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伦理论文
学习行政伦理后的感想
通过对行政伦理的学习和授课教授的案例精彩的讲解与剖析,使自己对行政伦理这门课程有了了解和认识。对行政伦理的起源、概念、定义和延伸的理论有了了解,也明白了政府公职人员如何去树立行政执行,如何在开展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同时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肤浅的看法。
现对学习后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伦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持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行政伦理就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行政伦理是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制约机制之一。
伦理与行政伦理界定:伦理(道德、法律),伦:人伦;条理;顺序;类别。理:条文;道理;管理;整理。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外)。道德:尊奉“道”的一种德行内省(内)。法律:以国家意志为形式的强制性规则总称可视为伦理之“底线”。行政伦理:国家意志执行中的道德理念总称。
行政伦理的基本内涵:不同视角下的不同结论(主体性角度、政治性角度、层次性角度、职业性角度、现实性视角、体系性视角);基本范畴(八大范畴: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荣誉、作风)。基础:廉政,价值体系的核心:勤政目标:行政人格。
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出现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鉴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公众需求的多样化,公共行政伦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规范论或美德论等的传统论域之中,必须从制度基础层面做出澄清才能获得共识,从而保证公共行政伦理的有效进行,这正是目前中国公共行政的薄弱环节,也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照行政学首创者威尔逊的设想,将政治与行政区分开可以保证行政队伍的稳定、行政活动的专业化以及行政程序的持续性,这是基于他对政治包含不同层面活动形式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民选的代表(政客)通过政治程序决定政府应采取何种方案,行政官员则负责具体执行这些方案。也就是说,将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由两类人群分别去担当。所以,他主张,一旦一个机构的使命得到确立,立法机关通过了行政机关的预算,那么政治过程便结束了,行政过程也随之开始。在他看来,行政活动的本质就是实施决策。不难看出,威尔逊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科学主义思潮的印记,简单地将行政活动当作纯粹技术化的活动,行政人员必须完全摈弃个人好恶,持价值中立立场进行工作。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几十年政治、行政二分的实践证明,完全无视价值和道德原则的行政人员是冷冰冰的行政工具,不仅无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反而会伤害公众的利益。
行政伦理涉及的是行政活动的价值导向之类的根本问题,这样的价值导向一经确认就可以成为政府内全部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日常行为的整体价值目标,影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做出的决策和行动。由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在西方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之出现了公共行政伦理的吁求。与前者相比,公共行政伦理突出的是公共性、公众性和社会性,制度基础不再是传统的行政机关或政府官员,还扩展到市民社会、公民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更大的范围。
公共行政兴起后,人们开始转变观念,越来越强调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价值信守的责任,否则,公权就容易沦为私利的手段,行政活动就会背离其初衷。而且行政活动决策,即政府公共决策是根本不同于私人决策的,其最大区别在于,私人决策的后果最终是私人自己来承担,但公共决策的后果最终却要由公众来承担。一个有钱的人如何支配他的钱只是一个私德问题,但政府官员如何支配财政预算就不能仅仅出于他个人的偏好,而必须服从公共意志。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西方许多学者在行政伦理研究方面做出了探索,提出了有关公共行政道德基础、清晰而简明的主张。无论如何,他们都坚持了宪政这一基本理念,宪政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伦理的制度基础。
中国现代行政可上溯到民国时期。此前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只有“家政”或“朝政”,而无行政。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行为无从产生。
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开始了行政实践,充分总结了中国历史教训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失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论述加以实践化运用,开始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革新,创造了新天地。
在近30年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充分意识到了现存的行政体制对市场、对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进行了多次改组、重塑,并展开了较为深人的行政机构改革。然而,不可否认,成效远比预期的小。若做横向比较,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行政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为公共行政伦理设置切实可行且有足够稳定性的制度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快速传播,使得部分政府人员在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偏颇。如影响比较的孟连事件等,使得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缺乏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看待和解决。
其实,西方公共行政伦理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分赃制、寡头制、黑金政治等也曾困绕他们多年,但随着逐渐确立起宪政理念的核心地位,公共行政伦理才走上了正轨。
