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伦理与法规春(5篇范文)

时间:2020-11-08 12:2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伦理与法规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伦理与法规春》。

第一篇:信息伦理与法规春

03081009-信息伦理与规矩 一、名词解释 1.信息范例 信息范例是调解、控制和规定信息运动准则与行为的种种信息治理步伐和手段的总称。

2.信息立法 信息立规矩是指一定的国度构造凭据法定权限和步伐,制订、修改、增补和破除有关信息运动执法干系的信息范例的专门运动。

3.百姓信息自由权 百姓信息自由权是百姓依法可以自由获取、加工、处理惩罚、流传、存储和保存信息的权利。作为百姓重要宪法权利和精神权利的百姓信息自由权具体包罗百姓的信息知情与获取权利、百姓信息流传权、小我私家书息掩护与隐私权利。

4.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小我私家的、与大众利益无关的小我私家书息、私人运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5.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构造在履行职责历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生存的信息。

6.政府信息公然 政府信息公然就是将政府在大众事务治理中掌握的大众信息依法定的步伐、范畴、方法、时间向社会公然宣布,以便全社会能够方便地获取、使用。

7.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或称智力结果权,无形财产权,通常是指执法主体对其从事智力运动创造出的智力结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即对智力结果这种无形财产所享有的权利。

8.演绎作品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底子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

9.大众信息 大众信息是指利用图书馆、情报所、标准所、专利所、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大众文献信息办事机构以及部分国度公益信息办事机构流传的信息,这类信息既包罗文献资料,也包罗一些数据信息如统计、气象、灾情信息等,对社会有遍及的应用代价。

10.盘算机与网络宁静 盘算机与网络信息宁静是指硬件、软件和信息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危害,保持正常运行。内容包罗:盘算机及网络实体宁静;盘算机及网络中软件的宁静;盘算机及网络中的信息宁静;盘算机及网络运行宁静。

二、简答题 1.人类信息矛盾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解决信息矛盾的底子途径有是什么? 人类的信息矛盾主要体现为:信息自由与信息宁静的矛盾;信息不敷与信息过滥的矛盾;信息的社会公益性与个别赢利性的矛盾;信息保密与信息公然的矛盾。解决信息矛盾的底子途径是创建信息范例体系。

2.信息法的特征是什么? 信息法的特征主要是:掩护客体具有无形财产性和知识性;信息权利与义务的多元性;信息执法范例渊源的遍及性;信息法的技能性和战略性。

3.百姓信息知情与获取权的具体体现为哪些权利,有哪些限制? 其具体体现为政治和社会信息了解权、图书馆等大众机构信息获取权和担当教诲权、消费者信息知情权等。

其限制在于:受到执法严格掩护的信息不能被随意获取,别的知情权也需要和其他权利平衡。

4.百姓的言论与流传自由权的内容是什么? 言论与流传自由权包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书、聚会会议、结社、游行示威权、通信自由和保密权。

5.政府信息权利的内容是什么? 信息获取权利;信息宣布权利;信息的处理惩罚权利;信息保密权利;信息治理权利。

6.政府信息公然法的原则是什么? (1)政府信息以公然为原则,不公然为例外

政府信息公然法应明确,没有特定限制,所有政府信息均应公然。

(2)政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百姓、法人和其他正当的社会组织,都具有平等的获取、使用和掩护政府信息的权利。

(3)获取政府信息不收费 政府信息具有大众属性,政府构造提供政府信息,只能向申请人收取预先确定标准的本钱用度,不得收取其他用度。

7. 大众流传媒介主要分哪三类?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大众媒体。

8. 在大众传媒方面,百姓知情权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保障百姓可以从大众传媒上自由的选择、获知自己所需的重要信息。

规定有关部分、组织有向人民群众公然宣布有关信息的职责,这种信息宣布,通过新闻媒介流传。

为保障百姓知情权对其他的自由和权利予以适当的限制和约束。

对新闻媒介规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以保障受众正当权益。

9.我国著作权规矩定著作权人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 著作权规矩定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包罗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方面,其中人身权利不可转让与继承,包罗:①颁发权;②署名权;③修改权;④掩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可转让也可被继承,是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其作品而得到经济收益的权利,包罗复制权、刊行权、出租权、展览权、演出权、放映权、广播权、网络信息流传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0.法定许可和公道使用的区别包罗哪些方面? 法定许可和公道使用都是对著作权行使的限制,它们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别的地方。

相同的是:使用的作品必须是已颁发的作品;使用无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差别的是:公道使用的公益性更强,一般没有商业目的,而法定许可一般均为商业使用;正因为这样,公道使用无须付酬,而法定许可必须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11.简述商标权和域名权纠纷有哪几种情况,《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做了哪些规定? (1)网络用户注册的域名是另一企业的注册商标

(2)同一商标的两个正当拥护者都想以他们的商标做域名。

(3)用户注册的网络域名与另一企业的注册商标或域名相似。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扩大了受掩护商业标识的范畴,将与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都纳入了掩护范畴。这种修改适应了互联网经济生长的新形势,有利于规制网络情况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2.简述图书馆信息执法建立主要需要考虑哪三个方面,需要注意处理惩罚好哪些方面的干系? 图书馆信息执法建立主要需要考虑国度的职责,图书馆的权利以及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为了包管这些权利和义务干系在立法中得到落实,必须注意利益理惩罚一下干系:

(1)调解图书馆与社会的干系,包管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生长的支持;(2)调解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内部之间的干系,保障图书馆事业凭据自身的规律生长。

(3)调解图书馆与读者的干系,包管读者协助图书馆建立。

13.简述告白运动合乎执法范例主要包罗的四个方面? (1)告白主的主体资格切合执法规定;(2)被告白的商品大概办事应当是国度许可的;(3)告白的体现形式和内容,如语言、文字、画面等,应当切合执法规定;(4)告白的宣布步伐要切合执法规定; 14.简述我国商业秘密的执法掩护 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商业秘密掩护法加以有效的掩护,但由相关的种种执法进行综合的、多层面、多角度的掩护。《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在掩护商业秘密上最重要的执法之一,通过相应的侵权行为法予以掩护如《民法通则》,通过《民事诉讼法》、《条约法》、《劳动法》、《刑法》等执法中的相关条例进行掩护 15.简述权衡盘算机及网络宁静的主要指标(1)保密性:指盘算机及网络中的信息具有差别的保密属性(2)完整性:指盘算机及网络中的信息宁静、精确与有效(3)可用性:指盘算机及网络中的种种资源在需要时即可使用。

三者简称 CIA 16.简述盘算机及网络犯法的特点 犯法主体的智能性;盘算机及网络犯法的隐蔽性;盘算机及网络犯法的超地区性;盘算机及网络犯法的难定性;盘算机及网络犯法的高黑数。

17.简述实行电子签名的须要性 (1)从技能角度看,电子签名可以解决身份认定、信息来源认定、信息完整性和宁静性确认等诸多问题,并且技能已经相对成熟,所以电子签名根本上解决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最要害的宁静问题。

(2)从执法的角度看,由于在网络情况下行为主体的身份难以确定,由此造成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无法落实,也就失去了执法范例的底子。别的,受网络上主体虚拟化、权限虚拟化、意思体现虚拟化的影响,电子商务中的要约、允许及条约简直定性、完整性、不可变动性和不可诡辩性较传统条约中更难以确定和保障。而电子签名可以明确主体身份和识别条约。

18.我国《电子签名法》中对电子签名的界说是什么?该法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国《电子签名法》在第一章的总则中,对电子签名作出了范例,其中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其中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大概类似手段生成、发送、吸收大概储存的信息。其特点包罗:(1)、内容简洁;(2)、可扩展性;(3)、灵活自治原则;(4)、与国际接轨。

三、案例阐发题 1).请阅读案例,结合质料和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2007 年 12 月 29 日,留学外洋多年的 31 岁的北京女白领姜岩从 24 层楼跳楼死亡。在自杀之前,姜岩在网络上写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记录了她生命倒计时前 2 个月的心路历程,并在自杀当天开放博客空间。之后的三个月里,网络沸腾,姜岩的丈夫王菲成为众矢之的。网友运用“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的小我私家书息,包罗姓名、照片、住址以及身份证信息和事情单位等全部披露。王菲不绝收到恐吓邮件,网上被“通缉”、“追杀”、围攻、谩骂、威胁„„2008 年 3 月 18 日王菲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张乐奕、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能有限公司、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7.5 万元损失及 6 万元的精神损害安慰金。该案被媒体冠为“人肉搜索第一案”或“网络暴力第一案”。

1.在本案中,网友侵犯了王菲的何种权利?为什么? 隐私权。隐私权包罗小我私家生活信息保密权和网络隐私权。小我私家生活信息包罗所有的小我私家书息和资料。网络隐私权是指百姓在互联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定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掩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限制、复制、利用和公然的一种信息自由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小我私家相关的敏感信息,包罗事实,图像及诽谤的内容。网友运用“人肉搜索”披露王菲的小我私家书息,并对王菲进行恐吓、谩骂,严重侵犯了王菲的隐私权。

2.请对增强隐私权的掩护提出发起。

1)立法应明确规定掩护自然人的隐私权 我百姓事执法生长较慢,民事执法中没有明确条款直接掩护隐私权,只是参照人格权中相关的名誉权来予以掩护,没有形成代价趋向明确的体系,对隐私权的掩护十分倒霉,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立法应明确规定隐私权的掩护范畴、看法、享有主体、以及隐私的范畴。它是掩护隐私权的前提和底子。

(2)有关构造和部分应加大隐私权掩护力度,切实掩护自然人的隐私权。

在明确的立规矩定的前提下,执法、司法、行政等各部分,要切实掩护百姓隐私权。同时,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来增强对隐私权的掩护。

(3)加大隐私权掩护的宣传力度 利用新闻、出书、广播电视等种种宣传手段对隐私权进行宣传,使民众加深对隐私权的了解,提倡民众增强对自身隐私权的掩护。

2).请阅读案例,结合质料和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2014 年 9 月,凭据美国影戏协会投诉,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某某网”涉嫌侵犯著作权案进行视察。经查,“某某网”由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自 2013年 5 月起,未经权利人许可,复制他人影戏作品于硬盘存储产物,并通过其互联网销售、刊行,供用户购买和使用;别的,该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自 2013 年开始在“某某网”登载《驯龙妙手》等影视作品的字幕。经认证,上述影戏作品中 79 部、影视作品字幕文件中 4 部未经著作权人授权。2014 年 12 月 15 日,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 10 万元。

1.此案中著作权的客体是什么?判定“某某网”侵犯著作权的依据是什么? 客体是影戏。依据是“某某网”未经权利人许可,复制他人影戏作品于硬盘存储产物,并通过其互联网销售、刊行,供用户购买和使用。

2.我国执法规定著作权的公道使用包罗哪些方面?

