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深入推进“两防”,工作方案
市全面深入推进“两防”工作方案
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全面深入推进“两防”工作的通知》(粤统字〔2019〕40 号)精神,切实提高全市“两防”工作水平,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好《省统计局关于全面深入推进“两防”工作的通知》精神,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弄虚作假、少报漏报,切实保障全市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 1 1 .举办统计系统领导干部统计法治教育专题培训班(责任主体:
法制股 ;完成时限:9 2019 年 年 2 12 月底前)
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各镇(街道)等统计机构领导、工作人员开展一次集中的统计法治教育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省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市的实施方案等,切实增强各级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自觉性。2 .开展全市“四上”企业统计培训(责任主体:各专业
股 室;完成时限:9 2019 年 年 9 9 月底前)
分专业对全市“四上”企业统计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重点培训学习《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相关专业的统计方法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统计员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填报数据的自觉性和业务能力,确保全市统计数据源头质量。3 .加大统计法治社会宣传力度(责任主体:
法制股 ;完成时限:9 2019 年 年 2 12 月底前)
利用电视台、报纸、微信等宣传方式,不断扩大统计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加强 12.4 国家宪法日、12.8 统计法颁布日、9.20 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统一印发《统计法规手册》,推动社会公众更好地认识统计、理解统计、监督统计,营造浓厚的依法统计氛围。4 .开展统计法律知识进党校活动(责任主体:
法制股 ;完成时限 :9 2019 年 年 2 12 月底前)
密切与党校加强合作,在党校主体班中开展统计法律知识、统计核算知识等专题讲座。
(二)严格统计数据审核和监控 1 1 .采取综合审核办法,确保入库调查单位质量(责任主体:统计普查中心;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及时收集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行政记录,关注发改、科工等政府部门文件、媒体报导、行业协会宣传资料,及时发现并督促达标单位申报入库。采取资料审阅、电话咨询、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拟入库调查单位逐个审核,确保入库调查单位质量。
2.认真核实统计数据的奇异值和波动值(责任主体:各专业 股 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各专业股室结合本专业实际,在网报期间根据关联指标数据“奇异值”和增长“波动值”查询模版,充分运用数据比对的方式做好即报即审。加强数据之间的关联审核、奇异值排查,根据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对企业数据进行关联审核,筛选出统计数据疑似错误企业进行数据重点核实,对存在数据填报错误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认真贯彻落实《省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根据各地联网直报数据质量的审核监控情况,评估各地区平台数据的可信度。3 .加大企业统计数据核查力度(责任主体:各专业 股 室、法制股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建立市、镇(街道)统计机构有效联动、分工有序的统计数据核查机制。按照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有关规定,采取工作指导或走访企业等方式,认真对联网直报系统审核查询的问题数据,开展实地核查。
(三)强化统计执法检查监督 1 1 .加大重点检查力度(责任主体:
法制股、各专业 股 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树立问题导向,坚持“聚焦热点”的检查原则,充分运用统计检查查询方式方法,以各专业数据审核情况为依据,对存在数据奇异值、波动值较大,且回复查询简单,情况核实不清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2 .积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责任主体:
法制股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根据《省统计局统计执法“双随机”抽查办法》的规定,组织开展数据质量“双随机”抽查工作。3 .加强企业统计信用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
法制股、各专业 股 室;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认真执行《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办法》,严格统计失信企业的认定程序和操作标准,推进全市企业统计信用档案管理建设,加大失信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统计信用管理体制。通过信用管理强化企业依法填报统计数据的自觉性和真实性。
(四)持续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责任主体:法制股、各专业股室;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持续有序推进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茂府办函〔2015〕198 号)和《茂名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施
方案》,强化市、镇(街道)、“四上”企业三级联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狠抓统计“五有六化” 基础工作建设的落实,规范企业台账等基础资料,加强督查指导,推进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实效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保障 深刻认识防范和惩治统计数据虚报造假、少报漏报,全面深入开展“两防”是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意见》《办法》《规定》的具体行动,全市各级统计工作部门务必提高对“两防”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市统计局成立深入推进“两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陈彦任组长,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法制股),由江红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两防”日常工作。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也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切实保障“两防”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广泛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企业调研,明确存在问题。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工作步骤,落实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层层责任到人,项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业务指导 市统计局在做好本级“两防”工作的同时,将深入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对统计法治工作薄弱、开展“两防”工作懈怠、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较多的镇(街道)、单位进行重点督查。
第二篇:两实全面推进
我省全面推进“两实”全覆盖管理工作
建立“两实”管理长效机制
发表时间:2010-7-14 7:49:5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王恒
[1] [2] [下一页]
本报讯(记者孙晓陵)7月13日下午,全省召开进一步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电视电话会,就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两实”管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长吴永文,副省长赵斌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超,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长蒋国平等在宜昌分会场出席会议。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推进“两实”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重点,抓住情况核查和数据处理这两个关键环节,摸清底数,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赢得群众支持,严把质量关,努力提高“两实”管理工作水平;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实现整体联动,资源共享,动态管理,按照“小区不漏栋、栋不漏房、房不漏人”的要求,整合社区力量,做到“一月一查报,一月更新一次信息”;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核,探索建立“两实”管理长效机制。
