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例文)(大全)
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脱贫户和边缘户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按照《**县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动态帮扶处置工作方案>的通知》(城医保发(2020)28 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我省相关安排部署,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关注重点群体,紧盯因病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实施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处置,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用好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政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脱贫不返贫,易贫群众提升生活质量不致贫。
二、对象范围 1、**年以来建档立卡户中的所有脱贫户; 2、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录入标注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 3、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家庭重大疾病变故可能存在较高返贫及新增风险的一般农户。
三、实施主体及预警程序 1、村组日常监测。各包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非贫困村总攻队和帮扶干部扎实做好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定期入户走访,排查监测重点人群,实时关注这三类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以及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花费数额巨大的人口,及时掌握监测对象动态变化情况,并将摸排情况及时报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及时完成入户摸底,并建立监测台账,将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拟监测名单报镇脱贫办审核。
2、镇村研判预警。镇脱贫办、各村负责摸排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监测预警对象逐户研判,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处置措施;如镇村两级可解决的,由镇村消除易致贫返贫风险点;如镇村无法解决的,建立镇级动态管理台账,进行预
警,提出需要解决事项。镇卫健办对县医保局通过医疗数据研判,产生大额费用住院患者筛查名单及时反馈各村(社区),各村(社区)要进行预警监测。
3、镇级调度。镇健康扶贫组负责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对预警对象分类施策,精准落实医疗保障行业扶贫帮扶政策,并根据村(社区)上报预警名单和预警信息,组织相关单位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问题,制定措施并形成解决方案,实现预警风险动态帮扶销号。
四、动态帮扶 1、对突发重大疾病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各村(社区)及时向镇卫健办、民政办、扶贫办反馈,迅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边缘户及时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实好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2、对存在虚报家庭开支、隐瞒家庭财产等情况的;过度医疗治疗、未经许可超范围使用报销名录范围之外营养类药物、进口类药物和进口类材料的;存在违法行为及其家属故意行为造成伤害的和其它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地方政府救助保障范围的不予帮扶。
五、工作要求 (一)压实各级责任。全员参保缴费是防返贫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实施精准帮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各村(社区)要把参保缴费、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逐一对账找出短板,逐户销号提出针对性帮扶举措。
(二)加强督导问效。各村(社区)要严格落实防贫返贫预警机制,细化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到人,镇卫健办、镇脱贫办将该项工作纳入村级重点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及时跟踪问效,逐条督办落实,消除预警风险。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村(社区)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建立脱贫不稳定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防止返贫致贫预警长效机制,作为常态化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做到监测问题全见底、预警风险全清零,实现“两类人口”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动态帮扶、动态销号,以过硬的质量保证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
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防范和解决致贫返贫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奔康,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重要指示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议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彭清华关于脱贫攻坚是“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重要要求,切实做好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工作,为全县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二、总体目标 按照“重点监测、精准预警、协同防范、综合保障”的基本思路,始终坚持脱贫和防范致贫返贫两手抓,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构建和完善防范致贫返贫预警处置机制,着力化解致贫返贫风险,筑牢遏制致贫返贫防线,确保在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基本前提下,不再产生新的贫困户。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监测对象。根据已脱贫户、个别易致贫户现有的产业、就业及家庭收支状况,将以下三类人员确定为预警监测对象:一类为极易致贫户和返贫户。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无劳动力、无产业或产业规模小、无就业、家庭经营性收入少、自我发展能力弱、教育或医疗等刚性支出较大的一般农户或已脱贫户。二类为容易致贫和返贫户。主要包括劳动技能不强、就业不够稳定或产业规模较小、发展资金不足、市场信息不灵的一般农户或已脱贫户。三类为其他一般农户。主要包括本身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有稳定就业或产业发展较好、自我发展能力较强,不易致贫或返贫的一般农户。第三类对象无需建立台账,实行日常监测关注,只需重点关注可能致贫或返贫的突发性困难或问题。
(二)建立三级预警。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日常跟踪,开展好“回头看”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动态管理致贫返贫预警台账。乡(镇)为致贫、返贫
监测预警主体,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是预警监测的配合部门,根据三类监测对象相应建立“三级”风险监测预警台账,以“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一超”为预警触发点,重点关注遭遇突发事件造成收入明显下降或支出显著增大的家庭,做好风险评估。一级风险是已经触发预警的农户,在台账上标记为“红色”,实行预警处置监测;二级风险是极易触发预警的农户,在台账上标记为“橙色”,实行常态化监测;三级风险是可能触发预警的农户,在台账上标记为“黄色”,实行一般性监测。如发生可能致贫或返贫的突发性困难或问题时,一个月内纳入相应的风险监测预警台账。
(三)分级研判风险。建立分析研判机制,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以脱贫户、临界状态易致贫户“一超六有”为基本线,分级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报告交县脱贫办综合协调组。后期及时对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村级初判:村配合各帮扶责任人对可能致贫、返贫的家庭进行初判,填写致贫返贫预警处置登记表,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研判:乡(镇)党委、政府对触发预警的家庭情况进行研判,分类纳入预警处置范围,分别建立台账;对乡(镇)无法解决的情形,按程序申报县级处置。县级评估:建立县级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制度,采用“一门受理,统一转办”的方式分类处理,乡(镇)无法解决的问题,县脱贫办转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前期核实和处置,部门无法解决的提交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形成综合处置意见,由县脱贫办分类转交至责任部门处置落实。
(四)分类处置险情。根据脱贫户返贫、易致贫户致贫原因及县处置意见,县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动补短。涉及住房保障类,由县住建局牵头按照危房改造、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等相关政策解决,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地灾搬迁、县发改局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等相关政策解决;教育保障类由县教育局牵头,按照贫困学生在校救助、金秋助学、教育基金、临时救助等政策解决;健康扶贫医疗保障类由县卫健局、县人社局分类牵头,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金救助、慈善救助等相关政策解决。饮水保障类由县水务局牵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产业发展类由县科技农牧局牵头,按照到户产业资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资产收益和特色种养业保险等相关政策解决;收入不达标由县脱贫办牵头,县科技农牧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残联、所涉
乡(镇)、帮扶责任单位等共同解决;就业类由县人社局牵头,对符合条件的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等措施,解决预警对象的就业务工问题;社会救助类由县民政局、县残联分类牵头,按照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助、低保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残疾人扶助等相关政策解决。
(五)多元综合保障。县级设立不少于 100 万元的防返贫资金,重点用于现行政策范围内难以覆盖触发预警对象的特别救助。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挥职能优势,充分运用部门政策,整合现有资源,着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对贫困户“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坚持扶持产业和扩大就业,强化兜底保障,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获得稳定分红收益。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引导发动企业、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通过“扶贫日”“中国社会扶贫网”“百企帮百村”“光彩行动”等平台渠道,积极参与到公益项目、慈善救助、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行动中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返贫处置格局。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防范致贫、返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坚持抓脱贫与防范致贫、返贫并重的原则,把防范致贫返贫工作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防范预警处置机制落到实处。
(二)细化任务,摸清底数。各乡(镇)、各帮扶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防范预警处置预案。乡(镇)、村、帮扶责任人通过走访入户、定期回访、农户申报、信息比对、风险防控等方式,对历年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摸清致贫返贫基本底数,建好农户“三级”风险监测中一级、二级预警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县脱贫办将各乡(镇)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工作作为重点督查指导内容,促进工作落实。
(三)协调联动,限时办结。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协调联动,对触发预警要做到快速分析,限时办结。乡镇要建立处置台账,原则上能处置的问题应在 3 个工作日内处置,不能解决的应在 3 个工作日内上报县脱贫办,县脱贫办在 3 个工作日内按照职能分工转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部
门收到转办件后应在 3 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并协同乡镇整改落实。
