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学生识字量的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增加,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多更快地认识生字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与经验,下面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开放识字课堂,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
1、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对教室进行美化。刚教一年级时,我将班里的一些物品都贴上了漂亮的名称标签,粘贴班训、名人名言,平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每天带领同学们认识两种物品的名字,同学们识字的兴趣很高,仅两个星期就把教室里贴的所有字都认识了。
2、认识同学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我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的难题,我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贴在桌子角,以便学生随时认读。在发学生作业本时,我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3、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同学们自由组合,活动15分钟后汇报自己的识字情况,这种方式同学们也很喜欢。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4、周六、周日布置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玩耍时别忘了要学会5个字。星期一在班内汇报识字的过程,比一比,看谁读得准、认得扎实。
5、我还利用班里的墙壁和黑板,将一些常用字制作成精美的卡片贴上去,既让同学们学了字又装饰了教室,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6、定期举行识字比赛,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用字,同学们来认,认得多的同学的名字就会上“识字树”。
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可以是在坐车时,可以是在逛超市时,可以是在读书、读报时,走到哪里认到哪里,无形之中使学生养成了细心观察、乐于搜集积累的好习惯,使识字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于课本中生字的学习,进行课堂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采用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整体感知。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接下来指名说一说。
3、我特别重视生字的书空练习,每个生字都要进行书空,难写的生字要多书空几遍。
4、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识字。
(1)编口诀轻松认字。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
(2)编故事巧记字形。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3)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4)玩“生字扑克”快乐识字。同学们将要学习的生字制作成“生字扑克”,同桌两个或是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通过轮流出牌同时读出字音、互相抽牌互读字音、选牌讲解字形、抢牌抢读字音等方式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认识了生字。
(5)制作生字“百宝箱”,在“寻宝”游戏中识字。同学们利用美术课或是活动课的时间,将家里的一些废包装盒制作成精美的“百宝箱”,将要学习的生字写在小纸片上,每张纸片上都写上奖励的方法,同桌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来“寻宝”。如果读对了就有奖励,读不对纸片背面写着努力方法,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完成了识字。
以上是我在平时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我认为我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①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同学们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②变枯燥乏味的传授成了兴趣盎然的学习,课堂的气氛活跃了。③使整个课堂教学面向了全体学生,做到了人人参与学习,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④通过同桌之间、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识字,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⑤通过让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识字,同学们识字的兴趣高,记得牢,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进行识字教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不断探索出识字教学的新路,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让祖国的语言文字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邢台市柏乡县明德小学
李艳青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策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策略。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相互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也忘得快的难题,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甚至可以与其他班级、年段的学生认识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2、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有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
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二、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的策略。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题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1、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口语焦急《我爱吃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开展蔬菜展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
2、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的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的告诉了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有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的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有认识了许多字。
三、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的策略。
生活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给文字打交道。交换司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种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虽
然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一次记不牢,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多了,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鼓励学生多看书。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可许多字,仅书名就认识不少。例如《奥特曼》、《西游记》、《白雪公主》、......
2、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就要求家长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丛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3、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
4、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张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上一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的策略。
开学时,给每个学生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每周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请家长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广告类、书籍类、影片类、商品类、站牌类.....),记录下来,并在班级设立展示台,让学生把每周认识的字通过展示台展示出来交流学习,开展识字擂台赛。
总之,在课改实验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开发,利用生活课堂,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第三篇: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小学低段学生识字量的探究
浅谈农村学校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
一、问题的发现
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也好,还是和同事之间工作学习之余的相互交流也好。我们发现自实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来,许多低段年级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有许多困惑,因为其中的识字教学被提及的次数可以说是最多。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识字量太大了!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识字能力提高了才可能大量阅读,而学生只有阅读量大了,他们才可能更高质量的表达出来。
