯鹏、石小力、苏清芳;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5-1 《汉代铜器铭文文字编》;
徐正考;
1962年;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3 《金文诂林》;
周法高 主编;
1915.9-1994.6;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5-01 《金文诂林补》;
周法高;
1915.9-1994.6;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2-05 《金文诂林附录》; 李孝定、周法高、张日升;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