公共行政人员的角色是其社会职能的体现,这样的社会职能又受制于不同的公共行政体系的制度安排。概括地说,公共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在当代有三种主要形式:(1)在党政一体的制度设计中,公共行政人员主要是政治的代言人;(2)在普遍民主的政体中,公共行政人员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者;(3)在代议制政府下,公共行政人员是各种利益的协调者。我国正在实施的包括政体分开的行政改革力图突破党政一体的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制度又要避免代议制政府的动荡,因此,行政改革的目标是确认普遍民主的政体,但在中国的公共行政活动中由于“委托人缺席”,不存在完备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容易导致公共行政活动缺少制度激励,使得普遍民主的政治理念追求仅仅维系于公职人员的思想觉悟之上,必然变得非常脆弱。在全国的人大代表中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其它行业的人员占据多数,基层农民占据很少,反映农民真正问题实质的不多。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有的脱离实际,也是造成对政府不满的一些成因。如何看待政府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如何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伦理水平和观念,也是需要政府不断去摸索和提高的方面。
可以说,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行政人员的角色不明,政府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定位,政府的公职人员如何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何去代表民众行使权力等等,这也就意味着行政伦理的主体定位不是很清,也正是角色不明或错位才导致了公共行政活动中不道德现象的大量发生。行政行为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这是一个难以有令人满意回答的问题。由于制度基础不明确、不切实,这就给行政活动留下了太大的伸缩空间,造成了行政活动的随意性。
效益和功利这样的可视、易于量化的目标就受到各级政府和行政人员们的追捧。现代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主要支柱是其政绩,但若仅仅为了追求政绩,可能会驱使相当部分行政人员不择手段,这就根本背离了公务活动的初衷,所以必须对政绩进行价值引导,给出经过道德辨思的政绩观。
目前,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这就意味着行政伦理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社会信念。所以,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应有两个层次,在较低层次上,努力建成以服务为基点、以公正为目标、以合法为方式的伦理体系。要充分尊重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切实落实公务活动中的职责,促使公务员以专业化和职业精神从事公务活动。这样的行政伦理要求应借助各种立法、程序等成为日常行政活动常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较高层次上,要做到以人类理想目标为宗旨,追求普遍的平等、幸福的实现。这一点要体现在行政精神上,成为裁断具体行政冲突和行政道德规范冲突的终极价值体系。
第二篇:行政伦理论文修改后
题目: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行政伦理与社会公正
【摘要】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政府行政职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成为公共行政价值理性选择的必然性。现代政府需要从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行四个方面入手来实现行政公正。社会公正又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深刻的涵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正义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利的措施和方法消除这些不公平正义的现象。【关键词】平等、制度、利益公平、正义实现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公正被提高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和行政伦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起来,社会公正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社会公正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够建设和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重点强调“效率”的社会公正。邓小平同志重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科学内涵,将社会公正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通过生产发展来夯实社会公正的基础,把共同富裕当作实现社会公正的终极目标,把民主法制作为社会公正的政治根基,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选择。十三大报告提出,坚持共同富裕,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人们意识到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社会公正的实现。因此,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按劳分配财产;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在市场经济无法调节或调节不到位的
地方通过政府的政策指向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以此防止社会出现两极分化。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十六大报告认识进一步深化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明确提出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到了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对公平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再一次为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也警示全党,作为政党意志和国家意志实施者的公共行政也理应把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强调指出: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做出的新部署。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报告还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像请客吃饭、托人办事、感情投资和拉关系走后门等封建官僚习俗在当代依旧十分流行。“人情”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因素,在当今社会和官场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有时为了办一件事情,往往认识“人”与不认识“人”就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官”。因此,像有些事情,当事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不攒足一定的人情、不会巴结人、拉关系、攀高枝,这些事情就很难得到快速的处理和解决。这种不正常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文化已经对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严正的挑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那么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行政伦理?人情社会与行政伦理是否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会的话,人情社会又会对行政伦理产生那些冲击呢?
