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桐庐推进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工作实施方案
桐庐县推进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19号)和省卫生计生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全省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地区重点改革任务的意见》(浙卫发〔2016〕5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推进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全国及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全面实施“大健康”战略,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牢牢把握改革发展新要求和群众健康新需求,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制度、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加快构建惠及全县人民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为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桐庐样本、建设健康桐庐提供坚实健康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按照先行先试要求,到2017年率先完成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的改革任务,实现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健康桐庐建设全面推进,实现人人享有更加完善、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按照管办分开、放管结合的要求,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联动推进药品耗材采购供应、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标准、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管理等综合改革,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到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明晰、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监督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有序就医秩序基本构建。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要求,全面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纵向延伸,大力推行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到2017年,县域内就诊率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力争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按照制度更完善、保障可持续的要求,深化医保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健全筹资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医保在管控医疗费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化解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统筹区内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报销比率分别达到50%和75%及以上。
——智慧医疗服务特色鲜明。按照创新服务、便民惠民的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促进大数据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形成智能、便捷、高效、经济、共享的服务新模式,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到2020年,实现智慧医院全部覆盖公立医院。
——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形成。按照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的要求,合理调控公立医院数量、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推动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到2017年,全县社会办医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较2015年提高2%及以上;到202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25%以上。
——健康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按照“生态为基、产业为王、项目为要”,优化产业布局、严把准入关口,着力引进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高端项目,做深“旅游+”文章,努力成为生命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1)建立优质医疗资源梯度下沉机制,积极探索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实现形式。借助上级医院等与县域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到2017年底,县级医疗资源规范化下沉乡镇覆盖率达到80%。(2)建立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完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平台。县级医院要积极与省内外医院医院要深化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对口转诊。到2017年底,基层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的比例达35%以上。(3)建立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探索制定县域内首诊疾病种类目录,完善医保差异化支付制度。力争到2017年底,未按规定转诊患者医保报销比例明显降低或不予报销。(4)制定、落实签约服务经费预付与月考月结结合等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到2017年底,签约服务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3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5)稳步推进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共享中心建设,力争到2017年底,探索建立县域内分片包干、区块合作等多种共享中心模式。(6)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力争到2019年底,三分之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基层特色科室(专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做好医、养、护结合,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住院服务,逐步开展一、二类手术,逐步达到至少1名全科医生能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
(二)完善药品耗材采购使用机制。(7)积极实施医药购销领域“两票制”改革,在省药械采购平台上开展以医疗机构组成采购联合体等形式自主谈判采购药品,确定药品采购价。(8)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销售价和采购价之间差价由财政、卫计、人社等部门联合考核后实施主要用于薪酬制度改革和医院的发展等的奖励。(9)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严格控制辅助性和营养性用药、中成药、高值耗材采购范围和临床不合理使用,建立重点品种重点监控机制,并及时干预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10)逐步提高国产医疗设备配置水平,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到2017年底,基药使用比例不低于省定标准,县级医疗全面停止门诊患者输注抗菌药物,药品耗材支出同比下降10%,力争药品耗材使用比例控制在50%以下。到2020年,医用耗材使用比例合理,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停止门诊患者输注抗菌药物。
(三)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11)率先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即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及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监督检查。(12)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在确定县域医药费用和医疗服务费用合理增量的基础上,对药品耗材采购环节降低虚高价格、诊疗环节减少不合理用量和减少不合理检查化验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让利医保和患者,并做到腾一次、调一次,小步快跑,逐步到位。(13)落实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统筹衔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政府补助机制,启动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补偿机制改革。在2017年8月底前完成首轮调价,力争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0%,达到50%以上。
(四)加快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14)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管理体制、经办服务、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有机统一。(15)建立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并动态调整,实施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阶梯式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医疗机构就诊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到2017年底,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50%和75%左右。(16)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超支负担、结余奖励”的原则,继续完善总额预付管理。(17)开展基于DRGs的质量标化管理和付费改革探索,建立居民健康管理和医保基金使用“双守门人”制度。(18)全面覆盖医保智能监管,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推行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县工作,解决长期失能人员的生活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难题。
