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杯水祝福
一只空杯子被主人遗弃在一棵老树下。主人又买了一只新杯子,时间流逝,空杯子一个人静静的呆在树下。这只空杯子叹息自己再也没有用处,再也没有人喜欢。再也没有人把它作为朋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每天空杯子听到鸟儿在唱歌,它想和鸟儿说话,鸟儿根本不理它,也许是鸟儿根本听不懂空杯子在说啥。它想和天上的云儿打招呼,可是云儿也不理他,也许云儿根本就没看到他,依然仰着头悠然的在天上散步。。。
有一天,天很冷下起了雪。他想和雪花打个招呼,可是雪花也没看见他。也许是树挡住了空杯子。空杯子正在树下叹息,忽然一阵风刮过,一片很漂亮的雪花,轻飘飘飘到杯子里,而且主动和空杯子打着招呼:空杯子心情开始愉悦起来,他们聊了很多,聊得很开心。雪花说:见到你很高兴。杯子:我也是,自从主人把我扔了,再也没人理我了。雪花:我们在天空飘呀飘,看起来很悠然,但是心里总是没有着落,不知会飘到哪里。杯子:那你既然来到这里,就留下来吧。雪花:很好呀,反正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不过,我遇到阳光会融化的。杯子:我会尽力为你遮挡阳光的。杯子把自己全身都沾满很厚的泥。杯子和雪花很开心的在一起。
天气的变化,杯子是无法改变的。天气渐渐变暖了。雪花慢慢的融化了,雪花哭了,:我再也没有那美丽洁白的衣服了,不再美丽了。杯子:你现在的样子更可爱了,晶莹剔透,像小水晶。小水滴听了很开心,也喜欢现在的样子了。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开心的过去了。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虽然杯子很努力很努力的保护小水滴,他能挡住阳关的照射却挡不住温度的升高。小水滴几乎热的受不了了,她明白自己的命运就是蒸发成水蒸气,而后随风散去,再也不存在了。她害怕自己走了被子会很伤心,就琢磨这种结果怎样对杯子说。
小水滴:杯子哥哥我在这里很不自由,我很想念自己的伙伴。杯子:那你去吧,如果你开心,我会和你一样开心。如果你玩够了,就回来,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小水滴:我走了就没人陪你了。杯子:没事的,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如果你不开心,我也高兴不起来。小水滴:那我走了啊,你要好好照顾你自己。杯子:你去吧,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心里默默的祝福着:杯子哥哥你要永远开心,永远开心呀。一阵风吹来,水蒸气被吹散了。
杯子在树下一直等,一直等。希望一天天破灭。每一个雨天,他都希望小水滴会经过这里,哪怕只是望上他一眼。每一次雪花飞舞,他都希望那片小雪花会飘到这里,哪怕只是擦肩而过。一次次雨后的失望。一次次雪后的失望。每一个春夏,秋,冬的错过,小雪花,小水滴都没有再来过。经过风雨冷热的侵蚀,杯子的身体开始有了裂痕。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等待下去了,在最后也无法再看到那个美丽的,晶莹的小雪花,小水滴。终于在最炎热的一天,他碎了。带着遗憾,带着失望,带着祝福,带着思念,带着期盼碎片散落了满地。
第二篇:哪杯水多说课稿
《哪杯水多》说课稿
———— 夏桂云
《哪杯水多》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的科学》中的一课。本课的教学优势在于:学生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水常常成为学生玩耍的对象。而这些亲身体验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次探究活动。从本单元设计意图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认知目标: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能够准读取数据并作简单的记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探究习惯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关心身边的科学。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操作水平,我进而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把引导学生比较水的多少定为重点,把正确使用量筒准确读取数据作为难点。
为了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还做了以下准备:杯子水 量筒 多媒体课件。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心中对教材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不是唯一。我的理解是: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中文字少,图画多;问题少,活动多,根据教材模块化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这四个活动分别是:观察活动、研讨探究活动、测量活动、自由活动。
一 观察活动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在课的一开始就要激活主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拿出 从家里带来的形状各异、大小各异的杯子,从中挑出三个,倒入水,让学生凭感官比较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为什么?由于杯子的样子不一样,有的细长,有的粗短,有的下面粗,瓶口细。所以学生看法不一,争执不下,同学们对这种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作更加深入的探究。
二 组织研讨探究
怎样比较三杯水的多少呢?为同学们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小组里展开讨论,并且鼓励学生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然后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多多,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把三杯水分别倒进同一个大杯子,再用尺子量出水位的高低;有的同学说把三杯水分别倒进同一个小杯子,看能倒几小杯;有的同学在纸杯上划线。有的同学的办法更奇妙,在每个杯子里加入同样多 的盐,再通过尝水的咸淡来判断水的多少……看到同学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我十分欣喜。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我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做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安排这项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动手愿望,又能培养学生的尊重科学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不要把水撒到外面,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培养合作意识;要求记录员要作好记录,记录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有的小组制成简明的表格,有的则用文字来做简要的说明,目的是培养学生做记录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意识到要准确的比较水的多少,必须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这又为下面认识量筒打下了铺垫。
比如,在纸杯上画线,其实,就是一个量筒的雏形,那么,有没有一种类似于它的仪器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同学们猜测后,即而出示量筒。在学生认识量筒的基础上,我安排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测量活动。出示量筒。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观察后,提出诸如这种仪器叫什么?上面的刻度代表多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这些问题的球抛向学生,有的同学通过预习或其他途径懂得这方面的知识。球便被他们接住,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以思维激活思维,让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我将补充完善后的答案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小小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为了突出重点,我以精当的板书把学生的实验形式及量筒的名称、用途、单位一一通过板书一一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三 测量活动
