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谈补光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论文
1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处理核心,采用标准接口电路5V电源供电;时钟模块的主体芯片DS1302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液晶显示模块采用OCM12864-3128×64点阵型液晶,可显示各种字符及图形;按键则用4×4排列原理,直接购买了按键贴膜,通过8根排线直接与主板连接。单片机基本外围电路中晶振频率为12MHz,两路红绿指示灯方便程序的调试。系统通过红蓝光滤光片和ISL29010光传感器监测环境中红蓝光光照强度。
1.1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以51单片机为处理核心,外围连接键盘、LCD和传感器等外设,采用标准接口电路5V电源供电,其中:P0口连接液晶屏的8路数据口;P2口连接4*4矩阵键盘;P3.0和P3.1用于单片机与串口连接的数据读写线,完成程序的下载;P3.2~P3.7为液晶控制端;P4.2和P4.3为单片机PWM控制端输出口。采用内部分频技术实现对PWM信号频率的控制,将输出频率降至300Hz,实现植物补光的温室精确控制。
1.2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利用红蓝光滤光片和ISL29010光照传感器实时检测设施内部红蓝光光照强度,并将采集数据提供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滤光片采用高通滤光片和低通滤光片两种,分别将自然光中600~700nm和400~500nm的红蓝光提取出来,通过ISL29010光照传感器检测出红蓝光强,上传给单片机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环境中红蓝光强检测。
1.3补光模块
补光模块包括LED补光灯阵列和驱动电路,LED补光灯阵列由波600~700nm的窄带红光和波长400~500nm的窄带蓝光组成。驱动电路采用PT4107为核心控制芯片,利用继电器来控制外接市电电源为核心控制芯片供电,当满足外部调光条件继电器导通时,其接收单片机发送PWM控制信号实现对调节灯组亮度的调节。
2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多控制模式的设计思路,以IAR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分别设计了数据采集程序、专家指导程序、定量控制程序、按键程序、显示程序和计时程序,实现各模块对应功能及数据传输。其专家指导程序以樱桃生长各生境参数为标准进行设定,设计了基于专家规则的温室光环境调控方法,实现了手动和自动两种阶段转换方式,可根据当前阶段信息自行计算红蓝光PWM值和需补光量,完成不同阶段的按需智能补光。以番茄为例,其每个阶段的生长累积时间和适宜光强各不相同。如在番茄的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3个阶段,其阶段累积时间和适宜光强系统可以根据番茄这一阶段特性进行专家规则的修定,对番茄在不同阶段进行生长时间的模拟累积和光强检测,通过专家规则实现阶段参数的智能调控和不同阶段的按需定量补光。系统针对当前生长阶段信息,基于专家系统,根据不同阶段需光量的差异性,设定该阶段需补光量和当前累积补光时间,通过对外界光强的监测,采用PWM技术控制LED补光灯阵列工作电流,同时统计该阶段尚需工作时间,实现对植物的分阶段按需定量补光。由于同类植物生长的微弱差异,系统提供手动参数修改与阶段强制调整功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
3系统功能实现
本系统以樱桃为目标作物,分为休眠期、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落果期和收获期,每个时期所需时间和补光量各不相同。基于各阶段生长时间和补光量信息的专家规则,完成相应阶段时间累积后跳入下个阶段,自动调用下阶段相关参数,实现定量补光。为了验证设备的性能,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樱桃实验基地对系统进行了调试验证。系统运行到开花期时的实时信息,包括开花期的需补光量和距离下阶段的时间。当手动强制进入下阶段(即进入幼果期)后,由于前后两阶段需光量的不同,对应的PWM值也会不同,系统所输出PWM占空比也会随之变化。开花期和幼果期两阶段的PWM值输出占空比信号。以上说明系统可完成各项功能要求,证明了系统的可实现性和正确性。
4结论
1)系统研究实现了基于专家规则的动态智能补光系统,其结合时下热门的专家系统,对植物各生境参数进行设定,通过系统监测到的实时光照信息,完成不同阶段植物需光量计算,实现了对植物的分阶段按需精确补光。
2)与其他补光系统相比,运用DS1302时钟芯片对植物生长累积时间进行模拟,采用专家系统对樱桃生长各生境参数进行设定,根据植物生长特性自动进行阶段转换,实现了分阶段按需定量补光。
3)经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植物进行按需精确补光的要求,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极大地提高了温室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带动了相关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传感器设计及应用实例论文
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的原理及应用
概 述: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1、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这类传感器。
在了解压阻式力传感器时,我们首先认识一下电阻应变片这种元件。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 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的电阻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ρ——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Ω·cm2/m)