公道使用制度主要包罗复制(含摘录)、演出、翻译与广播四种使用方法,涉及私人使用、介绍与评论、新闻报道、讲授研究、公事使用、陈列与生存等各个方面,共有 12 项。

为小我私家学习、研究大概欣赏,使用他人已经颁发的作品;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大概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颁发的作品; 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制止地再现大概引用已经颁发的作品;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大概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颁发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大概播放在民众聚会会议上颁发的发言,但作者声明不许可刊登、播放的除外; 为学校课堂讲授大概科学研究,翻译大概少量复制已经颁发的作品,供讲授大概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书刊行; 国度构造为执行公事在公道范畴内使用已经颁发的作品; 图书馆、档案馆、怀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大概生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免费演出已经颁发的作品,该演出未向民众收取用度,也未向演出者支付报酬; 对设置大概陈列在室外大众场合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将中国百姓、法人大概其他组织已经颁发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书刊行; 将已经颁发的作品改成盲文出书。

四、问答与论述题 1.结合自身经验和认识,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我国出书治理制度的特征和内容。

结合以下知识要点,谈谈自身的经验体悟即可。

我国的出书治理制度是一种追惩制和预防制相结合的制度。新闻行政治理构造还会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运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出书治理制度包罗出书单位编辑责任与年检登记制度;出书物禁载制度;重大选题存案制度;出书物进口治理制度;关于禁止出书单位出售书号、刊号、版号的决定(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论述)

2.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谈谈国度秘密、商业秘密和小我私家隐私的区别。

结合以下知识要点,谈谈自身的经验体悟即可。

国度秘密是国度享有的一种所有权,其他一切主体均不得侵犯,只有国度才华享有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 商业秘密是一种可以商品化的信息,其权利人不但可以使用、收益,并且也可以将其转让大概可其他人使用。而国度秘密和小我私家隐私在其处于秘密状态期间,是不宜商品化的,因为其拥有者并不以其作为营利的手段,不然就会使拥有者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国度秘密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能已不再具有保密的代价和意义,可以公之于众成为共享信息资源,而商业秘密岂论经过多长时间,只要不为民众所知,就仍然具有保密代价,其拥有者基于营利的目的,总是不肯意将其公之于众而使之成为共享的信息资源的。

3.请结合我国《大众图书馆法》阐发课程中所述的图书馆立法的原则在其中的体现。

图书馆立法的原则包罗公益性和无偿性原则;平等原则;协调性原则。(需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论述)

公益性和无偿性原则:《大众图书馆法》第二条规定,大众图书馆是指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生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办事,开展社会教诲的大众文化设施;《大众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则规定了大众图书馆应向民众免费提供根本办事。

平等原则:《大众图书馆法》第二条规定,大众图书馆是应当将推动、引导、办事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平等为所有的百姓提供办事;第三十三条规定大众图书馆应当凭据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民众提供办事。协调性原则:《大众图书馆法》中许多条款均体现协调性原则,如第十条规定,大众图书馆应当遵守有关知识产权掩护的执法、行政规矩规定,依法掩护和使用文献信息,就体现图书馆法作为执法体系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执法相互联系和协调。

4.结合实例论述告白规矩定特殊准则的重要性。

(1)告白的明晰性:告白的明晰性是指告白内容必须明白、清晰,即告白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等或办事的内容、形式、质量等有体现的,应当清楚、明白。

(2)告白的真切性:告白的真切性是指告白的内容必须真实、确切。告白的真切性对付消费者获取信息权的实现至为重要,消费者的获取信息权是消费者获取真实、准确、正当的信息的权利。

(3)告白的可识别性:告白的可识别性是指告白能够同其他信息流传形式相区别的特性。告白的可识别性甚为重要,只有消费者能够把告白信息同非告白信息相区别,才华够有效地从中获取和甄别信息,不至于产生误解。我国

《告白法》规定告白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告白。大众流传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宣布告白。宣布的告白应当有告白标记,与其他非告白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要结合具体实例作答。

第二篇:北大17春《信息伦理与法规》在线作业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视频教学第一章第一节)信息污染

(视频教学第一章第二节)信息规范

(视频教学第二章第一节)信息伦理

(视频教学第二章)信息素养

(视频教学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立法

(视频教学第四章第四节)隐私权

(视频教学第五章第一节)政府信息公开

(视频教学第六章第一节)知识产权

9.(视频教学第六章第二节)演绎作品

10.(视频教学第八章第二节)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二、简答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1.(视频教学第一章第一节)人类信息矛盾的主要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12.(视频教学第二章第二节)信息伦理的四维架构理论包括哪四方面的维度?

13.(视频教学第二章第二节)理查德.梅森(Richard O.Mason)提出的信息时代的四个伦理权益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14.(视频教学第三章第一节)信息法规范由哪三个部分构成?

15.(视频教学第三章第二节)除了具备法律的一般特征以外,信息法具有哪些本身的特征?

16.(视频教学第三章第一节)信息法法律关系主体分为哪三类?

17.(视频教学第四章第一节)公民信息自由权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权利?相应的需要履行哪些方面的义务?

18.(视频教学第四章第二节)公民信息知情与获取权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的权利?有哪些限制?

19.(视频教学第四章第二节)在大众传媒方面,公民知情权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20.(视频教学第六章第二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

21.(视频教学第六章第二节)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的区别包括哪些方面?

22.(视频教学第七章第一节)简述图书馆立法的原则。

23.(视频教学第七章第三节)简述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24.(视频教学第八章第二节)简述衡量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主要指标

25.(视频教学第八章第三节)我国《电子签名法》中对电子签名的定义是什么?该法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26.(视频教学第五章第一节)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谈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区别。

27.(视频教学第七章第二节)结合实例阐述广告法规定特殊准则的重要性。

28.(视频教学第八章第二节)举例说明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视频教学第四章第四节)请阅读案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007年12月29日,留学海外多年的31岁的北京女白领姜岩从24层楼跳楼死亡。在自杀之前,姜岩在网络上写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记录了她生命倒计时前2个月的心路历程,并在自杀当天开放博客空间。之后的三个月里,网络沸腾,姜岩的丈夫王菲成为众矢之的。网友运用“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照片、住址以及身份证信息和工作单位等全部披露。王菲不断收到恐吓邮件,网上被“通缉”、“追杀”、围攻、谩骂、威胁„„2008年3月18日王菲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张乐奕、北京凌云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7.5万元损失及6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该案被媒体冠为“人肉搜索第一案”或“网络暴力第一案”。

29.在本案中,网友侵犯了王菲的何种权利?为什么?

30.请对加强隐私权的保护提出建议。

2).(视频教学第六章第二节)请阅读案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014年9月,根据美国电影协会投诉,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某某网”涉嫌侵

犯著作权案进行调查。经查,“某某网”由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自2013年5月起,未经权利人许可,复制他人电影作品于硬盘存储产品,并通过其互联网销售、发行,供用户购买和使用;此外,该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自2013年开始在“某某网”登载《驯龙高手》等影视作品的字幕。经认证,上述电影作品中79部、影视作品字幕文件中4部未经著作权人授权。2014年12月15日,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10万元。

31.此案中著作权的客体是什么?判定“某某网”侵犯著作权的依据是什么?

32.我国法律规定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包括哪些方面?

第三篇:信息伦理与法规1

1.阅读下面的案例,结合课件和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回答下列问题: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1)什么是公民信息自由权?主要指哪些权利?

(2)你觉得“施压行为”是否侵犯了该网站的言论自由权?为什么?

(3)请结合案例,评述如何协调公民信息自由与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1)(1)公民信息自由权是公民依法可以自由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和保留信息的权利,是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和精神权利。

主要包括知情权、采集权、传播权、个人信息保护权与隐私权。其中,知情权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情与社情被神秘化,“知情权”就无从谈起;没有“知情权”的实现,公民也就不能按照个人所能选择的方式获取或寻求所希望得到的信息,也就谈不上“采集权”;如果没有知情的前提与采集的自由,自然就谈不上传播权,更谈不上新闻自由在宪法层面的实现。(2)随着网络的发展,言论自由在网络中的实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要明确公民言论自由权、网站的言论自由权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施压行为”进行阐述。(3)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是一对矛盾,公民的信息自由权一般由宪法对其确认,但信息自由并非绝对自由,滥用自由。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特别是在现代的网络社会,如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显得非常重要。本题可以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公民信息自由权的范畴、国家信息安全的范畴以及其间的关系入手进行简单的探讨。

2.阅读下面的案例,结合课件、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和工作实际回答下列问题: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1)什么是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的特征?

(2)网民的权益是否受到侵犯?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分别从信息伦理角度、法律角度,谈谈如何保障互联网行业的秩序?

