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11-17 10: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论文》。

第一篇: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设计理念应遵循儿童期的天性。在儿童生活的时间上.幼儿园应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在儿童生活的空间上,要扩展儿童自由活动的环境。其实质是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尊重儿童“自我”,使幼儿园课程彰显儿童生活的意义。给儿童真实的感受。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设计;童性

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幼儿园课程该如何设计?杜威曾提到,“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儿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探索世界,借以获得理解性的知识。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应遵循童性,以彰显儿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生存过程,使儿童生活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有着对自己、对自然和对社会的理解与追求。

一、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关注儿童的“现时”时间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首先要认清童年期的儿童在心理、教育、身体等诸方面表现出的独特需要,如果“忽视童年自身的价值,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就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办者马拉古兹(L Malaguzzi)说:“大自然下令,人类的幼仔期在所有动物中应当持续最久的时间。这种幼态持续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好奇心、玩性和灵活性等童性特征的保持,是人类行为延续的幼稚特征。事实上,大部分儿童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最佳时间内学会那些童年期的常规任务的。他们获得惊人的知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储备,这通常并不需要成人专家或学院式教育的帮助。”因此,课程设计应符合童年期“现时”的存在方式。

时间作为儿童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构成了儿童生活景象。时间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钟表时间属于客观时间。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分配是儿童客观时间的表现,是儿童生活规律及习惯的表现。主观时间是儿童对时间的感知状态,是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遵循童陛的“现时”状态,就是要使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客观时间的分配与主观时间的体验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遵循童性的微观之维是利用日常活动中的转换时间与休息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多些游戏时间。从儿童角度看,儿童的时间体验是不同的。儿童玩玩具高兴时会忘记吃饭喝水,经常需要成人的提醒;在户外玩滑梯时经常需要教师催促才肯回活动室……但从时间角度看,天性自由自在的儿童原本就很少受到时间的约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不能产生像成人那样的时间观念。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应该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把握儿童生活的时间节奏,决定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儿童自身对时间的体验可以从“吃饭”这个话题说起。

儿童:“吃饭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观察者:“为什么?”

儿童:“老师不让呗!”

观察者:“能说话是什么时候?”

儿童:“早晨玩玩具的时候。”

观察者:“吃饭是吃东西的时间,老师是想让你们好好吃饭,对吗?”

儿童:“……就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对于吃饭不许说话的事情感到不满,这种用餐时间的体验并不是愉快的。然而,从社会学和营养学角度看,吃是令人身心愉悦和令人满足的,如果压抑儿童在这段时间默不作声,确实是规则使得儿童生活的生动性和广泛性消失了。

儿童的时间体验中,游戏时间是最快乐的体验。游戏是儿童真实地体验生活幸福的活动,是儿童“现时”的生存方式,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应多给儿童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的本真特性。从美国托幼中心一日生活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以看到:

在全天670分钟的观察时间里,美国幼儿园特别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晨间与区域发现游戏时间(28%)和户外活动时间(23%)共占了儿童在园时间的一半以上,在这些时间里儿童完全自选所喜爱的运动和游戏,可以说儿童在幼儿园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达到了和谐统一。这能够使儿童的各方面能力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使其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扩展儿童的自由空间

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空间,这是儿童生存的必需。空间一般是指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有物理空间,比如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从家到幼儿园之间的距离等;有可感空间,比如儿童在幼儿园中感知活动室、卧室的大小以及儿童在其中是否感到自由,是否以自身的感觉体验着所处的空间。可感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为幼儿提供一种非常特殊的空间体验。儿童的空间体验可以通过生活空间的不同特点和侧面来加以理解。儿童感到自由是对幼儿园生活空间感知的最主要特征,因为自由是儿童生命存在的需要。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空间,关注如何为儿童提供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

比如,幼儿园课程中以“季节”为主线设计各种活动,活动可以围绕四季轮换及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气候气象、动植物、人的生活状态等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名称有“秋天的叶子、秋天的风、冬天的白雪”等。“季节”这个主题就可以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在季节的渐次变更过程中陶冶自我。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儿童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感知万物,在冰天雪地上自由地堆雪人、打雪仗等嬉戏追逐的情景。这样的课程才是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本真的教育”,因为儿童是在东奔西跑中、在手舞足蹈中亲历生命、体验生活的本真、享受童年的乐趣的。儿童对于大自然的那种空间感受,从本质上说具有审美感,儿童“具备了一种既了解又可以化身进入的力量而充满欢乐。同时。它也是对自己创造性力量的感觉(科波,1995)”。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身与其环境相互功能性的反应和影响,这种相互性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他身体及大脑的形成既富有营养又富有成效。因而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活动室内牢牢地坐住小椅子,他们在盥洗室、卧室、活动室、户外游戏区、沙土区等场景的变更,会使其可感空间更自由。幼儿园应该为儿童创设有意义的环境,给个体成长广阔的空间。下面是笔者2007年11月在幼儿园观察的一则案例,说明儿童在自由空间中的感受、体验和生活。