(四)加强考核,严肃问责。加大督查巡查力度,把防范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年度考核,对返贫率超过 2%,或者因“慢作为”“乱作为”帮扶处置不力,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可参考
防止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3篇可参考
【篇一】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精神,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全面完成“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持续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监测对象
(一)脱贫监测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户。
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已脱贫户。(二)边缘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三、监测内容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式
镇、村两级联动、形成合力,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在四川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为“大数据平台”)上完善相关信息数据。
五、监测步骤
(一)排查阶段
一是2019年“两摸底”摸排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不再进行排查,自动纳入监测范围。
二是确定拟新增监测对象。重点围绕低保户、特困供养户、重病户、残疾人户几类人员,将“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够稳定且年人均纯收入预计低于5000元的已脱贫户作为拟新增脱贫监测户,将平时掌握的上访、xx、群众反映较多,有致贫风险且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非建档立卡家庭困难户作为拟新增边缘户,确定拟新增监测对象后上报xx镇脱贫办。三是镇脱贫办汇总后上报区脱贫办,区、镇同步对拟新增监测对象的住房、经商、购车、社保、公职人员等信息开展比对工作,将比对后审定名单分发至各村(社区)。(二)走访阶段
镇脱贫办统筹力量、分组对初步监测名单开展进村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对发现其他家庭生活实际困难的农户,应一并纳入初步监测名单并入户核实。
(三)评定阶段根据走访核实的情况,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评议,共同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将拟新增监测对象的名单报区脱贫办审定。
(四)录入阶段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根据审定的名单,入户采集新增边缘户信息,由镇脱贫办在国家系统中录入新增边缘户,标注新增脱贫监测户。
对监测过程发现的新增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在国家系统补录。省扶贫开发局将国家系统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录入的边缘户导入大数据平台,平台自动汇总后形成各级防止返贫监测台账。(五)动态监测及补短帮扶阶段1、动态监测。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每月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动态监测。对“两不愁三保障”出现缺项的,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及时在大数据平台上标注预警,各村(社区)初审后上传至镇脱贫办,镇脱贫办根据村(社区)上传的信息审核后确定为预警监测对象,并根据其实际困难反馈至相关行业部门。
2、补短帮扶。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预警监测对象实际困难情况,会同各村(社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应限时完成补短帮扶。对预警的脱贫监测户,要对照2020年脱贫退出的标准,对标补短,全面达标;对预警的边缘户,要及时落实帮扶救助。
3、销号管理。完成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后,行业部门在大数据平台中提出销号申请;镇脱贫办组织核实后,在大数据平台中批准销号。销号后,行业部门应将相关情况在本行业信息系统内及时更新。
(六)成效巩固阶段7至12月。
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对新发现的预警监测对象,及时开展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立行立改。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要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大排查成果,结合实际,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动态帮扶机制和限时办结制度。(二)认真组织实施。
加强工作统筹,行业部门和各村(社区)要分类分层解决问题,及时回访销号,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行业部门要制定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措施并督促指导落实落地。各村(社区)要认真做好监测对象的摸底和动态监测工作,落实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三)强化督查问效。
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对工作中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持续整改。镇脱贫办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纳入日常督查巡查重要范畴,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将及时通报,对影响全镇脱贫攻坚任务的将严肃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篇二】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整改目标上再聚焦、扶贫措施上再精准、领导责任上再落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目标任务。
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元,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39个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二、紧扣增收入,狠抓产业就业创业和资产收益扶贫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摸清产业现状。大力实施设施蔬菜、水果、香菇、奶山羊、中蜂五项主导产业,量体裁衣优化产业,全面落实县委“522”产业到户惠农富农工程,组织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按照《2019年甘泉县农业产业建设暨巩固脱贫成果扶持办法》,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积极性,确保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占比只增不减。二是强化园区建设,巩固脱贫攻坚。坚持“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典型示范、项目配套、扩张规模”的思路推进产业扩能增效,全面完成300亩日光温室、1000亩大棚新建任务,建成关家沟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打造500只以上奶山羊养殖小区6个,并配套解决鲜奶收集、运输、销售等问题,新增中蜂1万箱,食用菌50万棒,全力做优特色产业,抢抓省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扩大苹果产业规模,建设翡翠梨示范基地200亩,新发展山地苹果1万亩,在太皇山打造千亩山地苹果生态观光采摘园一座,以圪崂村为中心打造千亩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一个,以刘老庄村为中心打造山地苹果经济带5000亩,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发展旅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结合全县旅游,加快甘泉大峡谷、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门豆腐小镇三大核心景区建设,充分利用良好自然生态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减贫带贫机制,发挥“休闲农业产业带”带动作用,探索打造因地制宜的以发展设施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为主的休闲康养、观光采摘等多位一体的新业态,让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受益其中,旅游公司要加快“扶贫产品展销馆”的建设进度,争取在6月份投入运营,作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土特产的有效平台,使贫困群众获益增收。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一是继续开发公益专岗和特岗,在城市环卫、道路养护、交通协管、物业保洁、护林防火、民营企业、全域旅游等领域,重点解决易地移民搬迁户、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做到扶贫公益性岗位只增不减,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0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在原有菜、畜、果等农业产业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按需开展技能培训,重点开发月嫂、剪纸、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等切合实际的实用技术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发挥行业、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创造发展就业条件,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四是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费用最高不超过500元补助,对由市上集中组织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给予每人一次性生活补助2000元,对实现转移就业且符合补贴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每人每次500元。
3、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对贫困劳动力优先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相关政策,扶持和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对于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件、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创业贫困劳动力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于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优先享受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业担保信用村要优先推荐贫困劳动力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免除反担保手续。二是加强创业引导。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作用,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贫困劳动力的创业需求、市场需求、县域旅游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充实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做好创业跟踪指导服务,使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创业项目、重点产业相结合,提高贫因劳动力创业成动率。三是积极鼓励电商、门店及经销商深度参与消费扶贫,打通供应链条,支持引导和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合作社)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地和消费地以规模企业(合作社)为平台,以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问题,注重产业后整理,充分利用“扶贫产品展销馆”平台,全力打造“原味甘泉”品牌,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4、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一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盘活资源资产。在摸清集体经济家底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折股量化、确权确股”,激活“沉睡”的集体土地、房屋产权、水域等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依托每村注入的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好用活各级产业扶持资金,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和助贫益贫能力,让更多农户分享政策红利。三是集约农村资源与要素,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为260户在册贫困户建立长效产业,让贫困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四是做强产业后整理,提升农业附加值。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果业、蔬菜、畜禽业、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加工,加强水、干果采摘后清洗、分拣、脱水、保鲜、深加工等商品化包装,发展果汁、脱水蔬菜等果蔬加工项目。