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摘 要】本文选取茶类词汇作为中国文化术语英译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行探讨,分析了茶类词汇英译的基本策略,并探究了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中国文化的输出需要大量易于输入语接受的术语翻译,望本文的浅析对中国文化术语的翻译有些许贡献。
【关键词】茶;术语;翻译策略
一、引言
1785年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鲁里之流》)中有这样一首诗:
What tongue can tell
The various kinds of tea?
Of black and green,Of Hyson and Bohea;
With Singlo,Congou,Pekoe and Souchong,Cowslip the fragrant,Gunpowder the strong.茶叶本多色,何舌犹能穷?
熙春与武夷,此绿彼又红;
松萝与工夫,白毫和小种,花薰真芳馥,麻珠更稠浓。
短短一首小诗,茶叶名称竟有十一个之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英国人对茶饮品的青睐,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英语中从汉语借入的茶类词汇的数量之多。本文作者收集了大量英语中吸收的茶类词汇,在此基础上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类,并试图探究其翻译策略背后的复杂因素。茶类词汇只是中国文化词汇输出的一个方面,期冀本文的浅析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中国文化术语输出的有益研究。
二、茶叶词汇英译策略爬梳
1、音译
英语中吸收的茶类词汇绝大部分都是音译词:
tea(茶),bohea(武夷茶),pekoe(白毫),congou(功夫茶),hyson(熙春茶),souchong(小种),Campoi(拣焙茶),Sunglo(松罗),Twankay(屯溪),Oolong(乌龙)
2、意译加音译
这类词中的音译部分多是tea:
green tea(绿茶),brick tea(砖茶),gunpowder tea(珠茶),jasmine tea(茉莉花茶),Yony hyson(雨前茶),Hyson skin(皮茶),compressed tea(紧压茶),uncompressed tea(散茶)
3、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是指事物的命名和社会习惯往往是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形成的。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茶”的英译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早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开始在中国福建地区大量收购茶叶。当时收购的茶叶大多是武夷茶,因武夷茶茶色为黑,所以直译为“black tea”。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已经习惯称武夷茶为“black tea”,所以这一说法就一直沿袭下来,现用以指代红茶。
三、茶类词汇英译策略成因分析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流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很难指出有完全孤立的语言或方言。”萨皮尔的话指出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在词汇层面上,即是我们所说的借词。可见,引入借词是一种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霍凯特认为借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贷出语言的优势地位,二是因为借入语言在词汇方面出现空白(崔永华)。英语从汉语中吸收词汇,其主要原因也无外乎以上两点。其中,借入语言在词汇方面出现空白是其引入借词的直接原因。纵观英语中吸收的汉语词,绝大部分都是表示食品、器具、服饰、官职等概念名词。当英语中没有这些概念而又不得不使用、表达时,借词特别是音译借词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早期的茶类词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输入英语的。中国茶叶于17世纪传入英国后非常受欢迎,先是在英国王公贵族中形成了饮茶之风,随后蔓延至整个社会,久而久之英国人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英国人对茶叶的喜爱造成了对茶类词汇的迫切需要。于是,上节中提到的那些音译借词做为一种全新的必需的概念进入了英国社会。又因为早期英国进口的茶叶多是产自中国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带,所以这些音译词的“音”实际上多是是闽语或粤语方言(见下表)。另外,饮茶的享受使英国大众对茶类的详细划分十分熟悉,甚至有些茶品作为贷出国的中国人都未必知晓。这样的普及程度是其他类别的汉语借词无法比拟的,以至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词典部总编辑伯奇菲尔德(R.W.Burchfield)博士于1979年指出:English peopl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cquired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various kinds of Chinese tea,and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is that the generic word tea becomes less familiar than the names of varieties.(18世纪的英国人深谙中国茶叶的各个品种,甚至茶叶的品种名称比一般词汇“tea”还有名。)
粤语:cha,Hyson,Campoi
闽语:tea,Bohea,Pekoe,Congou,Souchong,Oolong
吴音:Twankay
