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学区范围(大全)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学区范围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学区范围,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学区范围
面向全市招生。
学校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No.2 High Schoo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师大二附中,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级中学、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上海市重点中学、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2049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高中理科德育实训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8年,1963年被确定为上海市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上海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中,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有学生1500人;有专任教师200余人。
华师大二附中是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直属领导、华东师范大学和所在区共建共管的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是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49”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附中的教育改革始终走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前列,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英才辈出。据中国科协统计,二附中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总共获27枚金牌,4枚银牌和1枚铜牌,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二附中学生连续参加国际中学生科学与工程大赛,共获得20多个奖项位居全国第一。
第二篇:华师大二附中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20111008
华师大二附中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钱峰
作为华师大二附中的一名科技教师,我的个人发展目标是做一名扎根于二附中厚重教育土壤,掌握扎实教学基本功,同时具备广阔的科技视野能够带领中学生在科学世界里探索前行的科技教师。以下是我的个人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1、个人分析部分
岁月荏苒,弹指一挥间,七年的时间匆匆逝去;七年前我离开我所钟爱中学教育,七年后我重返中学教育。七年时间里,我历经了所梦想的高等教育两个阶段。七年的历练帮我褪去了初为人师的青涩,七年的学习也给我带来对于中学教育更多的思考。回首自己得到的教育与曾经有幸施于他人的教育,心中感慨良多。孩子们为什么而学?教育带给学习者的收获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思考一直萦绕与自己的心头。
我感谢华师大二附中,它给了我重返中学教育的机会,使我能够在七年之后,重返讲台;同时它还给我带来诸多良师,我很高兴能够在与诸多良师为伍,能够获得这样的学习机会。但是置身于新的教学环境,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学任务,内心不免忐忑。
曾经师范教育的学习与四五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确实是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而在博士和硕士阶段的有机化学学习经历也给了我在科技教育中较大的教学发展空间;因该说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二附中的科技教育是相对比较适合的。但是,要把曾经的教学技能、教学经验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对接与二附中的科技教育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个高中阶段的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基础科学知识,但是从这一点来说,本人的知识结构尚需完善。必须要在具有丰富的化学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广泛了解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要把科技创新的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则需要扎实的常规教学功底;这些基本教学技能则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向资深教师学习才能获得的。
华东师大二附中素有教育教学改革的传统,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作为科技创新教育抓手的中学生探索性课题研究一直是二
附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亮点,多年来,科技创新教育硕果累累;近期成立的创新实验室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高的知识技能平台。
作为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首要职责是维持创新实验室的正常运作,维护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做好必要的支撑工作。而作为二附中的科技教师,以继承和拓展二附中的科技创新教育为要旨,尽可能地必须要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作用。而要做好这一点的前提是:让学生走进创新实验室、了解创新实验室、爱上创新实验室。客观的说,创新实验室的设备对中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所以在本学期伊始我开设了创新实验室设备使用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和化学相关的设备的使用。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其操作技能,同时也为他们的小课题研究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储备。当然课程建设尚需不断完善。
科技创新教育的根本要旨不是学会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或是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而是培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创新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的同时,更应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我还开设选修课《经典药物的发现之旅》,这是一门关于药物发现的课程,也是一门关于创新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带领学生重温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探索科学家们在创新道路上的得失,同时学习创新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再次感受科学家们崇高的个人品质,和浓浓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析部分
目前中学教育的依然是“升学教育”或是“分数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习惯于听,侧重于记,努力地做题,解题;置身于“题海”之中,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考试,为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获得较好的学历证书,进而找到好工作,享受良好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本应被赋予的引导学习者成人;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的重任被单一的升学率所取代
