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大全五篇)

时间:2020-10-06 13: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

第一篇: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

为充分利用我市戈壁荒滩等非耕地资源,大力发展以现代设施日光温室为主的戈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7〕138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经98°49′—98°31′、北纬39°37′—39°58′,平均海拔1640m,下辖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和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17个村117个村民小组、酒钢宏丰公司葡萄园、黑山湖农场、花海农场。全市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万人,耕地面积10万亩(不包括农场)。嘉峪关市农业属城郊型农业,已形成了洋葱、西甜瓜、马铃薯、制种、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占总耕地面积的71.39%,属于我省农业发达地区。2011年以来,围绕非耕地产业开发,先后规划建设嘉峪关恒翔农业示范中心、野麻湾高新农业示范园、嘉峪关市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等规模化戈壁农业园区3个1200亩,建成戈壁现代高效日光温室300座600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4个,苗木及经济林600亩,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非耕地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二、优势与潜力分析

(一)自然气候优势得天独厚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冷夏热,雨水稀少,阳光充足,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3000多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mm,蒸发量2149mm,全年平均无霜期130天,光热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自然优势。经调查,南市区北大河沿岸、宏丰种植基地、新城镇野麻湾等地有大量的戈壁荒滩,可开发利用面积1万亩,且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具备发展戈壁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

(二)可缓解耕地资源短缺矛盾

对我市而言,耕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面积少,农产品自给率偏低,通过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在不占用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可以将园艺产品生产转移到戈壁荒滩,有效解决我市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意义重大。

(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需要

嘉峪关市是丝绸之路上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较好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家重要的冶金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甘肃省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省域次中心城市。城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相对较高,农村紧邻城市,具有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城郊农业的优势。戈壁农业以设施高效日光温室、连栋温室、钢架大棚生产及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业态,必将带动休闲旅游农业和农产品储藏加工的快速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遵循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以拓展戈壁荒滩综合利用为目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技术与装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聚力建设规模化现代设施日光温室产业基地,精心打造集约化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休闲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成为富民增收的新业态。

(二)基本原则

坚持适度规模,整体推进原则。突出优势区域优先布局与产业化发展,集中连片,适度规模,整体推进,打造特色优势集群。立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生产高品质特色农产品,打造戈壁园艺作物知名品牌。

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原则。依托资源优势,综合区位优势、产业潜力大、对我市经济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加以着力培育,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原则。突出政府指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发挥经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产业开发。改革投融资机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投入格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构筑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为导向,培育绿色品牌。注重科技支撑,发展循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注重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构建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加大戈壁开发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的发展,到2022年,全市发展戈壁农业9674亩,建设现代日光温室2132座,智能连栋温室15万㎡,配套果蔬储藏、包装、加工及采摘观光、休闲等设施,年产优质高效园艺作物产品2万吨,花卉300万株,年实现产值3亿元。

四、总体规划

(一)区域布局

根据全市农业生产特点、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及旅游休闲农业发展需要,重点以南市区讨赖河南岸、酒钢(集团)公司种植基地、新城镇野麻湾片区规划规模化戈壁设施农业园区3个。每个产业园依据各自优势进行功能定位,科学设计产业结构,达到农产品有效供给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协同发展。

(二)产业方向

从产业布局上,以优质果蔬、花卉生产为主,辅以发展农产品储藏加工、观光休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

1.优质蔬菜、果品、花卉生产。主要利用无土、有机生态栽培方式生产无公害蔬菜、瓜类、花卉等,满足本地居民消费;

辅以光伏发电站和沼气站建设,为园区提供能源。

2.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利用日光温室开展桃、葡萄等果树“促早—延后”栽培,展示新、奇、特蔬菜、果树、花卉栽培种植,开展游客观赏、农事操作、采摘等活动,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三)关键技术

1.智能连栋温室生产技术:展示智慧农业3s(rs、gis、gps)、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应用。开展自动感应卷帘技术、无土栽培营养液闭路循环技术、营养液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技术、作物生长信息的获取与自动控制技术(spa与植物对话技术)、自动传输技术、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等集成应用示范。

