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伦理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1: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伦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伦理论文》。

第一篇:信息伦理论文

论信息社会对传统伦理带来的冲击----信息化和信

息犯罪

【摘要】现代化与信息犯罪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信息犯罪,信息犯罪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大量增多是由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法制原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才能控制信息犯罪的发展。【关键字】现代化;信息犯罪; 【正文】

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逐渐迈进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化、快速传递与检索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急剧增长的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经济增长创造了必要的动力。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综合症也越来越明显,其突出表现就信息犯罪,信息犯罪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因此深入研究现代化与信息犯罪的相关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已把人类社会推向了网络化的时代,这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我们既有的社会经济结构,而且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了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例如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准确快速的信息就是一种无形的价值财富。并且人们现在可以足不出户就可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到地球的另一半所发生的事情。另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数量增多,海量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从而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都极大地依赖于信息化发展成果。而在另一方面,也给人们识别信息的真伪带来极大的困难。这样就是一些人能够不正当地利用信息获取利益,甚至利用信息进行犯罪。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信息犯罪包括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欺诈、信息破坏、信息盗窃、信息渎职和信息污染等等。

信息犯罪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它一般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故意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危害公民合法权益并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信息犯罪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经济诈骗、贩卖色情信息、散布谣言、窃取个人、企业、政府的机密等。

犯罪手法隐蔽。一般犯罪都是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下的犯罪证据来侦破案件。可是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多数信息犯罪是通过程序和数据等这些无形的操作来实现,作案的直接对象也通常是那些无形的电子数据和信息资料。正是由于信息犯罪作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犯罪行为实施后对机器硬件之类的信息载体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坏,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所以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犯罪成功率极高。同时,由于信息犯罪的证据主要存在于软件之中,这也使得犯罪分子很容易转移或毁灭罪证,尤其是利用远程计算机通信网络实施的犯罪,罪犯往往难以追寻,从而增加了破案难度。据统计,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还不到10%,其中定罪的不到3%。

网络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也为各种信息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高技术作案手段,诸如偷窃机密、调拨资金、金融投机、剽窃软件、偷漏税款、盗码并机、发布虚假信息、私自解密入侵网络资源等信息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例如,个人计算机利用电话线就可以接入全球性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型主机等等,而且这些犯罪活动操作起来极为方便。

即使信息犯罪频频发生,但是它所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时代发展,无论个人、公司企业,还是国家组织,都在日常运作中运用到信息技术来处理各种事务。信息犯罪对知识产权、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涉及国家机密或战略决策的计算机系统,一旦遭到侵犯或破坏,就可能给国家主权与安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曾通过全美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把自己设计的病毒程序输入五角大楼远景规划网络,导致美国军事基地和国家航天航空局的6000多台电脑全部瘫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亿美元。

近几年来,信息犯罪中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随意侮辱诽谤他人、滥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犯罪行为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威胁。这些信息污染和滥用现象,有的是出于经济动机,有的是出于各种非经济目的,如散布反动言论或种族主义、恐怖主义的游戏软件等,则主要是出于危害国家安全,挑起种族情绪的目的。

因此,信息化给人类是带来了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所创造的财富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与快,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随之而来的种种不良因素,更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否则,信息犯罪也会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形态,而且也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和科技的直接先导,甚至超过了资本的作用,信息资源的脆弱性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保证信息安全。今天,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日益发展,信息犯罪愈演愈烈,人们对信息犯罪的安全对策也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要预防和打击信息犯罪,全社会都应注重信息安全,国家应尽快立法,制定新的信息犯罪法规,共同防范和打击信息犯罪,警戒那些试图进行信息犯罪的不稳定分子。加强工作站的认证,实行芯片卡制度。芯片卡实际上是一个由密码保护的微处理机,它带有使用者标识符,其功能有利于计算文件密钥和计算会昭密钥,使用时可提供识别芯片卡携带者个人的特别编号。同时运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防范信息犯罪。并且,实行网络安全认证制度和防火墙技术及网络监控管理,确保网上服务器的安全,防止数据、密码的丢失或被盗,阻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络,对于信息犯罪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参考文献】

(1)姓名:.学号:.论信息社会对传统伦理带来的冲击----信息化和信息犯罪.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计算机系.2013.5.26.

第二篇:医学伦理论文

最近在网上看了《医者仁心》,不知道为什么,看的过程我都很揪心。也许以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去看这部医学题材的电视剧,会有些残酷,因为仍然生活在医学院校这个象牙塔里的我们,它带有了太深刻的现实影射作用,它让我们对医学这条道路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整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一切看起来又重归回那么美好的样子。在剧情的曲折发展中,我们都太彷徨、太愤慨、太无奈,最后又太舒心,苦尽甘来。如果在现实的中国医疗大环境中,我们最后也能收获美好,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这部剧完美收场必然少不了剧中人物如钟立行、武明训、江一丹和严如意等人对理想的强烈坚持和对医德、对职业信仰的不懈追求,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虽然他们偶尔也会迷失,但都终究没有泯灭自己的良心,这是我最敬佩他们的。在电视观看过程中,不禁引发了我对医学伦理的深深思考,在这里本人就其中印象深刻之一二案例做详细剖析。记得开头讲述了一个因出现排异反应需要马上进行二次肾移植的七十岁白人露茜,昏迷前签署了一份不接受体外循环、气管切开术和非人道救助的文件,按照美国的法律这意味着故事主人公钟主任不能违背病人意愿展开急救。但露茜丈夫苦苦哀求钟立行救救自己的妻子,最后钟立行因听说露茜和自己刚因车祸去世的妹妹同一天生日,便决定强忍着悲痛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了患者。手术成功后,却遭到患者女儿将其告上法庭。是的,依据法律,院方不该违背患者意愿作出对其进行救治的处理。但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是我们每个医生都应遵守的医德规范,我们本着有利原则,一切都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有错吗?生命是神圣的,作为一个医生,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生命的终结,特别是在自己有能力对其进行帮助的情况下。可是,当患者本人意愿与家属意愿发生冲突时,当患者意愿与我们救死扶伤的初衷相违背时,我们该怎么选择?即使在良心的驱使下,钟医生救活了患者,可是他得到了什么呢?不过是患者家属的不解而已。而且这样做,他触犯了法律,没有做到尊重病人自主权,于是他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终究他心寒了,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怀疑了。