(五)实行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19)创新编制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编制备案制管理,加快建立县域卫生人才柔性流动机制。(20)健全院长选拔任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立医院院长任期制,探索年薪制等薪酬待遇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薪酬制度。(21)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机制,实行医疗机构工资总额核定制度。在保证优质完成基本服务基础上,允许通过拓展增值服务获得额外收入,允许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收入在扣除财政核定收入数的结余部分后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待遇,逐步实现县乡两级收入相衔接,充分调动管理和医护人员两类人员的积极性。(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医疗联合体、医教联合体等平台,通过培训教育、实习带教、进修轮训等形式,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培养中高级技术性人才和中层及以上管理人才。继续实施卫生人才招引政策,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完善农村定向委托培养医学生制度。(23)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
(六)全面加强公立医院综合监管。(24)按照管办分开、放管结合的要求,到2020年,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5)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89号),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到2017年底,实现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总收入增幅下降,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下降,并定期排序公开。到2020年,基本达到绩效考核突出工作数量、服务质量、技术能力、医德医风等指标,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晋升晋级、薪酬待遇挂钩。(26)大力改善医疗服务,重点做好预约诊疗、日间手术、信息推送、结算服务、药事服务、急诊急救、优质护理等工作。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就医感受,以老百姓是否得实惠为目标,不断改善软硬件服务环境,接受社会监督,提升满意度。
(七)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27)建立区域公立医院综合监管服务、医疗质量管理及智能审核系统和公众健康信息查询平台,通过平台数据的分析提升对公立医院信息化监管服务水平。(28)建立区域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并与省、市预约、转诊平台对接,畅通双向转诊通道。(29)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实施医疗机构就医流程信息化再造,实现智能化挂号、支付、导诊、诊疗报告查询和健康指导等业务应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建立县域PACS和心电会诊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实现公立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会诊和共享。(30)全面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并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融合。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与省、市平台融合,在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领域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有效协同人口健康信息系统。
(八)大力扶持民营医院发展。(31)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力度,落实“两宽一强”(放宽市场准入、放宽人才流动,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32)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新增医疗资源如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优先考虑社会力量举办。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申办个体诊所、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资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率先在全市开展民办公益医疗服务机构纳入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县床位数比例达到25%以上,服务量明显提升。
(九)探索推进桐庐特色医改工作。(33)深化、优化医疗联合体改革。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强化县级医院龙头能力建设。积极做好县第一人民医院“三乙”综合性医院和县中医院“三乙”综合性中医院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评审周期内通过评审。加快实施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谋划启动县第一人民医院诊疗中心大楼、县第三人民医院精防大楼建设,力争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妇保院早日创成二级甲等医院。(34)优先发展大健康产业。依托富春山健康城,聚焦生命科技、中药健康、运动休闲三大板块,打造省级健康医疗旅游先行先试区。精准发力,强势推进,做强平台,做大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35)加快推进“健康树”综合签约服务。转变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提供慢性病配药服务、分级诊疗服务、居家医养服务等健康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基层就诊率,方便群众就医。(36)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药祖桐君文化,圆满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建设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加强中医药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开发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产品。开展校地合作,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综合医改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由县长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统一负责医保、医疗、医药等工作,并充分授权,发改(物价)、财政、人社、卫计等作为医改办主任(副主任)成员单位。将药品耗材采购、医保基金管理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实行职能整合、统筹管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县改革的系统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工作。
(二)强化投入保障。继续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构建可持续的卫生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补偿机制,确保财政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强化政府办医责任,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医保,切实落实符合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配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6个方面的投入责任。积极推进补偿机制改革,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投入方式,促进服务机制转变,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三)强化协同推进。各成员单位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机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和要求,细化任务分解,完善具体措施,确保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四)营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作用,积极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合理预期。主动向社会通报改革的进展情况,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各方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二篇: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在道地药材原产地标准、标准化种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药膳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立足我省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本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在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同时,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高水平加工、品牌化经营,大胆开展先行先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新途径,把中医药产业真正培育成富民强省的战略性重要产业、支撑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富民支柱产业。
二、重点任务
(一)规范中药材种植全过程管理,努力打造甘肃道地中药材品牌。1.启动甘肃道地药材标准制定及认定工作。制定出台甘肃道地药材认定的申报条件和认定标准,明确审批权限和监管责任,尽快启动并严格组织实施认定工作。优先制定发布当归、党参、黄芪、红芪、柴胡等大宗甘肃道地药材标准。严格“一站式”服务审批机制,采取“一个窗口受理,联合审批认证”的方式,积极开展甘肃道地药材的认定,并进行动态管理,保证甘肃道地药材质量,打造甘肃道地药材品牌,提升甘肃道地药材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省卫生计生委、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质监局)
2.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