案例:奇妙的鞋子

幼儿每天都遵循着一日常规进行活动,每天中午午睡时把鞋子脱在活动室,由值日生负责放到鞋架上。一天,一个小朋友在做值日生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说: “老师,你看多奇怪,我们都是四岁,可为什么穿的鞋有大的、有小的呢?”没等老师来回答,小朋友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老师在旁边倾听孩子的对话,并适时地加入孩子的交谈。这时老师意识到,幼儿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并且凭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于是,这位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共同决定把“奇妙的鞋子”定为生成课程的主题。

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老师当天在家长园地上要求家长帮助幼儿了解鞋子的有关问题,以便老师开展一次充分的大讨论。

这个主题是儿童在生活中生发出来的,是儿童根据自身的兴趣生成的。这其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空间,充分关注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对于动态生成的每一个问题,老师没有逐一详细解答,因为这将影响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而,老师却开始考虑:哪些问题可以再引导儿童深人思考?哪些问题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儿童继续研究……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都需要老师具有教育机智,即在活动中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敏锐果断地处理问题,以给予儿童引导和教育。

三、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

儿童活动过程在终极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塑造与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幼儿园课程应能够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使儿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从活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确认主体身份实质就是创设一种情境,就是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充满尊严地承担为生存发展而冒险的责任,呈现存在的意义,促使儿童寻求可能生活之路的教育。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方式是否在共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否共同创建一种和谐交往的情境,决定着儿童身份的确认。教师和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阐释都是对知识及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和谐交往情境的创建也是课程形成的过程。师幼间的对话是诚恳的,每个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创新都得到尊重和保护,具有普遍意义的课程知识被儿童的独特性所取代。在儿童一日生活中,各种就餐、游戏等环节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是儿童全身心投入的生活过程,这些现场情境就是教师要顺应与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是否真正利用各种时机,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兴趣,创设出符合幼儿需要的空间。有人说,儿童本质上就喜欢调皮捣蛋。其实这些儿童可能是因为某些需要没有满足,老师必须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分析儿童的天性。儿童的需要是儿童现实生活状况和教育在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映,关注他的需要,并积极加以解决,儿童就会朝好的方向变化。这一过程就要借助师幼的参与和智慧,在实践中采用最适合本地区文化特点的方式变革原有时空。

比如,一位实验老师的教学反思日记写到:在为“娃娃”制作保暖内衣时,我拿来各种布料和各种纸(有彩色油光纸、花纸、白纸、牛皮纸)以及旧挂历纸,放在桌子上,小朋友在选择布料作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后,我发觉还有很多纸没有利用起来。于是我决定在饭后与小朋友一起做纸船。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纸,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得慢,先吃完饭的幼儿把彩色的油光纸和挂历纸拿走了,最后去拿纸的幼儿只好拿剩下的牛皮纸。小船折好之后,幼儿提出去放纸船。我带幼儿到外面的水盆边,纸船放进水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幼儿发现最先烂掉的是用好看的油光纸做的船,最结实的是谁也不要的牛皮纸。这是为什么呢?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向幼儿提出了疑问,一些小朋友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了讨论……

于是,一个并非老师预先设计的课程就这样自然生成了。“学前课程从根本上说是由一组能满足幼儿需要(幼儿自己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需要)的经验性材料组成的,”“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机械的、抽象的,她的受教经历、角色模型、价值观、情感表象等形成一个聚合整体,使其产生必然会发生在某一‘现场情境’的教育实践”。课程专家多尔(E.Dou)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自然发展’,也不是‘纯粹塑造’的,而是在具体情境脉络的条件下,一种心理内与心理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社会建构。”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向儿童呈现真实情境,因为真实不仅拥有认知意义,也最接近儿童的主体身份,最能调动儿童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已获得的认知经验来探讨问题,尤其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才具有针对性与挑战性,儿童对问题的解决也才能显现出它的现实意义和课程上的价值。

第二篇:课程设计论文

导语: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课程也都进行了多种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实践考察中,各地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使就业课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课程分为引导类、心理类、实践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几类课程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发现,为更好地指导就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且在供需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学生群体,一般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来讲,毕业之后所面临着就业的刚性问题,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意愿。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资源。在各个行业还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的市场前提下,保证人才资源的可靠性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同样缺乏社会资源,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应当仅仅将工作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拿走,而是应当授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就业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引导类课程