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郑超对我市“两实”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我市“两实”管理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受到了省里表彰,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部门工作质量不高、检查督办不力、保障不到位等。各地各部门务必把精神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确保质量,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落实。
宜昌市建立“两实”信息质量督导机制
36名督导员分赴各地严把信息质量关
本报讯(记者高秉喜、通讯员鲜于运国)7月13日,市“两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工作办公室向媒体通报,由市“两实”工作领导小组精心挑选的36名督导员,已分赴全市各地,开展“两实”信息质量督导。这标志着我市“两实”工作信息质量督导机制已经建立。
“两实”信息质量督导机制建立后,市公安局机关抽调18名副科以上民警到城区任务较重的公安派出所,各县市分别抽调2名副科级以上共18名民警,到各县市交叉检查督办“两实”管理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精心挑选的36名“两实”信息质量
督导员集中培训后,已分赴宜昌各地开展检查、指导、督办工作,直至集中采集录入工作结束。
市“两实”工作办公室已对“两实”督导员的工作作出硬性规定,县市区抽调的督导民警,每月必须实地抽查20户实有房屋及实有人口信息质量、50户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信息质量、30名“七类”重点人员信息质量。城区抽调民警每月实地抽查10户实有房屋及实有人口信息质量、50户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信息质量、50名重点人员信息质量。通过抽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区民警补采、补录,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完整。
荆州市“两实”工作进展有序 1194名信息采集员入户摸底
作者:记者 欧阳林 特约记者 汪涛 吴攀攀 通讯员 李波
7月中旬,实有房屋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在全市全面展开。从荆州市公安局获悉,全市公安机关共有1194名民警及协管员,投入到此次“两实”信息采集工作中,上门入户到每个家庭,登记核对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信息。
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前期进行试点,“两实”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共入户登记7.7万套房屋,核对登记常住人口33万人,暂住人口5万余人,共清理规范街路巷名2251条、村湾组名2195个,重新命名街路巷1148条、村湾组71个,制作街路巷名、门楼牌号340533个。
为确保在今年12月底前,我市全面完成实有房屋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市已经组织了1194名民警及协管员,采取预约上门、错时上门等方式,利用居民中午、晚上及休息日上门入户,开展登记工作。
同时吁请市民能提前准备好户口簿、身份证、计生证等相关证件,配合信息采集人员入户采集准确信息。
湖北省公安厅派出103名督导员指导基层推进“两实”管理工作
从荆州市公安局获悉,湖北省公安厅向各县(市、区)派驻了督导员,指导各地推进“两实”管理工作,巡视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派驻我市的8名督导员已经进驻8个县(市、区)开展工作。
据介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两实全覆盖”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座谈会议精神,强化对全省各地“两实”管理工作的督导,确保“两实”
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省公安厅在厅机关选调103名干警组成督导组,派驻全省各县(市、区)开展“两实”督导工作,派驻到我市8个县(市、区)的督导员,目前已经分赴各地开展工作。
据悉,督导员将在派驻地督导当地“两实”管理工作集中入户采集录入工作,直至检查验收考核合格为止。督导员的主要职责是了解、掌握派驻县(市、区)“两实”管理工作情况,包括街路巷及门楼牌清理、命名、安装情况,入户采集录入情况,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等,以市州为单位汇总后每月向省“两实办”通报一次;督促派驻县市区每月25日前汇总上报《“两实”管理工作情况统计表》,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收集、汇总“两实”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县(市、区)公安机关研究解决或向省“两实办”报告;指导基层及时总结“两实”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向省“两实办”推介;研究建立严格的“两实”管理工作流程和质量考核机制;研究建立“两实”动态管理与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公安县全面启动“两实”全覆盖工作
http://.cn 发布时间:2010-08-11 16:15 进入论坛
新闻提要:8月5日上午,公安县埠河镇“两实”全覆盖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各单位负责人、三个社区主任和五个总支书记参加了全镇“两实”全覆盖专项工作会议,这是该镇认真贯彻全县“两实”全覆盖一大举措。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李芬 通讯员 程勋 吴兵)8月5日上午,公安县埠河镇“两实”全覆盖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各单位负责人、三个社区主任和五个总支书记参加了全镇“两实”全覆盖专项工作会议,这是该镇认真贯彻全县“两实”全覆盖一大举措。
会上,埠河镇“两实”全覆盖领导小组组长、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永朝重申了认真开展“两实”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从成立领导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宣传发动、组建业务专班、工作人员配备、开展业务培训、保障工作经费等各个方面,对“两实”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易正军、派出所长张军就“两实”工作的内容做了进一步强调,派出所副所长陈凤琼介绍了“两实”工作的流程及具体工作方法。这次会议,推动了埠河镇“两实”全覆盖工作的扎实开展。
8月6日,公安县藕池镇组织召开了“两实”全覆盖百人动员大会及信息采集员培训会,组织学习了石桥社区工作经验和全省“两实”管理工作经验方法,对58名信息员和25个居民小组长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全面打响“两实”全覆盖战役。
为确保工作到实处,该镇从镇直各有关部门抽调112人参与到“两实”全覆盖的信息采集中,成立了由领导成员21人,信息采集员58人,居民小组长25人,信息录入人员3人,社区民警4人,专职绘图1人组成的“两实”全覆盖工作专班,分为20个信息采集小组,每个信息采集小组由镇领导挂片负责,社区主任或治保主任任信息采集小组长,社区民警、信息采集员、居民小组长负责采集。同时,将全体工作人员分为5个工作专班,即领导督办组、入户采集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录入组、业务指导组。
目前,该镇“两实”全覆盖工作正在有序有效进行中。
近日,刘仁八镇强化落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工作,对该镇“两实”方案进行进一步充实、完善和优化。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要求全面摸清该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的底数,达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目标,为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支撑和服务。
目前该镇利用通告、标语、横幅、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为争取全镇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营造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4月8日,刘仁八镇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会上,该镇党委书记肖绪华要求镇各部门,要确保活动 “有方案、有班子、有保障、有氛围”。肖书记强调,要明确责任,明确时间节点,于4月底以前完成规范房屋地址命名和楼牌编号,于5月全面开展人口信息入户大调查,建立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各单位,各村组织开好“三个会”(即开好全体村干部、各部门负责人会议;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开好村民组长和群众代表会;开好特种行业及人群密集区单位负责人会议)。
据悉:该镇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工作纳入年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对工作任务完成差的村进行通报批评并予扣分,对完成好的村年终评比专项奖,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个,分别奖3000元、2000元、1000元。
“两实”工作标语口号
1、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全镇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工作
3、全面规范地址命名和房屋编号,服务群众生活
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社会效能和服务水平