(1)制定甘肃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以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品种的提纯复壮为重点,坚持品种繁育与野生驯化相结合,科研、生产、经营并重,加快品种选育和种源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种植结构,稳定当归、党参、黄芪、红芪、板蓝根、大黄等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锁阳、肉丛蓉、洋姜等种植面积。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措施,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并纳入退耕还林、沙地治理、小流域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项目支持范围。(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2)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以种植大县为重点区域,加大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选择符合条件、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采取“企业 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订单式”生产和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3)逐步扩大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补贴扶持与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相结合的综合保障机制,有效规避药农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价格波动损失,提高药农种植积极性。(省财政厅、甘肃保监局、省农牧厅)
(二)加快中医药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1.积极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制、生产和使用。
(1)实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备案管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按照规范管理、便于操作的要求,制定出台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企业生产条件等相关要求。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质监局要制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省卫生计生委要认真做好中药复方颗粒生产建议处方的评估论证工作,遴选、公布中药配方颗粒中复方颗粒品种目录。市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提出申请的生产企业,从生产工艺、人员配备、检验监测、生产标准等方面进行审核;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备案管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集中检查、抽查等方式,依法依规对生产行为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卫生计生委、省质监局、省工信委)
(2)明确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使用范围。经过备案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应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签订协议的临床使用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通过第三方药品流通渠道进行营销。卫生计生部门要引导各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签订使用协议,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推广使用。(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3)允许生产企业对配方颗粒产品进行自主定价。将省内企业生产的配方颗粒产品纳入招标采购目录,允许各医疗机构在采购时和生产企业进行价格谈判、自主议价。各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配方颗粒产品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按现行政策予以报销。(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人社厅)
2.提升中药材初加工生产能力。支持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开展GMP认证,重点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艺和设备,消化优势道地中药材品种原料。研究中药材科学仓储的方式方法,切实解决虫蛀、霉变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社会资本建设中药材储藏设施,形成加工中药材龙头企业集群,把我省打造成全国中药材仓储中心,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3.加快中药材相关产品的研发。
(1)加强药膳产品的推广应用。在注重挖掘、整理和继承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药膳产品药理和功效等研究分析,不断丰富药膳产品科学理论,完善膳食功能性解释。继续加强药膳在餐饮服务业和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鼓励药膳生产加工、经营、餐饮服务企业开发药膳产品,支持企业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生产药膳配方饮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药膳生产销售企业特别是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药膳生产销售企业,在我省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健全完善药膳产品推广应用链条,加大药膳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2)加强保健食品及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开发利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中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申报工作,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加大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涵盖食品、化妆品等日化用品的系列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3)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产业。各市州在规划蔬菜种植产业时要将药菜两用蔬菜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种植品种。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围绕药菜两用蔬菜开发相关产品,提高药菜两用蔬菜附加产值。(省农牧厅、各市州政府)
4.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中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产品、甘肃著名商标等;支持中医药产业相对集中且条件较好的地区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帮助陇西县建设“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健全完善各级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等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中医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价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我省品牌影响力。(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1.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荐甘肃名中医赴相关国家讲学,支持甘肃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开展中医药科研合作,吸引留学生来甘肃接受中医药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扶持优秀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共同开展中医药技术推广、文化交流、科研合作。依托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建立的岐黄中医学院,广泛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推动中医药及中医器械的认证注册及推广应用。支持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中药产品,建立中医诊疗中心。(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工信委、省政府外事办)
2.积极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国家建立中医药及卫生人才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实质性合作。充分利用国家中医药局国际合作平台,与韩国釜山大学、韩国大邱市、新西兰针灸公会、澳大利亚医疗机构及各国孔子学院广泛开展合作。(省卫生计生委、省政府外事办)
3.充分利用甘肃作为全国首批中医服务贸易试点省以及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通过重点扶持、分类指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中医药服务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省商务厅)
4.加大相关产品的宣传营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合作创办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机构,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推广,策划出版中医药文化书籍。积极研发针对穆斯林的药膳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强我省生产的家用中医医疗器械、养生保健产品的宣传促销、营销服务,提高出口份额。(省卫生计生委、省商务厅)
(四)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
1.大力普及应用电子商务。推广陇南市“干部开微博、群众开电商”经验,发展壮大网商队伍,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网络零售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网络零售企业。(省商务厅、省工信委)
2.培育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积极引进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开展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建立优势企业储备库,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省商务厅、省工信委)
3.着力提升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大型制药企业依托自身品牌,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平台开展商品销售、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及物流配送的局部集成应用,使企业尽快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网络体系。(省商务厅、省工信委)