医务人员忙碌、劳累、压抑,却不被理解,得不到应得的报酬。从失望到愤怒,从无奈到忘记理想。在这个信任危机、信仰危机的年代,我们不断抱怨恶劣的职业环境,却又不知不觉的成为了帮凶,我们感慨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精神匮乏,却又一点一点的陷进贪欲的漩涡。于是,环境成了借口,让我们放弃信仰,一切变得心安理得。王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贪念、逞能一手造成了他最后的下场。刘敏护士长也因医患纠纷被病人家属打过、骂过、误解过,可是她却能积极承认错误,本着诚信原则,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才不至于在医闹中迷失自我。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医疗事故、医患纠纷、药品回扣、商业贿赂、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等等,病人也好医生也好,大家都在相互抱怨,都觉得不公平,却没人能改变这一切。当医患纠纷出现时,作为医生,我们只能忍,寻找积极有效的沟通方法。在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哈医大医学生被砍,几乎六乘看客持高兴态度;医院抢救无效,全体医护人员上至院长下至后勤工人全被迫要求跪在死者灵堂。真的想问,这一切究竟谁对谁错,是什么导致了如今医生的地位如此低下,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医生实在不应受此屈辱的待遇。中国政府现状、卫生体制不健全、部分医生医德的缺乏以及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共同将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种状况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但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要清楚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医生代表着付出与奉献。我们可以说做医生很痛苦,可以说这种环境下医生才是真正的弱者,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做为医生的底线和尊严,不应该放弃理想和信仰,要在实践中突破迷惑而不是随波逐流。也许医务人员只有回归内心,坚定信念,重拾我们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真正做到“医者仁心”,才能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找到出路。

第三篇:管理伦理论文

摘 要: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分析我国企业以及跨国的国人经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分析问题,拟定解决问题措施,并实施改革计划,最终达到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通过对深圳古驰服装店员工管理体系的解析,提供了如何建立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并运用管理伦理理论进行监督和规范员工行为,提出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伦理制度,协调企业人力资源,有序、科学系统的运营,实现企业最终整体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

关键字:现代管理理论制度 伦理管理 工作环境 员工和企业利益

引言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市场逐步走向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与外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互作用影响下,在借鉴吸收过程中,经过整合与改善,形成中国式的企业领导。在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领导模式下,利益权重过大的经营方式,改革前的传统中国式领导之后在利益诱导下,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优良的中国管理伦理出现严重的失衡。这不仅给企业的管理带来负面的问题,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尤其是企业工作环境得不到保障,员工利益受到损害。

一、我国市场经济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现状分析

所谓企业伦理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规范,使其行为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维护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维护合理、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通过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标的建立,来指导、规范和评判企业行为,从而使得企业和社会获得长远发展,人权得到切实保障的管理过程.[1]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或者是一个企业都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组织成员,以便能更好地下达组织目标,进行管理调度,实施方案行动,提高组织团队的工作效用。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监督管理必不可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此,我们可以把伦理管理失衡的现象归纳为:首先,疲惫的软件制度。虽然现在许多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制度,但其中有一些缺少科学性、全局性。一群羊需要一只有统治力的狼领导,约束和引导羊群执行任务目标,现代的管理制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伦理管理是现代管理制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机械式的现代管理制度,缺乏对人性的关心,没有把人的需求考虑进去,单一的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长久执

行过程中,逐步消磨员工的个性、创造能力和活力。所以有必要建立附有优良的伦理管理制度,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为员工创造和谐融洽的生产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度,进而刺激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较小的工作环境付出,带来较大的收益。其次,缺乏责任心:第一,对员工的不负责。环境是生存之本,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基础需求,比如生理、安全和情感等,在满足基本的需求,企业也应该重视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在利益金钱的诱导下,企业宁愿把资金投入到生产中而不情愿花较少的钱来建立工作环境,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维和,安全保障等。第二,对社会的不负责。经济时代的今天,道德与良心逐渐消逝,资本家更多的关注经济利润,缺乏社会责任心,在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缺少爱心。在社会的谴责下,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环境。第三,对自然环境的不负责。为了减少资本投资,减轻负担,很多企业没有按生产管理标准进行生产、排放等,以污染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自身的发展。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影响到员工身体健康,在此受到社会的制裁,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环境。

二、古驰集团的员工管理状况—以员工反应信呈现

您好。我们以前都是古驰深圳万象城店的员工,都曾怀着美好的梦想加入了古驰,但是我们的梦想在古驰却成了噩梦,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留下了古驰给我们的伤病,例如长期长时间站立导致的脊椎病、骨骼变形、静脉曲张、不孕和容易流产等疾病,当然古驰给我们的“莫须有”的罚款和非法克扣的加班工资同样让我们心力憔悴,前不久我们因为不堪忍受公司的非法劳动待遇和非人性劳动环境而集体辞职,现就古驰公司的非法劳动状况和非人性管理状况提出控诉如下:

首先,我们工作日每日站立超过 14 个小时,工作期间却不得小憩、喝水或 进食,即使是孕妇也是如此。根据古驰的规定,我们在每日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得坐下休息,不得喝水,不得进食,即使是孕妇,也不得在上班时间进食,即使在后台也不可以,违反 8 次规定会被解雇,也就是说一个孕妇如果在工作时间,为了补充营养的需要,在后台吃一个苹果将被记过,吃八个苹果也可能会被解雇。

其次,我们长时间站立加班,古驰却费尽心机非法克扣加班费。深圳古驰的旗舰店“万象城店”在没有依法获得深圳相关劳动部门审批的情况下,竟然拿着上海的审批在深圳实行“综合工时制”,每日的工作经常是从早晨 9 点多到深夜 12 点以后;每天都需要点货,工作持续到次日凌晨2、3 点钟也属常态(这种情况是不计算工作时间的)。古驰深圳旗舰店没有安保措施,已经投了保险的昂贵奢侈品一旦丢失,全体店内员工仍需连带赔偿。令人惊讶的是,古驰的旗舰店竟然没有安保措施,据说辖区民警都感到震惊,但是古驰并不会因此有任何损失,甚至还可能因此获利。这是因为很多奢侈品已经投了保险,并且所有员工都须要为丢失的商品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古驰双份获赔,并因此获利。最令人心酸的事情是,有的员工刚刚休完婚假或者产假,很多公司会给员工一个红包,但是休假回到古驰,可能面对一大笔赔款。公司男领导竟然会在洗手间门口拦截女员工,进行“训斥”惩罚。公司早会,实行“厕禁”,就是说期间禁止上洗手间,否则,如厕的女店员会遭遇守在洗手间门口的“大领导”训斥,要知道洗手间是一个很小的隔间,从里面外面的人可以相互听到彼此的呼吸。公司的某些管理政策朝令夕改,领导喜怒无常,令员工无所适从。例如,某些领导今天可能说,中午休息,不得到周边闲逛,有损公司形象;明天可能会说,为什么你们午休时

间不到周边去逛逛,增长一些见识呢?

三、缺乏伦理下的企业管理弊端

(一)、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瓶颈

有效的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基础,管理者缺乏伦理下进行领导和监督,视角狭隘,重视维度少。简单的管制生产,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平台,只是单一的下行沟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答复,挫伤员工自尊心,可能引起职工的怠工,从而阻碍生产力的提高。影响工作环境的建立和维护,缺少亲和力。

(二)、涣散的工作团队

缺乏伦理下的管理,对于任务型组织来讲,似乎还可以,但长久下去,消磨员工满意度。而对于创新型的组织来讲,只注重效力是不能胜任的,缺少人性设计的组织结构,等级森严,组织凝聚力溃散,团队容易形成离散个体,没能发挥组织应有的效用

(三)、资源闲置

机械式的生产,表面上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际不然,工作负荷大,责任艰巨,易使员工过度劳累,身心健康受阻。从长远的目光来分析,是不利于组织的发展的。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产量,营业额等,而没有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自我实现难以得到满足,增大员工流失量,加大资本投入的浪费。从公平理论来讲,员工得不到满足,可能减少自己的劳动投入量或是唆使别人减少努力,从而使本人与他人的付出与报酬比率相等,结果公司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没有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易形成资源浪费。

(四)、草根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反应一个组织的精神面貌。缺乏管理伦理,企业可能只会抓紧生产,倾向产出量的大小,从而忽视对员工的关注。比如说较少的晋升机会,劳动报酬与体力脑力付出不成相关性,缺少培训学习,员工福利待遇不合理等,员工当家作主的身份没有被予以肯定。精神上没有清晰明确的观点来约束自己,企业组织文化模糊,不利于组织朝向既定的目标努力。没有形成自己本企业的价值观,长期经营过程中,易产生的草根文化,不具备竞争实力。

四、当前中国企业伦理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利益相关人的权力”时代已经来临,它应该为企业的核心战略,来促进产品革新和系统的提升,以及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来支撑现在或将来的经营计划。[2]当然我们所说的伦理管理失衡是相对于制度管理而言(制度指除伦理以外的其他正式约束)。由于中国在改革中太重视制度管理而相对忽略了伦理管理,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的非伦理化行为的滋生。当前中国企业管理为什么出现伦理管理相对缺失的现象呢?这应是外因和

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外部因素

首先,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文化中,历来强调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注重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权利的尊重、界定与保护。历来强调“义在利先”,以治家之法治理企业,即以伦理道德作为治理企业的主要手段,而对制度手段却没有要求,这样就造成我国长期以来企业传统管理中制度手段的缺失。改革开放后,我们意识到这一失误,便专一地学习西方制度管理手段,却又忽视甚至抛

弃了传统管理中合理的伦理因素。其次,中国的道德传统历来强调动机和结果的重要,不重视手段而重视结果。为此也许有人会利用了不合法的手段或不道德的手段而达到暂时的好效果。如此这般,管理者为了企业绩效,实现管理目标,而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并因此而找到了合法外衣,从而导致了企业管理中的伦理的部分缺失。第三,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多维度变化。市场在经济领域里讲求自由交换、功效和趋利避害原则,人们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始重视和肯定个体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伦理意识日渐淡薄,部分企业的道德自律性也正在丧失。第四,人们对企业伦理管理的错误认识。人们通常认为企业管理活动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及其与企业管理活动二者的关系产生了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管理活动不容许干预论”,认为企业管理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要现实的发挥作用就要尽可能减少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二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无用论”,认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非经济行为,它不可能使企业萌发出任何利润和好处,在没有效益就没有企业生存的今天,企业的伦理建设显得多余。