S——导体的截面积(cm2)
L——导体的长度(m)
我们以金属丝应变电阻为例,当金属丝受外力作用时,其长度和截面积都会发生变化,从上式中可很容易看出,其电阻值即会发生改变,假如金属丝受外力作用而伸长时,其长度增加,而截面积减少,电阻值便会增大。当金属丝受外力作用而压缩时,长度减小而截面增加,电阻值则会减小。只要测出加在电阻的变化(通常是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可获得应变金属丝的应变情况。来源: http://tede.cn
2、陶瓷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抗腐蚀的陶瓷压力传感器没有液体的传递,压力直接作用在陶瓷膜片的前表面,使膜片产生微小的形变,厚膜电阻印刷在陶瓷膜片的背面,连接成一个惠斯通电桥(闭桥),由于压敏电阻的压阻效应,使电桥产生一个与压力成正比的高度线性、与激励电压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标准的信号根据压力量程的不同标定为2.0 / 3.0 / 3.3 mV/V等,可以和应变式传感器相兼容。通过激光标定,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传感器自带温度补偿0~70℃,并可以和绝大多数介质直接接触。
陶瓷是一种公认的高弹性、抗腐蚀、抗磨损、抗冲击和振动的材料。陶瓷的热稳定特性及它的厚膜电阻可以使它的工作温度范围高达-40~135℃,而且具有测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电气绝缘程度 >2kV,输出信号强,长期稳定性好。高特性,低价格的陶瓷传感器将是压力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在欧美国家有全面替代其它类型传感器的趋势,在中国也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陶瓷传感器替代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3、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工作原理
被测介质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膜片上(不锈钢或陶瓷),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和用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于这一压力的标准测量信号。来源:www.xiexiebang.com
4、蓝宝石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利用应变电阻式工作原理,采用硅-蓝宝石作为半导体敏感元件,具有无与伦比的计量特性。
蓝宝石系由单晶体绝缘体元素组成,不会发生滞后、疲劳和蠕变现象;蓝宝石比硅要坚固,硬度更高,不怕形变;蓝宝石有着非常好的弹性和绝缘特性(1000 OC以内),因此,利用硅-蓝宝石制造的半导体敏感元件,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有着很好的工作特性;蓝宝石的抗辐射特性极强;另外,硅-蓝宝石半导体敏感元件,无p-n漂移,因此,从根本上简化了制造工艺,提高了重复性,确保了高成品率。
用硅-蓝宝石半导体敏感元件制造的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可在最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并且可靠性高、精度好、温度误差极小、性价比高。
表压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由双膜片构成:钛合金测量膜片和钛合金接收膜片。印刷有异质外延性应变灵敏电桥电路的蓝宝石薄片,被焊接在钛合金测量膜片上。被测压力传送到接收膜片上(接收膜片与测量膜片之间用拉杆坚固的连接在一起)。在压力的作用下,钛合金接收膜片产生形变,该形变被硅-蓝宝石敏感元件感知后,其电桥输出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与被测压力成正比。
传感器的电路能够保证应变电桥电路的供电,并将应变电桥的失衡信号转换为统一的电信号输出(0-5,4-20mA或0-5V)。在绝压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中,蓝宝石薄片,与陶瓷基极玻璃焊料连接在一起,起到了弹性元件的作用,将被测压力转换为应变片形变,从而达到压力测量的目的。
5、压电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压电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就是所谓的“居里点”)。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也就说压电系数比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而酒石酸钾钠具有很大的压电灵敏度和压电系数,但是它只能在室温和湿度比较低的环境下才能够应用。磷酸二氢胺属于人造晶体,能够承受高温和相当高的湿度,所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压电效应也应用在多晶体上,比如现在的压电陶瓷,包括钛酸钡压电陶瓷、PZT、铌酸盐系压电陶瓷、铌镁酸铅压电陶瓷等等。
压电效应是压电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因为经过外力作用后的电荷,只有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得到保存。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所以这决定了压电传感器只能够测量动态的应力。