打造集豆制品、蔬菜、蛋肉、水果等加工外销等为一体的甘泉特色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三、紧扣减支出,确保各项保障性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5、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2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因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因入口),经个人申请,按程序审核审批后,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6、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做好贫困人口、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100%,实现“一站式”结算全覆盖。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和兜底“五重”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对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开展“1+1+1”签约服务重点加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对村卫生室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推广“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提高服务能力。对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7、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控辍保学“十项”工作制度和“七长”责任。继续开展1名教师至少联系1名贫困学生,帮生活、帮学习的“一联两帮”活动,通过结对帮扶,使每名贫困学生都能够实现“物质上有帮助、心理上有疏导、学习上有进步”的“三有”成长目标。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确保高校结对帮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紧扣增后劲,推动扶志扶智工作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8、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开展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9、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
“学思堂”阵地,用心讲好“四堂课”,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致富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10、实行正向激励。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三失”人员,由乡村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1、强化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之星、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甘泉好人、最美甘泉人、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自我发展的动力。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高质量脱贫。
12、突出重点帮扶。针对一些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通过开展扶智与扶志并举、输血与造血并举,避免“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恶性循环,“补钙壮骨”开对“药方”拔掉“穷根”,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紧扣稳支撑,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13、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一是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二是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352户搬迁群众做到9月底前全部入住、旧宅基地全腾退。三是建立稳定增收渠道。坚持政府提供和群众自主选择相结合,根据搬迁户的实际情况,个人特长,多层次多途径落实后续帮扶措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四是扎实做好后续服务保障。全面推进安置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户口、入学、就医等社会政策衔接工作。
14、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一是安全饮水。成立甘泉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总站,做好水源地的开发保护,加强日常监管和水质监测工作,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彻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冬季冻结问题,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二是电网改造。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三是道路建设。以“产业路”“旅游路”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贫困群众日常出行、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四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网络全覆盖、扶贫大数据平台有效运转、网络扶贫、电商扶贫等行业应用丰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通八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5、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6、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严守“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人员”三落实,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全力配套管护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7、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全县培育打造一批“小康家庭”和“综合示范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把农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六、紧扣防返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18、强化责任狠抓问题整改。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全力做到“一提三抓”:一提思想认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一抓整改内容,坚持整改措施与提升巩固脱贫质量相结合,逐项逐条对标整改,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增强整改实效;二抓时间节点,对标对表,明确整改时限,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抢抓有限时间把工作做实做细。三抓整改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监管监督、抓党建促脱贫和作风及腐败问题等重点问题,全面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彻底深挖潜在性、深层次问题,逐项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健全问题整改台账、责任清单,分类施策、靶向治疗,补齐短板、整体提升。
19、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县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20、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市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一体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全面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实效。
21、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对退出村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4年以来,尤其是脱贫攻坚战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确保贫困退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22、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持续做好联乡驻村帮扶工作,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帮户,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工作机制。充分发挥
“四支队伍”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和社会组织帮扶工作,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积极与明德学院对接,推动既定的帮扶项目能够早日实施,扎实开展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3、抓党建促脱贫核心保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一村一策”,逐个整顿,确保整顿一个、提升一个。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及时调整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履职不到位的村干部。补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强化素质能力提升,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选派后备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优化调整不适宜担任“第一书记”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充实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完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对驻村成效不明显、不按照“五天四夜”要求驻村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及时召回,对包联工作未取得实效、群众不满意的进行通报和问责,着力解决“出工不出力”、工作不在状态、形式主义等问题。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
七、紧扣强保障,加强组织领导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
各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联系村组脱贫攻坚工作制度,按照包抓乡镇、联系村组和驻村蹲点要求,进一步深入一线查实情、访真贫,全面了解脱贫真实状况和实际不足等,发现影响脱贫质量的矛盾和问题,出建议、抓落实,以上率下,解决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对于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夯实各级领导、各行业部门责任,跟踪督办,限期解决。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
按照《甘泉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用足用活各级配套扶贫资金。建立与脱贫攻坚需求和财力相适应的投入增长机制,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实财政保障。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继续落实“5321”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和加强互助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甘泉县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并根据实际,确定当年实施项目,严格执行《甘泉县关于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的实施意见》,健全公告公示制度,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严格做到“不越界”,提高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透明度,提升社会和群众参与度。严格按照《甘泉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及责任追究办法》,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加强扶贫资金审计,严肃查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不断提升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水平。(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
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乡镇、县级“十二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以明查、暗访为主,督查和指导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约谈,倒逼工作落实,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办)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要把脱贫摘帽县作为重点优先扶持。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总结全县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将“先进典型”作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甘泉基地的“优质课程”,讲好甘泉减贫故事。继续推行每季度延安日报晾晒成绩展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的“大扶贫”格局。【篇三】
