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汇编)

时间:2019-11-09 15:0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第一篇:“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汉字的造字法是从古代汉朝开始流传下来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造字法就有着“六书”的提法,使其也显示了中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而如今,在平面设计时也把汉字的造字法融入到其中,不仅能够增添文字的趣味性,还能够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本文以造字法在平面设计中运用进行分析,论证应用造字法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平面设计也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平面设计的文化基础以及灵感来源,都是离不开古代汉字的造字技术。借助古代汉字的造字技术将其方法以及精神的内涵融入到当今的平面设计中,除了是致敬古代人们还体现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借助前人的基础创造今天的艺术,对平面设计运用有着积极地影响。

一、汉字造字法

汉字造字法中的会意、形声、指事或者象形都属于造字的方法。在古代的时候,对造字法也有着“六书”的提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包括假借以及转注等。

二、假借造字方法

假借造字顾名思义就是狭义上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句话对假借造字法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假借造字法可以大致分成三类进行解说。第一,假借字跟本字的音和行以及义都是一体的,但二者之间没有存在联系,所表达的概念以及含义也是不同的。举例:在古代文字学著的《说文解字》中:耳字,解释意思为主听者也,象形。用假借的方式,将其转化成语气词,意思就是罢了或者而已等。第二,假借造字法就是占据本字的形态,在创造出与本字意义不同的意义。但这种借用本字创造其他意义的行为,也给人们在语言的交流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这个也演变成了现在所谓的多音字。第三,一些假借字在占据本字的形态后,其意义也被接受,使得替代了一些本字真正上的意义,随后所被人们遗忘。举例:在古代文字学著的《说文解字》中:而字,解释意思为须也,象形。但由于被假借字所代替,使得而字解释成胡须的意思也被人们所遗忘。而现在的“而”字只是承接上句跟下局的连接词。

三、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假借造字法

中国一些较为传统的图案,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到假借法。例如,我们常说的事事如意这个图案,其实是由柿子以及如意所演变而来的。事跟柿为同音词,把柿寓意成事。在当下的平面设计中,也有很多设计Logo图案也采用假借的方法。;例如,我们经常去的中国银行,其Logo图案是根据古代的钱币以及一个中字所演变而来。从Logo图案的整体上看,有着古钱形状的图案是代表银行,里面的中字就是代表中国,整体看像是用红绳串联起来的样子,外边的圆形图案所代表的意义是指,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国际的大银行。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假借造字的方法,是能够给人一种视觉感官的冲击以及信息的表达。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能够使平面设计更好的把假借法诠释出来,除了在设计上要新颖外,还需要对其设计理念有着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让他人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等。可以使他人的识读文字的时候感到具有趣味性,并且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汉字的假借造字法的出现是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的体现,从而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思维具有创造性。造字法也蕴含了我国前人的在字体上的审美思想以及意蕴。在当下,我们把假借法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将其精髓与平面设计相结合,使其能够给我国的平面设计带来全新的面貌,让平面设计在当下更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设计风貌与构思。

第二篇: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教案)

色彩原理及配色实例分析

题:色彩原理及配色实例分析

第 1 页 授课形式:理论讲解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色彩的心理表情。

二、让学生理解掌握配色的基本原则。

三、学习10种常用配色方案

理论讲解资料:

一、色彩基础知识 ㈠、色彩的种类:

生活中的色彩虽然五光十色,但其种类大致可分为: “无彩色”,例如:黑色、白色、灰色;

“有彩色”,例如:红、橙、黄、绿、蓝、紫 等有颜色的色彩。红、黄、蓝 被称为 原色,即无法用其它单色混合出来的色。

橙、绿、紫 被称为 间色,既用三原色中任意两种调合出来的色。

红—绿、橙—蓝、黄—紫;被各自成为对方的补色,又叫对比色;三原色中任何两色调

合而成的间色与第三原色成互补关系。按一定比例运用对比色搭配,是最常见、有效,也比较能协调的配色方案。

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亮度、饱和度)

第 2 页

1、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指色彩显示出来的面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面特征,它来源于人眼对色彩的感觉经验积累。

