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
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 穗字〔2009〕13号(2009年9月28日)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学习借鉴香港社会管理先进经验,推进广州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广州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香港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香港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亚洲国际都会。香港政府秉承法治、资讯自由、廉洁政府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施政理念,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提倡发挥传统家庭核心价值作用,落实社群互助互爱的施政方针,在“小政府、大社会”的运作模式下,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政府注重自身服务职能建设,不断加大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公共财政开支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注重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并积极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政府80%以上的社会服务以向非政府机构购买的方式提供,形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格局。注重社会管理的专业化,建立了包括专业教育、专业人士、专业机构、专门政策等在内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注重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市民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义工活动比较普及,实现了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二)广州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州社会管理逐步加强,社会事业投入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运行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自治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以及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服务需求。与香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三)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广州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民基本权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居民群众自治机制,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首善之区”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对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先行先试政策的机遇,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汪洋书记“有选择的先行先试”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因地制宜,认真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重点在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社区服务和管理网络、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等领域先行先试,力求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社区建设、社区矫正、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保障市民享有各种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首善之区”打下坚实基础。
会组织承担。改进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八)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重点扶持发展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使之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载体。制订《广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推进《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方式,简化登记程序,落实扶持措施,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加强社会组织诚信和自律建设,规范从业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九)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试点。选择家庭及儿童、老年、青少年、残疾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矫正、劳动关系协调、就业培训等八大类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采取适应我市社会管理事业发展的方式,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逐步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管理科学、规范的要求,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制订《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经费管理办法》和《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各级财政按照规划统筹安排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购买服务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实行国库统一支付,推进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制订《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协议标准》,明确服务的宗旨和具体目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制订《服务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保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市有关职能部门及有关群团单位按照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制订购买服务的实施细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确保政府购买服务有章可循、有序运行。
(十一)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以及服务供需方、购买方相互制约的监控机制,形成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市有关职能部门及有关群团单位要加强对购买服务机构和项目的日常监督和年度评估,严格服务标准,严格资金监管,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资金效益,确保服务质量。
四、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十二)创新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改革完善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规范管理街道现有事业单位、执法机构人员和聘用人员,积极推进在街道组建社区综合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伍,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管理服务格局,切实提高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十三)完善社区自治体制。逐步推行居民委员会直选,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协商制度,以及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实行居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听证,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逐步减少居民委员会协管、协办的行政性事务,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功能。优化居委会专职人员配备,每个社区居委会按社区规模大小保留2-4名专职人员负责党务和居务工作以及社区日常事务,其余人员调整充实到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或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十四)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市、区两级政府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到2010年,使每个街道都有一个服务中心(包括政务服务和投诉服务)、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娱乐场所、一个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改善社区服务条件。
