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五篇材料)

时间:2020-10-28 07: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

第一篇: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

XX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源纵向整合、分工协作,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根据《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如下。

一、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合,通过建立对口帮扶、签约服务、多点执业、资源共享、医保调节、双向转诊等机制,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和纽带作用,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实现群众方便、省钱、放心、舒心就医,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一)纵向合作、横向竞争。根据县域医疗资源现状和需求,兼顾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合作基础、乡镇居民就诊习惯,形成“一个龙头”县中心医院(县中医院)、“三大专科”(妇幼保健院、县直医院、精神病医院)、“五大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七个统一”(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核算医疗服务成本、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信息平台管理、统一药械审核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资源协作服务工作机制。使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在方便群众、节约费用的基础上形成纵向互相协作、横向良性竞争机制。

(二)稳妥起步,循序渐进。对口帮扶、技术合作早期先行,以点组线,以线促面,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合作,实现县域医共体组建全覆盖。按照“七个不变”(保持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法人资格、性质、编制、财政投入、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不变)组建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服务新体系,基本形成业务管理一体化、服务连续化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三)统分结合,政府监督。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医共体内各单位名称、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加挂“XX县医共体xx医院”牌子。乡镇卫生院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保持相对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并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医疗服务之外的收入不纳入县域医共体核算和分配。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乡镇卫生院继续享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待遇,财政补助资金不纳入医共体的收入分配方案。医疗收入资金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分配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拟订草案,成员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后,报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三、医共体组建方式及功能职责 (一)组建形式。以县中医院综合医疗为龙头,辅以县妇幼保健院孕产妇保健、县直医院慢性病特色专科、精神病医院精神专科技术力量,联合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

(二)职责分工。县级牵头医院: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内各项工作制度,“100+N”病种、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及转诊任务;

承担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对口帮扶、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

统筹协调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服务顺畅高效;

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汇总等其他工作。

基层卫生院:承担“50+N”种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伤残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管理等任务,开展部分常规诊疗和康复、护理等治疗。承担本机构的医保医疗费用补偿;

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汇总、上报等其他工作。凡卫生院能够收治的病种,原则上留在乡镇卫生院诊疗。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非药物疗法,开展健康养老、养生治未病、慢病康复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探索开展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

村卫生室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等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效就医,逐级转诊”的习惯。

四、管理模式及功能职责 卫生健康委承担医共体日常工作,负责政策指导、规划实施、准入标准、行业监管,牵头做好对医共体的绩效考核和干部管理等政务服务。医共体执行医管委决策,医共体的运行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牵头医院负责制,牵头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各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统筹协调医共体的总体发展规划、运行方针、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理事长由牵头医院的院长担任。理事会在牵头医院下设医共体办公室,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

理事会应依据本实施方案,科学制定医共体章程。牵头医院要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医疗资源协作协议书。章程和协议书文本经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审核、备案后生效。

医共体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接受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统筹做好辖区居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慢性病长期照护等健康管理工作 五、运行机制及模式(一)统一行政管理,高效节能发展共赢。医共体成员单位根据医疗业务实际需求报医管委批准后对人员统一培训、调配使用,统一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合理规范。

(二)统一人员管理,深化县乡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进备案制管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简化程序。建立医共体内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建立“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等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职业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三)统一成本核算,改革县乡医疗机构薪酬管理制度。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医共体县级牵头医院财政预算经费由本单位管理,乡镇成员医疗机构由县卫健委财务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分开管理,基本支出分月拨付。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政策和财政投入方式不变;

医疗收入资金根据医共体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核算和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和医疗服务之外的收入不纳入医共体核算和分配。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资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医共体内院长实行 “年薪制”。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同时接受县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管和审计监督。

(四)统一业务管理,教学相长提升服务能力。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各医共体成员单位按照国家医院等级用药标准统一制定医共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的用药范围;

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验检查。

(五)统一绩效考核,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服务的效率,保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落实到位。医共体县级牵头医院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等方法对医共体内各家医疗机构进行内部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配机制不得与医务人员的创收挂钩。XX县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主要采取日常考核与月、季、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等方法对医共体内县级牵头公立医院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作用发挥情况等工作,对乡镇卫生院和辖区内的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及质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年补助总额和下年度补助经费预拨比例挂钩。

(六)统一信息平台管理,推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统筹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合作机制,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服务,构建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服务新体系。

(七)统一药械审核管理。加强网上采购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网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网上采购流程。药品和高值耗材验收入库后要在医药采购平台及时点击入库,确保实际采购数量、金额与平台数据相一致,严格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