正确答案:

(1)是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和私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

网络隐私权的特征: 侵权产生的容易性

网络隐私的载体是具有虚拟性质的网络,其不可触摸性导致了私人空间、私人信息极其容易受到侵犯。网络的高度开放性、流动性和交互性的特性决定了个人信息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以及任何人攫取之便捷将无法控制,使得侵权变得十分容易,而救济变得相当困难。

侵权主体和手段的隐蔽性。

(2)理由:

在QQ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3Q”之争又出现了更为激烈的冲突。10月29日,360又推出了扣扣保镖软件,称可以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11月3日,QQ宣布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虽然QQ表示360的扣扣保镖软件导致QQ软件失去部分功能,QQ是为了保护用户QQ账号的安全,抵制360的违法行为才做出这一决定的,但这一行为还是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QQ的这一举动实际上使网民面临只能在360与QQ之间二选一的抉择。从法律角度而言,QQ的行为可能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中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虽然保留QQ还是保留360是由网民自己决定的,但网民无法选择同时使用360和QQ,而在QQ做出上述决定之前,360与QQ是能够相互兼容和共同使用的。因此,QQ的行为可能侵害了用户自主选择同时使用两款软件的权利。

“3Q”之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牵涉其中的360、QQ都是使用极广的软件,数以亿计的网民都在使用它们。本是企业之间的纠纷,如今却延伸到了广大网民的电脑桌面上来,原来经常使用的软件却突然不好用了,网民因此也可能成了受害者。维护网民的利益应该是互联网企业的基本守则,无论发生怎样的纠纷,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不应该损害网民的权益。

(3)为了维护互联网行业的秩序,任何企业如果发现竞争对手有违法行为损害了自己或者用户的权益,都应该通过向管理部门举报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合法方式来解决。任何企业都不应该让自己的维权行为越过法律的界限,而破坏互联网行业的秩序,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唯有在一个法治的环境中,行业的秩序才能得到保障。

360与QQ的这场纷争不仅可能使当事企业的商誉受到损害,不仅可能使广大网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更可能会严重破坏互联网行业的秩序。我国《电信条例》第四十一条中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拖延或者中止对电信用户的电信服务;不得对电信用户不履行公开作出的承诺或者作容易引起误解的虚假宣传。第四十二条中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电信用户选择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根据《电信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该条例所指的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就此而言,360软件与QQ软件的运行也可能会被认定为是一种电信服务。《电信条例》中已经列举了电信经营者不能进行的违法行为,如果360和QQ的行为被认定为是违反了《电信条例》的规定,那么它们也可能受到管理部门的处罚。

对于纷繁复杂的“3Q”之争,《电信条例》的规定可能还是相对简单。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3Q”之争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启示——为了网民的权益、为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为互联网行业制定更为详尽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才能防止类似“3Q”之争的乱局再次上演。

3.分析信息伦理与信息法律的关系?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一章2节内容,从区别与联系两方面予以回答。)法与伦理的区别与联系因调整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细化。信息法与信息伦理的调整对象——信息活动,而且是信息时代的信息活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就存在信息活动,只有信息时代的信息活动才催生了专门化和体系化的信息法与信息伦理)。区别:(1)规范手段不一样。信息法律通过法律法规形式予以强制性地规范,而信息伦理则是通过道德伦理形式予以自觉性地规范,一个属于他律,一个属于自律。(2)信息法律具有相对的规范优势。虽然工业社会在向信息社会转变,但是工业社会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体系仍然是主体。现代社会仍然是法治时代,法律的价值仍然备受推崇。法律仍然会是主要的调整手段。一旦信息法出台,伦理规范必须让位于法律规范。联系:(1)不成熟性和不规范性。两种规范的建立都需要长期的过程。从发生学上,往往是先产生伦理规范,然后再形成体系化的法。信息立法必然存在滞后性。同时由于法律是对利益分配机制的最终确认,而信息活动中利益冲突非常剧烈,因此,信息法的制定是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之前,只能通过信息伦理来进行调整;而信息伦理建设又面对道德相对主义和信息时代的全球化背景,难以形成成熟、规范、普遍的伦理准则。(3)两种规范均乏力。信息伦理面对道德相对主义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而信息法又必须面对各种利益的协调,以及新旧社会价值的冲突,其制定注定十分艰难。而在各种力量博弈后所制定的法是否能够准确代表新社会的发展方向,则又是很难确定的。因此,目前阶段,两种规范都十分乏力。

4.简述信息伦理有哪些功能?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二章1节)信息伦理的功能即信息伦理诸要素(信息伦理意识、信息伦理规范、信息伦理活动)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功效、能量与力度。信息伦理具有命令、调节、认识、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命令:自觉自律对道德价值的感召和呼唤。调节:道德评价纠正和规范行为。认识: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教育:道德学习和探索。激励:自我激励和外在激励。

5.信息法律规范文件主要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三章1节。)依据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为某种行为的规范,如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刑法中多属此类规范;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主体可以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规范,如法律规定作者享有著作权,而公民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可自行决定,既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

6.公民信息自由权主要包括的权利内容?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四章。)公民信息自由权是公民依法可以自由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存储和保留信息的权利。作为公民重要的宪法权利和精神权利的公民信息自由权,具体包括:公民信息知情与获取权、公民信息传播权、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利。

7.政府拥有哪些基本信息权利?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五章1节。)政府信息权利从信息生产和使用过程来说,有信息获取权利、信息发布权利、信息的处理权利、信息保密权利和信息管理权利等。信息获取权利,是政府通过法定途径和方式,准确、及时和完整地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传播发布权 :政府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公开方式发布有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数据和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处理权利,是政府存储、加工和分析各种数据和信息以满足政府最终用户需要的权利。政府信息保密权 :政府为了国家安全、社会利益和个人权益需要对一些信息设置保密措施的权利。信息管理权利,是政府具有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及自身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

8.简述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六章1节。)知识产权定义:或称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通常是指法律主体对其从事智力活动创造出的智力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即对智力成果这种无形财产所享有的权利。专有性: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地域性:知识产权具有严格的地域限制;依一国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领土范围内有效。时间性: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发生效力。

9.简述商业信息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课件第七章2节。)商业信息,通常是指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以营利为目的经济、金融、证券、管理和广告信息。商业信息权利与义务,是指法律主体依法享有的对商业信息的各种权利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权利: 商业信息收集权: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证券信息披露等。保密权:商业秘密信息保护。使用权: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公开权(服务权):通过市场渠道提供信息,并获得报酬。信息产权:享有企业版权、商标、专利以及专有技术等信息财产权益。义务: 信息披露:必须充分公开依法应当公开的商业信息。如商标信息、证券信息等。保密:不得非法公开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的商业信息。内容规范:信息的真实、有效、充分。《广告法》等。

10.我国网络信息服务法律规范的特点?

正确答案:

答案及提示:(参照第八章1节。)第一,立法移植、延伸传统法律、新闻传播法规于网络传播环境之中,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首先,禁载主体扩大。其次,禁载手段扩大。基于这种变化,我国在进行网络信息传播立法时,参考传统新闻传播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使之适应网络传播新环境的需要。第二,与我国对传统大众传媒管理的逐渐有限放开形成对照,国家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日益走向增强管制。第三,对网络新闻类信息传播行为予以特别规定。我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不但成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管理网络新闻传播事务,而且在立法上对此进行特别规定,这是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第四,法律效力位阶普遍较低。我国的网络信息传播法规多以国务院及其部委的名义公布,法律效力位阶虽然较低,但便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

11.信息规范 正确答案:

信息规范是调整、控制和规定信息活动准则与行为的各类信息管理措施和手段的总称。主要形式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信息伦理等。

12.信息伦理守则

正确答案:

信息伦理守则是职业团体或社会机构制订的较为具体的信息行为准则,它是从一定的信息伦理原则中派生出来的,以凝练而富于操作性的规则既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志,又凝聚了该职业或社会团体所积累的智慧。

13.信息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 信息法律关系:依据信息法律规范产生的,并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特殊社会关系。构成要素有三个: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权利和义务对象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三者缺一不可,一个要素的变更便会导致整个法律关系的变化。

14.隐私权 正确答案: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信息权利。

15.政府信息保密权

正确答案:

政府信息保密权 :政府为了国家安全、社会利益和个人权益需要对一些信息设置保密措施的权利。

16.邻接权

正确答案:

邻接权亦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英语为:neighboring rights.在我国法律中,将其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17.公共借阅权

正确答案:

公共借阅权(Public Lending Right,PLR)是指作者按其有版权的每本图书在图书馆被借阅次数收取版税的权利,但是这项费用不是直接向读者收取,而是由政府统一支付。

18.电子签名

正确答案:

电子签名是指不以特定电子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加密和确认以达到与传统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技术方案。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就是“数字签名”。

第四篇:广告媒体法规与伦理

我国广告监管的特征:

1、行政监管为主,司法刑事制裁为保障,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为辅。

2、监管职能分散,工商行政是法定的管理机关,但是具体的监管往往牵涉到很多相关的职能部门。

3、行政监管同时承担行业发展的指导和规划的职责。

户外广告的管理涉及的部门 国土资源局 城建规划局 城管部门 交通部门

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

工商行政监管的职能

1)、起草、制定法规和负责法规解释 2)、广告经营登记 3)、广告监督管理

4)接受违法广告投诉、查处和复议广告违法案件 5)广告管理的指导和协调 6)指导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

广告违法案件,一般由案发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查处(案发地指违法广告发布地或违法广告经营活动发生地)。案发地设有两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下级机关可以查处上级机关审批管理的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及其他违法当事人,但应当将立案情况及时向对当事人实行审批管理的上级机关报告。

