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消费者怀旧消费论文
在中外怀旧消费的文献中,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对怀旧消费进行衡量、如何利用怀旧消费进行营销活动,如何对产品进行怀旧的广告或者怀旧包装,这些方面更多倾向于将怀旧视为个人的一种稳定特征。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差异性很少有学者将怀旧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更是很少人对怀旧消费进行深挖和解读。
回顾中外历史和现实,怀旧消费风潮它不是一种常态的主流消费形式,但是它也不是偶然出现的,在很多地区,比如美国、香港、东欧等很多国家都出现过怀旧消费,这不但和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关系,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每一次怀旧消费风潮的掀起,从风潮掀起的背景、时间等进行研究的话,我们发现它们均发生于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进而导致社会居民对现实情况感觉无力、失望、不满、焦虑、不确定和无所适从等状态,即是所谓得社会不安全感,怀旧消费,人们只是回忆过去的美好,通过物品达到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回忆,从而达到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依托,如果消费者对过去事物怀念得越多,越容易对过去常用或者喜欢的产品产生怀旧偏好,即怀旧偏好也会提升。
鉴于此上,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为了提高业绩,那就更要很好的把握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民众的心理需求,给予一定的怀旧消费的元素刺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结,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和消费欲望。
第二篇:农村消费者消费感言
农村消费者消费感言
这几年,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许多服装品牌千方百计进入大小都市,为了与如云的对手抢夺市场,更是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实际上,最终被都市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并不多,大部分品牌经过激烈的竞争,耗费了大量成本后还是难逃隐退的命运。
就在各个服装品牌在严重饱和的都市消费市场中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农村消费者却因为买不到中意的衣服而发愁:在镇上的集贸市场买来的衣服价格不贵质量却太差;进城买来的衣服质量倒是比镇上集贸市场的好很多,但价格也贵得让他们咂舌。
“我们虽然看不上集贸市场上的衣服的质量,但对服装的质量要求也不像城里人那么高。如果能有价格比城里的牌子衣服便宜些,质量又比集贸市场上的衣服好些的衣服,那我们肯定都爱买,价格比集贸市场上的衣服贵点也能接受。”山西临汾一位农村消费者如是说。
如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城里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服装商家因为亏损或租店合同到期而改行,再加上换季的原因,几乎随处可看到“血本甩卖”、“跳楼清仓”、“换季处理”等大招牌。如果将这些处理或打折的服装卖到农村市场,又会怎么样呢?记者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先前做布匹生意的商人偶然中发现这个商机,果断转变经营方向,把城市里的库存服装卖到农村,大受农村消费者欢迎,不到3个月,她就赚了近5万元。
有商家分析说,这其中蕴涵着巨大商机:一方面,库存服装中的大众款,对于农村市场上还是比较合适的。厂家的库存服装,当季款、一年款对农村市场来讲,无疑是新款。质量好的库存服装,无论从面料和做工、款式来讲,甚至比乡镇服装销售商从市场进的新款还好。但是价格却低得多。对于乡镇的服装销售商,由于进货量少,信息闭塞,要从厂家或者库存服装商那得到这些服装,无疑是难事。所以需要这样的商人,在库存服装商同乡镇服装销售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库存服装商低价进货,到低于乡镇服装销售商正常进货价出货,之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乡镇服装销售商也可以特价出售,走量为主。
但也有服装业人士认为,“那种把农村市场看作是城市市场的附属市场,城市流行过后的服装,推向农村的观点是不合适的。如果开拓服装市场不是简单地将过时的城市服装倾销到农村,而是研究农民的文化、喜好,把农村人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认真对待,研究开发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服装款式,开发专销农村的服装系列,这才是商家、农村消费者‘双赢’的一步好棋”。
农村服装消费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一些中小服装商与其在城市消费市场中与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拼抢阵地,不如从城市转到农村,在最适合自己的市场上做好自己的生意。
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
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者对衣着的需求已由耐穿、抗寒向求新、求异、求美、求高档方面转变,衣着消费开始趋于休闲化、时装化、城市化。
