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23:3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昔发[2011]23号

中共昔阳县委 昔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的

通 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和政府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现将《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昔阳县委 昔阳县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社会管理创新 项目建设 实施意见 抄 报:中共晋中市委 晋中市人民政府

中共昔阳县委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印发

共印160份 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部署,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系统设计、总体把握、项目化管理的要求,就我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实施项目化管理为基本模式,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和规模化,确保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有序、责任明确、保障到位、服务基层、惠及群众,为建设民富县强、人和政通、山川秀美、人民幸福自豪新昔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要以解决当前社会服务管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措施,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和保障体系创新,实现“四个明显提高”,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明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三、推进措施

(一)组织领导 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由县综治委统一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主动承担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领导组织机构,定人、定岗、定责,采取有力措施,统筹规划部署,集中组织落实,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二)职责任务 根据中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的具体要求和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共确定为43项,分为维稳类、民生类、重点人群管理类、基础建设类和组织行业管理类5大类,具体项目和任务见《昔阳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任务》(附件1)。全县按照总体设计、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5大类43项项目分别由县直部门和各乡(镇),以系统组织和属地推进的方式予以全面落实。其中,每一项项目都分别确定了县直牵头单位和协作单位,具体任务分解见《昔阳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县直部门任务分解表》(附件2)

(三)推进步骤 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组织推进。根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际情况,全县项目建设一年初见成效的要求,实施分步推进,共分为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时间为2011年10月20日—2011年11月底。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集中安排部署。县直各牵头部门和各乡(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协调和动员部署。

2、重点推进。时间为2011年12月初—2012年2月底。各级各部门分别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乡镇和部门实际,实施试点带动、重点推进。县直部门要确定一定范围的试点乡(镇)、村,各乡(镇)要从化解社会矛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互联网安全监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8个方 面确定不少于20项的项目进行集中推进落实,尽快抓出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3、全面实施。时间为2012年3月初—2012年11月底。进一步推进各试点单位和试点项目的开展落实,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改问题,全面推开43项项目在各级各部门的建设任务。期间,县、乡两级召开专题现场会进行集中推进。

4、阶段验收。时间为2012年12月初—2013年1月底。全县将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阶段考核验收,总结经验、不足、组织评比、表彰,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以后按年度,半年进行督查,年终进行考核。

(四)工作考核 全县将统一制定具体的项目建设考核办法,主要从组织推进、项目落实和群众评议三个方面,对项目建设整体工作按年度进行百分制考核,并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总体工作的考评范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全县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硬任务,涉及行业广,参与部门多,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直接抓,把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县“三网一教育”推进体系,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根据任务分解的具体职责要求,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迅速组织动员,积极部署落实,确保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二)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是基层,惠及的是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结合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可行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好当前社会服务管理薄弱环节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对各项建设任务,属于新建的,要制定规划抓落实;属于完善续建的,要注重规范抓提高;属于县级专项建设的,县直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要集中组织推进;属于多级建设的,县直部门要和各乡(镇)积极沟通,相互配合,避免出现步调不一致、要求不统一的现象。各级各部门尤其要针对本乡镇本部门单位社会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针对性地细化和分解建设项目,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县直各牵头部门、各乡(镇)于11月底前,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县综治办,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工作汇报。

(三)条块结合,有序推进。各乡(镇)全面落实与县直部门牵头推进要实施有效对接和配套,形成齐头并进、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县直牵头部门要认真负责,做到统筹协调;协作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落实。各部门不仅要严格落实任务分解的具体要求,还要针对性地对基层开展项目建设进行行业指导、规范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整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推进。各乡(镇)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对社会影响大、惠及群众广、解决问题准的项目予以优先推进,实施重点突破;要分类别、分阶段、分批次、分重点,逐步推进各项项目建设,及时总结经验,推广试点,带动全局;要在现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抓出成效、抓出特色,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

(四)强化保障,全面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保障力度。要加大对 项目建设的财政投入保障,县里和乡镇都要列出财政专项预算并逐年增加,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项目要重点予以保障推进,并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主导与社会配套相结合的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工作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对组织到位、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乡镇、部门,县委、县政府将予以大力表彰奖励;对因领导不重视、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而造成项目建设滞后、影响社会管理创新整体工作,或者发生重大事故、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将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要强化宣传保障,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宣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义、目标和社会效果,进一步激发基层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把全县的决策变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附件:

1、昔阳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任务

2、昔阳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县直部门任务分解表 附件1: 昔阳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任务 按照中央《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指南》和市委《关于推进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我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共划分为5大类43项,具体项目和任务如下:

一、维稳类项目(9项)

1、“大调解”体系建设项目。(1)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基础保障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2)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土地纠纷、劳资纠纷和交通事故、消费权益、涉农利益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组建相应的专(兼)职调解队伍,建立调解组织、调解人员信息库和基础工作台帐,投入必要的办公设施、交通通讯工具和调解工作经费;(4)设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资金。

