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品设计中合理使用光伏技术论文
1方兴未艾的光伏产业
1983年,美国加州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它的装机总容量高达1.6×107W。1994年,日本实施补助奖励的办法,大力推荐各家各户使用3000W的“市电并联型太阳光电能系统”,在使用的第一年,政府补助49%的经费,之后补助逐年递减,至此,日本成为了推广太阳能发电最积极的国家。一年以后,日本已经有9400户装置该系统,装机总容量达到了3.2×107W。在中国,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装机补贴标准为20元/W。2014-04-09,我国出台了新政策,国家和地方将对使用光伏发电的民用住宅提供长期补贴,由此可知,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重点从“大型地面电站”转向“屋顶分布式电站”。按发电量计算,每千瓦时电国家补贴0.42元,地方(上海)补贴0.40元,合计0.82元。从理论上讲,家庭自建1个屋顶光伏电站,仅靠政府补贴的电费七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光伏电站一般可以平稳运行25年,也就是说,之后十多年的发电收益都是净赚。但是,中电光伏研发公司总经理吕俊说:“屋顶发电要想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前提是在其25年的生命周期里都能稳定工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光伏组件会逐渐老化,在极端条件下,小部分光伏电池板在使用5年后可能就会损失2/3的发电能力。”
2琳琅满目的光伏产品
为了彰显光伏技术的优越性,最大的概念产品设计莫过于太阳能飞机,这也许是永远都不能用于商业化飞行的大手笔——从西风号、动力号到太阳驱动2号,大鸣大放之后,所有的太阳能飞机只能做侦查工作或者成为探险家冒险的工具。太阳能动力的概念汽车也不得不“瘦身”——安全、舒适截然不顾,耗资巨大,汽车质量和使用寿命不堪一击。光伏电池在面对这些“大功率”的机械设备时,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这也许是设计师短时间内找不出更好的载体来弘扬光伏技术“低碳、环保、绿色”特点的原因。轰轰烈烈的技术炒作正在进行,光伏技术与LED光源却悄悄联合起来。LED光源以发光效率极高的先天优势正在逐渐取代“白炽灯”“日光灯”和“卤素灯”,1个7W的LED灯的发光效率相当于1盏85W的“白炽灯”。光伏技术和LED光源的组合产品从路灯、庭院灯、信号灯、草坪灯到工艺品灯、车灯,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近几年,新建的公路必须用“光伏加LED”照明,不然就会显得决策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太时尚。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是季风性气候,连续下几天雨,再刮一阵风,碗口粗的树都被吹得歪歪扭扭,更不用说那些顶着一两平方米太阳能板的路灯了,输电线路就在路灯的上面,为什么非要用“光伏”呢?在崎岖的山路或无人区的公路上设置一排光伏发电的路灯,那可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淘宝网搜索“太阳能”几个字,就会出现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到手机充电器等5000多条信息、10000多个产品,可谓琳琅满目。
3产品设计中的合理定位
2014-04-09出台的新政策确实让业界眼前一亮,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住在高楼大厦的上海人凭什么不用0.52元/kWh的市电,而是偏要垫资去改装屋顶以换取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有一家光伏企业在销售自己的产品——1块24W的太阳能板加上1个12V、12A的铅酸电池,再搭配上1个10W的节能灯而特制的灯。该公司自称这是“无电地区的照明方案”,而该产品的安装费就需要500元。不难想象,无电地区大多在偏远、贫困的地方,500元对那里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亩地大半年的收入。这样发展下去,最后还是成了“想用的,买不起;有钱的,用不着”的“大闲产品”了。如果把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助政策微调一下,让有钱人进行“爱心捐助”,这一方案或许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只要不让贫困的消费者自己掏腰包,也许偏远、贫困地区的晚上才会不再黑暗。在众多的设计中,有一个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如果把光伏安装到农用面包车的顶部,为车上的冷藏设备提供电源,那么,农民就可以将前一天采摘下来新鲜果蔬装在车上保鲜,到第二天再开车去出售。如果遇到阴天下雨,接上市电冷藏车还是可以照常工作的。这种太阳能冷藏车提供4m3的0~4℃的保鲜环境是不成问题的,而车顶2m2的光伏电池每天可以提供2kWh电。设想一下,在烈日下出售凉凉的西瓜,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如何亮化景观水面呢?图1所示的设计产品“太阳能水上浮灯”是最好的选择。白天光伏电池将电能储藏在内置的磷酸铁锂电池内,太阳落山时这些灯就会亮起,十分漂亮。水面浮灯省去了埋设水线的麻烦,只要将其放在水里就能周而复始地工作。如果不想让风把它吹走,最好在底部系上重物。该产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小的自动光伏照明系统,但却叙述出了抒情诗般的宁静之美。光伏产品既然能制成发电的屋顶,就可将这种屋顶安装到高山之巅的亭台楼阁上,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在汽车4S店里,不乏光伏汽配装饰产品,比如比较实用的太阳能充电器、应急灯,能让人心情愉悦的绿芽起舞、招财猫等。
第二篇: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姓名:刘建坤
单位:云南省蒙自市芷村镇中心学校 地址:云南省蒙自市芷村镇中心学校
(白石岩小学)邮编:661100 联系电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中时间占用最长的课堂教学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优势 【正文】
当前,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比较普及,然而,目前有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有的课堂成了播放幻灯片的大厅,一放到底,把过去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现在的“课件一展堂”;有的课堂还成了网吧,放任学生各自上网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还发现,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完成的,却被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在课堂上明明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和感悟的,却被多媒体课件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了。我们说,要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要在教学理念指引下进行有效设计。这里所说的有效,就是追求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具体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导向,通过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性。绝不能陷入“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就是好的,不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就是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用的多的课比现代教育技术用的少的课好”等误区。