广告违法案件当事人不在同一地区,案发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有困难的,可以使用《广告案件查处意见书》,通知有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及其他违法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查处。违法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在其他地区发布违法广告的,也可以使用《广告案件查处意见书》,通知案发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广告发布者进行查处。

1、中国广告协会的双重身份:

民政部门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广告行业组织 其办事机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直属事业单位。

2、中国广告协会的监管职责:

协调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并接受广告投诉,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开展中国广告企业资质认定工作。评定广告专业技术资格。

美国行业协会的监管权限(行业自律---司法)

全国广告审查委员会:负责仲裁经过全国广告部调查和调解上诉的案件。如广告主对作出裁决不服,则案件移交有关政府机构处理。

营业质量促进局:负责监察广告、受理消费者和企业的申诉。如果经过调查后,认定广告存在类似的问题,通知广告主改正。如调解无效,再移交政府管理机构处理。行业协会组织:禁止会员制作不公正的,影响社会风尚的广告。对违反章程的会员,协会有权采取处罚措施,直至取消会员资格。

4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我国广告监管中的基本问题 1 处罚力度过轻

违法发布药品广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

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进行虚假宣传的,撤销广告所涉及的药品品种的所有广告文号,并在一年内不受理该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申请.经调查后,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将暂停广告业务,但暂停期限不超过六个月.2行政监管妨碍司法介入

行政监督以行政处罚为核心,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以行政处罚来替代司法手段的后果,降低了违法广告的相关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社会监管机制缺乏相应的信用机制配合

现代社会往往是信用社会,社会的运转往往建立在信用评估体系之上.因此,公众舆论作为一个信用评价行为,具有强大的监管力量,提高了违法行为的社会成本。

中国广告行业社会监管力度的缺乏即在于缺乏完善的有效的信用机制,致使公众舆论无法转化为相应的惩戒行为.降低了违法行为的社会成本。

美国广告行业的监管体制

政府监管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一旦联邦贸易委员会判定某一广告为欺骗性广告,可以要求广告发布者马上停播,并责其发布更正广告。如果广告发布者继续播出广告,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同时,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有权冻结广告发布者的全部资产,以备将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如果罪名成立,广告发布者将面临经济赔偿、甚至牢狱之灾。

广告主的准入资格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

不具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民营企业或其他组织 自然人: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人 法人的条件: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广告主的基本义务

提供证明广告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材料的义务。

广告主的广告宣传内容必须在其经营范围或者国家许可的范围。不得利用广告进行不正当竞争。

广告经营者的准入制度

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营、兼营、个体、外资等形式.广告代理:接受广告主或广告发布者委托从事的广告市场调查,广告信息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广告战略策划、广告媒介安排等经营活动。

申请《广告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直接发布广告的媒介或手段;

(二)设有专门的广告经营机构;

(三)有广告经营设备和经营场所;四)有广告专业人员和熟悉广告法规的广告审查员。

广告发布者的准入

广告发布者必须是经依法核准登记,从事广告发布业务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人不允许从事广告发布业务。新闻媒介

具有广告发布媒介的企业、其他法人或者组织。

新闻媒介从事广告发布的要求

1、应当有专门从事广告业务的机构。

2、严禁非广告部门从事广告业务。

3、“内部报刊准印证”“内部发行”等出版物不得经营广告。

4、广告发布者查验广告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的义务。

5、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广告。

6、大众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

电视媒体的广告播出限制 不得在播出新闻时插播字幕广告

电视广告的播出比例,不得超过节目总量的20% 19:00-21:00,这一时段每小时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总量的15% 这一时段之外,电视剧集可插播一次广告,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转播广播电视节目时,不得自行插播广告,不得随意切换原广告,不得以游动字幕,叠加字幕形式播放广告。

广告内容的发布标准

1、广告内容必须真实

广告所介绍的商品和服务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广告内容能够被科学的依据所证实。

广告中使用的艺术夸张,应该能够被公众接收和识别,不得使人产生误解。

科学依据的法律界定:

1、广告内容所涉及的观点、方法具有科学依据

2、广告中的专业性内容应经过规定程序的科学鉴定、审定

3、广告中的专业理论、观点断言等,或为科学鉴定,或为学术理论的共识,否则不可使用。

4、广告中使用的术语、产品成分名称,应符合我国国家标准

5、广告内容不应使普通消费者由于缺少专门知识而产生误解和错觉。广告严禁含有下列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2、禁止使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名义

3、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4、不得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6、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等内容

7、含有民族、宗教、种族、性别歧视的内容

8、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凡下列情况的房地产,不得发布广告:

(一)在未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

(二)在未经国家征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的;

(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四)预售房地产,但未取得该项目预售许可证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的;

(七)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经验收不合格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烟草类广告的规范

其他商品、服务的商标名称及服务项目名称与烟草制品商标名称相同的,该商品、服务的广告,必须以易于辨认的方式,明确表示商品名称、服务种类,并不得含有该商品、服务与烟草制品有关的表示。将烟草产品的宣传符号及其元素进行分拆,使其部分的出现在广告中,以避免对烟草广告的限制。将烟草的品牌名称向其他商业领域延伸。

烟草广告的发布限制

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

在国家禁上范围以外的媒介或者场所发布烟草广告,必须经省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或者其授权的省辖市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烟草经营者或者其被委托人直接向商业、服务业的销售点和居民住所发送广告品,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批准。

在各类临时性广告经营活动中,凡利用烟草经营者名称、烟草制品商标为活动冠名、冠杯的,不得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发布带有冠名、冠杯内容的赛事、演出等广告。

烟草广告中不得有下列情形:(一)吸烟形象;(二)未成年人形象;(三)鼓励、怂恿吸烟的;

(四)表示吸烟有利人体健康、解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的;(五)其他违反国家广告管理规定的。酒类广告中不得出现以下内容:

(一)鼓动、倡导、引诱人们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二)饮酒的动作(三)未成年人的形象

(四)表现驾驶车、船、飞机等具有潜在危险的活动;(五)诸如可以“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不科学的明示或者暗示;(六)把个人、商业、社会、体育、性生活或者其他方面的成功归因于饮酒的明示或者暗示;(七)关于酒类商品的各种评优、评奖、评名牌、推荐等评比结果;(八)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和不科学、不真实的其他内容。

大众传播媒介发布酒类广告,不得违反下列规定:

(一)电视:每套节目每日发布的酒类广告,在特殊时段(19:00—21:00)不超过二条,普通时段每日不超过十条;

(二)广播:每套节目每小时发布的酒类广告,不得超过二条;

(三)报纸、期刊:每期发布的酒类广告,不得超过二条,并不得在报纸第一版、期刊封面发布。

药品广告的其他限制性规定

(一)有淫秽、迷信、荒诞语言、文字、画面的;

(二)贬低同类产品或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对比评价的;

(三)违反科学规律,表明或暗示包治百病的;

(四)有“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预防”、“完全无副作用”等断言或隐含保证的;

(五)有“最高技术”、“最高科学”、“最进步制法”、“药之王”等断言的;

(六)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的;

(七)利用医药科技单位、学术机构、医院或儿童、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为广告内容的;(八)专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的;

(九)标明获奖内容的。

化妆品广告限制

(一)化妆品名称、制法、成份、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二)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三)宣传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的;

(四)有贬低同类产品内容的;

(五)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的;

(六)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的;

(七)违反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

广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a、要有广告违法或违约行为

b、要有因广告违法行为、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事实 c、广告违法行为,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d、广告违法违约行为者主观上有过错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停止发布广告;

(二)责令公开更正;

(三)通报批评;

(四)没收非法所得;

(五)罚款;一般不单独使用

(六)停业整顿;

(七)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广告经营许可证。

广告违法中关于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1)在广告中损害未成年人或者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2)假冒他人专利的。

(3)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4)广告中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5)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权益的。

第五篇: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点

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点

第一章

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在我国,近十几年来新闻界内外呼吁早日出台的新闻法,是指从狭义上理解的新闻传播法,即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规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约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宪法。宪法是由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对新闻事业所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二是法律。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在我国,现行《刑法》、《民法通则》等为数不少的法律中都含有与新闻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规定。三是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称为条例、实施细则等。在我国,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大部分是行政法规,如1997年1月发布、2001年修订后重新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1997年8月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四是行政规章。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制定,称为规定、命令等,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国务院新闻办和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特点J,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是根据新闻传播法所建立的关系,是新闻传播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实现与体现。二是它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在法律上,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即一方享有权利必须以另一方履行义务为前提,一方履行义务必须有另一方享受权利为前提。而且,这些权利与义务,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三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新闻传播媒体。它是最重要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法人主体的资格。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有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新近问世的手机等。二是记者、编辑等新闻传播从业者,包括从事新闻传播行业中采访、编辑、管理、印刷、发行、广告等各个环节的所有人员。在法律上,新闻传播从业者首先是公民(自然人),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公民的民事权利资格和民事义务资格。同时,就其职务活动而言,新闻传播从业者受新闻传播媒体的指派而履行其职务行为,因而他们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一定的职务权利和职务义务,以便于更好地完成职务行为。三是政府、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群众团体。

作为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三种身份:表达者、被报道对象、普通受众。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新闻行为和智力成果三种。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

(一)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二)“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

(三)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源自《宪法》中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则性规定,主要有三条:一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二是“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三是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古代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首先在欧洲大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职业,即新闻传播事业。《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言论出版自由的正式法律文件。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原则有:公共利益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等等。

新闻传播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分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民事法律规范、不履行民事法律义务、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过错行为。

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大部分是新闻传播侵权行为,包括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以及著作权等不法行为。

“两个服务”,是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宪法》规定的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新闻传播事业只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政治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规定

第二章

在我国,新闻传播行政管理包括报刊管理、广播电视管理、互联网信息管理和新闻记者管理。

报刊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报刊主管单位在报刊出版后,组织有关人员依法对报刊出版质量进行的审阅和评定,是报刊出版事后管理的重要制度。