1.1引导类课程的设置意义

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学生从小就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的课程安排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对未来择业就业问题概念较为模糊。在学习压力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在按照学校既定的课时任务机械地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规划选择能力,额外修读与自身实际相关的就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当代的上世纪90后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如若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初就得到了较好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导类课程的侧重点分析

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方面的引导。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思想成熟开始的,所以正确思想引导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方面的课程学校可适当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局势,明白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联系、同步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导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果效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从2003年开始,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出现”。[1]合理地设置引导类课程,会为大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维逻辑习惯,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他们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有益的时间来锻炼他们自己。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将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问题。

2、心理类课程

2.1心理学习的重要性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工作时,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就业会表现出焦虑、迷茫等情况,这是因为其没有正确地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而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设就业课程的时候应该适当增设心理学的内容进入其中,有利于广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在大学的校园里,心理学相关课程不应该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利,在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2.2心理课程的设置

作为就业类课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学课时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大量投入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心理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注重效率,贴近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中,更应该从已有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为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2)解决方式,有据可循。提出具体的思路方式,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决。或者提供一些倾诉的途径,寻找其他的解决思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

3、实践类课程

3.1实践类课程的一般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理论性课程注重课堂内,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类课程则是注重于课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专业领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提高团队的协同能力,一般的实验类型的课程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

3.2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践类型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末端,专业课程结束以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实践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集体实践优先于单独实践,集体实践的优点一方面是安全系数比较高,较容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享受团队所带来的集体成就感。单独实践中,优点是可选性比较高,能够加强个人的创造能力,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决断,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里,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们可以共享课程经验,总结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规避风险,并且共享发展成果,提高高校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类课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价值。在实践课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可预知的风险的存在,允许课程在一定限度以内发生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设计新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使实践课程真正赋予学生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之下,全国高校开启了促进就业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业问题的难度还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2]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维方式和课程结构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本文对于就业方面的高校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归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个方向基础,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看到各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大学生就业难得思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2]小向.慢就业[J].中国就业,2015.09.篇

二、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王鑫.王静.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程宪宝,艳芬.基于关联矩阵法的高校教材选用方案研究[J].教育探索,2016

第三篇:课程设计论文

一般教学在正式授课前都会设计课程设计,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课程设计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课程设计论文

1摘要:自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以来,我国较多高校已引入CDIO教育理念。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预定目标,文章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首次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三个三”教学模式,即三个平台、三个阶段、三个步骤。结合本科生的课程设计,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并通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度、灵活度有较高的评价,与传统模式相比更喜欢这种模式。同时还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科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CDIO;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xxx年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以来,我国较多高校已引入CDIO教育理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在xxx年刚完成工程教育认证,其中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就围绕CDIO,从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达到预定目标。工科学生重在实践,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中,而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有必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恰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足。

一、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的起源

xxxx年,美国化学教师JonBergman和AaronSams开始尝试录制微视频,最初的目的是将微视频放到网络上,以便一些缺课或者课堂上没有消化知识点的学生随时学习观看。但是后来不断的改进,演变成在课下自主观看视频学习,课上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进行答疑,也是目前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我国的翻转课堂是从xxx年才开始引进的,首先在中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展了一些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之后,国内教学学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发展了研究论文,同时也在大学课堂上进行试验。

2、翻转课堂的优缺点

翻转课堂的引入,有如下优势: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是接受传统课堂填鸭式教育,教师也不再是将知识从书本转移的搬运工,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情境,来激发兴趣点;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结合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主动搜寻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能够更快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疑惑;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会自行形成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共享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这是一个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但是,翻转课堂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①对学生的挑战。学生早已习惯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只需听着就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课前熟悉、课后讨论的习惯。而翻转课堂的实施,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在课下完全不自学,课上就提不出疑点,导致学习不到应有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一个挑战。②对教师的挑战。翻转课堂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教师,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课程需要,教师还需要录制微视频,教师需要提前组织好所讲内容,在几分钟内清楚地讲解课程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这就对教师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程度提出了挑战。③对学校的挑战。翻转课堂近几年引入中国,还是试验阶段,并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普及。有些老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模式,这对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挑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具备一个工科生应有的工程设计能力起着很大作用。最初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学生在一个固定教室,连续几天完成这个设计,同时所有学生做的是一个题目。最终学生交上来的报告,全部都是一模一样,这样的教学结果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失败的。一方面,课堂上很多时间学生都在了解课程设计的题目和熟悉画图软件,教师没有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教学效率低;另一方面,学生都做一个题目,很多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等着其他学生有结果了直接借鉴,这样他们并没有掌握到应该有的知识。因此结合翻转课堂的概念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三个三”教学模式,即:三个平台(课堂+课外+移动端)、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下)、三个步骤(探索+实践+改进)