虽然作为选拔人才的方式的应试教育存在种种弊端,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试教育必然存在。因此,如何在应试教育存在的前提下、推行素质教育,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创新教育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高中生虽然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究兴趣,并具有创新的激情与动力,渴望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但是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之下,只有那些对科学研究和创新具有极大的热情同时又学有余力的学生才可能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不可否认,在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部分学生心中存在功利思想,希望通过科技竞赛可以实现免试进入重点高校。但是随着科技竞赛获奖保送政策的终止,会减轻学生的功利思想,让学生带着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走近科学,进入探索自然的神奇之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从事科技创新的学生而言,他们内心有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有创新的激情与冲动。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引导正确的研究方向,传授他们正确的科学方法,帮组他们完成创新的过程。可能有的学生拥有创新激情,但是没有较为合适介入点,这时科技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激活学生的大脑,使他们找到科学研究的兴趣点,引爆创新激情。帮组他们走上科技创新之路。
目前,我校已经成立了科技创新班,科技创新班的学生整体上的创新素养较好,并具有从事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成为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依托科技创新班,通过各任课教师的沟通合作,相信可以完成科技创新班的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为他们的 “科技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作为华师大二附中的一名科技教师,首先是二附中的一名教师。作为教师首先是应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虽然自己曾有过几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时过境迁,教学内容已变,学生已变。置身于二附中,感觉到自己依然是一个教育战线的“新兵”;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教育理念的缺乏与教学技能的不足。对于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的基本功要从头学起如备课、授课、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管理,教育研究等。
因为现在我是学校的唯一的科技教师,没有课题组与教研室的;教授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缺少了教研活动的平台,可能会缺少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所以教学反思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反思,反思自己上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修正,这样可以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同样,通过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有助于教学技能提高。当然,身处二附中,是与名师同行,可以随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是年轻教师请教。力争让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扎实的常规教学功底的科技教师
科技教师不同于常规的教师,在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扎实的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要能够带领学生在科学技术的天空中飞翔。这就要求科技教师一方面具有广阔的科技视野,也就是广博的知识面。为此我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虽然自己是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但是作为一名科技教师还需要了解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科技教师必然要具有科学研究的经验,懂得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对于这一点,我同样需要提高,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科研方法是可以在中学生的研究型课题探索过程中借鉴的,但是中学生地研究性课题显然是不同于研究机构中的课题研究。其研究的课题完全不同于中学生的课题,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就要求研究的课题的难度适中,而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符合中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我校能够达到的硬件条件。因该是选题的把握和对学生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的培养,以及实验技能的培训是当前在中学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重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必是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而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践行者,应是学生心目中的言行楷模。更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富有爱心、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而作为科技教师,不仅仅自己要作学生道德上的楷模,更重要的是:发掘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在进行选修课教育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因为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大多数成就突出的科学家都是具有较高的个人操守和崇高个人品质的人,在课堂上重温他们的感人事迹和科学探索之路,也是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三、发展策略
科技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属于比较新颖的部分,目前尚无明确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一切教学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要做一个合格的高中阶段的科技教师,首先是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其次是扎实的教学技能。因此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同时,学习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再备课、上课等环节仔细钻研,细心揣摩,力争快速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因为我现在的科技教育还没有教研组,难以开展教研活动,所以开展课后反思,书写教学日记尤为重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掌握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得失,以便于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学日志,跟踪自己的教学成长轨迹,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二附中的科技创新教育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二附中优秀的科技辅导团队。在多年的课题研究教学中,这些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课题的把握较为准确,因此,在工作中,我应该虚心地向科技辅导团队的教师学习,尤其是向娄维义老师学习。