2.高效日光温室关键技术:日光温室轻简化建造技术、自动感应卷帘技术、自动定植移栽技术、自动嫁接技术、立体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技术、生物防治、化肥农药减控技术、水循环蓄热技术、空气-地中热交换蓄热技术、可滑动式日光温室岩棉彩钢板保温技术、自动传输技术、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等集成应用展示。

五、建设任务

重点建设酒泉钢铁(集团)宏丰实业分公司戈壁农业示范区、嘉峪关戈壁农业示范园、新城镇戈壁农业产业园,配套建设园区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

(一)建设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戈壁农业示范区。

建设地点位于宏丰公司葡萄种植基地东南侧及祁牧乳业公司养殖场东侧,园区规划面积1000亩,建设高效现代日光温室300座,连栋温室2栋1万㎡,配套建设冷链、储藏等设施。

(二)建设嘉峪关戈壁农业示范园。

园区位于s305线景观大道以北、讨赖河以南,规划面积4674亩(具体位置和面积依据《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建设高效现代日光温室1050座,其中,单体保温大棚983座,玻璃连体温室18座,立体拱形大棚7座、科技展示大棚42座,配套建设辅助设施。

(三)建设新城镇戈壁农业产业园。

园区位于新城镇野麻湾村委会西侧,规划面积4000亩(具体位置和面积依据《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建设高效现代日光温室800座,智能连栋温室5万㎡,配套农产品物流、储藏和农业休闲辅助设施。

(四)配套园区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

政府配套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实施园区绿化工程。

六、投资估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11.47亿元,其中:

1.日光温室建设投资68700万元,占总投资的59.87%;

2.智能连栋温室投资3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17%;

3.休闲农业投资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49%;

4.技术措施投资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2%;

5.储藏、加工等投资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2%;

6.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投资6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23%。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戈壁农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

市上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农林、国土、规划、水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嘉峪关市戈壁农业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落实省上计划任务,制定地方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戈壁农业建设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戈壁农业发展投入。

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支持,采取定向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积极探索建立采取财政贴息、股权投资等手段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戈壁农业的模式,同时,开展设施农业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利用好省市农业信用担保相关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建立戈壁农业发展政策性保险机制,对参与戈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给予保费补贴,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依托、各类新型经营整体投入为主、社会各类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新机制,确保我市戈壁农业发展投入。

(三)加强人才保障,强化技术支持。

结合实际,制定更加灵活、开放、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培养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鼓励园区和企业根据发展需要自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园区和企业长期服务的紧缺人才,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充分调动市、镇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技术人员创业,使人才、技术向园区集中。

(四)严格环境保护,确保戈壁资源永续利用。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戈壁生态环境。开展水资源论证,优化水资源配置,在控制用水总量指标的前提下,通过农田高效节水、完善输配水措施、加强调蓄设施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为戈壁农业发展提供用水保障。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依法开展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和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加大品牌创建,拓展市场领域。

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电商直销、代理连锁、配送经营等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搞活流通。

第二篇:农业发展规划

2014年农业发展规划

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争创品牌、强化服务”为重点,以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果品、金银花、苗木、设施蔬菜、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招商力度,进一步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园,促进全镇农业结构调整。2014年计划全镇农业示范园建设达到30个,其中大王樱桃、大王核桃、孙楼大棚樱桃、祥泰苹果、金鲁蒙金银花、金地生态农业、名典北美海棠、兴润园林、大通农业、盛泉农业等10个农业示范园作为精品农业示范园精心打造并向全市推介。以农业示范园建设为载体,新发展大樱桃500亩,核桃800亩,金银花5000亩,苗木2000亩,设施蔬菜300亩。

2、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快发展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我镇农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适合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但品牌意识淡薄。因此,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观念,开发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变各村自主开发品牌为全镇统一打造“潮泉”牌农产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一批“潮泉”牌名、特、优农产品。

第三篇:xx市十二五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xx市2011-2015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切实抓好农产品种植、食品生产加工到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质量安全控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高效农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三年”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基本达到有标生产,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5.5万亩,实现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具体目标是:

1、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以xx、xx、xx等市、区为主,建立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到2010年带动全市发展到25万亩。

2、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以xx区和xx区高效农业示范点为依托,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名优特新蔬菜品种和无土栽培、脱毒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0.9万亩。2010年达到1.5万亩。

