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征文:女儿摔盘
林卉芳
女儿的出生,像是吹来一阵暖风,把一个冷清的家变得温馨热闹起来。而渐渐步入三周岁的女儿,也仿佛一瞬间从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恶魔”,稍有不慎,就是满屋子的鸡飞狗跳,甚是苦恼。
那日午后,孩子奶奶坐在阳台上摘豆角,女儿见着了,也搬来小板凳,坐在一旁,有模有样地学着摘了起来。那哪是摘豆角啊,分明就是揪豆角嘛!小手里的豆角一截长一截短,和奶奶摘的豆角差之千里呢!
“崽崽呀,你看看你这豆角摘的,快去玩儿吧,你太小了,净捣乱!”奶奶一脸宠溺地嗔怪道。
显然,女儿对这话很不满意,当即就愤怒地嚎啕大哭起来,眼泪直飞。我刚想去哄,这孩子一手就把盛满豆角的瓷盘打饭了,一地稀碎。这一声脆响和满地的瓷片震惊了我们,也中断了哭声。几秒钟后,哭声又再次响起,原本愤怒的嘶喊声也转变为委屈的哭腔。
“妈妈,奶奶不让我摘豆角!妈妈,奶奶不让!”孩子一把扑到我怀里。
原本还想着就摔盘子这事好好训斥她一番的,看着怀里这难受劲儿,话刚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妈妈知道你想摘豆角,可是还太小啊,摘不好的......”我特地委婉地和孩子讲着道理。可还没等我说完,这孩子一下子就从我怀里抛开,站到一米远,好一副对峙的模样。
“我长大了!我可以帮忙了!”她攥紧了小手,通红着脸说完这句话,又再次哇哇大哭起来。
那句“我长大了,我可以帮忙了!”犹如当头一棒,猛地把我给敲醒。是啊!她三岁了,想要帮忙,想要参与。她是还小,但是足够帮忙,她是摘得不够漂亮,但是确实会摘。她多么想要成为我们身边时常被需要的小帮手啊!她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可以的机会;她需要的不过是一声鼓励,一声让她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鼓励!
成长不正是如此吗?在一次次渴求中获得认可,在一次次认可中获得成长。生命不正是如此吗?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在认可和被认可之间,才得以成长,得以茁壮,得以饱满丰盈。
第二篇:家庭教育征文
文章标题:家庭教育征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八年前当儿子第一声啼哭响起,向这个世界报道的一刹那,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憧憬。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孩子更新了我们的生活。同众多父母一样,我也有望子成龙之心,同时,我也深知孩子“成龙”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懂得自己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对孩子悉心照顾和培养,学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教子方面我注重培养“习惯、健康、做人、自信”这八个字。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良好的性格却取决于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就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加以规范。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前穿脱衣服、洗脸洗脚、整理房间玩具、叠被子、洗袜子、手绢都能做。我总是有意识教育孩子“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在生活中要处处多学习、多参与。家务活进行分配,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一份,洗碗、拿碗筷、盛饭、扫地、给客人倒茶端水等,人家都说这孩子懂事能干。在学习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孩子当天的事当天完,有时间观念,认真完成作业,多督促多检查。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不理想,作为父母自然很着急。为了孩子学习,自己也的确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明确学习重要性,鼓励他主动学习。
二、培养健体意识,使孩子健康成长
学习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体魄对一个人的一生也不可获缺,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特意起了一个“健”字,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风雨的,所以每天和孩子一起锻炼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有时间一定带孩子多亲近自然,和孩子一起玩耍嬉戏,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三、培养是非能力,使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孩子思想认识水平,而孩子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使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孩子做错事后怎样对待。在孩子犯错后,自己会耐心地帮助他分析错在何处,帮助他知道怎样做才更对、更好。我认为,孩子犯错是一次教育良机,也是一次提高认识的机会,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总是用“妈妈相信你以后会做好,一定会做得更好”来激励孩子,对孩子我会尽量做到宽容、关心、理解、鼓励。孩子上学后,比以前接触的人和事也多了,孩子会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时我总是耐心地倾听,做孩子最好的听众,从中体察孩子的思想。每当孩子讲完后,自己总不忘问一句:“要是换了你,你会怎样做?”孩子会认真思考,讲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在适时点拨,日积月累,孩子的辩明是非的能力在日渐提高,并落实到行动之中,逐渐去学会做人做事。
四、培养自信心理,使孩子立志成才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坚实阶梯。孩子拥有自信,才能经受挫折,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在做法上是:
1、相信孩子能做得好,多给孩子鼓励。“你一定行!”“你能干好!”“你一定能干的更好!”这既是对孩子的激励,又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良方。
2、承认差异,孩子的长处与短处共在,优点与缺点并存。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长处,那样只能事得其反,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我认为,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该肯定,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战胜困难中培养自信,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总之,如何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父母,更应该是良师,是益友,是孩子人生的榜样!为人父母并不容易,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学习,我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格言:天生我儿必有用。
---------------
如今的孩子啊,说起来也真可怜,不象我们小时候,放学后有学习小组,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可他们啊是“两点一线”,出了校门进家门,在校外几乎只有跟爸爸妈妈接触了。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无形限制,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沉默寡言,不愿与别人沟通。为了能使我的孩子养成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我加强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去了解孩子,帮助、指导孩子,使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刚上学时,我就经常牵着孩子的小手,徜徉在绿荫的小道上,“随便”聊着他感兴趣的话题,我发现在这种环境的条件下,特别容易进行心理沟通。记得一个夏天的双休日,我带孩子去海边钓鱼,自己只
顾钓鱼,忘了酷暑下的孩子。孩子呢,由于玩得开心,也没有顾及太阳的肆虐,结果孩子被晒伤了皮肤。晚上,当孩子照着镜子看到自己墨黑的面容,忍受着皮肤钻心的疼痛时,孩子含着眼泪,狠狠地盯着我说:“你真坏,我恨你!”我知道,此时的孩子又难过又气愤,以为自己的皮肤就永远这样黑了。我努力向他解释,告诉他这层皮蜕了还会长出新皮,而且皮肤会更白。晚