在学生了解了量筒的用途、单位后,我进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我在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请各小组取回去认真观察,读出数来。这时,问题又出来了,量筒里的水其实是一样多,为什么大家读得不一样呢?面对大家的疑惑,我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来显示观察者的视线与水的凹面下缘相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同学们反复测量,读出每次测量的结果,并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解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同学们兴致盎然。
四 自由活动,自制量筒
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自己做个量筒吗?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办法,小组成员讨论谁的办法行得通。再一次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和动手操作学习方法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完 2 成自制量筒,并用自制的量筒测量一盒奶、一杯饮料或其他液体的体积。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生活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愿望,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善于观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作好记录,这些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方法、好习惯。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我们淡化教师的教,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篇:三年级 哪杯水多
哪杯水多
【设计者】王仕红 【单 位】 大会小学
课标要求:
《科学》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中,大胆假设,自主探究,自悟自得,体验成功。
教材分析:
本单元 是继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之后的一个科学方法单元,主要是学习感官观察、工具观察、分类等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借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初步规范的科学探究,是本册教科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学生通过对本单元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做准备。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亲自实验,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动手探究的自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并初步学会估算液体的多少。
3.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目测更准确。
评价设计:
练习题方式(见后面)
教学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个抹布。
2.实验用品: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3.实验报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前游戏:
教师出示三支笔,以不同的展示方法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引起学生争论。引出不论我们不管做什么比较都要有一个标准,而且要在统一的标准下才能进行比较。
(一)生活化的导入,激发探究 师: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 生:能。(齐声)
师:你们在家都做家务活吗? 生:做。(齐声)师:都做哪些家务活? 生:帮妈妈刷碗,扫地。师:噢!真勤快。
生:帮爸爸擦皮鞋,擦地板。师:噢!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生:„„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举手呀?是不是你们都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呀?
生:是。(齐声)
师:看来大家都是爱劳动、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老师邻居家有一个和大家一
样大的孩子,叫小明,他也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床为爸爸、妈妈和自己冲杯奶。这天早晨,他冲了这样的三杯奶。
(出示课件:三杯牛奶,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奶量不同。)
师:大家猜猜看小明会把哪杯奶给爸爸,哪杯奶给妈妈,哪杯奶给自己呢? 生:我猜小明会把3号奶给妈妈,2号给小明,1号给爸爸。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妈妈整天上班工作,回家还要做家务,很辛苦,所以要喝最多的,就是3号杯里的奶;爸爸虽然也工作,但是回家不做家务,所以要喝比妈妈少一点的1号杯里的奶;小明还小,喝最少的2号杯里的奶。
师:噢,这是你的观点。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我认为应该把1号杯分给爸爸,2号给妈妈,3号给小明。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认为小明正在长身体,最需要加强营养,所以要喝3号杯里的奶,爸爸在外边干活很累,也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应该喝1号杯里的奶,妈妈不喜欢喝奶,可以喝最少的。
师:噢!这是你的想法。看来呀!大家都同意把最多的奶给最需要的人,大家能一下就能猜出来哪杯奶多,哪杯奶少,那我这里有三杯水,(出示课件:三杯水,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水量不同)你能一下就猜出来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生:能!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的问题。(板书课题:《哪杯水多?》)
二、活动推进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师:好,你来猜? 生:3号最多,2号最少。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因为3号杯水高。
师:这里我们把水在杯子里的高度叫做“水位”,大家说一遍“水位”。
生:齐声说:水位。
师: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 生:杯子是一样的。
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杯子是相同的条件下,是不是水位高的水多。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看来大家的看法非常一致,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就多。
(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探究活动2:
师:我这里还有三杯水,你还能猜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出示课件:三杯水,杯子的粗细不同,水位相同)生:1号杯子水最多,2号杯子水最少。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因为1号杯子宽。
师:对于杯子,我们还是用粗细来描述比较好,也就是说杯子粗的水多。还有别的条件么?
