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推荐5篇]

时间:2020-11-20 14: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

第一篇:《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专题(教材采用匡兴、陈惇主编的《20世纪欧美文学》)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考核计分方法: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二、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90分钟。

三、期末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每题1分,10题,共10分;

2.填空:每空2分,10题,共20分;

3.简答:每题15分,3题,共45分    4.论述:1题,25分 四、课程特点 1.这门课是“专题”课,教材的体例是“以文学流派和重点作家作品带动文学史的叙述”,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弄清各个文学流派(主要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各流派)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部分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延续,学习时要弄清19世纪现实主义的特点,20世纪现实主义在此基础上有哪些变化和发展。

2.作家作品选取的都是20世纪欧美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代表作,要求大家要记住作家名、作品名,作品的中心内容、人物形象、在艺术上是如何表现所属的某流派的特征的。总的来说对作品要求有较深入的分析,这一点跟专科的“简史”课相比,加强了难度和深度。

3.希望大家学习时要尽量多读作品,这是学好课程的基础,也是增强我们文学修养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把读作品重视起来。

4.这门课还涉及一些与流派产生息息相关的哲学、心理学理论,在学习时也需给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不能很好地理解流派特征和作家作品。

第一编 引言 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与19世纪现实主义相比的不同之处)1.视域和主题的变化;

2.创作理念的变化;

3.方法与形式的变化。

第一章 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恪守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作品:高尔斯华绥及其《福赛特世家》三部曲、萧伯纳。

(2)接受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康拉德、D•H•劳伦斯的主要作品《白孔雀》、《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3)其他著名作家:乔治•威尔斯、阿诺德•贝内特、吉卜林、毛姆、福斯特、曼斯菲尔德等。

(4)左翼进步作家:奥凯西、奥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愤怒的青年”的内涵。

(2)在现实主义中融合(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作品:戈尔丁《蝇王》、《继承者》、《品彻•马丁》;

多丽丝•莱辛(女作家)《金色笔记》等。

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路易•阿拉贡(《共产党员》);安德烈•马尔罗(《征服者》、《人的状况》);

亨利•巴比塞(《火线》);

马丁•杜•加尔(《蒂博一家》)三、德语国家及欧洲其他地区的现实主义文学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亨利希•曼(《臣仆》、《亨利四世》)、赫尔曼•黑塞。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反战作家作品: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路德维希•雷恩(《战争》);

阿诺尔德•茨威格的系列小说《白种人大战》等。

3.德国无产阶级文学 贝希尔、魏纳特、布雷德尔、安娜•西格斯(《第七个十字架》);

沃尔夫等、布莱希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德“废墟文学” 亨利希•伯尔(《以一个女人为中心的群像》)、君特·格拉斯的“但泽三部曲”(《铁皮鼓》)。

5.其他德语国家作家作品 奥地利的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等;

瑞士的迪伦马特(《老妇还乡》、《物理学家》)等。

6.欧洲其他地区作家作品 意大利的皮兰德娄、莫拉维亚,希腊的卡赞扎基斯,挪威的哈姆生、温赛特,丹麦的尼克索,波兰的莱蒙特,罗马尼亚的萨多维亚努,捷克的哈谢克、米兰•昆德拉,匈牙利的莫里兹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出现的“新现实主义”文学曾经一度成为本国文学的主流,而且在世界上获得好评。捷克的米兰•昆德拉在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文坛上掀起过一阵热潮。

四、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1.20世纪初的作家作品 “美国自然主义之父”的弗兰克•诺里斯(《章鱼》);

厄普顿•辛克莱的“黑幕小说”(《屠场》、《煤炭王》);

辛克莱•路易斯;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

德莱赛(《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美国的悲剧》)。

2.两次大战之间的作家作品 “迷惘的一代”作家海明威(见专节)和菲兹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美国》)、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

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作家作品(1)“垮掉的一代”文学:杰克•凯鲁雅克的《在路上》、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2)战争小说:欧文•肖的《幼狮》、诺曼•梅勒的《裸着与死者》、赫尔曼•沃克的《该隐号兵变》、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

(3)戏剧: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奥尼尔见专节)。

(4)族裔文学:犹太人作家艾萨克•巴士维新•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此外还有伯纳特•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见专节)。

(5)美国黑人文学的主要代表有理查德•赖特、拉尔夫•艾里森、、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和玛利亚•安吉拉。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詹姆斯•鲍德温(《向苍天呼吁》)和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第二节 萧伯纳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戏剧作品名称;

文学评论著作《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二、萧伯纳创作小结 萧伯纳是英国自莎士比亚以来最重要的戏剧家,为英国戏剧的复兴和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内容:坚持用渐进的改良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许多方面,取材既有历史又有现实。尤其是那些深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揭露批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政策,启发读者和观众进行思考的作品,至今仍不失其认识价值。

2.戏剧艺术方面的主要特点:通过剧中人物对话表现戏剧矛盾和冲突,台词论辩性很强,充满精辟的言论和警句,其中辛辣的讽刺和机智的幽默兼而有之;

注重剧中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在剧中制造颠倒场面,使观众震惊并对某一问题不能不加以重新思考,从而产生思想的冲击力 三、《巴巴拉少校》 1.《巴巴拉少校》的矛盾冲突与思想内容 《巴巴拉少校》以宗教慈善机构救世军和军火制造业为题材,主要矛盾冲突在巴巴拉和她父亲安德谢夫之间展开。剧本的主题是如何消除贫困。在这一问题上,表现了萧伯纳思想的矛盾性。在揭露资本家财富的血腥肮脏及金钱统治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方面,萧伯纳是十分尖锐深刻的。他指出金钱是资本主义国家真正的统治者。但在探讨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方面作家的态度却十分模糊。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是金钱救世还是宗教救世,最终宗教救世的思想不攻自破。

2.《巴巴拉少校》的艺术特点 《巴巴拉少校》在艺术上表现了萧伯纳戏剧的主要特点:(1)强调冲突的重要性,而冲突的产生应是“未确定的思想观点的互相冲突”,而不是通过那种不涉及到问题的表面因素。并且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不应泾渭分明(或者是既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2)戏剧语言是表达戏剧冲突的重要一环。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和讨论的重要性。在《巴巴拉少校》中,可以看到台词准确精妙、一针见血、极具讽刺力量的特点。

(3)善于制造颠倒场面。“颠倒场面”是指开始合理与不合理的双方在剧终时颠倒位置,合理的成为不合理,不合理的成为合理。颠倒场面能使观众震惊并对某一问题加以重新思考,从而产生思想的冲击力。

第三节 托马斯•曼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托尼奥·克勒格尔》 《马里奥和魔术师》 《王爷殿下》 长篇小说《魔山》 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 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 二、《魔山》 长篇小说《魔山》是托马斯•曼对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历和思想的总结。《魔山》被称作是一部现代的“教育小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魔山》的基本主题是珍爱生命,抗拒死亡。

小说有两条线索:(1)小说用象征的手法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着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

(2)通过描写主人公汉斯在山庄里7年的成长过程,涉猎到当前欧洲的各种思潮。

三、托马斯•曼创作小结 从托马斯•曼的50余年文学生涯可以看出,虽然他青年时代的创作,受过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但自中年以后,特别是晚年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反法西斯倾向和人道主义精神。

托马斯•曼的创作方法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1)象征的人物形象;

(2)隐喻性的细节描写;

(3)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4)小说的非情节化。

此外,托马斯•曼还运用心理分析、含蓄的讽刺,甚至带有荒诞色彩的细节,把现实与梦境、真实与幻觉、记忆与印象交织在一起,并和时代的基本思想问题以及主人公的思考、探索、争论与精神生活的各种变化熔于一炉,置于小说的情节框架之中。

但是,托马斯•曼是一位现代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现代派作家。因为他还蓄意保留着某些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技艺,以示自己同现代派作家的区别。例如,常常采用“说书人”的程式,小说中有一个中心主角、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把情节安排在一目了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等等。而更主要的是他作品的思想内涵——用象征手法反映精神领域里的时代基本问题,并宣扬人道主义。他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基础——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艺术主张:扩张自我、表现自我以及弗洛伊德学说均持批判态度。

四、《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

《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卢卑克城大商人布登勃洛克家族4代人的盛衰以及哈根施特罗姆家族的发迹为背景,用象征、隐喻的手段反映这一时期德国人的精神危机。

第四节 布莱希特 一、戏剧理论(1)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散见于他的谈话、书信、札记、单篇论文之中,重要的戏剧理论文章有《买黄铜记》、《戏剧小工具篇》、《娱乐剧还是教育剧?》、《论实验话剧》等。

(2)叙事剧理论: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戏剧不应该只表现世界、解释世界,而更应该起到教育作用,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显然,这一基本出发点源自马克思主义。为了使戏剧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作用,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布莱希特提出了自己的“叙事剧”理论。在布莱希特看来,传统的戏剧强调戏剧冲突,强调戏剧性,这是一种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关于命运悲剧理论基础上的戏剧。也就是说通过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的剧情使观众的思想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而布莱希特倡导的叙事剧,却是要让观众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界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3)“陌生化”方法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叙事剧,他在艺术形式上创造了“陌生化”方法,让观众用新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借此有意识地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种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

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的事件。

(4)与传统戏剧理论的不同: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特征是结构上的戏剧性,表演上依靠感情共鸣,而布莱希特式戏剧的特征是结构上的叙事性,表演上依靠感情间离。

二、布莱希特式的叙事剧按照内容可分为三类:教育剧、寓意剧、历史剧,各类代表品。

三、《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艺术特点:典型地反映了布莱希特式叙事剧的艺术特点。

(1)每一场用幻灯打出的“提要”说明了这一场的主要情节,从而使情节失去了观众所期待的“戏剧性”,把观众的兴趣转移到“评论性”上来,以调动观众思考的能力。

(2)“歌唱”的要素。剧中穿插的歌唱具有打断故事情节进行的功能。这是布莱希特式叙事剧为了调动观众的思考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

(3)结构上的不确定形式。此剧并未采取亚里士多德式悲剧的程式(展示——转折——高峰——突变——灾难),无论在时间的次序和情节的安排上,均未遵循环环相扣的原则,而是呈现一种无始无终的“松散”结构。

(4)共时性场景。共时性场景作为一种戏剧技巧,源于表现主义戏剧。在此剧中表现为同一场景里两个故事齐头并进的情形。布莱希特的意图是,借这种手法让观众用清醒的头脑有意识地看戏,而不要像剧中人物那样陷入盲目性。

第五节 海明威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海明威创作小结 内容特点:(1)世界大战使一代人精神陷入迷惘;

(2)探索人在厄运面前应持的态度问题(以建立一种新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观念),其结果集中体现于“硬汉子”精神。

艺术特点:(1)创造了一种简练干净的叙事文体。(2)“冰山原则”的内涵。

三、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老人与海》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与通篇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了深邃的内涵:(1)塑造了一个坚韧顽强,充满美好人性的老年普通劳动者的形象。(2)桑提亚哥不仅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还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一个作者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3)作品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了一种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子”精神。

2.艺术特点 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最好体现:1932年他在《午后之死》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为作家要有深厚宽广的生活和感情基础以构成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但在表达时不要面面俱到,把话说尽,而要含蓄凝练,就如同雄伟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读者“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东西,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第六节 索尔•贝娄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索尔•贝娄创作小结 作品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抓住了时代的本质问题。他重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同时接受现代主义的一些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长篇小说《赫佐格》 1.小说《赫佐格》的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赫佐格》是一部反映美国精神危机的作品,与60年代美国社会的背景有关。