用不用信息技术,用哪些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视乎教学、学习和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前,我们强调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性,也绝不意味着“整合目的论”或“惟整合论”,绝不能不顾或忽视教学实效,“为了整合而整合”,也不能无视具体情况,每节课都煞费苦心地“整合”,甚至导致整合的泛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体现如下几个特征,即:(1)学习进度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选择认定的目标,自己积极主动地予以完成,获得成功体验,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监控、自我认知的意识,实现教学从“外控”向“内控”的转变,将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的人。(2)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组织要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丰富个别化学习的内涵,体现学习资源的开放性。突破以往单纯的“一本书”概念,而是以一个“知识网络”的概念来重新诠释学习内容。“开放性”的学习展示使得学生真正体验“学海无涯”的感受,这种“开放性”的学习内容的组织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度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3)学习活动的构建性与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方法的选择从被动到主动,从单向到交互、从独立到协商,培养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能力,体现学习活动的建构性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和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中通过独立有效的自主学习而受益。(4)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学习指导和评价从只重结果到重过程、从只重视学习效果的评价到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现学习评价的多元性。(5)学习过程的学科性。无论是运用何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其目的只有一个,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否则,再现代的教育技术都是花拳绣腿和银样蜡头枪。
因此,教师只有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利用者”,走出文本的狭隘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拓展更为广袤的语文学习天地。
一、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一些教师开始盲目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不管需不需要,适不适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就使用媒体,他们认为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乏多媒体,从而引起了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实际上,这种不恰当的选择和使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多媒体的使用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才能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降低教学难点。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将阅读文本由抽象变为具体,静态转为动态,枯燥化为生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等方面的困难,不仅降低了教学难点,还突出了教学重点。比如,语文教学中,当文字的描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遥远的时候,教师很有必要借助动画等手段把静止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的多元感悟打下感性的基础。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学生很难勾勒出颐和园的布局,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来演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位置感受颐和园的美。
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黄河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黄河颂》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黄河;⑤多媒体播放歌曲《黄河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发挥其语文创新才能。比如,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了解语文常识以及作品、作家的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从课外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展开讨论,从而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倡学生撰写自己的博客,丰富自己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却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有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精彩。
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学习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吸收信息少,再加上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写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所写的作文干枯无味,似乎在记流水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不现实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五、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在个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互交性很强,充满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学什么内容,什么层次,练习,测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极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为语言文字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巨大的容量,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总之,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语文课堂,立足语文学科特点,为学生获取多元信息提供丰富的信息源,让信息多流向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论文字数:约4097个
参考文献:
[1].《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陈 思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蒋利平[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张晓玲
第三篇:光伏产业中的传感器探讨 论文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
