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信息系统
第1 1 章
医学信息系统概论
1.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那些问题?
2.
未来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的 IT 知识结构中应包含哪些方面?
3.
信息处理包含哪些内容
4.
医学信息系统的特点、作用与分类?
5.
医院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要求就是什么?
6、
怎样划分医院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层次?
第2 2 章
医院信息系统
1、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就是什么?
2、根据数据流量、流向及处理过程,说明医院信息系统结构。
3、简述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构成。
4、临床诊疗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5、药品管理部分包括哪些功能?
6、费用管理包括哪些系统?
7、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各有哪些分支?
8、简述 HIS 的开发过程。
9、HIS 开发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0、HIS 开发的主要困难就是什么?
11、说明远程医疗的系统结构。
第3 3 章
电子病历与病历信息标准化
1、什么就是病历?什么就是电子病历?
2.电子病历的特点有哪些?
3、电子病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电子病历的组成元素有哪些?这些元素就是如何分类的?
5.什么就是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有哪些功能? 6.电子病历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7.如何实现电子病历的安全性?
8.国际疾病分类—ICD 的分类原理与方法就是什么?
第4 4 章
典型 S HIS 系统需求分析
1.观访问您家附近的一所医院,参照本书 图4-2某医院组织结构图,画出这家医院的组织结构图。
2.某病人在瞧过门诊后医生告诉她需要住院治疗,请读者设计一个病人从门诊到住院的系统工作流程。
第5 5 章
医院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1、医院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总体结构上有何异同?
2、描述医院信息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6 6 章
医院信息系统开发
1、VB 工程的文件组成包含有哪些类型?
2、VB 访问数据库主要有哪些方法?
3、通过 ADO 访问数据库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4、编程格式规范主要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5、医院药房子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有哪些?
6、程序调试方法有哪些?
第7 7 章
S HIS 中的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
1、简述 PACS 系统的概念?
2、简述 PACS 系统的组成?
3、PACS 系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什么特征?
4、什么就是 DICOM 标准?
5、DICOM 标准文件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6、简述 RIS 系统的概念?
7、RIS 系统工作流程就是什么?
第 第8 章 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
1、
LIS 的主要作用与意义。
2、
LIS 与 HIS 的关系就是什么,通过了解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分析 LIS 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3、
PIVA 的作用、意义与工作流程。
第9 9 章
中医药信息处理
1、
中医学信息研究的意义就是什么?
2、
中医药信息的特点就是什么?
3、
中医与西医数据分类的区别?
4、
中医信息学的基本特征就是什么? 5、中医信息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
6、
简述中医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任务与内容?
7、
为什么要进行中医信息标准化的研究?
8、
分别说明中医四诊研究的内容?
9、
什么就是中医专家系统?
10、
研制一个中医专家系统需要怎样的过程?
11、
中医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就是什么?
12、分别说明中医药数据库的现状与它的发展趋势?
13、
试列举几个国内外开发的中医药数据库?
第 10 章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1.什么就是公共卫生?
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3.简述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就是什么?还可能有什么?
4.叙述理解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5.简述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网络建设?
6.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特征就是什么?
7.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9.什么就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10.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就是什么?它的科学之处?
11.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什么?
12.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组成应有什么?还需要有什么?
13.社区医疗信息的特点就是什么?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就是什么?
15.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什么?
16.简述卫生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第11章 医学信息系统硬件平台
1、
一台计算机包括哪五大部分?
2、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
什么就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简述 OSI 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各层主要功能。
6、
简述 IP 地址结构及三类地址的划分。
7、
简述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及其划分的目的。
8、
简述服务器的主要性能特点。
9、
简述医院信息系统中服务器配置的原则。
10、
简述网络建设原则。
11、
监视监控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2、为什么要建设医院呼叫中心?
13、
医院导诊、分诊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哪些?