5、如实申报人口和房屋情况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6、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7、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掀起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热潮,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
9、规范地址命名和房屋编号,提升政府管理社会水平
10、夯实人口管理基础,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为切实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该乡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任组长的“两实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信息调查、采集、录入工作专班。另外,还制定了《尖山乡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及要求,并对工作人员、乡直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
据悉,该乡“两实全覆盖”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7月初至7月23日):落实组织、人员、经费、硬件保障,组织召开全乡工作动员部署会,开展“两实”全覆盖工作的业务培训;
(二)入户采集录入阶段(7月下旬至9月中旬):以先乡中心集镇、后农村的方式,全面采集实有人口、房屋信息,并核对、纠正错漏信息;
(三)检查验收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两实”办对全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迎接省、州、县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目前,该乡已全面进入入户采集录入阶段,估计至8月5日,将全面完成对中心集镇相关信息的采集任务,从8月6日起将进村入户对农村相关信息进行采集。
第三篇: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方案
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快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规范统计监测,明确职能分工,统一方法步骤,落实责任措施,确保2012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特制定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在定性定量上把握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发展趋势,围绕“巩固已成指标、促成可成指标、主攻滞后指标”的总体思路,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举措、整体推进,确保2012年建成不含水份、人民群众得实惠、百姓普遍认可的小康社会。
二、组织保障
1、健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组织机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涉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部门的分管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办公室和推进工作组、宣传工作组、监测工作组、督查工作组(简称“一办四组”),具体负责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的指导、实施、推进工作。各镇、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保证工作力量,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明确分管领导,落实1-2名同志负责具体工作,确保小康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小康各项指标如期完成。
2、建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各镇、相关部门对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数据的收集、评审及数据质量负总责,对照小康目标,按照“提高已达指标、巩固动态指标、确保未达指标”的要求,补短补软补缺,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指标顺利实现。
3、明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保障机制。设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县、镇财政预算。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妥善安排专项经费,确保本镇、本部门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创建经费,加大薄弱环节投入,确保创建达标;二是工作经费,保障创建组织、机构有序运转;三是奖励经费,对创建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明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机制。县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按照《江苏省县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要求组织实施;各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按照《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镇级指标体系》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围绕《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部门考评办法》中承担的监测任务组织实施。
三、工作要求
1、全面监测。定期收集分析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及相关情况;定期召开监测指标数据分析汇报例会及监测指标会审例会,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建议和措施,对监测中发现的新情况,及时预警;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指标口径计算方法和监测结果上下一致;定期公布监测报告和结果;总结全面小康社会推进进程中的做法和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积累经验。
2、完善台帐。各镇、各责任部门认真收集整理2010年以来涉及本镇、本部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工作方案、工作措施、监测报告、监测报表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形成有说服力、对小康数据有支撑作用的台帐、图片、影像等材料,要求资料齐全、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数据详实,并按统一要求印制、装订、存档,健全小康基础台帐。
3、强势推进。按照既定的实现年份,围绕《江苏省县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重点对未达标的8个指标,尤其是2010年未达序时进度的3个指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出台针对性政策和措施,落实时间任务表,确保做到“已实
现指标抓巩固、未实现指标抓推进、难点指标抓突破”,努力使各项指标高质量完成。进一步落实富民、惠民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关注社会热点,划解社会矛盾,解决百姓困难,使百姓了解小康、感受小康、支持小康,提高百姓对小康社会建设的认知度、满意度。
四、职责分工
1、“一办四组”职责:“一办四组”组长由分管县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组成。小康办由政府办牵头,经信委、农委、住建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广播电视台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综合协调、资料建档、进展跟踪、迎检接待及日常工作;推进工作组由发改委牵头,政法委、农工部、经信委、农委、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环保局、商务局、文广新局、公安局、电信局、工商局为成员单位,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力推进各镇、部门小康监测指标的达标完成;宣传工作组由宣传部牵头,文广新局、外宣办、广播电视台、报社、信息中心为成员单位,负责制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工作方案,解读全面小康各项指标及实现水平,提高广大群众对小康社会的知晓度和满意度;监测工作组由统计局牵头,政法委、农委、教育局、卫生局、住建局、人社局、民政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为成员单位,负责收集分析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定期召开监测指标数据分析会及指标审定会,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督查工作组由纪委牵头,检查各镇、责任部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各项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
2、部门工作职责:根据《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部门考评办法》要求,及时提供全县和分镇小康监测数据,研究和制定所分工任务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及数据质量评审办法。对已达标或有波动的指标巩固提高,对达序时进度的指标推进提升,对达标难度大的指标,要分析实现进程,跟踪监测,确保小康指标如期实现。