2、饱和度:指颜色的纯粹程度,颜色在饱和状态时就是该色相的标准色。例如:一块红色掺

入一点黑或者任何其它颜色,红色的纯度就会随之降低,掺入越多纯度就越低。

3、亮度:指同一色相由于受光的强弱不同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也就是色彩在加入

不同程度白或黑色而产生的不同深浅层次。另外,不同颜色本身的亮度值也不相同,其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黄、橙、绿、红、蓝、紫

二、色彩的心理情绪和表情

第 3 页 色彩的物理光刺激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和生理学家对此都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色彩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本身是没有灵魂的,但人们却能从中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㈠、色彩的心理情绪:

色彩的“冷、暖” → 温度感 <冷暖色系表现出两种温度感>

轻、重

→ 重量感 <冷色偏轻,暖色偏重>

湿润、干燥

→ 湿度感 <冷色显湿润,暖色显干燥> ↓

后退、前进

→ 空间感 <冷色有后退感,暖色有前进感> ↓

透明、不透明 → 密度感 <冷色显透明,暖色显不透明>

同样道理,无论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亮度和饱和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变化了。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作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㈡、色彩的表情(联想)

1、红色:最热烈、冲动的色彩,是强有力的色彩。

深红底+红<显平静>、蓝绿底+红<热烈燃烧>、黄绿底+红<显冒失莽撞>、橙色底+红<暗淡而无生命>

2、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

第 4 页

(橙、混25%白、混25%黑、混50%白、混50%黑、混30%红)橙混入少量黑色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而明快的暖色。橙+大量黑<显烧焦感>、橙+大量白<显甜腻感>、3、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彩

橙+蓝<这种搭配显得响亮而欢快>

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扩大黄色的色彩强度。白色和淡淡的粉红色都是能吞没黄色的色彩。

(黄、混50%黑、混50%白)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个色只要稍微的渗入,黄色即刻失去光辉。

4、绿色和蓝色:两种都是宽容而博大的颜色。

5、紫色:非常神秘,难以捉摸,且很难界定的色彩。

因为红色加少许蓝色或蓝色加少许红色都会明显地呈紫味。所以很难确定标准的紫色。

(紫红、紫蓝、紫红混50%白、紫蓝混50%白、紫蓝混25%黑)

第 5 页 当紫色深化暗化时,会给人高贵的感觉,同时也会有压迫感。而一旦被淡化,就会产 生优美可爱,并带着浪漫的感觉。

6、灰色:是最被动的色彩,视觉上最安稳的休息点。

三、色彩运用原则;

(灰底+红、灰底+蓝)步骤㈠、根据设计的主题和风格进行配色设计

分析主题的内涵,分析观众的类别,并结合设计者的个人设计风格进行配色。

确定主色调可以通过:

1、色块面积的大小;

2、同类色的呼应;来实现。

步骤㈡、确定基本色调

确定基本色调是色彩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人的视觉生理本能地要求色彩的统一,主色调是统一和谐组合的手段之一。毫无秩序相互冲突的杂乱色彩关系是会丢掉主色 调并失去美感的。

步骤㈢、在统一中有变化地使用色彩,追求视觉平衡

但是人们的生理特征又本能地需要多样化的新的刺激,过分地单调一致会使人感到沉闷乏

味。统一和变化这两种之间存在着即矛盾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当然,主色调与从属色之间 需要有一定的色彩秩序。

1、增加色彩设计的共同点,例如使用 同色系配色 可以使设计协调而平衡

例如:橙+黄+红、紫+蓝+绿 等

2、多运用中性色(例如灰色、或亮度、明度中等的色彩)进行色彩设计,以缓和、中和过 于强烈的色彩对比,有助于实现视觉平衡。

例如:R128G128B128 为灰色,只需在此基础上变动任意几个颜色的数值则可调出 有色相的灰色。

3、运用对比色搭配也是建立色彩秩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步骤㈣、突出个人设计风格

1、单色调的设计:指只采用一种颜色,只在亮度和饱和度上做调整,并用中性色进行协调。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