小说主人公赫佐格是一位40多岁的大学教授,犹太人。他关心社会进步与正义,有些书呆子气。他有过两次婚姻,第二个妻子玛德琳和他的朋友私通,之后要求离婚。儿的教授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他要把自己的苦恼和悲愤发泄出来,便不断地给人写信。收信人有的活着,有的已经死去。其实,他的信多数与他的私生活挫折无关,而是诉说他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思考:从天文地理到人间万象。最终他回到了乡下的住宅,只有在这里,他才体味到宁静和安详的快乐。

赫佐格教授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困惑、沮丧、痛苦,反应了他们愤懑情绪和心理状态,形象地表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从思想到文化以及各方面的深刻危机。赫佐格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一个人道主义知识分子的悲剧,具有时代特色。赫佐格是现代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不是那种按照官方观点或既成传统观点照本宣科的伪教授,而是有独立思想和关心社会和人类的真正学人。作为学者,他不同于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为探索者,他也不同于托尔斯泰笔下的精神探索者。他是有着独特思想、独特生活态度的现代学人。值得注意的是他身上有着堂吉诃德的气质,这正如他的善良一样,是他典型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赫佐格》的艺术特点 (1)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小说的开场十分独特。

(2)出色的心理描写。

(3)人物的喜剧性效果,形成贝娄的风格特征。

第一编 俄苏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一、20世纪初俄苏主要作家作品:

(1)小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库普林的《决斗》、安德列耶夫的《红笑》、《人的一生》、《七个绞刑犯的故事》等;

布宁的《安通苹果》、《乡村》、《苏霍多尔》、《旧金山来的先生》等。

(2)戏剧:契诃夫的《三姊妹》、《樱桃园》等。

(3)高尔基的创作:19世纪末发表了多篇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尤其是那些描写流浪汉生活的小说受到好评。长篇小说有《福马•高尔杰耶夫》和《三人》。20世纪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戏剧和小说《小市民》、《在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敌人》、《雅戈尔•布雷乔夫》,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的家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长篇小说《母亲》从创作思想和方法上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理想。

(4)从批判现实主义转变为无产阶级文学:绥拉非莫维奇(中篇小说《沙原》、长篇小说《草原上的城市》;

诗人别德内依的创作。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初期)这一阶段,俄苏文学分成国内的“主流文学”和后来被命名的“回归文学”。

1.文学流派和团体:如意象派、“锻冶场”、“谢拉皮翁兄弟”、“列夫”、’构成派、山隘派、“拉普”等。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绥拉菲莫维奇的小说《铁流》、富曼诺夫的小说《恰巴耶夫》、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好!》和《放声歌唱》等。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193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规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和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里,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了如下的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三、20年代末和30年代的俄苏文学 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新垦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卡连柯的长篇小说《教育诗》、阿•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彼得大帝》、潘菲洛夫的长篇小说《磨刀石农庄》、瓦•卡达耶夫的小说《时间呀,前进!》、革拉特科夫的小说《动力》、马雷什金的小说《来自穷乡僻壤的人们》、克雷莫夫的小说《油船“德宾特”号》等。

四、卫国战争时期的俄苏文学作品 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华西里•焦尔金》、西蒙诺夫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等。

五、卫国战争后的俄苏文学 (1)“解冻文学”: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等。

(2)50-60年代,被禁作品的发表:叶赛宁的部分诗歌、阿赫玛托娃的部分诗歌和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节选本等。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叶甫图申科、阿克肖诺夫代表的“第四代作家”对主流文学风格的冲击,《新世界》杂志和《十月》杂志关于文学作品应该揭露现实阴暗面还是歌颂光明的争执等,都是重要的文学事件。

(3)战争小说:肖洛霍夫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对人的命运和战争的重新思考,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主题。“战壕真实派”:邦达列夫的《最后的炮轰》、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卫国战争题材的“全景小说”:西蒙诺夫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的《围困》、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邦达列夫的《热的雪》等。

(4)道德题材小说:特里丰诺夫的小说《交换》、《滨河街公寓》,拉斯普京的小说《为玛丽雅借钱》、《告别马焦拉》,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

六、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俄苏文学 阿尔布卓夫和沙特罗夫等人的戏剧,拉斯普京的小说《火灾》,阿斯塔菲耶夫的小说《悲伤的侦探》,邦达列夫的小说《岸》、《选择》、《人生舞台》,贝科夫的小说《采石场》,艾特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成吉思汗的白云》等。

七、1986年直至苏联解体的“回归文学” 扎米亚金的小说《我们》,普拉东诺夫的小说《初生海》、《地槽》、《切文古尔》,杜金采夫的小说《穿白衣的人们》,雷巴科夫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安魂曲》,格罗斯曼的小说《生活与命运》,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巨著《古拉格群岛》等。直至90年代初,大量侨民文学作品也都陆续回归。

八、在苏联解体前后的俄苏文学 拉斯普京的小说《下葬》、《在医院里》,邦达列夫的《百慕大三角》,弗拉基莫夫的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马卡宁的长篇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乌利茨卡娅的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瓦尔拉莫夫的中篇小说《生》)和长篇小说《沉没的方舟》等。

第一编 第二章 重点作家 一、肖洛霍夫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葛利高里的形象(1)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作家着重表现了他的摇摆不定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葛利高里这一形象的基本特点:葛利高里在作品中首次出现时是一个生龙活虎的19岁的小伙子,尊敬父母,热爱乡土、劳动和大自然,有敏锐的感受力、深厚的同情心、丰富的内心世界,性格倔强,并且富于反抗精神。特别是在爱情问题,他表现了追求自由和维护个性独立的精神。和所有的哥萨克一样他自幼受到哥萨克习俗和落后意识的深刻影响,从少年时代起,美好的天性就与旧意识的影响深深交织在他身上,并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一生。(2)葛利高里的摇摆性:在国内战争中,他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参加白军叛乱。他摇摆不定的原因是他想走既不是白军,又不是红军的第三条道路——符合“哥萨克真理”的道路,这是由以下三方面决定的:哥萨克旧思想的影响;

中农出身;

独特的个性特征。(3)葛利高里悲剧的根源:他追求个人幸福的社会理想与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生了矛盾,这种追求变成了对历史总趋势的对抗,因此失败是必然的。肖洛霍夫对葛利高里抱同情态度。

3.小说的艺术特点(1)具有史诗性;

(2)出色的风景描写;

(3)广泛运用民间俗语和民歌民谣。

二、帕斯捷尔纳克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日瓦戈医生》(1)内容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小说从20世纪初日俄战争时期写起,一直写到以后40余年的俄国社会状况,重点是 1917年的革命和革命后国内战争这一大动荡的时代。小说从主人公尤拉•日瓦格l0岁时丧母写起,写了他曲折不幸的一生。他经历了沙皇统治、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以及革命后的风风雨雨,他上过大学,做过军医,在游击队里服务,见到过残酷的杀戮场面,在肃反中受到审查••••••。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经历,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和人民的遭遇。小说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日瓦戈等几个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和战争年代的经历,探讨了人与历史,或历史中个人的命运这个基本题旨。这是一部大革命年代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史。

(2)人物:日瓦戈医生是一个正直、善良、有才华、有人道主义理想的知识分子。在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年代,因坚持精神独立立场而被时代巨浪冲倒,淹没在革命洪流中。在小说中,作家以写实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人道主义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时代的艰苦经历,实质上是基督教博爱主义、世俗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哲学、暴力革命理念的冲突。日瓦戈坚持独善其身的态度,势必与时代大潮的大目标发生激烈的冲撞,作为一个孤单的个体,其失败是必然的,也必然是悲剧性的。

(3)艺术特点 就文类而言,它具有把社会小说、历史小说和史诗(史诗体小说)结合为一体的特点。就文体风格而言,它具有现实主义小说的精确写实、抒情诗的激情抒发、哲理小说对历史与人的命运的深刻探讨,以及戏剧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这几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特点。

自然景色描写得十分出色。

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精彩。

在小说中自由地运用象征、隐喻等现代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第17章《尤里•日瓦戈的诗作》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它是主人公一曲带有总结性质的诗体心灵曲。

第二编 引言·表现主义 一、引言 1.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 2.现代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把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

(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同样表现出对自然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幅全面异化的图景。

(3)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极力表现人对自我本质特征的探索与思考。人自身的异化成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在表现上述四种关系的扭曲与畸变时,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形式。其一是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情绪与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与无意识世界。其二是采用表现来代替描写,具体地说,就是大量使用隐喻与象征,使用打破时空正常秩序的跳荡式自由联想。其三是采用怪诞、荒唐、梦幻、反理性与反逻辑的手法。

二、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 1.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类型化、象征性、扭曲的形象。绘画和文学都是如此。

2.如梦似幻的情节。

3.表现内在的激情。

4.强烈的反差对比。

5.使用突破常规的表现手段 三、卡夫卡(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卡夫卡式小说 卡夫卡的创作,无论是长篇或短篇,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社会批判的主题,是一种暴露文学而非歌功颂德的赞美文学;

作品的基调令人压抑和悲观;

笼罩着神秘的、梦魇般的氛围;

主人公几乎都是市民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且都是一些受欺压、受凌辱的弱者。

1.卡夫卡式小说的思想内容:

(1)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在金钱、权势等重重迫害和道德沦丧的情况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不是人统治物,而是反过来人被自己创造的物所主宰,人变成了“物”,即“非人”,人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集中表现异化的杰作。它把形象“变形”的艺术手法和表现人的异化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人的“变形”,表现人性的扭曲、人格的分裂、自我的丧失、生存的痛苦等。

(2)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力之下。例如《审判》和 《判决》。卡夫卡的小说深刻暴露了人的各种异己力量——如统治势力、司法、绝对化了的父权等,对人施加淫威达到非理性、荒诞的程度,而人却无能为力,不得不屈服。

(3)反映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时期的“困惑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一些中产阶级和市民阶层以及他们的知识分子(许多是所谓小人物)由于看不到出路,而普遍感到苦闷、孤独、彷徨、绝望。这就是所谓对生活的“困惑感”,或者说对时代、社会的“恐惧感”。例如《老光棍布鲁姆费尔德》、《致科学院的报告》、《地洞》等短篇。

(4)暴露官僚机构的腐朽专横和反动统治的罪恶残忍。例如《审判》、《在流放地》、《万里长城建造时》。

(5)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在文学上的反映以及现实在卡夫卡本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卡夫卡的小说具有多层次的思想内涵,在揭露现实世界中交织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即他接触到的各种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是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身为犹太人的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面对专制的父亲,内心不胜痛苦。文学创作成了他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这种主客观世界的交织,使卡夫卡的小说在内容和结构上显得朦胧暧昧、破碎凌乱、若是若非、犹如梦魇,既有现实内容的显义,又有哲理思想的隐义,同时又有作者自传性的投影——这样三个层面,从而引起读者对作品理解的多样性。例如《判决》。

2.卡夫卡式小说的艺术特点:

(1)象征。

(2)荒诞。(4)意识流。(5)冷漠的笔调和痛苦的幽默。

《城堡》的主题及象征意义:

城堡近在咫尺,但K始终未能进入。——这就是《城堡》所表现的主题。《城堡》意象的性带来了《城堡》的多解性。城堡象征着:

(1)城堡是神的恩典的象征,是神驾驭人的命运的象征。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器的缩影。

(3)小说《城堡》是犹太人无家可归的写照。

(4)城堡是荒诞世界的象征。

(5)城堡是卡夫卡的父亲形象的象征。

(6)也有研究者详细考证卡夫卡的生平,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和卡夫卡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以及从事的职业、人际交往、乃至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密切的联系,认为K所寻求的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稳定。