(二)、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内部因素

为员工提供足额的工资、良好的福利、恪守信用,严格按照劳动合同上的规定履行承诺,为员工提供足额的工资、良好的福利、充足的受教育时间,员工不仅能获得生存的保障,而且还能有进一步发展得可能。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而提高。[3]首先,由于竞争的压力太大,以至只有基于明确的利润追求,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生存。即所谓竞争驱使企业通过放弃伦理原则来占据竞争优势。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经济竞争中不遵循道德准则的企业没有受到相应制裁反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一旦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伦理道德便会被弃置脑后。制度的建立有其伦理标准,制度与伦理应是辨证统一的,处理得好便处于良性循环中,否则便会使制度的作用失效,伦理意识沦丧。其次,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局限性。现代企业越来越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密。各人有各人的职权范围,相互之间沟通很少,信息由此出现不对称性,从而导致伦理管理的不能有效进行。对于现代大企业的管理来说,管理过程的分散化,同样影响了伦理管理的可监督性。上级决策层通常规定某些框架条件,如业绩指标、目标管理等,迫使下级管理层“为了良好的目的不择手段”。最后,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意识淡薄。管理中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但伦理管理失衡的主要因素是各级管理者的道德素质问题。企业伦理管理教育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五、现代企业伦理管理制度指导下的工作环境设计措施

制度创新并不是由人们意愿决定的,而是受制约千百条内在的运作规律程序。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度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及其内在所蕴含的伦理价值。[4]企业的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实物上的,而且包含人文方面。居于古驰公司对员工的一系列事件。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和讲解软性的企业环境。

(一)、居于员工需求的特色管理

由于女员工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结构与男性员工有很大差异,企业有必要对女员工进行特殊的劳动保护。[5]需求是居于员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表现。由于身体上的、职业规划上的不一致性,员工在需求上各有所需。像古驰公司的员工,有的因为怀孕,需要适度的休息,以及补充相当的维生素,比如说吃苹果,而公司却规定吃一个苹果要记过,吃八个苹果被解聘。企业在着重生产运营的同时,应不该忽视员工的生理需求,这些都是人类基本的需要。而企业不加思考地解雇员工,权利乱用、泛滥,一个对企业的招聘费用的浪费,二个是没有对员工负责。

(二)、合理的奖惩制度

1、保健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保健包括生理、安全和情感的需求。在工作环境中,实在性的环境给定的情况下,对于员工的正常生理怀孕,企业应该根据身体发运规律,制定人性化的饮食制度,更多的关系员工的身体健康。

2、激励需求

激励我们可以分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单纯的基本工资,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是表面上的功夫,长久的激励和引导员工全心全意做正确的事情是恨艰难的。员工的需求是一个逐级的状态,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工龄、职位等级,别具特色的设计符合个体需求的激励措施。如此,可以降低企业内部横向的公平性危险,而却还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状况。

3、奖惩适度原则

一个健全而科学的奖惩制度,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斗志激情,员工之间也会产生循环的竞争意识,相互学习,并争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提高业绩,向组织目标前行。期间,若是过多的因为员工的犯错而无边界的惩罚,这就会严重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警告后来者,但我们所说的是惩罚的分量。像古驰公司所作,店里丢失的包包,员工双倍偿还,从更深层次分析,公司不免因制度的乱定,而从员工身上压榨。

(三)、完善的批假管理

公司应该根据国际劳动法和人力资源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的皮甲制度。比如工作日加班,企业按原来员工工资的150%支付加班费,然而古驰公司以各种借口,克扣员工的加工费。若是周末加班,按原工资的200%支付,国家假日按300%支付。再比如说,由于员工怀孕,长期的站立,已形成腰酸脊椎疼痛、骨骼变形、静脉曲张、不孕和容易流产等疾病。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批假制度,适合不同员工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四)、人本管理的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现状的诊断与测量,是了解、控制、管理甚至改变企业文化的基础工作。[6]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6 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认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其贡献作用,并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1世纪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有必要把人力资源看做企业的第一资源,经过严密的人力资源规划,甄选和录用符合职位说明书的任职资格,通过专业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人力资源调度和整合,使企业以最少的人办更多的事。在这一过程中,员工是极其受到企业的重视,有力于培育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

2、员工的高度参与

参与是反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度体现,是员工身心投入的参考。高度的参与,提高工作积极性,易形成融洽的企业工作环境。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组织目标。

(五)、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

企业与员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企业是员工的组成结果,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目标。因为个人目标是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基础,二者具有同时性、统一性。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容易形成和谐的企业环境氛围。

六、结论

现代企业实施以“和”为价值导向的伦理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伦理经营,在经营决策时自动考虑社会公认、员工乐于接受的伦理规范。[7]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员工进行生产和研发的基地。企业管理者有现代的企业伦理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利”和“益”得到充分公平展现,运用儒家三达德“智仁勇”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继承中国精髓的思想“礼仪廉耻”自我规范和指导他人。设计好硬性的工作场所外,还需待对人文环境的改善,是企业的工作环境处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能使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去,才能是企业处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境界。环境是处在动态的过程中,所以要不断的探索、发现并及时改善不良环节,使员工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经常保持满意的态度,以达到员工更优表现。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员工福利,而不是刻薄的克扣员工的工资。用传统的优良美德,用人性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员工有序可行的指导,实现企业组织的最终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雪芬.当前中国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成因[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27):66 [2] 成刚.利益相关人与企业伦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 [3] 叶陈刚.企业伦理与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陈荣耀.企业伦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 刘红叶.企业伦理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 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尹德和.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第四篇:环境伦理论文