作为一名华师大二附中的科技教师感到无比光荣,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在应试教育尚且如火如荼的情势之下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任重道远,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科技创新教育的践行者,我想我正应该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把科技创新教育在中学教育中落在实处,让科技创新成为孩子们的乐趣,成为他们心中的必修课。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和我一起直面钱学森之问,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己任,培养中国的创新一代,让创新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国能依靠不竭的创新力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
校长价值领导力与学校文化建设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临沂第三十二中学万晓
踏雪南下,华东师大。朴实自然中彰显校园生机,阔大宁静中洋溢学者智慧。丽娃河流淌着教育最前沿的理念,开放学院创造着管理的真知灼见。
我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坐在教室里,聆听着教授旁征博引的讲座和信手拈来的教育案例,如沐春风。名校长的观点与我的一些做法不谋而合,教授的理论和我在实践中的困惑进行对接,触动了我的思考,激活了我的顿悟。
学习回来后,不时的翻看学习笔记,反思着自己的工作,准备着写学习心得。说实话,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很精彩,但我并不能完全理解或吸收,因为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某个方面的,讲教育理论我们直接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些太理论的东西听过后没什么感觉。去之前,我的问题是校长的领导力与学校文化的取向在何方?我不想就八位专家的报告泛泛而谈,于是我梳理了八位专家的报告并搜索查看了他们研究的方向,发现有五位专家或多或少都谈及校长价值领导力,也谈及校园文化。不是张张手抄报贴贴阅报栏挂挂名人像就是所谓的文化底蕴深厚了校长价值体现了。我结合自身管理经历谈校长价值领导力与学校文化建设。
所谓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我的理解就是:校长能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转化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表现。换一句话说,就是能用文化的方式,去造就有灵魂的教育,去创办有生命的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一所学校之所以有特色彰显于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校长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和内涵外显,是其治校经验的辛勤积累。校领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要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转化成教师的共同追求,建立相应的人本化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要实现这样的办学理想,为了有效地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钟启泉先生在报告中谈到,每一位校长要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整体观念,开拓精神,具有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还有一个问题是,校长的价值领导怎样才算真正实现了?我想,如果哪一天,学校的理想目标成了全校上下的共同追求;先进的课程理念成了全校上下的共同实践;科学的求索进取成了全校上下的共同行为的时候,校长的价值领导才算真正实现了。我认为,这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原上海市卢湾区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上海市中小学高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导师程华先生说,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要解读学校文化,评估学校文化;强化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重构学校新文化。我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首先充当的是守门员的角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因此学校文化不能够千篇一律。这就是我们北方校长常常谈及到的我们的学校建构设计、管理模式、培养模式等不能说都一样也都相雷同,看一处乃知全部。而南方学校别具一格,各有各的模式,各有各的特点,一校一模式。要想有创意与众而不同,我赞同程华教授的观点,校长首先要解读学校文化,根据地理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挖掘学校文化中的历史资源,分析和反思学校当前的价值标
准及取向,并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类型。2013年我校创建省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我们带着问题和设想远赴江苏省如皋市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们根据学校的建设特点和长年积淀的校园文化,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园到社区,从社区到家庭,从课堂到课外,以德育为主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多角度渗透廉政文化。建有“廉洁从教十字铭刻”,“学生廉政文化广场”,“四德建设”,“道德讲堂”,“沂蒙精神进校园”等并根据本街道禹王城村遗址文化挖掘出大禹精神作为校本教材并与开发区精神相融合形成校园特有文化。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梅埠街道禹王城村因禹治水住过此地而得名,遗有“禹王治水点将台”和“禹王治水涵闸”。大禹精神感召后人“能拼善战、敢创一流、不干则已、干必成功”,临沂第三十二中学秉承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办学目标前进。现在校园人人讲廉政处处做廉政主人的氛围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从这一事例来讲,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是校长的职责。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张民选说,校长是学校精神的陶工,校长需要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出学校的灵魂。在这里我们认为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王华教授,他研究的专长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课堂教学改他认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课堂。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而模式的改变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还是当地政府的学校文化建设,还是从老百姓所追求的升学率来讲,最终目标的实现真正在课堂上。他说关于学校文化,上海某学校特色是陶艺课程设置,这些都在上海市成为了品牌。陶架上都摆满了学生的陶艺创作,装裱的庄重典雅,文韵悠远,墨宝飘香。各种字体,不同风格,学生都将自己的名字和创作时间烧刻到非常显眼的地方。另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名字,全都是学生自己用心设计,如“飞翔之队”,有两句话做解释:“飞的高,因为我们
自信;飞的远,因为我们坚持!”这些无不透出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无不充满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反观我们自己,教学楼的走廊上也挂满了名言名句,但无一例外,都是印刷品写真板,给人的感觉冷冰冰的,没有感情,关键是学生觉得与自己无关,只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校园文化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让师生参与进来,而不能只是抛开学生,把一些冷冰冰硬邦邦的东西硬塞进校园,这样的文化终究只是形式。应该努力开发学校文化资源,让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学校文化才有生命可言。
短短四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外面依然是雪花满上海,但是我们心中却有着一份温暖和通透,因为我们得到了的启示不仅是教育上的,更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完成自我修炼!感谢教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感谢专家和教授的精彩报告!