2、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建设项目。(1)建立县、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强化纠纷排查、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检查考核、专业调处指导、队伍教育培训等综合功能;(2)依托乡镇(城区社区管委会)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完善联动机制,实现“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3)建立社区(农村)社会矛盾调处工作站,收信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纠纷;(4)进一步推进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中心建设,建立信息资料库。

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项目。(1)在县、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2)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3)完善评估程序,建立健全听证、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等公众参与制度;(4)建立专业评估队伍、专家信息库,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

4、应急处置管理机制建设项目。(1)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依托反恐部门,整合应急、维稳、处突部门力量,成立反恐应急组织,推动应急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有机结合,建立统一领导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努力形成应急指挥中心、实战调度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治安防控中心的“四位一体”;(2)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供应体系,健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等的应急处置演练;(3)健全完善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排查、研判、报送、预警、处置制度,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社会动员、舆论引导和善后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5、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建设项目。(1)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协调各类反映社情民意的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收集社情民意;(2)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党员群众担任民情信息员,负责将群众反映迫切、比较集中的意见及时梳理上报;(3)建立社情民意网站,畅道社情民意反映渠道;(4)制定相关制度措施,定期召开民意状况分析会,采取定专题研究、定人收集、定渠道反馈等办法,通过专刊,向党政部门反馈热点、难点问题,反映 群众呼声;(5)对社情民意进行汇总分类,综合分析,及时将落实情况予以公示,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6、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建设项目。(1)县政法机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接待中心,整合资源,实现“一站式”接访、“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格局,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方便上访群众;(2)建立充实涉法涉诉专项救助资金,完善救助制度,促进息诉罢访;(3)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落实案件终结后的救助、教育稳控责任,明确新的责任主体;(4)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信访事项网上办理。

7、基层平安建设项目。(1)组织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公路、平安铁路、平安市场、平安文化市场、平安景区、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边界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2)推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深化行业、系统平安建设标准;(3)建立健全平安乡(镇)测评体系。

8、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1)按照“政府组织、公安牵头、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构建县、乡、村三级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重点加强以社区、单位和家庭为主体的区域报警联网系统建设;(2)加强乡镇(城区社区管委会)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建立村(社区)治安巡防队伍,设立巡防室,配备必要的巡防设备,实现治安防控“公共场所全覆盖、监控范围无死角、电子防控联成网、防控打击有实效”的目标。

9、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改造建设项目。(1)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学校和幼儿园等重点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2)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建设;(3)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建设,解决困难群体的 居住、就业、就医、子女就学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建立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于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民生类项目(7项)

10、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1)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各项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2)以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困难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3)健全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教育助学、公共租赁住房等社会救助制度;(4)完善优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司法援助、就业援助、公用事业救助等社会救助配套制度;(5)加强低保与扶贫、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新农保政策的衔接平衡,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物价联动机制;(6)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7)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11、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1)建立健全以经济适用住房、城区居民棚户区改造为主体,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辅助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2)积极推进城中村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3)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着力解决城区新就业大学生、企业职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12、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建设项目。(1)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全面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食品安全隐患;(3)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区域性、群体性、灾难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13、城市道路交通疏堵保畅工程建设项目。(1)大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疏堵保畅工程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规划,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2)解决占道停车问题,着力抓好停车站场建设、停车现场管理和停车市场培育,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服务条例和收费标准;(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和鼓励居民小区、单位大院停车有偿开放,逐步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的城市停车格局;(4)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引导市民乘坐公交出行;(5)积极优化交通组织,加快交通事故处理速度,提升道路排障救援水平,实现交通组织科学、管理精细、行为规范;(6)加大路网建设力度,构建立体型、网络型、枢纽型的交通格局。

14、社区管理社会化建设项目。(1)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机制;(2)推进社区平台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活动类、公益类、管理类等社会组织;(3)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网络,设立社区社会工作站,培育社工服务机构,通过提升转换、招聘引进和政府购买等途径,在社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提供各类社会服务;(4)建立社工队伍激励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5)突出整合社区群防群治力量,规范管理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模式的平安社区建设活动。

15、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划分若干基础网格,将社区、农村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区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以“人、地、物、情、事、组织”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纳入网格;(2)依托城区社区管委会(乡镇)和基层社区、农村,全面整合原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流动人 口、治安巡防、城管等工作力量,组成综合服务管理队伍,与党建、卫生、治安、城管、信访、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重点人群管理等基层工作一并纳入服务平台,明确网格责任人,全面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3)对管理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严格落实网格责任,网格管理主体与单位签订责任书,将网格责任具体化;(4)建立健全科学的网格化管理考评体系,促进网格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16、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按照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的要求,推进村庄社区建设管理,整合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开展网格化建设;(2)加强村庄社区基层党政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组建农村平安志愿者、综治员、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巡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大经费投入,给予必要的工作补贴;(3)规范和增加村庄的社区管理功能,加强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等服务管理工作;(4)创新村庄社区警务模式,配齐配强警务力量,提高防范控制能力。

三、重点人群管理类项目(10项)

17、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项目。(1)完善县、乡、村(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将流动人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3)在工业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等流动人口积聚地实行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模式。