压电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加速度、压力和力等的测量中。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加速度计。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在飞机、汽车、船舶、桥梁和建筑的振动和冲击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航空和宇航领域中更有它的特殊地位。压电式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测量发动机内部燃烧压力的测量与真空度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军事工业,例如用它来测量枪炮子弹在膛中击发的一瞬间的膛压的变化和炮口的冲击波压力。它既可以用来测量大的压力,也可以用来测量微小的压力。
压电式传感器也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测量中,比如说心室导管式微音器就是由压电传感器制成的,因为测量动态压力是如此普遍,所以压电传感器的应用就非常广泛。
BP01型压力传感器及其在便携式电子血压计中的应用
介绍了德利康公司的BP01型压力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给出了一个用BP01作传感器组成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的实际电路,并对该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同时给出了该便携式电子血压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概述
BP01 型压力传感器是为监测血压而专门设计的,主要用于便携式电子血压计。它采用精密厚膜陶瓷芯片和尼龙塑料封装,具有高线性、低噪声和外界应力小的特点;采用内部标定和温度补偿方式,从而提高了测量的精度、稳定性以及可重复性,在全量程范围内,精度为±1%,零点失调不大于±300μV。BP01的主要性能参数
BP01的内部等效电路和外形封装如图1所示;表1所列为BP01在电源电压Vs为5.0V、环境温度TA为25℃时的主要性能参数。
BP01的极限参数如下:
·最大工作电压:20VDC;
·最大耐压:1500 mmHg;
·工作温度范围:0~70℃;
·引脚焊接温度(最大值):250℃(2~4秒)。基于BP01的电子血压计
3.1工作原理
用BP01构成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的原理电路如图2所示,它由偏置电源电路(A1、A2)、前置处理电路(A3~A6)、显示电路(A7)和压力传感器(BP01)组成,该血压计的血压测量范围为0~200mmHg,分辨率为0.1mmHg,工作电源为一节9V迭层电池。现将血压计中各主要电路的工作原理分述如下:
a.偏置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由带有内置参考电压的双运放LM10组成,A1构成同相放大器,A2构成跟随器,它们的作用是将内置的参考电压放大后用作压力传感器BP01的偏置电压Vs,其Vs的值由下式决定:
Vs=Vref(1+R2/R3)
式中:Vref为LM10的内置参考电压。其值为200mV,将此值连同电路中的R2和R3的值代入上式即可求得偏置电压Vs的值为5V。
b.前置处理电路
前置处理电路由A3~A6四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A3构成失调偏置电路以对电路失调进行补偿;A5构成跟随器,用于对压力传感器BP01的输出信号进行隔离缓冲;A4、A6构成放大电路,其增益AV由下式决定:
AV=1+(R1/RT)
若忽略失调,前置处理电路的输出电压Vout为:
Vout=2(1+R1/RT)VIN
式中:VIN为压力传感器BP01的输出电压。
c.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选用三位半的显示驱动器。工作时,压力传感器BP01的输出经前置处理电路放大后,由显示驱动电路来驱动LCD,以读出测量的血压值。
3.2调试方法
a.零压输出调整
在零压输出时,调整失调电位器RP1,在血压计的显示值为000.0时,即可认为完成了零压输出调整。
b.前置电路增益的调整
压力传感器BP01的满量程输出与偏置电压有一定的关系,当5V偏置时,在200mmHg压力下的输出为10mV,其对应的显示驱动电路的输入为200mV,因此前置电路的增益AV为200mV/10mV,这样,利用前面Av的计算公式即可反推出增益电阻RT的值。
若选取电阻R1为10kΩ,则增益电阻RT应为1.1kΩ。调试时可先用电位器调整输出值,再用万用表测出该电位器的阻值,最后再换成固定电阻。
c.满量程调整
满量程调整时,先在显示电路的输入端加上200mV电压,然后调整电位器RP2,使其读数为199.9mmHg即可。
上调整完成之后,一般应多重复几次,以使显示值可靠地符合精度要求。
3.3元器件的选择
为保证测量精度,上述电路的外围元器件的选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电位器RP1、RP2应选用1%精度的金属膜多圈电位器;电阻应选用1%精度的金属膜电阻器;电容一般选用聚脂薄膜或者云母电容。结束语
在使用压力传感器BP01和其它器件设计便携式电子血压计时,应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偏置电压,其输出也不同,因而前置处理电路的增益应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满量程的不同要求。
第三篇:基于PCF8591t的智能小车追光系统的设计
基于PCF8591t的智能小车追光系统的设计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智能小车的光源位置及光强检测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由硅光电池、A/D及D/A转换器PCF8591t完成光信号的采集和转换,由单片机完成数据处理和小车运动控制。使小车能够根据光源位置、光线强弱的变化实现快速寻光。
关键词:PCF8591t 硅光电池 单片机 智能追光小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4-0148-03
1、引言
随着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智能小车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科研、生活、教学等各个方面。仅从历年省级乃至全国的电子设计大赛的比赛项目中都可以看到智能小车的身影。智能小车通过所搭载的各类传感器来实现避障、巡线、防碰撞、追光、搬运等各类功能,而相关控制功能实现的好坏于传感器的性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方案旨在设计一种可应用于智能小车上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光源及光强检测模块。
