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节楚辞英译翻译
端午节楚辞的英译翻译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接下来,我给大家准备了,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 340 或 339 年~公元前 278 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Qu Yuan was a Chinese poet and minister who liv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ancient China.He is known for his patriotism and contributions to classical poetry and verses, especially through the poems of the Chu Ci anthology(also known as The Songs of the South or Songs of Chu).Together with the Shi Jing, the Chu Ci is one of the two great collec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verse.He is also remembered as the supposed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谈及屈原,就不能不提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影响甚广,也出现过很多译本,今天,我们就以大卫霍克斯的版本为例,稍作赏析。
离 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译文:
Heaving a long sigh, I brush away my tears,Sad that mans life should be beset with hardship.解析: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离骚》全篇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倾诉忧国忧民的心境。这句话借“叹息”和“流泪”的动作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译文简洁明了,却不乏亮点。heave 选用得很精准,它表示“吃力缓慢地发出声音”,与原文的“长太息”相映成趣,画面感很强。
be beset with 表示“被......包围,......四伏”,比 be filled with等更为契合。
离 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For this it is that my heart takes most delight in,And though I died nine times, I should not regret it.解析: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这句话曾因为温总理在两会上援引而被众人熟知,张璐对此的译文是
“For the idea that I hold so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对比两人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善”和“九死”的处理存在不同。霍克斯采用 take delight in 表示“以......为乐”,而张璐的译文是 hold so dear to 表示“愿意坚持”,意境上霍克斯略胜一筹,但张璐能在短时间内做出这种译文,足以让人惊叹。
霍克斯将“九死”直译为“die nine times”,而张璐的则是“a thousand times to die”,显然后者更符合原文的风格,以夸张的手法直抒胸臆,情感激荡。
渔 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译文:
Because all the world is muddy and I alone am clear,and because all men are drunk and I alone am sober.解析:
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
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江边游荡,渔父见他这副模样便问他:“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用上面的话作出回应,慨叹世道不清,奸佞当道。译文句式简单,只需关注“浊、清、醉、醒”的翻译即可。
读这句时,忍不住想起李白的《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
不复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人生在世,偶尔,也是难得糊涂。
离 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For the road was so far and so distant was my journey,And I wanted to go up and down, seeking my hearts desire.解析: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提起《离骚》,这大概是认知度最高的一句,它也曾出现在两会的问答上,张璐的译文是“The way ahead is long;I see no ending, yet high and low I w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
对比两个版本的译文,霍克斯将“上下求索”直译成“go up and down”,而张璐则是意译成“意志顽强,百折不挠”,即“with my will unbending”,在达意的基础上各有千秋。
渔 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
When the Cang-langs waters are clear,I can wash my hat-strings in them;
When the Cang-langs waters are muddy,I can wash my feet in them.解析:
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渔父被用作文学题材,来源已久。姜太公钓鱼、庄子写《渔父》讽刺儒家,再到后来唐诗中的渔父,就连《西游记》中也不乏渔父的存在。这个形象,犹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般,知晓世事,又有些神秘。
这里,渔父告诉屈原即使世道浑浊,也不必要太过清高,让自己被放逐。而屈原却说自己宁死不屈,渔父没有进一步劝说,而是唱着“沧浪歌”远去。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渔父心情平和,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脚,能与世沉浮。虽然不同于屈原的坚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处世之道,浪迹烟波,不问世务。
沧浪之水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沧浪一说是水的名字,一说是地名,译文中将其译作 Cang-langs waters,很明显是采用了地名的解读。
九 歌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
Oh, rarely, rarely the time is given!