饭后,见他心情平静了,我便和他出去散步谈心。他问我听了那句“我恨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坦诚地告诉他,当时自己又悲又喜,悲的是没有照看好他,晒伤了皮肤,喜的是一个平时看到小虫虫被踩到都会哭的人,能勇敢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现了那种敢爱敢恨,不委屈、不怯懦的个性。
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也逐渐发现孩子遇到难题不愿意深思,记得有天傍晚,孩子咬着笔苦思冥想,却迟迟不下笔,一会儿就收拾东西说:“我作业做完了。”我估计他是遇到难题,懒得动脑子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晚饭后一起去散步,在交谈中,我避开他学习上的话题,讲了一些我童年时有趣的故事,讲了悬梁刺股的故事,讲陈景润爷爷为了完成一个课题而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的故事。他听得入了迷,回到家,他默默的拿出作业本,在灯下重新思索起来,我没有打扰他,不一会儿,他高兴地跑过来说:“爸爸,我终于把难题给攻下了。”我望着他兴奋的脸,欣慰地笑了。
孩子从小对画画很有兴趣。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墙壁、床单经常成为他自娱自乐的地方,但他又很懂事,怕去学画画要费钱,终于在一次散步中,他断断续续地说:“爸爸,我想去学画画。”我说:“可以啊,不过画画很苦的。”他说:“我能坚持。”确实,孩子自从报名参加绘画学习后,他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了,业余时间也丰富起来。每天一有空总不厌其烦的对着纸画啊画,每当我看到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人与物在他的笔下诞生,也看到抽屉里那一本本美术获奖证书时,我深切地体会到,那里都有孩子辛勤地付出,也有爸爸妈妈关爱的痕迹。
在无数次的散步谈心中,自然地解决了孩子生活和学习中许多的疑惑与难题;也在无数次的谈心中,孩子与我的心贴得更近了,也逐渐变得开朗与自信了,对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了。如今我的孩子已上五年级了,这种沟通仍然继续着……
《家庭教育征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家庭教育征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三篇:家庭教育征文
我的孩子我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的最基本的交际环境。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父母的行为处事,做人之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注重细节的过程。不需要那些抽象的深奥的道理,也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的条例。只要让孩子在生活,在玩耍,在学习,在与人接触中。有我们父母正确的引导,有父母做为榜样。在事情中教会孩子道理。
不要轻易让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也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
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人有在教育他们的”。孩子犯了错误,如果直接采取批评、处罚,攻击否定的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因逆反心理使错误更加严重。意示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主动找他谈心,慢慢了解他的想法。一次发现他回家作业完成的很好,我马上抓住机会,和他谈心,“今天你能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可真高兴呀,我拉着他的手说:“宝贝,以后继续努力,妈妈看好你”。当时,我从他脸上看到了开心的笑容。在我与他老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对写作很有兴趣,我想机会又来了,于是我带他去参加写作兴趣班,去参加象棋比赛。想通过他的兴趣让他找到自己的优秀面。结果在比赛中,他竟获得了一等奖,一起比赛的同学们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他自己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之后我又找他谈话:“你看,你作文写得好,这是你的长处,是别人不如你的地方,所以每个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相信自己,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有时讲话也是一门学问。父母不能一直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也不要拿消极的语言来对待孩子。比如现在的父母喜欢经常拿比孩子“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谁谁,多优秀,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父母要时不时的鼓励一下孩子,夸赞一下孩子。可能对于一
件事情孩子并没有多大优势在,由于你的鼓励,掉起了他的积极性,促使更努力的去完成。孩子一切要由孩子来决定,要给他一点儿自由。你只是需要提供你的意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要觉得是在为自己努力,是在履行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在为父母学习,为父母努力。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所以跟和孩子的相处不是放在一个公平的层面。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要向面对大人一样。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就算真的做错了事也应该给他申辩的权利。长辈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把孩子的申辩视作强词夺理,或认为是对长辈得不敬,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训斥一通,以为这样就达到了对他得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小朋友申辩,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也会导致孩子形成以后是对是错都不解释的意识。适时的,做做孩子的聆听着。
在我们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大家要有这个认识,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还有家庭了。所以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生活即是教育,家庭亦是教育,把教育融于生活,融于家庭。
第四篇:家庭教育征文
家庭教育征文
— 浅谈初中生家庭教育
十二中学 8年6班 学生姓名:马麟 家长姓名:马志财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心去思考,需要做出努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处理。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家长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在学习上,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作为一个家长,首先要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每天吃过晚饭,我们都会拿出自己的书看,这样,对孩子就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慢慢的也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和一些家长的交流中,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说每天陪孩子学习到几点几点,学生累,家长也跟着累。其实,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独立的完成任务,不要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的依靠父母。有些孩子在自学过程中效率很低,一会看看这,一会玩玩那个,这样既浪费