3、茶叶标准化生产。以xx市、xx区为主,建立茶叶标准化示范区

1.5万亩,到2010年带动全市发展到5万亩。

4、食用菌标准化生产。xx市蒋墅镇、xx区高资镇等乡镇为主,进行标准化试点和生产,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农业标准化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修)订和申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地方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检测技术标准、农业生态环境标准和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等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着力搞好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的示范推广工作,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农产品的检测,指导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标准化管理。“三年”规划期间,完成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30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0--50项。

(二)提升龙头企业加工质量标准水平,加快绿色基地标准化建设 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力度,发展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经营。突出主业,把粮食产业和传统经济作物产业做优做强做大。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和牵动力的农产品加工转化龙头企业,使之提档升级,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承担起带动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任务。

搞好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提高加工和保鲜、贮运和包装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加快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加快认证步伐,到2015年力争无公害种植面积要达到160 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数量达到20个。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已通过认定认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进行经常性的质量安全抽检。

(三)强化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充实和完善现有各级、各类监测机构,加强有关农作物的品种品质测试、农业环境监测研究和畜禽的检疫防疫工作。充实和完善现有质检机构,加强对农药、化肥、兽药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以及粮、油等农产品的检验工作。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粮油、果蔬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和农药残留的监测;逐步开展对涉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监测。

每年春夏两季对重点农资市场的种子、农药、肥料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把农资打假与质量监管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上来。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严肃查处各种违禁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安全。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五)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化工作,建立公正、诚信、有序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到2015年末,在我市建立1~2个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示范项目,逐步规范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六)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

农产品市场准入要以大型农产品市场、超市、龙头企业为重点,逐步扩展延伸的原则,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实行索证索票、场地挂钩制度。对进入实施市场准入的农产品实行“索证索票、场地挂钩、互认制度”,对农产品实行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二是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搞好批发市场规划布局和科学配置,积极推行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在大型市场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销售专营区、专柜,建立健全具有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

(七)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积极创建农产品名牌。

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基础工作与开发、培育、创建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要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抓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业类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末,力争创建一批按标准组织生产、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名牌产品。

(八)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标准化意识

通过新闻媒体、科普宣传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点培训等形式,在全市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分类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组织对现行推广应用的各级农业标准进行收集整理,并对适宜我市推广应用的标准进行筛选、分类、印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宣传培训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加强研究。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标准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对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大意义、基本知识、先进典型等进行集中、连续的宣传报道,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形成有利于农业标准化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对标准化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调动生产者和生产经营企业认真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标准化投入机制,通过项目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广泛吸纳全社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参与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与农户主动参与的动力机制

(四)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大农业产地生态环境的检测力度,控制住一切环境污染。规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市场,进一步抓好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实行定点检测和抽查,逐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范围。

2011年1月6日

第四篇:##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2000--2010年)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加强宏观指导,明确今后若干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经营规模由小型、分散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区域经济初具规模,主导产业逐步形成近几年来我市各地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引导农民瞄准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创汇蔬菜、蔺草、竹笋、榨菜、禽蛋、水果、茶叶、花卉、生猪、名优海淡水养殖等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农产品基地。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已调整为38.3:53,其中渔牧业比重已分别占到33.9%和15.9。

(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已有各种类型、年加工经营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近千家,1998年加工经营产值达50多亿元,其中1998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龙头企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外向拓展势头良好、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加快。

随着##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业主导产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近3亿美元,其中十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占60%以上,从事农产品种养加的三资企业达258家。近几年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殖的良种,以及先进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使水果、蔬菜、畜禽等产业一些多年不变的老品种、老面孔有了突破性改变。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有农民购销员8万人,年购销农副产品几百万吨,建立各级各类区域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780多个,联系劳动农户26万多户,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不少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不具备深度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加、销脱节现象仍比较突出。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运行机制。四是产业化建设科技含量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层次低,高档次的深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开发为基础,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依靠高新技术,积极调整优化结构,努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种养产业为基础,以加工产业为龙头,以流通产业为桥梁,以科技产业为先导的高效产业群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目标

1.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蔺草、创汇蔬菜、竹业、榨菜、禽蛋、水果、茶叶、特种水产、远洋渔业、浅海滩涂养殖、生猪、花卉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02年,以上12个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到201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全面实现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

2、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以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

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20个规模大、带动面广、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值上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集团。