18、流动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1)有效整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开发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服务管理软件系统,建立集流动人口治安、消防、计生、食品安全、劳动就业、房屋 租赁备案、居住证办理、税收征管、人员分类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2)强化信息采集措施,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分类录入、信息反馈、跟踪管理、服务到位的运行机制,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情况;(3)逐步实行信访、工商、电信、银行等统一联网,共享信息、有效对比,以实现“人证对应、人房对应、人岗对应”。

19、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设项目。(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办法,实行“一证通”制度,落实配套政策措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业培训、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2)建立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服务、同管理;(3)鼓励流动人口参与公益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稳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项目。(1)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评估、衔接管理、安置帮教等工作“无缝对接”;(2)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一体化,建立监管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3)在县级建设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组织公益劳动等功能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解决“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人员”过渡性生活安置问题;(4)制定政府补助过渡安置人员办法,对刑释解教人员在出监所后,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由财政安排资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费;(5)对有效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满一年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财政予以相应的工作经费。

21、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机制建设项目。(1)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违法犯罪预防试点,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 童、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采取每一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确定一个部门牵头和一个相应行政区重点承办服务管理;(2)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流失,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拓展业务渠道;(3)依托有关专业力量,强化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4)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杜绝辍学生、流失生;(5)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途径。

22、社区矫正建设项目。(1)在县里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组建司法所人员、社区民警、专(兼)职检察联络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矫正队伍,配备社区矫正工作专职人员;(2)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贫扶困工作,对有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技能培训、过渡性安置;(3)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费等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县财政配套拔付保障机制;(4)根据监狱提供的社区服刑人员的风险等级和矫正意见,实施分级管控措施;(5)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使社区服刑人员从判决生效就进入监控视野;(6)逐步运用指纹识别、语音识别、手机GPS定位等技术加强对各个管理级别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杜绝脱管漏管现象。

23、孤残流浪乞讨少年儿童保护中心建设项目。(1)依托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或社会福利院,建立流浪乞讨少年儿童保护中心;(2)建立完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保护的相关办法;(3)加强对流浪乞讨少年儿童等生活无着落未成年人的救助;(4)加强对孤儿、弃婴的收留抚养、教育管理。

24、违法犯罪艾滋病人收治关押中心建设项目。(1)建立违 法犯罪艾滋病人员收治中心,对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刑事拘留、逮捕以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集中收治关押;(2)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收治对象、收治程序、管理模式等,推进违法犯罪艾滋病人收治关押规范化。

25、专门(工读)学校建设项目。(1)新建或改建一所满足社会需要的专门(工读)学校,完善办学设施,提升办学质量,使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得到教育和矫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完善专门(工读)学校管理办法,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监管、服务和指导。

26、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救治管控机制建设项目。(1)建立定期排查机制,以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主,村(居)委会和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对管辖区有现实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开展全面排查摸底,统一建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病情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建立分类处理机制,对排查出的精神病人进行鉴定和风险评估,根据其现实危害性实行分类管理控制;(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安排精神病人鉴定和评估专项经费,对困难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提供药物治疗,对需要收治的应及时予以收治;(4)依托精神病院,建立相应规模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中心、安康医院或改、扩建独立专门病区,对狂燥性及无监护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查清原籍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集中治疗,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5)建立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将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列入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增加资金投入;(6)建设慢性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加强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和管理。

四、基础建设类项目(9项)

27、基层综治组织建设项目。(1)加强对基层综治组织建设 的保障力度,进一步推进县级综治办、乡镇(城区社区管委会)综治工作中心、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农村(社区)综治办、警务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信息化建设;(2)深入推进乡镇(城区社区管委会)综治工作中心建设,配备相应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及必要的办公经费,实现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通过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服务管理联抓,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3)严格落实县、乡两级综治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和农村(社区)综治员补助经费县级财政保障机制。

28、虚拟社会动态防控网络建设项目。(1)构建虚拟社会防控网络,建立专兼职网评队伍和虚拟人口、虚拟社区、网上重点人员信息库;(2)建立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舆论引导应急响应机制、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案(事)件快速反应机制;(3)以建网安警务室为载体,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实行网上动态管理,实现对网上有害信息的快速封堵或删除,最大限度减少负面报道和恶意炒作;(4)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处置能力,有效打压网络犯罪,统筹管好网上网下,维护现实社会大局稳定。

29、互联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1)整合网安管理、网上舆情、网络侦查等各类信息资源与技术系统,建设全网覆盖、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网上治安秩序的有效管控,网上社情民意的实时掌握,网上重要案事件的及时预警,网上重点目标活动的动态设防和涉网违法犯罪线索的快速查证与有效处置;(2)积极推进被动、粗放、防御型网安警务模式向主动、集约、打防控一体化警务模式转变,全面提高网上防范控制、发现处置和侦查打击能力。30、兼职网宣网评队伍建设项目。(1)加强县、乡兼职网络宣传、评论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正面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努力实现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2)明确兼职人员津补贴、队员职责任务、日常管理考核办法等,做到兼职网宣、网评队伍上规模、广覆盖;(3)通过网上互动和网下走访,充分发挥兼职网宣、网评队伍的作用,主动加强与网络管理员、论坛版主、博主群主等网络管理带头人的联系,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