4.推动中药材网络交易。依托我省中药材种植、加工制造、仓储物流和商贸流通产业链优势,立足陇西、渭源、岷县等中药材交易市场,从中药材商品规格、信息编码、仓储物流等行业标准化入手,解决制约中药材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国家级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协同的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大宗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标准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省商务厅)
5.鼓励企业研发适合电商的系列产品。根据电商营销产品必须符合安全性、便利性、显效性、潮流化及商品化的特性,鼓励引导制药企业重点加强以锁阳为原料的“子弹飞”系列产品、以菊芋为原料的减肥系列产品以及家用小型医疗器械、家庭实用百草箱、中医药文化产品、智慧中医平台、穆斯林药膳食品、肖助理固体饮料等电商产品的研究开发。(省工信委)
(五)加快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
认真落实《甘肃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
1.加强中医药生态园区建设。将中医药生态园纳入全省旅游大景区建设规划,积极做好景区景点开发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改造提升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一批度假养生基础设施,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省旅游局、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州政府)
2.打造精品养生旅游线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确定中医养生旅游主题,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各市州要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联合开发一批中医养生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以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省旅游局、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州政府)
3.打造中医医疗旅游服务品牌。依托我省中医医疗机构和独特的中医医疗技术,针对境内外游客和患者不同需求,开展中医整形美容、中医治癌、中医减肥等旅游医疗服务。充分利用我省菊芋资源优势,以及开发的菊粉,辅以针灸、埋线等中医治疗技术,逐步提升中医减肥效果,打造我省中医减肥品牌。(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局)
(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中药材研究开发。
1.依托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和我省高等院校联合成立甘肃道地药材研究院,吸纳相关科研单位成立当归、锁阳、洋姜等研究所。鼓励申报中医药产业方面的科技专项,积极开展甘肃道地中药材药理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工作,为中药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争取将党参、红芪、黄芪、锁阳等中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管理目录或申报为新资源食品。(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2.充分利用陇药产业发展等重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省内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发药膳、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攻关,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传统技术的升级改造。协调制药企业和医院加强合作,争取将使用时间长、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开发为新药产品。(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七)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重点打造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发展中医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全力推进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继续做好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高层次的中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提升疾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机构中医药预防保健和监督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继续落实好“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及“中医师带徒”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对中医药认同,促进推广使用。(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卫生计生委牵头先行先试推进工作。各市州要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优势制定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确定发展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二)密切协调联动。各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积极整合利用资源,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与国家对口部委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狠抓工作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要尽快出台先行先试的具体配套措施。从2015年4月1日开始,在全省稳步推开先行先试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先行先试对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先行先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高效管用的运行机制,确保先行先试有序推进。要抓紧对以往出台的政策措施中限制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条款进行清理修订,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工作进度较快的,要给予通报表扬;因工作不力影响进度的,要依纪依规问责。
第三篇:先行先试工作讲话通稿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先行先试工作
宣讲通稿
今年7月份,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先行先试工作,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什么是纪律和规矩?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和可靠保证。我们党靠着纪律和规矩一路走来,必须继续靠着纪律和规矩才能一路走好。
(一)纪律是什么?包括哪些?
党的纪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从内容上可分为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和外事纪律,共八项。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及省、市、县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等等。
(二)规矩是什么?包括哪些?
总书记对党的规矩有过总体论述。具体说来,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从宽泛的外延说,中国共产党党员也都是中国公民,因此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这毫无疑问;从党员的身份来说,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的约束,也需要每个党员遵守。而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宣传纪律等在内的“党的纪律”,既然已经明确成文,自然也就成为约束和指南。列举的以上这些,都是具体需要遵守的党的规矩。
(三)纪律和规矩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也就是说,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二、为什么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为了惩治预防一起抓、违纪违法一起查、“老虎”“苍蝇”一起打,实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让党员干部牢记党纪党规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和遵守纪律规矩。
(一)“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适应反腐倡廉严峻形势的需要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约束和规范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肩负的历史重任的必然要求。党章总纲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人要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完成历史交付的重大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就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对自身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执行更高的标准。只有加强纪律性,党才能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强大的力量和振臂一呼、群众积极响应的号召力。
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一轮反腐风暴。上至国级干部***、苏荣、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等,下至各地查处的“村官”中的蛀虫,打“虎”拍“蝇”毫不手软。反腐力度和成效显而易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相反,要更加清醒的认清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和现状。总书记在系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中告诫我们,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前,我县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国一样,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容乐观。一是违反“八项规定”问题屡禁不绝。二是损害群众利
益问题时有发生。三是损害发展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教育、警示、保护和管住干部的需要