对于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按照司法程序实行进行式报道或连续报道,不得利用新闻报道对司法审判施加舆论影响,以防“媒介审判”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非法出版行为:(1)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2)假冒报刊名称出版(3)转让刊号和出版权(4)盗印报刊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主管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审批、建立和撤销以及网络传播音频、视频等工作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管理主要涉及:禁播规定、审查规定、限制播放规定、转播规定、直播规定等。

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互联网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登载在互联网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互联网出版准入条件:有确定的出版范围;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

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是指利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和其它视音频摄制设备拍摄、录制的,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视音频节目。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可分为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证和新闻记者证认证。

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获得出版许可证的报纸和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以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

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的密级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我国法律禁止的传播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包括:①散布谣言;②宣扬邪教;③宣扬淫秽、色情;④渲染暴力、凶杀。散布谣言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的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构成淫秽出版物的要件:①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不是指一件作品的每一段话、每一个情节、每一个镜头都在宣扬淫秽内容,而是指整个作品的制作目的、主体、基本格调和基本倾向是宣扬淫秽行为的,诲淫的;②挑动人们的性欲。诱导人走向性自由、性犯罪、发生性错误、性犯罪、甚至出现性变态,而不能自拔,足以给普通人造成腐化堕落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理和精神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③没有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

“宣扬凶杀暴力”的出版物,是指以有害方式描述凶杀等犯罪活动或暴力行为,足以诱发犯罪,破坏社会治安的出版物。

名誉,是社会或他人对公民品德、才干、信誉、功绩、资历、和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

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侮辱,是指新闻报道、公开出版物以污秽、粗鄙、下流语言文字对特定人进行嘲笑、篾视、辱骂等旨在表达一种轻蔑、仇视或丑化他人形象的情绪而有贬损人格,降低他人尊严的行为。

诽谤,是指散布虚假事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损害他人名誉造成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的后果。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国际上公认的新闻传播纠纷的三大抗辩理由是内容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

公正评论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有可靠的事实来源的情况下,针对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立场公正的、没有恶意的评论,即使某些言辞是片面的、偏激的,甚至具有诽谤性,也不应该追究法律上的责任。

特许权是为了公众利益或者保护他人合法权益,有些特定主体可以作诽谤性的陈述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特许权分绝对特许权和有限特许权。

隐私,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 隐私权,又称“宁居权”,是公民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侵害他人隐私的情形:

1、公布、宣传他人的隐私。

2、窃取个人资讯。

3、侵入私生活领域。

4、侵入互联网的私生活区域。

侵害隐私的抗辩原则有:公共利益原则;社会知名人士和公共兴趣原则;政府官员隐私克减原则;公众知晓、公共场合、公开记录原则;权利人同意原则;使之不可辨认原则;等等。

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凡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项,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项,不受隐私权保护。

肖像,是公民以面部为中心的形态和神态的客观表现形式。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

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邻接权,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司法活动与新闻传播与舆论监督虽然都要求追求真实,但司法活动讲究独立性和程序性,而新闻传播与舆论监督讲究公开性和时效性。

新闻传播媒体监督司法的必要性:

1、满足公众知情权。

2、监督公权力。

3、新闻传播媒体职责所在。

4、司法实践的需要。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媒介审判具有两大负面影响:

1、亵渎了法治原则。

2、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

防范“媒介审判”J,就要做到:客观、真实,不煽风点火,不添油加醋。理性,不偏不倚,忠实记录历史。公正、平衡,给原被告双方同等说话的机会,甚至于给犯罪嫌疑人发言或为自己辩驳的机会。维护司法尊严,在法治原则下监督司法。

第三章

从行政行为主体看,对新闻传播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主要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

实行批准登L记制的意义有两点:一是确保媒体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二是便于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外国常驻新闻机构,是指外国新闻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并有一名或一名以上人员的分支机构。外国新闻机构派驻常驻记者和设立常驻新闻机构,实行申请批准注册制。

台湾记者来大陆采访,始于1987年。最先突破台湾当局禁令,首次公开派遣记者到大陆来采访的台湾新闻机构是《自立晚报》社

安全播出,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节目完整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完整并准确地播出、传输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 信号安全指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光信号不间断、高质量; 技术安全指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传播设施主要包括节目发射、接受设施和节目传送设施两大类。

记者站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设立记者站的主体是持有报刊出版许可证、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报社和新闻期刊社,出版文摘类或非新闻信息类报纸的报社不设立记者站。

经批准建立的记者站在3个月内仍不公开挂牌开展新闻业务活动的,由登记机关注销登记。

记者站的职能只限于专门开展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不得进行与上述新闻业务无关的其他活动 记者证是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核发。

第四章

关于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的制度,以确保重大政务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国务院率先设置新闻发言人

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最高机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关于新闻发布会的类型,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六种:例行新闻发布会、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告性新闻发布会、首脑新闻发布会和网络新闻发布会。

例行新闻发布会具有定期召开的特性,是新闻发布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现。

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是指在重大社会活动之前、之中或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它的特点是:有充分的准备和材料,具有宣传、动员的性质,也有树立活动组织者形象的目的,新闻发布会往往和活动相配合,活动的内容也是新闻发布会的内容。

宣告性新闻发布会内容集中,时间较短

2000年3月2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北京艺百网络举办了“中国首次网上新闻发布会”。审判公开,包括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等程序与内容。审判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活动,庭审既要高度透明,又要严格有序。

司法新闻的采访与报道,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尊重司法独立,维护法制尊严。

新闻报道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被称为“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

媒介审判”,通常发生于案件审理过程之中,主要表现是,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期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其事实往往是片面的、夸张的以至是失实的,其语言往往是煽情的,其后果足以影响法庭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公正性。而且,“媒介审判”还直接违反了有关司法独立的法律规定。

监督的前提就是公开,公开本身就意味着监督。因此,公开报道事实,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方式,是既实现舆论监督又避免干预司法独立的立足点。1987年,上海出版的《新闻报》率先刊登证券行情,每月一次,1990年7月创办“证券市场专版”,是国内第一个定期的证券新闻专版(专栏)。1991年6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的内部专刊《上海证券》创刊,7月1日正式出版,为全国第一张专业性的证券类报纸。

1993年1月2日起,上证所与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主办的正式报纸《上海证券报》创刊 证券信息的发布与报道,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要公开、公平、公正。二要真实、准确、完整。

目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刊物有“七报一刊”:《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改革报》和《证券市场周刊》。在证券新闻、特别是证券评论中,要反映不同的观点并力求使这些不同观点保持平衡,不得片面诱导。西方四大通讯社(指合众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

广告,是客户利用一定的媒介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和其他信息,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如推销商品、介绍服务事项等)的宣传方式。

对广告来说,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是广告宣传最有力的载体,是广告客户联系消费者最经常利用、最有效果的工具。

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四大媒介,因其受众多、影响大而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广告发布媒体。

1979年1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上海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所属部分工厂产品介绍》,在国内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

翌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电视广告“参桂补酒”以及第一部由外商提供的瑞士雷达表电视广告片。

在我国,广告法制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1982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个有关广告的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广告必须真实,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首要原则。

广告的真实性,是提高商品生产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商业信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

在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者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广告必须真实这一基本原则可具体化为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广告合法性,是指广告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必须符合强制性的法定要求,不得违背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广告内容的合法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得对国家禁止生产的商品或开展的服务事项作广告;二是虽然属于允许生产的商品或开展的服务,但国家禁止作广告宣传的,不得在广告中去宣传上述商品或服务;三是广告内容与其所推销的商品或所介绍的服务相一致,不得含有虚假的成份;四是广告内容不得含有法律明文禁止使用的表现方式。

广告形式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广告发布符合法定程序,必须通过合法的媒介或其他法律允许的形式;二是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不得采用有偿新闻报道形式作变相广告;三是广告形式本身应当符合法律允许的设置要求,如户外广告不得置于法律、法规禁止设置的场合或场所。媒体是广告发布的最终出口 我国广电广告经营管理容易高发六种违法违纪行为。这六种行为主要有:一是收受广告经营人员、广告客户送的钱物;二是以各种方式占有广告款物,包括将广告款存入小金库或者个人账户,将冲抵广告款的实物据为己有;三是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广告公司牟利;四是兼职取酬;五是不受监督滥用职权,个人说了算;六是利用职务之便,让亲友开办广告公司从中谋取私利。

关于广告播出的时限,《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今后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

第五章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况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一是以言论煽动危害国家安全,二是非法窃取或泄露国家秘密。

196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并于1976年3月生效。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主要是“煽动罪”和“泄密罪”。

煽动罪是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罪名。

所谓泄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是通过新闻媒体即借助于舆论监督来实现的。

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影响大、约束力强等特点,是广大普通公众实现对公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英国和加拿大的保密制度都构建于19世纪末,官方信息保密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英国的《官方保密法》制定于1889年

保密工作,就是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出发,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被非法泄露和利用,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地实现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泄密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新闻出版单位有必要实行以下四项保密制度:

1、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保密审查制度

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

4、新闻发布制度 新闻泄密行为可分为故意泄密行为和过失泄密行为两种。

故意泄密行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机密失控、国家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失的结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这是一种自觉地有意识的违反保密法规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过失泄密行为,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泄露国家机密的后果,却因思想麻痹、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者虽已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后果的行为。

在实践中,信息公开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安全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六章

公共秩序以维护社会秩序为核心,善良风俗以维护社会伦理为核心。在德国民法中,与公序良俗相当的概念是善良风俗; 英美法中,与公序良俗相近的概念称公共政策;