I wish I could play here a little longer.解析: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九歌湘夫人》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全诗诉说的是湘君久等湘夫人时哀怨思慕之情,是男子的相思。而“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全篇的最后一句,感慨美好时光不多得,与现在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异曲同工。
译文用两个 rarely 开始,强调美好的时光难得,反衬自己不舍的情绪。而“聊逍遥兮容与”在译文中由现实的动作变成了虚拟的愿望,但与上文的情感承接还是顺畅的。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记忆里的端午节,诗词里的端午节,还有正在吃粽子的你们,一起快乐!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二篇:四级翻译 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忠诚和受人敬仰的大臣(minister),他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和繁荣。但最后因为受到诽谤(vilify)而最终投河自尽。人们撑船到他自尽的地方,抛下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躯。几千年来,端午节的特色在于吃粽子(glutinous dumplings)和赛龙舟,尤其是在一些河湖密布的南方省份。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the patriotic poet Qu Yuan.Qu Yuan was a loyal and highly esteemed minister, who brought peace and prosperity to the state but ended up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as a result of being vilified.People got to the spot by boat and cast glutinous dumplings into the water,hoping that the fishes ate the dumplings instead of Qu Yuan's body.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glutinous dumplings and dragon boat race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
第三篇: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 2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6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8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9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1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 12 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4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论《莫瑞斯》中E.M.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McDonald’s Success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 雪莉•杰克逊《抽彩》中矛盾的体现 41 生态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42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43 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45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46 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47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49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50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51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 53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55 浅析苔丝之死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 58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59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6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61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63 动物成语的英译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 65 论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死亡结局与唯美主义 66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 67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69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救赎的意义 70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
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 72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73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75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76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78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藻海茫茫》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81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从语境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语篇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9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00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论林语堂对《浮生六记》中比喻的翻译 102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 103 目的论指导下中国特色词的英译 104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 105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107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109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110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 111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 113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115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116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9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120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121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122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3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 124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126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127 跨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探讨 128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 130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 131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3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35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36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138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140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41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142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143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44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145 从博奕论分析庞培与凯撒内战爆发的原因 146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Wives and Daughters and North and South by Elizabeth Gaskell 148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149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2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 153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15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 155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156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ese After-s Writers 157 《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 158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
159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160 《嘉莉妹妹》中的空间和城市主题