1、课前阶段该阶段教师发放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自行熟悉设计题目和要求。并结合主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初步尝试设计,有不明白的地方在指导书上进行标记。学生提前熟悉设计内容可以减少在课堂上的预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阶段,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人数拟定出不同的合理数量的设计题目,让每组学生之间题目有共性,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同时设计内容还要紧贴主课的教学大纲,将主要设计相关知识点包含进去。因此,这个阶段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执行者,内容的完成都在课外平台。

2、课中阶段该阶段学生带上主课教材以及课程设计指导书,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先对课程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重点阐述,学生进而熟悉整个设计流程,尝试初步设计,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教师交流。教师将交流过程中学生存在共性的疑点进行全面讲解。这样的方式,不再是传统课堂的统一教学,能够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学生的疑问,做到高效课堂。

3、课下阶段在完成前两个阶段后,学生已经明确了设计目的,熟悉了设计内容,掌握了设计流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成计算和画图。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进度不一样,因此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课下自行完成,不用按固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这个阶段就需要随时与教师沟通。可以建立微信群,教师在群里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还可以约一个时间视频教学,开展微课堂。最终提交设计成果时,不再是传统的收上来根据报告给一个分数,而是要做当面汇报,教师当面提问,以便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学生在完成设计后的遗留问题。这样整个课程设计才是真正做到了过程管理,教师能根据平时的沟通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平时表现,从而对学生的最终成果给一个客观公正的成绩。

三、“三个三”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1、课堂实践内容

这次翻转课堂的实验对象是大三环境专业本科生,学生18人。教学内容是为某选煤厂的动筛车间设计一套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任务包括排风罩结构形式的确定和排风量的计算、除尘器的选型、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和通风机的选型,最终成果需提交一份设计报告和相应的图纸。设计题目中给出6组不同的初始条件,以便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之间具体的计算结果和细节处都不一样。课前阶段,学生熟悉课程指导书的内容,明确设计目的和任务,对照教材掌握各环节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复习排风罩风量计算,局部阻力计算,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课堂阶段,教师给学生梳理设计流程,强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设计要求,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点。课下阶段,学生自行设计计算,有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小组内部解决不了可以在微信群里向教师提出,教师随时进行解答。通过发送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解决途径,具有即时、便捷和高效的特点。

2、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教学效果,设计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问卷,一共发放18份调查问卷,收回18份有效调查问卷。除此以外还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访谈以及学生最终的成果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对课前阶段课前设计指导书熟悉程度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反馈,发现课前发放课程设计指导书后,仅有11、11%的学生没有翻看过,且在第一节课堂上也没有携带教材。有16、67%的学生对设计指导书认真翻阅,并且试图初步设计,将不明白的地方都做好了标记。剩余72、22%的学生都对设计指导书做了通篇浏览,了解设计任务。对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上,没有学生很清楚翻转课堂,61、1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翻转课堂,但也不是很了解,其他学生对翻转课堂不太清楚。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上,大部分学生都即时有问题,仅有11、11%学生没有提问。课下,通过打电话、微信群聊、语音聊天等多种途径咨询问题的学生占到了66、7%。由于将学生分组进行,有一些小组是派代表进行提问。在最后集中提交成果阶段,教师采取一对一提问,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对这门设计课的掌握程度。发现在提问过程中能回答正确并且掌握了基本设计流程的学生占到了88、9%。最后成绩判断达到优秀的学生有33、3%,成绩是综合平时、设计报告和图纸给出的。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全班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提升了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其中33、3%的学生认为提高很多,这些学生并不完全是那33、3%成绩优秀的学生,66、67%的学生有提高一些。调查显示,55、6%的学生还是很喜欢翻转课堂的,5、56%自觉性差的学生不喜欢,觉得很难,剩下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最终让学生对设计成果进行自我评定,33、3%的学生表示满意,55、56%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仅有11、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通过对最终成绩和课前熟悉设计指导书程度调查发现,那些在课前精读的学生最终成绩都为优秀。通过最终成绩和学生自己对设计成果满意程度调查发现,那些拿到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全部都对自己设计成果满意,有一些自我要求高的学生认为还有提升空间,但是时间问题没有把设计做得更完善,因此对自己的成果表示基本满意。那些最终成绩为优秀的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形式灵活、高效,提升了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结论与改进