三、奥尼尔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奥尼尔创作小结 奥尼尔用自己的创作造就了真正的美国现代悲剧。在思想内容上,他的作品主要表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的精神无可归属,缺乏价值感以及人生的悲剧性,极具思想深度。在艺术上,奥尼尔永不停息地进行新方法的尝试。他早期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中期尝试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精神分析、意识流方法;

晚期虽回归现实主义,但已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而是吸收各种戏剧创作方法之优长,尤其注重开掘人物的心理,被认为是“富有表现力的现实主义”。一位瑞典文学批评家曾说:“人们也许对谁是当今美国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会有争议,但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的地位却从未受过认真的挑战。这种现象在现代评论史上可说是独一无二的”。

3.《毛猿》 思想内容:

《毛猿》通过一个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找不到自我归属的底层劳动者的遭遇,象征性地表达了人类在世界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主题:

通过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单调的生活,以及帆船和轮船的对比表现个人与现代文明社会的对立关系。揭示并批判了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使人类丧失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丧失了作为人的属性,异化为非人,成为机器奴隶的可怕现象。通过“毛猿”杨克找资产阶级小姐米尔德里德进行报复的过程,表现现代人寻找自我归属,寻找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愿望,其结果是找不到归属和位置。

艺术特点:

《毛猿》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色,同时又结合了象征主义。

(1)巧妙利用音响效果和视觉效果以达到思想感知化的效果。

(2)剧情所追求的不是如现实主义戏剧那样的客观合理性,而是内在的主观合理性,因而在表面上剧情有时显得荒诞和怪异,如杨克与猩猩的拥抱。“毛猿”意象具有象征性。

(3)主要人物形象杨克的特点是个性化和类型化兼而有之,是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融合。其他人物形象基本是类型化的。

(4)戏剧冲突。主要不是表现人物之间的外在冲突,而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人类的精神危机。

(5)主题是表现人类共同的困境。

第二编 后期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 一、后期象征主义(一)象征主义(后期象征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象征主义一词由法国诗人莫雷亚斯首先提出,是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法国、以诗歌创作观念与实践的革新为核心的一种思潮、一场运动,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导,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象征主义分作前后两期。

2.前期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兰、兰波为代表。象征主义艺术的宗旨是“赋予思想一种敏感的形式”,它既反对浪漫主义,也反对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剔除那些说教的、客观摹写的成份,也要排除那些滥用情感的、虚假的成份。它应该通过原始的、新奇的、神秘的象征来表达某种观念的东西。它要求大胆的、打破常规的创造,而不是因袭陈旧的传统。强调诗歌创作中的直觉、幻觉、通感、象征、暗示性、音乐性等。波德莱尔出版诗集《恶之花》(1857)以丑恶入诗,认为诗歌应该是“象征的森林”,提出“应和”的观念,认为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之间、人的各种官能之间都是相通相应的。

3.后期象征主义(20世纪初至2、30年代)较多地接受了马拉美的影响,以法国诗人瓦雷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与爱尔兰诗人叶芝、英国诗人艾略特为代表。其创作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更加强调诗歌的复杂性、暗示性、神秘性和音乐性,强调通过象征实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实现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对话;

(2)创作变得愈来愈隐秘与个人化,诗人仿佛神庙中祈祷的神甫,试图在喃喃自语中创造某种奥秘的谜;

(3)更加强调形式的“纯粹”,试图创造一种“纯诗”。在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看来,诗作为一种最高的艺术创造形式,完全超越了自然,是使人类超脱自然死亡唯一的精神途径。后期则后期象征主义虽然与前期象征主义一脉相承,在基调上保持连续性,但却更多地汇入了唯美主义、神秘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种现代主义风格。

(二)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家作品名称 *艾略特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荒原》的现代性 《荒原》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表现荒芜、病态和邪恶的主旨,《荒原》彻底摈弃了浪漫主义诗歌以健康、美好、高雅的意象入诗的传统,而延续了象征主义诗歌,特别是《恶之花》选用病态、丑恶、卑微意象的理念。(2)具有思维上跳跃幅度大的特点。场面之间、意象之间的衔接常常显得十分突兀,这种大幅度的跳跃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贯穿整个诗篇的一个基本特征。(3)用典之多,在20世纪文学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大量用典故虽然造成了作品的晦涩艰深,给读解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却使文字的内涵极大地丰富和深刻,形成多义性和复杂性,为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的解读提供了可能,为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4)具有明显的音乐结构,仿佛一首宏大复杂的交响诗。(5)采用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舒展自如,收放有致,这样的形式能够让诗人充分地、自由地驰骋想象,拼接意象。(6)仿佛一部独特的记录片,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众多的画面和场景,作者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并置在一起,纳入一个“荒原”的象征框架中,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了西方文明衰退的历史必然性。

*意识流小说 一、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意识“绵延说”、“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理论。

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名称 三、意识流小说的特征及其表现技巧 1.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第一,意识流小说描绘的重心不在于客观事物,而是在于人物对客观事物纯粹个人角度的反应。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主体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或意识不是由作家来说明或解释,而是通过人物本身的感受或内省来自我表现。在人物和作家的关系中,人物处于突出的地位,作家隐退到幕后,不采取直接介入的态度。

第三,意识流小说的焦点是人物的意识,读者摆脱了作者的干扰而直接面对着书中人物的意识屏幕,而在这屏幕上映现出来的意识流动是多层次的,即使是最隐秘的深层意识,也纤毫毕露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2.意识流技巧(1)内心独白是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的最常见手法。它是“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内心独白又可分为间接内心独白和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是在小说叙述者的叙述中插入人物的内心活动,通常有“他想”、“他感到”等类似的提示语引导这种内心独白的开始。直接内心独白是没有任何提示语的小说人物意识的直接呈现,是叙述语言和人物意识的直接转换。直接内心独白在意识流小说中最为常用,它能够造成人物内心无保留地直接袒露给读者的真切效果,又由于没有作者的介入而最接近人物意识的原生状态。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另一常用技巧,它是小说人物意识的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的自由跳跃。自由联想虽然“自由”,但并不是毫无理由的胡思乱想,引起这种意识跳跃的通常是出现在人物眼前的一些因素,如声音、气味、图像、事情等,一切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引发出新的思绪与浮想。自由联想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

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它们会交织在一起,即在内心独白中体现出自由联想。

* 乔伊斯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尤利西斯》的主要内容。

* 吴尔夫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到灯塔去》中“灯塔”和“去灯塔”的含义 三、《到灯塔去》艺术特点(1)广泛使用象征手法;

(2)在叙述角度上采用视角转换的手法;

(3)在叙述口吻上采用第三人称间接内心独白;

(4)在时间上,采用现实的顺序时间和打破时空顺序的心理时间相交织的方法;

(5)没有完整情节,但小说的叙述和描写紧紧围绕中心思想,结构布局精巧统一。

四、吴尔夫小说的特点 (1)背景多为伦敦和康沃尔郡海滨;

(2)人物多是中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

(3)内容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

(4)多使用意识流、内心独自、视角转换、多侧面反映事物全貌的艺术方法;

(5)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描写事件和人物时,具有女性细腻敏感的特点。

*福克纳 一、“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内涵及其中的主要作品名。

二、《喧哗与骚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二编复习内容(3)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 1.存在主义思想出现在19世纪中叶。早期存在主义的代表是丹麦人克尔凯郭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将存在主义发展为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命名为存在主义。总体上,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看作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的思想,而存在主义者所注重的存在是心理意识即精神世界的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萨特。

2.存在主义文学是专指那些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并力图表现存在主义思想的文学写作。

二、存在主义代表作家作品名。

三、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 1.作家都很关心现实问题,作品都与现实密切相关。

2.作家差不多都是哲学学生出身,而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共同理念就是存在主义。在进行文学写作时,他们都喜欢在作品中突出地表达存在主义理念。

3.从形式方面看,存在主义作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如萨特的“境遇剧”,加缪的小说写实中有明显的寓意,叙事方法上与传统现实主义叙事有较大差异。

*萨特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境遇剧的内涵 三、《厌恶》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加缪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局外人》主人公形象特征 三、小说的艺术特点(也是加缪小说的一般特点):(1)善于把故事情节的描写同哲学观点的阐述结合起来,在作品中表达存在主义观点,作品有极强的思想性。(2)人物常常是某种哲学观点的体现者。(3)在《局外人》中,为适用于主人公冷漠的特点,作者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事件本身来阐述哲学观点。而在《鼠疫》中则运用了大段的对话和议论来表现哲学观点。(4)用白描手法客观表现事件和人物,语言准确、鲜明、质朴、毫无藻饰。在《局外人》中,除上述特点外,还有意识地使用极其简约,甚至有些枯燥的语言。

第二编复习内容(4)俄苏现代主义及非主流作家 *俄苏现代主义文学及非主流作家。

一、白银时代:19世纪、20世纪之交,俄国出现了一个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繁荣时期。在文学史上称为“白银时代”。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都对俄国文坛产生过影响,在俄国社会文化土壤上形成具有俄国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构成俄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景观。

二.现代主义流派:

1.(1)象征主义是白银时代文学的主潮,它的出现是俄国文学进入现代文学的标志。面对世纪之交的尖锐复杂的社会历史现实,象征主义宣扬唯美主义,追求绝对的个性精神自由和“普世性文化价值”,试图从现实的矛盾中逃离到彼岸的“永恒”世界。象征主义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是和他的推崇者对现实的回绝态度相联系的。在他们看来:现实不过是彼岸不可认知物的符号,而且在现实中,最高本质被歪曲地反映:现实社会的腐败丑恶比比皆是,无法改变,只有艺术之美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存在。在象征主义那里,象征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手段,而是其整体的艺术思维和表达神秘思想境界的方式。他们的目光总在张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的永恒世界,试图从“每一个瞬间里去寻求对永恒的透光”。(2)代表作家:诗人梅列日柯夫斯基、吉皮乌斯、巴尔蒙特、勃留索夫、勃洛克、别雷、维亚切斯拉夫•伊凡诺夫等。象征派的文学除了诗歌创作外,在小说创作上也有不少成就,如勃留索夫的《燃烧着的天使》,梭罗古勃的长篇小说《卑劣的小魔鬼》。诗人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

2.(1)阿克梅主义是从象征主义脱颖而出的又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阿克梅”源出希腊文,意即“最高级”、“顶峰”)。它是作为对象征主义流派的抽象主义、神秘主义的反拨而产生的。阿克梅主义一是主张具体性、此岸性和物质性,二是强调诗歌创作的艺术完美。它们针对象征主义醉心于抽象的彼岸世界的虚无态度,提倡“返回”人世,“返回”物质世界,试图取得天上的和地上的,高渺的、形而上的和日用习常的平衡,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平衡。他们反对象征派诗歌的朦胧性、神秘性,反对隐喻和象征等手法,反对虚幻和抽象的描写,反对模糊不清的语言。要求对事物作清晰具体的描写,也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阿克梅主义诗歌语言上的革新在于形成一种清晰准确、细腻清新的诗歌语言。但是,他们从根本的创作思想上没有彻底摆脱象征主义的神秘主义和宗教彼岸性。阿克梅主义和象征主义一样,对社会生活、对社会思想疏离和无视,他们所要回归的现实世界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臆想中的现实。所以他们只是驻足于实际上是自己编织的人造臆想的“物质世界”。他们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来理解“人世”;

主张通过对人的意志、本能的启迪使人逐渐“完善”。(2)作家作品:主要诗人古米廖夫、С•戈罗杰茨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3.(1)未来主义也是具有国际性的文学现象。未来主义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传入俄国后,出现许多派别,如自我未来派、立体未来派、诗歌顶楼派和离心机派等。这些派别的基本倾向大致相似。未来派对传统文化采取亵渎不敬的态度,要彻底反叛,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等全部从现代轮船上扔下去”。他们声称要创造新的文化、新的诗歌、新的词语;