最后,以此送给所有关心开发区教育成长的领导,送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远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留给世界的最终是精彩背影。
第四篇: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5月6日至5月19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5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视野。王建军教授的讲座《教师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要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甚少,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师大的胡东芳教授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教后记,教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胡东芳教授给我们的推荐做法是: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三、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气回家,回家后,把气泻洒到家里人身上,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
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
此案例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此案例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是: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四、做个让学生怀念你的教师
华师大金忠明教授在《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报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说,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师为我做了三件事,至今历历在目,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规范、赏识、宽容。
1.规范
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惹事,在开学第二周就被班主任放学后关在教室没让回家,开始一直就很记恨老师,后来感受到就是这严格的“规范课”,让他感受了凡事要讲纪律,不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规范某些时候就是规矩,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让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
2.赏识
二年级换了班主任,经常表扬他,尤其数学,每当我表现突出的时候,老师总喜欢摸一下摸他的头,这让他记忆犹新,赏识的力量使他永远记住老师的美丽。
赏识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你的赏识下,学生可能改变某些陋习,可能树立自信;可能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不要吝啬赏识的语言,不要吝啬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他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往往我们不经意的赏识,孩子却很在意。
3.宽容
四年级的时候,又换了一位班主任,他不是很喜欢,一次外出劳动,老师让他带领组员写劳动过程与体会,结果弄丢了老师的派克金笔(老师的美国朋友送的),当他拿着一元钱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宽容了他。事后多年,他才得知派克金笔价值好几千。
宽容是一种力量,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学生犯的错误,宽容学生甚至家长的误解,有时甚至是一种牺牲。
金教授母校给他上的这三堂课,正是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上的三堂课,教给孩子规范做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不知道我们能给孩子留下母校的哪些印痕,至少这三件事应该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完成这三件事,让孩子在规范、赏识、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带着这些先进的理论,带着对上海学校的神往,第二周我们小学组二十余人又来到上海静安外国语小学。在上外静小学习这段时间,我收获颇丰,时时处处经历着感动。
一、美丽的校园文化让人入迷
校园不大,但很干净、整洁,学生认真倾听,老师悉心教导,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生的思维不断成长,不知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还是学生在激励老师前进。老师的语言亲切而温馨,“亲爱的孩子们”、“我特别欣赏某某同学的严谨”、“再来一遍,相信你是很棒的”、“我们班老张的说法就是与众不同”„„赞赏的语言在课堂上飞扬,每个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欣赏下成长。
每个班级有着相同的布置环境,却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窗台上的小花小草在努力生长,墙边柜上的作业本整整齐齐,教室后面的钉子板五彩纷呈。走进每一间教室,即让你感觉整洁与温馨,又让你感觉浓浓的文化气息。“教师寄语”“我的新学期计划”“让爱拥抱你我他”“用心绘出青蓝紫”“作文直通车”“心心相印”等等,每一个教室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每一个班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二、扎实的教研让我感动
在上外静小的这一个星期,我切实感受到教研对一个老师、一个团队、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怎样的帮助。去学校的第一天,学校的费主任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措施,那时我们只是初步感受,虽然感觉理念新颖,方法独特而实在,但到底是如何实施的,仍然一团迷惑。随着进一步的学习,让我感受颇多。
1.教师备课扎实有效
他们的备课,不像有的老师,网上下载,抄抄教案,流于形式。而是以各年级为单位形成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每个老师都对本单元要上的内容进行准备,集体备课时,提出个人的观点,包括教材的处理、重难点把握、目标定位等等,最后由一名老师主备。上课时,你可以用主备老师的教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个老师在教学完时,能做到用蓝笔或黑笔标注出自己的一些思路,用红笔写下课堂的一些生成,最后写下自己的反思。如此的动脑、动笔,写课堂实录和教学案例也是手到擒来。你想想,如果一位教师长此以往,还怕自己不能提升吗?
2.教师教研落在实处
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真是一种享受。不管是备课组活动,还是教研组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研讨,这样避免了一盘散沙,漫无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随着各个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断丰富起来。有时在学期开始各教研组定好一个大主题,教师围绕这个大主题制定自己的小主题,有时在进行完这次活动后,大家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专题,在下次教研时交流。你想,如果每位老师都专心去做这件事的话,还怕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吗?