所谓行政伦理,就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它是权力主体(即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的总要求。它既表现了社会对权力主体运用权力控制和影响客体所提出的道德规范,道德戒律;又反映着权力主体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伦理人格和理想境界。“政治坚定、品行德正、联系群众、热爱科学、精通业务”等伦理规范一直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所倡导的。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最充分的行使民主权力,这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提倡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不仅为行政伦理增加了丰富的深刻内涵,为实现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为广大权力主体的行政行为的伦理选择提供了决定性参考依据。
学过高中政治课的都明白一个概念,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就我国而言是一个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各司其职的社会,虽然曾经有过吃大锅饭的经历,但是不可能回到那样不思进取的老路子上,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活力。相反,只有加入竞争,引入自然界物竞天择的法则才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而且人的个体差异导致了能力的不平均,相对的,创造能力和收入就不可能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曾推出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在这本书中,中国社会被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及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所以说,社会其实在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最起码在收入上就是。社会分配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平,然也。
因为分工的不同,当然,也可能是有一个很好的娘胎,总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地位开始变化,人类社会从最开始的共产社会逐渐变到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间有很多很多的矛盾,但是归根结底也就是姓刘的地主杀掉了姓赢的地主,然后姓刘的地主又被姓曹的地主流放了诸如此类的历史。对于历史不说些什么,罪恶的资本主义世界稍后进行抨击,先描述一下我国的“社会公平”历史。都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盘剥了旧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在建国初期,通过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辅之以“三反五反”,的确给了国人足够多甚至到了令人乍舌的“社会公平”(想像能一下批斗国家领导人,美的你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极其不稳定,这个短暂的“公平”也就是被唾弃的“极左时代”。
总之,行政伦理无论在内涵还是法律意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在千万人民心目中的深刻感悟,都越来越和社会公正联系在一起,牢固社会公正概念是行政伦理发挥良好效用的必经之路,也是很长时短时间里行政伦理的主题。【参考文献】
[ 1 ] 边沁. 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 2 ] 周庆行. 公共行政导论[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 3 ] 赫伯特·西蒙. 管理行为[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 4 ]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公共行政的精神[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5 ]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行政伦理《民主》
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行政伦理学
课程作业
行政伦理观为什么是以民主为政治哲学基础
专业及班级:行政管理09级3班 学生姓名:朱鹏飞学号:200930553052 修课时间:2012年3月—2012年6月 学生邮箱地址:102509351@qq.com 课程成绩: 教师签名:
《民主是个好东西》
民主是个好东西,这句话从两百年前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就可以看出。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现代政治主要有两种形态——民主与专制,而民主的崛起却是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这一点通过近年来的中东政治暴动、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会遵循一定的规律,结合自身国情逐步向民主迈进,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多数威权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倒塌并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然而,中国的民主又是怎样实现的呢?中国式民主的样貌是怎样的呢?中国距离真正的民主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形态,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现阶段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党政军各级机关普遍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一看似合理的制度设计,在保障中国人民基本权益的过程中获得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并得到绝对的执行。实现民主的主要方式是间接选举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并在此制度下创造了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98抗洪抢险”到“汶川抗震救灾”。民主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国家精神,集体意志,却很难在普通个人的身上得到深刻的体现。