《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光伏产业中的传感器探讨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班级:12级光伏(1)班学号:20121462
姓名:张亮
光伏产业中的传感器探讨
引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新能源的研发尤为重要,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在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案中,光伏发电正在逐渐兴起,传统的测量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科技日新月异的节奏,本文中的众多传感器在现代光伏产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减轻了人力的浪费,方便统一管理,实施监控以获得实时的参数,对光伏的生产、课题研究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本文涉及到的各类传感器,全方位监测,以实现自动检测控制的目的,方法简单有效。
关键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追日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使用范围广,数量多,居各种传感器之首。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甸、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主要是能够进行非电量和电量之间转换。二是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三是智能温度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想数字式、集成化向智能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温度传感器按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接触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一类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在光伏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它将会自动检测太阳电池板的温度、空气温度,为系统提供最准确数据,通常与它匹配使用的还有下面介绍的湿度传感器。
2.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为在基片涂覆感
湿材料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湿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利用湿敏元件的电器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量。
3.追日传感器
追日传感系统主要由4个光敏电阻,俯仰角跟踪电路,方位角跟踪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由于该结构成对称组态,故当追日传感器正对太阳时,4个光敏传感器阻值相同。当该装置于太阳成一定角度时,由于遮光板会遮挡住太阳光,使得左右或上下的光敏传感器阻值产生偏差产生差分信号。
只要传感器没有正对太阳,由于挡光系统的作用,必会引起光敏传感器阻值产生偏差,因而引起的东西跟踪信号或是上下跟踪信号被送如到驱动电路中,使得电机发生相应的跟踪行为,达到跟踪的目的。当一次跟踪动作完成时,追日传感器正对太阳,光敏传感器阻值相同,没有发出差分信号,跟踪正确。等待太阳移动一定角度是载进行下一次跟踪。
追日传感模块可以安装在太阳能跟踪系统中,让整个机构对太阳进行跟踪,以更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其中,光能热能化利用最为广泛,开发最为普遍。本装置也可应用在家庭,为家庭提供绿色能源,或是应用在大型光伏电厂。现在,太阳能光能的应用也正在慢慢兴起,即太阳能照明系统。该系统通过追日传感器对太阳进行跟踪,再由光纤引入太阳光,对相应场所进行照明,比如地下室太阳能光能照明系统。因此,这种照明是一种环保节能的照明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同时该传感器也可以应用在普通光源跟踪器而应用在其它方面。
4.风向传感器
风向传感器,是一种以风向箭头的转动探测、感受外界的风向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同轴码盘,同时输出对应风向相关数值的物理装置。风向传感器由风杯、传感器主体、电路模块、传输电缆等装置构成。可测量室外环境中的近地风向,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光电式、电压式和罗盘式等。
风向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野外携带和组装;系统采用低功耗环保节能设计和数字处理技术,检测精度高;量程宽,稳定性好;数据信息显示线性度高,信号传输距离长,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结构设计合理,可准确定位。
5.风速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风速、风量(风量=风速x横截面积)大小,能够对风速风量进行实时显示,是通风安全参数测量的重要仪表。在光伏系统中,风速传感器对太阳能发电站的电池板进行控制(主要运用于高倍聚光、双轴跟踪等),在风力超过一定值以后,转动电池板,使之不被破坏。
一个优质的风速传感器应具备以下特点:自动调节零点功能;自动调节灵敏度功能;就地显示测量值;声光报警功能;稳定性好。
6.日照时数传感器
日照时数传感器由高透光学玻璃罩、感光元件、信号处理电路、时钟运算电路、表体等部分组成。经过校正的辐射感光元件将环境中的辐射值传递给传感器内部的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器一旦判断信号大于120W/m2即开始计时,计时为累加方式,直至当天24点时刻后自动清零。在此期间,外界可随时向传感器获取累计日照时数值。
设备特点:集成实时时钟,可通过数据线自动校时;低功耗设计,一次更换电池最低使用1年;可选模拟电压/电流、PWM或RS485信号输出。
7.霍尔电流传感器
光伏作为清洁能源,具有低污染、高效率等优点,电流电压传感器作为核心检测元器件,在光伏整体发电的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霍尔闭环原理的电流传感器在光伏汇流箱中的基本应用,针对光伏阵列中的每一块电池板的电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鸟粪效应”,并且使电站维护人员尽快对电池板进行调整,尽可能的是电池板的效应最大化。
霍尔传感器不论是开环还是闭环原理,基本的性能区别不大,基本的优点在于:响应时间快、低温漂、精度高、体积小、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过载能力强。
PCB霍尔电流传感器基于磁平衡式霍尔原理,即闭环原理,当原边电流IP产生的磁通通过高品质磁芯集中在磁路中,霍尔元件固定在气隙中检测磁通,通过绕在磁芯上的多匝线圈输出反向的补偿电流,用于抵消原边IP产生的磁通,使得磁路中磁通始终保持为零。经过特殊电路的处理,传感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精确反映原边电流的电流变化。
霍尔电流传感器具备以下一些特点:采用镀金焊针,在高潮湿及高温氧化条件下具有导电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的特点;采用闭环霍尔原理,具有精度高,响应时间快的特点;体积小,低温漂,故障率低。
由于成本的问题,传统的光伏汇流箱是不需要霍尔电流传感器来对电池板的电流进行监测的,但是随着光伏系统的不断完善,对于电池板的电流进行监测也相应的增加。JCE15-TSNP系列霍尔电流传感器是对每一路的光伏电池板电流进行监测,按照光伏汇流箱分4路、6路、8路、12路、16路等,电流传感器也按照路数相对应进行匹配,霍尔电流传感器采用单电源+5V供电,输出信号是2.5V±0.625V,输出的信号给信号采集装置,转换成RS485信号,然后再准换成RS232信号,最终送到监控室。
结语