一、定期摸排,做好动态监测
1.定期组织摸排。鼓励农户通过扶贫服务热线电话、“一键报贫”手机信息平台主动申报,或通过每月组织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部门专项筛查等,提出监测对象初步名单,实行“日汇总、周核实“制度,每天汇总一次信息,次日交办,乡镇党委政府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由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认后,由乡(镇)党委政府按规定反馈申报人。
2.明确检测范围。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认定监测对象,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或因病、因残、因学、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收入骤降、支出骤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农户,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均可申报监测对象。监测对象规模一般为本市建档立卡人口的5%左右。
3.申报方式多样。农户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申报:一是使用手机通过“闽政通”APP,点击“一键报贫”进入贫困农户申报网页,填写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即可提交申请。二是使用电脑进入xx省农业农村厅网站,点击“一键报贫”进入贫困农户申报网页,填写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即可提交申请。三是拨打扶贫服务热线电话xxxxxx,直接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
二、单列管理,推进工作落实
4.实行台帐管理。对监测对象实行分户建档、单独造册,相关台帐资料由市、乡、村三级管理,并由xx市扶贫部门组织各乡(镇)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5.加强信息共享。xx市扶贫部门要及时将监测对象信息推送民政、教育、住建、水利、卫健、应急、医保、残联等职能部门,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协调落实监测对象相关扶持政策。
6.配强帮扶力量。监测对象由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整安排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挂钩帮扶,确定一位本村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或创业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并由乡(镇)主要领导逐户督导。挂钩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一次,每季度分析帮扶成效,逐户调整完善帮扶计划,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三、精准发力,加强重点帮扶
7.实施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指导制定生产发展计划,确定产业项目,适当开“小灶”;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安排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保险支持;组织发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与监测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其发展生产、稳定增收。
8.开展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劳动技能培训,每人推送3条以上岗位信息。通过劳务扶贫协作、扶贫车间建设等,帮助其实现就业。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设保洁环卫、生态管护、乡村建设等公益性岗位,多渠道统筹安置监测对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中要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动员监测对象参与工程项目建设。
9.发动社会帮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助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华侨以多种形式帮扶监测对象,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
10.注重扶志扶智。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监测对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探索在扶贫项目支持中引入竞争机制,让监测对象通过竞争方式发展产业或项目,充分激发监测对象的内生动力。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和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动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11.强化低保兜底。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已纳入低保的监测对象,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符合条件的给予12个月延保渐退期。
12.加大救助力度。对因病、因残、因灾、因疫等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等政策;对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监测对象,符合条件的,按“急难型”予以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严督实导,促进责任落实
13.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把防止返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乡村各级和有关部门责任。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督促责任落实。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强化动态监测、跟踪管理,抓好帮扶政策落实,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14.强化督导调研。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调研督导全覆盖,通过随机入户、电话随访等方式,及时了解监测对象的动态情况,指导推进工作。
15.鼓励探索创新。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提高成效。
16.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报道、宣传专栏、电视字幕滚动等播放方式进行宣传,发动扶贫干部、乡村干部、贫困户挂钩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宣传解读政策,做到家户喻晓,广为告知,鼓励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自愿申报。同时要充分发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村两委、驻村干部作用,加强监测对象家庭信息、收入状况等信息共享,不另起炉灶,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第三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
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五篇
【篇一】
一、目的和意义
我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于**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当前,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是我区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其中,针对“返贫隐患户”“致贫风险户”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更是我们巩固脱贫成效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两类人员是我区现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底线,必需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及时找准风险隐患、及时开展帮扶,有效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今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做到因户精准施策,确保国家、省各类扶贫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二、工作任务
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紧盯现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摸清我区对象底数,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动态问题短板,压实行业与地方帮扶职责,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补齐短板弱项、解决存在问题,逐村逐户逐项对账销号,有效预防返贫及新增贫困发生。同时,按照督战结合、以督促战原则,充分发挥区纪委区监委机关、区督查督办局脱贫攻坚战督查监督和纪律保障作用。持续巩固全区脱贫成效,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
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二)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
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对“3+1”保障因动态原因存在问题短板的,确实发挥行业扶贫部门职能职责,及时落实帮扶政策,确保保障到位。(三)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四)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
处理好外部帮扶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勤劳致富导向,注重培养贫困群众和监测对象艰苦奋斗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四、工作内容
(一)监测对象
返贫隐患户:1.收入偏低(原则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按照**年扶贫标准3747元的1.5倍计为5620.5元),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2.在安全饮水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安全住房保障方面存在隐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致贫风险户:1.收入偏低(原则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按照**年扶贫标准3747元的1.5倍计为5620.5元),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2.在安全饮水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安全住房保障方面存在隐患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注:针对非建档立卡户自身有能力解决但不主动解决的不属此范畴。)
以上两类监测对象总规模一般为建档立卡人口的5%左右。
(二)工作步骤
第一步:各乡(镇、城郊办)结合“五个一致”要求和当前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排查工作,在“3+1”保障等相关行业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下,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保帮扶干部、村干部认真开展逐村、逐户排查,按照监测对象认定标准,排查初选出两类人员名单并收集这两类人员各家各户目前“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农户自愿申请情况,一并纳入初选名单。
第二步:村级指挥长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包保帮扶干部、村支“两委”召开村级研判会,通过逐户分析收入、“3+1”保障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隐患、风险,确定这两类人员名单,找准存在短板、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帮扶措施、整改时限,认真填写《返贫隐患户及致贫风险户到户情况表》上报乡级。乡级收到村级上报到户情况表后,乡级脱贫攻坚指挥部要及时组织乡扶贫工作站、乡级“3+1”保障部门、各村级指挥长等召开审核会,审核确定《返贫隐患户及致贫风险户到户情况表》、明确乡级整改责任部门和整改责任人,并经乡级主要领导签字加盖乡级人民政府公章后上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返贫隐患户及致贫风险户到户情况表》后,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同意后及时导入“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软件,依托该软件进行监测及后续帮扶跟踪,及时收集信息并提交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调度。