中国的民主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生活在贫困线周围的广大弱势群体丝毫没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没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当代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成群结队的福布斯富豪榜名单,而与此同时又通过大额的国家转移支付去慰藉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由此相应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正形成着一个坚不可摧的利益集团并在基础上滋养着形形色色的权贵势力。政府与民争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国家法律部门化、部门权力私人化的现象普遍化。中国式民主正蜕变为政府部门、权贵集团谋利的工具,价值理性不再体现,工具理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存在民主吗?中国距离真正的民主到底有多远?这个答案恐怕见仁见智,但在我看来,民主既是一个客观指标集合,也是一个主观概念,不同立场的人群对民主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在这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潮流下,我国的民主恐怕是不堪一击,这也可以从近年来发生于各地的群体性事件得以体现。或许人们会怀疑,民主真的就那么好吗?绝对的民主是否存在呢?美国式的民主放到中国的国情下是否适用呢?面对这些疑问,我也只能是说见仁见智吧。诚然,民主是潮流,放权与民、保障民权是社会趋势,但是民主应该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则,绝对的民主也会带来“多数人的暴政”、“自由下的不平等”、人们也会偏好“做奴隶的平等”,凡此种种也绝不是我们所倡导的民主内涵。
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在更易于管理的同时也难免会更易于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所谓的人大选举也只不过是走个过程,中国设立这些
机构在我看来只不过是骗外国人的,让他们觉得我们其实也很民主、很公平。就拿北京市为例,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读北大、清华等一些高校就可以比标准线低一百多分。凭什么?政府给出我答案是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这样的解释合理么?那如何按照这种逻辑,那那些好的大学所在的城市,如:南开、复旦、武汉。那为了维护当地的稳定是不是武汉、天津、上海户口的孩子也应该享特权,低一百多分的标准呢?在北京的大学里,往往在学校里成绩靠后的都是北京的,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的也大都是北京人,当然也不乏外地的同学。毛主席还说过:“地方包围中央,农村包围城市呢”!从我们出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公平。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总量早已超越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大步向前,不可置否的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发展缓慢,人民民主尚未真正实现。存在于社会各领域的不公平、人民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话题。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不成功,文革悲剧或重现”。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广大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国特色体制下人民民主的最好体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强制拆迁与农村强制征地事件此起彼伏,广大人民与政府机构的矛盾与日俱
增,再加上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的行政不作为与执法不当、徇私枉法等现象的发生,人民的权益主要体现为与强大政府的利益抗争。
人民民主的实现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我们今天讨论美国的民主,不得不想起美国的“开国之父们”为美国式的民主创造出的“三权分立制衡模式”,所以一个好的民主形式必须建立在一个好的制度设计上。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政府大部制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改革,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等系列政治体制探索对于我们有效实现民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人民民主的实现还必须具备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在“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下,美国的政治机构权责分明且相互制约,政府行政受到强有力的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我国,由于政府部门的权限过于强大,政府与民争利,行政不作为或是行政不力、行政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且缺乏监管,直接导致了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和实施。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积淀,几千年的官僚体系已经根深蒂固,想改革,一下实行民主还不切实际。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改革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虽然让与我们老百姓来讲还不满意,还远远不够,但是可以看见制度还是在慢慢完善,我们应该多给我们政府一点耐心还信心,相信我们能在党的带领下生活能幸福起来,同时监督和鞭策我们的政府加快改革的步伐。
人民民主的实现还必须改善并健全一个好的实行方式。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按照我国选举制度“平