将翻转课堂用于本科生课程设计,结合课堂观察、学生访谈、调查问卷以及最终成绩得出以下结论:①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学生拿到设计题目后,自己研究,教师只需随时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解答,这样学生能够自主高效的学习,避免了传统的自学遇到难点容易停滞的特点。②翻转课堂的认知度得到了提升。学生从不了解到亲身参与,再到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③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由于学生是自主寻找解决办法,对知识点的应用更具象,更深刻。④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在课程设计课上更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学生能够灵活高效完成,教师也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安排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但是在这次教学模式的体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①调查样本数少。由于我院环境工程系一届人数少,这样样本数量少,代表性有待继续考证。因此计划持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年,来观察教学效果。②翻转课堂占据了更多平时时间。部分学生反映应该降低设计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学任务进行改进,考虑学生投入的时间。③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全程不参与翻转课堂学习,也不联系教师,最后交一份报告。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关注这类学生。

课程设计论文

2随着杂技国际化办学的不断发展,杂技留学生短期课程教学已成为我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我国杂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将现代科技融入杂技艺术,使中国杂技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本文对杂技留学生欧美班短期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其目的是为我校杂技留学生短期教学提出有意义的借鉴。杂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杂技是一种以不断地挑战自我意志和体能的极限,充分展示人类的智慧与能量,并借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达到娱乐身心目的的艺术。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融入,大大地提升了杂技的观赏性,使杂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并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杂技频频出现在国内各类综艺节目、艺术节上,在几个著名的国际杂技比赛中,中国杂技节目频频获得最高奖项,中国杂技在国际杂技领域地位的提高,使得大批外国留学生有到中国来学习传统杂技技艺的愿望。其中,有通过国家间文化交流委托培养的,也有个人前来接受短期培训的。我校则是国内目前承接留学生短期培训任务较多的院校之一。

一、杂技留学生教学难点

参加杂技短期课程学习的主要以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多数是成年留学生。他们大多是以个人的名义慕名而来,虽然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基础较差,且年龄偏大,加之此前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实施统一训练时存在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基本功情况、反应能力及身体条件等因素,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体能、毅力和心理等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如期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超常规进行研究、训练,根据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提前开设节目课程。根据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等特殊情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杂技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学生认知顺序,持续连贯地组织教学和训练。来自法国的克莱尔27岁,主要学习内容为软开度,规定的学习时间仅一个月。入学时克莱尔基本功是有一定基础的,但不够扎实,动作的稳定性不足。对此,我们专门为克莱尔制订了教学计划。考虑到她本人培训时间较短,我们就进一步对她专门进行脚面、膝盖、胯、腿、腰、肩等的训练。同时,把我们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她,以便克莱尔回国后能够自行完成训练。

二、杂技留学生的主要问题

一是留学生对杂技不够了解。多数留学生对练习杂技没有充分的了解,认为不管自己的客观条件如何,“只要我想练什么节目,就可以练成什么节目”。二是在学习中,如果动作数量稍有提高,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依然不能学会或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和兴趣减退的现象。三是学习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性。教师在给欧洲学生授课时,由于语言问题,会出现老师说不明白、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沟通只能靠肢体语言,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玛雅23岁,来自新西兰,来校主要目的是学习基本功(腰、腿、顶、跟头)和高空类节目等,学习时间5个月。入学时,她的身高为169厘米、体重为78公斤,腿很软,软开度测评为中等;基本功方面,玛雅主要想提高自己的顶和跟头技巧难度。针对她的身材、体重,教研组的老师制订了详细科学的教学计划,其中顶功和跟头都是需要老师上把去扶的,素质训练每天不得少于2节课。乔丹20岁,来自美国。来校主要学习目的是基本功(腰、腿、顶、跟头)、手技、拍球、柔术等,学习时间为一年,零基础。乔丹在欧美留学生中年龄比较小,在校学习时间比较长,留学生教研组对她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决定先进行两个月基本功训练,然后陆续进行杂技节目的训练。

三、杂技留学生教学困难的解决对策

留学生教师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条件、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学习、了解、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同时还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欧美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多十分明确,是为了发展兴趣爱好而来。因此,学生都会珍惜学习机会。但因为时间短,教师必须对他们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使他们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至关重要的改变。为使每位留学生都能够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应该讲求效率,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努力使教学工作为学生服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国际杂技人才。为解决杂技留学生的教学问题,我们提出并采取了以下对策:

1、充分了解学生一个教师要有效地因材施教,就必须事先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适合学什么,最终能掌握什么。针对学生对杂技了解不够的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先让他们了解并知道杂技起源于什么?杂技有哪些类别?应告诉他们有关传统杂技概念性的知识,例如杂技的来源、杂技的类别,还要看一些杂技微课视频资料,给学生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选择更适合的杂技训练类型,再最终确定学习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2、使用目标教学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积极引导,通过给学生设立一个他自己认为“美好”的杂技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训练兴趣。对那些反应能力较慢、先天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辅导,在教学分析过程中,多一些温暖,多一些赞赏,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对杂技的热爱,让师生之间产生愉悦,从而在快乐的教学训练中告别枯燥乏味。对反应能力快的学生的进步也要及时不断地给予肯定,帮助留学生树立自信心。