“破法”必先“破纪”,党员干部从违纪到违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分析近年来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起起案例可以得知,党员干部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进而违法。有的党员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认为吃顿饭、拿条烟、收个“红包”是小事,无伤大雅;或心存侥幸,认为违纪是“小节”,没人管、不追究,组织会宽容。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越陷越深,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臵、及时约谈函询诫勉,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红线、底线意识,通过抓早抓小、动辄则纠、防微杜渐,及时教育、警示、保护和管住更多干部,让他们不犯错误、少犯错误。
(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促进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既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抓纪律和规矩可以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履职履责、尽职尽责,不断优化地方发展环境,营造阳光透明、高效干事的工作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落实全面依纪依规管党治党,就是要唤醒党员干部的党纪党规意识,改善干部作风,从而树立党员干部队伍新形象,同时通过党风政风转变带动全县民风
和社会风气的整体好转,从而构建起一个良性的社会风气循环体系。
三、县委、县纪委层面将如何推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先行先试工作?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增强纪律规矩意识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全体干部会议、组建宣讲团开展党纪党规宣讲活动等方式,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具体要求层层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宣传橱窗、微信、移动APP等各种媒体媒介,强化党纪党规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2、强化日常教育,确保学习成果。放眼党员干部整片“森林”,把加强对纪律和规矩的学习教育纳入思想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中央即将修订出台的党纪处分条例、廉政准则、行政监察法、省委“20条”和我县相关规章制度等;运用邀请省市领导专家专题辅导、开展以案说纪说法教育、开办廉政教育课堂、开展党纪条规知识竞赛等方式,让纪律和规矩入脑入心。
(二)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增强发现违纪问题能力
1、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除了通过原有的信访、巡查、办案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线索外,还要通过组织人事部门核查人事档案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发现线索,通过公安、— 5 —
检察院、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发现线索,通过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媒体监督和广大群众监督发现线索。
2、建立问题线索管理机制。对各地各部门反映单位及其副科以上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线索,必须上报县纪委并按相关程序处理;对反应一般干部的问题线索,由干部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协同对口联系的纪工委按程序作出处理并报县纪委备案。
(三)找准抓手和载体,扎实推进先行先试工作
1、全面推进巡查工作。进一步加大巡查工作的力度,重点巡查涉农民生资金集中、群众反映强烈、信访举报多、矛盾问题集中和在各种考评测评中排名靠后的单位,重点围绕权重部门、重点领域以及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人、财、物展开,突出被巡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这个监督重点,快巡快结、动辄则纠。
2、集中整治“苍蝇”腐败。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在基层”专项行动,集中各方力量,加强部署调度,标本兼治、稳扎稳打,重点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涉农资金领域腐败、“三资”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着眼于全县党员干部整片“森林”,以专项行动查处的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纪说法和警示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
3、坚决防止“四风”反弹。抓好中央八项规定落实,通过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方式,加大公开曝光力度,以严的纪律和制度管住干部。特别是针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滥发津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发
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做到越往后执纪越严。同时,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整治行动、建立“红包”动态管理台帐、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
4、分类处理违纪问题。按照抓早抓小的精神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灵活运用谈话函询、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各种方式,一方面要真正把纪律立起来、管到位、严到份,另一方面要尽量兼顾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使之经得起历史检验。注重结合被审查对象,深刻剖析违纪个性、共性特征以及主客观原因,制作说理性处分决定书和纪律检查建议书,促使被审查对象触及灵魂、服纪悔过,确保取得纪律审查的综合效果。
四、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个党员干部围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应该怎么做?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各地各单位必须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定位,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确实落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求。
(一)什么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1、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挺“纪”在“法”前。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
2、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扎紧、扎密纪律和规矩的篱笆。与当前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纪律建设还存在一些
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清理规范原有党内法规的同时,科学立法严格规范,把该立的立起来、该严的严起来、该细的细起来,做好党规党纪与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使之既有统一,又体现差异,体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权力关进纪律规矩的笼子里。
3、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强化教育监管,真正将纪律和规矩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纪律就要管全部,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纪律和规矩不能只管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使多数党员“脱管”,必须在拔“烂树”的同时,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治病树”、“正歪树”,维护“森林”的健康生态。
4、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综合方式处理违纪问题。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面,就是用党章党规党纪去对照违纪干部的行为,突出执纪特点,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为重点,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就是在法律实施的前面设臵一道屏障,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应率先于法律作出反应,使其“破纪”之初就付出代价。
(二)各部门各单位怎么做?
1、真抓实学,把纪律和规矩意识“立起来”。一是原原本本学深学透,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党的纪律和规矩意思,以思想武装头脑,树立纪律和规矩的“底线”意识。二是以案促学警示教育。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和警示教育,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纪律和规矩的“红线”意识。
三是开展廉政知识测试,以考促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纪法规意识和纪律观念,筑牢拒腐防变思道想德防线。
2、加强监督,把纪律和规矩责任“扛起来”。一是树牢责任意识。“两个责任”是一个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党委要带好头,纪委既要协助同级党委抓好主体责任的落实,又要监督好下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两个责任”。二是抓好责任落实。结合本单位制定出台的落实“两个责任”实施意见,建立责任清单,明确各自分工,各负其责。三是强化责任追究。通过实施“一案双查”,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3、规范制度,把纪律和规矩笼子“扎起来”。一是着力构建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及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进一步扎紧扎密制度笼子筑起纪律和规矩的坚固防线,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二是着力推动制度执行。突出解决干部作风、群众身边的腐败、损害发展环境等问题,不断加强社会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三是着力堵塞制度漏洞。围绕近年来发生腐败案件的领域和单位,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深化廉政风险防控。通过纪律审查发现问题、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压缩腐败行为发生的空间,努力构筑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三)党员干部怎么做?