等、公平、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仍存在不足之处,选举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够,组织意愿太浓。现阶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可在一些已具备直接选举经验如四川雅安市、深圳市等地开展直接选举试点,使广大民众更能感受民主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真正实现民主选举,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把权力下放给人民,人民才是主人。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在他的同名著作中强调“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可以为所欲为,能解决一切问题;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没有痛苦的代价;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是无条件;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可以强制人民做什么。”只有真正认识到了民主的本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可能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民主,用好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愿经济成果和政治文明并蒂开放!
第四篇:医学伦理论文
最近在网上看了《医者仁心》,不知道为什么,看的过程我都很揪心。也许以一个医学生的角度去看这部医学题材的电视剧,会有些残酷,因为仍然生活在医学院校这个象牙塔里的我们,它带有了太深刻的现实影射作用,它让我们对医学这条道路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整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一切看起来又重归回那么美好的样子。在剧情的曲折发展中,我们都太彷徨、太愤慨、太无奈,最后又太舒心,苦尽甘来。如果在现实的中国医疗大环境中,我们最后也能收获美好,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这部剧完美收场必然少不了剧中人物如钟立行、武明训、江一丹和严如意等人对理想的强烈坚持和对医德、对职业信仰的不懈追求,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虽然他们偶尔也会迷失,但都终究没有泯灭自己的良心,这是我最敬佩他们的。在电视观看过程中,不禁引发了我对医学伦理的深深思考,在这里本人就其中印象深刻之一二案例做详细剖析。记得开头讲述了一个因出现排异反应需要马上进行二次肾移植的七十岁白人露茜,昏迷前签署了一份不接受体外循环、气管切开术和非人道救助的文件,按照美国的法律这意味着故事主人公钟主任不能违背病人意愿展开急救。但露茜丈夫苦苦哀求钟立行救救自己的妻子,最后钟立行因听说露茜和自己刚因车祸去世的妹妹同一天生日,便决定强忍着悲痛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了患者。手术成功后,却遭到患者女儿将其告上法庭。是的,依据法律,院方不该违背患者意愿作出对其进行救治的处理。但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是我们每个医生都应遵守的医德规范,我们本着有利原则,一切都把病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有错吗?生命是神圣的,作为一个医生,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生命的终结,特别是在自己有能力对其进行帮助的情况下。可是,当患者本人意愿与家属意愿发生冲突时,当患者意愿与我们救死扶伤的初衷相违背时,我们该怎么选择?即使在良心的驱使下,钟医生救活了患者,可是他得到了什么呢?不过是患者家属的不解而已。而且这样做,他触犯了法律,没有做到尊重病人自主权,于是他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终究他心寒了,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怀疑了。
医务人员忙碌、劳累、压抑,却不被理解,得不到应得的报酬。从失望到愤怒,从无奈到忘记理想。在这个信任危机、信仰危机的年代,我们不断抱怨恶劣的职业环境,却又不知不觉的成为了帮凶,我们感慨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精神匮乏,却又一点一点的陷进贪欲的漩涡。于是,环境成了借口,让我们放弃信仰,一切变得心安理得。王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贪念、逞能一手造成了他最后的下场。刘敏护士长也因医患纠纷被病人家属打过、骂过、误解过,可是她却能积极承认错误,本着诚信原则,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才不至于在医闹中迷失自我。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医疗事故、医患纠纷、药品回扣、商业贿赂、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等等,病人也好医生也好,大家都在相互抱怨,都觉得不公平,却没人能改变这一切。当医患纠纷出现时,作为医生,我们只能忍,寻找积极有效的沟通方法。在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哈医大医学生被砍,几乎六乘看客持高兴态度;医院抢救无效,全体医护人员上至院长下至后勤工人全被迫要求跪在死者灵堂。真的想问,这一切究竟谁对谁错,是什么导致了如今医生的地位如此低下,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医生实在不应受此屈辱的待遇。中国政府现状、卫生体制不健全、部分医生医德的缺乏以及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等共同将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种状况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但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要清楚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医生代表着付出与奉献。我们可以说做医生很痛苦,可以说这种环境下医生才是真正的弱者,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做为医生的底线和尊严,不应该放弃理想和信仰,要在实践中突破迷惑而不是随波逐流。也许医务人员只有回归内心,坚定信念,重拾我们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真正做到“医者仁心”,才能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下找到出路。
第五篇:管理伦理论文
摘 要: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分析我国企业以及跨国的国人经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分析问题,拟定解决问题措施,并实施改革计划,最终达到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通过对深圳古驰服装店员工管理体系的解析,提供了如何建立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并运用管理伦理理论进行监督和规范员工行为,提出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伦理制度,协调企业人力资源,有序、科学系统的运营,实现企业最终整体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