161 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162
163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 164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65 The Socio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 166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
167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68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 169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 170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171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 172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73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74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175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76 试析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
177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 178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79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80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181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182 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 183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84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185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186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87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188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189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
190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191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19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193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94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195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196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财富对婚姻观的影响 197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
198 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妇人》中四姐妹的人物分析
199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第四篇:楚辞
《楚辞》读后感
五月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一个人——屈原。读着《楚辞》,五月的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诗人目视着滔滔江水,感叹着人生的无常。也许,对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无根无蒂,陌如尘上。江南塞北的春光,海角天涯的风尘,白雪红梅的清韵,湖绿江南的水波,在作者笔下仿佛都代做了富于情感的形象,体味着作者的悲伤,抚慰着枯槁的身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该选择哪一个?!江畔的诗人叩问苍天,苍天无语;凝视大地,大地无声!过尽千帆惊回首,报国无门的诗人只剩下脚边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地老天荒,却等不来一个王。屈原的生命,该是一个瑧子永恒的过程,因为他在那些落英缤纷的年华里,培育出了千古不灭的故事。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酒的人,说不定何时就想需赐你一死。可你忙于政务,又怎能留心国王的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暗器!你短暂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们都活了几千年,我是不是可以认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涛涛汨罗澄白如练,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等待着被江水被时间洗涤,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汹涌澎湃,但它淘不尽,淘不尽高尚的灵魂。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气质,}如此的灵魂,刚劲坚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间,留给后世的人们永久的仰望,膜拜。
我喜欢《楚辞》浪漫的气质,雄奇的想象,奇崛的语言,屈原高冠长剑、宽袍大袖,为民请命,为民离骚的形象是我心中最大的向往;《山鬼》等作品则充满鬼怪精灵之气,灵秀无限,美人独立山间幽会情人的浪漫和野性气质,在心头永远挥之不去;《湘君》和《湘夫人》之间渺杳绰约的爱情。。《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主人公含英咀华,披兰草食灵芝的比喻,骑怪兽驾异鸟,凭空飞行的姿态,奇崛的行为,都是我心头最大的梦想。我想《楚辞》浪漫的气质已经根植到我的灵魂中了,没有办法不无时无刻不去凸现,在我的文章中,言谈举止中,我的血液气质中。
试着读《楚辞》,特别是读《离骚》、《国殇》、《哀郢》、《卜居》、《渔父》时,心却狂燥无限,郁闷不安。再细想想,原来两者发抒的感情不一样啊。尽管可能对同样的事物不满,《诗经》缓缓道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缓缓发抒,告诉读着诗经的人人间的美好、善良、罪恶和不平。《楚辞》则犹如疾风暴雨,控诉人间罪恶,特别是屈原的愤世嫉俗,特立独行都让人产生紧张与不安。奇崛的语言和疯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让人情绪不宁。
——12062210 胡颖
第五篇:楚辞
读汤炳正先生之《楚辞成书之探索》及《四库全书·楚
辞章句提要》札记
一、“楚辞”之名
楚辞之名历来就饱有争议,根据崔富章的《楚辞书目五种续编》:“‘楚辞’一名,含义有二:一为继‘诗三百’而起,发源于楚国之新体诗,二为总集之名,即书名。”
(一)、一种特定的文体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楚辞’之名之由来,即是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地区(楚)的某种特定诗体(辞)的称呼。”此即是从楚地的地域文化出发,认为“楚辞”是楚人的诗歌。
愚案: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关于“辞”与“赋”之区别,金开诚先生认为:“‘楚辞’即汉时人所称之为‘辞’„„‘赋’属于文的范畴,‘辞’属于抒情诗的范畴。”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云:“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明代唐枢《重刻楚辞序》:“‘楚辞’者,风雅之变也,其源昉出于屈子。厥后作者继起,咸祖其词,而皆楚声,故俱谓之‘楚辞’。”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屈平后出,本《诗》义以为《骚》,该兼六义,而赋之义居多。厥后,宋玉继作,并号‘楚辞’,自是辞赋之家皆祖此体。”此三家皆从文体之角度出发,而得‘楚辞’之义。而全面阐述“楚辞”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代表的应该是宋人黄伯思,他指出:“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辞、誶、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湘、沅、江、澧、脩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他皆率此,故以楚名之。”
(二)、总集之名,即书名
“楚辞”一词的连用,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文中以《春秋》与《楚辞》对举,当是专著矣。此后,班固《汉书》之中多次出现“楚辞”连用,殆已是专用名词。故“楚辞”作为总集之名,当在西汉中期左右。《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又《汉书·淮南王列传》:“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可见,当时刘安养士数千,对屈原赋或楚辞深有研究,且武帝亦有耳闻,不然何以使刘安特为《离骚传》?而揣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之文辞,武帝之时,屈宋等人的作品似已裒集成著,故能“世传‘楚辞’”。案汤先生所划分的楚辞五组之第二组为淮南小山或为淮南王所集,或名曰《楚辞》,据马迁及班固所言,斯为明证矣。
二、《楚辞》的流传
《楚辞》既然在西汉中后期就已经裒为一集,别本单行,那么为何《汉书艺文志》之中却没有著录?或云刘向《七略》成书在前,《楚辞》成集在后,而班固写成《汉书艺文志》之时,《楚辞》固已成书,班氏因《七略》体例“分载甚明,不烦复列总集”(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
据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逮至刘向,点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案《隋书经籍志》:“《楚辞》十二卷,并目录,后汉校书郎王逸注。”《旧唐书·经籍志》:“《楚辞》,十六卷王逸注”《新唐书·艺文志》:“王逸注《楚辞》,十六卷。”既然王逸于其序中明言有“十六卷章句”,《隋书经籍志》却言只有“十二卷”,殆隋人与汉时分卷不一,或隋人之误欤?《旧唐书》《新唐书》之撰者又改正为“十六卷”,或时人益之为“十六卷”?不可知矣。
又,案《宋史·艺文志》:“奏议《楚辞》十六卷屈原等撰;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楚辞》十七卷后汉王逸章句。”较之《新·旧唐书》,又增一卷,而所言“奏议《楚辞》十六卷屈原等撰”殊与刘向、王逸同。
案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楚辞》十七卷,后汉校书郎王逸叔师注。„„至汉武时,淮南王安始作《离骚传》,刘向与校经书,分为十六卷,东京班固、贾逵各作《离骚章句》十五卷,阙而不能说,至逸自以为南阳人,与原同土伤悼之,复作十六卷章句,又续为《九思》,取班固二序附之为十七篇。”此言与王逸殊异,王逸自言为“十六卷章句”,并未说自续《九思》一篇以附篇末。案《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所著录之《楚辞》的篇卷之变化,窃以为王逸之《九思》或为唐宋时人附益为之,故至《宋史艺文志》,《楚辞》得为十七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