3、各镇工作职责:按照《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镇级指标体系》要求,围绕镇级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和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制定全面小康社会监测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查找差距,落实措施,推进小康监测指标的完成和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
五、严格考评
围绕镇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监测体系和部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考评办法,落实对各镇和相关部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量化考核,签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责任状,明确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积极推进小康镇建设,对达标的小康镇给予5万元和党政主要领导各2万元的奖励,对创建小康社会先进镇给予3万元和党政主要领导各1万元的奖励,对创建小康社会先进部门给予2万元和主要负责同志1万元的奖励。对影响县全面小康社会达标验收的镇、部门,年终考评时实行一票否决。县委、县政府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及时的督查、严格的考核、严明的奖惩,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共同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六、工作安排
1、出台《关于成立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方案》、《金湖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1年8月-9月
2、出台《关于在全县开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活动的通知》,制订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
牵头部门:宣传工作组 时间:2011年8月-2013年5月
3、组织开展上半年县级小康监测工作
牵头部门:监测工作组时间:2011年8月-9月
4、“一办四组”人员落实到位,小康办选调人员集中办公。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1年9月
5、各镇、相关部门成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1年9月底
6、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推进会
牵头部门:推进工作组 时间:每季度
7、组织对各镇及责任单位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作督查
牵头部门:督查工作组 时间:每季度
8、组织三次问卷调查(开展民生需求调查、群众满意度调查)
牵头部门:监测工作组 时间:2011年11月、2012年5月、9月
9、各镇、责任部门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工作。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2月完成2010年-2011年、2013年2月完成2012年档案资料整理并按统一格式要求印制、装订成册。
10、组织开展2011年县、镇两级小康监测工作,完成县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报告初稿。牵头部门:监测工作组时间:2012年2月-3月
11、开展进村入户工程(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办实事、搞宣讲)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4月-2013年3月
12、开展“小手拉大手”校园宣传活动
牵头部门:宣传工作组 时间:2012年5月、10月
13、县委、县政府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委研究室)提交达标申请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6月
14、组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满意度电话模拟调查
牵头部门:监测工作组 时间:2012年7月
15、迎接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初审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8月
16、开通小康热线电话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9月
17、制作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成果专题片、宣传画册、展牌等
牵头部门:宣传工作组 时间:2012年10月
18、邀请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我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满意度电话模拟调查 牵头部门:监测工作组 时间:2012年11月-12月
19、邀请省有关部门实地调研指导我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工作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11月-12月
20、迎接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委研究室对我县全面小康社会达标情况的验收 牵头部门:小康办、监测工作组 时间:2013年3-4月
21、做好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我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满意度调查
牵头部门:小康办、监测工作组 时间:2013年4月-5月
22、县委、县政府召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结表彰推进工作大会
牵头部门:小康办 时间:2012年2月、2013年5月
第四篇:霞山区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霞山区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粤发〔2005〕19号)和湛江市社区工作会议精神,为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共筑安居乐业美好家园,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霞山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我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重要意义。建设平安和谐社区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和谐霞山的重要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城市基层工作的新要求。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党建为关键,以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的载体、社会管理的依托、社会稳定的基础,使社区在基层民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美好环境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三)总体目标。社区建设要以“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1)自治好。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社区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制度健全、规范,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中当家作主。(2)管理好。管理有序、机制健全,社区各种组织完善,职责明确,民主协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共驻共建等机制健全,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3)服务好。服务完善、造福群众,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手段齐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高,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4)治安好。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社区治安管理到位,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5)环境好。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6)风尚好。文明祥和、文化繁荣,居民的公德意识、互助意识较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邻里友爱诚信、团结亲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幸福、亲情浓郁、互敬互爱。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
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街道对本辖区各单位及各种社区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实际制定本街道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