关键字:现代管理理论制度 伦理管理 工作环境 员工和企业利益
引言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市场逐步走向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与外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互作用影响下,在借鉴吸收过程中,经过整合与改善,形成中国式的企业领导。在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领导模式下,利益权重过大的经营方式,改革前的传统中国式领导之后在利益诱导下,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优良的中国管理伦理出现严重的失衡。这不仅给企业的管理带来负面的问题,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尤其是企业工作环境得不到保障,员工利益受到损害。
一、我国市场经济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现状分析
所谓企业伦理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规范,使其行为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维护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维护合理、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通过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标的建立,来指导、规范和评判企业行为,从而使得企业和社会获得长远发展,人权得到切实保障的管理过程.[1]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或者是一个企业都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组织成员,以便能更好地下达组织目标,进行管理调度,实施方案行动,提高组织团队的工作效用。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监督管理必不可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此,我们可以把伦理管理失衡的现象归纳为:首先,疲惫的软件制度。虽然现在许多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制度,但其中有一些缺少科学性、全局性。一群羊需要一只有统治力的狼领导,约束和引导羊群执行任务目标,现代的管理制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伦理管理是现代管理制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机械式的现代管理制度,缺乏对人性的关心,没有把人的需求考虑进去,单一的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长久执
行过程中,逐步消磨员工的个性、创造能力和活力。所以有必要建立附有优良的伦理管理制度,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为员工创造和谐融洽的生产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度,进而刺激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较小的工作环境付出,带来较大的收益。其次,缺乏责任心:第一,对员工的不负责。环境是生存之本,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基础需求,比如生理、安全和情感等,在满足基本的需求,企业也应该重视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在利益金钱的诱导下,企业宁愿把资金投入到生产中而不情愿花较少的钱来建立工作环境,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维和,安全保障等。第二,对社会的不负责。经济时代的今天,道德与良心逐渐消逝,资本家更多的关注经济利润,缺乏社会责任心,在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缺少爱心。在社会的谴责下,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环境。第三,对自然环境的不负责。为了减少资本投资,减轻负担,很多企业没有按生产管理标准进行生产、排放等,以污染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自身的发展。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影响到员工身体健康,在此受到社会的制裁,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环境。
二、古驰集团的员工管理状况—以员工反应信呈现
您好。我们以前都是古驰深圳万象城店的员工,都曾怀着美好的梦想加入了古驰,但是我们的梦想在古驰却成了噩梦,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留下了古驰给我们的伤病,例如长期长时间站立导致的脊椎病、骨骼变形、静脉曲张、不孕和容易流产等疾病,当然古驰给我们的“莫须有”的罚款和非法克扣的加班工资同样让我们心力憔悴,前不久我们因为不堪忍受公司的非法劳动待遇和非人性劳动环境而集体辞职,现就古驰公司的非法劳动状况和非人性管理状况提出控诉如下:
首先,我们工作日每日站立超过 14 个小时,工作期间却不得小憩、喝水或 进食,即使是孕妇也是如此。根据古驰的规定,我们在每日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得坐下休息,不得喝水,不得进食,即使是孕妇,也不得在上班时间进食,即使在后台也不可以,违反 8 次规定会被解雇,也就是说一个孕妇如果在工作时间,为了补充营养的需要,在后台吃一个苹果将被记过,吃八个苹果也可能会被解雇。
其次,我们长时间站立加班,古驰却费尽心机非法克扣加班费。深圳古驰的旗舰店“万象城店”在没有依法获得深圳相关劳动部门审批的情况下,竟然拿着上海的审批在深圳实行“综合工时制”,每日的工作经常是从早晨 9 点多到深夜 12 点以后;每天都需要点货,工作持续到次日凌晨2、3 点钟也属常态(这种情况是不计算工作时间的)。古驰深圳旗舰店没有安保措施,已经投了保险的昂贵奢侈品一旦丢失,全体店内员工仍需连带赔偿。令人惊讶的是,古驰的旗舰店竟然没有安保措施,据说辖区民警都感到震惊,但是古驰并不会因此有任何损失,甚至还可能因此获利。这是因为很多奢侈品已经投了保险,并且所有员工都须要为丢失的商品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古驰双份获赔,并因此获利。最令人心酸的事情是,有的员工刚刚休完婚假或者产假,很多公司会给员工一个红包,但是休假回到古驰,可能面对一大笔赔款。公司男领导竟然会在洗手间门口拦截女员工,进行“训斥”惩罚。公司早会,实行“厕禁”,就是说期间禁止上洗手间,否则,如厕的女店员会遭遇守在洗手间门口的“大领导”训斥,要知道洗手间是一个很小的隔间,从里面外面的人可以相互听到彼此的呼吸。公司的某些管理政策朝令夕改,领导喜怒无常,令员工无所适从。例如,某些领导今天可能说,中午休息,不得到周边闲逛,有损公司形象;明天可能会说,为什么你们午休时
间不到周边去逛逛,增长一些见识呢?