(十五)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加强和完善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康复、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安全等各项公共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内孤老残幼、优抚救济、社区矫正等对象的帮扶志愿服务和邻里互助服务;鼓励社区内公益性文化、教育、体育等社区组织(团体),利用社区设施开展自助服务;引导开展社区便民利民的商业服务。形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区提供自助互助服务、社会提供商业服务的新格局,不断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五、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
(十六)建立综合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现有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建立面向城乡居民、低保救助和低收入救助两个层次相衔接,以基本生活救助(或保障)为核心,以医疗、康复、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和应急救助制度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十七)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出台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由市、区(县级市)财政出资,并通过慈善募捐筹集救助资金,重点对患重大疾病的城乡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人员及自付医疗费用有困难且影响基本生活的人员实施救助,以纾缓困难。
(十八)建立社会救助标准调整机制。社会救助标准应随着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力增长逐步提高。定期对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及其他专项社会救助标准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标准,确保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市财政对增城、从化的贫困地区低保金及其他专项社会救助金给予一定资助。
(十九)建立新型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健全政府负责、民政统筹、部门联动的社会救助领导体制。建立健全街道、镇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网络,统筹管理辖区内社会救助工作,实行“一口上下”统一管理。
度,努力使我市全体城乡居民享有社会保障。积极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地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制订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发展。着力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强化公共财政功能,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迸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在防止失业和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并促进企业年金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二十四)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努力提高执行力,加快经办服务信息化建设,充实经办队伍力量,以强大的经办服务平台支撑社会保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迸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部分街、镇、社区、村开展社会保险直接办理的试点工作。在健全完善医疗保险二级经办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街劳动保障平台的衔接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社会保险“两级经办机构,三级服务网络”经办服务体系。
七、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卫生服务
(二十五)组建医院管理机构。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组建医院管理机构,负责对市举办的全部公立医院实行统一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医院管理机构接受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二十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方式。继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核拨社区公共卫生补助。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对社区基本医疗的补偿机制,增强其公益性。
(二十七)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度。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制订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优惠政策,降低到社区就医的参保人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提供价廉质优的基本医疗服务,引导参保人员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条件成熟时,制订相关政策,实行医疗保险参保人普通门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度。(二十八)加强社区卫生网点建设。按照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l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逐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城区居民从住所步行15-30分钟能够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居民就近就诊。
八、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发展
(二十九)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式。在公益类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以及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设置适应社会工作的专业岗位,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共青团、残联等群团单位可根据社会工作要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建立社会工作者管理体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十)加强社工专门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办学水平。整合已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逐步形成社会工作综合教育培训体系。成立社会工作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政策研究、教育评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加大对高校社工专业的扶持力度,稳定社工队伍。对现有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尽快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愿服务行业组织、行动指导机构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社工。由专职社工组织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重点开展扶贫济困、助残帮老、环境保护、心理咨询、社区矫正、科普教育、青少年教育、社区服务、大型活动、应急救援等专项志愿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动员志愿者骨干参与社工机构工作,组织志愿者骨干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技巧,为社工队伍的壮大打下坚实基础。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工、志愿者服务信息网络,实现社工、志愿者服务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资源优化。