我国在法律层面则称为社会公德、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以美国为例,制裁淫秽出版物品的司法准则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希克林准则”时期;第二阶段,“罗思—梅莫瑞斯准则”时期;第三阶段,“米勒准则”时期。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本罪侵犯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

传播隐晦色情内容的法律责任L:第一,刑事处罚。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行为的,按照现行《刑法》规定的有关罪名进行处罚。其中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有如下三项:一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二是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三是传播淫秽物品罪。第二,治安管理行政处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或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公安机关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第三,文化行政处罚。根据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淫秽出版物应一律查禁。对出版、印刷、贩卖、出租、窝藏淫秽出版物者,根据法律规定,应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在公安、司法机关惩处之前,可先按本规定中关于对“色情出版物”的处罚内容,给予经济的、行政的处罚。对于色情出版物,也应该根据有关行政法规处理。根据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虽不属于淫秽物品,但是色情内容突出,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律不得出版、印刷、贩卖、出租、窝藏。

美国因有1000余个邪教组织,故被称为“邪教王国”。

邪教通常以“超自然能力”招徕信徒;以批判社会现存问题和拯救人类为口号吸引信徒;建立封闭的组织控制信徒。邪教组织的特征是:其一,邪教不是宗教、气功而又常常冒用宗教、气功的名义。其二,邪教疯狂进行造神活动。其三,制造、散布歪理邪说,蛊惑人心,欺骗群众。其四,发展、控制信徒,秘密结社。新闻传播媒体要注意将邪教从宗教信仰自由中区分开来,不能假借“宗教自由”之名而行违法之事。网络迷信是一种借网络媒体传播鬼神思想、实施占卜巫术的行为。

自杀的模仿现象源自对人的潜意识的引导,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人,经常接受消极信息,有可能变得相应消极。自杀率居发达国家首位的日本

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L: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传播的伦理底线应该是尊重生命。

勒纳在《传统社会的消逝》一文中把传媒喻为“奇妙的放大器”。

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大众传播媒体与社会发展》一书中也强调,有效的信息传播,不但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而且可以减缓变革中的困难和痛苦。

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新闻传播媒体“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

2005年9月,丹麦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刊登了涉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12幅漫画。在新闻传播的法律和政策方面,任何煽动民族仇视和歧视,破坏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都是违法的。

传媒应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妥善安排有关民族事务、宗教事务的报道,慎重处理民族生活习俗的报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第七章

收集和选择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信息。

新闻传播媒体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载体,将各种信息向受众传播。

新闻传播媒体通过信息收集、信息选择和信息传播对受众的思想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新闻信息是信息时代最为主要的信息。

信息时代公民权利最主要的价值是知情。知情是享受权利的前提,知情也是进行监督的前提。舆论监督是指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发表意见的人。舆论监督的客体是为我国法律和法规所保护的一切社会关系。

舆论监督的对象主要是一切权力,其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对于权力监督主要包括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决策效果的监督;对决策人物的监督主要表现为对决策人物产生的监督和决策人物产生后对其行为的监督。新中国的舆论监督发端于建国之初,而真正形成声势,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一个国家要保证公共权力尤其是政府权力的正当行使,必须设置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用权力制约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滋生。

在各种监督形式之中,舆论监督不仅是最有效、最快捷的,而且是最廉价、最易于操作的。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

侵权行为侵害的是包括物权和人身权等在内的绝对权利。绝对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和人身权。

我国民法将过错作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也就是说,除非法律有特殊的规定,否则,没有过错就不构成侵权行为。

法律上的过错分为故意的过错和过失的过错两种情况。

新闻侵权行为,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从形式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新闻侵权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

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J:

1、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发表

2、行为的违法性

3、新闻作品有可指认的对象

4、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作者的过错。

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构成诽谤的要件有:①诽谤的语言。②诽谤的语言必须是关于受害人的。③诽谤的语言被公开给第三者。④受害人的名誉受到了伤害。

新闻侵权导致的受害人合法权益损失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第一,社会评价的降低。第二,受害人的精神痛苦。第三,财产受损。

侵权行为存在的前提是过错的存在。过错分为两种情况:故意的过错和过失的过错。

在新闻侵权行为中,同样存在故意的过错和过失的过错两种情况。但是,在我国的新闻侵权实际中,过错行为主要 表现为过失的过错。

名誉有社会评价、客观、人格价值评价的特征。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与财产关联性。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伤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案主要表现为这样一些形式:报道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造谣中伤他人。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侮辱和诽谤两种形式。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

侮辱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暴力、语言或文字等形式贬低他人名誉、毁损他人人格的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捏造或散布虚假的事实以毁损他人的名誉。在新闻侵害名誉权中,诽谤一般表现为文字诽谤的形式。新闻侵害名誉权一般都以侮辱或诽谤的形式出现。侵害名誉权案是侵害了特定的名誉主体的人格权。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J: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

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表现,一是名誉贬损。二是精神损害。三是财产损失。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

1890年,美国私法学者沃伦和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论隐私权》,首次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即“不被了解的权利”。

隐私权,就是指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隐私权的特征:第一,权利主体是自然人。第二,隐私权案件的内容比较丰富,通常有私人通信秘密、生活秘密、身体秘密等。第三,隐私权的内容包括隐私主体对隐私的控制权。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

新闻记者擅自在新闻作品中公布他人隐私,一般出于四种原因:第一,并不认为自己披露的是他人的隐私;第二,认为被采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讲述这些情况就意味着同意公布;第三,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认为自己是出于良好的目的而公布;第四,为了获得轰动的效应。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J:

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和侵害名誉权的过错一样,新闻侵害隐私权同样分为故意的过错和过失的过错。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或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这是使不同公民相互之间区别开来的一个特定标志。

肖像权是指公民的个人形象通过摄影、造型或其他形式再现所享有的专有权以及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法律赋予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是以民事权利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它具有民事权利所应具备的一切特征。著作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

新闻作品的抄袭在现实生活中分为直接抄袭和间接抄袭两种。

抗辩事由是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构成抗辩事由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客观性;第二,对抗性。

新闻侵权诉讼中的抗辩事由:

1、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

2、公正评论

3、权威的消息来源

4、公众人物和公众兴趣

5、合理使用

6、受害人同意。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能,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从目前我国已经发生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看,相当数量的案件源于舆论监督。

新闻传播媒体发表的内容主要是以事实和意见为主的,其中,意见主要是以评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拥有较高知名度,且其活动与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密切的人物。

新闻侵权的工作预防:

1、与人为善,改进工作

2、公正评论,不当裁判

3、文风朴实,不违法律

4、细节真实,事实清楚

5、用词准确,切忌浮夸

6、严格审稿,兼听则明。

新闻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真实性。新闻越真实就越不会导致侵权。审稿制度是防止新闻侵权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一定要严把这道关口。

第八章

经济条件是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近现代新闻传播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得益于新闻自由理论。

新闻自由理论脱胎于人权思想,其基本内容是: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为宝贵的基本人权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等自由。

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宪政民主。

在资本主义社会,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并把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固定化、法律化,使得新闻自由有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在资本主义社会,宪政民主奠定了新闻传播法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般认为,英国新闻传播法制起源于1215年的《大宪章》(Magna Charter)对表达自由的保护。早在13世纪,英国就出现了手抄新闻书,此后又逐渐出现了新闻诗和新闻信。

1476年,英国富商威廉·凯顿(William Caxton)将现代印刷术从德国引入英国,在伦敦的威斯特敏斯特教堂开办了英国第一家印刷所,并由此获得了不受英王室干涉的相对出版自由。

1528年,亨利八世颁布法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这是英国第一个管制出版自由的法令。1557年,英国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著名的“星法院法令”,该法令各项审查制度的核心就是特许制。

1641年7月,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不久,“星法院法令”条令被正式取消,英国报业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出版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英国实行了战时新闻管制。战时新闻管制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宣传部,发表官方新闻,对邮电和新闻进行检查。

1949年第一次皇家新闻业委员会发表调查及工作报告,建议成立新闻评议会,目的在于提高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自由。

1953年7月1日,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新闻评议会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受理外界对新闻业的控告和申诉。早在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就在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报公司。1934年BBC开办电视台。

1954年6月议会通过了《独立电视法案》,允许设立商业性的广播电视机构。同年,英国组建独立电视局,1972年改名为独立广播局,同时管理英国的商业广播和商业电视。

2000年《信息自由法》的颁布对于具有保密传统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转变,《信息自由法》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以政府义务性规范的形式加以确定。

1662年,马萨诸塞殖民议会通过了第一个限制新闻出版的正式法案。

1690年,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Public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在波士顿诞生。美国新闻传播法制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战时新闻检查的传统。

一战结束后,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美国开始实行“红色恐怖”,其限制言论自由的立场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支持。1950年,美国颁布《麦卡伦法》,第一次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共产党报刊为非法,所有共产党报刊被迫停刊。1969年,沃伦·伯格担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后,基本上支持和维护了沃伦法官时代确立的新闻自由原则。1966年,第一部《信息自由法》的问世打开了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大门,成为美国政府信息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

“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成为法国以新闻自由为导向的新闻传播法制产生的思想基础。1789年大革命爆发,8月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陆军部在非常时期设立了“新闻检查局”。

1964年,法国颁布了《广播电视法》,将广电公司改组为法国广播电视管理局。

密特朗上台后,于1982年通过新的《广播法》,允许开设私营电台。1985年政府宣布开放商业电视,后又进一步放宽了对私人建立电视台的限制。

1868年,明治政府出版了日本的第一份官方报纸——《太政官日志》。1869年2月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规《报纸印行条例》。1870年4月,日本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报纸《横滨每日新闻》创刊。