第四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分发系统管理账号给区、乡、村三级管理员。区级“3+1”保障、产业、就业、综合性保障等相关行业扶贫部门管理员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及时针对“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反馈给本部门相关联的返贫隐患户、致贫风险户名单及存在的隐患、风险信息,及时对帮扶措施进行审定,按照各自政策要求,组织、参与、帮助乡镇开展针对性帮扶并跟踪落实情况;各乡级管理员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主体责任,主动联系行业扶贫部门,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开展帮扶工作,并及时将帮扶情况录入“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定期进行系统信息更新;各村级管理员要按照乡级安排,在行业扶贫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对本村的返贫隐患户、致贫风险户开展到户帮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确保在时限内补齐短板弱项,消除隐患风险,并定期做好到户帮扶情况的系统信息更新。同时,及时发现动态新增的返贫隐患户、致贫风险户,按以上程序及时纳入系统监测管理。
第五步:区督查督办局根据系统信息,定期到乡镇开展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压实行业扶贫部门职责与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进问题解决。经多次督查若问题无整改,也无采取任何措施的,则将问题线索移交给区纪委、区监委机关。
第六步:区纪委区监委机关适时关注“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中帮扶工作落实情况,结合区督查督办局反馈情况,对帮扶工作推进缓慢的及时到村到户进行核查,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者在该项工作中失职失责的,进行严肃处理,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于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全过程。
(三)帮扶措施
1.产业帮扶。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组织“村社合一”合作社,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引导“返贫隐患户”和“致贫风险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通过务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利益联结,发展农业产业增加收入。
2.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摸清就业现状、就业意愿、务工需求,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劳动力到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就业,用好“一村七岗”和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搭建西秀区农民工综合劳务市场和乡级劳务公司(合作社),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力开展劳务派遣,鼓励劳动力上岗就业。
3.“3+1”保障。对教育、住房、医疗、饮水方面存在短板问题、薄弱环节的监测对象,按照各自行业扶贫政策要求,结合实际逐村、逐户开展针对性帮扶,全面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弱项。
4.综合保障。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5.扶志扶智。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赡养老人、扶养残疾人。
6.其他帮扶。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如:为“返贫隐患户”和“致贫风险户”购买“防贫险”,防止其因学、因灾、因疫情、因意外返贫和致贫,提高贫困群众抵御风险能力。
五、工作时限
第一阶段:4月底前,完成两类对象的摸排认定,核实准确“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现状,研判清楚各家各户存在短板、问题,制定明确具体帮扶措施,并将信息录入监测系统软件。
5月底前,有序推进各项到户帮扶措施落实,基本完成系统中反馈短板问题的帮扶整改,对帮扶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及时录入、更新相关信息。
6月底前,区直各行业扶贫部门对已整改问题进行核实认定,并将审定情况录入监测系统软件。同时,进一步查缺补漏,及时发现新出现的监测对象和新发生的短板问题,即查即改,全面、真实完成所有问题整改、补齐监测对象“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并及时更新完善监测系统信息,实现“五个一致”。
区督查督办局、区纪委监委机关在4、5、6三个月适时进行跟踪督导,及时在监测系统中反馈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下发到部门、到乡镇的工作提示清单,推进各项帮扶工作落实。对工作中失职失责的、工作推进不力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阶段:长期坚持,将该项工作机制作为我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有效抓手,常抓不懈。
六、工作要求
(一)压实责任。
区级行业扶贫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调查核实、数据比对、信息录入、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等工作。各乡(镇、城郊办)要全面开展走访摸排,严格认定程序,抓好帮扶政策实施。(二)强化调度。
持续推进区、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调度体系,掌握“返贫隐患户”和“致贫风险户”基本数据,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台账,强化调度落实,确保机制逐步健全、作用不断发挥。区扶贫办负责整个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定期对系统内短板进行分类统计,切实加强与区级教育、医疗、住建、民政、残联等有关行业部门沟通,确保各项帮扶工作正常推进、各类到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乡、村两级要明确该项工作调度推进的具体分管领导及信息收统报送业务人员,同时,信息收统报送员为“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的乡级管理员,负责本乡镇系统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区直相关扶贫行业部门要明确“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的部门管理员,负责系统中涉及本部门行业扶贫职责的信息业务管理工作。区督查督办局、区纪委监委机关各明确一名系统管理员,适时监控系统中各项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履行督促、监察等工作职责。以上涉及乡级、区直相关部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请在4月21日上报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西秀区重点对象脱贫攻坚督战平台”系统发放相关管理员账号及权限。(村级账号授权给乡级管理员发放)
(三)强化督导。
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内容纳入区级脱贫攻坚专项督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督导各乡(镇、城郊办)、各行业扶贫部门责任和工作落实,推动机制各项政策和保障落地见效。【篇二】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战略决策,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防止因灾、因意外伤害、意外事故致贫返贫,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高贫困人口抵御风险能力和防意外保障能力,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一单式”保险服务。
二、基本原则
运用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利用商业保险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在组织推动、财政补贴、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引导保险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打造,制订全方位的保险保障计划,提供优质快捷的保险服务,实现商业保险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逐步建立起保险扶贫兜底和防返贫机制。
三、保险范围
以**市2016已脱贫和年末未脱贫建档立卡人口、**年至2020年新增贫困人口、返贫人口为对象(不包含集中供养五保户、稳定脱贫户,以全国扶贫信息系统数据为准),在各县区广泛推广“助农保”保险扶贫,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努力实现
“贫困路上少风险,致富路上多保障”目标。
四、保障责任范围
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农业生产保险、家庭成员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家庭成员人身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综合保险保障,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
1、农业生产保险。由于火灾、爆炸、疾病、疫病以及自然灾害原因直接造成贫困户养殖牲畜死亡、种植作物受损、林木受损、种养场地及农业设施受损,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涉及中、省补贴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户,在保成本的基础上按实际损失确定赔付)。
2、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保险人负责意外身故、残疾、烧伤给付保险金。
3、意外住院医疗保险。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保险人给付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
4、家庭财产保险。被保险人所有的房屋主体及附属设施、室内装潢、家用电器等,由于火灾、爆炸、地震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
六、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为一年。鼓励各县区为脱贫攻坚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提供保险保障。七、实施步骤
(一)签订项目协议。
县、区扶贫办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承办保险公司,并签订《“助农保”兜底扶贫保险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对象、保费标准、保险责任、保险期限等内容。(二)办理投保手续。
保险公司根据县、区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核发“助农保”保险服务统一保险单,并按户向参保贫困户发放保险服务明白卡,明确保障范围及理赔流程。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助农保”兜底扶贫保险扶贫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扶贫办牵头,市金融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
安排相关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二)明确责任分工。
市扶贫办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区扶贫办要将“助农保”推广工作纳入扶贫工作计划,主动加强与农业、金融、财政、民政、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在政策指导、资金安排、工作协调、数据共享等方面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工作。(三)强化监督指导。
市、县(区)扶贫保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对各县区“助农保”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承保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骗取保险费补贴资金,若发现通过虚假承保等方式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四)加大政策宣传。
保险公司要制作宣传材料,发放各基层单位。各县、区扶贫部门、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宣讲、集体宣讲、入户宣讲等方式,有重点的宣讲兜底扶贫保险产品的相关要点,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产品的主要内容和风险保障。(五)及时总结经验。
保险合同期满前,由扶贫保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承办保险公司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对上保险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改进措施,确保兜底扶贫保险效果。【篇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多措并举巩固成果”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关于“防止贫困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现就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按照巩固脱贫成果的要求,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标“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标准,进一步强化脱贫人口分类管理和精准帮扶,强化长期稳定脱贫措施,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强化边缘人口监测管理和救助帮扶,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推进脱贫攻坚摸底排查