十、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事业(三十六)全面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办法》的实施,由市、区两级财政出资为特困、高龄、独居、有特殊贡献的老人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社会化,使居家养老逐步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不断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三十七)建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统筹社区各种为老服务单位及其他服务机构,开展多元化综合为老服务,重点提供到户式和一站式的综合家居照顾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积极打造“10分钟为老服务圈”,方便老人居住生活。
(三十八)推进“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建设。按照“企业建设和运营,政府负责监管和购买服务,社会支持配合”的模式,不断完善“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实现“平安通”与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紧急支援等服务。
十一、创新慈善募捐机制,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三十九)建立高效有序的慈善募捐机制。由民政部门统筹管理慈善募捐活动,制订慈善公益组织管理办法和等级评估制度。制订慈善募捐计划安排和指引,实行慈善公益组织在指定时间、划定区域内开
1接受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申请人按一定顺序排队轮候。有效实现服务发展和实际需求的相一致,避免服务的不足或重复,优化不同项目和区域间的资源分配。
(四十四)拓展助残服务。开展政府资助社会组织提供残疾人服务工作,以康园工疗机构和利康家属资源服务中心为试点,提供日问照顾、生活和技能训练、庇护和辅助就业等服务,拓展精神病康复者家属工作,提供心理及社会支援服务。不断拓展精神病康复工作,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心理及社会支援服务。针对家庭成员无法照顾的重残人士,利用民政、残联系统的养老、托养福利机构,由政府出资购买床位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安养问题。对民办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和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资助。
十三、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有效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新机制
(四十五)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优势,开展各种专业咨询、结对帮教工作。完善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社会工作政策、执行岗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非营利机构,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等具体情况在基层司法所配备专职社工,配合司法所和派驻到区的司法干警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支持和鼓励专职社工配合基层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四十六)委托非营利性机构进行社区矫正服务试点。由市司法局筹办一所非营利机构,承接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的服务职能,提前进入监管场所和社区,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矫治、行为矫治、职业培训、社会关系处理、就业推荐、临时安置、危险性评估等项目的服务,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该机构进行资助,购买服务经费列入市司法局的部门预算。
(四十七)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学习借鉴香港社会服务令经验,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利用社会服务机构共建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基地,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巩固和提高矫正效果。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提供有力支持(四十八)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统筹全市社会管理工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我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四十九)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社会福利投入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面的投入。
(五十)实行财政、贷款等优惠政策。对提供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企业,政府给予适当资助;对发展成熟、社会效益好的机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其发展壮大。
(五十一)统筹解决社会管理服务场地问题。进一步落实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为建设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站点、孤老残幼专门服务点等社会公共服务场所提供有利条件或以合理的租金提供给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组织使用。政府拥有产权的存量公房可通过评估协议转让给政府举办的社区服务机构使用。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订具体配套措施。
第二篇:民政重大改革项目深圳先行先试
民政部和深圳市政府日前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民政部一些重大改革项目和措施将在深圳先行试验,对深圳市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做好的民政改革事项单独安排先行先试工作。协议内容包括34项,以改善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为主线,充分发挥深圳先发优势、区位优势和特区立法优势,发挥深圳“试验田”功能,以社区体制、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慈善等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体制创新、制度设计和重大举措的先行先试。合作内容可以概括为:先行推进两项改革,率先建立两项制度,健全完善两个体系。即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和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和慈善事业发展体系。据了解,探索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是精简“纵向”的层级,推进行政层级改革试点,选择试点区域探索整合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工作站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行政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是整合“横向”的资源,探索建立跨部门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社区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推进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相互配合与支持的体制机制。协议内容的另一项改革是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这也是在此次“部市”合作中,民政部对深圳市在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创新给予重点支持、授权的事项,给予深圳市的政策空间。一是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的制度;二是由民政部会商国家有关部门将驻在深圳的涉外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权限下放深圳市;三是授权深圳市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试点;四是研究采用备案制等方式,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能力。确定深圳为社会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是协议内容中要求深圳市率先建立的两项制度其中之一,这是民政部对深圳市改革创新给予极大支持的一项内容。