普通话:Sunglo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本质上说,语言是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的。语言的接触势必带来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的表现之一就是外来词的引进。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对等的。于是就出现了强势语言文化和弱势语言文化之分。交流的方向就是强势一方向弱势一方大量输入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也是霍凯特所说的“贷出语言”具有优势地位所以才会有借词进入贷入语言。纵观历史,茶类词汇进入英语的时间多集中在17-18世纪。钱钟书先生通过对17、18 世纪英国文化中的中国形象的详细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我们的研究是对的,那么英国对中国的仰慕在17 世纪就达到了顶点。17-18世纪正是“中国风”席卷欧洲的时候,中国对于欧洲是“一个尺度,一方视野,一种价值观”。(姜智芹)在“中国风”的吹拂下,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给正处于变革时期的英国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具有中国特色的饮茶文化自然也当仁不让的刮进了英国文化。而处于不同地位的语言文化引入借词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强势语言文化多是先“归化引入”再“异化更新”,而弱势语言文化恰恰相反,即倾向先主动接纳“异化”借词,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的时候才慢慢进行“归化”修正。对于17-18世纪处于弱势地位的英语文化就呈现出了茶类词汇以“异化”形式首先进入英语的场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洗涤,有些纯音译词逐渐消亡,继而被其他形式的词汇所取代。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congou”,它是“功夫茶”的音译词。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在西方广为流行,李小龙首次将Kungfu写入了英语词典。受此影响,“功夫茶”的译名也变成了“Kungfu tea”。与纯音译的“congou”相比,“Kungfu tea”显然是向“归化”靠近了。
四、对于当前茶类文化词汇翻译的启示
与中国庞大的茶类名称以及相关的茶文化术语相比,在英语中扎根的茶类词汇只是九牛一毛。要想中国茶文化扬名海外,一整套规范的茶类术语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纵观进入英语的茶类词汇以及目前已广为接受的茶类术语的英译,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英语语言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文化,汉语在当今的中英语言文化交流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国风”在英语国家遭遇了逆风时期,希望英语文化仍旧像17-18世纪那样大量吸收具有异质色彩的音译词已经不太现实。而且,异质语言文字的译入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借词超过了必要的程度就会使语言遭到污染。对于当今的茶类词汇的英译,其上上选是充分利用英语中已经吸收的茶类词汇来构成新词,能利用已有词就不再创造新词。比如,pekoe和souchong是两个较早进入英语中的茶类词汇。所以英语对Peoke oolong(白毫乌龙茶)的接收度要远远好于Bai Hau oolong。目前以这两个词为基本词构成的其他的茶类词汇也已为英语文化所接受。比如:broken pekoe(碎白毫),orange pekoe(橙白毫),flowery orange pekoe(花橙白毫),broken orange peoke(碎橙白毫),broken orance pekoe fannings(碎橙白毫片茶);pure souchong(正小种),broken pure souchong(碎正小种)。这些茶类名称作为茶类术语的一种,也符合术语本质的属性要求,如“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正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和能产性。”由此可见,pekoe和souchong已经可以作为正式的茶类术语而推广使用了,如果舍弃这现成的译词非要寻求其他的译法,可谓费力不讨好了。同理,与乌龙茶相关的茶类词汇也可以在“乌龙”的基础上构成复合词。Oolong是淘汰了“black tea congou”,“black dragon”等译名最终确立了“乌龙茶”的正统译词地位的,历经时间的涤荡而流传下来足见其顽强的生命力。以“oolong”为基础,我们可以翻译得到,Anxi oolong(安溪乌龙茶),Flowery oolong(花乌龙茶),Minnan oolong(闽南乌龙茶),Phoenix oolong(凤凰乌龙茶),Dongding oolong(冻顶乌龙茶)等等。这些茶类词汇的推广既可以巩固oolong的地位使其成为专业术语,又能使茶类词汇的英译系统化,规范化。
但是,英语中已有的茶类词汇毕竟还是少数,靠这些词构成的新词数量还是有限。另外的途径还是要创造新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随心所遇的创造,而是要遵循术语的属性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性,即具有构成相关术语词汇的能力。从术语的这一要求来看,Pu’er tea(普洱茶)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音译词。它形式简单,比较符合英语词形,又容易构成一系列衍生词汇如raw Pu’er(生普洱),cooked Pu’er(熟普洱),aged Pu’er(陈年普洱),large-leaf Pu’er(大叶普洱)等。相比之下“铁观音”的音译词(Tie Kwan Yin)和意义词(iron goddess of mercy oolong)都不太具有生成系列词汇的能力,建议参考gunpowder tea的翻译方法,汉语“珠茶”是以茶的形状入名,而英语“gunpowder tea”是以茶的形和色(像火药)译名。“铁观音茶”的翻译或许可以放弃其茶树与观音有关的传说,转而寻找其他方面的内涵。
注解:
①关于这些音译借词的“音”所来自的方言,参考了梁慧敏《英语词典中的汉语音译借词》一文。http://
参考文献:
[1]龚益.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9.[2]姜智芹.中国:英国的典范——17-18世纪英国文人眼中的中国[J].国外文学,2008(3).[3]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5: 173.[4]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57-173.[5]Qian Zhongshu,“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in Adrian Hsia ed.,The Vision of 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M].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of Hong Kong,1998,61.[6]魏向清.学术摹因的跨语际复制——试论术语翻译的文化特征及研究意义[J].中国外语,2008(6).[7]严筠.英语中关于茶的词汇[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8(1).
