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共5则范文)

时间:2020-09-29 12: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共)》。

第一篇:《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共)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

《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

》 的 通知……………………………………(1)

《 遵 义 市 妇 女 发 展 规 划(2016 — 2020年)》……………(2)

《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 年)》…………(35)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遵府办发〔2016〕9 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和

《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和《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2016 年 2 月 18 日

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发展中维护妇女权益,在维权中促进妇女发展,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妇女占我国人口的半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妇女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始终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市政府颁布了《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妇女规划》),确定了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社会保障、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等七大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二五”时期,市政府

将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下,我市妇女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 2015年底,《妇女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妇女参与经济和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普遍提高;妇女参政比例和层次逐步上升,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增强;妇女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妇女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保护妇女权益的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妇女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普及程度提高,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妇女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十三五”时期妇女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整个妇女事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我市在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权利在一些领域还未得到完全实现;妇女在社会分工和资源占有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 各阶层妇女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城乡和区域妇女发展不平衡状况还较为明显;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妇女的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妇女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任重道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遵循《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千年发展目标》等国际公约和文件的宗旨精神,按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和《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妇女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事业发展,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以后发赶超为主题、全面小康为主线、脱贫攻坚为重点, 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以我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严格施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把密切关系妇女与健康、教育、就业、参政、社会保障、法律、环境和扶贫作为全市妇女发展的优先

领域,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男女两性协调发展,实现妇女和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事业全面发展。着眼妇女发展需求,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坚持男女平等,促进男女和谐发展。注重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两性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协调发展。

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和区域妇女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妇女的差距。

4.坚持妇女参与,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引导和支持妇女围绕后发赶超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全面小康”“全面脱贫”两大任务目标中建功立业,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二、总目标 到 2020 年,遵义妇女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努力在妇女健康、教育、经济、社

会保障、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获得法律保护、环境、脱贫等方面达到全省最好水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社会公共政策,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妇女普遍享有公共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教育资源,整体素质提升迈上新台阶;平等分享经济资源和获得就业创业机会,经济地位得到新提高;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与决策,参政议政比例达到新水平;全面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状况实现新改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维护,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建设实现新发展;普遍享有生活和生产的良好条件,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的可持续状况出现新面貌。公平分配资源,城乡和区域之间妇女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推进妇女全面可持续发展、与男性平等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1.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妇女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2.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20/10 万以下,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城市达 90%以上,农村达 85%

以上。

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99%以上,农村达 98%以上。

5.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 85%以上。

6.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7.妇女艾滋病和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

8.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9.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达 95%。

10.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策略措施

1.强化法律监管,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服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贵州省母婴保健条例》、《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落实以公共卫生和妇女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和相关政策,强化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保障妇女的生命健康权利。

2.加大对妇幼卫生的支持力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短缺的状况;加强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妇幼保健机构8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标准,80%以上的县(区、市)创建并达到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标准,健全

完善全市产前诊断(筛查)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县、乡镇(社区)、村(居)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妇幼卫生服务。

3.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加强基层产科建设,提高产科服务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人为干预,制定可行措施,切实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

4.抓好妇幼卫生项目工作,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通过实施增补叶酸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妇幼卫生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宫颈癌、乳腺癌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提高我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5.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完善急救网络,健全急救机制,保障急救绿色通道顺利畅通,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

6.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婚检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对婚检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婚检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逐步实行免费婚检;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确保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 85%以上。

7.加大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力度。宣传普及妇女常见病预防知识;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业务培训,提高

妇女常见病防治水平;确保妇女定期享受妇女疾病检查;加大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专项资金投入,扩大妇女疾病普查范围,对贫困、重症患者的治疗给予救助。

8.做好流动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增强流动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将流动孕产妇保健纳入医疗保健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制订扶贫医疗救助方案,保证流动人口中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

9.抓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吸毒、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效控制传染途径;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积极实施医疗救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10.提高妇女营养水平。加强健康和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面向孕妇、乳母贫血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加强对强化食品生产、流通的监督管理。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建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建立患精神疾病妇女健康档案,提供社区随访管理;加强精神卫生队伍建设和培养,为妇女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