3、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到2002年,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以上,各主导产业的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农业商品率达到85%以上,创造出3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业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

4.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到2002年全市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以上,到2010年达到8亿美元。

(三)重点产业、产品发展目标和布局

粮食在大规模整治土地,建设150万亩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24个商品粮镇(乡)为重点,依靠科技,发展冬季,优化夏季,稳定秋季,主攻水稻品种的优质化。保持全市17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150万吨(其中稻谷130万吨)的粮食总产水平。

创汇蔬菜巩固慈溪、象山、奉化等原有生产基地,逐步在郊县、镇海发展新基地,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引进,增加名特优新蔬菜。依托“两头在外”,开发脱水、速冻、保鲜、配合、调理和蔬菜汁等加工产品。出口蔬菜总产量要从目前的4万吨增加到8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蔺草生产基地以部西等地区为主,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重点要加强新品种培育,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加快新加工产品的开发。总产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保证外贸收购额稳定在5千万美元以上。

竹业生产基地以我市西南部余姚、都县、奉化、宁海山区为主,笋用林和竹笋两用山面积从33万亩发展到40万亩;高产用竹林达到20万亩。另外在奉化班溪、楼岩、慈溪鸣鹤、余姚三七市。北仑柴桥等地建立20万亩雷竹、象牙竹、高节竹、水竹等食用菜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到100万亩。竹笋产品加工要在稳定水煮笋产量的基础上,拓展深加工产品和菜竹笋产品的精细加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竹笋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创汇2千万美元。

榨菜生产基地以余姚、慈溪棉区为主,近几年要稳定现有面积,建立良种提纯复壮基地,发展新优品种。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逐步改变“小、杂、乱”状况,注重加工产品的系列化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展外向,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面积立稳定在13方亩,总产值达2.5亿元,出日创汇2千万美元。

特种水产以慈溪、余姚现有的万亩连片鱼塘及“一江一湖三库”(姚江、东钱湖、胡陈港、四明湖、大塘港)为主要基地,改善基地设施和养殖条件。在巩固传统四大家鱼基础上,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河鳗、河蟹、青虾、鸟鳢、刀额新对虾等名优水产品,扩大稻田养殖。养殖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15万亩。努力实现淡水养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浅海滩涂养殖到2010年,全市浅海、滩涂、围塘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其中浅海养殖4万亩,围塘养殖12万亩,滩涂养殖34万亩。浅海养殖中海水网箱养殖以象山港为主,总量发展到5万箱,品种以市场适销的大黄鱼、黑鲷、鲈鱼等为主,积极引进拓展新品;贝类养殖以牡蛎为主;藻类养殖以发展条斑紫菜为主。滩涂养殖以三门湾沿岸的宁海和杭州湾南岸的北部海滩为主,采联蓄水养殖、低坝高网、平涂养殖形式,大力发展以蛏子、泥蚶、海瓜子、泥螺等贝类和青蟹等名特水产品及其它新品。围塘养殖以对虾养殖为主,提倡混养,提高单产,实现高产高效。

外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以一海两洋(东海渔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为主。外海渔业要在稳定渔船总量前提下,有计划更新旧小渔船,加快研制发展400马力以上先进的尾滑道钢质渔轮。远洋渔业近期以有一定经验的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南北两钓为基础,带动群众性远洋渔业发展。远洋渔轮要从目前的20艘,年产2万吨,到2010年争取发展到250艘,产量6万吨,逐步建立起一支陆上有基地、海上有船队、销售有渠道的##远洋船队。

生猪在巩固、完善现有77个规模猪场和近4000个专业大户基础上,重点建设好鄞县、余姚、江北和北仑的瘦肉型猪基地,并在近郊新建或改建5-6条工艺先进、设备完善的万头生猪生产线,推动生猪生产向集约化、效益型、瘦肉型转变。到2010年万头猪场达到40个。基地出栏肉猪从目前的86万头提高到152万头。占全社会生猪出栏总数比例从67.6%提高到80。