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工作思路:明确一个宗旨,坚持一个核心,理顺两个关系,建立三个体系,搞好三个发展。明确一个宗旨,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建设和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理顺两个关系,一是要理顺区各部门与街道、社区的关系;二是要理顺区、街道、社区三级利益共享的关系。建立三个体系,一是要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二是要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搞好三个发展,一是积极发展社区党组织;二是积极发展社区高质量服务;三是大力发展街道、社区经济。
区委、区政府于4月底前在工农街道召开“霞山区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现场会”,全面启动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上半年主要是集中精力抓好先行点,下半年全面铺开,力争年底初见成效。每个街道党政一把手要各抓一个示范点,以点带面,争取每年创建一批达标社区,打造一批示范社区。
(三)表彰奖励 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年底评出一批“平安和谐社区”,评选“十佳社区工作者”,区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和完善社区的基本建设。
1、落实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场所。街道、社区要积极主动与市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联系和协调,在拟建和在建的楼盘预留社区办公、服务和活动场所,切实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困难问题。社区要设有多功能活动室、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文化图书档案室、卫生计生服务室、星光老年之家、家长学校、家庭暴力投诉站、残疾人康复场所、户外文体小广场等服务和活动场所。要建立健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使驻区单位内部的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卫生、食堂等设施,在为本单位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向社区居民开放。
2、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补贴。把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逐步纳入财政预算。从2006年起,按每年10万元标准,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常住居民户数超过2000户的社区相应增加包干经费。包干经费来源由市、区财政共同分担。
3、拓展街道社区居委会经济收入。社区居委会要设立社区帐户,实行专帐、专管、专用和财务公开。鼓励街道社区吸收市场资本经营社区服务项目,提倡和鼓励社区捐赠,扩大社区建设资金的筹资渠道,促进社区建设。
(二)提高服务居民的水平和质量。
1、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主体作用。各级要增强服务意识、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督。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协助政府开展面向居民的公共服务,发动和组织居民广泛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2、积极拓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坚持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社区家政、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服务。鼓励个体经济参与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引导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3、积极开展面向特殊居民群体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实施面向残疾人的社区助残服务。实施面向老年人的社区敬老服务和发展养老服务。实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保障服务。鼓励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失业保障等服务。
4、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保障服务。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联防队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重视社区矫正。禁黄、禁赌、禁毒,禁止非法传销活动,做好消防、减灾等工作。完善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和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愿望,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扎实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5、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逐步理顺社区环境清扫、保洁管理体系和系列制度。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活动,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着力解决社区的脏乱差问题。
(三)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
1、以“双联双建、双争双促”为载体,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双联”,就是区、街道二级,要抓社区党建责任制,要向每个社区派出党建指导员;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建立健全联建的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党政机关到居住社区参加党的活动的制度,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优势。“双建”,就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在“一居一支部”的基础上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双争”,就是党员争创“三有一好”,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双促”,就是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重视调动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参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2、落实“四民主四自我”。大力推进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进程,使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会制度以及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等制度,推行居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听证等做法。要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新途径。
3、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按照每300户左右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最少不低于5人。社区党组织要配有党务工作者。采取依法选举、公开招聘等方法,面向社会选贤任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重视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社区居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尤其是党、团员积极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4、坚持培育与监督并重,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要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更好地服务社区,促进自治。对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要降低准入条件,简化申报、登记程序。鼓励民间组织承办政府推行的社区服务项目管理,推动政府部分剥离的行政职能中介化、社会化。加强对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有规范的章程并严格遵章守法开展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区成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负责社区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督促落实,为党委、政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负责社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区编委要研究给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增设人员编制,区财政部门要把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安排,确保社区建设工作正常运作。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和协调辖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领导社区各种组织搞好管理和服务,增强居民群众、驻社区单位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激发参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分类指导,树立典型。