据了解,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为36.7%,比2001年下降1.5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较高,2005年为45.5%,但从2001年以来的发展趋势看,下降的幅度快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2005年与2001年相比,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2个百分点,比城镇快0.7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裕程度,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已达到小康程度。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到2010年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每年将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目前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3.5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绝对差为4832元,今后几年农村服装市场将进入销售增长期。
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服装购买量相比城市来说还比较低,但未来几年农村服装市场潜力巨大。与城市各大商场及服装店的生意火爆相比,农村小乡镇的服装店生意相对较为清淡。农村服装店销量不高并不是因为农村服装市场需求少、购买力弱,据了解,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近几年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民收入增加了,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除了一些中年人对服装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外,一些年轻人开始追求服装的品位和品牌。但目前农村服装店仍以经营化纤面料的低档服装为主,款式 陈旧、做工粗糙,很难满足农村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
“集贸市场上的衣服没有人家城里商场的衣服好看,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好看的,但又不实用,穿上没法下地干活,不是颜色不耐脏就是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不如棉褂子穿上舒服。”北京昌平区南口镇一位农村消费者说,“城里的名牌衣服看得起买不起,价格低的质量又太差,不过现在去城里买衣服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如果镇上很容易就能买到适合我们穿的衣服,其实谁也不愿意坐车跑那么远去城里浪费精力。”
2.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和萧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09)6月1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马饭店召开。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在大会致辞时指出,中国13亿人口的穿衣问题,本身就决定了内需市场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有着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以服装业为例,2008年城镇居民年平均衣着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上,而农村尚不足200元/人,仅相当于城镇的1/5。就这一问题中国化纤协会信息中心特聘专家顾超英女士将她的个人两大观点也阐述如下:
由价格因素导致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
导致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消费者还是喜欢买廉价实惠的产品,记得今年春天的时候,笔者对江苏部分市场进行了调研,当时发现摆放在专卖店的高档纺织品与服装农村消费者问津的非常少,即便是有部分人问和采购也都是些年轻的即将结婚或者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曾有消费者叹息说,2008年下半年很多媒体一再报道,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厂家产品大幅度价格下降,很多品牌或者高档产品都在打出打折让利的旗号,可是在农村消费者的眼里,你就是打的折扣感觉已经非常大了,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价格依然比你商家的要低的多。虽然,现在一直倡导让生产厂家制作高附加值产品,让原料商开发生产高性能以及更加舒适对人体有益的系列产品来,这些产品的诞生肯定也给生产厂家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压力,这些成本压力必然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而众多的农村终端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却停滞不前也是关键问题。那就是说,如何让农村消费者改变观念也是大问题。记得5月份的时候,曾经有外地的车辆拉了一大汽车家用纺织品来,这些产品可以说是再廉价不过的了,当时这些卖家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产品,没有生产地址,没有任何标志,一大汽车的床单和被罩,床单竟然卖10元,被罩竟然卖20元,表面看起来很好看,很实用,当时笔者也有兴趣的采购了几床回家,结果经过使用发现,该床单虽然颜色鲜艳,但是出现严重脱色现象,人体躺在这样的床单上竟然把身上穿的衣服染成花色,而且床单刚铺了两天就出现起球症状,想想看,这些人一天能消费一汽车,消费者疯抢,这些人也不交各种税收,随便在路边把车一停就开始吆喝着叫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城管的都奈何不了。那么一个月要消费多少?这些次品冲击着我国的纺织行业何时休?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买卖双方都是大忌的事情,部分小作坊的卖家不顾质量问题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后,由于资金积压以及经济危机等各种因素存在,不得不赔本销售,可消费者也是受害者,回家使用后几天就跟抹布一样,也不美观了,可上游原材料照样没少用。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行业还需要多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来真正适合我国农村市场消费者消费,同时商家有义务多宣传自己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众多的消费者真正了解到,他们所穿戴或者使用的物品原料来自哪里?原料的优越性以及特性到底是什么?只有消费者真正感悟到您所生产的产品确实有价值,消费者才愿意不惜所谓的一切代价去拥有她,去大量采购她。