师:好,你来补充。生:水位是一样的。
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水位相同的条件下,杯子粗的水就多。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们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好)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当杯子大小相同时,我们一看水位高低就知道水的多少,现在我们拿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再把屏幕上的三杯水请到这里来,大家看是不是?(教师拿出与课件上基本相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看,学生看后明白是课件中展示的)现在我们分别把他们倒在这三个大小相同杯子里,请大家观察一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
生:1号杯子水最多,2号杯子水最少。
师:还真是和大家先前说的一样!这样看来,当杯子里的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就多。
(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探究活动3:
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判断他是否正确。这次,我给每个小组的桌上都准备了三杯水。大家赶紧观察一下,再猜猜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
生:1号多,3号少。生:3号多,1号少。生:2号多,3号少。生:3号和1号一样多。„„
师:有的说1号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说2号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说2号杯子和3号杯子的水一样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这次大家的意见怎么不统一了呢?问题出在哪里?
生:杯子的大小不一样了。(板书:杯子不同)生:水位的高低也不一样了。(板书:水位不同)
师: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用眼睛无法准确地判断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师:刚才我看见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有好办法了,谁能说说? 生:我们小组想用一个杯子、一把尺子来判断,把这三个容器里的水,一个一个倒入这个杯子里,量一下水位的高度就知道了。
师:噢!你们小组的这个方法不错!待会儿你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实验,看看行不行,好吗?
生:我们组想用大小相同的三个杯子来判断,就是把三个不同容器里的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杯子里,一看就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了。
师:嗯,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一开始用的方法,杯子相同,看水位的高度,刚学的方法就用上了,不错,学以致用。待会儿你们就用这个方法试一试。
师:噢!你们还有?你来说说。
生:我们组想用称重量的方法,哪杯水最重,就最多。师:这个方法很特别,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我爸爸在市场上买酒,我看见他每次都用称称,重的酒就多,轻的酒就少,所以„„
师:看来你很注意观察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们就用这个方法实验好吗?
师:看来大家的办法还真不少,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下面各个小组可以用你们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实验,也可以用其他组的想出的方法试一试,在实验时,如果你又发现了新方法,也可以试一试?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时你们可能用到的器材,如果哪个小组需要的话,小组长可以过来拿。
师:不过,大家看桌上的器材都是什么做的?噢!玻璃,那么在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应该小心,注意安全,不要把仪器弄坏了,划破手指。生:要轻拿轻放。
生:不要把杯子里的水洒出来,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不准确了。师:连这个你都想到了,非常好!请坐。
师:老师也想给大家提个建议,在实验时,小组同学要注意团结合作,特别是要注意,不要把三杯水弄混了,那样你就无法进行比较了。老师说明白了吗?下面开始实验吧!
小组实验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镜头一:各个小组长都上“实验器材超市”拿了量筒进行实验(但是不知道量筒叫什么),有的组拿了三个量筒,一比就知道了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有的组只拿了一个量筒,分别把三杯水倒进量筒里,并且有人记数,最后确定数大的水最多。并大声说:老师我们知道了,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
镜头二:有的组用量筒测量完了以后,就听见有同学说:再用其他方法试一试,组长再上去拿小酒杯量一量。还有的组说:拿那个小桶和称来试一试。噢!老师还是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
镜头三:老师我们用了3种方法,结果都一样。老师我们用了4种方法„„,我们用了5种„„
师:请大家坐好,刚才我看到大家各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真的是很投入,那么你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哪个小组能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得出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
生:介绍本组的做法,他们用了3个方法。
师:哪个小组还用了和他们不一样的方法?来,交流一下。生:我们小组还用了称称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用做记号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实验,你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吗? 生:一样!(齐声)
师:看来要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可以用很多方法,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刚才看到有的小组用了这个特别的仪器(师顺手拿起学生用过的量筒),大家知道它叫什么?