为了加强对新闻言论的统一管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于1936年成立了“内阁情报委员会”,后改名为“内阁情报局”。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于1950年5月2日颁布实施了著名的“电波三法”——《电波法》、《广播法》和《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战国时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思想、言论归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令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禁书法令。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作为官方新闻信息传播媒体的报纸最早产生于唐代,至宋代已相当流行,这些报纸始称“进奏 院报”,后被统称为“邸报”。尽管在古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新闻法律规范,而且近代新闻传播法制也开始萌芽,但其制度的核心依然只是为了封建王权。

清政府于1906年7月公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新闻传播法规。

清末新闻传播法制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L在:

1、初步建立了新闻传播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初步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2、确立了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新闻传播法律制度。在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上,清政府首先改事先审查制度为“存查”制度。袁世凯上台不久,就于1914年4月2日颁布了《报纸条例》。

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新闻基本法虽然只有1930年《出版法》、1937年《修正出版法》和1945年《新闻记者法》。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并公开宣称“以党治国”、“***”。在新闻宣传方面,则提出了“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的指导方针。

所谓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地控制。

“新闻统制”实际上就是“新闻控制”。这种新闻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日益发展的进步新闻宣传活动,效法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新闻经验,宣扬“国家至上”的原则,进行“民族主义的新闻建设”,凡是反对国民党的宣传,一律以危害“国家”、“民族”利益为由予以取缔和镇压。

第二,通过制定和颁行《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1931年2月4日)等非常法,加重对有害于其政治统治的新闻宣传活动的惩罚,加强国民党当局对上述活动的紧急处理权。第三,建立和完善各项新闻监管制度,严格控制新闻活动。

经过建国后数年的努力,新中国的新闻传播法制已初具轮廓,从新闻立法的对象上看,既包括纸质媒体,也包括电子媒体;从新闻立法的内容上看,既包括对新闻自由的保护,也包括对新闻活动的管理。我国新时期新闻传播法制的发展是以1982年宪法为发端的。

2007年,酝酿已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终获颁布,为公众知情权的保障增加了重要筹码。

第九章

职业道德的产生是以职业的出现为前提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品经济社会里,以讲信誉为表征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人的重要社会资源。

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责任、职业权利、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

职业责任,指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各种责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按照国家规定或组织契约与社会习惯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职业权利,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职业利益是职业责任的基础,而职业权利是人们承担职业责任的前提。

职业道德就是要求任何一种合法职业的从业者,在行使社会赋予他的特定职业权利,通过职业活动获取合法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使自己的每一个职业行为都能够经得起伦理的追问。职业道德的特征J:一是无害原则。二是保守机密原则。三是自主原则。四是知情同意原则。无害原则是人类道德的基本底线,也就是最低道德标准,它是在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以理性的方式最能接受的基本价值准则。

个人隐私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这是建立个人尊严的重要前提,是保持世俗私生活和谐的道德力量所在。自主原则,就是强调每个理性的人都具有自决的能力,也就是说他有能力做出追求自认为是好的生活的理性计划,以此类推,人们也应该尊重他人同样的自我决定能力。

一般认为,十五六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的一批手抄新闻者,是世界上首批以传播新闻为业而谋生的人。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

1、新闻传播从业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

2、新闻传播从业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新闻传播媒体才能完成传播活动。

3、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

任何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体都与单纯的营利企业不同,它又是一个具有公益性的公共机构,必须追求社会效益。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主要调节以下一些关系L:一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与受众的关系。二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三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与同行的关系。四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指媒体发布的信息的接受者,如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等等。受众是新闻传播从业者的服务对象,新闻传播从业者是为受众而存在的,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特点L:

(一)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

(二)职业性与大众性的统一

(三)团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统一。

伦理学在传统上认为道义责任的主体必然是自然人,按这种观点,新闻传播中道德责任的主体无疑是指各类新闻传播从业者。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共同点:

1、目的具有一致性

2、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区别J:

(一)形成方式不同

(二)实现方式不同

(三)表现形式不同。一些著名的新闻传播教育院所也提出过一些职业道德规范,最著名者如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斯为学生拟定的“记者守则”。美国的霍姆斯大法官曾说:“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积淀”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的作用:一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为新闻传播法规提供存在的价值基础。二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具有多方面的补充作用。

第十章

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模式是:一条道德原则 + 几条道德规范。

道德原则,或称作道德根本原则、道德基本原则,是整个道德规范体系的精髓,是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相区别的最根本的和最显著的标志。

16世纪末,反对封建新闻统制、呼吁新闻言论与出版自由权利的斗争首先在英国出现。

1690年9月25日,北美大陆上的第一份现代报刊《国内外公共事件报》(Publick Occu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创刊。

1904年,普利策(Pulitzer)在纽约出版的《北美评论》上发表《新闻学院》一文。

社会责任论的重要观点有三:一是新闻自由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道德与法律是行使新闻自由权利的制衡器。二是 理性不能主宰人性,人类不是天生就有一种去寻求真理和服从真理的道德感。三是新闻自由权利是新闻传播媒体、公众和政府共享的权利,强调新闻自由不能仅仅强调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的权利,还要强调公众和政府的权利。社会责任论的核心是,要求新闻传播媒体在享有自由权利的时候,克尽对社会和公众的义务和责任。自社会责任论问世后,社会责任的原则已经取代新闻自由的原则而成为西方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其具体内容有三:一是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二是提倡人们在为他人与社会奉献的同时尊重与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三是强调为他人与社会服务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不同形式的表现。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为人民服务主要是共产党人的道德原则。

为人民服务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一是它是社会主义各行各业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它是各种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待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思想观念及行为选择原则;三是它贯穿在社会主义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规范之中,存在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发展的整个过程。

当好人民的公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

新闻传播从业者要把人民群众时刻放在心头,虚心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的基本内涵J:一是忠于职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要充当党群联系的桥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负责,是衡量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有无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品质的一个根本标志和客观尺度。

对于新闻传播工作来说,忠于职守、具有职业责任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现代社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体是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影响舆论的理想工具。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与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斯(Walter Williams)主持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准则《报人守则》。新闻必须真实、客观与公正,这是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闻传播事业都认可的一条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1980年9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新闻特写《吉米的世界》。这篇新闻特写是该报女记者珍妮特·库克。新闻必须客观、公正,主要有三层含义J:一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二是要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三是要保持平衡。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以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而轰动世界。新闻与评论必须严格分开,评论意见只出现在社论或署名评论文章中。

清正廉洁,是指新闻传播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始终将整个社会的受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或受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也以社会的或受众的利益为重,决不以权谋私。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传播从业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后发表有利于被采访对象的新闻报道的行为。

有偿不闻,是指新闻传播从业者收取被采访报道对象一定费用后不发表不利于被采访对象的新闻报道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二是要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三是不得伤风害俗,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四是要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不诽谤他人,不揭人隐私。

维护司法尊严与司法公正,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公正审判,不干涉妨碍法院的独立审判权。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竞争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点J:一是掌握报道时机的竞争。二是发掘信息资源的竞争。三是开发自身潜力的竞争。

掌握报道时机的竞争,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之间为了及时采写并率先刊播新闻报道而展开的一种竞争,即人们常说的“抢新闻”。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在其1996年修订并通过的《伦理准则》(Code of Ethics)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同情”(Compassion)这一全新的职业道德理念。

第十一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负责,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传播工作者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

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监督权,这意味着新闻传播工作者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意义在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善于舆论引导,在新闻传播工作实践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舆论导向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教化功能。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低俗问题主要表现是:语言暴力、着装暴露、行为轻佻。

新闻传播事业在社会上具有双重角色:首先是社会舆论机关,具有思想宣传、信息传播、文化教育、娱乐服务等社会功能,必须重视其社会效益;其次是一种经济企业,必须按照企业的方法经营,媒介产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其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舆论监督要服务大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报道对记者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高L。首先,在保证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同时还要预见社会反响及其承受能力,要讲究报道策略,即第一时间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披露真相,对于事发原因尽量给与客观科学的解释,要将报道的负效应降至最低。其次,突发事件报道一般会遭遇压力和阻挠,要求新闻记者有抗压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再次,新闻记者还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既保证时效性,又讲究质量,善于整合不同媒体的资源,全方位立体传播突发事件进展过程的方方面面。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传播事业与生俱来的特点。

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都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视作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信条。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

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公众如实报道新闻、反映舆论,给受众提供一幅客观世界的真实图景。记者的角色是一个观察者、记录者而非事件的制造者、当事人。

反科学的传播及不负责任的转载的原因有如下几条:首先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哗众取宠。其次,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客观因素时时在冲击着新闻事实的如实报道。

发扬优良作风,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密切联系群众”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当然也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者应发扬的工作作风。

有偿新闻的具体表现有:一是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二是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报道对象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新闻发稿权谋取私利恶性程度更高的是新闻敲诈。

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及新闻敲诈的实质都是新闻报道权力寻租。

“两个分开”是指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

“广告性新闻”和“新闻性广告”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所禁止,但仍时有发生。前者是指有些新闻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把广告按新闻来处理,不标明广告,以假乱真;后者是指为增强广告可信度甚至把广告写成新闻,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以蒙骗受众,讨好广告客户。

“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是“坚持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新闻媒体的吸引力?首先,要创新报道的形式。其次,要创新报道方法。对于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最常见的形式便是集中式报道、系列报道以及连续报道。

“坚持改革创新”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竞争和融合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借鉴和扬弃的关系。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纪也有着明显的不同L。首先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其次是强制方式和力量的不同。此外,新闻传播职业活动的道德要求与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纪的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完全相同。

新闻传播法纪对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L,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闻传播法纪能切实保障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的实现。其次,新闻传播法纪是进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用来维护和推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我国新闻传播媒体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开展国际新闻传播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形成。2009年2月23日,中国日报社的《中国日报·美国版》正式在美创刊。