31、司法信访救助基金建设项目。(1)以涉法涉诉救助资金、执行救助资金和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等为基础,发展壮大司法信访救助基金,最大限度地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2)规范管理,明确基金使用范围、司法救助主体和司法救助对象,按基金模式运行,做到专款专用、管用分离、适时救助;(3)有效运作,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赠与赞助,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4)进一步完善司法信访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基金申报、审批、核拨、发放及监管等各项制度。

32、政法综治信息平台建设项目。(1)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级政法机关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管理监督,严肃查处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2)建立流动人口、境外来华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重性精神病患人员、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口信息库;(3)有效整合各级、各部门的政法综治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共享;(4)推行网上政法综治服务与管理,建立覆盖全面、管理科学、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33、政法综治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1)建立政法干警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办学力量,加大政法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组织开展政法干部、综治办主任、综治专干的集中培训;(2)加强 对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新闻媒体、律师行业的领导以及业务骨干的政治培训和专题培训,强化政法系统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

34、法制宣传教育建设项目。(1)开展“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专栏、专题节目,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向贫困地区赠送报纸、期刊等宣传品,拍摄宣传教育专题片,制作公益广告,举办主题展览,提升政法宣传影响力;(2)重点引导流动人口、社会闲散青少年、特殊群体和广大网民等各类主体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培养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依法表达合理诉求,防范极端事件的发生;(3)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诚信和法制培训,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4)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等活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和群众知晓率。

35、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建设项目。(1)结合实际,县里设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2)针对全县社会服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3)加强人、财、物保障,率先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昔阳发展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五、组织行业管理类项目(8项)

36、“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完善境内“两新”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登记注册、分类管理制度,实施登记和备案双轨制,加强对“两新”组织的监督管理;(2)建立健全综合性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扶持社会组织有序发展;(3)推动社会组织在机构、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与政府部门脱钩,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 购买服务机制;(4)严格执行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制度;(5)开展社会组织的等级评估工作,建立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6)建立由民政、业务主管单位和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对敏感类社会组织管理的内部会商机制;(7)严格境外组织准入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做到依法、有序、有效管理;(8)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综治组织机构。

37、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项目。(1)推进青少年事务、禁毒、安置帮教等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城市管理、平安建设、治安防范、应急服务等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2)制定完善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员选管、教育培训、信息研判、保障救助、考核奖励等工作机制,成立志愿者联合会,推进志愿服务长效机制;(3)规范见义勇为基金会运作,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医疗救助、抚恤安置等工作机制,加大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力度,有效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38、加强小旅馆管理建设项目。(1)依法加强对小规模旅馆的管理,特别是对无办证条件的小旅馆要强化规范;(2)按照“同等对待、同等要求、同等责任”的原则,安装旅馆业信息系统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提升信息登记、上传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实际情况。

39、重点特种行业监督管理建设项目。(1)推进重点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将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延伸到废旧物品收购(站)点、旧货市场、典当拍卖、机动车修理、房屋中介、物流、汽车租赁等重点特种行业(场所);(2)将二代身体证读卡器和人证自动比对系统安装到旅馆业、网吧、留宿性休闲场所等特种行业,做到“实名、实情、实数、实时”登记上传;(3)完善危爆物品管理办法,逐步在危爆物品储存仓库安装远程监控报 警系统,专用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实现购买、储存、运输、爆破、清退“一条龙”监督管理;(4)积极创新特种行业监督管理模式。40、监管场所改造建设项目。(1)加强看守所、拘留所、戒毒场所监管和安全防范,维护监管改造秩序,保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2)开展文化、法制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心理矫治,提高教育改造质量;(3)加强戒毒场所改造建设和看守所安全管理,看守所民警与在押人员的比例达到1:5;(4)加强看守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应急警报系统、讯问指挥系统等业务装备建设;(5)加强看守所安全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建设。

41、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项目。(1)深入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建立分片包干、专岗专警、联勤联动“全警消防”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定期通报、告知制度和重大火灾隐患督办整改机制,构建联合监管、巡防一体、安全评价“三大体系”;(2)实施社会单位“动态化”管理,实现119指挥中心与社区、单位监控系统互联互通;(3)大力开展“红、橙、黄、绿”四色等级评价,逐步推行重点单位消防控制室、消防保安员派驻制度和公安派出所消防协管员派驻制度,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42、“绿色网吧”建设项目。(1)加强青少年上网阵地建设,建设能够满足青少年上网的“绿色网吧”,净化青少年上网环境;(2)按照属地原则,加大投入,在每个社区(村)建设1所以上的“绿色网吧”,免费供辖区内青少年上网;(3)推广“网吧”视频监控系统和二代身份证刷卡系统安装;(4)严格上网人员实名登记制度;(5)提高网络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组织并壮大专业网管队伍,加大打击非法网站力度,完善网络屏蔽系统,及时有效的拦截有不良信息的网站和有害信息。