根据协议,民政部确定深圳市为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支持深圳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圳特点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职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同时,支持深圳与境内外机构合作建立全国性社会工作研究、实验和训练示范基地,民政部还将会商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深圳市独立组织社工考试、设立考点,开展社工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扩大深圳在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和登记管理方面的权限等。这将有助于深圳社工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根据协议,深圳市还将建立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模式,建立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以孤残儿童、残疾人、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为主体的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同时,健全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和慈善事业发展体系两个体系。建立救助家庭收入科学核定机制和贫困预警机制,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救助资源,有效运用社会慈善资源,构建跨部门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协调指导机制,加快建立慈善组织的法人治理制度,探索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监督适度分离又有效衔接的制度,推进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除此之外,民政部还将从国家层面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协助落实本协议,支持在深圳持续进行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路径的全面探索。民政部一些重大的改革项目和措施将在深圳市先行试验,对深圳市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做好的民政改革事项单独安排先行先试工作,支持深圳市大胆进行改革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民政工作的多项改革,取得重点突破效果。(记者:胡嘉莉)
第三篇: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推进顺利 三大试点自治管理渐入佳境
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推进顺利 三大试点自治管理渐
入佳境
2009-12-15 来源: 珠海新闻网
“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生命线和灵魂,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珠海经济特区的今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霖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如是指出。
改革开放30年,珠海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体制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作用,率先解放思想、率先突破体制束缚、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珠海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海再一次站在改革的潮头,担负起先行探路、攻坚克难的重任,“一体两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主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两翼)正张开双翅,朝着“模式引领”的方向蓄势腾飞。
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先试已经破题,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农村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三大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社会组织
市软件行业协会承担起行业管理和协调职能
新角色成政府“好帮手”
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按照《2009年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实施计划》,社会组织要承担起行业管理和协调性职能、相关领域的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技术服务性职能。建立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以行业协会、公益组织为试点开展等级评估工作,并逐步推广。建立社会组织内部监察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使社会组织自我管理与政府外部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珠海市软件行业协会是珠海市确立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试点单位,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承担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的重任,成为政府的“好帮手”。
不遗余力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件,大力扶持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珠海市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此,市软件行业协会将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各项政策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受到企业欢迎和社会认可。特别在“双软认定”(指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有“双软认定”企业共236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1149件。
与此同时,市软件行业协会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地方企业推优扶强,组织企业申报 “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行业资质。今年,协会在已有4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的基础上,组织远光、万力达、优特、金山、东信和平等8家企业申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09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发布,我市占了三席(珠海金山、东信和平、炬力集成);珠海金山软件入选“2009年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家企业”;珠海同望科技、远光软件荣获2009年软博会软件产品评选“金奖”、“创新奖”;珠海欧比特董事长颜军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行等。
在国家、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在协会的共同努力下,珠海市软件产业连续多年取得快速发展。软件产业连续多年以平均30%的增速发展。2008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9.57亿元,全行业纳税额达8.72亿元,同比增长26.38%。其中落实国家“双软企业”退税政策,退税总额达到2.7亿元,列珠三角地区前列。目前珠海的软件产业已经形成电力、IC设计、医疗、通讯、数字娱乐、服务外包六大产业特色。
担当起行业管理协调责任
在履行行业管理与协调职能方面,市软件行业协会参照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有关精神制定珠海市软件行业自律公约、珠海市软件行业人才信用联盟公约等行业行规,负责起软件产品认定、软件企业认定、珠海市十强软件企业、珠海市软件创新人才等行业准入资质资格审核,对行业内所属企业的年审初审。
市软件行业协会是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授予的 “广东省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为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受理软件著作权登记、专利申请业务。并推广基于数字证书应用的知识产权电子证据保护网“知证网”。
此外,市软件行业协会还承担起技术服务与市场监督职能,在技能培训、行业调研、统计分析、决策论证、行业规划、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担当起重要角色。
2008年,由协会负责申报的技术服务环境建设项目广东省软件与数字娱乐产业专业化园区建设项目,获省信息产业厅1500万元扶持资金,目前此项目的实施和建设也由协会负责承担。
同时,受市科技局委托,协会代管着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网络检测中心、数码娱乐中心四个公共技术平台运营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目前平台总资产达5000万元。
珠海市软件协会是珠海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浓重缩影,展示出多元治理结构的发展前景,对全市其他社会组织的变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农村社区