第 12 章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运行管理
1、机房在进行安全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信息系统有哪几种控制方法?在系统授权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3、系统转换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二篇: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
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120101860
张倩
【前言】 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实现临床实验室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并提供分析及诊断支持的计算机软件系统。LIS涉及的数据信息一般包括受检者信息、标本信息、检验申请信息、检验结果及结论信息,以及实验室运作、管理的其他辅助信息。随着各种自动化分析仪器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渗透,检验医学已步入了一个以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本文以综述的形式,通过总结、摘录相关学术论文中的内容,简要介绍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系统的描述它的发展、特点、主要功能及工作流程。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发展趋势、功能与工作流程
一、LIS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20世纪70年代,医院的检验科的某些全自动分析仪器已经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和记录。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改进的数据处理系统被放在独立的电脑上,可以对仪器的测试数据进行简单的存储和分析,这种单机运行的系统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的LIS。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系型数据库被引入到检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中,并且出现了以PC(Personal Computer)为基础,部门级规模的第二代LIS。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LIS开始逐渐成为一个以局域网为基础,开放的C/S结构(Client/Server,即客户机/服务器网结构)或B/S结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及多层结构的软件系统,这便是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三代LIS。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成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开始被高度集中形成数据中心,同时网络用户完全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访问网络资源。硬件技术又一次向大型计算机回归,软件技术出现了以B/S为主流的新的设计方法。海量数据的汇聚,为行业建立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决策依据的机制等奠定了基础。在这种背景下,1995年,第四代LIS诞生了。病人可以在自家的计算机上查询到医院的检查报告;医生可以对病人的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检验数据可以被更高级的检验机构进行有效性鉴定;通过实验室数据交流,新检验数据可以与病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医院的检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准确的诊断病情;专家可以进行远程诊断。
现在LIS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建立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检验信息全院实时共享,已势在必行。LIS系统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信息电子化、检验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网络系统(代表当前最新技术的检验信息系统应该具备与医嘱双向沟通、采用条码管理手段、财务自动计费、仪器双向控制等重要功能特点)。检验科LIS系统在应用中逐步完善网络化,尽快适用信息化社会发展,实现检验信息社会化共享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优质地为患者服务,使检验科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新一代LIS系统的主要特点
(1)功能更强大,系统大多为具有高度的可自定义性。(2)管理功能更加全面,所有业务具有可追踪性。
(3)更注重大数据量的决策、自动校验和强制执行的质量控制系统。(4)采用国际分类标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5)系统开发工具(编程语言、数据库)、操作平台性能更好、可扩充性更强,并能提供系统错误日志。
(6)向HMIS(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办公管理系统提供无缝接口。
(7)提供自动的实验室数据迁移系统。
(8)实验室系统开发商能向用户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
2、新时期对LIS系统的主要要求
(1)拓宽LIS系统的管理范围,进一步简化工序
自动分析仪器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实验,使分析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现有的LIS系统使分析后的数据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新一代的LIS系统将把分析前的各环节纳入计算机管理。这些环节包括医生填写化验单、护士抽血,实验室对标本的重新分组编号,病人资料的录入,甚至分析仪器读取实验项目等。
(2)实验室的“无纸化” “无纸化”一方面减轻了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实验室污染分析报告的机会,对防止院内感染有意义。“无纸化”还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引起工作模式的改变。这种“无纸化”是通过条形码来实现的。
(3)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条形码的引入 在抽血室,护士根据工作站调出的内容打出条形码贴在抽试管上,检验申请单不再随标本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通过读取条码调用病人资料和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最终的试验结果也不在实验室打印出来,而是通过网络传送回服务器供医生查询。
(4)实验室工作模式的转变
在原有模式下,实验室接到裹着检验申请单的标本后,将申请单与试管分开,重新分组,用记号笔在申请单和试管上分别编号。检验申请单送入人员进行病人资料录入,再传给分析仪器操作人员输入待测项目。分析仪器将分析数据传至服务器,实验室工作人员再将结果打印成一张张的检验报告,工人将这些报告送到各临床科室。在新模式下,这个过程得以大大简化,标本只要在条形码读取装置上过一下,病人资料及待测项目从网络上调入,分别送入检验服务器和自动分析仪器。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站上审核完报告,实行电子签名,医生终端上即可查询到结果。
二、LIS的主要功能
LI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检验的实验仪器传出的检验数据经分析后,生成检验报告,通过网络存储在数据库中,使医生能够方便、及时地看到患者的检验结果。随着临床医生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业务需求也不断变化。需求的改变促使LIS不断升级还代,而LIS的涵盖范围也不断拓宽。