各街道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积极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区级树立4至5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示范点,每个街道要培育2个示范点。示范活动要从社区内的楼院、门栋、家庭抓起;从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等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抓起;从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抓起;从自身特色、自身优势抓起。近期内要努力形成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示范效应。区大力表彰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以推动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四)督促检查,务求实效。把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成效纳入考核区、街道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内容。区定期对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各街道、社区要根据区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措施,并抓好落实。
第五篇: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方案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方案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四个优先”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一、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稳定粮食面积327万亩、产量127万吨以上,发展以水稻为主的优质专用粮食200万亩。深化粮食购销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节粮减损行动落地见效。(二)抓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
推动茶产业振兴、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家禽立体笼养改造,建设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5个。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新型跑道养鱼+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5.5万亩,支持扩大油茶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标准化优质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9万亩。落实设施农业有关政策,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加快发展设施蔬菜,设施蔬菜大棚面积达到2.46万亩。支持香菇、灵芝等食用菌做优做强,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2.03万吨。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落实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确保2022年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2.3万头左右、规模养猪场保持在60家以上,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四)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推深做实“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对已突破现有耕地保有量目标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县级人民政府要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制定措施,分类妥善处理,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坚决补足数量。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严格按照耕地利用优先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五)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认真落实种粮农民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实施好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总数达1970个。(六)建设高标准农田。
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1万亩,宜机化改造3.7万亩。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普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开展村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二、启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
(七)推动科技强农。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5.6%提高到66%。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完善巩固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增科技特派员100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带动和技术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强县乡农技队伍建设。培训高素质农民1200人。推进组建长三角农业与健康创新融合发展研究院。实施种业强市建设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完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1个。做好水稻南繁加代育种和正季育种工作,争取宣粳系列、宣粳糯系列各有1个品种进入省级初审。加强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挖掘皖南黑猪、宣州鸡、皖南牛等地方品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农作物新品种(配套系)。加速良种引进、推广与应用。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1个,产业品牌2个。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作物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7.5万亩。实施数字赋农行动,新增数字农业工厂5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5个、累计达90个。
(八)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乡村振兴带动一批、城镇化转移一批、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力争25%以上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发展到1.17万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3600个以上,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平台。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以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九)推进机械强农。
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发展优势农机产品。实施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实施特色农机“专、精、特、新”发展行动,支持企业研制适用于丘陵山区、特色经济作物及养殖业发展的农机装备。落实农(林)机购置及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广使用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4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5%。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建设8个育秧中心,8个粮食烘干中心,1个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新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2个,累计达298个。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帮扶对象,强化“四级网格”管理。强化部门信息“互通”会商,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数据的定期收集、比对、共享机制。强化分层分类帮扶,重点从实施产业就业扶持、稳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落实兜底保障等方面帮扶。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十一)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保持对109个脱贫村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巩固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产业项目建设水平。