2、对比色冲突的设计:指运用如“红→绿、蓝→橙、紫→黄……”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设计,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大小、位置,并通过中性色进行协调。

3、黑白灰简约化设计

单色调设计范例

第 6 页

同色系配色设计

对比色配色设计

第 7 页

黑白简约配色设计

四、配色实例

第 8 页

1、浪漫

以明亮清色为中心的配色,没有明度差的配色,给人以柔和感觉。加上明度差则产生跳跃感。用于表达兴奋的心理感觉。将明度低的颜色运用到某一点或局部,则会产生抑扬顿挫。

R247 G197 B200 R209 G201 B223

R247 G197 B200

R240 G241 B198

R198 G218 B135

R247 G197 B200 R209 G201 B223

R198 G218 B135

R253 G214 B1792、清纯

以明亮清色为主的配色。由于各色之间的明度差接近与无,因此显得十分平稳。加入白色强调清洁感。而灰色的掺入则能减弱个性,令人感觉柔和。如想显示出抑扬顿挫的感觉,可以使用明度差大的颜色或同为补色的颜色进行配色。

R247 G197 B200 R255 G246 B199

R253 G214 B179

R234 G234 B234

R240 G241 B198

R247 G197 B200 R255 G246 B199

R248 G197 B184

R240 G241 B198

注:清色指明度和饱和度较高的纯色,该系列主要以高明度的色彩搭配为主,同类色表现

和谐、柔和;对比色表现跳跃、兴奋。

3、童话

第 9 页

以明亮清色与接近纯色的颜色搭配。若想加强空想或幻想色彩,不妨以紫色系列为中心进行配色,也可以用掺入蓝色或紫色系列来强调梦幻般的感觉。明亮颜色的配色,能首先使人感觉到年轻与孩子气。

R143 G143 B190 R237 G157 B173

R226 G191 B212

R189 G209 B234

R117 G193 B2

21R226 G191 B212 R189 G209 B234

R143 G143 B190

R237 G157 B173

4、孩子气

以明亮清色为中心的配色。因为代表的并非孩子本身,因此需要使用彩度高的颜色来作为点缀。大多使用暖色调。但如果希望表现纯真,则多使用冷色调。浅蓝色与粉红色的组合能使人不由得心生怜爱。

R247 G197 B200 R209 G201 B223

R209 G201 B223

R240 G241 B198

R189 G209 B234

R247 G197 B200

R255 G246 B199

R189 G209 B234 R244 G170 B41

注:该系列高彩度的配色为主,主要以蓝色、紫色、粉红、浅黄为主,暖色调表现温馨,冷色调表现纯真。

5、未来

第 10 页

不管明度如何,蓝色与紫色系列的配色都能演绎出未来的印象。配以明亮清色,或让人感觉未来的轻松,或让人体验未来的脱离实际。若以蓝色系列为主,能产生科幻般的印象,而紫色系列为主的配色让人感受的是梦幻般的未来。

R67 G120 B182

R143 G143 B190

R67 G120 B182

R188 G192 B221

R118 G166 B212

R188 G192 B221

R98 G98 B159

G70 B139

R190 G225 B246

6、希望

绿色与紫色系列的配色。尤其是紫色系列能让人感受到对未来的憧憬,使它成为表现希望时所不可缺少的颜色。如加入粉红色,则能烘托出有关恋爱或结婚的希望。只使用绿色系列的配色,突出的四新颖的期待感。

R143 G143 B190

G157 B165

R64 G164 B113

R98 G98 B159

G157 B165

R150 G200 B172

R247 G197 B200

R98 G98 B159

R64 G164 B113

7、生机勃勃

由明亮的高彩度清色为中心的配色。以绿色系列为主,配以蓝色、青紫色系列。此外,点缀性地使用黄色能赋予配色以生气。明亮的清色与白色在形成对比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体现清洁感。