禽蛋重点建设余姚、象山、江北三个肉鹅基地,达到年养白鹅400万羽;在现有存性较多的地区宁海、奉化、镇海、慈溪、江北等地继续发展蛋鸭基地。达到常年存栏600万羽;在余姚、鄞县建立数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鄞县建设5-6个百万羽以上的肉鸡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巩固和发展蛋鸭基地。与此同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禽产品,到2010年,家禽饲养量达4000万只,年提供商品蛋10万吨。积极扶持畜品加工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种鸡、孵化、饲料供应到商品鸡饲养、屠宰、深加工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草食动物在宁海、余姚、象山、鄞县的山区半山区发展牛、羊、兔业生产;在北仑、鄞县、奉化、宁海等地建立千头以上的奶牛生产基地;在沿海平原和海岛滩涂、部分山区推广波尔羊等良种山羊,杂交改良、种草圈牧、生态养羊,逐步形成规模,建立基地。在发展长毛兔同时,建立2-3个年出栏20万只的肉兔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市奶牛发展到6500头,年提供鲜奶3.1万吨;羊存栏20万只。

水果在扩大象山港、三门湾岸陆柑桔、奉化江两岸水蜜桃,姚江流域杨梅和慈溪、余姚等地的梨、葡萄基地同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改造老果园,提高质量和加工经营水平。全市新发展脐橙、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杂柑、早熟梨。水蜜桃和葡萄等优新水果5万亩,高接换种和改造低产园5万亩,使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水果及其加工品外贸收购值达到3.5亿元,创汇450万美。

茶叶生产基地以四明山、天台山为主的高山茶区。象山港沿岸的港湾茶区,柴桥郭巨地区的平丘茶区为主。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性系早生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发展名优茶基地。茶园面积从现在的18.3万亩发展到20万亩,茶叶总产2万吨,其中名优茶300O吨,实现总产值3亿元。出口量达到1万吨。创汇2千万美元。干果根据山区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全市新发展板栗、银杏及香榧等干果基地5万亩,在我市西部山区形成10万亩干果商品基地,年产干果1万吨。

花卉发挥我市现有花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在花木基础较好防奉化、北仑、余姚、江北等地建立花木和苗木基地,巩固扩大“北仑杜鹃”、“奉化五针松”、“四明山红枫”三大花种,建设江(口)一溪(口)花卉产业带。全市花木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花卉年销售额6亿元。

三、加快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具个方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一要稳定粮食基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和保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到2002年全市争取有45万亩耕地建成标准农田,到2010年全市标准农田达到150万亩。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耕地结构,逐步建立耕地的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种植结构和养殖混合结构。粮食生产经营走品种优质化。用途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目前448亩调整到40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30亿斤,其中稻谷产量26斤,在促进粮食品种结构和耕地经营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根源。

二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市的蔺草、竹笋、茶叶、水果、榨菜、创汇蔬菜海水养殖和禽蛋、花卉等产业、产品。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致力深度开发,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小型分散向规范化基地化发展,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民促使这些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三要着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如长毛兔特种动物养殖、余姚的茭白、慈溪的丝瓜络、鳗鱼等,要组织重点开发,逐步拓展成为新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四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一方面要用绕传统名优农产品创名牌,通过提纯复壮,嫁接改造等措施来改良品质,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引洋、养野、串季、返古”特色农业,新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要提高商标意识,重视农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宣传。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真正做到。“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带一个产业”,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在每个主导产业中都有几个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二)抓好龙头企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作系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02年全市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省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30家能带动本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利税超300万元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形成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真正确立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现有各类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着重做好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搞大。对现有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企人集团,也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新上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是小规模、低档次。因此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遍地开发,不搞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如目前蔺草、水煮笑和榨菜的加工能力已超过市场需求量或基地生产能力,不宜再新上加工企业,进口加工机械,而应该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三是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大型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可凭借他们自己在市场、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不论在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市在这方面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积极鼓励这种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把兴办农业企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

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名优产品的有无和多寡是衡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兴衰成败的标志。因此在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技改扩能、更新设备、深度加工。创出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名牌产品,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处东窗沿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充分依托地位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稳定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品、蔺草、食品罐头等传统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创汇产业或项目。要引导农业外向型企业拓宽商路,调整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开拓新的国外市场。要采取优惠政策,有重点地扶持现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上规模,并逐步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放开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金开发农业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制订出台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

要重视农业对外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先进技术、农产品精新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外著名的科研机构。种苗公司、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尽快改变我市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落后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比例,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产业。