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深化县域结对帮扶和脱贫村单位包村帮扶、企业结对帮扶,推动单位企业与乡村振兴各类示范村、重点村开展结对共建,全面拓展定点帮扶工作领域。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深入实施消费帮扶提升工程。加快推行“防贫保”。推动脱贫村和非脱贫村协同发展,确保所有脱贫人口共享发展成果。(十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确保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55%,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全面完善“四带一自”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等政策。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光伏电站大部分收益用于脱贫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四、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十三)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优化种养业布局,围绕优质粮油、畜禽、特种水产、果蔬、茶叶、木竹、中药材、山核桃、食用菌、烟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原料配套生产基地。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带)。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争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8个以上。持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力争全市一产总产值达330亿元以上,增速达到10%。打造一批建设水准、科技含量、智能程度、生产效率、质量效益、共富成色“六高”集成融入农业现代化元素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休闲农业等领域的“未来农场”,每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至少打造1个。(十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高标准创建1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宣州区洪林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启动长三角农业与健康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持续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30个以上。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深化“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服务、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绩溪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扩大“中国文房·诗意宣城”品牌影响力,争创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力争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星级园区)7个,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游、共享农场、共享田园等休闲农业新业态。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推介。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24节气及地方特色节庆活动,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长三角区域的知名度。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
(十五)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力度,推动中央厨房、主食加工等业态在县域布局。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990亿元。(十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全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等涉农问题整改。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8。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施用定额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1.5%,“三大主粮”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3%,农药利用率达41.5%。推进粪肥还田利用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持续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行动,推广应用全生物质可降解农膜,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2%。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完成造林绿化1万亩,抓实长江“十年禁渔”,启动宣城水网规划编制。力争创成中国天然氧吧城市。提升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能力。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持续防范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入侵蔓延。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建设开放共享的县域共配服务中心,改造“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快递服务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十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打造市县联动的产业生态圈,促进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打造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整合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五、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防范村级债务风险。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集聚提升类及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避免建而又拆,资金浪费。推动乡村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鼓励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建立健全管护体系,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一)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牛岭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凤凰山水库、万家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9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8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95千伏安。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完成452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持续开展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村路、电、网、水建设管护。参照建制镇标准,把国有林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建设规划,享受与周边乡村同等政策。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巩固成果完善功能,新建“生态美”超市30个左右,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试点普及率。改造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3万户,强化厕所粪污和污水治理衔接,完善农村厕所管护服务体系,继续开展省级改厕长效管护示范县创建,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5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4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持续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完成44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任务,持续加强高速高铁沿线、河道岸线、省市县毗邻区域环境整治。高质量完成33个省级美丽乡村和26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新申报创建一批美丽乡村中心村,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强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推进艺术乡村建设,打响“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