R225 G229 B78

R119 G182 B10

R67 G120 B182

R225 G229 B78

R172 G203 B57

R225 G229 B78

R172 G203 B57

R64 G164 B113

G63 B113

第 11 页 注:表现未来、希望等主体可以紫色、蓝色、绿色为主调,再根据对象配以其它颜色辅助。

8、女性化

第 12 页

以红色与紫红色系列为中心的配色。由于彩度高的颜色缺乏柔和感,因此最好只用作点缀,避免大量使用。青紫色系列的加入能增添高雅感。彩度高的配色可以加入灰色调颜色。

R233 G133 B135

R143 G143 B190

R240 G154 B132 R209 G107 B144 R237 G157 B173

R233 G133 B135

R143 G143 B190 R182 G139 B180

R240 G154 B132

9、有力

第 13 页

使用除了蓝色系列以外的纯色进行的配合。起重要作用的是红色,但黄色与黑色也举足轻重。为了显示出强有力的跳跃感,需要有一定的对比度。辅助性地多使用些橘黄色系列,能表现热烈,加入白色则能增添几分优雅。

R197 G63

G137 B85

R255 G223

R197 B63

R71 G31 B85

R154 G88

G137 B85

R0 G0 B0

R197 B63

10、时尚

第 14 页

配色以明亮清色的绿色与紫色系列为主。尤其是如能同时使用紫色系列中的青紫色、紫色、紫红色,可以营造出轻微的时尚感。青紫色属于成人,紫红色属于年轻人。减弱对比度是本配色的关键。

R143 G143 B190

R216 G233 B214

R200 G200 B200

R143 G143 B190 R192 G224 B230

R143 G143 B190

R188 G192 B221

R178 G189 B170 R192 G224 B230

第 15 页

第三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中学英语教学日臻完善,它无疑弥补了传统语言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自然语言环境和多重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体验英语的社会和文化,实现趣味学习。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从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特点及英语教学的规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课堂的固有模式,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全方位地体现英语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成为必然,它将渗透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并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笔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尝试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阶段性复习。实践证明,它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1.多媒体技术在阶段性复习中的运用实例

1.1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词汇复习中。如身体部位、颜色、服装及描述性的形容词等,对于刚刚进入初一阶段的同学来说,记忆这么多的词汇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词汇,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单元重、难点句型的复习。介绍人物的服装、长相、个人外貌特征、爱好等重点句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flash动画,让学生进行描述,也可以用数码相机给班级的同学拍几张生活照,再输入到电脑中,制作成课件。

2.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阶段性复习的优越性

2.1有利于知识的梳理和总结。现代技术的教学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它既可以把空间和时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从而使教学内容中设计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初中阶段,英语语法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各种时态、语态、从句、非谓语动词是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充分的运用于英语阶段性复习当中,使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语法变的直观、形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一些图表、表格、数据对语法项目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

2.2有利于设计各类练习并及时反馈练习的正误与评价。在复习课上,通过上半堂课对知识点、句型、语法的复习、归纳之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型,其效果之好是其它传

统复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它的优点在于1.化抽象为具体,使练习带有娱乐性。如:看电脑动画填写单词或句子、做口、笔头作文等等。2.通过多媒体技术编制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是非判断题、改错题等。3.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及时反馈练习的正误及准确的评价。当学生做完练习之后,教师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在屏幕上就会呈现出带各种声音的标准答案。例如,学生答对了,就会听到激励或掌声等声音,学生答错了就会出现分析、点评,学生看后清楚明了,记忆深刻。这种练习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练习变得形象、生动、直观,从而使学生复习起来轻松有趣、信心倍增,个个跃跃欲试。

2.3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扩大课堂容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而宽,“快节奏”指教学节奏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徐昌和,200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加大教学信息量的输入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外语的良好氛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习惯采用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快黑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界面所展现的教学有关内容,教师只需把要讲的内容,通过轻轻点击鼠标,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屏幕上,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加大了复习课的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把腾出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对学生的指导即:巩固练习的监督与辅导,同时可以开展密集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把教师从烦琐的、慢节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也补充了教学的相关资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巧妙地、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阶段性复习,是课程改革以来,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反馈、个别辅导、游戏激趣等独特的优势,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力手段。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避免使多媒体课件成为简单的课件展览和文字的堆积。使多媒体技术和课堂英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收稿日期:2011-05-10