(四)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增息服务体系、市里建立联系各县(市)区、有关镇(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协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网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研和种子(种畜)部门以及原良种场的引进、选育、繁种和推广,扩大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四是物资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以各类流通企业、经销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家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五)培育市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采取国家、集体、农户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市场。一是办好已有的专业批零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围绕区域性的大宗农产品,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政府牵头,鼓励部门兴办一些规模、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四是要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在全市农村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民购销队伍为补充,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政府扶持,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教政策等,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包括大型工商企业在内的社会上各种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审批方面给予优先权,并在建设资金和配套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注意规范这些主体与农户的关系,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出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鼓励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安排;要改变支农资金撒“胡椒粉”的传统做法,重点支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的农业项目;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切实贯彻落实。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税费、贷款、用地、出口上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好范文”版权所有

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和企业加强.对各类生产基地的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七)培育机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导的新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触及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

要大力推广和完善合同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签订合同或签约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龙头企业要把扶持农民生产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通过对生产者提供良种、物资、技术、资金等服务,以及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等措施,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或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要以股份制来代化生产要素配置,增强企业活力。要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吸收农民的资金、土地、劳力、技术、设施等生产要素入股,通过产权纽带联结企业和农户利益,使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各类农业企业及行业协会,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制定严格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相互支持,交流信息。按照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规范行业之间的竞争,及时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出口等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共同争取市场。

第五篇:秦市乡农业产业化五年发展规划

秦市乡农业产业化五年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先进发达地区、离上级领导的要求、离全乡父老乡亲的期望相差甚远。2012年2月2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乡党委、乡政府决定下大决心,做大动作,动真感情,潜心发展我乡农业产业化,五年内绘出美好蓝图。具体规划如下:

一、规划大园区,成立农业集团

荆监一级公路建成后,乡政府规划集中沿路5-10平方公里的面积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大园区,重点建设好“六个加工园”。一是以荆州市天羽禽业有限公司为主的“好客”牌土鸡分割加工园;二是以江陵县民富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为主的“荆陵”牌水产品加工园;三是以江陵县顺通棉业有限公司为主的纺织品加工园;四是以江陵县真好米业有限公司为主的精品大米加工园;五是以武汉市通讯有限公司和武汉市中商连锁超市集团为主的蔬菜加工园;六是以江陵县九家湖水产品合作社为主的藕带加工园。“六个加工园”的建设采取本地企业投资与大力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办法,引进外资采取全民招商与专班招商相结合,政府招商与以商引商相结合,感情招商与政策招商相结合的办法,紧盯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六个加工园”做到合同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生效。“六个加工园”建成后,成立秦市乡农业集团,携团进入市场,集群凸显优势,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培育大龙头,增强企业势力

政府主要在“四个扶持,四个对接”上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四个扶持”是:

1、财政扶持:争取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争取省、市、县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倾向性资金;乡财政给予适当的奖励资金;

2、招商扶持:通过以商招商、团组招商、平台招商、登门招商等多种形式,盯准各大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有识

之士,引进外资与现有企业合资发展。

3、项目扶持:广泛寻求信息,积极争取领导,寻求项目扶持,力争做到争一个项目,兴一个产业,建一片基地,富一方农民。

4、基地扶持:大基地是龙头企业伸延产业链的原料供应地,政府将从加大组织领导,加强技术服务,加快建设步伐,加紧土地集约等方面做好工作,协助企业建好大基地。“四个对接”是:

1、农企对接:农民与企业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石,政府将按照“农司+米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促成农民与企业形成订单合同契约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型、市场带动型的利益联结方式,形成全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2、农科对接:积极组织科研院所、专业科技人才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技术指导。

3、农金对接:积极组织协调农业龙头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积极组织金融部门到农业龙头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增强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了解,使金融部门为龙头企业多投贷款。

4、农商对接:积极组织商业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在大型商场、超市设立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展销柜台,拓宽农产品进入大型商场和高档超市的渠道。