他们还主张走上街头,大声鼓噪,声称要创生一种能改造世界的超艺术。他们在审美观上采取极端激进的立场。马雅可夫斯基与克鲁乔内赫组成立体未来主义分支,是这一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支派。另一分支自我未来主义的代表是谢维里亚宁。未来主义者不同程度地都把文学实践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追求艺术的实用价值,试图依靠科技的最新成就、借助物理、数学、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来理性地论证创作,对诗歌的语言形式进行标新立异的实验。他们生造词汇、创新格律,注重语音效果。(2)代表作家作品: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以马雅可夫斯基为首的一些未来主义者在1922年组成“艺术左翼战线”(简称“列夫”)继续支持十月革命的道路。

4.(1)俄国意象派主要成员有叶赛宁、舍尔舍涅维奇、马里延戈弗、伊夫涅夫、库西科夫、格鲁齐诺夫和罗伊兹曼等人。俄国意象派虽然受到英美意象派的思想影响,但是更多地是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思想探索。俄国意象主义试图探索一种纯艺术性的自身价值。他们试图把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相分离,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和受众的艺术感受相分离,把美学的东西和伦理的、人的内容、和个性的东西相分离。他们把对形象的推崇发展到极端,试图以形象取代艺术性。他们试图破坏读者按照传统的内容符号进行阅读的习惯,以破坏读者理性理解内容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理论上的追求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俄国意象派最后由于思想和理论上的分歧而内部分裂、逐渐瓦解。(1)代表作家作品:舍尔舍涅维奇的理论著作«2 X 2=5»和诗集《马就是马》、马里延戈弗的诗歌《革命进行曲》、伊夫涅夫的诗集《棺木里的太阳》、叶赛宁的诗歌《四旬祭》等。

三、非主流作家普拉东诺夫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切文古尔》、中篇小说《地槽》等。(1)普拉东诺夫通过“试验性的幻想”,来对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执著追求过的空想共产主义进行终极性的“探险和考验”,借助这一虚幻的形象体系而依据真实的生活逻辑,导演着精神探险的历程,实现着对历史的必然和人生的意义,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这样一些更为宏大深邃的问题的思考。(2)语言奇特。(3)普拉东诺夫的风格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的。

四、其他非主流作家 1.诗歌:苏联时期,非主流作家诗人的艺术探索一直没有中断。在这些探索中,现代主义思潮成为他们借鉴的武库。主要作家有:万比洛夫的戏剧创作、“新阿克梅主义”——表现在阿赫玛托娃、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戴维特•萨摩伊洛夫、别拉•阿赫玛杜林娜、阿列克桑德罗•库什涅尔等人的创作中。

2.散文:老作家卡达耶夫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崭新的、非主流的风格实验,如作品《墙上的小门》、中篇小说《圣井》、《遗忘草》等一系列小说是卡达耶夫对其“写得坏主义”的实践。

五、上世纪60年代中期,非主流文学思潮已经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尝试。在苏联,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思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连续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流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成为后现代主义滋生的基础和对话、解构的对象。主要作家作品有:西尼亚夫斯基•捷尔茨的《和普希金散步》,安德列•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维•叶洛菲耶夫的《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索罗金的长篇小说《定额》、《达豪一月》,哈利托诺夫的小说《命运线,或米拉舍维奇的小箱子》,加尔科夫斯基的小说《无尽头的死胡同》、科罗廖夫的小说《果戈理的头颅》等等。

第二节布尔加科 一、生平与创作要点 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2.布尔加科夫讽刺小说特点:“描写我们生活中无数丑态的黑色的,神秘主义的色彩”,“而最主要的是我描写了我的人民的那些可怕的弱点,那些弱点早在革命前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老师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心”。而在当时的报刊舆论中,“任何讽刺作家都是在反对苏维埃制度”。

二、《大师和玛格丽特》 1.内容:《大师和玛格丽特》不仅是用怪诞手法抨击时弊的小说,布尔加科夫带领人们从喧嚣的人世到阴森的冥界,从30年代的莫斯科到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在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寻觅着社会人生的真谛,试图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的精神支柱、人类社会的走向的问题。

2.艺术特点:奇特的结构:小说有3个相互联系的情节线索。

3.小说提出的主要问题:(1)魔王沃兰德为什么来到人间?他要给莫斯科居民的生活来一次揭露性实验,其结果是揭示出维持人们通常体面的那个貌似坚强的精神支柱,竟是这样脆弱。(2)莫斯科的精神文化的理论权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为什么应该受到那么严厉的惩罚?只要看看莫斯科人的生活丑态、精神的空虚猥琐,看看他们一摧即垮的精神支柱和柏辽兹所宣扬的理论的内在关系,我们就能理解这“魔王的公正”了。(3)新的耶稣形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一精神之柱如何才能在人的心中树立起来?(4)彼拉多为什么对永生不死充满恐怖?当代人和彼拉多面临的是同一个需要深省的问题:这就是要克服人类最大的缺陷——惮于正视良心的怯懦。正直善良和个人道德责任感,在布尔加科夫看来,这不仅是使人成其为人的精神支柱,也是理想社会的精神支柱。(5)大师为什么只配得到“安宁”?在这里,表现的正是作者对知识分子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瞩望。

4.艺术特点:(1)奇特的艺术结构;

(2)独特的讽刺艺术;

(3)戏剧性的冲突和对话。

第三编复习内容(1)引言·荒诞派戏剧 *引言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体现在4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2)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同后现代文化的多元性相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后现代主义精神虽然与现实主义相去甚远,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三、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人们通常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代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后现代主义是以“语言”为中心。

后现代主义文学并不是一个内涵确定、清晰的概念,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

* 荒诞派戏剧 一、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 1.在思想内容上着力表现作家对人生的哲学层面的认识:人生无意义、无价值,悖理而荒诞。它所反映和批评的主要不是具体的人和事,也不是某个社会问题和某种道德准则,而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揭示和嘲讽,因而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具有象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2.在艺术上的特点:(1)非理性性的情节结构;

(2)抽象的人物;

(3)直喻的舞台形象;

(4)不合逻辑的戏剧语言。

二、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作品 *贝克特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等待戈多》的内容(“戈多”和“等待”的象征意义)三、《等待戈多》的艺术特点:

(1)全剧没有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被称为“静止剧”。

(2)人物形象是荒诞的,象征着现代人类的痛苦无望、渺小而龌龊。

(3)语言充分显示了荒诞的特色。

第三编复习内容(2)新小说 *新小说 一、代表作家作品名称。娜塔莉•萨洛特的“潜对话”。

二、新小说主要理论 1.反对过分强调小说的思想性、社会性、倾向性。小说应该排除既定意义,如果让小说成为宣传工具,就会导致小说的终结。

2.强调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方式。

三、新小说的基本特征 1.作家一般不写重要的社会题材,而偏重于写家庭日常生活,即使涉及较为重大的社会题材,也不力图表现“意义”,而只是做语言或叙述上的探索。

2.作家在小说叙述方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并且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如罗布-格里耶的“物化”手法;

布托尔的第二人称叙事;

西蒙的叙事方式——完全打乱情节的时空顺序,将过去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与不同人物当前的不同经历穿插起来,象是一幅幅画面拼接起来的大幅拼图,各幅画面之间的关系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

3.作家常常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手法,如电影手法、绘画手法。1.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罗伯-格里耶 一、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理论 1.小说应该摆脱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客观地描写物质世界。著名论断:“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我们必须制造出一个更加实体、更直观的世界,以代替现有的这个充满心理的、社会的和功能意义的世界。让物件和姿态首先以它们的存在去发挥作用。”这就是说,对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作为作家,不能给它加上它本身不具有的意义,而只能直接描写它,表现它。

2.对于小说人物,不能按照作家的意思给予各种解释,只能将其刻画出来,让他们存在。小说人物的意义往往是作者加上的,没有必要,作者只需要将人物摆在那里就行了。

3.对于人和物的关系,他认为人透过物质表面看到的所谓“意义”或“深度”其实是假的,只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的存在泛化而已。新小说派小说家描写物时并不要去探求所谓的物质深处的意义,而只看到它们的表面,正如现实中人物看到物件一样,并不能发现什么深层的含义。“物”并不见得有什么意义,它们的所谓意义其实是人加上去的。二、《橡皮》的故事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编复习内容(3)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 “黑色幽默” 一、黑色幽默代表作家作品的名称。

二、“黑色幽默”的基本特征 1.黑色幽默表现了美国式的存在主义思想。

2.黑色幽默的主要特色是以喜剧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

3.消解传统,进行寓言化、“反英雄”、反小说等创新性的艺术实验。

* 海勒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作品名称。

二、海勒创作小结:海勒的小说一般都带有较明显的“黑色幽默”特点:强调社会的荒诞、反常,“采取无逻辑非理性的形式以对抗表面上清楚明白、实际上虚伪做作的理性”,在它的笑声、幽默中包含着阴沉、绝望、疯狂、荒谬、残酷,笑不仅在于诱发读者的笑,也往往是自嘲。海勒的小说重视形式的创新,富于艺术想象,善于将联想、现实描绘、怪诞的想象相结合,运用夸大变形的形象和隐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出人物的本质特点。他的作品视野广阔、笔锋犀利,在貌似疯狂的滑稽和并不轻松的幽默嬉戏中蕴含着的对世态的敏锐洞悉和深藏着自己的悲哀。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一些有悖常理、滑稽可笑的故事,塑造了一群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专横暴虐的官僚,如飞行大队最高长官卡思卡特上校、佩克姆将军和德里德尔将军、谢司科普夫中尉、布莱克上尉、军官迈洛等。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被战争和第二十二条军规愚弄的普通士兵。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涵:是一个圈套。

三、思想意义:不仅限于对“二战”期间美军地中海战区某空军部队的官僚主义的揭露。小说虽然是战时题材,但它探讨的是当代人类生存的状况,写的是作家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海勒的着眼点是战后美国的“混乱”,也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困惑和忧虑。

四、艺术特点:(1)为了产生喜剧性,作者使用的手法多种多样,如变形,写漫画式的人和荒谬的事物,利用反语、因果颠倒、答非所问、似是而非、偷换命题,总之是制造出种种的不协调,以产生滑稽性。(2)海勒写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些人物的思想与行为都有荒诞的特点。黑色幽默作家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实,而是通过荒诞事体和变形的人物达到内在的真实。(3)小说的结构通过尤索林这个中心人物“串”起来,被批评家诟病的结构混乱、线索不清,内容支离破碎,情节颠三倒四是海勒为表现小说主旨二有意为之。(4)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一、什么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二、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的名称 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借魔幻表现现实。作品的基本题材来自于现实,其内容富有社会意义。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现实主义,更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尽管作品的题材和内容来自现实,然而它们已经被作家加以魔幻化,以一种非现实的神奇的面貌出现在作品中。魔幻性是这一流派最突出的特征,没有魔幻性,也就无所谓“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性来自于拉丁美洲的现实、原生态的宗教和神话(包括印第安人和黑人的信仰、古希腊、希伯来、阿拉伯等各地的神话传说),为的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原始与落后,突出拉丁美洲人的思维形态的原始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组品名称。

二、《百年孤独》 1.主要内容:包含“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百年”指的是作品中所写的时间跨度,即马孔多的百年历史,实际浓缩了哥伦比亚的乃至全拉丁美洲的历史;