第二篇: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 2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6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8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9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1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 12 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4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论《莫瑞斯》中E.M.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McDonald’s Success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 雪莉•杰克逊《抽彩》中矛盾的体现 41 生态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42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43 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45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46 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47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49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50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51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目的论的角度比较研究《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 53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55 浅析苔丝之死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 58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59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6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61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63 动物成语的英译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 65 论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死亡结局与唯美主义 66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 67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69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救赎的意义 70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
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 72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73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75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76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78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藻海茫茫》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81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
《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从语境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词语篇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9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00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论林语堂对《浮生六记》中比喻的翻译 102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 103 目的论指导下中国特色词的英译 104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 105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107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109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 110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 111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 113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115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116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9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120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121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122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3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 124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126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127 跨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探讨 128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 130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 131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3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35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36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138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140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41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142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143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44 《德伯家的苔丝》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145 从博奕论分析庞培与凯撒内战爆发的原因 146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Wives and Daughters and North and South by Elizabeth Gaskell 148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149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2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 153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15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 155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156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ese After-s Writers 157 《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 158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
159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160 《嘉莉妹妹》中的空间和城市主题
161 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162
163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 164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165 The Socio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 166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
167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68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 169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 170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171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 172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73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74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175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76 试析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
177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 178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79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180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181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182 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 183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84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185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186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87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188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189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