11.保障妇女享有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大力宣传避孕

知识,推广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扩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覆盖面,预防控制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意识,引进男性避孕节育产品,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重;推行计划生育家庭生殖系统疾病普查普治,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12.引导和鼓励妇女参加体育锻炼。加强指导,积极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进社区、进单位、进乡村;在社区和人口较集中的村寨建设和完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为妇女健身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加强对老年、残疾妇女体育活动的指导和服务。

(二)妇女与教育。

主要目标

1.在教育法规、政策及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中,落实性别平等原则。

2.高中阶段在校男女生比例大致均衡。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40%以上,女性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比例逐年上升。

4.提高妇女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

5.提高少数民族妇女受教育水平。

6.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

7.加强妇女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妇女人才学习培训提供条件。

策略措施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

2.将妇女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考核范围;改善教育管理者的性别结构,提高教育决策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增加教育管理者及师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提高学教双方的社会性别意识;均衡中、高等教育各学科领域学生的性别结构,弱化性别因素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3.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大投入,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在人口聚集的村寨设立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办学。

4.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资助政策,确保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女童和残疾女童接受义务教育。

5.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扶持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2020 年以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范围达到 100%;多渠道资助贫困家庭女性接受高中教育。

6.提高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高校在校女生比例,培养女性专业人才;完善大学生入学贷款保障体系,落实贫困女大学生资助政策,提高农村妇女接受

高等教育的比例;通过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等举措,提高青壮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7.满足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为失业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妇女接受职业教育;为失学大龄女童提供补偿性教育,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合理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为残疾妇女接受职业教育提供机会。

8.确保少数民族妇女接受教育。加大扶持、资助力度,继续深化双语教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接受教育。

9.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女性接受技术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少于 30%。

10.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发展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

11.完善妇女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妇女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女性科技工作者支持力度。

12.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建立完善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妇女接受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妇女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妇

女利用新型媒体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

(三)妇女与经济。

主要目标

1.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平等就业。

2.妇女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保持在 42%以上。

3.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数逐步增长。

4.男女非农就业率和收入差距缩小。

5.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6.保障女职工劳动安全,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降低女职工职业病发生率。

7.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8.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

9.确保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女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力度。完善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妇女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

2.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任何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不得以性别或变相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录用标准,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或以其他方式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

育;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吸纳妇女就业;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禁止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性别歧视行为。

3.扩大妇女就业渠道,加大对妇女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旅游、文化、家庭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妇女就业的能力;有效推动妇女在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就业。进一步完善妇女小额信贷等有利于妇女就业、创业的扶助措施,完善扶持政策,采取全程培训、税费减免、资金支持、跟踪指导等措施,支持帮助妇女成功创业。

4.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完善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满足女大学生创业需求。

5.全面落实男女同工 同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用人单位对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支付同等劳动报酬。

6.提高妇女非农就业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多渠道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

7.为就业困难妇女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公益性岗位安置向大龄、残疾、下岗等就业困难妇女倾斜;落实针对失业妇女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培训补

贴、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帮助、支持农村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着力改善农村贫困妇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妇女予以长期社会救助,保障其生存发展权益。

8.改善妇女的就业结构。完善国家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加强针对妇女的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提高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女性比例;创造条件,引导和推动妇女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

9.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推动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营收益;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需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女能手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持金融机构、企业等与妇女组织合作,面向农村妇女开展金融服务和相关支持。

10.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益。完善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政策,建立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承包租赁合同管理等制度,确保妇女与男性同等的土地承包及其收益权。

11.保障女职工职业卫生安全。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女职工特别是灵活就业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管理与监督,减少妇女职业病的发生。

12.保障女职工的特殊劳动权益。加强对女职工劳动

保护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女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推进已建工会的企业严格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监察作为劳动监察和劳动安全监督重点内容,依法处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主要目标

1.逐步提高女性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比例。

2.逐步提高女性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的比例。

3.确保县、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有 1 名以上女干部,并逐步增加。

4.市、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逐步增加。

5.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中担任正职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的比例逐步提高。

6.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担任正职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的比例逐步提高。

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及管理层人员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8.职工代表大会中女代表比例逐步增加。

9.村委会主任、成员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 50%左右。

策略措施

1.制定完善促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政策。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中女性比例及候选人中的女性比例作出明确规定,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2.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力度,拓宽女干部培养渠道。出台培养、选拔女干部相关政策,确保市、县(市、区)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要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培养、挂职、交流等形式让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拓宽女干部选拔渠道,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高校选拔女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其他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开展女干部培训,选派女干部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