“孤独”指的是马孔多的处境和马孔多人的性格,即他们的封闭与落后,也是表现证个拉丁美洲的落后面貌。

2.艺术方法: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充分体现了这种创作方法的特征。叙事方法:它打破时间顺序,把现在、过去、未来三者揉和在一起。

第二篇: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重点分析了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即悲剧的宣泄、补偿、净化、陶冶、平衡功能。

2、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1)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希腊悲剧之父” 代表作:《乞援人》《波斯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3)欧里庇得斯:被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者,最富民主精神 代表作:《美狄亚》是最早为妇女鸣不平的作品。

3、欧美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理想社会(乌托邦)的作品是阿里斯托芬的《鸟》。

4、骑士文学

(1)骑士抒情诗

中心主题:“骑士之爱”,中心是法国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体裁中以“破晓歌”最有代表性(2)骑士叙事诗:“宫围传奇”、“骑士传奇”。这类诗人被称为“特鲁维尔”。

三个诗系:希腊诗系、不列颠诗系、拜占廷诗系。

5、《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豹象征淫欲、狮子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维吉尔象征理性,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

6、文艺复兴“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7、“三一律原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创作理论,指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三整一律,即同一个情节,在同一地点完成,时间一昼夜之内(不超过24小时)

8、彼埃尔·高乃依的代表作《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

9、让·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是法国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10、18世纪时期,在英国文坛,古典主义在诗歌创作中最有影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亚历山大·蒲柏,他在诗歌中提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蠢人们蜂拥而至。”

11、法国第一位启蒙主义作家是孟德斯鸠。12、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德尼·狄德罗的对话体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用暗示手法启发读者思考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批判了宿命论的思想。

13、卢梭《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4、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15、奠定歌德个人世界声誉的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16、瓦尔特·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17、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后一个多余人是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18、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是维林(普希金《驿站长》)。

19、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是爱玛,副标题是“外省风俗”。20、福楼拜《情感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青年人的故事”。

21、《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22、《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爱米莉·勃朗特。

23、萨克雷小说《名利场》的副标题是“没有英雄人物的小说”。

2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序幕是《高老头》。

25、狄更斯的作品:《博慈杂记》 第一时期:《匹克威客外传》、《奥列佛·推斯特》、《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圣诞之歌》、《马丁·朱什尔维特》 第三时期:《荒凉山庄》、《艰难实事》、《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6、狄更斯被称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27、19世纪俄国三大评论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28、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人公是拉斯柯尼科夫。

29、惠特曼是美国著名的自由体诗人,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30、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论。

31、“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

32、契诃夫最有名的戏剧是《樱桃园》。

33、哈代《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34、易卜生《玩偶之家》提出“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35、《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是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

36、“人就是真理„„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出自高尔基小说《底层》。

37、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开创了卫国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的新阶段,为表现心理体验的“战壕真实派”创作奠定了基础,主人公是索科洛夫。

38、劳伦斯《虹》中的主要人物: 第一代:汤姆——丽迪娅

第二代:安娜(丽迪娅的女儿)——威尔

第三代:厄秀拉(安娜和威尔的女儿)——斯克里本斯基

39、“意识流”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威廉·詹姆斯。40、象征主义作品《荒原》的作者是T.S.艾略特。

41、后现代主义的流派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前卫戏剧运动、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

42、卡夫卡“孤独三部曲”:《美国》、《诉讼》、《城堡》。

43、萨特的戏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极浓的名剧,也是一部典型的“情景剧”。其中,三个鬼魂的关系,剧本将其概括为“他人就是地狱”。

44、戈尔丁提出表现“人心黑暗”主题的长篇小说《蝇王》

名词解释:

1、多余人:

“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初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普希金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可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主人公奥涅金代表了19世纪贵族知识青年一代的生活状态。

这些人本来是优秀的贵族青年,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对现实不满,但是没有足够的力量从平庸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也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更没有踏踏实实做一番事业的精神,因此,他们只好在无聊的事情上空耗青春和生命。这个形象被概括为“多余人”形象。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包括: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2、伟大的心

“伟大的心”是根据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提出的。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有伟大的心,才是真正的英雄”。小说从五个方面来表现“伟大的心”或“伟大的灵魂”:

①身体健壮,生命不息,肉体、精神具有汹涌奔突的生命力; ②永远保持自我人格的尊严;

③恪守个性独立的原则,在思想、艺术和生活上真诚表现自我; ④博爱的胸怀;

⑤吃苦耐劳的精神。

3、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原来是心理学和哲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

20世纪20年代,欧美一些作家把这种理论直接用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这就是意识流文学。

他们的作品采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暗示和多层次的意识结构等表现手法,在语言、文体、标点等方面都有创新,对其他流派很有影响。

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作品,其他有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4、湖畔三诗人:

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华尔华兹、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描写奇异神秘的情节和异国风光,美化、缅怀中古时代的“淳朴”,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华尔华兹和柯尔律治的《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华尔华兹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华尔华兹代表作是《丁登寺》,提出诗是“强烈的自然感情的流露”,诗的意境高远、形象真实生动,被誉为“自然诗人”,是西方抒情诗的革新者、现代诗的鼻祖。柯尔律治代表作《古舟子咏》,骚塞曾被封为“桂冠诗人”,写过长诗《审判的幻影》。

5、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出现于20世纪50年的法国,“存在即荒诞”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是荒诞派戏剧的理论基础。在思想上,以表现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

在艺术上,以表现形式的荒诞为基本特色。首先,情节结构是荒诞的,戏剧缺乏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情节发展没有逻辑性和客观真实性;其次,舞台形象是荒诞的,人物形象多是抽象的、没有个性的、破碎的、“反英雄”的形象;再次,台词是荒诞的,台词常常失去意义、逻辑性,人物的对话或内容空洞,或语无伦次,甚至是无意义的话;在体裁上,偏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性融合。

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的尤奈斯库,其《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还有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国品特的《生日晚会》以及法国的阿达莫多、热奈,美国的阿尔比等等。

6、人生三课

“人生三课”是指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从贵族子弟变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经历的三段过程。体现他从良心到野心的转变,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具有典型代表性。

第一课: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他认识到金钱可以主宰一切。

第二课:伏特冷被捕,教会了他掠夺与暴力的“强盗哲学”:要不顾一切道德准则、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

第三课: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泯灭了亲情。他变得冷酷自私、忘恩负义。

7、《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最后杰作,是按照奥古斯都的旨意创作出来的,属于“遵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埃涅阿斯纪》描写的是特洛伊王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意大利建立新王朝的故事,作品模仿荷马史诗,前6卷描写的海上漂流经历和《奥德赛》相似,后6卷描写的与异族图尔努斯的战争和《伊利亚特》相近。史诗塑造了埃涅阿斯这样一位理想的君主:虔诚守信、英勇有谋、大仁大智、克己守礼,贯穿了和平和爱国精神。

艺术上,基调严肃哀婉;其中的英雄多责任感、使命感,有集体主义精神;语言华美庄严;运用梦幻的手法,注重描摹人物内心。

8、《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被古人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语),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

俄狄浦斯未出生就被神谕将来会弑父娶母,于是出生时就被抛弃。被科任斯托国王收养,长大后又得到神谕,就离家出走,结果还是打死了生父拉伊俄斯,被忒拜人拥立为国王后,娶得前国王遗孀竟是自己的生母,他的行为终于遭到了天谴,最后刺瞎双眼,请求放逐。

该剧表达了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一部“命运悲剧”。在表现人的自由意志与无法摆脱的厄运的冲突过程中,不但写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积极性和可贵性,而且它为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压迫着人类的命运划上了一个问号,让人们对命运的公正性、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艺术上,悲剧色彩浓烈;采用经济笔墨的“回溯法”和巧妙紧凑的“倒叙式”情节结构表现人物性格的内在冲突;心理描写深刻细腻。

9、迷惘的一代

源自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出现于一战后的20年代,其鼎盛期在20年代下半期,它既没有纲领,也没有宣言,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他只是一些带有同样“迷惘”的情绪,以同样的主题和差不多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一批作家的总称。

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和福克纳等,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和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是其最高成就。

10、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体的形式;其主人公为下层流民;主要描写他们的的不幸和见闻,表现他们的反抗情绪;通过他们的行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西班牙最早且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简答题:

1、列举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1915年,法国罗曼—罗兰凭借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获奖。

(2)1925年,英国肖伯纳凭借剧本《圣女贞德》获奖,代表作还有《伤心之家》。(3)1948年,英国诗人T.S.艾略特凭借《四个四重奏》获奖,代表作还有《荒原》(4)1954年,美国海明威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奖,属于“迷惘的一代”,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

(5)1969年,爱尔兰的萨—贝克特凭借剧本《等待戈多》获奖,属于荒诞派戏剧。

2、《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

(1)首先,体现在小说鲜明的魔幻性上。小说通过大量的奇幻描写、鬼魂形象和荒诞不经的情节来表现魔幻性。

(2)其次,小说的叙事角度颇具特色。小说总体上保持着一种倒叙的风格,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压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

(3)再次,小说采用了环形的结构。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在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圈。大的方面说,马贡多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百年之中,它从起点回到起点。从小的方面说,布恩地亚家族中的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

(4)再次,象征性手法和隐喻性手法的运用。书中许多场景、情节乃至细节都可以看出来。(5)最后,夸张、变形手法和揶揄、幽默、讽刺挖苦的语气相结合。这些事件着重强调了环境与个人的不协调,并将它们放大、变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的压力。

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独特性?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的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3)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多余人”系列和“小人物”系列。(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4、为什么说《红与黑》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

(1)直接取材于现实,面向当代社会,表现时代风貌,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2)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政治矛盾。

(3)塑造了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性的小资产者形象——于连。

(4)艺术上运用典型环境、人物行动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

(5)运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展示人物心理活动与人物心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心灵史”

5、《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1)真实反映了古希腊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

①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军事民主制度; ②奴隶主贵族阶级逐步形成; ③家长奴隶制下妇女地位低下。(2)表现古希腊人的世界观。

①体现了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对神、命运、生活的态度。②反映了英雄主义和群体意识。(3)历史文献价值和思想艺术价值。(“永不复返”的人类童年时代。)

荷马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全部遗产。

6、复调小说的基本特征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把陀氏小说称为“复调小说”。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

(1)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2)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对话理论)

(3)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7、《浮士德》的人生五阶段及其内涵

(1)追求知识阶段(书斋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

(2)享受爱情阶段(爱情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3)政治生活阶段(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与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4)追求古典美阶段(艺术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5)事业阶段(事业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论述题

1、海明威小说的文学成就及艺术风格

(1)海明威小说主要有三大成就

①表现了迷惘的主题。如: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深刻反映了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对青年一代造成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的迷惘、觉醒和抗争。②塑造了一系列硬汉的形象

早期:人物主要活跃在斗牛场和拳击场,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在一战中受伤而失去性爱能力的巴恩斯;

中期:人物多体现为与法西斯的斗争,他们是为正义为民主而战,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领导游击队炸桥的罗伯特·乔丹;

晚期:人物则表现为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和超时空的存在,具有哲理和象征色彩,如:《老人与海》中的渔民圣地亚哥。③“冰山原则”的提出

具体表现在简洁、清新的文体风格和简约、含蓄而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上。海明威以冰山原理来比喻写作:“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2)艺术风格

①简约有力的散文文体:他重视思想感情对于形象的重要意义。在他的笔下,他对感情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括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的动作、电文式的对话、内心独白。

②讽刺和象征的手法。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如:《老人与海》结尾,渔民圣地亚哥最后又梦见了狮子。

(3)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①不善于进行广阔的社会描写或描写有众多人物参加的场面 ②不善于用多头线索展开复杂的故事情节

2、于连与拉斯蒂涅结局不同的原因?