第四篇: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转引自“新思考网”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正确。学法指导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面向21世纪的学科教学目标之一。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在新高考与新课程的形势下我们感觉考试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探究学生如何从“学会”发展为“会学”,历史教学研究也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法,不失为学习高中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分析方法指导、学会分析法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引导学生分析的对象

1.分析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概念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育内容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结构,才算真正掌握了历史学科知识及其体系,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才有物质基础和依托。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结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高度,让他们从整体上认识历史。历史知识的结构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历史事件有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起因、结局、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等;一个历史阶段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外交国防等等方面构成;一个历史现象同样如此;每一节教材知识都有一个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譬如,我们学习的近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知识结构:第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如何?第二我们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如何解决的?第三恢复的表现如何?有什么历史作用?我们在上课时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结构上进行分析。

2.分析历史显性知识

历史显性知识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述可以直接感知的。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都有其得以产生的原因、其本身的发展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分析显性知识,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历史因果关系上,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围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的,而在各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加以系统分析。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学中,首先从课题分析得出“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的显性知识比较明了,我们就从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知识就行。然后设计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已经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完全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时,应该侧重于蒸汽机在纺织部门中的动力作用及其对机器在各行各业普及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应该结合教材中的讨论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分析历史隐性知识

历史隐性知识隐藏在显性知识后面,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或对显性问题中若干要素的综合,只有通过显问题才能表现出来。分析隐性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能力。因为,分析隐性问题一般集中体现在对隐含在历史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进行剖析。从这个角度讲,分析隐性知识就是进行历史理论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升华。因此,揭示隐性知识和分析隐性问题,本身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过程。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分析其进步性,同时要揭示存在于其中的历史的阶级局限性。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所提的自由和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广大人民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诸如分析相似或相近历史问题之间的差异,分析历史人物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总之,我们要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内容,对历史教材中的隐性问题因时因势地加以深入分析,让学生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升华。还有我们的地图里边也存在大量的隐性的知识。譬如我们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一节课,我们从中可以梳理总结出英国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因为教材总结了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我们运用迁移的方法也可以分析。

二、分析方法的提示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选用什么具体方法却是件伤脑子的事。选用正确的分析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首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讲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往往根据革命爆发的原因得出革命胜利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中已经蕴含着革命胜利后或改革成功后的意义,即以首呼尾、首尾相连。如1640年以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不言而语,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过程中。

2.史料介入法

“论从史出”,史学观点史前人对历史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有些历史观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需要引入历史材料帮助说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去证明历史观点。如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一章第四节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要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呢?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联系加尔文教的教义,另一方面应该引用恩格斯的话:“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这样,学生会通过对史料的认知而明白加尔文教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思想武器作用。

3.纵横联系法

以某一历史事或历史现象为原点,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对其前后的问题加以分析,或把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成阶段加以分析,这是纵向联系分析法。纵向联系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对某一历史事件参照下的时间相近而空间不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对比分析则为横向联分析法。横向对比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将某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就是纵横联系分析法。纵横联系分析法,不但能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而且还能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纵横联系分析法一般适用于单元小结或阶段性复习的教学中。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应该把握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圈地运动——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殖民争霸斗争——工业革命——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线索展开纵向分析。同时,还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日本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全面的、立体的了解和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地位和影响等。4.层次(结构)分析法

不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层次分析法是循着历史层次结构展开的。进行层次分析,能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增强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1789年7月至1793年6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由爆发到走向高潮,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是巴黎人民通过三次武装起义完成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晰地认识革命过程的层次结构,围绕三次武装起义展开层次分析:1789年7月14日,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地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君主立宪派掌权;1792年8月,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吉伦特派掌权;1793年5月底6月初,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倒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革命进入高潮。又如评价拿破仑,按阶段可以将他放在督政府统治时期、执政府统治时期、第一帝国时期。就第一帝国时期又可以从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拿破仑的褒贬抑扬富有整体感和全局感,从而把握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过。