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

摘要:综览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大致可以归纳为3 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技术层面;二是经济层面;三是意识层面。人类的长期实践证明, 环境保护, 需要技术、经济和意识的协调展, 才有望获得新的突破。在这3 个层面中, 我认为, 作为环境保护和建设者的主体!!人, 他们对待环境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成败。为此,倡导人类对待环境的伦理责任, 把伦理道德规范引入到环境保护系统工程之中,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伦理、随着经济人口的迅速增长,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的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一、环境问题呼唤环境伦理

按照生态科学的理论, 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生态网络, 这个网络中的成员荣辱与共。而造成今天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原因正是人类过分强调自己的需求, 而忽视了大自然和其他生命体的权利。傲慢的人类一直将自己凌架于整个自然界之上, 战天斗地, 违背自然规律, 以损害自然的形式发展经济, 创造人类文明, 然而这种文明是悲剧性的, 大自然对人类的每一个胜利进行着无声的抗议和报复。而人类却依然在沾沾自喜, 仗着自己科技发达, 认为物种灭绝之后可以创造物种,生态破坏之后可以创造生态, 这种愚蠢的思想使人类在一系列无法预料的事变中陷入尴尬的境地。

当人类不得不正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时候, 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与大自然的关系, 认识到要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必须在价值观上摆正大自然的位置, 确立人从属于自然, “道法自然”的思想, 在人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情谊关系, 尊重大自然和其他物种的权利, 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人对自然界进行保持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环境伦理学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显露之时产生, 它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关系, 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 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重视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 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 帮助人类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使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活动中走向理性阶段, 受到理性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 人类只有与天下万物和睦共处才是最大的幸福。

大地是一个共同体, 这是生态学的基本观念, 但是, 大地是可爱的且应受到尊重, 这是伦理学的一种扩展。人类只有在意识上真正承认自然界的价值, 尊重自然界的价值, 才能在保护环境的行动上有质的飞跃。自然界的价值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自然界的外在价值表现在它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即其“有用性”,自然生态不但给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与生存的需要, 还可以使人类获得精神与文化上的享受, 同时他作为一座丰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记录了人类久远的历史, 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源泉之一, 这些都是人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能够体验到的价值。大自然的价值更为可贵的是其内在价值, 大自然创造了地球上的人类和成千上万的生物物种, 并提供了适宜生命生存与繁衍的生态环境, 这正是人类应对自然界表示尊重与敬意的原因之一。大自然创造、哺育了人类,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人类应该用爱待母亲的心理关心地球。人类应该充分尊重大自然, 善待地球, 使人和自然共同迈向未来。首先, 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种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任何物种都和人类有同等的生存权利,人类应该像尊重自己生命一样尊重其他生命物种。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稳定性, 整合性和平衡性, 保存生物群落的丰富性。更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应该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活, 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利益协调起来。从保护生态价值与生态资源出发, 在人类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 采取对自然生态的伤害减至最低限度的做法, 即人类在利用和享用资源时, 尽量避免对自然界造成过度的伤害;在改变自然生态环境时, 要慎重行事, 避免不可扭转的恶果。当人类的基本生存利益得到满足后, 人类不应为了追求消费性的利益而损害自然生态的利益。即人类的非基本利益应该让于其他物种的基本利益。当然也存在着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基本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 即冲突双方都是为了维持自身的基本生存需要, 那么双方应对资源实行共享, 公正分配有限的生存环境;在资源利用上实行功能替代, 即用一种资源代替另一种更为宝贵和稀缺的资源。在人类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中, 不可避免地要对自然环境和其他物种造成伤害, 应根据公正补偿原则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进行补偿, 对濒危物种加以保护, 给它们创造出适宜于生存和繁衍的有利环境。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晚出现的生命体, 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思索大自然的价值, 把人类的生产方式规范在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在热爱自然,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人类只有帮助地球恢复了生机, 才有光明的前途。

二、我国目前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伦理道德成为一种新型的道德关系, 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 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 是人类道德的的新境界。建构生态环境伦理是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 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包括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空气污染、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危机、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中国水利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全国约半数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中国七大水系约有三成的淡水资源已经失去使用功能,甚至无法用来灌溉农田。中国85%的湖泊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中国一半的污染事故为水污染事故,而水污染的来源有一半都是工业污染。因为污染,中国有9000多万人饮用水得不到保障,超过40%的农村饮用水尚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标准。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严峻威胁,中国淡水资源的未来更令人担忧,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大幅后退。这些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的现象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存。2.2、空气污染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而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2.3、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地球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只占了不到10%的陆地面积,而中国未受侵扰的森林仅占国内森林总面积的2%。中国国务院的数据更表明:四分之一的国土已经呈现严重的荒漠化。野生动物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原始森林。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近一百年来,中国已经陆续灭绝了很多物种,其中包括野马、新疆虎等。栖息地的破坏,包括开垦森林、草原过度放牧以及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对整个世界的森林同样带来巨大的压力。2.4、气候变化危机

近年来,暴雪、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的侵袭几乎没有中断过。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更是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另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中国的荒漠化。气候变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环境问题,也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伦理学分析

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因素。从伦理学角度分析,有学者提出,由于人们对人类自己和自然界及其相互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使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环境危机的出现使人们透过其表层,看到了隐藏在其深处的问题,即环境伦理问题。环境伦理的缺失,是引发我国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