3、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为更好地提高课堂目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术语更要进一步系统地进行培训,以便于精准传递动作要领。推动杂技教育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我国杂技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我国杂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世界杂技界的融合。诚然,在杂技留学生的短期教育方面,无论在课程上或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还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坚信杂技教育的国际化是一种趋势,我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保证教育质量,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杂技专业理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更新观念,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自我突破和超越,为世界杂技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篇: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题目:巡回检测报警控制系统

第一章 实验任务及要求............1功能描述................2元件选择.......................2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3键盘控制、LED数码显示、A/D数据采集、...........4第三章详细设计..........51.硬件电路设计.............6

a.硬件系统框图............7

b.组成部分原理图...............8

2.软件设计..........8

a.软件系统组成流图............8

b.如初始化、中断程序、显示模块等子程序流图.........9

c.子程序功能说明..............9

第四章测试............10

测试方法,过程及结果等........1

1第五章总结............11

参考文献.................1

2附录.............12

关键程序代码................1

3题目:巡回检测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 实验任务及要求

功能描述:设计一个多路数据采集测控系统,具有控制及显示功能:

1.对多路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电压值通过LED显示出来。

2.设置被测量的阈值,对被测量进行临控,当达到阈值时,启动报警(如指示灯)或启动相应的设备(如直流电机)。

3.键盘可以控制在LED上显示哪一路被测量的值。

元件选择:80C51单片机、ADC0809、HD7279、74LS37

3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如下:

1.4路模拟电压信号通过4个电位器提供0-5V的电压信号。

2.选择ADC0809芯片作为A/D转换器,4路输入信号分别接到ADC0809的IN0—IN4通道,每隔一定的时间采样一次,采完一路采集下一路,4路电压循环采集。

3.利用3个LED数码管显示数据,1个数码管用来显示输入电压路数,3个数码管用来显示电压采样值。

4.选择HD7279做键盘控制,键值显示相应通道采样值。

5.延时由8051来实现。

第三章详细设计

1.硬件电路设计:根据设计思路,硬件主要利用了单片机80C51实验平台上的ADC0809模数转换器、HD7279控制键盘以及LED显示输出等模块。

a.硬件系统框图:

A/D转换器大致有三类:一是双积分A/D转换器,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二是逐次逼近A/D转换器,精度、速度、价格适中;三是并行A/D转换器,速度快,价格也昂贵。

实验用的ADC0809属于第二类,是八位A/D转换器。每采集一次需100uS。A/D转换结束后会自动产生EOC信号,可以采用查询EOC信号方式,也可采用EOC中断方式来确定A/D转换是否结束。

b.ADC0809原理图以及与8051的接线

HD7279键盘控制LED显示

2.软件设计4

第五篇:EDA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一、摘要

二、概述

2.1目的与要求 2.2实验仪器与设备 2.3实验注意事项 2.4设计环境

三、实验内容

四、4位加法器设计实现过程

4.1元件选择

4.2编辑半加器的原理图 4.3编译设计图形文件 4.4生成元件符号 4.5功能仿真设计文件 ① 建立波形文件 ② 输入信号节点

③ 设置波形参量

④ 设定仿真时间宽度 ⑤ 加入输入信号 ⑥ 波形文件存盘 ⑦ 进行仿真

4.6 1位全加器的实现过程 4.7 四位加法器实现过程

五、收获与心得体会

一、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线路的设计工作也日益显得重要。经过人工设计、制作实验板、调试再修改的多次循环才定型的传统产品设计方法必然被计算机辅助设计所取代,因为这种费时费力又费资源的设计调试方法既增加了产品开发的成本,又受到实验工作场地及仪器设备的限制。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较先进的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并在设计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电子技术设计领域,可编程逻辑器件(如CPLD、FPGA)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普及,这些器件为数字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这些器件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而对其硬件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重构,从而使得硬件的设计可以如同软件设计那样方便快捷。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和设计观念,促进了EDA技术的迅速发展。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EDA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

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的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

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包括在机械、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矿产、生物、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目前EDA技术已在各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教学部门广泛使用。例如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从设计、性能测试及特性分析直到飞行模拟,都可能涉及到EDA技术。

二、概述

2.1目的与要求

1、学习MAX+plusⅡ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半加器,掌握原理图输入法的操作步骤。

3、初步掌握设计电路原理图的编辑、编译、仿真等操作方法。每次实验前,学生须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1)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2)明确实验原理与步骤;