1、强化“政治意识”。党员干部首先要服从党的领导,必须要敢于担当,把忠诚刻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深入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等明文规定的法规法纪,学习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不成文的纪律规矩,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2、强化“学习意识”。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修养,建立稳固的政治责任、意识,把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学习放在首位,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
3、强化“从严意识”。党员干部要有从严意识,防止由小错酿成大错,避免从违纪滑向腐败深渊;严于律己,守住廉洁自律底线,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谨慎交友,时刻警惕外部诱惑,防范廉政风险,处处慎思、事事笃行,防微杜渐。
4、强化“纪律意识”。党员干部要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意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以违纪违法案件等反面典型为镜,认真反思、汲取教训,坚持严以用权,做到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第四篇:医改工作实施方案
茂港区人民医院医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1、明确医院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是国家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医院应该由政府全部管理起来,明确其社会责任,政府给予医院和医务人员足够的工资待遇保障。否则,医院的职能作用无从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社会责任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将医院的公益性还给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可以顺利实施。政府确定医院责任之后,医院应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在管理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体制的完善,医院的核心管理制度是执行程序的保障措施,进而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医院的核心内容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因此,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落实考核措施,具体就是将医院管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医疗管 理、病历管理、医疗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药事管理、医疗用品设备和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八部分进一步完善,做细、做实,具有可操作性。
2、用足用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这就给我们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将充分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慢性病等确立病种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诊疗用药方案,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3、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的一些技术骨干和老专家相继退休,新上岗的一批大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因此,我院在医改过程中将重点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及加强才队伍的建设,今年派出省内外进修人员四人,聘请市中医院专家到我院授课、查房,提高医疗质量,并且在预防保健上搞突破。
4、提高医疗质量,开展优质服务
医疗质量即是医院的核心,又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保证医疗质量,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医疗安全又是医院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在医改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公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评细则,以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良性开展。
5、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
医院所有员工都是绩效管理的对象,都要接受工作绩效的考核。确认考核、奖惩方案,全面指导,监督检查,协调考核工作。将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各科科主任及护士长为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要制定、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通过有效激励机制和改进措施,按岗位职责、目标、计划的要求开展考核工作。
6、加强财务和信息化管理
要规范和健全财务制度,对医院的每个科室和每个人进行成本核算,掌握各科室的经济运行状态并加以分析,为院委会提供详实可行的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控制支出,增加工作效率,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
三、保证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树立大局观念和医改意识
我院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的要求,做好一切医改工作,教育全院员工统一思想,确立各自的岗位责任,树立全国医改上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广泛宣传动员全院员工积极投入到国家医改中来,以全新的风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基本医疗服务。
2、强化措施,保证医改工作在我院顺利实施开展
我院院委会全面指导监督医院的医改工作,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改的全面工作,各职能科室也要相应成立组织,落实任务,以确保我院的医改工作顺利进行。
四、组织领导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为保证我院医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医院医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永毅 副组长:黄国增 黄国虹
成 员:邵文标
张满凤 包小玲 郑进茂 黄亚任 徐忠明 张奇增 龚 东 莫振晓 林碧娟 茂名市茂港区人民医院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4
第五篇:桐庐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桐庐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增强殡葬改革动力,激发殡葬事业发展活力,根据民政部等16部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民发〔2018〕5号)和《关于印发〈杭州市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殡改〔2018〕1号)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以推动殡葬综合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要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围绕建设惠民、绿色、节地、文明殡葬,解决殡葬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健全殡葬服务体系,着力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我县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1-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机制创新、合力推动。建立健全县委、县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积极推进殡葬服务供给侧改革,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满足群众多样化殡葬服务的需求,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关系、创新办法、完善体制、规范服务,全面推动我县殡葬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坚持群众受益、公平公正。把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殡葬服务需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推进殡葬综合改革与完善殡葬服务供给相结合,优化殡葬资源配置,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提升殡葬惠民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殡葬综合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行殡葬综合改革,把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殡葬综合改革的全过程,把节地生态殡葬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探索和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改革人民群众丧葬习俗,推动殡葬方式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使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成为主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
4.坚持示范带头、有序推进。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自己的家属、朋友和周边群众共同参与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要以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文明低碳祭扫新风尚为方向,逐步形成全面深化殡葬综合改革
-2- 的新气象。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在殡葬改革、殡葬服务、殡葬管理等方面培育健康发展的新样本、新机制。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形成具有特点的发展模式。