(一)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比对与分析,组织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队、基层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行动,进一步排查核实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家庭收入及来源、生产生活现状等基本情况,分析脱贫稳定性,了解后续发展需求,全面摸清不稳定脱贫户底数和返贫风险点,逐户逐项制定帮扶措施。(二)开展边缘人口核查。
对照**年底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边缘户名单,按照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具有致贫风险的标准,各相关部门要进行数据比对,指导乡村开展入户核实,经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研究报乡镇审查审核、县级审定后,再次予以确认,并由乡镇统一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进行修正和补充。(三)开展动态跟踪走访。
驻村扶贫工作队、基层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要加强跟踪走访,发现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家庭变故等出现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及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发现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家庭变故等出现致贫风险的农户,特别是住房、医疗等“三保障”不够稳固的,按照程序纳入边缘户管理,积极开展救助帮扶。对各级督查暗访调研反馈的返贫致贫风险情况,要及时核查核实,符合条件的纳入不稳定脱贫户或边缘户范围。三、强化监测管理
(一)做好信息录入。
在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中,按照分类管理系统、返贫预警监测系统、边缘人口监测管理系统等各项指标要求,客观真实录入相关数据。(二)开展监测预警。
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实地监测,对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基本信息变化、救助帮扶措施落实、农户反映并经核查属实的相关情况,及时在系统中予以更新或修改。根据省扶贫办每月预警情况,加大救助帮扶力度,限期消除风险点,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三)强化过程管控。
坚持系统管理和实地督导相结合,对排查核查、制定和落实救助帮扶措施、审核销号进行全过程精准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救助帮扶取得实效。加强审核销号,对通过帮扶消除返贫风险的脱贫户,按照村级填报、乡镇审查、县审核、市审核,最后报省扶贫办销号标注;对通过救助帮扶消除致贫风险的边缘户,经乡镇汇总填报、县级审核后,报省扶贫办销号标注。四、强化救助帮扶
(一)强化脱贫人口帮扶
1.加强分类管理。对历年脱贫户按照不享受政策的脱贫户、享受政策的脱贫户、脱贫监测户三类进行管理。不享受政策的脱贫户是指年人均纯收入接近或达到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较强的脱贫户;享受政策的脱贫户是指年人均纯收入较高但未达到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正常情况下无返贫风险的脱贫户;脱贫监测户是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具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各乡镇要进一步核查核实,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对三类人员标注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2.实行差异化政策。不享受政策的脱贫户原则上不再享受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补贴补助类政策,但因重大自然灾害、家庭重大变故等出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且无力承担的,要及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享受政策的脱贫户要坚持“应享尽享、应扶尽扶”,根据实际需求,落实相关脱贫攻坚政策。脱贫监测户要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在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安排各类帮扶措施等方面予以优先和倾斜。
3.压实帮扶责任。贫困人口脱贫后,原则上脱贫攻坚期内原有帮扶责任人不脱钩;帮扶责任人因工作变动或帮扶不力的,要及时予以调整或重新安排,确保所有脱贫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针对脱贫户的资源禀赋、真实意愿、自身能力和发展需求,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共同制定并落实后续帮扶措施,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实效。
(二)强化边缘人口救助帮扶
1.实行分级负责。建立县负责、乡镇落实、村建台账的责任体系,加强对边缘人口的救助帮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统筹各类资金(不得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明确部门分工,督促和指导乡村抓好落实;乡镇加强审查审核,统筹安排联系人,组织实施救助帮扶;村级开展排查核查,建立边缘户台账,落实救助帮扶措施。
2.建立联系人制度。组织乡村基层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动员基层党员和能人大户作为边缘户的联系人,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联系人作用。联系人每月要开展入户走访,或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方式与边缘户加强联系,及时了解生产生活现状、致贫风险和发展需求,帮助落实救助帮扶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3.开展救助帮扶。根据我县实际,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究制定对边缘户的支持政策和扶持措施,落实扶持资金,安排帮扶项目。各乡镇、村要统筹兼顾、抓好落实。一是根据边缘户的致贫风险,优先落实普惠制的产业就业、社保兜底等政策。结合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边缘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进一步完善边缘户危房改造、医疗再保障政策(“1579”政策)。三是探索利用社会帮扶资金、村级集体收入资金等,建立县级救助基金和乡村救急救难基金,各乡镇、各部门要简化申报、审批和资金发放流程,加大救助力度。
4.实施精准帮扶。边缘户重点实施教育、危改、医疗“1579”政策,鼓励帮助有劳动力家庭通过发展生产或务工就业增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按程序纳入低保,实行政策兜底保障。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重大灾害,导致家庭支出较大,家庭开支承受较困难的边缘户实施临时救助。
五、强化稳定脱贫
(一)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深入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和支持贫困户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加工业和电商网点,拓宽收入来源,实现稳定增收;采取订单、务工、入股等多种方式,完善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和受益度,推动产业扶贫项目长期有效。对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产业发展受损的贫困户,视情予以补助;对带贫减贫效益显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经营主体给予倾斜扶持。规范光伏扶贫电站后期管护与收益分配,加强扶贫资产管理,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在强化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实行“应贷尽贷”,为贫困群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二)扎实推进就业扶贫。
规范扶贫车间建设和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带贫减贫效益,增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能力。创新“扶贫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居家就业。合理开发疫情防控期间的乡村公共卫生员、消毒保洁员、宣传员、管理员等临时岗位,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对以前外出务工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帮助和支持他们通过就近就业、发展产业等途径获得收入。加强贫困人口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培训,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三)扎实推进消费扶贫。
各乡镇、村要鼓励支持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八进”“四送”活动,建立龙头企业、高校、批发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与贫困户长期稳定产销关系。建立承担“千企帮千村”任务的民营企业等与乡镇、村、贫困户之间的定点采购机制。收集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加强与社会需求、政府采购等信息对接,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上行功能,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构建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加强宣传推介,为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提供便利条件。(四)加大社保兜底保障力度。
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实现稳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老弱病残孤”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推进“放管服”改革,对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生活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实行直接救助、后置备案。(五)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强能力引领、路径引入、思想引导和典型引路,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改进帮扶方式,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产业和自主创业,增强“造血”功能。通过“扶贫夜校”“微课堂”“爱心超市”等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进一步改善家庭卫生条件、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振奋精神面貌。注重宣传先进典型,通过“报、网、微、端”全媒体传播,大力宣传智志双扶典型,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勤劳致富。六、强化责任落实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及时部署,迅速推进。各乡镇、各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加强督促指导。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基层暗访等方式,加强调度督导。督导中发现问题将及时反馈,限时整改到位。因救助帮扶不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导致返贫和新致贫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进行约谈;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的,要严肃问责。(三)减轻基层负担。
各乡镇各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注重工作实效,主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暗访调研和实地督导,不影响基层工作。要加强统筹安排,充分运用系统数据,防止重复入户采集信息,尽量减少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篇四】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坚决防止因疫致贫返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鄂防指发〔2020〕178号)和省扶贫办《防止因疫致贫返贫工作实施方案》(鄂政扶发〔2020〕5号)要求,结合**市实际,现制定工作实施意见。
一是全力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支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设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用足金融扶贫政策,加大产业奖补力度,支持致富带头人留乡创业。二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
动员帮扶单位优先采购涉贫农产品,规范扶贫产品及供应商认定,培育2-3家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做好动态调整及管理;引导电商超市线上线下销售涉贫农产品,通过“社会扶贫网”、小微“电商”等网络和电商平台发布滞销产品信息,举办扶贫产品短视频直播、网红带货、电商结对帮扶等网络消费扶贫行动,开设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为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