43、心理干预机制建设项目。(1)由政府主导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规范、发展专业心理服务机构;(2)建立调查摸底、动态监控、心理检测机制,加强心理危机的提前干预;(3)对心理偏执者、吸毒者、残障人士、家庭破裂者、艾滋病患者等心理、精神上有隐患的异常人群进行排查,开展心理风险因素评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进行个性心理干预,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潜在危险;(4)对失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部分离退休干部、复员转业军人等群体及时进行社会心理调适;(5)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联动配合,对重点群体实施心灵综合治理,帮助建立健康市民心态。附件2: 昔阳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县直部门任务分解表 类 序 别 号 1 项 目 牵头部门 协 作 部 门 县人民法院、县综治办、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业委员会等部门 县司法局、信访局、县国安办等部门 大调解体系建设项目 县司法局 2 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建设项目 县综治办 3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项目 县维稳办 县综治办、县委组织部、县信访局等部门 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民政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国土局等部门 县政府办公室、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检委、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等部门 县财政局、县信访局、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 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妇联等部门 县综治办、县财政局、县编办等部门 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县环卫所、县卫生局、县人社局等部门 县民政局、县司法局等部门

(一)4 应急处置管理机制建设项目 县政府办公室 维 稳 类 项 目 5 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建设项目 县委办公室 6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建设项目 县委政法委 7 基层平安建设项目 8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县综治办 县公安局 9 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改造建设项目

(二)县综治办 10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项目 民 生 类 项 县人社局 11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县住建局 县卫生局、县药监局 县财政局等部门 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农业委员会、县畜牧中心、县 经贸局等部门 目 12 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建设项目 22 类 序 别 号 项 目 工程建设项目 牵头部门 县规划办 协 作 部 门 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 县委组织部、县综治办、县人社局等部门 13 城市道路交通疏堵保畅

(二)民 生 类 项 目 14 社区管理社会化建设项目 县民政局 15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县委组织部、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县民县政府办公室 政局、县住建局、县卫生局、县信访局、县计生局、县人社局等部门 县综治办、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县财县政府办公室 政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环卫所等部门 县公安局 县综治办、县财政局等部门 县财政局、县计生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信访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 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计生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等部门 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 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人民法院、县教育局、县人社局等部门 县财政局、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 县财政局、县公安局等部门 16 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17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项目 18 流动人口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19 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设项目

(三)县公安局 重点人群管理类项 目 20 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项目 县司法局 21 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机制建设项目 团县委 22 社区矫正建设项目 23 孤残流浪乞讨少年儿童保护中心建设项目 县司法局 县民政局 24 违法犯罪艾滋病人收治关押中心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部门 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团县委、县财政局等部门 25 专门(工读)学校建设项目 县教育局 26 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救治管控机制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等部门 23 类 别 序 号 项 目 项目 牵头部门 县综治办 协 作 部 门 县财政局、县编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等部门 县委宣传部、县国安办等部门 27 基层综治组织建设28 虚拟社会动态防控网络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29 互联网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四)基 础 建 设 类 项 目 县公安局 县委宣传部、县国安办等部门 30 兼职网宣网评队伍建设项目 县委宣传部 县公安局、县财政局等部门 31 司法信访救助基金建设项目 县委政法委 县财政局、县人民法院、县信访局等部门 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国安办、县财政局等部门 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国安办等部门 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国安办、县文广新局等部门 县政府办、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财政局等部门 县民政局、县工商局、县委统战部、县公安局、县国安办、县财政局、县委组织部、团县委等部门 县综治办、团县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住建局等部门 县工商局、县住建局等部门 32 政法综治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县委政法委 33 政法综治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县委政法委 34 法制宣传教育建设项目 县司法局 35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建设项目 组织管理服36 “两新”务体系建设项目

(五)组 织 行 业 管 理 类 项 目 县委办公室 县综治办 37 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项目 县民政局 38 加强小旅馆管理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39 重点特种行业监督管理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县工商局、县文广新局、县安监局等部门 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卫生局、县安监局、县武警中队等部门 40 监管场所改造建设项目 县公安局 类 别

(五)组 织 行 业 管 理 类 项 目 序 号 41 项 目 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项目 “绿色网吧”建设项目 心理干预机制建设项目 牵头部门 县消防队 协 作 部 门 县财政局等部门 42 县文广新局 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财政局等部门 43 县卫生局 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老干局、县残联等部门 25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二、目标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境界不高,疏于学习,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新事物接受慢、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由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老龄工作本职业务特点,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以致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2、创建创新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小成即满,缺乏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和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等问题,开展创建创新型机关活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结合创新工作,目前将围绕着全市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建效能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展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要牢固树立效率第一、发展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观念、合作意识,在高效落实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在想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上作文章,形成工作协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继续抓好老龄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4、创建服务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公仆意识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宗旨观念、群众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紧紧围绕“一切为了老年人”的老龄工作宗旨,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在政务中心窗口和市老龄办办公室都可以随到随办,方便老年人办证。