(1)LIS的事务处理功能
LIS具有对实验室、检验科事务性管理功能,可通过医院局域网接受申请、查询和传输病人的一般信息、录入和发送结果报告、打印统计报表等。
LIS能够根据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传来的检验申请项目、要求,自动给出当日的检验工作计划,安排标本采集人员工作,并对标本进行分组、排序,以充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当采集的标本送达接收处时,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系统将自动给标本一个唯一的样本号,这个样本号与病人的标识号(例如条形码)形成关联,伴随整个检查过程,确保不出差错。且这个项目很多检验项目已经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
(2)标本的自动与处理功能
LIS也可以对标本做自动化预处理,例如:标本贴上条形码后,系统首先对标本进行自动化分检,相同检验项目的标本将集中在一个传送箱里,由自动传送管道直接传送到相应仪器的样本分隔室。仪器内的条形码阅读器对插入标本的条形码自动扫描识别,样本吸管可直接从试管中抽样,并送仪器检测。
(3)自动分析功能
仪器内的微处理器控制了检测分析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分析产生的数据经打印口打印,同时也通过接口直接存入LIS。LIS可通过质量控制的标准样本,在后台完成质量控制操作,并对当天的样本进行一次或多次核准,确保检验的标准性。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下的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
(4)检验知识库对检验结果的支持功能
LIS中具有的检验知识库,可根据检验产生的数据,结合病人的其他临床信息(症状、体征、诊断、用药情况、既往检验数据等),对检验结果提出辅助参考意见。
(5)自动化传输功能
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分并传往收费处。LIS的数据可以传到HIS,也可以传到其他医院或其他地区。还可以对检验结果进行查询与打印,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三、LIS系统的工作流程
LIS的工作流程是通过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工作站提出的检验申请,生成相应患者的化验条码标签,在生成化验单的同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检验仪器相对应;当检验仪器生成检验结果后,系统会根据相应的关系,通过数据接口和检验结果核准将检验数据自动与患者信息相对应。
目前被大型医院普遍采用的典型检验业务流程主要有门诊检验处理流程、住院检验处理流程、检验系统与HIS系统的接口与分工。
四、LIS系统应用的现实意义
检验科在手工操作时代,检验技术人员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检验工作外,还需要做许多额外的工作,如抄写检验结果、查询结果、画质控图等。这些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另外,检验报告单的丢失、不规范化的报告单(如书写潦草、术语不规范等)、伪造检验结果、漏费等也制约检验科的发展。LIS系统应用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检验科的现状,使检验科从繁琐的凌乱的手工报告检验结果走向简便的计算机报告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规范、统一的报告单,为临床提供整洁、统一格式的中文报告;集中管理检验信息,充分发挥各种自动化仪器快速、准确的优势,缓解自动化仪器测定的高速度与手工报告结果的低效率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工作质量。LIS系统的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替人工作业,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和工作中因为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错误,同时建立了准确、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以帮助临床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2006,第五章 【2】荣幸、李振家、王永杰,当代医学-2009-10,《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应用体会》 【3】陶鸿,江妮娜,中华检验医学网,学术论文,2009,《LIS系统的应用与展望》 原文地址:http://
【4】Kalinski T, Sel S, Hofmann H, Zwonitzer R, Bernarding J, Roessner A.Digital workflow management for quality assessment in pathology.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8年第一期。
第三篇:学习医学信息系统感受
学习医学信息系统感受学号:097@@@姓名:刘**指导老师:刘@@在结束大一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后,医学信息体统这门课已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和OFFICE和Visual fox不一样,这门课并没有什么操作性的东西。而前两们可更强调操作性。即使说的很好,做不出来等于没学会。医学信息系统更加理论化,这是一门要求思考的学科。但是说实话,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对它不是很感冒。尽管我很清楚它实际上很有用,而且医学信息的知识对于将来指向医生职业的我们是一种必须。就好像对于建筑类专业,要会画图一样。医学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时代的潮流,是一种必须。我想,之前一直人为这门课没用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真正认真的学习这门课。也许只是人云亦云,因为别人这么说自己也这么说,这么想。也许其他人这么说只是因为他(她)们的学长学姐这么说。经过了大一一年,我觉得学长学姐的话其实不能太当真。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盲目相信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既然老师说有用,那么他就一定有其可取之处。上学期学习VF是时也感觉极度痛苦,心里想着有什么用,可是如果不学习了,我又能干什么哪?可能也就是浪费时间打游戏玩。学完vf并考试完了,在假期里我才发现原来vf没白学,假期里上网做一个测试题,做完之后想知道所有结果,而正好可以用vf编一个小程序,这可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自己也觉得很高兴。现在医学信息系统学习起来不是很有意思,但是细想就知道它很有用,说没用只是现在觉得,只是因为把它当作一门考试课而已。从学习知识来说,一个想当个好医生的人确实应该了解。
写论文的过程也相当有意思。刚刚度过大学新生阶段,毫无经验。对我来说,连论文是什么还不甚了了。和别人交流什么的,试着写论文。很担心说些不好怎么办,因为没有写过,只能照猫画虎。并且数据材料什么的,根本不可能有,只能上网找。而且切身体会很少,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想法见解。和寝室里的哥们们在一起不知所措是很有趣的经历。最后想通了,先努力去尝试,如果做不好再想办法去改,至少比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做就不去做好的多。所以就想办法上网找资料,连国外网站都找了,然后想办法阻止,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其实我承认很多还是网上已有的资料组织的,因为自己不会组织,也不能概括出那么好的理论。当然,自己尽量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都写进去了,其实本来想写关于医疗制度的东西,想写关于医疗制度如何关注社会底层人群,如何帮助穷人的文章,而且之前找的材料也是,但是好像跑题和信息关系不大,所以又改了。
