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人教版六年制第一册数学期末试卷(考试时间:50分钟,教师读题)项 目 基础知识(30处)基本技能(30处)综合应用(10题)答对题数 等 级 知 识 一、请(qǐng)你(nǐ)把(bǎ)与(yǔ)数(shù)字(zì)同(tóng)样(yàng)多(duō)的(de)部(bù)分(fen)圈(quān)起(qǐ)来(lái)。
二、数(shù)一(yī)数(shù)、写(xiě)一(yī)写(xiě)、画(huà)一(yī)画(huà)。
十七 十五 三、填(tián)一(yī)填(tián)。
(1)比(bǐ)9大(dà)1的(de)数(shù)是(shì)(),比(bǐ)15小(xiǎo)1的(de)数(shù)是(shì)()。
(2)16里(lǐ)面(miàn)有(yǒu)()个(gè)十(shí)和(hé)()个(gè)一(yī)。
(3)和(hé)13相(xiāng)邻(lín)的(de)两(liǎng)个(gè)数(shù)是(shì)()、()。
(4)个(gè)位(wèi)和(hé)十(shí)位(wèi)上(shàng)数(shù)都(dōu)是(shì)1,这(zhè)个(ge)数(shù)是(shì)()。
(5)按(àn)规(guī)律(lǜ)填(tián)一(yī)填(tián)。
四、写(xiě)一(yī)写(xiě)。
()()()()五、比(bǐ)一(yī)比(bǐ)。
(1)在(zài)滚(gǔn)的(de)快(kuài)的(de)下(xià)面(mian)打(dǎ)“√”。(2)最(zuì)短(duǎn)的(de)打(dǎ)“√”。
(3)在(zài)多(duō)的(de)下(xià)面(mian)打(dǎ)上(shàng)“√”。
(4)三(sān)个(gè)人(rén)中(zhōng),给(gěi)最(zuì)大(dà)的(de)画(huà)○。
(5)三(sān)个(gè)人(rén)中(zhōng),给(gěi)最(zuì)小(xiǎo)的(de)画(huà)△。
技 能 一、计(jì)算(suàn)8+7= 9+6= 8-2= 7-3= 9+9= 11-10= 6+10= 7-7= 4+8= 4+9= 5+7= 9-4= 6+4= 3+5= 8+3= 二、在(zài)○里(lǐ)填(tián)上(shàng)“=”、“>”或(huò)“<”。
3+7○10 14-6○9-2 9+9○19 2+6○17-7 三、在(zài)□里(lǐ)填(tián)上(shàng)不(bù)同(tóng)的(de)数(shù),使(shǐ)等(děng)式(shì)成(chéng)立(lì)。
□+□=9 □+□=9 □+□=9 □-□=9 四、数(shù)一(yī)数(shù)。
长方体(chángfāngtǐ)有(yǒu)()个(gè),正方体(zhèngfāngtǐ)有(yǒu)()个(gè),圆柱体(yuánzhùtǐ)有(yǒu)()个(gè),长方体(chángfāngtǐ)比(bǐ)正方体(zhèngfāngtǐ)多(duō)()个(gè),圆柱体(yuánzhùtǐ)比(bǐ)球体(qiútǐ)少(shǎo)()个(gè)。
五、猜测 长(cháng)方(fāng)形(xíng)内(nèi)已(yǐ)经(jīng)画(huà)了(le)()个(gè),估(gū)计(jì)整(zhěng)个(gè)长(cháng)方(fāng)形(xíng)大(dà)约(yuē)可(kě)画(huà)()个。
问 题 解 决 一、解决下列问题 1、□○□=□ 2、□○□=□ 4、图书角被借走了7本后,还有10本,图书角原来几本? □○□=□(本)5、车上原来有8人,下来了3人,又上来了7人,现在有几人? □○□○□=□(人)6、问题:
算式:
二、数一数,画图一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8)图中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9)正方形和圆形一共有()个。
(10)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问题:
算式: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
1、3个十是(),10个十是()。
2、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与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3元5角=()角,23分=()角()分
5、找规律填一填
(1)22、18、14、()、()、2(2)11、22、33、()、()、66、776、将下面各数按顺序排列100、67、46、66、2
3()<()<()<()<()
7、一个数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比这个数多4的数是()。
8、七十二写作()。
9、在〇里填 “﹤”“﹥”或“=”。
45〇54 36〇56-30
6+38〇60+38 33+7〇7+3
344+3〇44-3 52-2〇52-
5二、计算。
1、口算。
46+4= 26-9= 80-50=
6+30= 76-4= 77-7=
30+70= 6+56=
14-9= 100-60=
5+50= 46+7=
2、用竖式计算。
18+29= 9+63=
8+37= 34+29=
93-26= 87-43=
74-36= 63-32=
三、操作题。
1、动手画一画,将下面的图形分成2个三角形。
2、数一数、填一填。
(1)()的个数最多。
(2)□ 比 △ 少()个。
(3)说一说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四、解决问题。
1、一年级(1)、(2)两个班的同学捐书建立图书角。
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2、(1)白兔和灰兔一共摘了多少根胡萝卜?
(2)黄兔比灰兔多摘多少根胡萝卜?
3、一块50米的花布,做衣服用去了38米。还剩多少米?
4、(1)玩具飞机比玩具船贵多少元?
(2)买一个蓝色的玩具汽车和一个绿色的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钱?