3.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县级政府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女性要占一定的比例,各部门要把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女干部重点培养。

4.推动妇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化国有及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透明、择优的选拔任用原则,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让更多的妇女进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

5.推动妇女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完善村、居委会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为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创造

条件;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女代表比例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6.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和公务员管理制度。干部的选拔、聘用、晋升要切实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障妇女不受歧视;加强对公务员录用、培训、考核、奖励、轮岗、提拔等各环节的严格监管,保证妇女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7.拓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在制定涉及公众利益和妇女利益的重大方针政策时,充分听取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和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8.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推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建议。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主要目标

1.生育保险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妇女生育保障稳步提高,女性参保人数达 19 万人以上。

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城乡妇女,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3.妇女养老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大幅度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妇女参保率,提高妇女的养老服务水平。

4.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5.提高女职工工伤保险覆盖率。

策略措施

1.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保险法制建设,为妇女普遍享有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2.提高妇女生育、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和进城务工妇女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大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提高城镇居民的生育医疗费在居民医保基金中支付的比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落实生育救助政策,为农村妇女提供生育保障。

3.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提高城镇灵活就业妇女、农村妇女医疗保险参保率提供制度保障。

4.提高妇女的医疗保障水平。将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医疗费以及城镇妇女和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等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

5.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各级财政投入,重点解决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老年妇女养老保障问题,提高妇女养老保险享有率。

6.保障老年 妇女得到必要的关怀和照料。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提供社会化老年服务,提高社区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7.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对职业危害性较大的行业或岗位的女性职工给予关注,在制度上保障女职工与男职工工伤待遇的一致性;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积极督促用人单位将有劳动关系的女职工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8.完善失业保险办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对失业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基数和比例、待遇支付的规定。加强失业基金管理,积极开展失业人员培训和再就业介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9.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及物价水平同步增长的制度,探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两项政策的有效衔接,提高贫困妇女最低生活保障与扶持的工作水平。

10.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完善相关救助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救助活动;多渠道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各类慈善基金组织建立专项救助基金,为特困妇女提供救助。

11.为残疾妇女提供社会保障。多渠道保障残疾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推进残疾妇女社区康复。

12.加快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为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提供支持。

(六)妇女与法律。

主要目标

1.加强和保障妇女权益法规的执行和监督。

2.建立完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性别平等审查机制。

3.增强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4.严厉打击强奸、拐卖妇女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等严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

5.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6.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权益。

7.保障妇女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策略措施

1.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效执行。针对妇女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

2.加大对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

执法检查力度。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和有关部门定期对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深入了解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提高妇女在执法和司法中的影响力。提高执法、司法部门中的女性比例;鼓励和推荐符合人民陪审员条件的妇女担任人民陪审员;鼓励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中有法律专业背景或法律工作经验的女性申请担任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

4.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加大普法力度,将保障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全民普法规划,提高妇女权益法律知识普及率;面向广大妇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专项普法活动,提高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5.依法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强奸、拐卖等各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反对拐卖妇女的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全社会的反拐意识和妇女的防范意识;加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的犯罪行为;加强被解救妇女身心康复和回归社会的工作。

6.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多部门合作和预防、制止、法律救助一体化工作机制,设立家庭暴力救助站或庇护所,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和保护。建立诉讼绿色通道,公正高效

审结家庭暴力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7.有 有 效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机制,将性骚扰行为列入侵害人格权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

8.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妇女财产权益。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和继承案件中,体现性别平等;在离婚案件审理中,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妇女在照顾家庭上投入的劳动、妇女离婚后的生存发展以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实现公平补偿。

9.维护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障妇女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有歧视妇女或侵害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的内容。

10.维护妇女在司法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及时受理侵害妇女权益案件的举报、控告、起诉和申诉;对涉及妇女个人隐私的案件,在诉讼过程中采取匿名诉讼、不公开审理、调查保密、证人保密与保护等措施,使受害妇女免受二次伤害。

11.依法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鼓励妇女申请法律援助并为其提供便利;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充实和完善法律援助机构,设立法律援助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为妇女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服务和援助。