无论如何,经历这次写论文,开始正视这门课,也很享受努力和成长的过程,谢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第四篇:原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的办学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7-02
【Abstract】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s(medical dir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professional’s development for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eacher building.【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 building Teaching reform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是从医学图书情报专业发展而来的,从最初创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本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凸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地、系统地思考本专业教学体系中各环节的内容,进行一系列专业创新改革,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素质。本文浅谈一下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点认识。
一、确立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在确定培养方案时应在《目录》指导下,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以提高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经验与特色,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充分思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建立适应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充分体现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二、明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逐步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修改并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使教学内容体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目前,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一般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4个层次。在《目录》中,开设了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管理学等16门课程为主要课程,并在这些主要课程中,选出8门重要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即: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这8门课程体现了本专业的本质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要在选择《目录》中设置的部分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医学专业部分基础课与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医学背景,更好地为医学信息领域服务。
要积极不断地探讨课程体系改革,创建实践性强、可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的课程体系,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推进学分制、加大选
凤凰平台 iyd
修课比例、增加实验与实践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利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广泛使用国家及各省级精品课程,充分利用校级精品课程与优秀课程,并创造条件与其他高校联合,使学生能够实现跨校选修课程,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上采取“核心课程+课程模块”的方式,确定最基本的必修课程,其余课程根据性质进行分类,放置在课程模块中,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从课程模块中任选部分课程,课程模块中可针对市场需求设置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方向选择机会,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等专业实践方式,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应以理论培养体系为主体,结合就业能力需求,同理论培养体系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2]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各个层次的实践环节,每个层次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构建,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要大力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建立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先进、软件配置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实验室,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基地,引入以能力为基础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3]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生今后的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完善知识结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作为专业领域中的引路人,对学生专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面临变革。面对这些变革,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变更传统观念,明确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捕捉现代社会对医学信息人才要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4]再次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努力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此外,专业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聘请的专家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实践知识,这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必要且有益的补充。