三、缺乏伦理下的企业管理弊端
(一)、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瓶颈
有效的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基础,管理者缺乏伦理下进行领导和监督,视角狭隘,重视维度少。简单的管制生产,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平台,只是单一的下行沟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答复,挫伤员工自尊心,可能引起职工的怠工,从而阻碍生产力的提高。影响工作环境的建立和维护,缺少亲和力。
(二)、涣散的工作团队
缺乏伦理下的管理,对于任务型组织来讲,似乎还可以,但长久下去,消磨员工满意度。而对于创新型的组织来讲,只注重效力是不能胜任的,缺少人性设计的组织结构,等级森严,组织凝聚力溃散,团队容易形成离散个体,没能发挥组织应有的效用
(三)、资源闲置
机械式的生产,表面上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际不然,工作负荷大,责任艰巨,易使员工过度劳累,身心健康受阻。从长远的目光来分析,是不利于组织的发展的。管理过程中,仅仅注重产量,营业额等,而没有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自我实现难以得到满足,增大员工流失量,加大资本投入的浪费。从公平理论来讲,员工得不到满足,可能减少自己的劳动投入量或是唆使别人减少努力,从而使本人与他人的付出与报酬比率相等,结果公司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没有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易形成资源浪费。
(四)、草根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反应一个组织的精神面貌。缺乏管理伦理,企业可能只会抓紧生产,倾向产出量的大小,从而忽视对员工的关注。比如说较少的晋升机会,劳动报酬与体力脑力付出不成相关性,缺少培训学习,员工福利待遇不合理等,员工当家作主的身份没有被予以肯定。精神上没有清晰明确的观点来约束自己,企业组织文化模糊,不利于组织朝向既定的目标努力。没有形成自己本企业的价值观,长期经营过程中,易产生的草根文化,不具备竞争实力。
四、当前中国企业伦理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利益相关人的权力”时代已经来临,它应该为企业的核心战略,来促进产品革新和系统的提升,以及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来支撑现在或将来的经营计划。[2]当然我们所说的伦理管理失衡是相对于制度管理而言(制度指除伦理以外的其他正式约束)。由于中国在改革中太重视制度管理而相对忽略了伦理管理,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的非伦理化行为的滋生。当前中国企业管理为什么出现伦理管理相对缺失的现象呢?这应是外因和
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外部因素
首先,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文化中,历来强调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注重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权利的尊重、界定与保护。历来强调“义在利先”,以治家之法治理企业,即以伦理道德作为治理企业的主要手段,而对制度手段却没有要求,这样就造成我国长期以来企业传统管理中制度手段的缺失。改革开放后,我们意识到这一失误,便专一地学习西方制度管理手段,却又忽视甚至抛
弃了传统管理中合理的伦理因素。其次,中国的道德传统历来强调动机和结果的重要,不重视手段而重视结果。为此也许有人会利用了不合法的手段或不道德的手段而达到暂时的好效果。如此这般,管理者为了企业绩效,实现管理目标,而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并因此而找到了合法外衣,从而导致了企业管理中的伦理的部分缺失。第三,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多维度变化。市场在经济领域里讲求自由交换、功效和趋利避害原则,人们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始重视和肯定个体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的伦理意识日渐淡薄,部分企业的道德自律性也正在丧失。第四,人们对企业伦理管理的错误认识。人们通常认为企业管理活动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及其与企业管理活动二者的关系产生了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管理活动不容许干预论”,认为企业管理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要现实的发挥作用就要尽可能减少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二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无用论”,认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非经济行为,它不可能使企业萌发出任何利润和好处,在没有效益就没有企业生存的今天,企业的伦理建设显得多余。
(二)、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内部因素
为员工提供足额的工资、良好的福利、恪守信用,严格按照劳动合同上的规定履行承诺,为员工提供足额的工资、良好的福利、充足的受教育时间,员工不仅能获得生存的保障,而且还能有进一步发展得可能。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而提高。[3]首先,由于竞争的压力太大,以至只有基于明确的利润追求,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生存。即所谓竞争驱使企业通过放弃伦理原则来占据竞争优势。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经济竞争中不遵循道德准则的企业没有受到相应制裁反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一旦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伦理道德便会被弃置脑后。制度的建立有其伦理标准,制度与伦理应是辨证统一的,处理得好便处于良性循环中,否则便会使制度的作用失效,伦理意识沦丧。其次,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局限性。现代企业越来越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密。各人有各人的职权范围,相互之间沟通很少,信息由此出现不对称性,从而导致伦理管理的不能有效进行。对于现代大企业的管理来说,管理过程的分散化,同样影响了伦理管理的可监督性。上级决策层通常规定某些框架条件,如业绩指标、目标管理等,迫使下级管理层“为了良好的目的不择手段”。最后,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意识淡薄。管理中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但伦理管理失衡的主要因素是各级管理者的道德素质问题。企业伦理管理教育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五、现代企业伦理管理制度指导下的工作环境设计措施
制度创新并不是由人们意愿决定的,而是受制约千百条内在的运作规律程序。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度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及其内在所蕴含的伦理价值。[4]企业的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实物上的,而且包含人文方面。居于古驰公司对员工的一系列事件。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和讲解软性的企业环境。