5.知识迁移法

这种方法主要在解决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型的问题。我们知道历史事件的构成有一定的要件,历史阶段的特点分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是一分为二的等等。我们以世界历史的内容为例来分析问题。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应该具有三个层面,本件事情对本国的意义和对本地区的意义以及对世界的意义。譬如,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我们学习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即三层意义,那么墨西哥的革命历史意义教材没有分析,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三方面来分析。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第一,革命推翻了反动的迪亚士的反动统治,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为墨西哥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墨西哥革命的成功为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第三,墨西哥革命的成功极大的打击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的发展。

6.比较对比方法

因为古今中外历史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把类似的事件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异与同,更加清楚明了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分析德国与日本的历史就比较好体现了这种方法。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德日两国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德日两国走上共同的法西斯道路?二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为什么同?这种不同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还有苏联与中国两国社会主义大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革命方式为什么不同?十月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的共同历史意义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什么苏联瓦解了,中国成功了?通过比较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与分析历史。

三、分析的效果

为了探索分析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的作用,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认真分析了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依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了有计划的实验。通过几年来的实验,我们的确认识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分析法效果明显。提高了分析主观性试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会了思考问题。

第五篇:企业管理中PDCA方法运用

企业管理中PDCA方法的应用研究

PDCA method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钢有限责任公司 王永利 铁艳萍 孙宇红

【摘要】本文应用管理学原理及质量体系标准,通过对PDCA方法原理的阐述,强调企业管理应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应用PDCA方法。

【Abstract】Abstract In this paper,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and quality system standards,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principles of PDCA approach,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nd to make corporate governance work, how to apply the PDCA method.【关键词】企业管理 PDCA方法 应用

【Keywords】Enterprise Management

PDCA method

Apply 管理一词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凡是每一个存在群体的地方就存在管理,可以说没有企业管理就没有一个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说到管理也就离不开管理方法,下面向大家推荐一种比较通用的方法,那就是PDCA循环控制法。

一、PDCA方法原理

所谓的P,就是策划;D就是实施;C就是检查;A就是处置即持续改进。现在通过下面案例来说明PDCA方法的原理。

案例:产品质量策划PDCA原则

产品质量策划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这四个阶段实际上与PDCA的原则是相对应的,其对应关系从开发过程就能够体现出来。

第一阶段就要确定计划和项目,这个阶段描述如何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通过把顾客的呼声、顾客的输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作为输入材料,根据这些输出设计目标、可靠性和质量目标、初始材料清单、初始过程流程图、特殊产品和特殊过程清单、产品保证计划等,并获得管理者的支持。

第二阶段才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在本阶段用来保证对技术要求和其它有关技术资料得到全面和严格评审,还要进行初始化可行性分析,以评定制造过程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

第三阶段就会进入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目的是保证开发一个有效的制造系统,以满足顾客的要求、需要和期望。对包装标准、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过程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特性矩阵图、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试生产控制计划、过程指导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初始能力研究计划和包装规范等许多问题进行输出,同时这个过程也必须要获得管理者的支持。第四个阶段就是产品和过程的确认了,这个阶段要通过试生产运行评价对制造过程进行验证,验证是否遵循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产品是否满足顾客的要求等。

第五个阶段是对运行结果进行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这个质量策划过程不应策划被批准而停止,在正式制造阶段对所有特殊和普通原因变差进行研究,生产控制计划是生产阶段评价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这个阶段对输出内容与标准对照,减少偏差,达到顾客满意,最后交付和服务,这个过程才算告一段落。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清楚明白的领会到PDCA原则的内在含义,虽然在不同领域,其称谓不同,但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应用这个原则,把它实实在在与我们的工作相结合也不是很容易的,需要仔细体会和认真研究。

二、管理工作应用PDCA方法的意义

针对企业来讲,计划、实施和检查在管理上是一致的。而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持续改进上就与下一步的计划工作很难连接下来,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封闭运行,这是目前所有企业存在的一种通病,也就是说P、D和C三个环节没有问题,问题出在A上,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