2、总体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
在本方案中,光源的检测由分布在小车车身不同位置的多个硅光电池来实现,将所采集的光源信号送至PCF8591t进行A/D转换,而后由单片机依据转换后的信号作出判断来控制小车的运动,从而实现小车追光运动。其中光源检测电路的数目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硬件设计方案
3.1 光源信号采集电路
这部分电路主要实现光源信号的采集,目前很多智能小车对于光信号的检测通常采用光敏电阻来实现,但光敏电阻的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由于光敏电阻本身的特点,使检测结果与实际光强无法呈线性关系,使得检测结果误差较大。而专门的光强检测芯片价格又较高,如需在一台小车上配置多个检测芯片的话,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本方案中采用硅光电池进行光信号检测,硅光电池两侧的输出电压能够跟随外界光线强弱变化,而且光电池具有响应速度快,使用方便,频率范围宽,价格低的优点。其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光电池两端的电压经过隔离和放大后,得到5V以内的模拟电压输出。图中运放采用通用运放LM358或LM324均可。
如图2所示。
3.2 A/D转换电路
这部分电路完成对光源信号采集电路输出的模拟电压进行A/D转换,其转换结果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电路如图3所示,PCF8591t是Philips(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具有I2C总线接口的8位A/D及D/A转换器。内部有4路A/D转换输入,1路D/A模拟输出,最高转换速率达11KHz,不过该芯片的基准参考电压需要外接,图3所示电路的参考电压采用芯片本身的供电电压DC+5V。
I2C总线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串行总线,它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具有读写方便、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好、易实现系统扩展、易实现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可靠性高等优点。在与CPU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仅靠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就可以实现。PCF8591t的引脚功能如表1所示。
3.2.1 PCF8591t的地址控制字
PCF8591t的地址控制字具体格式描述如表2所示。其中,I2C总线协议规定A/D器件高四位地址为1001,低三位地址为引脚地址A0~A2,由硬件电路决定,地址控制字的最后一位为方向位/,对A/D器件进行读操作时为1,进行写操作时为0。
为描述简单起见,在本方案中,仅分别在智能小车的左前方、右前方共安装了二个光电池,采集后的光源信号分别送至PCF8591t的二个模拟输入通道AIN0和AIN1,故使用一片PCF8591t完全满足要求,此时电路中A0~A2做接地处理,则此时PCF8591t的器件写地址为90H,器件读地址为91H。
3.2.2 PCF8591t的转换控制字
转换控制字用于实现器件的各种功能.如模拟信号由哪几个通道输入、是选择A/D转换功能还是选择D/A转换功能等。控制字节存放在控制寄存器中,总线操作时为主控器发送的第二字节。其格式如表3所示。
其中:D1、DO两位是A/D通道编号:00、01、10、11分别代表通道0~通道3
D2自动增益选择,该位为1时,对当前通道转换后自动切换至下一通道进行转换,为0时不自动进行通道转换,此时可通过软件修改转换通道。
D5、D4模拟量输入选择:00为四路单输入、01为三路差分输入(分别为前三个通道AIN0~AIN2与最后一个通道AIN3的差分输入)、10为两路单端输入(AIN0、AIN1)与一路差分输入配合(AIN2-AIN3)、ll为两路差分输入(AIN0-AIN1、AIN2-AIN3)。
D6 模拟输出允许位,A/D转换时设置为0(此时地址控制字最低位D0此时设置为1),D/A转换时设置为1(此时地址控制字最低位D0此时设置为0)。
3.2.3 PCF8591t的A/D转换
在进行A/D转换时,需要遵循标准的I2C写读时序,其数据读取操作格式和逻辑操作波形时序如图4所示,对PCF8591进行写读操后便立即启动A/D转换,并读出A/D转换结果。其中DATA BYTE N为A/D的转换结果,分别对应于前一个数据读取期间所采样的模拟电压。A/D转换结束后,先发送一个非应答信号位,再发送结束信号位。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其一,上电复位后地址控制字和转换控制字均为为OOH,在A/D转换时须设置控制字,即须在读操作之前进行控制字节的写入操作。其二,由于在读周期中读出的第一个字节为前一次的转换结果,若需读取当前转换值,应多读一个字节。上电复位后读出的第一字节为80H。
4、软件设计方案
本方案中,智能小车上共安装了二个光电池,其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作为PCF8591t的二路模拟信号输入,分别接于AIN0~AIN1。在进行光源检测时,读取每个输入端的A/D转换结果,然后进行综合判断就可以确定当前光源位置,以此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实现追光。其中完成单通道A/D转换及光源判断及运动控制部分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A/D转换的部分程序如下:
unsigned charad_conversion(unsigned char addr,unsigned char ch)
{ unsigned char i;
start();
write_byte(addr);// 发PCF8591t写地址
ack();
write_byte(ch);// 发PCF8591t转换控制字
ack();
stop();