了时间,又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这可能是大部分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经常跟孩子说,我们首先要认真的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该复习的复习,该预习的预习。然后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李大钊曾经说的,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另外,在学习方法上,家长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正确的引导。要根据科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数理化等理科学习上,要让孩子多做题,独立思考。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不会做了,很怕孩子耽误时间,马上就给孩子讲解,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思考想清楚问题,才真正的有所收获。在文科的学习上,比如语文和英语,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第五篇:家庭教育征文
和家长谈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辅导。
一、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我国教育家谢觉哉曾经引用古人说过的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其原意虽然是为了说明择友之道,借用来说明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我们认识到,家庭气氛中有一些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一)父母言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些家庭家长感情不合,使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使他在精神上感到孤独与无助。父母争吵时,言行粗鲁,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会使他变得急躁,情绪不宁,性格孤僻,不合群。
有些家长情绪极易波动,会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会在孩子的心里蒙上阴影,会使孩子产生敌对、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效应,有些甚者会使孩子有样学样,影响孩子以后在人际交往中的待人处世。
有一些家长,会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决定对孩子的亲疏远近。高兴时就对孩子又亲又抱,事事满足;若是在不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冷漠以待,不闻不问。这样容易使孩子显得神经质、冷淡、在与别的孩子交往时喜怒无常,变换不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1、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圆的希望与梦想。现在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
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就按自己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就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之外,父母连孩子的双休日都给霸占了,送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体育……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家长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成败,如果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对孩子说:“考试考不好就揍你。”这些话往往令孩子心里更加紧张,一紧张什么都忘了,还能考出好成绩吗?其实,成长是一个过程,家长应该在乎孩子的每个过程,而不是只盯着那个结果。用一颗平常心,培养一个平常人。
2、保护过度 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父母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得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使得孩子一步入社会受到一丁点打击就会萎靡不振,产生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例:
妈妈对明明说:“儿子,你是妈妈唯一的宝贝,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愿意为你做最大的牺牲。”结果,明明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上幼儿园了,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这样下去渐渐地会使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他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而逃避应负的责任,使他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当发现他们存在这些问题时并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防预措施,仅仅只是从物质上不断地给以补偿。这样的月积日累,孩子心理障碍逐渐恶化,随之也就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开展有效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一)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1、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
我记得有一位名作家说过:“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过高的要求和不断的批评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久而久之,甚至疏远自己的父母,喜欢与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玩耍,与父母没有太多的沟通,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也渐渐少了。父母越来越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也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一点也不理解自己,处处地管束着自己,觉得自己像那笼中鸟一般。其实,到了这种时候,父母与子女就应该需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抛开那浓重的“火药味”,好好地交谈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话说出来,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拥有一个更温馨更知心的家庭!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2、要学会宽容与约束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学校提倡“多鼓励、表扬学生”,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接触大自然 接触社会生活
亲近大自然是孩子们十分向往和感兴趣的事。现代家庭中几乎只有一个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住楼房者居多,无形中造成孩子与同龄人缺乏交往的机会。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庭,从群体生活进入独户生活,心理上难免产生一种孤独感,而且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所以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弄一身泥,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回顾成人走过的孩提时代,恐怕没有什么比大自然对孩子更有吸引力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很多佳作都是写他的童年趣事。这些往事几乎都饱浸着大自然的浓墨重彩,叫人难以望怀,铭刻于心。家长们不可忘了自己的童年,也不可记忘了让孩子们渡过自己最喜爱的那段时代。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伦德伯格认为,人们在生理上生活上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发展人自身潜力的需求,一种追求美感刺激的需求,一种创立人们自己个性和性格的需求。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