生:不知道。
师:我来告诉大家,它叫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现在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上来拿一个回去。
师:现在每个组都有一个量筒,请大家仔细观察,看量筒上有什么? 生:有横杠。生:有横线。师:还有什么? 生:有数字。
师:除了这两样,还有什么? 生:字母ml。
师:ml表示毫升,毫升是表示液体体积的单位;也就是当水位在20这条长线上时,我们就说水的体积是20毫升。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量筒上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多少?有几个小格?算一算一个小格是多少毫升?
生:相差20毫升,一个小格是2毫升。师:这个量筒最大的数是多少? 生:250毫升。
师:说明这个量筒最多能量250毫升的水,多于250毫升就要选择再大一点的量筒。
师:最小的数是多少? 生:20毫升。
师:说明这个量筒所量的液体最少不能低于20毫升,如果少于20毫升就要选择小一点的量筒。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量筒,那么你知道量筒倒上水是什么样子吗?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是凹下去的。
师:那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应该看凹面的上部还是底部? 生:看底部。生:不对,读上部。
师:到底怎么读呢?我们了来看正确的读法。(出示课件,课件上展示正确的读数方法)大家看,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这样读出的数才是最准确的,在今后的实验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师:那么,量筒怎么用呢?谁能说说? 生:把水倒在量筒里就行了。生:还要看刻度。
师:量筒到底怎么用呢?我们来看一看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课件展示如下:
1)拿到量筒后首先要看一下量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测量液体时,首先要把量筒放在一个平面上,放平稳;然后再把杯子里的水口对口地倒进量筒里,不要把水洒在外面,如果洒了测的数就不准了;当量筒里的水面静止后开始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这样读出的数才是准确的。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量筒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来测量一下这杯水有多少毫升?请小组长马上上来拿一杯回去测一测,看看有多少?
生:汇报结果。生:41毫升。生:40毫升。
生:40毫升。39毫升„„
师: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给大家的都是40毫升的水。请量的不是40毫升的小组找找原因。
生:我们在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水面的最低处相平。生:我们在往量筒里倒水的时洒出来一些。
:能找出失败的原因,这点很好。下次实验时只要注意了,就一定能成功。
三.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拓展:1 师:经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40毫升的水是这么多,那么根据这40毫升的水,大家先估计桌上几杯的水有多少?(发实验报告)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看一看你估算的是否准确?
镜头一:学生有的估计是120毫升,有的估计是110毫升,有的估计是105毫升„„经过量筒测量后,有的组发现自己估算的和测量的差距很大。
镜头二:对第二杯水的估算,各小组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显得比较谨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并通过协商确定估算结果,估算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相比差距较小,也比较准确了。
师: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大家知道吗?噢!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我来告诉大家。这个叫量杯„„(教师边出示实物边介绍)拓展2 师: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生:家里的水表。
师:通过水表你能知道什么? 生:家里每月用水的多少。
生:打针的针管上面有刻度,可以知道打多少药。生:奶瓶上有刻度。师:为什么要有刻度?