二、预期目标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形成部门协同、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建设,着力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加大节地生态殡葬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行树葬、花坛葬、壁葬、骨灰寄存室等节地生态葬式葬法示范点,逐年提升节地生态安葬率,力争到2020年覆盖率达到50%;坚持文明殡葬理念,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着力推进殡葬移风易俗,以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优化现有惠民殡葬政策。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在新时代实现农村全面升级进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村中坟墓迁移、拆除工作,彻底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公益性(生态)墓地的建设力度,因地制宜推行骨灰存放室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对现有的殡葬惠民政策进行提标扩面;进一步加强生态墓地建设、运行等监督管理。
围绕尊重生命、节地环保、移风易俗、群众受益的改革目标,努力为杭州市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一条可复
-3- 制、可推广的桐庐经验。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殡葬综合改革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成立桐庐县生态殡葬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全力解决殡葬领域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日常的协调和推进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生态殡葬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负责做好辖区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二)强化殡葬公共服务,推动殡葬供给侧改革 1.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殡葬服务需求为目标,深化殡葬供给侧改革,探索和规范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依法完善直接接触遗体类殡仪服务事项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完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殡葬综合改革和服务。建立以政府基本殡葬服务为主体、市场化选择性殡葬服务为补充,多种资本主体参与,竞争充分、服务优质、良性循环的殡葬服务新格局。
2.按照杭州市殡葬设施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桐庐县殡葬设施规划》编制工作,做到超前意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桐庐县排门山公墓二期扩建工程和桐庐县城乡骨灰存放室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到2020年全面建成,正式投入使用。
(三)加强殡葬监管执法,治理农村散埋乱葬 1.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殡葬
-4- 管理工作负总责。乡镇(街道)、行政村要加强基层殡葬管理力量,安排专人负责殡葬事务,完善“网格化”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2.加强对殡葬管理机构、殡葬行业、治丧安葬行为的监管。建立由县政府牵头,民政、国土、农林、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物价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丧葬用品商店、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和不规范生产(制作)、销售墓碑墓料的生产(制作)企业。
3.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加强乱建坟墓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力度,加大“三沿五区”“青山白化”整治力度,切实解决我县“青山白化”的现象。
(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多使用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加强生态殡葬设施用地保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新建生态殡葬项目用地,在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方面加快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加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每个乡镇(街道)都要新建或改建提升节地生态集中安葬点,较大的乡镇(街道)或较分散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建设骨灰存放室。
2.强化政策引导,出台海葬、林间散撒、深埋、树葬、花坛葬、壁葬、骨灰存放室等不占地或少占地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节地安葬的奖补政策,全面推行我县节地生态殡葬新模式。
-5-
(五)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深化殡葬移风易俗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生态安葬,严禁滥葬乱埋、严禁建造超规格、超标准墓穴;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不在林区、墓区焚烧香烛纸钱;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自觉抵制陈规陋习。通过言教身传,教育引导亲属、朋友和周边的群众共同参与殡葬综合改革,推进移风易俗,进而形成全面深化殡葬综合改革的新气象。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厚养薄葬的殡葬新风尚,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乡村振兴建设之中。
(六)推进殡葬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殡葬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殡葬信息化管理,做好与省殡葬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强化数据运用,切实发挥“互联网+”的创新力和引导力,提升殡葬行业的服务水平。
四、实施步骤
(一)完善机制、制定方案(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
成立生态殡葬工作领导机构,明确部门职责,落实部门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殡葬综合改革文件,细化改革内容,明确任务目标,完善考核标准和措施。
-6-
(二)宣传发动、全面启动(2018年7 月至2018年8月)
召开全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举措和方案。以树葬、花坛葬、壁葬、骨灰存放室等为切入口,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以“三沿五区”坟墓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毁林占地、散埋乱葬、村中坟墓、违建墓地等治理工作;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殡葬综合改革宣传工作,全面推进我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
(三)组织实施、强力推进(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
着力解决殡葬综合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通过互比互学、互评互查、简报通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送方式,及时推广有效做法,有序推进我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县财政部门在优化现有的农村公墓建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制定相应的节地生态殡葬设施建设,完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
(四)查漏补缺、巩固提升(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
组织各部门、乡镇(街道)开展交流学习,对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相对滞后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进行通报。通过座谈会、实地指导、互查互评等方式,总结成功经验,巩固工作成果,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殡葬综合改革成果。
(五)总结评估、上报成果(2019年7月至2019年8
-7- 月)
梳理成功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形成殡葬综合改革的桐庐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政府副县长及其他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县生态殡葬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解决殡葬综合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体负责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牵头责任单位:县殡领办,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二)协同联动
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联动互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见附件),根据实施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和措施,切实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对党员和公职人员涉嫌违法违纪的,由相关单位将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牵头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三)经费保障
县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资金,将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经费、惠民殡葬政策经费、生态殡葬奖补资金列入预算,支持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完成殡葬综合改革任务。(牵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四)督导评估
-8- 领导小组加强对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的督导评估,建立健全督导、评估、问责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工作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工作,确保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将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考核,各乡镇(街道)相应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牵头责任单位:县考评办,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五)宣传引导