12.依法 为妇女提供司法救助。为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救助的妇女提供司法救助,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或免交;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妇女实行国家救助,保障受害妇女的基本生活。

(七)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

1.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形成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2.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3.完善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机制。

4.提高妇女运用媒体的能力,促进妇女平等参与媒体的管理、制作、教育、培训和研究。

5.推动妇女参与优秀地方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介。

6.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7.降低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程度。

8.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率达 90%,自来水普及率达 87%。

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 85%。

10.城镇公共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两性的不同需求。

11.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

12.提高妇女应对气候变化和预防灾害风险的能力,满足妇女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中的特殊需求。

13.积极为妇女健身娱乐创造条件。县以上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全覆盖。

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加强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研究,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的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男女平等意识,创建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2.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制定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时,充分考虑性别因素,从环境影响、妇女平等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性别分析、评估,促进更多的妇女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以及规划的制定、实施。

3.制定和落实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制定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反映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和需求,对文化和传媒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评估,禁止性别歧视。

4.加强对传媒的引导与管理。加强传媒领域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提高媒体决策和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机构严格自律,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在新闻媒体、文艺作品和广告中大力宣传妇女杰出人物,充分展示妇女参与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价值和贡献;规范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

5.提高妇女运用媒体的能力。为不同阶层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媒体提供条件和机会,支持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农村和流动等妇女使用媒体和通讯传播技术;加强对媒体从业妇女的培训,提高其传播、管理、制作和研发的能力;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等运用各类信息通讯技术帮助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获得信息和服务。

6.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地方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介。发挥女性在地方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保护中的作用,采取特殊政策,投入专项资金,传承地方和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学习,提高妇女在地方和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影响力。

7.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开展以家庭美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8.减少环境污染对妇女的危害。完善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数据库,分析评估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电磁辐射污染等对妇女造成的危害;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5%以上;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家庭

能源结构;加大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妇女健康的保护力度。

9.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集中供水系统建设,提高饮水工程和供水量标准;强化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饮用水安全监管和社会化服务。

10.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程度。大力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鼓励农民自觉改厕。各级政府要将改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改厕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村改厕的社会、环境和卫生效益。

11.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充分考虑男女两性不同需求。城镇公共设施建设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不同特点;在城镇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妇女的生理特点,确定合理的男女厕位比例;在场馆、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哺乳室或育婴室。

12.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妇女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支持妇女参与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引导促进妇女主动参与节能减排、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13.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中的性别工作。把性别统计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和灾情统计工作;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和灾情的能力;加强对灾区妇女的生产自救和就业指导。

(八)妇 女与扶贫。

主要目标

1.增加妇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资金调度、资源配置、项目安排向贫困妇女倾斜。通过发展产业来加快贫困妇女脱贫步伐。

2.加大贫困地区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妇女整体素质,保障贫困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3.加强对贫困妇女的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提高贫困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

4.强化健康关爱,解决贫困妇女因病致贫的困扰。

5.加大对适龄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力度,对建档立卡的“两癌”患病贫困妇女实行每人 1 万元的救助全覆盖。

6.解决残疾贫困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残疾贫困妇女大病进行兜底扶贫。

7.认真落实妇女优先原则,在每年脱贫人口计划安排中确保贫困妇女全覆盖。

8.及时将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妇女及家庭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

策略措施

1.依托扶贫项目带动,促进农村贫困妇女脱贫增收致富。市县两级进一步加大贫困妇女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在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倾斜。

2.提高贫困妇女的基本素质。继续把提升妇女整体素质和现代农业意识作为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工作。

3.创新扶贫模式。加大贫困妇女中持家女、家政女、巧手工程的培训,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培训项目,增强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叠加效应,提高贫困妇女贷款的可获得性。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等。通过巾帼家政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为各级各部门组织培训的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妇联网+她计划、特色旅游业发展,培育巾帼致富带头人。引导扶持经营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巾帼示范基地成为龙头企业。