(3)小明付了50元,找回2元。他买了什么?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边湖小学————王金保
一、指导思想:
1、发挥考试导向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突出数学评价特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二、检测内容及检测整体情况:
本次检测分成四个部分:口算题;填空题;看图列式计算;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试卷特点: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发展。
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是填空题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提高了测试水平。整个试卷布局合理、题目比较灵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了基本技能的检测。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过难的题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较浓的兴趣和一定的方法,从而可以感觉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较稳固的情感。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如: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题目学生答题正确率高,失分较少。
2、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试卷上的4个应用问题涉及到的知识,学生思路清晰,解答准确。
三、考试结果情况:
本班14人,7人90分以上,5人80分以上,1人70分以上,1人不及格,优秀率50%,及格率92%,均分85分。
四、试卷得分、失分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对学生的成绩统计过程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计算部分。同时,从学生的答卷中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从学生的差异性来分析,班级学生整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何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提高学习风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次检测结合试卷分析,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口算题:整体水平较好,个别学生偶尔有错。
(2)填空题:学生对写数、按规律填数掌握较好,但对数位,即:十位和个位分辨不好,加、减各部分名称有错,填计算符号尤其7○3=6○4错误多,第15小题一共有几个人由于排序概念模糊错的人较多,说明学生对这类题目掌握不够灵活,今后还需加强训练。
(3)看图列式计算:整体水平较好没有出错。
(4)走进生活解决问题的第4小题有出错现象,原因是个别学生审题不清。
五、问题与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整体观察题目的意识和习惯不够,对题的特征缺乏敏感性。
2、没有认真看题,漏题写错都有发生。
3、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发展顺序不清晰。
4、解决问题中知道图意,但错写算式,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
5、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及时的将知识加以明晰,进行完整的归纳,让学生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平时教学中,应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练习,该归纳的一定要及时总结归纳,强化理解,记忆训练的东西一定要到位,要落到实处。
六、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灵活处理教材。
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驾驭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记忆、浇灌、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5、能独立读题、审题。
七、检测后的反思
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出一些新颖,多样化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边读题边做题的好习惯。
5、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数学、爱学习的信心。
6、培养学生观察力,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也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本次试卷紧扣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基础知识、计算、解决问题三大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试卷特点:
本次试卷共100分,其中卷面分占5分。共八个大题。第一题、算一算,16分。共16道计算题,学生在这道题的计算中基本上做到了0失误,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出现0的计算题中出现错误情况。第二题、填一填,20分。前5个小题学生做的都不错,在第6小题中有的学生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题意有学生用16-10=6出现了错误,需要老师课后加强这些题目的练习。第7题的按规律填数也有出错的情况。第三题、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高。第四题、在圆圈里填上“>”“<”“=”,12分。这道题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做的非常好,只是个别学生符号的书写不够规范。第五题、用线连一连,4分。考查的是学生对于钟表的认识。学生的做题情况很好。第六题、要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下面的图形至少需要几个,5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第一小题学生大部分能写上7,但是第二小题的失误较为严重。第七题、看图列式,12分。四个小题,学生做的非常好。极个别的学生在第4小题有小失误。第八题、用数学,共20分。其实就是应用题的考查,前3个小题学生很好的完成了题目,第4个小题相对随意,学生做对任意一种就可以得分,个别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题目了。
总体来说,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尤其是填空题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的出题原则,提高了测试水平。整个试卷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题目比较灵活,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加重了试题的思维含量,既注重测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了基本技能的检测。开放性、操作性的题目有所体现。全面涵盖了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总的来说,试卷难易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过难的题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三、存在问题: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
第三、在数物体个数并比较多少并填数时不够细心出错。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5、加大学生的识字量,能独立读题、审题。
6、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7、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8、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9、培养学生独立边读题边做题的好习惯。
第五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二班期末试卷分析
中心小学李玲玲
试卷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试卷成绩分析
本班现有30人,全部参加了考试,总分2592分,人均86.4分,优秀人数27人,优秀率90%,及格人数30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4分,最低分75分。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想一想,填一填。得满分的只有一人,造成严重失分的就是第4小题,出示了四个有不同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填四个空,分别是1小时前是几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这道题我认为有些难度,学生只学了认识整时,这样的题也做过但学生接受是有困难的,所以失分较多。
第二题按要求做一做。这一题的失分主要是分不清左右,对基数和序数还有混淆,还有第4小题是一道估算,也做过可学生理解不透彻,也就不会做乱选一起。
第三题选一选。全做对的只有6人,学生对做选择题问题较多,不会审题,再一个有些知识没掌握,比如相邻数,被减数、减数差之
间的关系。
第四题是算一算。是答得比较理想的一道题,得满分的有17人,这一题错的主要是粗心,好多学生就看错运算符号。
第五题看图列式计算。得满分的有23人,一年级识字较少主要训练的是列式计算,失分主要是看不懂图意,有的是计算出错还有的是图上画的物体数不清致使列式错误。
第六题解决问题。得满分的只有1人,这是一个难点,出错主要是对减法的意义不理解,再一个出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题,对这一类型的也练习过总觉得学生受年龄的影响还是没有掌握。
总之,从这张试卷看,题目灵活也较难,再一个计算的分值小。在学生的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2、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
数学“双基”的教学始终是数学的主体,也是各级各类考试考查的主体。教学中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
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活用”的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 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购物的情景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好课准备,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加强实践活动,强化应用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2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