通过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积极宣传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先进典型,宣传惠民殡葬政策和节地生态安葬,向公众展示改革成果和行业形象,树立殡葬为民的良好形象,使殡葬综合改革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营造人人支持殡葬改革、全社会关心殡葬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牵头责任单位:县殡领办、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配合单位:各成员单位〕
附件:桐庐县生态殡葬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9- 附件
桐庐县生态殡葬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职责
1.县委办、县政府办
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研究解决殡葬综合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我县殡葬综合改革和促进殡葬事业的发展。
2.县纪委、监委
加强殡葬综合改革督导工作,对党员、公职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违规的进行约谈、问责并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3.县委组织部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指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治丧情况,引领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其在殡葬综合改革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4.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
做好殡葬综合改革宣传引导工作,将殡葬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活动内容,宣传国家殡葬管理法规和政策,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科学文明的殡葬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殡葬综合改革的意义和成果,及时报道殡葬综合改革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文明殡葬与文明祭祀进村、进社区宣传活动。
-10- 5.县农办
加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农村散埋乱葬和“青山白化”治理工作。
6.县民政局
负责制定全县殡葬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阶段性工作任务,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殡葬设施审批监管工作,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监管,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深化改革,推动殡葬综合改革和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7.县发改局(物价局)
将殡葬事业发展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殡葬事业公共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提供基本殡葬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殡葬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审批。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殡葬服务收费行为,开展殡葬服务和殡葬用品价格专项检查,加大对乱收费的治理和查处力度。
8.县住建局
依法加强殡葬设施建设管理,负责做好殡葬服务设施项目的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办理,加强对建设期间的建设规范、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将殡葬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按照相关要求,会同民政部门科学制定殡葬设施专项规划。
9.县民宗局
-11- 执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殡葬管理政策,积极宣传殡葬综合改革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宗教人士配合民政部门依法做好殡葬管理工作;指导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依法规范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骨灰存放设施等行为,严禁将寺院内的用于存放僧尼骨灰的存放室以任何形式对外租售。
10.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
维护殡葬综合改革执法秩序,确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对破坏殡仪设施,阻碍执行公务、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给与处罚;依法查处丧事活动中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私自改装车辆运输遗体的行为;加强对本部门出具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的管理,对非正常死亡的尸体和无名尸及时作出死亡鉴定,并通知殡仪馆火化。督促殡葬服务单位落实防火责任,指导开展消防技能培训和演练,确保防火安全。
11.县财政局
保障落实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所需的资金,将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经费、惠民殡葬政策经费、生态殡葬奖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完善惠民殡葬政策,督促乡镇(街道)做好相关保障经费落实工作。
12.县人社局
完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死亡后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的发放政策,依法做好离退休、退职、在职人员(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死亡后凭火化证明和骨灰安葬墓穴证领取丧葬费用的工作。
-12- 13.县国土局
依法加强殡葬设施用地管理,保障纳入规划的基本殡葬设施用地需求;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占地(不含林地)建设殡葬设施、违法占用耕地建坟等违法行为;配合民政部门依法取缔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等违法行为。
14.县农林局
依法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保障纳入规划的基本殡葬设施用地需求,规范公墓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严厉查处未经审批、擅自占用林地毁林建墓、乱埋乱葬的行为;根据《森林防火条例》指导殡葬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在林区公墓(陵园)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烛纸钱;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和林区火源管理,做好山林防火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在各墓区重要路口安排专人收缴火种、火源、严防发生森林火灾。
15.县卫计局
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做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判断书)的开具和太平间的管理,严禁在太平间开展营利性殡仪服务;做好烈性传染病死亡遗体的卫生处理并指导做好火化工作;根据要求指导殡仪服务机构做好殡仪车辆、设备和服务场所的卫生防疫;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做好在医疗机构内遗体的管理和接运工作,防止尸体流入社会乱埋乱葬。
16.县环保局
依法监督殡葬设施、公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情况;强化殡葬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指导、支持火化设备
-13- 的环保改造。
17.县市监局
加强殡葬行业市场管理。加强对殡葬行业中的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查处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规范殡葬用品市场管理,联合民政部门加强对殡葬用品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严厉查处和打击经营销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丧葬用品的行为;依法打击、取缔擅自经营、生产(制作)超规格、超标准的墓料墓碑企业、丧葬用品商店以及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行为,杜绝不规范的殡葬用品流入市场。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周边室内经营摊点的管理,从严查处无证销售香烛、纸钱等用品的无照经营行为。通过约谈、提醒、警示等方式,引导他们不销售影响安全的物品。
18.县城管局
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依法查处城区违法占道进行丧事活动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法查处在城区鸣放电子礼炮、燃放烟花爆竹、抛撒纸钱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配合做好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四边三化”工作;从严查处占道经营香烛、纸钱等用品的行为。
19.县法制办
为殡葬综合改革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指导制定关于殡葬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并进行合法性审查;及时受理殡葬执法行政复议案件;指导、监督殡葬管理部门依法行政。
-14- 20.县交运局
严格整治城区占用车道治丧等影响道路通行的行为,做好扫墓高峰期间的交通出行方案和交通管控工作。加强车辆管理检查力度,对利用或提供交通工具、帮助他人运载遗体的,会同公安部门暂扣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营运证2个月或没收非机动车。
21.县信访局
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化解群体性信访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22.县旅委
加强风景旅游区的环境管理,及时制止风景旅游区内的乱葬乱埋行为;负责旅游项目中坟墓迁移的相关管理工作。
23.县司法局
加强殡葬综合改革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确保殡葬综合改革顺利开展。
24.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辖区内的殡葬综合改革、殡葬管理工作负总责。在县生态殡葬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好辖区内的殡葬管理、殡葬执法、殡葬改革、殡葬宣传工作。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