网山村建立健全“户户联保、小组联防、村村联动”三联机制
“十户联保”邻里守望保平安
农村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与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试点工作同步推进。按照《2009年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实施计划》,要整合农村各类组织和社会资源,探索农村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机制,试行“十户联保”制度,从建立健全“户户联保、小组联防、村村联动”的“三联”机制入手,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十户联保”构建自治新机制
为加强农村治安防范,2005年,斗门公安分局五山派出所结合实际,率先在网山村试行“十户联防”。所谓“十户联防”,即以十户为单位,将住房相邻的农户组成联防小组,联防小组成员之间平时互相帮忙看家护院,遇到危险困难,联防小组其他住户应主动予以救助。
在网山村开展“十户联防”试点后,斗门区委、区政府及时发现了这一来自基层的“自主创新”,加以提升完善,拓展为“十户联保”,即将乡土社会邻里“面对面”的联防相守,发展成为集群防群治、禁赌禁毒、普法宣传等多种社会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新机制、新平台,并决定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加以扩大。
2009年,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出发,把网山村作为“十户联保”试点单位,开展新的探索实践。网山村委会对村内农户进行分组,以十户为单位,将住房相邻的农户分成34个联保小组,选出了联保户长和维稳信息员;全村340多户村民签订了“十户联保”协议书,34个联保小组之间签订小组联防协议书。
“十户联保”的推出,使网山村以每户为节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网络,自古相传的邻里照应的道德义务自此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村里也实现了“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较大的民间矛盾和纠纷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此外,网山村还与马山、夏村、三村工业园区企业白兔陶瓷厂签订了联动协议书,“内部网”延伸到了周边村落和企业。
拓展“三联”构建和谐新农村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自治,网山村进一步拓宽了联防范围,推进“户户联保、小组联防、村村联动”的三联防范机制,为创建平安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开展“三联”创建活动中,网山村不断丰富“三联”的工作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指导村民根据协议书的规定,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邻里守望,落实“十户联保”工作。
“我为他人巡一夜,他人为我巡一月”的说法在网山村路人皆知。根据联保协议,每个联保小组每月利用一晚时间在村内巡逻。巡逻由户长带队,配备木棍、哨子、手电筒等值勤装备,采取徒步为主,自行车、摩托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小组之间的巡逻协防。
同时,网山村还与富山工业园及区内企业的防范力量形成联动。让他们在加强园区和企业内部防范的同时,派出4名保安员参加巡逻,与网山村的联保队员互相呼应,互通情况。
实践证明,“三联”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段时间以来,网山村不但治安良好,而且邻里团结互助,村庄和谐,村民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城市社区
青竹社区多举措构建和谐自治型社区成果显著
小小“睦邻卡”方便你我他
社区民主自治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是进行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按今年6月1日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珠海市委体制改革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实施计划》要求,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构建“议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决策(社区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执行(社区居委会)协助(社区社会组织)监督(社区监督委员会)”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鼓励发展和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重点打造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文化体育、培训就业、居家养老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被列为试点之一的翠香街道青竹社区推出睦邻卡、睦邻节,尝试构建和谐自治型社区,成果显著。
制作睦邻卡联通你我他
翠香街道青竹社区的“睦邻卡”名片大小,以居民楼为单位,汇总所有楼层住户的家庭电话,包括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楼长电话,覆盖青竹社区宏大、青竹、青竹北等6个居民小区1300多户居民,使睦邻卡成为了全社区1300多户人家串门、互助的有效工具。
发放“睦邻卡”,是青竹社区实现居民自治的一个重要举措,弘扬了“社区是我家”的意识,使社区居委会作出的“有困难找社区”的承诺通过“睦邻卡”得到了更有效的实现。
“睦邻卡”使居民与居民之间、社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加容易与便捷。居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拿着“睦邻卡”足不出户便可拨通电话,享受到社区工作者及时的上门服务;遇到孩子回家进不了门、家人意外受伤等突发事件时,拿出“睦邻卡”给邻居打个电话,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睦邻卡”,使整个社区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氛围。
举办睦邻节共创和谐社区
派发“睦邻卡”的同时,青竹社区还创建了特色活动“睦邻节”,即依靠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和资源,举办“邻里一家亲”茶话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打造团结、互助、文明、和谐的现代社区。
2008年中秋节,青竹社区开展了睦邻节暨贺中秋赏月晚会。青竹花园小区居民自带小凳子、小桌子及水果、月饼等,相聚在青竹花园的大草坪品茶赏月,观赏文艺节目。社区居民一起欢度中秋使居民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也使居民真正感受到了“社区是我家”的温暖。
建章立制完善自治
近年来,青竹社区在居民自治的制度建设方面也作了较深入探索,从社区两委换届的间接选举到直选试点,从住宅小区管家招标“业主说了算”到小区公共设施建设“全民公决”,从社区大事居委会“一言堂”到社区居民“议事园”的建立等等,随处可见社区民主自治的 “身影”。青竹社区为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而这正是社区民主自治的根。
开展创建珠海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活动以来,青竹社区在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先后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民小组长会议制度、居委会民主生活会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社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议事园议事规则、民主监督、居务公开、民主听证等制度。
通过各项民主自治长效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为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落实了社区的自治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了社区的自治能力,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青竹社区初步实现了社区居民自己的事务自己管、自己的财务自己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难题自己解决的社区和谐自治目标,使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关链接
七大重要改革内容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加快推进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夯实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社会基础,结合珠海实际,今年6月29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共建共管、协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服务为主、法制保障,坚持积极稳妥、善于创新。目标任务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完成。