4.要面向贫困地区妇女大力宣传“两癌”免费检查政策,开展“健康与美丽同行”宣传活动、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妇女政策知晓率和群众参与面。大力实施“关爱贫困患病母亲”、“生育关怀行动”和“农村贫困两癌母亲救助”等公益活动。加大对适龄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力度,做到应检尽检、早诊早治。动员社会力量,重点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做到精准帮扶、应救尽救,缓解贫困妇女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5.加大对贫困残疾妇女的扶贫力度。加强对贫困残疾妇女的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残疾妇女劳动技能。发展贫困残疾妇女种植、加工和种养业基地,尽快使更多的贫困残疾妇女脱贫。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多形式、多渠道安排贫困残疾妇女就业,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妇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贫困残疾妇女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6.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共同推动强大合力。市县两级定点扶贫单位要从本部门、本行业职能出发,积极主动为贫困妇女发展生产寻找门路、开展创业培训、生产帮扶、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健康教育等服务。依托已有的“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春蕾计划”“安康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品牌优势,瞄准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确保最贫困的妇女儿童得到优先扶持。争取各类社会慈善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妇女倾斜。要继续组织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女党员、女科技示范户、女能手、女企业家等参与“手拉手”扶贫活动,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帮扶网络,明确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规划,政府各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的职责,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市、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

织、协调、指导和督促。

(二)制定县级妇女发展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市、县人民政府各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职责,按照任务分解,制定实施方案。

(三)将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四)优化规划实施的政策环境。制定完善促进妇女发展、充分体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政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检查和司法保护,保障妇女各项合法权利的实现。

(五)保障妇女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市、县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妇女事业发展经费的投入,增长幅度应与同期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相适应,将实施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目标如期实现。加大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事业发展的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妇女事业的发展。

(六)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考核问责制,将主要目标纳入市、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健全报告制度,市、县人民政府每年向

上级政府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各有关部门每年向本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实施规划的情况。健全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市、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委会、联络员会议,汇报、交流实施规划的进展情况。健全监测评估制度,成立由各级统计部门牵头的监测组,负责组织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工作;成立由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的评估组,负责组织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建设,确保机构、编制单设,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监测评估

(一)监测评估是实施规划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测是指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是指在统计监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实施及达标状况,衡量和判断规划策略措施和规划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预测规划目标实现程度和妇女发展趋势。通过统计监测评估,能够比较客观地掌握妇女发展状况,制定妇女发展政策,推动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规划实行年度监测评估,第三年进行中期评估,第五年末进行终期评估。

(三)监测评估工作机构和职责。

市、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同级委员会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

监测组由各级统计部门牵头负责,由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同级成员单位和有关机构业务人员组成。监测组负责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研究制定监测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各成员单位每年负责提供相关统计监测数据和资料,撰写本单位统计监测报告,提交统计监测组,由监测组组织完成全市综合统计监测报告等。

评估组由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关机构业务人员和专家组成。评估组负责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等。

(四)监测评估工作步骤。

科学设计规划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确定监测指标和重点评估指标,区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明确指标定义,明确判断标准等。

制定统计监测方案和评估方案。在方案中明确监测评估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监测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

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并撰写报告。通过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收集数据,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工作信息;对收

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质量审核;及时分析数据和信息,全面、客观评价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实施工作成效;撰写监测报告和评估报告。

(五)监测评估工作要求。

市、县政府要重视规划监测评估工作。市、县监测评估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保证监测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市、县人民政府要将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监测评估结果,加强规划实施工作。

完善监测评估相关制度。逐步完善分性别统计指标,纳入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建立并完善市、县级性别统计数据库,规范各级数据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展示,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和利用,逐步实现数据的资源共享。

实行监测评估工作报告制度,加强工作指导。有关部门每年按要求向统计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及本部门监测报表,向同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本部门评估报告;市、县监测组向同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监测报告,市、县评估组向同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市、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分别向同级政府和上一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下级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名词解释:

①妇联网+ 她计划:妇联网+传统工作。

②三八绿色工程:

1990 年初,根据当时我国林业面临的严峻形势,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指示,为发动城乡亿万妇女参与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全国妇联、林业部共同倡导,在全国城乡妇女中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活动。

③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

④巧手工程:促进妇女就业的同时,打造地方特色手工旅游商品。发展手工来料加工、手工食品、特色手工制品。

⑤四免一关怀: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的费用; 向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检测; 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进行经济救助,扶持有生产能力的病人开展生产活动。

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本规划所指儿童年龄为出生至未满 18 周岁。

儿童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儿...