(1)出身不同:于连来自平民阶层,想跻身上流社会很难;拉斯蒂涅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前者有较强的反抗性,后者更具有妥协性。

(2)理想不同:于连为了显示平民阶层的力量,他崇拜拿破仑,想一跃成为强者,很不切实际;拉斯蒂涅则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出人头地,重振家业。

(3)对上流社会的态度不同:于连想靠自己的奋斗强迫上流社会承认他的人格和才干,并试求战胜社会,保持独立人格进行斗争;拉斯蒂涅为投身上流社会而事事妥协,投其所好。(4)采取的手段方式不同:于连靠自己的才能,不放弃自尊;拉斯蒂涅靠门第和女人,必要时可以放弃自尊。

(5)心态不同:于连心存反抗,充满对上流社会的仇恨,既藐视又羡慕;既反感又向往。拉斯蒂涅欣然投靠上流社会,他有纯朴的天性以博众人的好感,接受“人生三课”被同化,变得学会掩饰、厚颜无耻,成为投机钻营之人。

(6)性格不同:于连比较内向,性格孤僻,这决定了他将以个人的力量来反抗整个社会,为了自尊而追求民主和平等,所以他不惜用生命捍卫自尊。拉斯蒂涅是外向、有才气有热情的青年;他对社会更多的是羡慕眼热顺从,利用规律向上爬,亦步亦趋向上爬,所以他不惜出卖自尊和灵魂,终爬上内阁副部长的高位。

3、为何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思想意义

①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反封建反教会

②对教会以及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的揭露和批评; ③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由本身的价值;颂扬理性、自由 ④反对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2)思想内容的矛盾性(两重性)

①政治方面: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宗教偏见,政治幻想 ②神学观念上:新人人文主义思想——旧的宗教伦理道德 ③人生观方面: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个性解放 ④文化上:重视知识和理性——推崇神学和信仰。(3)艺术特征

①结构上完美

②写实和浪漫相结合 ③语言运用的创新

a.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学习了意大利人民歌形式,其民族特色开近代文学之先声; b.奇偶连锁韵,尾韵以aba,bcb,cdc,规则连续不断,“三行套韵”(4)艺术手法:象征、梦幻、寓意、比喻 a.三个部分皆以“stella”(stars)刹尾,象征黑暗中光明!

地狱阴暗凄惨,以象征痛苦与绝望

净界柔和爽目,以象征宁静与希望

天堂祥光四溢,以象征幸福和喜悦

b.贪婪者灵魂之眼/宝石脱落戒指,蚂蚁触须

(5)艺术上的矛盾性(两重性)

a.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形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b.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c.使用意大利俗语,但又有中世纪语言繁琐的涩人弊端。

4、福斯塔夫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两大喜剧形象,谈你的看法。

(1)福斯塔夫形象: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的主人公,他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各种恶习,应有尽有。然而,他又具有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而且他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从伦理学角度看,他是现实生活一个被否定的流氓骗子。

从美学角度看,他是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喜剧人物,机智幽默的性格给他带来光彩,表现出美的独立性。

首先,他有不可抑止的幽默感,开口就引人逗笑,他坦承自己是坏人,且对自己的恶德辩护,自炫为美。他的赞美与他的恶行冲突,自我肯定成了自我否定,从而产生出一种因自相矛盾而产生的幽默。

其次,他应变能力强,以锋利的言辞讽刺世事,一本正经地取笑别人。由于他本身就是万恶世界中的一恶和没胆懦夫中的一员,他却批评时政,他把自己当作世界的轴心,由此产生了幽默滑稽的效果。

他又拿自己肥胖的身躯作为取笑的对象,体现了下层平民的乐观与粗犷风格。(2)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笔下一位具有伟大信仰和献身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者。首先,他是一个不畏强暴、立志扫尽天下不平事的人物。他勇往直前,无利己之意,无畏惧之心,行为高尚,做事认真,表里如一。

其次,他性格中有夸张、滑稽的喜剧性一面。他善于幻想,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事,却认为是魔鬼在戏弄他。

再次,他的性格中也有悲剧性的一面,是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疯子”。他从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可笑,并拼命为自己辩护,即使被当作疯子关在笼中也能苦中作乐。然而,他敢于挑战邪恶,誓死维护各种美德,却常常事与愿违,他与时代脱节了,屡屡受挫。可他屡败屡战、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与尊重。

最后,他是热情的人文主义者。他学识渊博,勇敢、文雅、大胆,具有敢于捍卫理想的美德,关心被侮辱、伤害的妇女。

总之,他是一个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的人物,可又是一个忠实于理想与信仰的实践者。

5、比较分析安娜与娜拉形象

(1)相同点:

①安娜与娜拉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a.安娜是一个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的形象。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和要求,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b.娜拉是十九世纪欧洲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天真活泼、诚恳热情、坚毅倔强,执着追求理想。可她却像个玩偶一样,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本是同甘共苦的时刻,娜拉却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觉醒以后的娜拉,否定了现存的世俗偏见和伦理道德,勇敢地冲破了男女不平等的法律、宗教和道德习俗的枷锁。

②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同样是8年的婚姻生活后的觉醒

a.安娜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人格,有尊严。8年的无爱的婚姻生活使她见到渥伦斯基之后不久便陷入爱情中无法自拔。

b.娜拉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相信丈夫爱她,也真诚地爱着丈夫。8年来海尔茂都像孩子一样的宠爱她。也正是出自于对丈夫无限的爱,才会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她的爱情以及对整个家庭的爱被虚伪自私的丈夫所打破。

③残酷的社会现实是造成两位女性悲剧的重要因素

a.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罪恶的社会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b.娜拉指责海尔茂从未与她进行一场认真的交谈,用出走来对抗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的无情,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法律的无情。娜拉一直在指责法律的无情,在经济上失去了独立性,她必须依赖于他的丈夫,这使她一直处于远离社会的边缘。(2)不同点——反抗高度不同

①安娜的反抗局限于道德婚姻的领域,她认为爱情至上,她敢于冲破那个腐朽的沙皇封建制度和上流社会刻板、虚伪的道德规范。但她的追求自我,其实是放逐自我,丢失自我,当失去了渥伦斯基的感情响应之后,她的孤独、无助、脆弱全部展现了出来。

②娜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道德、宗教的全面批判。她追求个性解放,当意识到自己为丈夫的“玩偶”之时,毅然决然离开了家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6、结合《李尔王》和《高老头》,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李尔王的父爱——“权爱”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李尔王总是被赞赏,他早已习惯了甜言蜜语。固然,他是爱自己的女儿的,但在划分国土时他选择用演讲比赛的形式,却不免体现出他爱慕虚荣的一面。

一开始,他对三个女儿说:“你们爱我,要算哪个最贴心,谁最孝心最值得眷宠,她自会得到我的最大一份赏赐。”接着他对自己最为疼爱的三女儿考狄利娅说:“你用什么一番话博取一份比两个姐姐更富庶的土地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李尔王的观念里物资和权力是可以作为女儿的爱的回报,而这回报的条件是你的奉承之语。

他希望女儿像他的臣民一样地服从他,结果考狄利娅因为说不出奉承的话,深受“打击”的李尔王他对最小的女儿说:“像你这样不能在我面前曲意承欢,还不如当初没有生下你来得好。”于是他将小女儿考狄利娅赶出国土,把她应得的那份家产与土地平分给两个姐姐。这就是王权下的父爱——“恩仇”必报!它不再是一份纯洁的父爱,它与奉承赞美画上等号。李尔王从小偏爱自己的三女儿,但他却不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格,这是对他的“父爱”的讽刺。

(2)高老头的父爱——“钱爱”

首先,投机商的身份影响高老头的价值观。在他眼里,钱可以满足一切!他极力满足女儿的一切需要。为满足女儿们的挥霍,高老头从伏盖公寓二楼最好的房间搬到了三楼、四楼、五楼,食宿费也有每年的1200法郎见到每月的45法郎。他知道女儿只会在没有钱的时候才回来找他,但他乐意把自己的所有都给她们。

他的父爱也是有条件的。在高老头看来,丰厚的嫁妆,足以使女儿们嫁个有钱的人,女儿们一旦在上流社会立稳脚跟,自己脸上也就有了光,也就会再受到上流社会的垂青。

其次,封建宗法伦理道德对高老头“父道”的影响。在高老头看来,父女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在妻子死后,他没有续弦,但他却将这种爱全部倾注在女儿身上,本能的用金钱表达父爱,他相信金钱可以衡量一切,包括父爱,但当拥有的金钱逐渐减少,父爱却一如既往的时候,他开始不安,只是加倍的节衣缩食变卖东西来满足女儿。

(3)我认为,李尔王的“权爱”与高老头的“钱爱”都是极端、变态的父爱。父亲在表达感情时,不能迷失自己,即在热爱中也要保留自己的意志,决不能让对方的意志决定一切,使自己成为了父爱的奴隶。就是说,父爱要“有度”,不能过激,关键还要能让子女感受到你的真爱,且懂得回报。

第三篇:外国文学复习

古代文学

1古希腊神话内容:

神的故事:主要内容有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活动及其日常生活。

英雄传说:是对于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事件的想象和记录。主要关涉英雄的光辉业绩,建功立业,为民除害和造福。他们是半神,有着来自神的血缘,是神与人结合生育的后代。

2荷马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塑造英雄形象,结构庞大,充满了幻想和神话色彩,这类民间叙事诗称为史诗。3伊利亚特: 共24卷,1万5千多行,记述希腊最英勇的将领阿喀琉斯因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夺其女奴而愤然退出战场,使希腊联军连遭失败,待他最亲密的战友也阵亡后,他才投入战斗,击毙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占领特洛伊

4古希腊戏剧的起源: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古希腊喜剧的起源:酒神颂、古希腊悲剧的起源:民间歌舞(庆祭生殖活力的集体行进中领队的唱诵)5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6古罗马文学的地位:(承上启下)

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作为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18世纪前,欧洲文学主要受罗马文学的影响,欧洲人是通过罗马文学的折射才看到希腊文学的。18世纪以后,欧洲人才把研究的重点从罗马转向希腊)。同时,由于帝国的优势,它的文学具有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更渗透了罗马自身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2四大英雄史诗: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纪》、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3骑士文学:

特点:三大主题(爱情、冒险、宗教)、情节曲折离奇,虚构性强、细节描写细致。

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爱情”。骑士叙事诗:

4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5《神曲》在思想上、艺术上的二重性: 思想上:既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但又把它当做来世生活的准备;宗教上:批评教士、教会,但又不反对宗教;政治上:抨击祖国的纷乱战争,又错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皇帝身上;道德上:肯定世俗爱情,又按教会的爱情标准把有情人放在地狱受苦;哲学上:肯定人的理性与哲学的作用,又把对真理的追求局限在神学范围内。艺术上:一方面有中古文学的象征、梦幻、寓意等特征,另一方面又有人文主义文学的具体描写。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初欧洲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2文艺复兴运动特征:

3文艺复兴运动发展:意大利文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法国文学:拉伯雷《巨人传》、蒙田《随笔集》;西班牙文学:“西班牙戏剧之父”洛卜·德·维加《羊泉村》、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英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之父”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诗人中的诗人”埃德蒙·斯宾塞《仙后》(英国第一部民族史诗)

4“流浪汉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和以主人公的经历串联各种社会生活的结构模式;描写游民的不幸命运与消极反抗,从下层人民的角度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语言幽默辛辣,简洁流畅。无名氏《小癞子》