近期(2009年-2013年)要结合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和机构建设;探索创建城市和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管理模式;建立政府咨询机构,先行试点设立与民生事务有关的咨询委员会,构建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实行全面覆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政策;试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法规规章和工作规程;以设立“珠海慈善日”为切入点,完善慈善募捐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
根据《意见》,此次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7个方面:一是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镇(街)主要工作职责;二是完善社会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建立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以利益协调为主导的合理价格调整机制,健全公用事业专业化监管体制;三是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与服务新模式,创新镇(街)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完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工作机制;五是逐步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考核机制,推行 “社会工作者+义工”模式;六是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新体制,搭建社会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创建城市管理执法新格局,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七是完善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健全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六个方面先行先试
根据今年6月1日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珠海市委体制改革办公室印发的 《2009年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实施计划》,今年着重在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探索创建城市和农村社区自治型管理模式。构建“议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决策(社区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执行(社区居委会)协助(社区社会组织)监督(社区监督委员会)”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试行“十户联保”制度,从建立健全“户户联保、小组联防、村村联动”的“三联”机制入手,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构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将行业管理和协调性职能、相关领域的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技术服务性职能分离出去,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培育和扶持一定数量领军型、有资质、有能力承接政府职能的行业协会、公益组织进行试点,率先实现由这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相关职能。
探索建立政府咨询机构,构建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借鉴香港经验,探索在政府决策部门建立以咨询委员会为平台的咨询制度,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先行试点设立与民生事务有关的咨询委员会。
完善人口管理和服务,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政策。把流动人口纳入社会综合管理范畴,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人口信息库。实行户籍人口、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享受相应的保障政策,逐步实现社会公共保障服务均等化。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法规规章。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评估标准。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设立“珠海慈善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慈善募捐制度。组建珠海市社会救助募捐委员会。设立“珠海慈善日”,实行一年一度的全市社会救助捐赠活动。建立募捐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慈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建立慈善组织董事会制度。
第四篇:珠海先行先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公共服务多元
然而,这些事务中不少是属于政府的行政性事务,长期以来,“检查、考核与评比”这些行政色彩极浓的工作,已经成为居委会工作的头号任务。而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本应承担的职责社区居民自治已经退居其次,不再是居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珠海市自2008年启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以来,从对居委会的行政职能进行剥离开始,小小居委会拉开了社区民主自治的帷幕。而社区民主自治背后其实酝酿着一场大改革。那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体、人民群众主人”的社会治理新机制,唱响和谐主旋律,做好文明大文章,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体制机制基础,凸显珠海创建特色。
转职能
为项目疲于奔命?镇街改抓社区服务
居委会行政职能的剥离,这只是珠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侧影。为了搞好社会管理,珠海作出了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决定 转变各级政府职能,市一级主要抓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区一级主要抓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镇街一级主要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与此对应,各级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办法也发生改变。珠海取消对“镇官”的GDP考核,改为只考核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镇官从以前将80%的精力用于抓经济、跑项目和搞招商,回归到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本职。
为了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街道办经济发展占考核总分的比重由过去的50%降为零,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占比则由50%提至100%。比如梅华街道办,以往香洲区下达给梅华街道的招商任务是好几个亿,可梅华街道是政务中心和文教中心,鲜有可供发展经济的土地、厂房等资源。但为了完成招商任务,梅华街道的领导干部不得不疲于奔命。
“指挥棒”变了,镇街的领导干部“沉”到社区,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在镇街社区的推动下,翠香街道办、香港邻舍辅导会、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三方合作,在康宁社区成立了首个珠港合办的社会组织邻里互助社,为居民提供康复、文化、居家养老等服务。
勇创新
社会服务难兼顾?政府“试水”购买
社区需要各种社会服务,政府无法兼顾怎么办?答案是社会组织(NGO)来补充,政府从社会组织处购买服务。“这个居家养老项目开了个好头,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做得很好,为今后政府购买服务树立了标杆”。日前珠海首个政府购买社区服务试点项目在梅华街道办通过验收,北师大珠海分校法政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博士对项目进行了点评。
作为珠海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一大创新举措,也是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首个试水项目,去年7月9日,梅华街道与梅华社工服务中心签约,尝试以专业社会工作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将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给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完成,希望在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为珠海更快更好发展居家养老等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只是我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举措之一,近日出台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使这类公共服务的供给常态化、多元化、规范化。这一《意见》的出台,也意味着珠海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积极探索又走在全省前列。