第二篇:遵义市红花岗区国家税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遵义市红花岗区国家税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国税局对“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决策部署,“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总体思路及要求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时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全局,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制机制,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注重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注重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注重全过程全员服务、注重纳税服务工作创新,不断提高纳税服务工作水平。大力推进税收核心业务建设,强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切实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切实提升信息管税水平、切实强化分类分级管理、切实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切实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有效促进税法遵从,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围绕提高能力素质和激发活力动力,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大预防工作格局、形成大监督工作体系,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

一、做强做大税收收入总量,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做强做大全区国税收入规模,离不开全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区国税系统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率先”发展要求上来,统一到实现“增比、进位、突破”的目标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大决策上来。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强化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研究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研究如何利用税收手段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突破,正确处理好生财、聚财的关系,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做大收入蛋糕,提高收入质量。力争到2015年,国税收入突破12亿元,“十二五”时期税收收入总量达到45亿元左右,组织地方财政收入35000万元左右,税收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税收职能更加有效充分发挥。

二、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具有红花岗区特色的税收征管体系,将全区工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与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思路相结合,加强对园区集群产业、行业的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扶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科学涵养地方经济税源。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用好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对新型工业化的助跑作用,推动工业园区上规模、创特色、出效益、增后劲。要从全局出发,千方百计、真心诚意地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发挥税收对技术创新的资助作用,激励科研与技术创新;发挥税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税收对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引导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的增加。要大力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对产业升级、效益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要着重加强其税收风险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实施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化解税收风险,主动为其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其发展后劲。

三、改进优化纳税服务方式,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国税部门,将努力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手段和方式,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进一步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促进新型工业化投资、发展、再投资、再发展良性循环的形成,纳税人满意度达到90%以上。加强国地税联合办税,在更多环节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方便纳税人。拓宽税法宣传渠道,在坚持办税服务厅、税收管理员等原有宣传辅导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站、QQ群、新闻媒体、编制税收政策小册子等多种形式与纳税人交流沟通,及时将税收政策送达纳税人。开通网上纳税服务平台,让更多纳税人实现网上申报、认证、缴税,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相关涉税事宜。

四、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人力保障。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干部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国税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国税部门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五、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服务发展、推动跨越的职能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和立身之本。偏离全区工作中心,国税工作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就会贻误全区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加速发展这个中心,服务推动跨越这个大局,就是“十二五”全区国税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历史方位,就是对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的具体实践。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切实把国税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一部分,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做好收入服务,增强政府公共财力;做好政策服务,促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搞好办税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根本准则。这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应有之义。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对税收收入的更多需求,面对推进工业强区、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对税收政策的更大要求,我们仍然要、必须要把依法行政、依法治税作为工作之魂、作为严格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以身作则、带头模范遵从税法,决不能以任何理由突破税收法律规定的禁区,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始终坚持规范、文明、公正执法。要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水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准确理解掌握税收政策规定及政策本意,积极宣讲政策、主动建言献策、用好用足政策。

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持续改进的科学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推动国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提高工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加快速度是顺应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快这一突出问题的根本出路。“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把“快”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放在突出位置。而要“快”就必须有与“快”相匹配的基础来支撑,“快”还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没有基础,“快”是达不到的;没有质量,“快”也不能叫“快”,甚至会是一种倒退。必须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贯穿于“十二五”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加快”中“打牢”和“提高”,在“打牢”和“提高”中“加快”。要把打牢基础作为“十二五”期初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认真查找和着力解决基础方面的问题,使中后期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条件更加充分。专业化带动、人才强税、基层兴税也是一个辩证统一体,都是推进发展的措施和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于全区国税工作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相互掣肘。要围绕专业化来抓队伍、建基层,通过专业化来强队伍、兴基层,通过队伍建设、基层建设来保证和支撑专业化,通过“三大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全局各部门的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加强上下级之间、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对重点工作要采取项目制的办法,主动承担职责,积极协作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不会一蹴而就,专业化带动、人才强税、基层兴税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始终抓、抓始终,不能半途而废。要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作品来对待,作为精品来抓,对定下来的事、正在做的事,都要持续跟进、持续改进,都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都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税收的一分一厘,都来自于纳税人;工作成绩的一点一滴,都是基层和广大干部职工辛辛苦苦干出来的。离开了广大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得不到基层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拥护参与,我们将一无所能、一事无成。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须臾不能忘记。能不能想到做到,不仅是感情的问题,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工作方法、工