3)复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

4)预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2实验仪器与设备

1、PC机

2、MAX+plus II 软件

2.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本人的计算机是否安装相关软件,了解其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2.实验时每个同学应单独设计程序、操作、记录实验结果等,使每个同学受到全面训练。

3.测量数据或观察现象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使用计算机要符合操作规程,切勿随便重启频繁开关计算机。

4.未经许可,不得动用其它人的仪器设备或计算机等物。

5.实验结束后,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查看并认为无误后,离开机房。最后,应清理计算机,备份编写程序。

6.爱护公物,发生仪器设备等损坏事故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按有关实验管理规定处理。

7.自觉遵守学校和实验室管理的其它有关规定。

2.4设计环境

QuartusII design

杂的,用

于system-on-a-programmable-chip(SOPC)的设计环境。QuartusII design 提

供完善的 timing closure 和 LogicLock™ 基于块的设计流程。QuartusII design是唯一一个包括以timing closure 和 基于块的设计流为基本特征的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的软件。Quartus II 设计软件改进了性能、提升了功能性、解决了潜在的设计延迟等,在工业领域率先提供FPGA与mask-programmed devices开发的统一工作流程。

Altera Quartus II 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的设计环境, 由于其强大的设计能力和直观易用的接口,越来越受到数字系统设计者的欢迎。

三、实验内容

以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为工具软件,采用原理图输入法设计半加器h_adder,生成元件符号,并仿真验证设计结果。

四、4位加法器设计实现过程

4.1元件选择

在MAX+plus II工具软件的元件库中已经有与门、或门、与非门和异或门等元件,在设计中可直接调用这些元件,实现电路设计。

图1 半加器原理图

在元件选择对话框的符号库“Symbol Libraries”栏目中,用鼠标双击基本元件库文件夹“d:maxplus2max2libprim”后,在符号文件“Symbol Files”栏目中列出了该库的基本元件的元件名,例如and2(二输入端的与门)、xor(异或门)、VCC(电源)、input(输入)和output(输出)等。在元件选择对话框的符号名“Symbol Name”栏目内直接输入xor,或者在“Symbol Files”栏目中,用

鼠标双击“xor”元件名,即可得到异或门的元件符号。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其他元件符号。

4.2编辑半加器的原理图

半加器逻辑电路图如图1所示,它由1个异或门和1个与门构成,a、b是输入端,SO是和输出端,CO是向高位的进位输出端。

在元件选择对话框的符号名“Symbol Name”栏目内直接输入xor,或者在“Symbol Files”栏目中,用鼠标双击“xor”元件名,即可得到异或门的元件符号。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到与门及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元件符号。用鼠标双击输入或输出元件中原来的名称,使其变黑后就可以进行名称修改,用这种方法把两个输入端的名称分别更改为“a”和“b”,把两个输出端的名称分别更改为“SO”和“CO”,然后按照图1所示的半加器逻辑电路的连接方式,用鼠标将相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及电路内部连线连接好,并以“h_adder.gdf”(注意后缀是.gdf)为文件名,存在自己建立的工程目录d:myedamygdf内。进行存盘操作时,系统在弹出的存盘操作对话框中,自动保留了上一次存盘时的文件名和文件目录,不要随意单击“OK”按钮结束存盘,一定要填入正确的文件名并选择正确的工程目录后,才能单击“OK”按钮存盘,这是上机实验时最容易忽略和出错的地方。

4.3编译设计图形文件

设计好的图形文件一定要通过MAX+plus II的编译。在MAX+plus II集成环境下,执行“MAX+plus”菜单下的“Compiler”命令,在弹出的编译对话框中单击“Start”按钮,即可对h_adder.gdf文件进行编译。

在编译中,MAX+plus II自动完成编译网表提取(Compiler Netlist Extractor)、数据库建立(Database Builder)、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zer)、逻辑分割(Partitioner)、适配(Fitter)、延时网表提取(Timing SNF Extractor)和编程文件汇编(Assembler)等操作,并检查设计文件是否正确。存在错误的设计文件是不能将编译过程进行到底的,此时计算机会中断编译,并在编译(Compiler)对话框中指出错误类型和个数。

4.4生成元件符号

在MAX+plus II集成环境下,执行“File”菜单下的“Create Default Symbol”

命令,将通过编译的GDF文件生成一个元件符号,并保存在工程目录中。这个元件符号可以被其他图形设计文件调用,实现多层次的系统电路设计。

4.5功能仿真设计文件

仿真,也称为模拟(Simulation);是对电路设计的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对电路设计的逻辑行为和功能进行模拟检测,可以获得许多设计错误及改进方面的信息。对于大型系统的设计,能进行可靠、快速、全面的仿真尤为重要。