优化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项目库动态调整重点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倾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力度,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四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落实即时帮扶措施,启动实施“防贫保”,实施重点攻坚,围绕“三保障”“三落实”“三精准”“三一致”等要求,对截至**年底还有剩余贫困人口的13个镇(办、区)、160个村进行重点攻坚,确保全市482户1092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篇五】
为认真落实省、市、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等重要会议精神,**镇在防返贫监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探索建立完善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按照翠屏区相关工作方案,结合**镇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和分类处置,全面完成“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全镇所有脱贫户按照2020年脱贫攻坚标准下实现稳定脱贫、边缘户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对象
(一)监测范围
1.**镇所有在国家扶贫开发国子系统(以下简称为“国子系统”)**年库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已录入的边缘户。
2.除国子系统**年库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之外的其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二)三色管理
1.红色监测对象。国子系统**年库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已录入的边缘户。此外,还包括预估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或因自然灾害、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两不愁三保障”
任意一项有可能不达标的农户。其中,若为脱贫户则在国子系统中标注为新增脱贫监测户;若为非建档立卡农户则在国子系统中录入为新增边缘户。
2.黄色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预估年人均收入大于等于5000元但低于10000元的建档立卡脱贫户。
3.绿色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预估年人均收入大于等于10000元的建档立卡脱贫户。
三、监测内容
重点对标“一超六有”,对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式
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
(一)常态化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摸排工作。
对2020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预计低于5000元的、家庭因大病、教育、灾害、残疾、突发事件、产业失败、就业不稳等特殊原因,新发生“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及边缘户实行常态化排查、监测。1.全面摸排。以村常职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为主,联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为辅,通过“先集中一次、后每月一次”方式入户走访、电话、微信联系脱贫户和易致贫户,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重点掌握“一超六有”情况,发现有返贫风险或致贫可能的,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核实后确定初步监测对象。
2.收集发现。村常职干部、第一书记、驻镇工作队、联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及时收集脱贫户、易致贫户反映的生产生活困难情况,并上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核实后确定初步监测对象。
(二)准确锁定
1.村级预判。村委会收到初步监测对象名单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联系村干部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进行分析,提出预判意见上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收到预判意见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审核,并将结果上报区脱贫办。
(三)规范建档
由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联系村干部对区审定名单进行分类建档管理。红色监测对象在国子系统中录入为新增边缘户或标记为脱贫监测户,省扶贫开发局将把国子系统中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导入大数据平台,形成各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台账,同时由区脱贫办纳入区级“一领五联”防返贫监测系统;黄色监测对象由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各村同时建台账管理;绿色监测对象由各村自行建立台账管理。
(四)动态监测
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各联系村干部重点围绕“一超六有”实现情况,每月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动态监测,要实地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一超六有”出现缺项的,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各联系村干部及时在大数据平台上标注预警,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初审后报区脱贫办审定预警监测对象。若预警对象原为黄色或绿色监测对象,则先在国子系统录入为边缘户或标记为脱贫监测户,待导入大数据平台后按上述步骤标注预警。
(五)分类帮扶
1.红色监测对象。以“补”为主,对照当年脱贫标准补齐短板。对区脱贫办审定的红色预警监测对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开展帮扶:对于收入不达标的通过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合作社务工等途径增收,对收入不达标且无劳动力的由民政部门加强兜底政策扶持,并帮助其流转土地增加收入;对于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保障方面不达标的,由水利、教育、卫健、住建等相应部门落实帮扶政策补齐短板。
2.黄色监测对象。以“扶”为主,根据监测对象劳动力状况
和收入结构,制定帮扶措施。主要通过就业创业培训、种养殖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壮大产业规模、多元促进增收、提高脱贫质量。若监测等级升级为红色,则按红色监测对象开展监测和帮扶。
3.绿色监测对象。以“引”为主,加强扶志扶智教育,建立激励机制、树立脱贫榜样。若监测等级升级为黄色或红色,则按黄色或红色监测对象开展监测和帮扶。
五、时间安排
(一)及时评,同步录。
4月9日前,由各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驻村工作队配合,结合本辖区监测人员总量,组织排查力量,全面完成对监测对象的“三色”管理初评工作,将所有监测人员按要求进行分类。4月13日前,完成新增红色监测对象的信息录入工作。4月18日前,完成黄色、绿色监测对象台账建立工作。(二)强监测,补短板。
本内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新增红色对象要在每月23日前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备案,同时完成国子系统的动态调整。对存在“短板”的监测对象,要及时制定每户补短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好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红色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全面销号。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各村、各帮扶单位、各镇属行业部门要将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大排查成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动态帮扶机制和限时办结销号制度。(二)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
镇扶贫办要及时将红色监测对象全部纳入“一领五联”防返贫监测系统,继续按照部门会商制工作要求,组织镇属脱贫指标牵头行业部门及时补短。各镇属行业部门要制定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措施并落实落地。各村要认真做好监测对象的摸底和动态监测工作,落实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三)强化督查问效,跟踪问题销号。
镇扶贫办将此项工作纳入暗访督查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对影响完成全镇脱贫攻坚任务的严肃问责;各村、各帮扶单位、各镇属行业部门要加强此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对直接影响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问题,要立行立改。5月起,各村(驻村工作组)、各帮扶单位于每月4日前将上月防止致贫返贫监控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据此开展暗访督查,通报发现的问题,并跟踪问题整改情况,直至问题销号。第四篇:2022年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方案
2022年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方案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用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方案将因灾造成生产生活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本工作方案所指因灾包括以下三大类:(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二)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三)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协同联动共享。灾害发生后,区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及时共享灾害信息,及时推送风险线索,及时组织核查,及时制定落实帮扶措施。(三)坚持快速识别、及时帮扶。
区、镇、村要建立绿色通道,快速开展识别认定,确保受灾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坚持全面覆盖、重点核查。
灾害发生后,区、镇、村三级要及时启动响应与会商研判,全面收集风险线索,对存在疑似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重点核查,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四)坚持分类施策、先行救助。
对因灾纳入监测帮扶的受灾农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细化落实各类保障政策,有针对性帮扶。特殊情况下可先行救助帮扶,后履行有关程序,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确保把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三、三级联动,形成合力。
灾害发生后,区、镇、村三级立即启动响应与会商研判,各区级相关部门向区乡村振兴部门推送受灾等相关信息。(一)部门推送。
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受灾总体情况推送。其他部门按照《市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市农领办发〔2021〕19号)中风险信息推送要求,在灾害发生后的1天内将受灾情况及可能导致农户返贫致贫的风险线索向区乡村振兴局推送。(二)及时研判。
区乡村振兴局要第一时间统筹工作力量,结合相关部门推送的受灾范围及风险线索,立即组织分析研判。(三)快速认定。
对受灾农户要建立“绿色通道”,按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分析研判、评议公示、复查审核、部门比对、区级审定、公示录入等监测对象认定工作。(四)信息反馈。
区乡村振兴局汇总部门推送的风险线索后,当天向相关乡镇推送,并由乡镇立即向相关村(社区)反馈。四、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对因灾纳入监测帮扶的受灾农户,分析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结构,弄清帮扶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细化落实各类保障政策,有针对性帮扶。加快开展损毁房屋、道路、水利等项目的维修重建工作,保障农户的住房和饮水安全。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稳岗就业,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理赔。(一)落实兜底帮扶。
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工作,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条件的受灾农户,按政策规定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及时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切实保障好受灾农户基本生活。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残联(二)保障住房安全。
对受灾房屋和疑似影响居住安全的房屋,由镇、村(社区)组织初步筛查并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区住建局指导乡镇纳入危改项目。不能纳入的,要多方筹措资金,尽快落实改造。对房屋墙壁倒塌户,乡镇要及时转移确保居住安全;区住建局应联合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乡镇做好受灾危房排查,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各镇(三)开展就业帮扶。