由其他支出增加导致农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
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吃穿用方面都体现出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吃方面,全国各地的各种特色小吃只要您腰包里有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采购到,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根据饮食消费数据显示,2000-2008年期间,很多中国家庭(包括农村消费者)饮食消费金额要比前些年增长了几倍,而有的家庭的收入却没有出现增长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趋势,这个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消费各种物品的数量,比如很多去城里打工的人由于城镇工作也很难找到,现在就业问题也是很严峻的,导致本来部分农村人在城镇还能有很高的收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城里人也开始跟农村来打工的人抢饭碗了,招收单位当然还是愿意使用本地人,从而也导致部分在外打工的人工作不稳定,收入自然就不稳定了。再者,最近几年来,很多农民工一直受干活容易,要钱难的困扰,部分没有职业道德的小老板以及经营者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这个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到了很多农民工家庭的吃穿用的消费。想想看,每个家庭就那么些的钱,如果吃的好了就穿不成了,如果穿的好了就吃不成了。记得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些农村消费者,问他们为什么采购纺织品与服装的数量没有出现增大现象?他们的回答是非常的现实的,有的人说,赚钱少的可怜没钱消费,也有人说现在他们很想的开,因为经常看到电视新闻媒体报道这个年轻就夭折了,那个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因此他们更加爱惜身体和生命,他们说如果一道道美食以及一件件漂亮的让其选择,宁愿选择吃的,吃出健康很重要,听了这个话,也不难再次感觉,为什么中国各个角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饮食行业的店数不断增加,超越了服装店面的数量。再者,家电以及交通工具在农村的档次提升也占据了农村人很多消费数额,过去农村人没几家有摩托车的,现在这个交通工具已经普及,甚至很多家拥有了私家轿车,根据笔者采访得知,部分家庭还是贷款买车,为了快速还钱,对于纺织品以及服装类,只要有穿有用的就可以了,部分人更新的频率出现下降趋势。可以说,种种因素都能导致采购纺织品与服装数量下降,虽然中国国内地区总体纺织品等出现消费上升,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还是停滞不前的。而回忆过去,穿新衣、戴新帽是过年时的一件大事,买新衣服基本是办年货时的一项重要支出,很多人都穿过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很多家庭的持家守则。而近年来,虽然农村服装消费市场与城市服装消费市场表观看是在同步发展,其实通过各种数据显示,城镇的消费者还是比农村人消费的总体平均数量大的多。
小结
因此,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两大关键因素是其消费能力(对应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长期对应于边际消费倾向,短期对应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等。回顾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1622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与去年同期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现金收入人均数额相差还是很大的。另外,从长远发展看,立足内需,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衣着文化需求,也确实是我国纺织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当前在外部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消费者的十大消费心理
【消费者的十大消费心理】
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消费品,这一行为中,心理上会有许多想法,驱使自己采取不同的态度。它可以决定成交的数量甚至交易的成败。因此销售顾问对顾客的心理必须高度重视。
1)求实心理
这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动机。购买物品时,首先要求商品必须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讲究实用。
2)求新心理
这是追求商品超时和新颖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动机,购买物品重视“时髦”和“奇特”,好赶“潮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男女中较为多见,在西方国家的一些顾客身上也常见。