作要求的问题,更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体现了一个干部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素质。要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的原则,按照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要求,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而不是个人、部门的立场上说话办事,从群众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把工作力度和广大纳税人、基层、干部职工的承受度、认同度、参与度结合起来。把广大纳税人、基层、干部职工作为服务对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性管理、人文关怀。对待纳税人,要着眼于提高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做到加强征管与优化服务并举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优化服务、和谐征管。对待基层和干部职工,要着眼于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做到管理与爱护并举并重,尊重敬重、关心关爱。

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意味着我们既要抓紧破解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老问题、又要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意味着工作标准和要求更高、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大。实践告诉我们,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凭经验、靠感觉,依赖旧有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往往都是靠不住、行不通的;谋求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缺乏志气、勇气、锐气和干劲,对待工作不在位、不在行、不在状态,遇到困难退避三舍、甚至推脱躲闪,碰到矛盾不敢担当、甚至推诿扯皮,也是办不成、达不到的。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加快速度的非常之举,需要我们拿出非常之策、付出非常之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不作局外人、不当旁观者,共同关心国税事业、主动融入红花岗区的发展、积极投身红花岗区的建设,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立足本职、做好本职。要开拓眼界、更新理念,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进税收管理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的态度,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第三篇:妇女、儿童保健发展规划

妇女、儿童保健发展规划

工作目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0%。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降低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3、孕产妇可避免死亡人数占孕产妇宗死亡人数的比率以2005年为基础下降五分之一。

4、婴儿和5岁以下死亡率以2005年为基数分别下降十分之一。

5、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2005年为基数下降四分之一,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

6、婚前医学检查率达65%以上,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7、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8、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享有户籍所在地妇女儿童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幼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妇幼卫生行政执法监督职责,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对妇幼保健机构托幼机构的综合卫生执法,加强对产科单位,医务人员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机构业务范围和人员职业活动,推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法制化。

2、推进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降消”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让卫生惠民到每位农村孕产妇。

3、开展产科质量量化评估管理,加强产科建设,落实《黑龙江产科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完善产后观察制度,提高产科病例书写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降低剖宫产率,充分发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作用,完善布局合理,运行便捷,经济有效的高危孕产妇转诊系统,减少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的发生,促进千年发展目标和两纲目标的实现。

4、加强对基础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实行乡村两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人员考核合格证制度,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强化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基层的母婴保健服务质量,重点加强妇幼卫生管理人员和农村妇幼保健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系统保健服务水平。

5、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扩大妇女儿童健康教育覆盖面,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通过开展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和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针对妇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卫生保健和心理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6、深入做好“降消”“三网监测”“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项目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的人员能力建设,强化政府职能,增加督导工作经费,积极向上争取新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基层助产技术水平,促进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保健管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7、力推动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及免费婚检,采取民政登记部门与婚检机构一站式服务模式,开展好婚检咨询服务,认真做好健康检查并出具婚检证明,做好婚前保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8、加强妇女病筛查和防治工作,重点筛查和治疗严重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疾病,预防和减少农村妇女常见病的发生率。统筹城乡妇幼保健网底建设,拓展妇幼保健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妇女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做好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提高保健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倡导多部门协助共同推进妇女常见疾病的防治,促进区域妇幼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9、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重视儿童口腔保健,眼保健,听力保健工作,开展儿童龋齿,斜视,弱视,弱听的预防、筛查及矫正工作,并纳入儿童保健常规。

10、深入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继续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工作,逐步开展乡级培训,扩大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覆盖率,以各种形式宣传母乳喂养,提高6个月内婴儿存母乳喂养率。

11、继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继续强化妇幼卫生监测直报和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的人员培训,根据新的妇幼卫生监测、妇幼卫生年报工作指南,加强质量控制,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统计责任,加强部门间协调,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数据的科学性,是时效性和准确率。

第四篇: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强调,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力量,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妇女儿童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将我校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意识。