三、打造大基地,促进农企双赢

五年内,我乡农业龙头企业的大基地要形成“五带二区”的格局,即:以千合、拖船埠、吴堤、刘港、聂堤、连心村为重点的沿秦黄公路优质棉种植带,为顺通棉业建设好5000亩的优质棉大基地;以秦家场、张公垱、东陈岭、阳湖、廖堤、陆阳台、永丰、砖井、刘家剅、谭彩剅村为重点的沿荆洪公路、中白渠优质水稻种植带,为真好米业建设好20000亩优质水稻基地;以曾家湾、藤梓树、刘家剅、谭彩剅、东陈岭、阳湖、陆阳台村为重点的沿荆监一级公路有机蔬菜种植带,为江陵县秦市有机蔬菜米业合作社建设好5000亩的蔬菜大基地;以曾家湾、藤梓树、河渊、聂堤村及五岔河渔场在内的沿荆江大堤藕带种植带,为江陵县九

家湖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建设好5000亩藕带大基地;以曾家湾、藤梓树、河渊、聂堤、吴堤、千合村为重点的沿荆江大堤土鸡养殖带,为天羽禽业建设好土鸡养殖大基地;以贝赐湖为重点的特种水产养殖小区,为民富水产建设好10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大基地;以东陈岭村为重点的与天羽禽业产业发展做好结合文章,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小区。在“五带二区”建设过程中,各农业龙头企业要与农户签定好订单农业、让利于民,形成农企双赢的局面。

四、塑造大品牌、实施品牌强农

五年内的总体规划是:把“好客”牌土鸡和“荆陵”牌黄鳝塑造成省知名农产品品牌,顺通、真好、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九家湖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均要拥有自主品牌,并成为区域知名农产品。实现我乡拥有六大农产品品牌的农业强乡的目标。在塑造大品牌的战略上,要做到五个依靠。一是依靠优势和特色培育品牌:我乡虽然版块小,但在农业上具备棉花加工集散地,“好客”牌土鸡畅销武汉,“荆陵”牌黄鳝远销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和“二养二加二种”的产业特色。要变产品竞争为品牌竞争,变产品占领市场为品牌占领市场。培育品牌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二是依靠政府和企业打造品牌。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把六大农产品打造成区域性农业品牌;要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自身力量,把六大农业产品打造成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把六大农产品打造成民生品牌。政府要积极为企业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农业龙头企业要牢牢把住质量、管理、创新三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打造品牌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依靠科技和文化提升品牌。龙头企业主要依靠科技确保六大农产品生产各环节质量安全;提高六大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水平;丰富六大农产品品牌谱系。同时,还要提高文化含量,要融入文化元素,凸显品牌个性;要通过农业节庆文化唱响品牌;要以绿色健康为主题,提升品牌档次和品

位,不断放大品牌效应。四是依靠创新和诚信经营品牌,农业品牌塑造难,经营更难。龙头企业在经营品牌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讲质量、讲创新、讲责任,以此来延长品牌的生命周期。诚信是品牌的底线,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创新是品牌的能力线,责任是品牌的道德线,把守这四线,品牌就会越来越响,越来越亮。五是依靠政策和法律保护品牌,主要注重保护企业品牌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开拓大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决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应从三个方面注重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一是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要建大基地,集聚发展,降低成本,体现价格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实行标准化生产,体现绿色安全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加强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体现趋势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体现品牌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着手培育营销队伍。要壮大农民运销队伍,充分发挥农民在市场开拓中的主体作用;要扩大营销专业合作社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运销功能;要加大运销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充分体现企业形象和势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爆发力。三是着重改善营销策略。重点抓好统一营销网络、链锁发展模式、信息网络销售、多样差异销售,完善流通渠道、创建市场体系等营销策略,做到持之以恒地占领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五年内,我们将不断自加压力,一步一个脚步向目标迈进。

附:2012年六家农业企业发展目标

下载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要点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要点2022年,X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产业振兴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X路径”。具体打算如下。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

    重庆市农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农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农业发展现状 一、草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草铺镇位于安宁市西郊,西连禄裱镇和易门县,北连温泉、青龙两镇,南接县街镇,东邻连然镇。距安宁市......

    农业发展规划书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xx县xx镇 xxx 根据中央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充分利用农耕土地的发展方向中指出的:“引导农村土地......

    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个人工作计划 “*”时期(*—2010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及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

    岢岚县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岢岚县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提纲)一、基础现状2009年末,全县划2镇10乡,202个行政村,总人口83335人,其中:乡村人口59130人。2009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32313万元,其中,......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附件: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5年) 农业部 二〇〇七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