实际上,专业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专业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的过程。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知识的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保持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专业改革制度。适时地形成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们要认真探索恰当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标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当然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创新积极性,不断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美好的明天。
凤凰平台 iyd
参考文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徐建国、逄锦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74~77龚花萍、沈玖玖.中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55~57刘 青、王俐良.中美信息管理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15~1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凤凰平台 iyd
第五篇: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事物有机结合而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关联性、自组织性、突变性 信息系统的五个要素:信息或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输出;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作用:采集和输入、处理、存储、传输、输出和使用、维护。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系统规划主要任务:战略规划、初步调研、可行性分析、资源分配。系统分析主要任务:明确用户的需求、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实施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主要负责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系统规划的任务系统规划的特点 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宏观指导动态调整 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服务决策面向高层 指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结构化系统的开发方法: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开发。
它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规划:其主要目标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制定出信息系统的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和业务规划法(BSP)等。系统分析: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系统设计: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定,“系统设计报告”的编写。系统实施: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编码;系统测试;人员培训;系统切换: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系统运行与维护:硬件维护,软件维护,数据维护,系统评价。切换方式:直接、并行、分段。
数据字典: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经典的面向对象方法:OMT方法,Booch方法,Coad-Yourdon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优缺点
优点: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顺序性; 强调工作文档标准化、规范化
缺点: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多变的需求;系统开发过程重复繁琐,开发周期长,一次完成所有任务 原型法优缺点
优点:只需提出其基本功能,比较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需求分析采用启发式动态定义,使得需求分析随原型逐步深入和不断提高,系统开发易于成功;提高系统开发质量,降低维护费用;用户参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活动
缺点:缺乏对信息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复过程都要花费人力和物力。面向对象 = 对象 + 类 + 继承 + 消息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分析的过程就是识别问题域和系统责任提取系统需求的过程,分析工作包括3项内容,即理解、表达、验证。
OOA过程由5项主要活动组成:识别问题域中的类和对象;确定结构;确定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OOA模型由5个层组成:主题层, 类与对象层, 结构层 ,属性层, 服务层, 用户需求:技术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可用性需求等);非技术需求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准则:简单与复杂2.模块化3.抽象化4.弱耦合与信息隐藏5.可重用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设计对象与类;设计系统结构;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结构化方法:低耦合、高内聚、模块化
面向对象方法:封装、重用、单一职责、开放-封闭、依赖倒置(单一职责原则SRP,开放-封闭原则OCP,Liskov替换原则LSP,依赖倒置原则DIP)软件重用:代码的重用;设计的重用;分析的重用;测试信息的重用
面向对象设计模型:问题域子系统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面向对象的实现就是通过选择最佳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分析设计的模型进行编程,构造成计算机内部的模型系统,并对实现的系统进行软件测试工作。信息系统测试应包括硬件测试①配置检测② 硬件设备的外观检查③硬件测试;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和网络测试① 网络设备的外观检查② 硬件测试③ 网络连通测试
&在类级别上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在类级别上的测试方法有以下两种: 1.对OO类的随机测试
执行随机顺序测试以测试不同的类实例生命历史。2.在类级别上的划分测试
采用划分测试可以来减少测试类所需的测试用例的数量,利用与传统软件的等价划分基本相同的方式输入和输出被分类,测试用例被设计以处理每个类别
&OOA(分析)的主要原则
抽象 分类 聚合 关联 消息通信 粒度控制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系统的一致性。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首先抓住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考察影响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前因后果,对其进行逐步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主线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框架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