3)求美心理
爱美是人的一种本能和普遍要求,喜欢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青年妇女和文艺界人士中较为多见。
4)求名心理
这是以一种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心理。他们讲名牌,用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由于名牌效应的影响,吃穿住使用名牌,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是一个社会地位的体现。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追牌族“涌现的原因。
5)求利心理
这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动机。其核心是“廉价”。有求利心理的客户,在选购商品时,往往要对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的比较,还喜欢选购折价或处理商品。当销售顾问向他们介绍一些稍有残损而减价出售的商品时,他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只要价格有利,经济实惠,必先购为快。具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以经济收入较低者为多。当然,也有经济收入较高而节约成习惯的人,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有些希望从购买商品中得到较多的利益的顾客,对商品的花色、质量很满意,爱不释手,但由于价格较贵,一时下不了购买的决心,便讨价还价。有的为了一元钱或几角钱,必要争论不休,致使想买的东西买不成。
6)偏好心理
这是一种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情趣为目的的购买心理。有偏好心理动机的人,喜欢购买某一类型的商品。例如,有的有爱养花,有的人爱摄影,有的人爱字画,等等。这偏好性
往往同某种专业、知识、生活情趣等有关。因而偏好性购买心理动机也往往比较理智,指向也较稳定,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7)自尊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客户,在购物时,既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追求精神方面的高雅。他们在购买行动之前,就希望他的购买行为受到推销员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待。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顾客满怀希望地进展厅,一见销售顾问的脸冷若冰霜,就转身而去,到别的展厅去了,甚至再也不愿光顾那家“冷若冰霜”的展厅。
8)仿效心理
这是一种从众式的购买心理动机,其核心是不甘落后或“胜过他人“,他们对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总想跟着潮流走。有这种心理的客户,购买某种商品,往往不是由于急切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9)疑虑心理
这是一种思前顾后的购物心理动机,其核心是怕“上当”,“吃亏”。他们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对商品质量、性能、功效持怀疑态度,怕不好使用,怕上当受骗,满脑子疑虑。因此,反复向销售员询问,仔细地检查商品,并非常关心售后服务工作,直到心中的疑虑解除后,才肯掏钱购买。
10)安全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他们对欲购的物品,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以后,必须保障安全,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非常重视有无化学后果,电器有无漏电现象等。在销售顾问解说后,才能放心地购买。
面对不同客户的不同购买心理,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销售的话术和技巧,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心理让顾客在导购的引导下促成顾客成交,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店铺赢得更高的销售业绩,更多的财富。
第四篇:消费者消费倾向调查问卷
消费者消费倾向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
1.除特别要求之外,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打√
2.如另有意见表内无法表达,请在调查问卷的空白处或另纸附上。基本资料:
您的性别:A.男B.女
您的婚姻:A.已婚B.未婚
您的年龄:A.25岁以下B.25—35岁C.35—45岁D.45—55岁 E.55岁以上
您的职业:A.工人B.私营业主C.军人 D.公务员 E.教师F.医生 G.其他
您大多朋友的月收入:A.1500元以下B.1500-1800元
C.1800-2500元 D.2500-3000元E.3000-5000元F.5000元以上 您的学历:A.高中以下B.高中.中专C.大专D.本科E.本科以上
问卷:
1.您觉得在您居住的小区附近缺什么?
A.超市;B.商场;C.游乐园;D.休闲会所;其他
2.您觉得自己想做什么事情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去?
A.儿童娱乐; B.朋友一起玩;C.购物逛街;D.请朋友吃饭;其他
3.您觉得人民广场商圈做那种生意的人非常多,竞争很激烈?
A.服装店; B.正餐;C.儿童娱乐场所;D.超市;其他
4.如果您在人民广场旁边开店投资,你会选择做哪种生意?
A.服装店; B.正餐;C.儿童娱乐场所;D.超市;其他
5.就您观察,在人民广场商圈哪几种商业业态比较旺利润比较客观?
A.服装店; B.正餐;C.KTV;D.家电商场;其他
6.您每月的消费支出大概是多少元?
A.1000以下; B.1000--2000;C.2000--4000;D.4000以上;
7.您平时购买运动装备方便吗?