190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191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19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193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94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195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196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财富对婚姻观的影响 197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
198 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妇人》中四姐妹的人物分析
199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第三篇:政府工作报告特点及英译策略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特点及英译策略研究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国家对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是政府向人民述职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形式。本文选取近几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进行研究,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征及其翻译特点,并总结和归纳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基本策略,并加以例证。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翻译 难点 策略
一、政府工作报告特征及其翻译特点
政府工作报告从文体上讲既是一种演讲又是一种正式报告。与日常演讲不同,其语言一般不使用口头语,而较多采用书面词汇、政治术语及复杂且长但逻辑性强的句式结构等。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措辞极其严谨、精准,绝不会出现模棱两可、易生歧义等语句。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首先准确无误。任何词句的使用都很精确,并且带有强烈的政治含义。翻译时必须要准确、完全地反映出原文含义。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多数与政治事务相关,因此译文的政治意识要凸显。程镇球提出:政府文本翻译中忠实是指要完全忠实于原文的政治含义。
完整性是又一特征。政府工作报告的信息量巨大,但由于篇幅所限,其在含义和语言形式上都进行了高度浓缩。翻译时往往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来帮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二、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
(一)替换
替换是指对前文所提到的词句的取代。中英文在替换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英文多用代词、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进行替换;而中文大多采用重复或省略的方法进行替换。
例如:
例1:实现了千百年来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到大规模退田还湖的历史性转变。
This represented a great shift from the centuries-long history of reclaiming farmland from lakes to restoring it to them on a large scale.例2: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strengthen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improve work related to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加强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 work harder to prevent and treat endemic,occupational and mental disease
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step up development of basic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例1中,“湖”和“田”字在中文中分别出现了三次和两次,但“lake” 和“farmland”在英文中均只出现了一次。“it”用来替换“farmland”,“them” 用来替换“lakes”。这种译法避免了词汇上面的重复,同时连贯性和逻辑性更加突出。例2更是很好地体现了替换中英文中的不同,同样的“加强”在英文中被翻译成了多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进行替换。使译文的用词和句式看起来丰富多样。
(二)拆分
中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的排比句式,若将其直接对应处理成英文的排比结构则显得译文“中式英语”模式十足,很难贴合英语的行文方式。因此,适当采用从句、分词或介词短语的方式重组中文语句会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
例如:
例3:历时两年多的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查实了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国情国力。
This census,which took over two years to complete,gives the clearest picture yet of the basic state of the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shows the true GDP and the true proportions of the economy accounted for by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thus more close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ing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例4: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Despite the grim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we have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in our opening up by responding positively,striving to seek advantages and avoid disadvantages,and turning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例3中,中文里“摸清了……”和“查实了……”属于排比结构,在英文中将“查实了……”用accounted for分词短语进行了拆分;同时将“历时两年多……”以定语从句“which”的方式进行翻译,充分体现了英文形合的特点。例4中出现了“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等多个动词短语的四字结构,在英文中统一使用了介词短语的形式将其很好地翻译过来,使译文显得自然流畅。
(三)删除
在中文的政治文本中,作者常常使用大量的修饰语来描述某个概念,尽量做到准确无误。但有时,所使用的修饰语并无实质含义,只是为了达到文字结构或韵律上的平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删除掉这些不必要、无含义的修饰成分就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
例5:西部大开发 western development
各国的共同努力 multinational effort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to crack down on all kinds of crime
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to eradicate various social evils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to open further
上述例子当中,中文下划线部分均无实意,在翻译中都进行了删减。例如“西部大开发”中的“大”字,只是在修辞上要体现气势磅礴之意,而没有具体事宜。换言之,不进行“西部大开发”难道还可以进行“西部小开发”吗?所以上述例子均删除了出于修辞等目的增加的词汇,使得译文对于外文读者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四)解释
由于历史、文化及语言差异,很多政治文本中的中文表达在英文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或短语。这些中文表达通常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若是将这些表达字对字地翻译成英文,则对于外国人来讲就会在理解上造成困难甚至歧义。因此,译者首先需要仔细研究中文表达的实质含义,然后根据译入语要求进行重现。通常解释性翻译会保留原文的深层含义,而舍弃其形式。这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来解决中英词汇或表达上不对等的方法。
例如:
例6:要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We will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provincial governors assum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ice bag”(grain supply)program and city mayors for the “vegetable basket”(non-staple food supply)program.“两个确保”。
the “two guarantee”(guaranteeing that the living allowances for workers laid off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at the pensions of retirees are paid on time and in full)
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统筹”。
We need to continue to put people first,maintain the “five balances”(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例6中,“米袋子”“菜篮子”“扫黄”“打非”均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含义。因此,解释性翻译就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米袋子”“菜篮子”在中文里象征这食物的供给,若仅仅直译为bag和basket,这种象征意义就荡然无存,所以有必要向译语读者解释其深层含义。其次,“两个确保”、“五个统筹”均是中文对相关政治概念的高度浓缩而产生的简称。英文中的解释很好地向英文读者分别展示了其各自具体含义和内容,避免了误解和歧义。
参考文献:
[1]王栩.程镇球政治翻译评述[D].四川大学,2014.[2]邹燕艳《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13.[3]周吉.政府工作报告的对等翻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4]刘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十六大报告》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1.[5]谢洁瑛.政治文献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海事大学,2010.[6]李敏.论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政论文英译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7.[7]潘苏悦.汉语政治新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8]程镇球.翻译论文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责编 金 东)
第四篇:俄语翻译——建筑类词汇汇总
北京元润达俄语翻译有限公司
俄语翻译——建筑类词汇汇总
毛玻璃 матовое стекло
纤维板 волокнистый лист;фибровый картон
防腐材料 противогнилостный материал
保温材料;隔热材料 изоляционный материал
装饰材料 облицовочный материал;отделочный материал 建筑声学 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акустика
建筑材料 строитель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预制板 панель
钢筋混凝土(框架)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каркас)
污水处理 очистка сточных вод
低温箱низ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冷藏箱охлаждаемый контейнер
可拆式集装箱,可拆卸容器разбор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通用集装箱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全金属(集装)箱цельнолеталлический контейнер 冷藏集装箱контейнер-рефрижертор
槽,槽车,大储油罐контейнер-цистерна
集装箱化,运输集装箱化контейнеризация
集装箱运输车(船等)контейнеровоз
定额,限额;名额,总数контингент
车间办公室цеховая контора
工地主任办公室контора производителя работ
技术供应处контора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набжения
管理员,办事员конторщик
乙方,承包人,当事人,订约人:;承包单位контрагент
钢筋流水作业法 поточный метод арматурных работ
木工流水作业法 поточный метод плотничных работ
蓝图 план(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синька
排水系统 дренажная система
主梁 главная балка
气窗 форточка
拱门 арочная дверь;арка
城市规划 планирование города
建筑计划 план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建筑设计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е зданий
散装货物集箱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насыпных грузов
垃圾箱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сбора мусора
机械致冷箱контейнер с механически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干冰冷却箱,干冰致冷箱контейнер с сухолѐд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铁夹吊笼контейнер-обойма
震动打桩机 вибращионный копер
混凝土浇注机 бетоноукладчик
混凝土搅拌机 бетономешалка
水泥浆喷枪 цементный распылитель;цементпушка
推土机 бульдозер
合同,契约контракт
单面契约однобокий контракт
有(利)息合同,百分利率合同процентный контракт
承包合同контракт заказчика с подрядчиком
整套承包合同контракт на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е 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объекта под ключ
第五篇: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
浅议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谈到学困生,多数教师讲学生脑子多么笨、学习多么差;有些教师反映学困生在班级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当时感觉有效果,但过后仍无变化;还有的教师谈及学困生彻底失望,学困生不但学习差,思想品行还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具体情况,认真、细心地分析学生,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下大功夫思考怎样有效地帮扶和转化,对症下药,取得预想的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是智力因素,即学生在智力上存在一些小问题,在接收新知识上表现较为吃力;二是非智力因素,即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差。
现对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学困生做如下分析:
1.优势转劣势。学生在上一年级或学前教育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基础比其他学生好很多,教师上课讲授的新课,对于他来讲早已学过,因此上课精神懈怠,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形成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当进入二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前面的余粮快没有了,不良的注意习惯使其无法适应每天新授课的进度,感觉不适应,从内心产生焦虑和不安。如果不能及时被教师或家长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就会下降,对学习兴趣也会下降,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混一天算一天的习惯。
2.依靠变依赖。学生在学前或一年级时,家长过分参与学生的学习,很多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家长代劳了,学生没有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上对家长由依靠变为依赖,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所学知识难度的逐渐提升,有的家长无能为力了,有的家长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降低,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拐杖,又羞于问老师,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上得不到疏导,就会失去学习信心直至麻木。
3.底子薄,基础差。前面两种任何一种原因,持续到四年级以上,必然产生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其认知水平无法与新授知识对接,无法支撑上课涉及的相关概念、知识,上课如同听天书,根本无学习兴趣可言,学生常常处于无奈、无助、困扰、焦虑状态。
4.不良的习惯。一是有些学习起初较好,学习感悟能力较强,比其他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快,做起作业来也比别的孩子快好多,于是产生骄傲情绪和懒惰思想,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不易察觉,表现为偶尔不完成作业,但随着年级的上升,这种不完成作业的现象逐渐增多;二是家里缺少适当学习环境,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学习、独立思考的环境,孩子难以养成写作业的习惯;三是孩子受周边环境影响,与贪玩的孩子纠缠在一块,贪玩而不顾学习,形成不完成作业的习惯。
5.教师上课缺乏吸引力,照本宣科,学生听不懂甚至厌烦,致使学生某一学科特别差。
帮扶并转化学困生,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真实基础,对学困成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制定短期和中期转化措施,循序渐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沟通理解,走进心灵。学困生往往内心比较封闭或自卑,羞于与教师交流。教师要主动亲近这些学生,平等地与他们谈话、聊天,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戒备,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朋友般的关心爱护他们,在看似无意的聊天中研判他们的内心处境,找准学困的原因,为下一步转化打下基础。
2.爱心开路,耐心支撑。学困生转化,仅靠做几次思想工作不能解决,需要耗费大量的心思。教师首先要通过平时的关心、鼓励去接近他们,在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时,更应指出他们的优点,让其感觉到教师对他们有信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亲近了,学生内心的动力也随之被激发。其次针对他们的不良习惯(如不完成作业)要做好抓反复、反复抓的准备。习惯一旦养成,不是一下子能纠正过来的,所以要从细节入手,从学生最容易做到的小事抓起,一点一滴逐步转化,即使其不良习惯出现反复,也要耐心地与其沟通,帮助分析原因,鼓励其下决心改正,切忌急于求成。
3.改进教法,提升效率。学困生在其转化过程中,比一般学生要更多的付出。一方面他们要将落下的知识补回来,还要使新知识不至于落得太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进教学方法,引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对学困生适当放低要求,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关多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留给他们进步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要雪中送炭,还要持续保暖。
4.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在学困生的转化中,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多沟通交流,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建议,取得其他教师的配合,比如在布置作业方面,要达成共识,考虑学困生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预防节外生枝。
总之,帮扶和转化学困生,教师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可能要大于对自己子女的付出,这正是教师职业崇高之处。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应知道这是一条艰辛之路,也是一条幸福之路,还是一条快乐之路。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幸福、与学生交流的快乐,这就是教师职业的苦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