(*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转变。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持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养老服务供给机构优化行动,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由25%提高到30%以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巩固完善紧密型县域医供体,加强监督考核,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政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纵深推进综合医改。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村医,新增233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县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70%的乡镇(街道)建成社工站。
(*三)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培育打造农业产业互联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大农村电商主体培育,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推进益农信息社可持续运营。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皖事通办”平台“三农”服务专区,推动涉农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
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抓三提”行动,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强乡村党组织体系。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适岗性综合分析研判和动态调整机制,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面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探索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全面推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选点21个村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在前、创示范”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效化治理。完善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全面推开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严肃查处“三资”管理和村级经济组织运营中的腐败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六)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加强乡镇(街道)政法w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争创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加强基层群防群治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雪亮工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调处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农村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开展农村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争创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五)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深入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供需匹配的实践活动。以拓展文明创建工程为抓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实行文明村镇动态管理。在“十星文明户”“十星清洁户”评选中推广道德积分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行政村“新风堂”建设实现全覆盖,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打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农村大喇叭的作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七、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七)以系统集成思维开展示范片区建设。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突出沿边沿线、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围绕“成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建设目标,在全市建设23个特色产业、农旅融合、生态康养等类型的示范片区,实施“一区一策、一区一品、一区一韵”,差异化发展。(二*)推动示范片区建设出成效。积极加强示范片区工作调度推进,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以比学赶超的方式,切实打好乡村振兴擂台赛。强化结果运用,与相关支持政策、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相衔接,力争率先突破,构建宣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打造一批先行示范的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开展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115”工程,积极申报创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八)切实落实示范片区建设各项举措。坚持“一引领五集成”,高位推进示范片区建设。强化规划管控,片区内村庄有保有弃,统筹资源、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意识,整合资金、政策、项目各类资源向示范片区倾斜,重点在农业“标准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项目、农业科技服务、农村改革试验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片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效应。
八、完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
(三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健全完善市、县、乡、村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制定“四个优先”落实清单,明确目标举措,有关部门每季度要向同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落实情况。强化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将“四个优先”、“两强一增”行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党委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活动。(三十一)扩大乡村振兴投入。
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三十二)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季度开展重点工作调度通报。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完善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五大振兴”专项小组要建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与所履行的职能要求相适应。(三十三)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乡土人才“四带”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人才下乡返乡。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皖厨“宣”味培育工程五大行动计划。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基层成长计划,鼓励期满扎根基层。对县以下农林水卫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核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定向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三十四)创新金融支农政策。
持续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持续实施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行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推动开展农业设施、活体资产等抵押贷款业务,力争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实施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开展村集体收入综合险试点。拓展农业担保范围。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