5、创建廉洁型机关。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针对少数干部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开展创建廉洁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引导机关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倡廉政勤政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正气、讲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良好的修养、清廉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的范围:老龄办机关全体人员。

按照总体部署,整个活动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边查边改贯彻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争先创优贯彻始终,分四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动员发动

1、成立组织。成立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办党组的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加强宣传。办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老龄网站等进行不间断地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整个活动期间,要向市各类媒体积极报送典型事例和新闻稿件,真正形成转变作风,争先进位的氛围,使活动成为大家关心、关注的亮点。

(二)对照标准,学习整改。

1、组织学习。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的重要论述,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外地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2、对照标准,查找问题。根据市直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在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查找问题:①思想境界方面。查找有无思想境界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成即满、甘居中游;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求真务实的思想树的不牢,说的多做的少、工作部署多、抓落实少;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强;公仆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落后于群众,落后于形势等方面问题。②改革创新方面。查找有无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办事凭经验、决策拍脑袋、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无创新、无思路,找不到办法,创不出经验,抓不出典型,平推平拥;怕字当头,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知是错误的东西,不敢批评,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工作办法少,路子不宽,抓不住关键,工作无生气、无特色等方面的问题。③工作效能方面。查找有无办事效率低、落实力度不够、抓而不实,有任务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工作讨价还价,用客观条件掩饰自己的主观不努力;习惯于当裁判员评头论足,不愿当运动员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的影响了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④服务意识方面。查找有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打官腔、摆官架;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是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本来应按政策立即办、马上办的事,找种种借口拖着不办,造成工作被动;公仆意识不强,无大局意识,热衷于利益个人化、权力部门化等方面的问题。⑤廉洁自律方面。查找有无执行纪律不严,上班晚来早走,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言行不规、举止不端、着装不整;自身要求不严,对明令禁止的问题搞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的形式,一是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上下级机关的意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二是按专题、分层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研讨会,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三是以 “老龄办机关与基层(村、社区)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四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认真整改,公开承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写出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努力的目标,并组织人人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将职责、承诺、工作目标在办机关显要位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督导,推树典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1、注重督导。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过程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确保务求实效。

2、明察暗访。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①工作纪律情况;②中午戒酒情况;③服务情况;④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章立制。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制定机关标准细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活动转为正常工作。

(四)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对查找问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总结大会。集中活动结束后,将此项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创建内容,使办机关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

2、强化督导,严格检查。办领导要按照分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典型宣传,及时掌握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认真抓好活动成果的验收,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3、注重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与强市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争做“泰山先锋”、创建文明机关结合起来。要按照市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扎实搞好活动开展。要处理好开展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推动当前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过程。

第三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水利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投资计划执行总体目标

对于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2015年要力争完成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亿元左右(不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狠抓投资计划执行,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重大水利工程,要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加快推进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安排意见》(办规计[2015]30号)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2014年新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审批;7月底前完成今年拟开工的27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可研一经批准,立即启动初步设计审批,力争4个月内完成概算核定和初步设计审批。同时,按照新开工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加快2015年储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条件具备的可在2015年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

对于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新建小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面上水利工程,要根据相关建设规划,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2年做好项目储备,原则上按照上一落实投资规模的2倍全面完成当年项目前期工作,并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改变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组织前期工作的情况,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立即组织实施。

对于地方立项并申请中央补助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完善前期工作,在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后,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未批复初步设计的项目,不再列入当年中央投资计划。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协调,抓紧制定前期工作进度方案,逐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合理配置勘测设计及审查力量,保证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

水利部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早下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力争中央财政专项水利资金5月底前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月底前下达90%以上;其他项目中央投资计划争取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积极商有关部门,落实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为地方水利建设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地方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试点,明确支持政策,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分解下达工作流程,缩短工作周期,在1个月内将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至具体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建设资金需求和落实情况,研究提出利用过桥贷款的具体方案,及早落实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同步到位,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各地要选择一批项目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省级试点。

四、编制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起开展水利投资运营三年滚动规划试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水利资金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每执行完一个,向前滚动一年,超前储备项目,增强资金安排的预期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在年际之间、地区之间、项目之间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资金及时支付,避免资金沉淀,使水利投资执行进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各地、各单位要科学谋划建设任务和资金需求,探索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具备实施条件的方可申报项目和资金,确保资金下达后能够及时支付。

五、实行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制度

自2015年3月起,每月10日左右,水利部将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月调度,调度范围包括中央安排投资尚未执行完毕的所有水利建设项目,重点是近2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调度内容主要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配套资金到位、投资计划完成、资金支付等情况。调度单元按省级行政区、工程类型和重大工程三种类别进行调度,检查当月工程建设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进度。

调度会商会由分管部领导主持,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参加会商,根据会议议题和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调度会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上报有关事项落实情况。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投资计划执行较慢的省份,水利部部将约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下发督办函,要求10日内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部领导将根据有关情况赴相关省份开展约谈和专项督办。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调度情况,商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调整。