3.1、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般说来,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依次经历了“依赖自然——初步对抗——大规模地征服与反抗”三个阶段。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就愈发地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也就愈发地掠夺自然。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体现,把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存在,仅仅看做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那么人类就会无所顾忌地去掠夺它们,就不会考虑到它们自身存在的价值,就谈不上对它们的尊重与关心。

3.2、人们对自身实践后果的伦理影响缺乏充分认识。对于人类来说,在20世纪,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并没有把人类引向伊甸园,而是把人类拖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使得地球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危机。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上环境影响的非及时性,人类对自身行为的长远影响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见,或者预定的目的与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偏差,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面对自然界以及社会,人们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显的后果,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它们给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所造成的严重而又长期的危害。这样的后果不仅危及到现代人的利益,而且危及到后代人的利益。环境伦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环境公正原则,不仅要实现代内公平、公正,而且要实现代际公平、公正。3.2.1、代内平等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上的空间, 资源, 能源和环境都是有限的, 伦理学强调代内平等原则, 即强调当代人在利用资源, 满足自身利益上机会均等, 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权利均等。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为代价。但是现在代内不平等的现象相当严重,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一些国家和地区, 先享用了地球,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任何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其后果不仅限于个人, 而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需要全人类的努力与合作。这就要求人类在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的同时, 必须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

(1).任何不顾及环境后果, 仅仅追求生产率增长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不正义的, 直接侵犯了其他人平等地享用自然环境的权利, 因此每个人不仅不能污染环境, 而且要采取各种措施, 有效地治理环境, 遏制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全人类行动起来谴责向自然界排放污染物以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非正义行为, 褒扬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的维护的正义行为。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属于全人类, 任何人对它的使用和消耗均要兼顾全人类的利益才是公正的。人类的经济活动中破坏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这就要求人类在处理环境纠纷时要维持公道, 由造成环境问题的个人, 地区和国家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3).资源的有限性要求人类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消耗上要讲究权利平等。权利平等的原则适用于人与个人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对全球“生态赤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该限制其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 节制其奢侈和浪费的行为, 给不发达的国家以利用资源, 发展经济的平等权利。不发达国家也要结束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开发行为, 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 在环境问题上, 全球是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单独采取行动效果甚微, 甚至是无能为力的。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要求全人类的积极合作与配合, 在消极意义上, 要防止“污染”输出, 不要“以邻为壑”,而从积极意义上要开展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全球合作。

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当代人的努力, 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每个国家都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于保护我们这个“唯一的地球”,因为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渺小的“地球村”中, 为他人敲响丧钟, 同时也是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人类应该选择一种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 这是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人类负责, 对地球负责的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 求得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命运, 更关系到千秋万代的生存与发展。3.2.2、代际平等

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人类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 其不仅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质量, 还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但由于人类能够体验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 至于遥远的后代人怎样对待生活, 怎样理解幸福, 同现实的利益相比是很抽象的, 要人类牺牲诱人的经济利益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未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个体是不特定的, 但总会有人生活在地球上, 他们同样需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伦理学强调代际平等原则, 即强调当代人与后代人在享用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时权利均等。人类今天的行为必将在地球上留下深刻的印迹, 给后代人留下一个怎样的家园是当代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关系到人类及人类文明能否在地球上持久地延续下去。(1).人类不仅对自然界有责任, 对当代人有责任,而且对后代人也有不容忽视的责任。“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 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这表明地球不是属于过去的人类, 而是属于未来的人类, 当代人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不适当使用和开发, 是侵占了未来世代人的利益。把完好的地球传给子孙后代, 确保子孙后代有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和空间是当代人责无 旁贷的义务。

(2).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当代人不仅要保持与维持现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而且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要奉行节约的原则。节约的生产方式要求人类改进生产工艺, 采取节省能源和资源的生产方法, 尽可能采取循环再利用的生产工艺, 开展回收再利用工程。节约的生活方式提倡人类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防止铺张浪费, 尽可能地使用环保产品而避免使用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的物品。这是从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长期利用和享用的自然界考虑的。(3).人类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自然,一刃对着自己, 某些技术的采用造成的后果对子孙后代来说是不可扭转的恶果, 这就提醒人类在采取一项改变和改造自然的计划时, 一定要顾及长远的生态后果, 不仅要给后代人留下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 还要给他们留下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4.1、加快我国环境伦理学的建设,加强对我国人民环境伦理学的教育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背景原因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主宰着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只有正确认识的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加深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整体认识和明晰其背后蕴藏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意识,是提高国民环境伦理水平的必经途径。4.2、加强法制力度,强化环境管理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环境管理部门也要履行职责,理直气壮的依法进行监督。如果各项法规和计划得到落实,许多环境问题是可以避免的,环境状况会好得多,强化环境法律观念,对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是重要保障。

4.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然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复杂的过程和多方面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也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多种方法的结合,同样也要有较为曲折的过程。我们应在学习环境伦理知识,提高环境伦理意识的同时,不断地加强改善环境的力度,真正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收获。

参考文献:

[1]胡云江.《论环境伦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支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2]梅广欣.杜宝玉.《环境问题、环境伦理与环境保护探析》.黑龙江环境报.2008 [3]刘 莉.《环境伦理与环境保护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4]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5]林 志.《建构生态环境伦理》[N].辽宁日报, 2000-01-13.[6]王敬国.《资源与环境概论》[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7]胡云江.张敏生.《环境保护的伦理思考》.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8]张燕.陈劲.《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四川大学法学院.2006.[9]张大红.《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及启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0]李培超.《环境的伦理》[M].作家出版社,1998,18 [11]何志伟.《环境伦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功能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 [12]郑兰兰.《可持续发展之环境伦理分析》.社会探索.2007 [13]林雁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国信息报.2002 [14]胡云江.《论环境伦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支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 [15] 杨通进.《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N].科技日报, 2001