5“大学才子派”:16世纪80年代,出身于英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在大学读过书,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的青年知识分子、戏剧作家,他们为莎剧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克里斯托弗·马洛。马洛是英国文艺复兴喜剧的真正创始人,主要成就在悲剧领域,作品《帖木剧》、《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6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自觉更成熟;(3)、是欧洲主要国家民族文学诞生的时期。7堂吉诃德形象:(1)、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办事不切实际;(2)、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包含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内容;(3)、堂吉诃德自信乐观,热情豪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对自由与和平、社会平等与婚姻自主的正确看法等构成他性格的另一面;清醒明智,充满美好的进步理性和信心,对现实与生活有深刻认识与评价;(4)、悲剧性的喜剧人物,喜剧性的悲剧人物。

8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划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9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0《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形象分析:(1)、“人文主义者”的艺术形象;(2)、性格发展: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3)、形象多层性:家庭复仇者-重振乾坤人文主义者-人类迷惘的探索者。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

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三一律”概念: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法则。

4清教徒文学: 5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英国近代小说的始祖”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6布瓦诺:《伪君子》达尔杜弗形象:类型化的形象,伪善的载体,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表面上是虔诚的信教徒,禁欲苦修的修士,仁慈善良的好人,实际上是以宗教为幌子进行诈骗的恶棍,贪吃贪色,冷酷狡诈之徒。

《吝啬鬼》阿巴贡形象:毫无人性的极端吝啬;无所不在的贪婪;生性多疑,不相信任何人。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政治革命运动。

2启蒙文学: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它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

3启蒙文学特点:(1)、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就得社会秩序与观念,提出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蓝图,宣扬启蒙思想;(2)、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注重真实描写生活,(3)、具有新的题材,新的人物和新的主题,反映平民生活;以平民为正面人物;反对封建专制;(4)、文学形式的创新:小说被提到正统文学的地位,出现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型小说;悲喜剧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正剧;诗剧得到了充分发展;使用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手法与语言。

4英国(启蒙文学发源地):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之一”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 5感伤主义:

6斯特恩:

7法国发展(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伏尔泰《亨利亚特》《中国孤儿》《老实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狄德罗《百科全书》《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小说,塑造了“拉摩的侄儿”这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蠢”于一体的著名典型;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辩证法的杰作”)卢梭《新爱洛伊丝》(书信体,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

8德国发展(18世纪文学的高峰):莱辛《萨拉·萨姆逊小姐》(欧洲文学第一部市民悲剧)、席勒《阴谋与爱情》

9歌德(德国·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世界文学巨匠之一):《浮士德》浮士德形象: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额形象;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是人类的象征。探索不已,永不满足,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

2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点:(1)、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着重表现理想;(2)、注重描写和歌颂大自然;(3)注重从中世纪民间文学中吸取题材和创作方法;(4)、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幻想、夸张、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具有非凡性。3浪漫主义文学各国发展: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耶拿派”(以创办于耶拿的文艺刊物《雅典娜神庙》为阵地而著称。中期“海德堡派”,创办文艺刊物《隐士报》):诺瓦利克《夜的颂歌》、格林兄弟《格林童话》、霍夫曼《小查克斯》

英国:“湖畔派”: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到英国西北湖区。诗人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寄情于山水,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主要代表有: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柯勒律治《忽必烈汗》、骚塞《书斋咏怀》

法国: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真谛》《勒内》(塑造了一个患“世纪病”者的典型)、斯塔尔夫人《论文学》《论德国》、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一个“世纪病”形象沃达夫)、俄国:莱蒙托夫《童僧》《当代英雄》(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4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诗》是一组典型的浪漫诗,包括《异教徒》、《海盗》等篇。作品中创造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5雨果“美丑对照艺术原则”:“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以《巴黎圣母院》为例,以爱斯美拉尔达的外表美衬托其心灵更美,以加西莫多外形丑衬托其内心美。用对比手法,使爱斯美拉尔达的美与加西莫多的丑进行对比更见其美丑,让女郎之善良对比克洛德之丑恶,让女郎的痴情对照法比之薄情,让女郎的同情心对比甘果瓦之无义。女郎内外统一,更引人喜爱;加西莫多内外矛盾更引人同情;法比内外矛盾更令人厌恶;克洛德内外矛盾更觉其阴险。

6人道主义(创作思想核心):以《悲惨世界》为例,体现了人道主义主旋律。(1)、从人道主义出发描述群众的悲惨遭遇,揭露社会罪恶——“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2)、宣传爱与仁慈的力量;(3)、歌颂人民起义,塑造共和主义英雄的形象。

7惠特曼《草叶集》:唱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新声,是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司汤达《红与黑》于连形象: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出身贫贱,不满现状,不顾一切寻找出路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性格是家庭、时代和阶级地位影响的必然结果;人生理想是个人奋斗,立身扬名;追求理想的方式是反抗与妥协;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悲剧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2巴尔扎克“人物再现法”: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每一作品只是这一人物的一个生活阶段,把有关人物的所有作品集中在一起,才能得出这一人物的完整概念,这使各部小说既独立又关联。《人间喜剧》中再现的人物有400多个,分散在75部小说中,人物再现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也使《人间喜剧》中的作品连成了一个整体。

3《人间喜剧》三大主题: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4易卜生(挪威)《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娜拉室友资产阶级民主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的叛逆形象。

5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创立的一种戏剧,以尖锐的提出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而著称,它以强烈的现实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英国的萧伯纳、J•高尔斯华緌、美国的C•奥德兹等作家都是社会问题剧的继承者。

6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哈克形象:天真活泼,倔强聪明,朴素善良,胸襟坦荡,富有冒险精神,性格的核心是对“文明”的叛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忍受不了小镇市民家庭,学校,教堂陈腐刻板的生活,进行反抗,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自然之子,克服了种族歧视和蓄奴制观念,帮助吉姆争取自由,历险途中处处表现出与世俗观念背道之驰的思想性格。

7普希金“多余人”概念: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青年的一种典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庸俗上流社会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不劳动,远离人民,不可能成为革命者。她们愤世嫉俗对社会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却对一切厌倦,冷漠,纵有才华而一辈子找不到生活中的位置,成了“多余”的人。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多余人形象。8果戈里“自然派”概念:19世纪30、40年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因为果戈里的创作忠实于自然,揭露俄国社会的黑暗,被反动文人称为“自然派”。后来别林斯基从来理论上阐述并维护了果戈里的创作,使更多的作家走上了这条创作道路,从而形成这一流派。《乡村》、《苦命人安东》、《谁之罪》、《平凡的故事》 9托尔斯泰 :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其核心是“勿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它在十九世纪后期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日益高涨,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起到了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

心灵辩证法:专指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心理描写的特点,托尔斯泰的创作一向以精湛的心理分析著称于世,他擅长细腻地表现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的复杂过程。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活动的本身,它的各种形式,它的规律”,并称为“心灵的辩证法”。

托尔斯泰式主人公:以精神探索为共性,忧虑贵族的前途和出路,一方面对上流社会不满,一方面同情农民的不幸,通过自我完善的过程,最终力图寻求平民化的道路。

10《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

(1)、她是一个具有惊人美貌,丰富内心世界的贵妇人,是一个真诚、美丽、勇敢、富有激情的女性。小说中,作家不遗余力地描写了安娜的惊人美貌和不同凡人的品质;(2)、她是一个追求自由爱情却遭到悲剧结局的叛逆者。(安娜悲剧原因:上流社会的制裁;卡列宁的折磨;渥伦斯基的冷遇;个人精神世界的局限性);(3)、她是一个被不同时代的读者进行不同解读的丰富复杂的艺术典型。11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新人形象: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19世纪50年代俄国解放运动进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贵族阶级已逐渐丧失其进步意义,平民知识分子登上了政治舞台,新人形象应运而生。新人大都出身平民,接受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投身反抗沙皇专制的实际斗争。他们从事劳动,接近人民,意志坚定,品德高尚,来源于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1象征主义:以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视客观世界为主观世界的象征,创作上重主观幻觉而轻客观描写,重艺术想象而轻客观再现,重暗示启发而轻正面灌输。波德莱尔《恶之花》、保尔·魏尔伦《无词浪漫曲》、阿瑟·兰波《醉舟》、斯泰凡·马拉美《牧神的午后》

2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主张以生理学,病理学的眼光观察和记录生活,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微末节精确而毫无遗漏地提取出来,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反对倾向性。代表:左拉《萌芽》、龚古尔兄弟《日尔来妮·拉塞尔特》

第四篇:外国文学期末总结

外国文学期末工作总结

按照学期初计划,到2017年底,圆满完成了《外国文学教程》一到十章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还没有学过《外国文学导读》课程,在前三年的学习中接触外国文学的东西也比较少等情况,在教学中,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表现是依照学期初计划,在教学中形成了讲授——自读——研讨——备课——试讲——作业的基本教学模式。为确保各项落实到位,本人利用网上课堂的形式,将需要精读的篇目章节节选内容、相关作家作品参考资料、相应课件等发布在班级的空间里,供学生自己课下钻研教材和完成作业时参考。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作为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也拓宽了教材,延展了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效果相当不错。另外,还完成了133文1到文3的《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教学,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这一主线,体现“以教师’导’为辅助,以学生’读’为主导”的教与学的关系,注重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宽学生生活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进行系统化打造和培养,充分体现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思想,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此外,按照还完成了学校要求的作业批改任务,做到了全批全改;还完成了本学年的考核课任务;高职

称教师的专题讲座任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撰写了教学案例。在迎评促建期间,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认真磨课、说课、制作课件、修定教案、说课稿等等。

主要经验和努力方向: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坚持“和课堂要效率”“先学后教”,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就重点、难点作讲析,其他内容则大胆放手让学生多锻炼,主动积极学习、尝试。力求当堂解决问题,不给学生太多的课业负担。

(二)坚持多督促,多管理。学习本门功课,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没有对作品的了解,分析人物、概括特色均无着落,因此,平时给学生留阅读作业,老师要多督促、勤检查,教给速读、精读的方法,让学生读而有得,激发起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强烈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上课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力求以自身的学识魅力、巧妙的构思、新颖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愿意学了,自然就会学好。同时,在课下要有意识地提供电影频道的相关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大片,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的音像资料,教师的专题讲座指导等渠道,充分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兴趣。

(四)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平时的讲课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鉴赏作品、人物的方法,作业也要尽量多批改,做到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切实提高其写作论文的能力,为毕业后继续学习提供帮助。

第五篇:外国文学复习参考

《外国文学》课程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术语):

1、“阿喀琉斯的脚踵”:

出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内容说明: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传说他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一个致命之处。因此埋下祸根。长大后,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因而惹怒了赫克托耳的保护神阿波罗,于是太阳神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送了这位勇士的命。

寓意(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识,即对完 美中的不足的清醒认识)

2、“奥格阿斯的牛圈”:

出处:来自希腊神话的一个典故 内容说明:奥革阿斯(Augeas)是厄利斯的国王,有一个庞大的牛群。按照古老的习惯,他把宫殿前面的空地围起来,将所有的牛圈在里面。天长日久,三千头牛的粪便越积越多,堆积如山。

清扫奥革阿斯的牛圈是欧律斯透斯交给希腊最著名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一件侮辱性的工作,他要求这位英雄一天之内必须把牛圈清除干净,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赫拉克勒斯却想到了好办法,他走到牛圈地势高的一边,拔掉篱笆,在地上挖一条沟,让附近的阿尔甫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河水从一边流进牛圈,又从另一边流出来,他就这样完成了这件屈辱性的工作,既没有弄脏自己的衣服,又没有损害自己的名声。