各地、各单位要相应建立调度会商制度,落实分级监管职责。要按具体项目或打捆项目类型制订本地区、本单位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逐月明确当月完成的工作任务,其中,对重大工程要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和月进度计划。要以统计月报数据为基础,编制投资计划执行月度分析报告,按照实施方案目标,对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慢的项目逐项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个月的工作措施和有关建议。

六、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健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覆盖所有工程类型和所有有建设任务的地区。水利部在常规监督检查和稽察的基础上,重点根据调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挂牌督办,重点对工程前期工作、计划下达、资金到位、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统计数据等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动态监管。

修改完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考核办法,将投资计划考核节点由9月、12月和次年3月提前到6月、9月和12月,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落实惩处措施,并向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市、县负责实施水利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统计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稽察、审计、第三方评估等有关工作,同时建立问责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七、延伸水利审计免疫系统

近年来,水利部与审计署共同构建了覆盖水利部直属单位的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对各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全年不间断动态监督检查。水利部将会同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推动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拓展和延伸,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利审计免疫体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最大程度堵塞资金监管漏洞,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全面提高水利资金监管水平。2015年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16年起全面推开。

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的拓展和延伸工作,充分利用免疫系统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八、完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水利部成立以部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商国家有关部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组织开展前期工作、投资计划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统计等重点工作环节的业务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发挥培训实效。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协调机构,针对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切实落实责任。要加大培训力度,向基层水利部门和工程参建单位延伸。

第四篇:推进党支部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加强我镇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党支部要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党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群众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

2、与村(居)委会领导共同领导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开展有益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本单位的凝聚力。

3、要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结合知识创新工程的开展,围绕中心工作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职的党员和党支部委员要分工联系2-3名党员群众,每个党员要分工联系3-5名群众,协助领导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二、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本单位工作的完成1、党支部书记参加镇的中层干部会议。

2、党支部书记要主动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影响本单位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支委会和党员开展调查研究,并向镇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

3、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关心本支部的工作。每个党员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本支部重要任务的完成。

三、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1、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作群众的表率。坚持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争先创优”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弘扬正气,树立榜样。

2、严肃党的纪律,对不求上进,甘居落后,无故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要及时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的党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以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

四、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生活制度

1、选好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应由热心党的工作,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拥护、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优秀党员担任。

2、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支委会的作用。支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本单位改革与发展有关的工作,分析党员队伍状况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情况,对其中的重大问题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

3、党支部必须做到每月组织一次党内活动,每季度过一次党组织生活,每年安排一至二次批评和自我批评,时间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安排。

五、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准确把握党员标准,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1、对提出入党申请的同志,党支部要及时指定专人谈话,了解思想情况,给予鼓励,提出要求。加强对团支部“推优”工作的指导。

2、党支部要指定一至二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进行培养、帮助、教育和考察。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参加镇组织的党课,明确入党动机,提高对党的认识。

3、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对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联系人、党小组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讨论通过,可列为发展对象。支部要及时上报发展对象考察报告,做好发展前的有关工作。

六、建立党支部工作评价激励制度

1、党委每年要专题研究一次全镇的党建工作,听取各支部的工作汇报。各单位党务工作情况,应作为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支部书记绩效奖励挂钩。

2、建立党支部日常工作考核制度,按要求将支部工作情况及时报送党办。

第五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6年1月17日)

《实施意见》共分九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八、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九、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明进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环境优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二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从经济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搞起,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三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不同乡村的实际出发,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依靠群众,惠及农民。充分考虑不同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维护好农民权益,使农民真正得实惠,不搞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五是讲究科学,突出特色。坚持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注重体现农村特点,传承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村一面、脱离农村实际。

(3)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通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使广大农村逐步达到“五新一好”目标:发展新产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生活宽裕;形成新机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明显增加,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建设新村镇,村镇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村容镇貌显著改观;树立新风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育新农民,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创建好班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提高,基层政权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4)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比重。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各级政府要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对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5)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

持“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农业发展思路,在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种子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建设油料、棉花、水果、蔬菜、茶叶等生产加工

基地。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毛竹、油茶等,加大对湖泊、大中小水库、易涝低洼田、宜渔稻田等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扩大全省水产养殖规模,发展各具特色的特种水产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牧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基层兽医队伍稳定。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创造条件。抓好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在全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农业产业群。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和支持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及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到试点县(市、区)的乡村投资建设连锁“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7)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有序流动,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乡镇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8)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9)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工程,积极组织贫困群众投工投劳,认真落实劳务报酬政策。继续增加以工代赈等扶贫配套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加快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扶贫任务。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