六、工作任务 (一)建立业务指导工作机制。建立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县级医院要有计划地对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分组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每年举办1-2期以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为对象的常见病诊断、鉴别与临床治疗技能培训班,每年举办1-2期以村医为对象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班;

要定期委派骨干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针对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大力培养全科助理医生。

(二)推进分级诊疗,规范转诊转院制度。制定县级、乡镇医疗机构自身诊疗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县级不少于100种、乡镇不少于50种。一般常见病应在乡镇卫生院诊治;

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应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就地治疗;

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村卫生室和乡镇医疗机构转来的病人,县级医院应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入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在县级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并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乡镇医疗机构,县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病人,指导后续诊治工作。

(三)专科合作或联合病房,提升县内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功能定位及各成员单位的业务特点,县级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分类开展重点学科建设,避免恶性竞争;

与乡镇卫生院选择部分科室形成“一对一”对口支持关系,开展合作专科或联合病房。县卫健委和医保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护理服务支付与运行模式。完善入出院标准和支付政策,使住院患者在急性期和康复期之间合理流动。完善医疗护理入出院标准和支付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

(四)探索多点执业,建立业务指导协助机制。建立医师执业自动多地点机制。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共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审核后,到县卫健委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登记、备案手续。

(五)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县域信息平台。“建立区域医疗共享信息平台,以信息网络、电子病历系统等现代服务支撑共性技术为基础,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真正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推进“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建设,开设检验、影像绿色通道,探索在医共体内实现各项检查结果互认,成员单位之间建立远程医疗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专家门诊、远程病理及一些影像诊断等工作。

(六)完善医保支付,强化医保的保障作用。推进完善按病种、按床日、按日间手术等付费制度改革。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制定差异化的报销政策,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在医疗联合框架内,下转患者免除下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上转患者只需补缴差额部分,住院患者因病情需要到上级医院开展的检查、检验和远程诊疗等发生的医疗费用,在下级医院住院医疗费用中按规定报销;

实施医保对不同医疗机构差别化补偿,完善门诊统筹政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可根据下转患者病情需要,在医保药品目录范围内,按医嘱备案采购非基本药物,保证下转病人用药连续性。

(七)开展签约服务,推动医疗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强化一体化管理,优化村医队伍,改善村医服务手段,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有资质的全科医生或乡村医疗机构组建全科医生(或乡村医生)服务团队,采取签约服务模式,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在落实免费“服务包”基础上开展有偿签约服务,有偿签约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探索建立家庭医生考核机制,将签约服务人群住院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与家庭签约医生报酬挂钩。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提供相应的交通工具。通过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工作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需要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要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政策支持,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深入研究,明确责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解决医共体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推进医共体健康发展。卫健委负责组织医共体的实施,制定转诊转院、绩效考核、对口帮扶、人才培训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行为、医疗人员服务质量监管;

医保局负责医保基金的监管、拨付,参与医疗行为监管和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定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相关支持政策;

财政局负责落实财政投入和补助政策,医保基金的监管、及时拨付以及参与绩效考核,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县级医院的检验、影像、心电、病理等诊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为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编办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管理,牵头落实编制备案制的相关规定;

人社局负责配合做好医共体编制内所需人员的聘用和流动管理,医护人员晋升晋级管理规定,推进落实“两个允许”激励政策,完善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资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民政局负责配合做好贫困群众的救治经费保障工作;

宣传部门和各乡镇负责做好医共体宣传工作。

(三)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开展好对医共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共体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建立医改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郯城县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是建立内部衔接机制。对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到的生产、定价、招标、配送、使用、补偿、报销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配套推进,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设计,逐个环节落实,确保制度不变形,效果不走样。

二是建立综合配套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以综合改革为主,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人事、服务、补偿、绩效考核等工作,在改革的内容上做到协调配合,同步推进。

三是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难,主要难在组织实施上,没有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在上级确定的原则和框架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改革途径和办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机构平稳过渡,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分解工作责任,加强对制度实施的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定期考核和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开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情况,比进度,比成效,并以此为依据,在项目投入、补助资金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对实施进度快,效果好的予以奖励补助,并且在项目安排、财政补偿等方面进行倾斜。对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到位的,不但点名批评,还将采取其它惩戒措施。

第三篇:2018年全市综合医改工作推进会讲话稿

2018年全市综合医改工作推进会讲话稿

同志们:

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的精神实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医改的工作格局,以“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全面推广“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模式,坚持“管办分开、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城乡联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全面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县乡医疗卫生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强政府监管等措施,把县域综合医改向纵深推进,为建设“健康xx”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开展县域综合医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县域综合医改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加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力度,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抓落实、见实效上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各地医改先进经验,为探索县域综合医改路径提供了重要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会的精神实质,切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持续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努力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健康红利。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农村医改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医联体“规划发展、包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要求,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县域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县级医院建设的重要性,抓住这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切实把县级医院建设好。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县域医改的全面性、系统性要求,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能力,激发基层活力,加快实现医疗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县强、乡活、村稳”要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并举,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向乡村两级下沉,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全国县域医改现场推进会在xx市召开,是对县乡医联体改革“山西模式”和xx市医改经验的充分肯定,对全市来说既是难得机遇,也是巨大挑战。xx市县域综合医改的基本模式是:“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即市与县是医联体、乡与村是医联体,县与乡是医共体。通过“管办分开、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城乡联动”,有效实现了“县强、乡活、村稳”的目标。在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过程中,主要抓住了六方面的关键:一是全面加强党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医改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目标导向,加强了对改革工作的引领。三是把县乡一体化改革延伸到村一级,在不改变村医身份属性的基础上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四是重塑管理体制,成立市县两级医管委,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实行“六统一”管理。五是加强市县、乡村两端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六是坚持“三医联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有效提高了改革效益。

要把县域综合医改向纵深推进。按照全国县域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市医院要和各县(市、区)建立医联体,加大对县医院发展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县级医院要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好县域龙头和资源纽带的作用,深入推进改革,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承担起县域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能。要高标准打造医联体、医共体。市县医联体、乡村医联体要探索建立完善支持帮助机制,推动人才共享和服务衔接。县乡医共体要进一步深化一体化运行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内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秀医生轮流下乡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认真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完善提升“1+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将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和乡村医生贴心的公共卫生服务打包给群众;切实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买得起药、看得起病。要全面提升县乡医疗卫生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让医生随时掌握基层就医群众的情况;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最大限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让老百姓不出村、不出县,就能够享受国内一流医院的服务。要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综合监管。各级政府要合理界定并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和医疗卫生机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明确医疗卫生监管责任,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提升执法效能,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切实加强对县域综合医改工作的领导。要迅速在全市全面推广盐湖、万荣和河津经验。认真探索医联体、医共体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全市县域综合医改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医改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要持续加强领导,把好改革正确方向,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施工队长”,亲自部署、过问、协调和督办;乡村两级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格局。要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卫计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发改部门、各医疗集团要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加强医改督查评估。各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政策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要加强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好改革和日常运行发展的关系,既加大力度又稳步推进,坚决杜绝一刀切、形式主义和一阵风,确保医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关注一体化改革、了解一体化改革、支持一体化改革的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不足,进一步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把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对表对标,多措并举,持续深化xx市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充分发挥各县医管会的作用,强化县乡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卫计局和医疗集团的职责,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推动医防康护养深度融合。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力推动xx市医改工作迈上新台阶。盐湖、万荣、河津要进一步加大县域综合医改推进力度,其他10个县(市)要对表对标、寻找差距、补齐短板、迎头赶上,形成齐头并进、亮点纷呈、各具特色的综合医改工作格局,把xx打造成全国市域综合医改先进示范区。要进一步深化市域医联体建设,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探索紧密型三级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高效利用。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快“智慧医疗”建设,为精准医疗、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打好“特色医疗牌”,做强做优医药产业,扩大xx特色医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营造深化改革的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医改、参与医改,发展医疗产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浓厚氛围。注重发挥医博会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动xx市的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篇: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7

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7

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7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深化医改,通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负担。

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

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统筹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2013年12月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和洛川、延长、志丹、宜川4家县医院,实行人、财、物和业务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医疗集团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理事会、总医院两级管理体制,总医院设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理事会主要对总医院进行考核,并对集团成员资产、服务和价格进行监管。通过组建延安医疗集团,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使集团内县级分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实现“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二、实行管办分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按照“政府监管、管办分离、自主办院”和“放权、让利、支持”的原则,总医院自主管理和运营各分院,决定分院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分院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总医院商县政府聘任分院行政领导,组建分院领导班子,由分院聘任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赋予总医院、分院充分的自主办院权和经营管理权,有效盘活基层医疗资源。一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与2013年集团组建前相比,201x年4家县级分院总门诊人次增长15.8%,出院人次增长20.04%,出院手术例数增长12.24%。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效显现。帮助分院建成市级重点专科13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6项,指导手术500余例,培训业务骨干650余人次。与2013年相比,201x年各分院县域外转诊率平均下降25%。三是就医秩序日趋合理。大医院患者回流,市域内三级医院就诊压力缓解。与2015年相比,201x年总医院门诊人次下降10.28%、手术量下降3.14%,分院门诊人次平均增长8.09%、手术量平均增长6.79%。