① 建立波形文件

进行仿真时需要先建立仿真文件。在Max+p1us II环境执行“File”的“New”命令,再选择弹出的对话框中的Waveform Editor fi1e项,波形编辑窗口即被打开。

② 输入信号节点

在波形编辑方式下,执行“Node”的“Nodes from SNF”命令,弹出输入节点“Enter Nodes from SNF”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首先单击“List”按钮,这时在对话框左边的“Available Nodes&Groups”(可利用的节点与组)框中将列出该设计项目的全部信号节点。若在仿真中只需要观察部分信号的波形,则首先用鼠标将选中的信号名点黑,然后单击对话框中间的“=>”按钮,选中的信号即进入到对话框右边的“Selected Nodes&Groups”(被选择的节点与组)框中。如果需要删除“被选择的节点与组”框中的节点信号,也可以用鼠标将其名称点黑,然后单击对话框中间的“<="按钮。节点信号选择完毕后,单击“OK”按钮即可。

③ 设置波形参量

在波形编辑对话框中调入了半加器的所有节点信号后,还需要为半加器输入信号a和b设定必要的测试电平等相关的仿真参数。如果希望能够任意设置输入电平位置或设置输入时钟信号的周期,可以在Options选项中,取消网格对齐Snap to Grid的选择(取消钩)。

④ 设定仿真时间宽度

在仿真对话框,默认的仿真时间域是1μS。如果希望有足够长的时间观察仿真结果,可以选择“File”命令菜单中的“End Time”选项,在弹出的“End Time”对证框中,填入适当的仿真时间域(如5μS)即可。

⑤ 加入输入信号

为输入信号a和b设定测试电平的方法及相关操作如教材图2.1.3所示,利用必要的功能键为a和b加上适当的电平,以便仿真后能测试so和co输出信号。

⑥ 波形文件存盘

以“h_adder.scf”(注意后缀是.scf)为文件名,存在自己建立的工程目录d:myedamygdf内。在波形文件存盘时,系统将本设计电路的波形文件名自动设置为“h_adder.scf”,因此可以直接单击确定按钮。

⑦ 进行仿真

4.6 1位全加器的实现过程

1位全加器可以用两个半加器及一个或门连接而成。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Quartus7.2图形编辑方式下,在用户目录中找到自己设计的半加器元件h_adder,并把它调入原理图编辑框中(调入两个),另外从d:maxplus2max2libprim元件库中调出一个两输入端的或门,并加入相应的输入和输出元件,按照图1所示电路连线,得到1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结果。电路中的a和b是两个1位二进制加数输入,cin是低位来的进位输入,sum是和输出,cout是向高位进位输出。

图2 1位全加器原理图

按以上步骤进行仿真,仿真图如下:

1位全加器仿真图

4.7 四位加法器实现过程

在一位全加器的基础上设计四位全加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图3 四位加法器原理图

按以上操作进行仿真,仿真图如:

五、收获与心得体会

本次的EDA课程设计历时一星期,时间虽短,但通过一个星期的实践,使我对EDA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大致懂得了一个课题制作的具体流程和实施方法。另外,课程设计对QuartusⅡ软件的使用要求较高,从而使我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此软件。在设计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使得问题变的简单明了,大大缩短了时间,降低了发生错误的机侓,也便于修改和更新。

课程设计中,需要找很多资料,在当今的信息化环境中,虽然资料很多,但需要仔细斟酌才能找到所要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很好的锻炼了这种能力。此外,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必不可少,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课程设计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从中学的很多知识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十分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下载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程设计论文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小编整理的数学课程设计论文,供参考!抓住数学知识本质,做出有效课堂设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课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普遍程式化,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基于实践项目的新方法探索。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基于一系列给定主题的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对题目设......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课程设计论文,请参考!综合课程设计论文高......

    linux课程设计论文

    linux课程设计的相关论文同学们是怎么样写的呢?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论文,欢迎各位阅读哦!linux课程设计论文摘要:随着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以嵌入式Linux为操作......

    运筹学课程设计论文

    运筹学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

    网络课程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方面的设计应该要怎么进行相关的研究呢?当中有什么要点?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网络课程设计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网络课程设计论文一【摘要】网络课程是“同各国......

    童疃幼儿园自查报告

    童疃幼儿园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童疃幼儿园位于泾县昌桥乡童疃校园区,是童疃学校附设幼儿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园,已取得办园许可,证照齐全。一、办园条件 童疃幼儿园位居童疃学校......

    综述性论文

    综述性论文格式 综述论文(包括元分析) 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 考察来澄清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综述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包括以下内容: 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