环境伦理学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环境问题与环境伦理 学 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 业:环境科学 年 级:2009级 学 号:00914028 姓 名:其其格

日 期:2012年4月15日

第五篇:新闻伦理论文

2012级新闻班

魏滨

学号:201208052034 有偿新闻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初探

摘要:有偿新闻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是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有偿新闻已经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法律道德产生了恶劣影响。而有偿新闻现象的存在和屡禁不止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旨在讨论有偿新闻出现的原因,分析其危害性,并针对其防范和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有偿新闻

权钱交易

批判

危害

防范治理

一.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及实质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新闻事业的经营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全面改革,新闻界内的不正之风开始悄然生长。有偿新闻开始在我国出现,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愈演愈烈,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采编记者和新闻从业人员被“拉下水”,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所不耻。

究竟什么是有偿新闻呢?有偿新闻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未有明确界定,一般来说它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希望获得媒体宣传报道的个人或组织,或者不希望媒体对不利于自己的有关信息进行报道的个人或组织,向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以获得事实上的宣传报道或不报道的行为。1 它既可以是希望(或不希望)获得媒体宣传报道的个人或组织主动向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从而获得宣传报道 1 [1]中国新闻年鉴[M].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 1994./ 34-35(或不报道)的行为,也可以是新闻从业人员以为个人和组织进行宣传报道(或不进行宣传报道)为条件向被报道对象主动索要钱物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腐败行为的加剧,有偿新闻展现出五花八门的表现形态,大致包括以下几类:1.直接收受红包礼金、有价证券、礼品,类似职务犯罪中的收受贿赂。2.变相获取各类消费和好处,如免费就餐娱乐、旅游。3.利用掌握的报道权向采访对象提出诸如解决亲友入学、住房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合理要求问题等。4.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5.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6.广告新闻化,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采编人员同时拉广告吃回扣,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等。7.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订立攻守同盟,互相交换新闻一个口径对外。8.某些个人和单位为私利收买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

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手段不一,但是从根本上说,有偿新闻都是一种新闻道德失衡与错位的现象,其本质都一样,就是新闻报道权的商品化。“有偿新闻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是新闻界的一种腐败现象”,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提出的这一论断直击问题要害。从法律角度来说,还构成对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搞有偿新闻使正常的新闻报道演变为一种特别的“权钱交易”,这种关系同行贿索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二,有偿新闻盛行的原因

有偿新闻能够在我国出现并且盛行,说明这里有适合其生长和滋养的土壤。那么有偿新闻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原因到底身什么呢,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各类媒体大量涌现,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达,其对传统媒介产生强烈冲击。再由于我国现在对媒介机构实行“事业性单位,企业化管理”,把媒介机构推向市场自负盈亏,生存发展基本依靠自己。同时,在改革中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均。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消费压力沉重,以及社会保障不很健全,迫使新闻工作者想法设法增加自己收入,利用新闻资源收取钱财就成为首选。这是有偿新闻在我国出现和盛行的根本原因。

其次,新闻报道在当今中国的社会话语权巨大。新闻报道不但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决策还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一些对企业的积极报道促使这个企业高速发展,而对企业的曝光则会让这个企业立刻陷入破产的边缘。因此,讨好新闻单位、希望它们对本企业多进行积极报道,就成为企业、也包括一些事业单位理性的选择。

再次,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年纪较轻,经受的党性锻炼和考验少,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没有深切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新闻职业道德要求缺乏深刻认识,加之社会所提供的诱惑太多,因而在金钱面前大搞有偿新闻。

最后,重视不够,处罚不力也是某些新闻单位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的领导处理下级违纪现象有顾虑,怕影响单位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因而对监督部门的工作言行不一,这往往造成对有偿新闻的监督不够和查处不力。三.有偿新闻案例及其法律法规批判

近年来,社会上有偿新闻的案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2012年出现的“陈永洲事件”是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和影响最大的一次。

2012年10月18日,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报道上市公司中联重科财务作假内幕被长沙警方跨省刑事拘留。从2012年9月起,《新快报》刊发10多篇文章披露中联重科,10月26日,陈永洲向民警坦诚,自己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发表失实报道。

“陈永洲事件”之所以影响力巨大,是因为事件的发展曲曲折折,充满戏剧化。《新快报》的“快放人”的头版吸引了众多的社会目光,而寄托了千千万万社会大众同情的记者陈永洲,最终承认自己是收人钱财,发布了虚假的报道,他发表的连续的披露是不折不扣的有偿新闻。

“陈永洲事件”发生后,中国记者协会等单位举行禁止有偿新闻、新闻敲诈,加强行业自律座谈会,同声谴责新快报及其记者陈永洲利用新闻采访权进行违法乱纪行为,并将就查处新闻敲诈采取专项行动。陈永洲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令一些把热衷于所谓“新闻维权”的人们陷于尴尬的境地。它揭开了我国新闻界丑恶的一角,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公认是违反新闻专业规范的现象,在这里却是成为常规。

应该说,当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有偿新闻活动时,其接受的金钱或财物达到一定的数额,就成了一种犯罪行为。所以,有偿新闻问题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国《刑法》第93条对国家工作人员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单位。非常明显,在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刑法》第385条规定了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刑法》第386条规定了受贿罪的标准和情节与383条规定的贪污罪相同。即受贿金额满5000元的,即以犯罪论处,不满5000元但情节严重的,也以受贿罪论处。可见,有偿新闻并不只是一个道德失范的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成为一个犯罪的问题。