第十二章

道德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是通过道德评价与道德教育来实施的。

道德境界,是在特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推动下形成的针对全体社会公民而言的道德类型或道德修养程度,是人们在道德评价、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等道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高低不同的道德品质状况的综合反映。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从哲学伦理的角度将人生境界依次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人作为自然人而生活的最低境界; 功利境界是以追求功名利禄为主要目的的较低境界; 道德境界是人作为道德人而生活的较高境界; 天地境界是人与天地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发展为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境界,就是指特定职业的从业者,通过接受相关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相关职业道德修养之后所达到的职业道德的觉悟程度,或者说是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状况、道德情操水平。

新闻传播职业,其特殊性L主要表现在:首先,新闻传播职业是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地位的职业。其次,新闻传播从业者是具有重要的信息特权地位的职业。最后,由于以上两大特权地位所决定的,新闻传播从业者自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世人瞩目与崇尚的对象。

在我国,新闻传播媒体直接隶属党的领导,在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发挥超越媒体的权力作用。

在美国,新闻传播从业者必须具备如下品德:尊重并客观、准确地还原客观事实;公平、公正;尊重个人隐私;独立于既得利益集团;对社会和公众利益负责;尊重法律;正派和高品味等等。

在世界许多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准则中,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准确、公正是最基本、也是最终的职业道德要求。

影响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提升的主要因素J:首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受社会整体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受该行业自身发展与成熟程度的影响。最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受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个体道德修养的影响。

周鸿书在《记者必备的五大素质》中提出优秀记者的素质要求,认为优秀记者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品德:德、识、能、学、搏。

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善恶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去评价他人、衡量自己的行为。

道德评价的作用最终是通过道德评价的形式来完成的。一般而言,道德评价的形式有三种: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

社会舆论,是指一定社会、阶级、集团、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原则,对特定的个人或群体的道德行为以及社会现象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

社会舆论主要来自两种渠道:一种是口头议论;一种是媒介传播。

内心信念,是一种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评价行为。指人们依照自己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的肯 定或否定。

内心信念主要是通过个人良心来发挥作用。内心信念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培养和教育。

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历史的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习惯性的道德倾向和道德评价行为。道德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作用;二是调节作用;三是管理作用。

道德评价的认识作用,是指道德评价以具有善恶意义的准则、风俗、情绪、信念、理想等,提供有关现实社会关系状况的各种真实信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认识。

道德评价的调节作用,是指道德通过评价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

1、普遍性

2、倾向性

3、自觉性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是由其特定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效果所决定。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较之于强制性的法律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觉自愿的特点。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L:

1、完善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与评价内容,是新闻传播职业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成熟的重要标志

2、赏罚得当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是促进新闻传播行业不断完善、升华,走向更高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

3、不断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是调节业界与社会其他各行业、各群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建设起步于19世纪70年代,以瑞典1874年成立的发行人俱乐部为最早。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则始于1908年。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Walter Williams)主持制定的《记者手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标准。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80年8月成立。

在我国,由于新闻立法的滞后,新闻政策在新闻管理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较早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是1981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和首都各新闻单位拟定的十条《记者守则》(试行草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评价的类型J:

1、媒体评估机构的评价

2、新闻评议委员会的评价

3、新闻传播媒体内部的自评、自查

4、来自社会的评估与监督

媒体评估机构是指针对各种不同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的各项运行指标进行量化测评分析,并获取各类相关数据的专门机构。

美国是世界视听率调查的发源地,以AC 尼尔森(AC Nielsen)和阿比壮(Arbitron Company)为代表的美国视听率调查公司,在技术领先、调查方法更新以及调查程序的规范与精致等方面为该行业树立了典范。英国最主要的收视率调查公司BARB 日本视听率调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Video Research Ltd(简称VR)、法国最主要的收视率数据供应商MEDIAMETRIE公司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电视媒介评估机构。

传统媒体的评估主要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组织,根据政治、业务等综合标准评出优秀的媒体。

电视媒体评估包括电视台评估、频道评估、节目评估,以电视节目评估为主。评估指标主要有五项:收视率、对象收视率、满意度、媒体形象、相关性等。在中国,TNS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分别合资建立了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CVSC-SOFRES MEDIA 简称CSM)是1997年由原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和法国索福瑞(Sofres)集团合作正式成立的媒介评估机构,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收视率调查专业公司。新闻评议委员会,是帮助报业实行自律的他律组织。最早成立的是1916年瑞典“报业荣誉法庭”。

报社规章制度,是指各个报社根据法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对本报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有关工作职责、工作秩序、工作方法、工作纪律等具体规定。

考核评估制度,指报社通过量化的方法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估体系,对报社员工执行科学化管理。

对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它主要是针对特定职业的道德需要,以特定职业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为内容的道德培养过程。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1、渐进性

2、倾向性

3、多元性 早期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是与新闻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个性解放带来了新闻自由思想的确立。

倾向性,是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上。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思想的正确性。

在我国,传统社会伦理、政治的合而为一,使道德与政治本身就密不可分。多元性,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L:

1、马列主义新闻传播伦理思想

2、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

3、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活动的主要规范与操作技巧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新闻传播行业内部的职业道德教育

2、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自我职业道德教育

3、在校新闻传播院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自我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依据相关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道德提升的过程。其主体、客体都是“自我”,目的在于使自我养成适合职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就是自我学习、自我体会、自我提高。自古以来最为提倡的就是:内省与慎独。作为新闻传播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主要是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第十三章

在西方各国,大多数新闻传播从业者以新闻自由为护身符。

19世纪末,美国报纸出现黄色浪潮,大量传播凶杀、色情等刺激性报道。19世纪30年代商业报刊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报业进入垄断阶段,新闻自由的权利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广告在报纸上的比重日增,20年代时占报纸版面50%,后来发展到60-70%,使报纸成为一种能赚大钱的好买卖,同时也使报纸为广告所左右。

1841年,美国近代著名报人霍格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创办《纽约论坛报》。自1896年10月25日起,《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每天在其报眼位置刊印社训:“所有的新闻都是适宜刊登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斯(Walter Williams)主持制定了《报人守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准则。《报人守则》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业是一种专门职业;一个大众的报纸应为大众所信赖,正确与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报人应只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事情;广告、新闻与社论,均应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它们应有一个真实与廉洁的标准。

《记者道德律》强调,新闻记者的第一责任是向公众报道正确的、无偏见的事实,要求记者遵守正确和公正两个原则。

新闻评议制度是运用自律方式让新闻传播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内容包括建立民间自愿性的职业道德评议组织、出版职业道德建设评议刊物、制订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开展日常性的职业道德评议活动。1946年7月23日,刚成立的日本新闻协会就制定出《新闻伦理纲领》,以作为日本新闻业的行为规范。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起最后决定作用的是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内在信念。早在1910年,国际期刊业联合会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

1916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斯主持制定的《报人守则》为第一届世界报业大会所接受,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办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乃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

马克思指出,人民的报刊和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从业者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真正的„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恩格斯曾指出,读者“有权要求我们向他们提供的东西都是认真工作的成果”。

列宁对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伟大贡献L:一是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二是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针。三是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

列宁把党性原则视作一条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条贯穿在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体系中的生命线。

1912年11月2日,列宁在给《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中强调要有一个“团结一致的编辑部或全体撰稿人员”。列宁说:“多用事实少用空话来宣传,要知道现在空话既不能说服工人,也不能说服农民,只有用实例才能说服他们。”

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的新闻传播伦理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L:一是新闻传播从业者以品性为第一要素。二是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三是报刊要反映民情,指陈时事,主持清议,为民请命。四是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

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为典型的中国共产党党报整风改革运动,1947年由《晋绥日报》率先发起的解放区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就其道德意义而言,是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运动。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L,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第三,坚持真理与正义,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道德要求,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几年,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出现了战略性的变化。反对媚俗与炒作,加强新闻传播从业者形象建设,成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下载信息伦理与法规春(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伦理与法规春(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法规与伦理范文

    卫生法规 卫生法的渊源:宪法、卫生法律 一、卫生法基本原则: 1、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益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中西医协调发展原则; 4、国家卫生监督原则:卫生监督包括——医政......

    新闻伦理与法规_复习资料

    新闻伦理与法规 一、名词解释。 1、新闻道德: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用来调整新闻媒体与社会、新闻媒体相互之间、新闻媒体与新......

    护理伦理与法规教案

    护理伦理与法规教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伦理与法规》是我校护理系高职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护理伦理与卫生法规两个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确......

    新闻传播学伦理与法规学习心得

    新闻传播伦理法规总 新闻传播学伦理与法规学习心得 通过20世纪60年代萨立文诉《纽约时报》知道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判决,同时也确立了美国日后的媒体诽谤之确立的重要法律原......

    新闻伦理与法规的现象

    浅谈三种违反新闻伦理与法规的现象 ——有偿新闻、新闻性广告、犯罪行为过度描述 12090336 体育新闻 侯杨婧桐 【摘要】作为社会的传播领域,新闻总是浮在风口浪尖上,它是社会......

    新闻伦理与法规整理(最终版)

    新闻伦理与法规考点总结 (整理的有问题有错误的话和我联系,晓爽) 社会利益与社会规范 1、社会利益 (1)个体之间的不同利益 (2)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 (3)强势群体利益与弱势群体利益 (4)个......

    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点总结(精选)

    新闻伦理与法规 一、媒介新闻中的抉择 1.案例: · 2005年8月30日,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新奥尔良着陆,曾经的街道到处漂浮着尸体,报纸头条放照片的选择。 ·寻找汤兰兰?案件 ·三联......

    广告伦理与法规考试重点[精选]

    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1趣味低俗 2有违历史伦理 6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等内容 淫秽断定1整体原则2传播载体与渠道 界定权限1一式三份鉴定书2盖章签字 7民族宗教种族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