根据国内有关专家的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有限,数学、英语题目看不懂;初中二年级学生则对理解科学、数学题目存在困难,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由于阅读基本功不够造成的。正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经说过:“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地基一样。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识字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作为边远山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各种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施严重落后,学生接受学习的条件远不如城区孩子,特别是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又多为隔代教育,家长对于语文的识字能力和识别方法还停留在他们的那个时代,跟不上现代教学的步伐。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觉得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仔细寻找相关突破口,以此有效的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最终提高农村低段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打好坚实基础,为以后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
二、相关策略和设想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增加学生识字量和提高识字能力的主渠道 1.创设教学情境,轻松快乐识字。
农村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起点相对来说比较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因此,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就充分利用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所采取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韵语(如:成语串、对对子、三字经、拍手歌、谜语、谚语等)。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后所附的生字表,就要求学生掌握“排、中、游、流、唱、两、岸、数、苗、绿、江、南”这些词语。而这些,都是在课文的对子(对偶)的形式中进行的。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我们教学时就特别注重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以编故事、编字谜、编顺口溜、做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低段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增加识字量。
2.教授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在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这一项中,还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如发现同一偏旁字的规律、发现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等。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倡导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学会区别形近字,较大幅度地来提高识字量。比如,我们教师可以在低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生字的基础上,引导低段的学生们自己去归类:原来以“扌”为偏旁的,比如“拍、打、抢、拉、抱”,多数词语都同“手”(或者人的动作)有关。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是拿到了一把认字的“金钥匙”,就能够顺利地打开识字的大门,就等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最终可以有效增加低段学生的识字量。
3.抓住“高频字”,提高识字效率,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识字量,而是强调先学习汉字中使用频率高的字,就是我们平时教学时所说的高频字。当幼儿识400个左右高频字时,即可进入初步阅读状态;当幼儿识1000个左右高频字时,就可以读懂一般书报上90%以上的内容;当幼儿认识1500个左右高频字时,就可以读懂一般书报上96%以上的内容。所以认识高频字是识字的最佳途径。比如“
二、十、丁、厂、七、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等,就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常用字(2500字)”,即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高频字”。我们教师更加注意引导低段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花时间去记住汉字中使用频率高的字,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最后达到增加识字量的目的。
4.强调勤查字典,养成识字习惯。要让字典成为孩子们提高识字能力的第一助手。
对低段学生来说,肯定是有许多生字是不认识的。而从人的惰性来看,可能会采取“混”的方式来解决,因此,我们教师就特别对学生强调“勤查字典”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字典是不会开口说话的老师),并且在课堂内外有意检查学生查字典的情况,加强督促的力度,对自觉查字典的学生进行表扬,久而久之,以便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时时刻刻主动去查不认识的生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识字的“金钥匙”。
5.保证阅读时间,增加识字数量。
每个学校的时间安排表上都有“自习课”,有的地方则安排了“读报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将它演变成“作业整理课”。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我们必须重新夺回“读报课”。现在农村学校基本配备了小型的阅览室。那么假设我们每天只安排15分钟的阅读时间,但是即使一个学期平均按四个月计算,也有80天在校时间,80×15=1200分钟。两年下来,也累计有4800分钟(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成人一分钟可以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那么,即使低段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成人的一半──每分钟300字的话,4800分钟也可以阅读1440000字的文章)。
(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增加学生识字量和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途径
1.教给阅读方法,促进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我们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内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奴文字。”
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我们教师更应该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教学模式。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借助教材资源,在课内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比如划重点词语句子,精彩语段等。在我们老师一年的细心指导下,低段学生基本可以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形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课内外良性互动氛围。
2.编撰阅读文集,树立阅读信心。三年级新学期刚开始,我就对全体学生进行布置,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去阅读课外读物,并且挑选一篇自己认为最美、最感人的文章,交给我。然后,由我把他们推荐上来的文章,再重新分发给其他同学阅读,打分(当然,学生的打分、评价可能不够全面,仅仅是作为一种参考)。这样,经过评分,经过筛选,我想到了学期末,我再把最受学生们喜爱的文章汇总,从中挑选出文章若干篇。再一次推荐给学生,并且每篇文章的后面还要附上学生自己挑选的好词、好句。我相信这本与众不同的课外阅读材料文摘,学生定会纷纷争相阅读,因为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参与的乐趣,同时也会树立他们阅读的信心。
3.开发课程资源,鼓励课外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展示台”中安排有:认姓氏字、认牌匾字、认商标字、认课外书上的字等,这些设计引导教师拓宽了教学途径,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得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学生也学得更自信、更主动。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注意认读字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收集资料、获得大量文字信息的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增加了识字量。
(三)互利的互帮互助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必要补充
1.家庭学校配合,培养阅读意识。人教版配发的同步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材料。我们定期布置学生阅读其中指定的篇名并及时检查(可以委托家长检查,也可以教师亲自检查),定期让学生交流阅读情况。这样,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还应该倡议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看报,创造一个适于阅读的良好家庭气氛。
2.结成互助对子,共同进步提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互相搭配,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这样,无论是课内学习也好,还是课外阅读也好,都能时刻发挥这种互帮互助的作用。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又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如何合作学习,同时也知道了另一种学习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四)众多的实践活动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重要舞台
1.利用“故事会”,激发阅读欲望。小孩子大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讲完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后,就特意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看到的。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只是书本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要想知道更多内容,请同学们自己去查找。这样一来,课后,很多意犹未尽的孩子就会主动去找这本书来读。读了之后,我们教师又趁热打铁,在下一次的故事会上,可以让那些读了这本书的孩子来当主讲者,主动讲述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这样,既为学生(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的)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没有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阅读欲望,他们定会想办法去主动阅读书本(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要老师、家长逼着去读课外书)。