我校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体系。学校领导能进一步增强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站在新高度,研究新问题,为学校妇女参与发展和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和更强有力的支持。并提出必须坚持做到四个落实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目标落实到位,确保妇女儿童发展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学习,广大教职工都能认识到做好妇幼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社会的需要。社会的细胞就是家庭,家庭离不开妇女和儿童。而且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和环境,促进三个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发展 我校妇女儿童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学校还利用教职工会议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劳动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学校内部法规和政策,进一步保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现有38名教职工,为提高学习师资水平,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和培训,为教师自身提高创造便利条件。学校已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高级教师33人,本科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校针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以突破和解决。把贯

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实施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努力做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学校加大与治安、文化部门的联系,继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3、重视心理健康课的开设。

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地成长,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自己和他人、社会的种种关系,学校在各个年级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在多功能教室集体安排授课。授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正确面对友谊与爱情、小学生常见和心理疾患以及犯罪心理的剖析和预防等。

4、努力提高儿童受教育程度。

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认真实施,严格控制学生失学率,我校学生年辍学率为0,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辉煌的成绩。为保证我校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校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连续投入大量资金,平整了校内校外两块大操场,总面积计平方米。修建了两间体育器材室,现有田径场一块,主要体育器材多件,3个篮球场,2块羽毛球场,并有单杠、双杠2付,乒乓球10台架,为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5、关心贫困生,为贫困生排忧解难。

我校学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庭条件普遍偏低,为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我校多方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帮助。我校先后享受希望工程——农民工子女助学金、贫困学生助学金及其他减免学杂费的学生有近百人。对助学金的发放与管理,我校由专人负责,对并对受资助人员进行公示,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了保障,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6、取得的成绩

学校先后获得了郑州市标准化小学、郑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绿色学校等荣誉。学校秉承“让学生幸福成长,让教师丰厚收获”的办学理念,坚持“崇德、勤业、求真、创新”的校训,以安全为保障,以实力求发展,为践行“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教育理想不懈努力。

第五篇:巅峰智业—《遵义市旅游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巅峰智业—《遵义市旅游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由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巅峰智业)旅游规划事业部编制的《遵义市旅游发展规划(2014-2020)(修编)》项目评审会在遵义市政府5号会议室进行,评审会由遵义市副市长郑欣主持,市旅游局等各部门领导及评审专家参加会议,巅峰智业项目组做了精彩汇报,得到省评审专家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评审。

与会专家与领导一致认为,本次规划对遵义市旅游发展定位准确,立意较高,规划思路清晰,富有创意,视野开阔,空间布局合理并切合实际,目标体系构建分析全面深入,项目内容合理,针对遵义旅游当前突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规划设想。同时,规划在深入剖析遵义市旅游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旅游目的地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对遵义市提出旅游产业升级版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性、可行性。

本项目自2013年10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巅峰智业总规划师王玉海教授、高级顾问吴殿廷教授等多位专家精心的指导,项目组成员以创意性、落地性和可操性的规划原则,历经多次实地考察和交流汇报,不断完善规划方案。本次规划的制定,将推动遵义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全面突破旅游发展问题,提升旅游经济效益,为遵义市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载《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义市妇女发展规划》《遵义市儿童发展规划》(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妇女发展规划工作自查报告

    人社局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县妇联通知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保障局对全县2001—2010年以来妇女儿童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

    学习妇女发展规划简报

    简报 南山路小学工会 第7期 2015年9月25日 落实规划 促进妇女发展 我校围绕妇女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争取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协调指导解决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重点......

    遵义市市情简介

    遵义市情简介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区域面积3076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5.1℃,全市城镇化率达34.5%,森林覆盖率48.6%。辖2区2市10县和新蒲新区,人口750万,中心城区人......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法

    遵义市人民政府令 第61号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8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王秉清 2014年10月10日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4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四》------------------来源:遵义市政府2009年12月29日[我要评论] 第七章工业用地规划工业发展战略“战略性产业近城市、基础性产业向东......

    遵义市国防教育征文

    遵义市国防教育征文 热血时光,热血经历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高二(8)班冉豪 往事就如轻风吹拂平静的湖面,在心底微微漾动,泛起久久不肯散去的涟漪。而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光,军训生......

    遵义市普通高校信息

    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前身为大连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本科医学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经国务院决定,举校南迁至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更名为遵义......

    浙江省妇女及儿童发展规划( 2011 — 2015 年)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 2011 — 2015 年) 前 言 妇女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省妇女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一半, 她们是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是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