寓意(喻最肮脏的地方,或喻无人过问、问题堆积如山的地方)

3、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合称,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书于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纪,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氏族英雄的形象,多方面地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史诗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神曲》:

作者: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

主要内容:《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在序曲中他自叙在人生中途35岁那年迷途于一个黑暗的森林,遇到了狮、豹、狼三只野兽,被挡住去路,在这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雅特丽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雅特丽齐引导,游历了天堂。

作品的意义与影响:它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联结合的经典作品,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西方古典文化的一次概述。他展示了广阔的历史背景,是一部描写中世纪的伟大史诗。

5、文艺复兴:它是指14—17世纪,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掀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这是在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这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

6、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西班牙一种独特的小说,这种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流浪史,在表现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写他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流浪汉小说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是《小癞子》。

7、堂·吉诃德:

作家:西班牙塞万提斯

作品名:

形象的主要特征与意义: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他的性格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于一身。他一方面疯癫、荒诞,把幻想当现实,脱离实际,模仿古代骑士区改造现实;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具有基督式博爱精神的人文主义者,无私

无畏,百折不挠,甘愿为现实理想而吃苦、献身。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是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8、哈姆雷特:

作家:英国莎士比亚作品名,形象的主要特征与意义: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在严峻的现实中,他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但在行动上却犹豫、延宕,这是他的形象显得复杂而深刻。生与死的矛盾构成了哈姆雷特之精神。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9、弥尔顿:

十七世纪欧洲最优秀的诗人。他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利用《圣经》题材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表现作者对于人文理性的期盼、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风格宏伟壮丽。他被看作伟大的宗教诗人。

10、《鲁滨逊飘流记》:

作者:英国 笛福

主要内容:描写的是一个19岁的少年鲁宾逊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最终踏上航海征途的故事。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鲁宾逊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建账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养牧畜,与野人决战,一个人的荒岛上了创造了奇迹。最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伦敦,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作品的的文学地位和价值:《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11、哲理小说:

18世纪启蒙文学独创的一种新型小说。它的创作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因而具很强的哲理性、议论性和逻辑性。它常常用传奇的故事,有引人入胜的虚构情节和人物。但过分注意哲理而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历史环境的描绘,较缺乏艺术感染力。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开了哲理小说的先河,代表作还有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12、“狂飙突进”运动:

名称由来: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运动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

基本精神(内容):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但

也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

代表作家与作品: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强盗》

13、维特热:

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在德国乃至欧洲兴起的一股效仿维特的热潮。小说主人公维特作为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虽然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雄心壮志,却怀抱美好生活的理想,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纯洁的爱情。他有才华,有能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死气沉沉的现实却不容许他越雷池一步。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绝望中以自杀了结了自己的一生。维特是觉醒了的一代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性格具有典型意义。那些不满现实、渴望美好、试图寻求人生价值的青年从维特身上找到了共鸣,所以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狂热的欢迎,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而风靡整个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他们甚至效仿维特穿着蓝色燕尾服、黄背心,脚登皮靴,更有甚者也轻生自杀。歌德为此心痛不已,再版时写了一首诗印在卷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维特热表明歌德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德国文学第一次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14、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精神”指他身上永不满足、自强不息、执着探索、向上向善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与进步资产阶级的积极精神,也是作者理想的精神。

15、“湖畔派’’诗人

指19世纪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他们同情法国大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金钱关系感到不满,主张回到大自然,复兴宗法制。他们常常隐居于英国西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以表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憎恶,“湖畔派”也因此得名。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16、“拜伦式英雄”

指拜伦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具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包括《海盗》中的康拉德、《恰尔德·哈洛尔德》中的恰尔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他们都是一些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以挑战的姿态、不屈不挠的意志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但在他们身上又带着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只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所以均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对个性解放和自由幸福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17、“小人物”:

指19世纪末俄国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的人物形象。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穷困,又性格懦弱,逆来顺受;在显赫的“大人物”面前常常是谨小慎微、忍辱负重,但仍然摆脱不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对“小人物”的描写寄予了作家们深刻的人道主义的情怀。普希金的小说《驿站长》开了描写“小人物”的先河,维林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小人物”形象。此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作家都在作品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18、“多余人”形象:

是指十九世纪前期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贵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改造社会的理想,但由于远离现实,脱离人民,加上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使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到处漂泊,常常游离于社会

19、“波尔金诺的秋天”

1830年9月,普希金从莫斯科去下诺夫哥罗德办理接受他父亲在波尔金诺村的领地的手续。他在波尔金诺村停留达3个月之久。这个秋天是普希金的创作高峰时期, 他先后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后两章、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别尔金小说集》和《石客》等4部小悲剧、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以及抒情诗多首,共计40多部作品。普希金的这一创作时期后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

二、简答题:

1、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崇尚人体美,赞美人性,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崇尚智慧和力量,敢于冒险、敢于征服;蔑视权威,对自己充满信心;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或

(1)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2)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1)史诗结构完整,布局精巧。A、裁剪巧妙,情节高度集中;B、主干情节与插曲和谐地结合。

(2)史诗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多个侧面荣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史诗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初步结合。

(4)史诗的诗言自然朴素、生动形象,充分运用比喻、夸张、重复等艺术手法。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3、《神曲》标题的寓意:

之外,成为找不到位置的“多余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但丁说:“我的书中,开场是悲惨的——坠入地狱,而结局却是幸福的——进入天堂”,所以,“我把它称为《喜剧》”(“神曲”,即“神圣的喜剧”)。但丁不断思考信仰、知识、事业和爱情,力图带领人们走出不幸的处境,引向幸福的境界。

4、古典主义戏剧艺术原则:

三一律。即要求戏剧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点、发生在一天时间内。

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三一律”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5、“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所尊崇、强调的“理性”各指什么?

古典主义的理性可理解为“理智”,着重表现为个人情欲的对立面,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具有阶段性的政治色彩,成为捍卫荣誉、高贵的力量,维护王权统治和政治的平衡。

启蒙主义的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崇尚科学,认为人是平等、自由的,天赋人权;它把一切制度和规范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批判旧的,并且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的“理性王国”。

6、《伪君子》的第一幕第一场为何被称为“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

(参见教材139页)

一开场主要人物达尔杜弗虽没有露面,但是通过白尔奈耳夫人与一家人吵架,一下子就揭开了矛盾、吸引了观众,同时交代了每个人物的身份以及他们在这场冲突中的地位与态度,真是单刀直入、一举数得。

7、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1崇尚自我,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思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3浪漫主义作家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的影响,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

4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尤其是中世纪民间文学。

5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论述题:

1、分析哈姆雷特形象,并请说说这一形象的现代启示意义;

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2、分析麦克白形象的复杂性,并说说麦克白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与警示;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主人翁——一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杀人如麻的血腥暴君,但也正是他,成为莎剧众多生动逼真人物中的最富吸引力的人物,他是一个转变性人物,由正面人物向反面“逆转”,最终成为“畸形发展的牺牲品”,应属英雄蜕变,好人堕落。他的悲剧,主要是性格悲剧。他天性善良,因受不了巨大的诱惑(王冠)而犯罪,一件暗杀招致了一连串的屠杀,但事前事后都经受着天理与人欲、良心与野心的激烈交战,始终感到内疚悔恨,巴望有一天会终止这种痛苦。这说明麦克白的悲剧绝不是单一的“恶行的悲剧”“痛苦的悲剧”“灭亡的悲剧”,而是性格的悲剧。莎士比亚正是通过揭示麦克白性格中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和冲突,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个有灵有肉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野心家形象的野心家——麦克白形象来。

3.比较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说说两位大师是如何表现“金钱”主题的(如《雅典的泰门》与《吝啬鬼》);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才,可以使异教联盟,国家分裂,祝福罪人;麻疯病人被当作情朗;有了他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人们的跪拜、颂扬;有了他,黄皮鸡脸的寡妇与能重做新娘。----《雅典的泰门》

莫里哀通过大量的细节和夸张的描写来刻画他。在第三幕阿巴公安排请客吃饭一场表现得尤为突出。阿巴公是一个被吝啬的绝对情欲所支配的人的生动典型。莎士比亚笔下的吝啬鬼夏洛克在哭喊他的银钱被女儿偷走时,还一口一个“我的女儿,我的银钱”,“我的银钱,我的女儿”,表现出他既心痛银钱又心痛女儿的复杂心理。阿巴公丢了钱箱的疯狂劲比夏洛克更甚,一口一个“我毁了,我死了”,“我要请求把所有的人都给绞死,如果我不能把我的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不仅没有亲子之情,而且自己也被支配他的金钱欲所压倒。莫里哀抓住阿巴公的金钱情欲,进行艺术夸张,比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更加突出和可笑,这是对性格的深化。别林斯基说:“阿巴公自然像名手画的一幅讽刺画那样好。”只要世界上还存在拜金主义,阿巴公就有他的典型意义。

4、歌德对莫里哀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请说说喜剧《吝啬鬼》或《伪君子》的悲剧因素;

以往对《伪君子》的研究多集中在该剧的喜剧性方面。而莫里哀本人曾说:“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喜剧的形式反映悲剧的内容。本文从《伪君子》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和情节的悲剧性两方面论述该作品的悲剧性因素。由此,全剧在充满戏剧气氛的同时也跨向了悲剧边缘。

5、为什么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提示:作者、内容概要、维特形象、分析、作品影响与意义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是歌德获得声誉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维特与绿蒂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一个时代青年的憧憬和失望、愤懑与悲苦。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围绕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其重要意义在于,它

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

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不由自

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赋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丰富卓越的才

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

6、从堂•吉诃德到浮士德,谈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人文启示

提示:形象分析、形象意义、形象所代表的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永不满足、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真理)

7、结合作品,分析《红字》的艺术特色

作家、作品地位、主要艺术特点及其分析(心理描写、象征)

8、论普希金《致凯恩》的浪漫主义成就

提示:可以全面分析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亦可以抓住某一点展开论述。视分析的准确性、充分性、深刻性、独到性的程度给分。

下载《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下)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基础知识 &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⑴强调个性,表现自我。 ⑵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⑶崇尚自然,提倡想象。 ⑷鲜......

    外国文学复习1

    外国文学 一.填空 1.《.包法利夫人》是对(法国社会现实的批判) 2.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最奇特的小说) 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

    外国文学课程(非远程类)期末复习指导

    外国文学(1)课程(非远程类)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复习范围 本学期考试范围为第一章至第七章(含第七章)。着重考核学生阅读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外国文学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教......

    外国文学期末论文(《悲惨世界》)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天堂摘要:翻开法兰西的历史,一位有着白色络腮胡子的老人成为无法忽略的存在, 他是“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凭借对人道主义的不懈追求以及超凡的......

    2012下半年外国文学复习

    古希腊文学 1.神话:8-9页 主要神祗的名字 希腊神话的特点: 课本介绍 课堂总结: 1、神人同形同性 2、故事性强,有完整的体系3、哲理性强,思想内涵丰富 4、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推崇......

    四川大学外国文学-2期末试题

    外国文学-2期末试题A组 (命题人:王晓路)1、社会发展阶段与文学样式之间的关系2、文本环境与文学创作3、文学奖项与文本接受4、福克纳意识流创作的基本手法5、福克纳晦涩文体的......

    外国文学期末资料(李欢)

    (亲爱的们,以下是我亲自整理的外国文学期末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哈~~~) 一、 填空(10/1分) 1.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司汤达与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司汤达......

    外国文学3复习材料五篇

    一、填空题及按作品写作家名、文学形象写作品名。 要点:①各时期文学成就,各作家所获名誉等。(如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福楼拜:现代小说先驱)②代表作中主人公、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