三、强化运行保障,推动医疗集团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保持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不变,保障分院基本建设、人员工资、运行经费和政策性亏损,支持分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医学科研工作。政府对分院历史债务审核认定并逐年消化。集团组建以来,市财政安排集团专项资金4300余万元。定期对分院经营收益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发展激励机制。总医院可从分院业务收入增长部分中筹措集团发展基金,统筹用于集团和总医院及分院的发展建设。总医院和分院在医疗信息网络、业务指导中心、优势学科专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实行共建共享,搭建了总医院与分院医疗卫生综合信息平台,集团内医院远程影像会诊、教学、培训系统建成运营。三是建立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依托总医院和延安大学医学院,建立全市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和集团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实行分院领导和下派专家公开选拔,对下派人员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总医院向分院常年派驻专家,分院常年选派业务骨干到总医院进修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经过努力,4家县级分院成为市级医疗服务区域副中心,对县域重点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延安医疗集团带动下,正在组建以延安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第二医疗集团,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

沉。

第五篇: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4

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4

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4

上海自开展试点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系统配套,着力破解构建科学就医秩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医改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筑牢基层基础,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在综合医改试点中,上海以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制度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上海所有社区,1100余万居民自愿签约,其中“1+1+1”签约居民超过235万。通过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先预约转诊等举措,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处就诊获得感普遍提升。201x年,质量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上海行业满意度测评,社区卫生服务位列十大行业之首。同时,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就诊比例近80%,在签约社区就诊比例超过60%,社区已承担全市40%的门急诊量,三级医院门诊量出现下降,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初见雏型。

我们着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分解具化为141项服务项目,并按项目制定每位家庭医生的标化工作量以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化工作总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岗位设置、财政投入、绩效工资总额核定等标准,并据此进行投入和考核,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对家庭医生实施目标责任制,由其承担资源调配、团队组建、任务分配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并根据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进行考核分配。

我们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一手抓培养人,依据区域卫生规划,补齐全科等学科“短板”,抓好全科医学生的源头培养。同时,把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90家专门的全科住院医师标准化培养基地、制定专门的培养课程。一手抓留住人,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目前基层骨干全科医生收入已与一些综合性医院同年资医生相当;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

二、立足公益导向,建设现代公立医院治理机制

上海着眼于转变政府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完善现代公立医院治理机制,于2005年设立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办医主体责任,推进“管办分开”改革。在这一体制下,上海的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市级医院自2005年以来,住院次均费用年增幅3%,明显低于全国三级医院平均水平;201x年平均住院日为6.84天,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药占比逐年降低,12年来下降近9%;每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与2005年基本持平,11年零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坚持“转方式、立秩序、建机制、促联动”。

转方式,就是把医院发展方式和目标,从做大业务量的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鼓励公立医院专注于临床能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为此,我们一方面以区域卫生规划为依托,凡不符合规划的新增床位、新建分院一律不予审批;另一方面以医保控费为支点,实施医保总额预付,节余可留存、超支不补足,引导医院从做大向做强转变思路。

立秩序,就是努力构建各级各类医院合理分工、有序转诊的科学医疗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运用drgs原理与大数据方法分析2013年以来积累的800万份住院病案信息,测算公立医院病种组合指数,对其服务效率、工作负荷、技术水平、费用控制等进行评价,并逐步与政府投入、医保支付、床位规模、绩效工资总量等挂钩。通过评价标准这一杠杆,撬动公立医院转变行为模式,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各司其职。

建机制,就是建立公益性导向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重点抓住医院内部绩效分配机制这个核心,推行“两切断、一转变、八要素”改革,即切断医务人员考核、收入分配与科室经济收入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转变以科室收减支结余分配的模式;建立以患者满意度、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度、服务质量、费用控制、医德医风等“八要素”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趋向公益性的内部良性管理机制。

促联动,就是通过统筹医疗与医药、医保、价格的联动协同,支撑公立医院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运行模式。在医药方面,重点推进“质量保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药品招采体系,从根本上挤压流通领域水分。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等措施,形成系统性改革合力,从根上实现医药分开。在医保医疗联动方面,上海从2011年起即由分管卫生副市长分管医保,在医改平台上医保、卫生等部门紧密合作、综合施策。在价格方面,对三级医院4000余项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比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年行动计划,小步快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下载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实施医疗资源协作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方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