除《刑法》有相关内容的涉及外,我国对于“有偿新闻”有着具体明确的规定。早在1985年,国家工商局、广电部、文化部《关于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经营、刊播广告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就提出:“禁止以新闻记者的名义,招揽所谓„新闻广告‟。1990年国家工商局和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刊登经营广告的几项规定》提出:“严禁刊登有偿新闻。”

此后,有关主管部门屡屡下文,严禁有偿新闻。1993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1994年中宣部发出《关于坚持不懈地抓好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通知》,1996年中宣部又提出制止有偿新闻的六条措施,1997年中宣部会同广电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联合发布《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共十条。

本世纪以来,有关禁令就更多更正规了。2005年,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将2005年《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修改后重新发布,其中都有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利用采编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向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它利益或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规定。

四.有偿新闻危害

有偿新闻违反法律和新闻职业道德,降低大众对传媒的公信度,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关于有偿新闻的危害,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偿新闻首先践踏了社会公正原则。新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它主要依靠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挖掘。因此,对于有正面效应的新闻实行“有偿即闻”,“无偿不闻”或对于有负面效应的新闻实行“有偿不闻”,“无偿即闻”都是极大的社会不公。第二,有偿新闻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有偿新闻的实施过程中,受利益的驱使,新闻从业人员常常会夸大事实,或仅仅揭露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隐瞒那些关键的实质性问题,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实质上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践踏,是一种虚假新闻。第三,有偿新闻败坏社会风气,涣散社会凝聚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极强的破坏力。在当代,人民群众感到最不公正、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屡禁不止的腐败问题, 有偿新闻是腐败现象在传播领域的表现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腐败形态,有偿新闻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较之一般的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新闻媒体这种具有较高公信力的机构,为了自己的私利都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那么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就会丧失殆尽,其结果,则会加重现代社会的信任危机。

第四,“有偿新闻”削弱公众对传媒的信任,更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事业,新闻媒介是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偿新闻的盛行,破坏了这一“桥梁”的作用,使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有些事件产生怀疑和不满,影响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五.有偿新闻的防范治理措施

从上述内容来看,有偿新闻在我国存在普遍,危害巨大,对它的防范和治理迫在眉睫。有偿新闻在我国的盛行有着多方面的复杂的原因,因此在讨论其防范和治理措施时,应该溯本清源,从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首先,从根本上看,“有偿新闻”的产生,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够合理以及经济程度不高有直接关系。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才能切断“有偿新闻”的根。

其次,“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新闻宣传领导部门要加强对各新闻单位的监督,对社会各界公布举报有偿新闻问题的热线电话,并设专人负责处理举报的有关问题,并对经查实属有偿新闻的举报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新闻单位要对举报和发现的有偿新闻问题坚决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这样做,既能保护社会各界对新闻单位进行监督和爱护的积极性,也可有效地教育和保护新闻工作者。

再次,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新闻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做到一身正气,不要见利忘义,坚决抵制有偿新闻,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使禁止有偿新闻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最后,媒体单位要坚决将“新闻报道”和“广告经营”两个部门和职能分开。新闻部门和媒体不得以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为企业和个人做广告和宣传,新闻报道不能收取任何的费用。经营部门所办收取费用的专版、专刊、专栏、节目等,均属广告,必须有广告标识,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媒体部门的广告经营应由专人专门负责,新闻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不得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

治理和杜绝有偿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建议权的基本的条件。有偿新闻在我国的防范和治理任重道远,需要立法部门、执法部门、新闻媒体、媒体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断采取新对策新措施来应对新问题,新情况。只有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坚持不懈,狠抓到底才能使有偿新闻得到根本的治理。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年鉴[M].北京:中国新闻年鉴社, 1994.[2]高金萍.正气与铜臭的较量.[J].新闻记者.2009 [3]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MI.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胡正荣.媒介寻租的背后.[J].新闻周刊.2003 [5]邓晓旭.媒体公信力缺失与加强新闻伦理探析[J].新闻知识2005 [6]张允若.关于新闻商品性的几个认识问题.[j].新闻记者.1994

下载信息伦理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伦理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伦理论文

    学习行政伦理后的感想 通过对行政伦理的学习和授课教授的案例精彩的讲解与剖析,使自己对行政伦理这门课程有了了解和认识。对行政伦理的起源、概念、定义和延伸的理论有了了......

    伦理安乐死论文

    范例: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姓 名:丁鹏飞 学 号: 3160505036 所属院系:中西医结合学院 摘要:目前关于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仍然十分激烈,这些争论的核心环节在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于安乐......

    企业文化与伦理论文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公司伦理 摘要: 本文旨在挖掘国内市场上有关企业存在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食品行业近年来曝光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本文......

    企业文化与伦理论文

    企业文化与伦理 论文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20**年月日 1 浅析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以百度为例 摘要:2016年是互联网的融合之年,各类传统行业搭上互联网......

    行政伦理论文修改后

    题目: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 院 (系)专 业 班 级学 生 姓 名指 导 教 师 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 【摘要】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政府行政职能有效发挥的前......

    网络伦理问题分析论文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新型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获得空前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东西,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现象,产生败德行为......

    信息论文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用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用 摘要:在21世纪,不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人,将成为新世纪的“文盲”。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深刻的检讨过去......

    信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姓名:白骄龙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郑光 职称:讲师 摘 要: 如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