2008年以来,珠海市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极先行先试,对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而刚刚召开的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为珠海继续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指南针”。
抓后备
社工后备不足?注重本土人才培养
作为全国第二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珠海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本土社工人才培育等机制,目前已经培育了6家民办社工机构。
据统计,珠海市通过建立社会工作运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和本土社工督导人才培育三大机制,已经扶持培育了6家民办社工机构,分别是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远博社会工作促进中心、香洲区梅华社会工作服
务中心、京师社会工作中心、协作者社会工作推广中心和梅华社区社会工作治理指导中心。政府通过签订协议向后者购买服务,而后者向福利院、孤残人士、孤寡老人等提供专业服务。市民政局负责人称,下半年还将筹备成立市社会工作发展咨询委员会,在香洲城区社区、工业园区、珠海高校开展社会工作模式试点工作,并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和团市委,建立“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联动机制。■数说变化
122个社区
据了解,香洲区122个社区均按时完成了镇街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使镇街腾出了更多的精力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步走
根据《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施意见》:
2010年至2011年我市先行在行业类、总会类、公益服务类和社区类等社会组织中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2012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范围。
2013年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将推向所有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
300人
珠海本次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创建“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先行推进社工+义工系列服务活动,逐步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式协助社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目前,珠海有注册社工近300人,成为珠海社工+义工运作模式的重要力量。
第五篇:学习先行先试“四看四干”心得体会
先行先试“四看四干” 干部职工话心得
我县自开展先行先试“四看四干”学习活动以来,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深受启发,在下步工作中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县教育局长冷松谈了自己的心得:自县委下发关于开展“四看四干”教育活动以来,县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马上组织局班子进行认真学习,并对全系统学习活动进行了安排,要求局机关组织各股室的全体干部职工,要求新学期开学各个学校进行全文传达学习,那么学习过程当中,要求跟局机关的工作结合起来,与新学期各个学校开学工作结合起来,特别要求与新学年全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2013年,全县教育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在学前教育方面,主要是启动集团化办学,加快农村幼儿园的建设,争取学前教育全省现场会在玉屏召开;第二,在义务教育方面,按照省教育厅今年的要求,重点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当前主要搞好控辍保学的工作;三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玉屏来讲,要达到中职学生3000人的规模,另一方面,在高中教育上,举全县之力,确保玉中申示第二次复评成功。
要完成今年的这些目标任务,需要整个教育系统加强管理,我们年初制定了“八不准”,重申“八不准”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执行,下一步做好落实,局机关要带好头,干给下面学校看,学校领导干给教职工看,通过全县上下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最终大家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先行先试“四看四干”心得体会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玉屏县经济日新月异,综合实力得以不断发展,这些成果是通过县委、县府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步伐。坚持发展、服务发展、着重发展的结果。
然而,成绩面前,不能懈怠。如何抓好历史赋予贵州的发展机遇,我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必须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不动摇、必须坚持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不动摇、必须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动摇。
通过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专题会议对先行先试“四看四干”系列政论文章的集中学习讨论和自学。我们进一步树立了大局意识、标杆意识、服务意识和拼抢意识,为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干、放心大胆闯,解开了心理疙瘩、破除了思想疑虑、指明了行动方向。在学习讨论中,我对如何改变“慵懒混”的不良作风,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有了一定的感悟。
“四看四干”系列政论文章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系列政论文章既有深刻的思想高度,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教育和思想动员,对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指导全市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领导方式,提升工作能力,破解发展难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准确、系统的传达市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必将激发我县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激情,对我县提出的率先在黔东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很强的实现指导意义,也是对我县干部职工思想解放的又一次总动员,必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激情。
市委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用“看是基层推着干,还是领着基层干;看是群众要求干,还是主动想着干;看是企业求着政府部门干,还是政府部门帮助企业干;看是跟在别人
后头干,还是别人跟着干”的“四看四干”标准衡量是否做到了先行先试,用“四看四干”标准检验解放思想的成效,推动拼抢争快、提速增效、又好又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步走”发展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看四干”的工作衡量标准,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玉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我们要加强学习领会市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书记刘奇凡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四干四看”标准对比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学习讨论活动,使我在比较辨析中开阔了新思路,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出新理念,在启发引导中形成了新共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局机关的决策部署,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结合各项工作责任目标,主动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不断为我县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