对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回流”防灾的,引导及时返岗复工;对原在家务农无法恢复生产或有就业意愿的,引导外出务工,或通过园区企业、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受灾农户再就业能力。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四)保障饮水安全。
对受灾农户饮水水源受到污染的,及时组织清理和消毒,确保饮水安全;对集中供水设施损毁的,及时安排资金组织修复,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加强规模水厂和集中供水点的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各镇(五)保障教育和医疗。
保障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防止出现义务教育阶段因灾失学辍学现象;协调落实新纳入的监测对象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医保局(六)强化小额信贷支持。
对脱贫户和监测户,因灾暂时无法按时还款的,合理运用续贷、展期政策;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可简化流程、加快审批进度;对办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后确有需要且具备还款能力的受灾脱贫户和监测户,可追加贷款支持。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金融工作局)、区乡村振兴局、各镇(七)实施产业帮扶。
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等部门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班,深入乡村一线、田间地头加强农作物、养殖业、林下经济的灾后恢复和后期管理的现场指导,尽可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鼓励受灾农户发展“短平快”产业,积极生产自救,减少损失。对严重受灾农户,要认真进行梳理,一户一策帮扶,通过提供农资、种苗等方式,及时帮助补耕补种补养。要及时收集受灾农户滞销农产品信息,加强与社会需求、zf采购等对接,千方百计帮助销售农产品。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各镇(八)强化保险帮扶。
对涉及受灾脱贫户、受灾监测对象农业和住房保险理赔的,相关保险机构要及时受理,简化流程,第一时间理赔到位。各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发综合特色保险险种,对农产品价格下跌、产品滞销、意外伤害、劳动力丧失、短期失业的家庭提供综合保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效提升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避免因突发风险陷入严重经济困境,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金融工作局)、相关保险机构(九)动员社会帮扶。
对因灾导致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自身难以承受的家庭,要广开渠道,加强与社会爱心人士、帮扶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对接,鼓励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帮助受灾家庭渡过难关。探索建立社会防止返贫救助基金,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在防止返贫资金募集、工作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责任单位:区工商联,区妇联、团区委、区乡村振兴局、各镇(十)深化精神帮扶。
加大对脱贫人口、监测人口、老弱病残孤等特殊困难群体和受灾农户的关心关爱力度,各帮扶单位要积极组织帮扶责任人、各镇要组织各村(社区)干部要广泛开展“交心、暖心、宽心”活动,“一人一策”落实灾后帮扶措施,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强化宣传引导,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激发受灾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持自治、法治、治相结合,教育引导其弘扬传统美、树立文明新风,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责任单位:区级各部门,各镇五、先行救助。
(一)调整衔接资金使用结构。区乡村振兴局可根据受灾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报区委区zf同意后,优先安排衔接资金用于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急需的产业就业帮扶、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修复等项目。优化入库程序,及时将应对灾情新增的项目调整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在当年衔接资金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可先行实施。责任单位:各镇,区乡村振兴局(二)临时救助。
对符合急难型临时救助条件的对象,要积极实施“先行救助”,提高救助时效,并在急难情况缓解后,登记救助对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额等信息,完善经办人员签字、盖章手续;对支出型救助对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救助。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救助对象困难、且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条件的对象及时按规定程序纳入相应救助范围。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各镇(三)利用区防止返贫监测基金进行救助。
经各区级相关部门无法予以解决的,统筹利用区防止返贫监测基金进行救助。责任单位:各镇,区乡村振兴局(四)先救助后履行相关程序。
对因灾因突发事件造成受灾农户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情况,区卫健局要先落实救助措施,后履行相关程序。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各镇、区级相关部门要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位置,特别是把防止因灾返贫致贫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首要任务来抓。各镇党w书记要牵头抓总,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做好统筹协调。区级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做好信息预警、数据比对和落实好行业扶持政策。各村(社区)要具体抓好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的摸排和动态监测,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二)严格考核,严肃问责。
区委、区zf将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纳入区级相关部门、各镇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因救助帮扶不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等导致返贫和新增致贫的,对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的问责处理。(三)完善机制,统一调度。
要建立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监测分析信息、救助帮扶信息共享与比对分析机制。区应急管理局、区乡村振兴局要指导各镇、村(社区)建立健全预警分级,建立动态监测预警图,确保精准发现、动态帮扶。区级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交换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不漏一户一人。第五篇:2021年XX县防范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
2021年XX县防范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防范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的要求,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意见〉的通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防范返贫致贫确保稳定脱贫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全县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边缘农户、脱贫不稳定户、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户(以下简称“四类户”),及时摸排掌握,强化监测管理和救助帮扶。通过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发展上扶技,提高“四类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稳定脱贫标准,确保全面完成我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二、具体措施
(一)医疗救助。
对“四类户”当年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合规医疗费用过大的,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可享受医疗救助政策。(责任单位:县医疗保障局)(二)临时救助。
对因特殊原因造成阶段性困难的,每年给予一定数额临时救助金补助,临时救助金由民政部门审核并打卡发放。(责任单位:县民政局)(三)饮用水安全。
保障困难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优先安排并享受贫困户同等政策。(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四)教育资助。
“四类户”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纳入教育资助,在我县义务教育学校上学实行“两免一补”。在我县公办幼儿园上学除每学期享受国助外还享受每学期500元园内资助;在我县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就读的(在籍在校),享受最高档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和校内资助。(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五)住房保障。
对“四类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摸排鉴定,把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纳入住房安全保障补助对象。(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六)产业帮扶。
对具备发展特色种养业条件的贫困边缘农户、脱贫不稳定户和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户,鼓励支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对达标户给予贫困户同等补助(资金由财政支付);安排专家组及产业指导员对发展的到户项目进行技术帮扶、指导。(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七)就业扶持。
对具备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边缘农户、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户加强技能培训,帮助提供就业岗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八)社保兜底救助。
贫困边缘农户家庭中重度残疾人纳入精神残疾人药费补贴、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范围。将符合条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农户、脱贫不稳定户和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户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责任单位:县民政局)(九)开发公益性岗位。
利用“金钥匙”工程平台,积极鼓励贫困边缘农户、脱贫不稳定户、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户主动参与,享受贫困户同等政策。(责任单位:团县委、县人社局)(十)“两癌”救助。
经过有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确诊、患有宫颈浸润癌2B以上或乳腺浸润癌的贫困妇女,救助标准为每人一次性救助10000元。(责任单位:县妇联)(十一)实施99光明救助基金。
免费救治因白内障而丧失劳动能力困难人口。(责任单位:县红十字会)(十二)社会帮扶。
设立“健康•助学”爱心基金,针对困难群体实行个性化帮扶。具体操作办法见附件。(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红十字会、各镇)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压实责任。
防范返贫致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把防范返贫致贫问题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有效防范返贫致贫现象。(二)积极对接,加强帮扶。
对未脱贫户实行四级包保制度,市、县、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两委负责人结对包保;边缘户实行三级包保制度,由县级包村联系单位的科级干部、分工到村的镇班子负责人和村两委负责人进行结对包保;脱贫不稳定户原有帮扶责任人不变,持续进行帮扶包保;家庭突发重大变故户由村两委负责人进行结对包保。(三)强化考核,推进工作。
各帮扶单位督促本单位帮扶责任人加强走访帮扶工作,对家庭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将相关信息及时报至镇、村;各镇党委对“四类户”享受的帮扶措施认定负总责,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负直接责任。县直有关部门在实施精准帮扶和政策支持过程中不积极配合支持的,追究县直相关部门责任,并计入考核分值。本实施方案由县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