3.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
面对如此繁重的教研工作,光靠教导处是忙不过来的,何况教导主任包括业务副校长都带有一门主课。我们带着疑问想探个究竟。在费主任的接待报告中找到了答案:对于备课、作业、试卷的检查与管理,并不是教导处单独来完成的,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而且,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是终身制,每年轮换,每学期开学初,他们都要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知道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专业化教师。学校还提出了教案免检制度,必须由教师提出申请,领导组考核才可以,但是经过免检的教案要在学期末进行展览。另外还推出了教案收藏制度,对于好的教案,学校装订成册,放在图书馆供老师们借阅。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也。等他到了大海,看到大海的无边无尽,终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虽然我没有河伯原先的自傲自大,但在华师大学习两周之后,我却有了河伯后来的感叹。培训虽早已结束,但我们的学习不会结束。就让我们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播种在教育的土地里,让它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篇: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4月6日至5月12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9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
一、做个会学习的教师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拓宽学生视野。赵其坤教授的讲座《研究型教师的素质及自我培养的途径》,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要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颜的是对教育专著了解甚少,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
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做个会反思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反思。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华师大的胡东芳教授送给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思维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方法一:学会写教后记,教后记应该包括学生和自己在教学中各自的表现;方法二:观摩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课;方法三:观看优秀课的录像,可以自我观看,同事共看,专家帮看;方法四:记录上课中的关键事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胡东芳教授给我们的推荐做法是:每学期给自己拍一节课的录像,多揣摩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重点、难点的突破,以此为镜,效果很好。
三、做个心情阳光的教师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早读到晚自修,长年累月,心情难得清闲,有时学生不听话还憋着一肚子气回家,回家后,把气泻洒到家里人身上,事后,自己也后悔,这样的工作路程能走多远?学校
如何可持续发展?胡东芳教授的教学案例分析可能对此有帮助。
有三个建筑工人,一天工作完了各自回家。
回家途中,第一个工人心里想:“要不是为了生活,我真不会做那砌砖工作,辛苦得很。”
第二个工人心里想:“我每天在砌墙,我在建一座高楼。” 第三个工人心里想:“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该城市的副市长,分管城建。
此案例蕴涵什么样心理学原理?此案例对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是:期望与收获成正比。
我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们更是在创造着未来,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工作,走得更好、更远,做好能做的事。
四、做个让学生怀念你的教师
华师大金忠明教授在《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报告中提到了母校,他说,母校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母校有三位老师为我做了三件事,至今历历在目,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规范、赏识、宽容。
1.规范
一年级的时候,由于调皮惹事,在开学第二周就被班主任放学后关在教室没让回家,开始一直就很记恨老师,后来感受到就是这严格的“规范课”,让他感受了凡事要讲纪律,不然要为之付出代价。
规范某些时候就是规矩,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让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
2.赏识
二年级换了班主任,经常表扬他,尤其数学,每当我表现突出的时候,老师总喜欢摸一下摸他的头,这让他记忆犹新,赏识的力量使他永远记住老师的美丽。
赏识是一种教育手段,在你的赏识下,学生可能改变某些陋习,可能树立自信;可能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不要吝啬赏识的语言,不要吝啬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他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往往我们不经意的赏识,孩子却很在意。
3.宽容
四年级的时候,又换了一位班主任,他不是很喜欢,一次外出劳动,老师让他带领组员写劳动过程与体会,结果弄丢了老师的派克金笔(老师的美国朋友送的),当他拿着一元钱还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宽容了他。事后多年,他才得知派克金笔价值好几千。
宽容是一种力量,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学生犯的错误,宽容学生甚至家长的误解,有时甚至是一种牺牲。
金教授母校给他上的这三堂课,正是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上的三堂课,教给孩子规范做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不知道我们能给孩子留下母校的哪些印痕,至少这三件事应该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我们需要用一生来完成这三件事,让孩子在规范、赏识、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这几天的培训,再次燃烧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要把教授们对教育教学的这份投入与爱,带回到我的课堂,用科学的方法让这份伟大的师爱继续传递,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