太阳能是已知的最原始的能源,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而在太阳能利用系统中,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关键,因此,传感器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并且能达到较高的稳定性,结构合理紧凑,实用性强,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高春子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在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如何科学合理地在教学中应用。母语教学值得反思,现代技术手段应用的理念也需要转变,为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追求,多媒体技术要力求适时、适度、适情。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阅读教学 适时 适度 适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历了前些年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后,无论是教育专家、技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变得越来越理性。在课改实验推进到相对成熟的今天,在很多学科专家期待我们的教学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时候,如何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程改革的课堂?根据多年的思考和教育教学的亲身实践,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既不是一味依赖课堂上对其技术机械的展示和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灌输,而是在多媒体技术适时、适度、适情地参与的作用下,学生能有效地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提高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和语文综合能力。
一、适时——以教学重难点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语言文字由静变动,鲜活起来,把抽象变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这“合理”首先体现在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上。
例如:《詹天佑》一课,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是它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
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二、适度——以教学实效为准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第二点就是要“适度”。
信息技术的参与,的确使得很多的教学环节变得轻松、高效,于是,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触及教学的各个层面,各种环节。教师的亲手示范板书被电脑动画代替,学生手中的课文被搬上了电脑屏幕,或是事先录好音再通过电脑播放,相关文字被转化成直观画面让学生欣赏„„多媒体乃至网络课件充斥课堂已经导致我们的教学研究步入了“技术主导”的怪圈——教师课前忙忙碌碌找资料做课件;课间忙忙碌碌控电脑用课件。语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浮躁、奢华起来,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种状况——过!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也使用了课件,但两节课的教学总共只用了两次,一处是上课伊始出现带有纪念碑背景的课题,引导学生瞻仰纪念碑,深情吟诵课题;另一处是在教学正酣时,王老师播放了一段震撼人心的邱少云被火烧时的电影片断,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的“纹丝不动”,理解这“纹丝不动”忍受的巨大痛苦,感受这“纹丝不动”蕴涵的伟大。两处电教手段的使用,恰到好处,较好地服务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非常高效地解决了体悟文字的重难点,给所有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们能够感悟到,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创造的不应是华丽的教学形式,而应真正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那么怎样使用才是“适度”呢?所谓适度,就是以教学实效为准,一是画面力求简洁明了,单幅画面信息容量不宜过大,画面的数量不易过多。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纷繁的色彩和过多的信息会影响学生注意的广度,变换不停的画面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较差,把握不好,会使他们失去对文字的关注,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失误。二是在缩短抽象文字与形象生活画面的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因为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但也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定格学生的思维,有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果长期处在一种“思维休眠”的状态下,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三、适情——以教学实际为重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第三点就是要“适情”。
当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是否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语言积累、语感训练,是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青睐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回避这个现实,要么用在该用的环节,要么就不用,要实实在在地根据客观的条件,根据课文的实情,合情合理地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
我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仅仅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的视觉、听觉、语言和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在多,而在精。
而有些教师喜欢将大量的文字信息也用电脑展示出来,不免有“炮打蚊子”之嫌。由于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有限,阅读能力也较差,也为了保护学生的用眼卫生,在多媒体课件中,文本信息要尽可能的少而精。有些能板书的文字内容,不宜用多媒体技术出现在电脑上。教师认真板书时一笔一划,也是和学生的一种交流,对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是现实需求,更是未来取向。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素养,充分地认识,及时地掌握,合理地运用,更好地为语文教学实践服务。
第五篇: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论文
摘要:地方文化资源承载着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倾向,在中职美术教育当中,地方文化资源属于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在中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可以在多个层面采取全方位的开发,创设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职美术教育体系,将中职美术驾驭和地方文化资源当中寻找契合点,不仅可以对于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还会将中职美术教育工作进行创新。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利用