(一)、居于员工需求的特色管理
由于女员工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结构与男性员工有很大差异,企业有必要对女员工进行特殊的劳动保护。[5]需求是居于员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表现。由于身体上的、职业规划上的不一致性,员工在需求上各有所需。像古驰公司的员工,有的因为怀孕,需要适度的休息,以及补充相当的维生素,比如说吃苹果,而公司却规定吃一个苹果要记过,吃八个苹果被解聘。企业在着重生产运营的同时,应不该忽视员工的生理需求,这些都是人类基本的需要。而企业不加思考地解雇员工,权利乱用、泛滥,一个对企业的招聘费用的浪费,二个是没有对员工负责。
(二)、合理的奖惩制度
1、保健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保健包括生理、安全和情感的需求。在工作环境中,实在性的环境给定的情况下,对于员工的正常生理怀孕,企业应该根据身体发运规律,制定人性化的饮食制度,更多的关系员工的身体健康。
2、激励需求
激励我们可以分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单纯的基本工资,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是表面上的功夫,长久的激励和引导员工全心全意做正确的事情是恨艰难的。员工的需求是一个逐级的状态,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工龄、职位等级,别具特色的设计符合个体需求的激励措施。如此,可以降低企业内部横向的公平性危险,而却还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状况。
3、奖惩适度原则
一个健全而科学的奖惩制度,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斗志激情,员工之间也会产生循环的竞争意识,相互学习,并争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提高业绩,向组织目标前行。期间,若是过多的因为员工的犯错而无边界的惩罚,这就会严重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警告后来者,但我们所说的是惩罚的分量。像古驰公司所作,店里丢失的包包,员工双倍偿还,从更深层次分析,公司不免因制度的乱定,而从员工身上压榨。
(三)、完善的批假管理
公司应该根据国际劳动法和人力资源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的皮甲制度。比如工作日加班,企业按原来员工工资的150%支付加班费,然而古驰公司以各种借口,克扣员工的加工费。若是周末加班,按原工资的200%支付,国家假日按300%支付。再比如说,由于员工怀孕,长期的站立,已形成腰酸脊椎疼痛、骨骼变形、静脉曲张、不孕和容易流产等疾病。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批假制度,适合不同员工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四)、人本管理的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现状的诊断与测量,是了解、控制、管理甚至改变企业文化的基础工作。[6]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6 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认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其贡献作用,并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1世纪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有必要把人力资源看做企业的第一资源,经过严密的人力资源规划,甄选和录用符合职位说明书的任职资格,通过专业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人力资源调度和整合,使企业以最少的人办更多的事。在这一过程中,员工是极其受到企业的重视,有力于培育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
2、员工的高度参与
参与是反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度体现,是员工身心投入的参考。高度的参与,提高工作积极性,易形成融洽的企业工作环境。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组织目标。
(五)、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
企业与员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企业是员工的组成结果,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目标。因为个人目标是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基础,二者具有同时性、统一性。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容易形成和谐的企业环境氛围。
六、结论
现代企业实施以“和”为价值导向的伦理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伦理经营,在经营决策时自动考虑社会公认、员工乐于接受的伦理规范。[7]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员工进行生产和研发的基地。企业管理者有现代的企业伦理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利”和“益”得到充分公平展现,运用儒家三达德“智仁勇”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继承中国精髓的思想“礼仪廉耻”自我规范和指导他人。设计好硬性的工作场所外,还需待对人文环境的改善,是企业的工作环境处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才能使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到企业运营中去,才能是企业处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境界。环境是处在动态的过程中,所以要不断的探索、发现并及时改善不良环节,使员工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经常保持满意的态度,以达到员工更优表现。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员工福利,而不是刻薄的克扣员工的工资。用传统的优良美德,用人性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员工有序可行的指导,实现企业组织的最终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雪芬.当前中国企业伦理管理失衡的成因[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27):66 [2] 成刚.利益相关人与企业伦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 [3] 叶陈刚.企业伦理与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陈荣耀.企业伦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 刘红叶.企业伦理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 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尹德和.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