A.方便; B.不方便;原因
8.在您居住的小区附近有合适的儿童游玩的场所吗?
A.没有合适的; B.有合适的;原因
第五篇: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报告
关于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与购买盲目性
市场营销
熊绎
学号:12441013
联系平时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加之本期上的《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我发现了消费者需要、动机方面的一个有趣现象----消费者需要、动机与之购买时的盲目性。
消费者需要,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的匮乏状态,既感到缺少什么从而想获得他们的状态。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但只有消费者匮乏感达到某种迫切程度,需要才会被激发从而促使消费者有所行动。我们知道,消费者需要有很多分类,根据起源来分有生理性和社会性的需要;根据需要对象分有物质、精神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则把其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可能源于内在需要,也可能源自外在的刺激,或是需要与外在刺激的共同作用。动机有不可观察性、内隐性、多重性、实践性与学习性、复杂性。既然消费者的动机具有复杂性,以至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具有盲目性。
举个例子来说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在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下,在盐还有国家管理宏观调控前提下,很多消费者都是因为看到别人购买,没有分析内在思考便从众购买上演一次抢盐笑话,引人深思。当然,在这次抢盐事件中我也充分显露出自己的盲目性,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问家人是否屯好盐我也打了电话回去让妈妈多准备一些,生怕后来会持久不跌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
我们再来看消费者盲目崇拜奢侈品---达芬奇家具最终导致的不良后果。“达芬奇事”件虽承认宣传失实、向消费者道歉、开通专线办理退货,自被曝光以来达芬奇尽管不断在进行品牌危机公关,仍然难消人们心中的愤怒。达芬奇给家具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引发人们深刻反思和探讨:达芬奇事件背后的无形推手究竟是谁?无疑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对进口产品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才让达芬奇有空子可钻,轻松用假冒的进口家具蒙骗消费者,获取暴利。在奢侈品消费上,中国不少消费者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奢侈品的价格等于身份,价格越高,购买者的身份越尊贵。奢侈品在中国是一种面子商品,远远不是像国外那样是自己享用的。购买达芬奇家具的人,基本是把它放在家里给别人看的,不是买来自己享受的,即使如今达芬奇出了事,也不会有太多客户要求退款,试想谁会说我买了假货这就是中国面子文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时,中国消费者的理解和消费趋势上和国外不一样,中国消费者大多是根据价格和知名度消费的,对产品设计和使用功能等知识方面的关注缺乏,这就给达芬奇杜撰产。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重大消费盲目性滋生的市场----房地产市场。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存在或多或少跟风从众的盲目性。在各个大中城市,房价只增不减,国家宏观调控在一定时间内显得捉襟见肘,房地产商一方面哄抬房价引起各个消费阶层的恐慌,同时消费者缺乏自身认识在不断上升的房价面前傻了眼,明明是不恰当的时机却因为害怕房价继续上升而做出错误决策选择购买。这样,房价又引起新一轮的波动上升,如此恶性循环,很大一部分来自消费者的盲目性购买心理。
现代消费,消费需求的日趋差异化、多样比、个性化、复杂化,使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情绪价值”胜过“机能价值”的时代,也就是说人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消费现象被专家称为“感性消费”。以满足人们心理感受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的商品称作感性商品。研究表明:商品感性的种类有明亮感、轻便感、活泼感、充实感、自然感、色彩协调感、、复古感、精致感、时代感等等,而此类特色正是现代社会众多消费者所刻意追求的,因而感性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市场的热门话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感性消费中大部分是与时俱进有其进步意义,但同时存在很大的盲点。我们更加需要理性的消费方式降低盲目性。
具体来说: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缺乏生活消费需求视角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模式,既要积极科学地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功能,又要采取手段抑制和消除生活消费行为的盲目性与浪费现象。在消费前多搜集信息,争取把消费的性价比提升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