地方文化资源对于中职美术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将学习成本进行降低,有机结合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以及家庭资源等,将中职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完成。中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你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利用,我国教育改革近些年不断进行深化,逐渐趋向感性和理性。
1概述地方文化资源
美术驾驭在艺术教育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需要文化内涵,艺术教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务以及社会行为,艺术文化教育包含着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复合性整体。地方文化美术资源体现出地方相关的精神财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使美术教育具备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对于现代化的美术教育特征比较符合,对于比较落后的地区,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在这些地区的美术文化资源主要由两个品种组成,分别是公共文化传播媒介品类和民间传统文化品类。公共文化传统媒介品类主要指的就是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等非教育类的教育结构,其中包含着各种美术文献资料等,还定期举办相关的美术活动,这些都是美术教育过程中丰富的资源。而民间传统文化品类指的就是在民间艺术当中的各种艺术资源,可以和民众之间产生心理互动感应,这也是民众的一种感情寄托。这些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是当今中职美术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2中职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2.1学校需要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
中职美术教育要想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需要让学校的各个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美术课程资源,将美术教师的长效激励机制进行健全,使其成为中职院校校本教研的动力,对于学校层面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客户才能建设需要给予重视,使地方文化资源作为主题,从而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客观制度和条件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2.2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中职美术教师需要将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放弃,利用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进行大幅度的提升,面对美术课程的资源开发,将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教师成为美术课程的编制人员,也要成为具体的实施者和评价者。美术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将自身的只是观念和教师观念以及课程观念进行更新,使自身的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调,利用比较开放的心态面对地方文化资源,从而实现探索和研究,这样一来,中职美术课才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2.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中职美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文化素材就是地方文化资源,从而构建出来的教学方式可以符合当今的教育理念,中职美术教育也可以回归到我国民族文化的本真,这样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得到满足。在中职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和地方文化资源产生良好的互动,建立出来的美术教育氛围需要将生活性和现场性以及感染性进行彰显,为学生提供出有效的环境,可以将其美术文化能力进行深化,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教师的教学空间进行有效的拓展。
2.4具体的操作:
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丰富的手段,转化地方文化资源,使其成为美术课程资源。在中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当地的器物或者艺术品,将当地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进行分析,结合年龄和条件从而转化论证教育资源,使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在中职美术美术教育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需要和中职美术教育实现同步发展,对于市场不断变化的个会自动需求进行满足,在开发和利用地方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社会效益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进行统一。开发地方民族问哈资源,其出发点就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满足,使社会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中职美术教育需要将民族文化进行拓展,加强宣传和联系,让人们可以对于民族地区的状况进行了解,使民族经济自身可的变革力度得到加强,并且通过对外宣传的方式,将地区文化产业的知名度进行,从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资。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将其经济文化差异进行缩小,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使不同的文化实现碰撞,产生出创造力,使更多的美术创新人才可以大胆的进行创新,将中职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妥善的继承和方我国名族文化。
3结束语
中职美术教育需要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使美术课程可以具备系统性和深入性。在实际拓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创建出具备本土化特点的美术体育体系,从而可以继承保护我国的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出更多的高层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昕.当代美术教育与地方本土文化的传承———以豫南地区美术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J].大众文艺,2010,16:267-268.
[2]张波,姜旬恂,张群.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学校美术教育整合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地区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159-161.
[3]徐泳霞.高校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以美术学科公共选修课程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7-60.
[4]王亚萍.中学美术教育中融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探索———以河南省各地中学开展美术教育的情况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3,05:49-51.
[5]王晓蕾.本土民间、民俗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