2.举办图书交流会,扩大阅读视野。定期举办图书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图书,展示课外学习成果的“展示台”。当然,这项活动的前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有必要的课外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能从别人的介绍中接收更多的信息,开阔眼界,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3.结合校园文化,增加阅读内容。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又是润物细无声的──就是这样一种载体。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显著的。如开学初,我就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会感恩”等标语。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又能够将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还能够让低段学生很快地树立主人翁意识。另外,教室的班训、名人名言,学校的广播站、黑板报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该是我们低段学生识字的大好舞台。(五)还应注意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培养正确识字写字的习惯
1、首先要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写字教育的认识
写字不仅仅是所有老师的任务,更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所共有的责任。因此,学校自身要重视写字教育外,还应加大对写字训练的宣传力度,利用学校广播、召开家长会等。向学生家长宣传写好字的重要意义,让他们自觉地配合学校督促子女写好字。
2、要抽调培训师资,提高教师书写水平抓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这是改变目前我校写字教学现状的关键之一。如把粉笔字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把钢笔字作为教师备改检查的重要项目,予以高度的重视;制定教师书写行为奖惩条例,将检查和评价的结果与奖惩挂钩,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3、还必须规范学生的书写工具 一、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三年级以上学生用钢笔,或毛笔。小学学习阶段不提倡学生用圆珠笔写字。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强调写字姿式,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放在首位。
4、开展丰富的训练活动
(1)学校要设置独立的写字课程。建立每天20分钟天天练制度,校内10分钟,校外10分钟。“天天练”不求写字的数量,只求写字的质量。
(2)开展以写字为内容的活动课教学。如讲练字的故事、书法示范、书法作品欣赏、交流写好的字、评选写字状元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尝到写字的甜头,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感受写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3)给予学生表演展示的机会。学校校园和教室里要辟有“写字评比专栏”和“写字作品展园地”,学校还可以组织优秀作业评比,学生书法表演赛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发展自己的特长。
5、改革写字测查与评价
一是抓好学生写字过程的检查。主要做到“三看”:一看执笔的姿势;二看写字的姿势;三看写字的质量。这样检查是日常随机进行的,学期末则要全面检查,记下检查结果。二是改革对写字的考试形式。把写字作为一个单项的学习内容,纳入书面考试。语文、数学等各科试卷上都要设置写字分数,甚至要有专项的写字考试题。三是落实对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在学期末的学生“素质报告单”上,要专设“写字”一项,从“平常检查”和“写字考试”两方面,对学生写字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6、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汉字对每一位国人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汉字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古老、传统而又充满魅力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瑰宝,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我们通过加强写字教育去传承和发扬,去探索,去追求,去感受汉字独特的艺术美。有首歌里唱到“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儿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就得字正腔圆、横平竖直的去认识汉字去书写汉字!
三、反思
总之,要想大幅度提高原本就处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低段学生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就必须想方设法将低段学生置于这样一个由学校、社会、家庭形成的立体网络之下:以课堂教学为增加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的主渠道,以课外阅读为增加学生识字量和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互帮互助为增加学生识字量和提高识字能力的必要补充,以实践活动为增加学生识字量和提高识字能力的重要舞台。只有将低段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时时刻刻学习,处处都要讲求识字的氛围中,才会迫使其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识字。以此提高他们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识字量测试说明
小学生语文学科识字量测试说明
测试方法:
1.测试者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测试,将学生读错的词语用预定的记号(○)标出,不得提醒被测试者。
2.在不提醒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每个词语有两到三次朗读的机会,以最后一次朗读的结果为准。
3.对于多音字,只要学生读出一种读音则认为是认识这个字。
4.“识字量”一项填写学生识字的具体数量。
注意事项:
1.建议选择6年级的学生作为测试者,与二年级被测试者进行一对一的测试。注意:首先要将此生字表检测6年级的学生,确保他们对1-8册生字全部熟练掌握。
2.选定测试场地,以不会使学生之间的测试产生影响为准。
3.尽量保证对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测试在同一时段进行,以减少时间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影响。
4.测试结果仅仅作为各实验班二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统计数据,不与学生评价等级挂钩,请务必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测试结果也不必告知学生,不必成为对学生的评价项目之一。
5.由于测试字数较多,学生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建议老师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
第五篇:提高一年级民工子女识字量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高一年级民工子女识字量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研究的问题及其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11年,我被派到罗凤三小支教。在教学中,我发现所在的班级里外来务工子女普遍存在学前教育基础较差,识字量几乎等于零的现象。而一年级要求认读的生字达950个,四会生字350个,如何使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提高词汇量和识字方法,成为今后我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就目前而言,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这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既是工具课也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识字,就其本质看来说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贮的语音、语义相结合。对于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同时接受与之相伴的语音、语义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属于用字范畴的阅读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
三、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罗凤三小一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让外来务工子女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学生到一年级下册实验结束,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熟练地认识1200多个汉字,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4.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三)研究内容与措施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外来务工子女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识字资源:
多途径激趣,以愉悦的情绪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教,他们也会主动去学。
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有的来自童话故事,有的来自科学常识等,这些材料都与学生的生活或经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且在编排上以学生喜爱的儿歌、短句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相对差,孩子们的阅读材料较少,绝大部分孩子除了教材,没有其它课外读物。所以,教材是孩子们最好的识字资源。在教学时,我们正确认识教材作为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以其生动的情境调动情绪,学生就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2.趣化识字形式: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热情。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监督孩子学习,孩子们玩的时间就更长。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寄学习于玩中,识字效果会更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使学生明白在玩中也能学习。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课后,孩子们能把课堂上的识字游戏带到玩中,即开心得玩了,又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
3.追源识字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字理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4.优化识字环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带孩子出去逛街时,多问问孩子商标的名称、店名„„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路牌,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班级风采栏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