生:有了刻度可以知道小孩喝了多少奶。
生:有的药瓶上有刻度,就像我们喝的止咳糖浆„„ 生:汽车上的油表和水表„„
评价设计:
一、填一填
1、()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
2、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与液面的最低出应(二、判一判
1升等于1000毫升。()
三、说一说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温度 摄氏度 温度计 轻拿轻放
估 选 没 候 稳 留平计)。
第四篇:杯水释人生读后感
很多人,总是太过注意外在的东西,而忽略的真正重要的内在。有些东西华而不实,比看似平淡却充实的东西差了好几倍。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总会有很多期望,然而期望越大,未达成时失望也相对变大。这时,难免会心灰意冷,一时之间刹然觉得自己成了上帝恰巧没眷顾到的那个失宠者。
《杯水释人生》这个简单却颇具含义的故事给了我不小的启发:若是在一个人面前摆了一排杯子,要你挑一个来装水,想必多数人都会挑看似精美的那个,而没人会选廉价的塑胶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杯子好看点,这一点也不奇怪,但大家却忘了最初拿杯子的初衷,这个就是人们烦恼的根源。我们需要的是杯子里的水,而非水杯,却在无意中选了最美的杯子。
而我们的生活就如同那杯水,金钱、地位、职业,不过是杯子而已。我们应该是为了充实生活,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不是为了高薪、高地位而去勉强自己过自己不爱的生活。如果人只是一昧的在意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而不断强逼自己往上爬,那又有打那儿来了心思能品尝生活中的美呢?为了生活而“生、活”,这又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篇:半杯水思维读书感
《半杯水思维》有感
同样的半杯水放在两个人面前,有人说:“只有半杯水。”也有人说:“还有半杯水!” 半杯水的思维,相信很多人都早已听说了,当然我也不例外。所以当我拿起《半杯水思维》并深入阅读时,才发现里面的内容很精彩,思维很新颖。这部专著由三部分组成:成功金言、成功事例和作者对人生思考获得的灵感。
每一个事例,都突破了人们的常规思维,从另一角度思考、不局限于一格的思维所碰撞出的火花,更能解决人们遇到的困境遇难题!同样的半杯水,福特的观点与众不同,他看到的是杯子的容积是水的两倍,而用大杯子装小杯子就可以做到的事,那是低效率,是浪费资源。我们不应低估自己,这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限制思维的发展。看到福特的见解,我不禁想:为什么每次老师们举半杯的旧例子,都没有一个学生想过要去突破它,要去证明它还有更多的答案呢?
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并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往往能突破思维的定势。比如发散性的思维就有8减6等于2,8加6也等于2。在数学上不可能的事,在生活中却是可以有的。一棵树上有10只鸟,猎人用枪射中一个后还有多少只鸟在树上?小时都会说是9,因为10-1=9。但是,后来老师会在这个问题上让同学们去想更多不同的答案,结果同学们的答案也从0到10的都有······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牢不可破的,过去做不了的事情不见得现在也做不了,但人们就是会困于自己的经验之谈中,安于现状。当专业知识丰富的建筑师的思维还局限于电梯安装在室内,却是被清洁工的一言惊醒,从而有了观光电梯的出现。
话说某跨国日化公司,肥皂生产线上面存在包装时可能漏包肥皂的问题。于是该公司组成了以博士牵头的专家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精尖的技术,花费了大量美金和半年的时间后终于完成了肥皂盒检测系统,探测到空的肥皂盒以后,机械手会将空盒推出去。这一办法将肥皂盒空填率有效降低至5%以内。问题基本解决。
再说某乡镇肥皂企业也遇到类似问题,该企业的一个初中毕业的流水线工头经过半天的思考后,拿了一台电扇到生产线的末端对着传送带猛吹,那些没有装填肥皂的肥皂盒由于重量轻就都被风吹下去了。
不同的思维造就不同的结果,但有时反而被知识绊住了脚,还不如把问题简单化,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时只要一根绳子,就会走出迷宫。
德·波诺博士说:“创造力是一种技术、天分,还是个性?如果我们不努力发展创造力的技巧,那么它就只能是天分与个性的能力而已。人们很容易认为创造力是和天分与个性有关的,他们既然不具备这样的天分和个性,那么创造力就是别人的事了”。思维的天空也许会掉下香喷喷的馅饼,这对饥肠辘辘的我们而言,争夺与努力进行思维创造的激情,并不比抢夺美味食物的激情逊色。也许你会告诫我——“冲动是魔鬼”,但是,智慧的浮士德选择了魔鬼,他在创造中乐与痛过。
“当你面对半杯水时,又会怎么样?”有人说:“喝了它。”也有人说:“溢满它!” 当你毫不犹豫地喝下这半杯水时,却发现杯子已空,等到下次,面对的只是只透明的空杯。相反,将杯溢满的人,拥有远虑的目光。如果只陷入曾经,那将是杯“死水”,如果只在乎现在,那将是寂寞的空杯。所以,正确地对待半杯水,才会散发出不一样的思维。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如果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并不代表这样想的人就没有他们特殊的想法,也许他在思考,为什么就只有半杯水呢?那缺少的水去哪了呢?只有半杯水了,该如何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