1、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客观要求。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冲击下,现代企业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一场纵深的全方位竞争,它不仅要求企业自身要有计划地积累更多更深的知识、技能和诀窍,而且也要求企业加深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增强从其它企业寻找和获取技术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所用技术的性能指标,改进投入品、产出品和业务流程,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和实现竞争优势的增强。这就意味着,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所实施的改进活动必须是持续的、必须是综合的、能够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做出贡献的,而不是单个的、局部的、仅仅服务于特定业务领域的。

2、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可以克服特定改进项目的固有缺陷。企业的改进实践已经证明:任何特定的改进管理方法都必须面向不同战略所确定的特定的绩效重点,都是从特定的角度入手,旨在解决组织中的特定部门所存在的特定问题的。但每种方法自身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并且完全有可能在组织中的其它部门应用时失去原有的效率或效果。比较而言,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利用不同的改进手段获得不同的见解,并进而在各个见解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使它们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从而便于人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出权衡。

3、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协同效应。对于任一企业而言,不仅各种改进管理方法之间及其与现有的决策规则和组织惯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每种改进管理方法也与企业中的其它职能与过程,与企业的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和资本市场等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虽然相当微妙,但正是这些互动关系在各种改进管理方法之间创造出巨大的协同效应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三、企业管理中PDCA方法的应用

很长时间以来,持续改进一直是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不同的改进方法进行归类

在管理者理解了不同改进方法的角度、术语和工具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之后,对各种改进方法进行整合就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人们完全有可能以一种互相补充的方式、而不是互相排斥的方式把它们整合起来。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基于时间的改进方法、基于流程的改进方法、基于质量的改进方法、基于技术的改进方法、基于员工的改进方法和基于活动的改进方法等几个大的家族,而在每个家族内部,各种改进方法之间的关系要比各个家族之间的关系密切得多。

2、为族内和族间的改进方法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

在经历了上述的分类过程之后,人们不难找到每个家族内部的各种改进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基于时间的改进方法家族内部的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为例,尽管不同的时间方法都采用存在细微差别的术语来描述问题,但它们却都与时间有关。

3、选择合适的改进方法组合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管理者面临的下一项任务就是从众多的改进方法中选择适合企业目前状况的一组方法。此时,他们不仅要评价职能小组当前使用的改进方法,理解这些方法使用的工具中存在哪些共性,力争把有关的工具组合在一起使用,而且还要把各种改进方法整合起来,设计出所有领域的员工都支持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4、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的实施

一方面,由于改进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较低,也不容易通过产出进行监督,这就要求必须使“管理者推动”和“员工拉动”同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改进理论专家的研究成果,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是掌握最多相关信息的专家,所以应该由他们负责识别改进机会和实施变革。最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成功地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的能力也只能通过内部积累而逐步培育起来。

总之,管理人员必须把企业的改进项目理解为一个多项目同时展开的、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并对各项持续改进活动实施整合管理。在实施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时,他们不必重新开始实施一项改进方案,所要做的仅仅是设法把现有改进方法与其它方法整合起来,从长远的角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改进效果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王永利 男 37岁 经济师

第二作者 铁艳萍 女 46岁 统计师 第三作者 孙宇红 女 40岁 统计师

下载“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假借”造字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学校:修文县马家桥小学 教师: 李 德 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育......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音乐教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音乐学习......

    论文材料《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从目前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来看,我们正存于信息时代,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信息技术以及成为了我们不可获取的工具。而信息技术对于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了企业的电子商......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小学英......

    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动作示范是体育小学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小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学中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不仅可以使学生......

    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病案反映了医疗行为的最原始状态,对医疗教育、医疗科研、医院管理决策、医院经营、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案质量管理贯穿于......

    色彩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内容摘要:钢琴演奏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钢琴又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具有实用功能的一种乐器。如何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并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技能,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的职......

    材料研究方法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材料研究方法在微量物证中的运用 冯恩科(091623)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04) 摘要: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的说明和分析,介绍了材料研究方法(扫描电镜、XRD、红外光谱、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