start():
write_byte(addr+1);// 发PCF8591t读地址
ack();
i=read_byte();// 读取前一次转换数据
…………
returni;
}
其中,由于考虑到光电池及电路元件参数的分散性,所以在进行左右侧的转换值比较时,设定了容差范围,当两侧转换结果的差值在容差范围以内时,认为此时两侧的光强是一样的,小车可保持当前运动状态。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所选用的光电池特性和放大电路参数进行实际测量,以确定合适的容差范围。
同时,对于小车的运动控制,可采用PWM原理对小车进行调速,以此可方便的控制小车的运行速度和方向。
5、结论
采用本方案设计的智能小车追光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效果理想,性能稳定。而且由于PCF8591t在一片芯片中集成了4路A/D和1路D/A转换功能,且模拟输入有单端和差分方式可选,故给设计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而且芯片的通讯协议为I2C总线方式,在使用中为电路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为系统芯片有限的I/O口提供了最大的使用效率,同时具有读写操作简单,速度快,性能稳定,扩展方便等优点,还可以和其它I2C总线接口的器件构建功能较为全面的传感器系统,这一点在智能控制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何立民.I2C总线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2] 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3] 周剑利,郭建波,崔涛.具有I2C总线接口的A/D芯片PCF8591及其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7):150-151.作者简历:施芸:1975.7,女,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单片机应用技术和智能控制方面的工作。
第四篇:非织造材料产品设计及应用论文
《非织造材料产品设计与应用》论文模板
标题(一级标题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专业 姓名(楷体小三)
摘要:文章内容概括:设计背景及意义,产品设计、实验设计、结论(宋体小三)关键词:(宋体小三)
一 绪论(二级标题宋体小三加粗,设计背景 设计意义)
1.1(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1.1.1(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正文(中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数字和英文Times New Roman 小四)要求字数3000字。
二 XXX设计(二级标题宋体小三加粗,具体的设计与依据)
……
三 性能测试(二级标题宋体小三加粗,性能测试的方案、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四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宋体五号,数字英文Times New Roman 五号)
[2] Heider, 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3): 62-67.《非织造材料产品设计与应用》论文模板
附录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第五篇:太阳高度及应用教学设计
太阳高度及应用教学设计(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4.能用太阳高度的变化,处理楼间距问题,处理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课前检测:
1.地球上哪里的昼夜永远等长?该地的昼长几小时? 2.全球各地何时昼夜等长?此日晨昏线与经线有何关系? 3.夏至日地球上哪里出现极昼现象?
4.国庆节小长假期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此期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5.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北半球冬至日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导入】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院内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吗?
【新课讲解】
【自主学习】
一、太阳高度角
(1)概念: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用h表示),如右图所示。(2)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何时最大,何时最小?
二、正午太阳高度
【活动探究】 学生读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地方时是12点的太阳高度。
2、指导学生在光照图上绘制地球上某一天某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生读图,归纳总结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A、夏至日
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大90 °S 23°26′S 0° 23°26 ′N 90°NB、冬至日
°S 23°26′S 0° 23°26 ′N 90°N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小C、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3)正午太阳高度动态变化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