(1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滨湖地区的排灌设施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大农村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1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搞好乡镇所在地、行政村、自然村规划。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镇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规划要体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全面进行规划。县(市、区)要加强对村镇规划的指导和管理,建立“村庄自愿申请、乡镇审核批准、县里统一备案”的自然村新村建设申报制度。自然村新村建设申报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乡镇审核批准后才能开始实施。严禁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违反规划乱拆乱建等现象。要加强乡镇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使乡镇成为辖区内的农业生产指导中心、教科文卫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加强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心村建设,使中心村更好地履行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加强自然村建设,使自然村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12)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六改”:一是改房,做到房屋整洁。有保留价值的房子可进行整修,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名胜古迹要注意保护,没有保留价值的土坯房和“空心房”要逐步拆除。坚持“一户一宅”,引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引导独立户和散户集中建房。新建房屋要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体现地方人文特色,注重节地、节材和节能。二是改栏,做到人畜分离。对猪牛栏进行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发展畜牧小区。三是改水,做到逐步饮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根据不同地方的水源条件,50户以上的村庄可以自然村为单位,使用小型供水设备抽取地下水或引山泉水,规模小的村庄和散居农户,可推广一家一户机械提水,基本实现自来水。自来水的水质要卫生安全,收费要规范,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四是改厕,提倡使用水冲厕。既要推广适宜农户使用的“三格式”、“双瓮式”水冲厕,也可建设与沼气池相结合的水冲厕。五是改路,做到道路硬化。逐步做到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六是改环境,做到林果成荫、环境优美。整治脏、乱、差,对水沟、水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搞好农户家庭卫生。要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搞好村庄绿化。推进“四普及”:一是普及沼气。在有条件的村庄普及沼气,推行“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二是普及有线电视。在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完善县、乡、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提高农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三是普及电话。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建设,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四是普及太阳能。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村庄和农户逐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3)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强化政府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认真落实“一费制”、“两免一补”等政策,从2007年开始全省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14)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5)全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立一所卫生所(室)。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要逐步达到相应的配置标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试点,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16)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农民文体生活。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

(17)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扎实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6年开始抓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8)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勇创家业的理念,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丧葬文化,逐步规范并加强农村墓地管理。继续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9)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0)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鼓舞农民,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积极发展农村村落社区组织,培育各类专业经济合作协会,推动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村民理事会的健康发展,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1)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推进和完善“乡财县代管”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22)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逐步剥离国有农(林)场办社会的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抓紧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扶持农村信用社减轻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优化经营机制,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实现国家支农政策与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的良性互动。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新增存款要保证一定比例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八、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23)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重点在“多予”和“强化”上下功夫。总的要求:一是做到“三个终结”,实现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除烟叶外)和牧业税的目标。二是做到“三个高于”,支农资金要按照法律规定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全省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三是做到“三个强化”,强化粮食直补力度,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总额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同时强化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增化肥储备利息补贴。四是做到“三个加大”,加大财政对粮食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力度,将农(林)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技服务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实现“三个加快”,加快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医疗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扩大到40个。

(24)对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扶持。具体是“两补两免一简化”:对改善自然村通村委会所在中心村和自然村内道路通行条件,给予水泥等实物补助;对农户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给予适当的资金或实物补助。免除自然村和农户改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各种规费;免费向自然村提供规划图纸和向农户提供房型设计图纸。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服务。

(25)统筹安排各种支农资金和项目。省直各有关部门实施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定点扶贫和移民搬迁等项目,要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统筹安排。对中央和省分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各种支农资金,县(市、区)政府在不改变资金基本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可进行整合,捆绑用于新农村建设。对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正常开支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给予农民的各种补助款,要及时拨付到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九、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26)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努力健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把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27)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各设区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立足自身职能,找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28)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进一步形成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要顺势而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开创各方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29)抓点带面,逐步推进。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庄进行试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年推进。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要建立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每年集中帮建1-2个自然村,搞好服务、协调、指导,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帮扶联系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30)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经济实力、村镇现状、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自然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切忌贪大求洋,急于求成,不要搞进口草坪,不要建广场。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搞举债建设。要尽可能降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改房建房的各种费用,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物价、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建筑建材市场监管,防止价格上涨抵消惠农政策给农民的好处,对借新农村建设之机乱涨价、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建材等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

(31)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第一线,掌握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并急切盼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扩大和巩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32)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一年。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各种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做好2006年和“十一五”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扎实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下载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大力实施“五个全覆盖”和连片建设两大工程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今年我区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特制定......

    精细化管理推进年实施意见

    庄职中字„2012‟14号 庄浪县职教中心精细化管理推进年活动 实 施 意 见 为全面贯彻《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和《关于组织开展学校精细化管理推进年活动的安排意见》精神......

    党建创新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

    党建创新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为了认真贯彻区组织工作和机关党的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创新示范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由区党工委牵头,区纪委、区委组织部......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为此,面对这种新环境、新任务、新......

    《区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意见》的通知

    社会管理创新讲话(XX省社会管理创新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各街道工委、地区工委(乡党委),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委、区政府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公司: 《区区推进社......

    关于项目实施管理管理办法的意见

    关于“施工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的意见:1、 文中有关局、分公司及其相关的称谓应统一、规范; 2、 增加合同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 (1) 第1.4款第一段之后,宜另起一段加上: 分公司(或以局......

    推进项目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湖南长沙中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光辉项目管理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模式,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为认真地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第十四次会议精神和《“十一五”期间小城镇建设目标考核意见》,加快雪岸小城镇开发建设进程,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