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的主要表现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的主要表现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的主要表现,希望有所帮助!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带有普遍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错误的儿童观,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人说,全世界最无私的父母是中国的父母,他们愿意为孩子献出一切。而最自私的父母也是中国父母,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或实现大人理想或光宗耀祖的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按家长的意愿和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忽视了家庭教育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家长自身言行的影响,忽视了儿童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成长中的人,不能根据儿童成长所发生的变化调节教育方式、方法和要求,从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是错误的教育观,体现在重智、轻德、轻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常表现在“十多十少”:过问成绩多,过问思想少;娇宠溺爱多,严格要求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关心身体多,关心心理少;关心学习多,关心做人少;唠叨、打骂多,启发诱导少;考试作业多,户外活动少;家庭矛盾多,统一一致少;个人着想多,社会着想少。应试教育的逻辑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学业,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忽略了孩子做人、处事、交往、人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你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样“抱大”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力低下,而且很难培养出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错误的养育观,过分娇宠、溺爱孩子和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忽视了孩子自主、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学生入学、上学、放学,学校门口停满了送、接孩子的各种车辆,有的孩子一直到读大学还要家长陪读。在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生理健康以及孩子的学习等方面,这样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们节衣缩食,可以为孩子献出一切。可对孩子的精神或情感生活来说,他们是“狼”,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情感上需要什么,而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想法是,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这就好比种田施肥,不了解庄稼需要什么,只顾往地里浇硫酸、盐酸,结果反而毁了庄稼。
其次,教育的目标和期望值普遍偏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有逼子成龙和逼女成凤的家长不在少数。但家长自己也说不清楚现代社会什么是“龙”、什么是“凤”。有不少家长也是期望很高,代价很大,失望不少。比如有一位父亲花了半年时间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结果儿子却填报了一所离家最远的学校。儿子说,我只想早点离开他们而且越远越好。
第三,受学校应试教育功利化影响,家庭教育内容变得狭隘、陈旧。
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突出,不能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儿童发展需求而加以调整,有的家长还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为孩子请“家庭教师”或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班。什么1、3、5理化生,2、4、6语数英,星期天还得去少年宫。可孩子们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精神越来越苦恼了;家里住房面积大了,可自由的空间小了;学习负担重了,可学习动力小了;可支配的钱多了,可结交的朋友少了。我们很想玩,可没时间玩、没地方玩。家长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可他们自己却不能天天向上。”
第四,教育方法简单、传统,重养轻教,重教而又不会教。
有的家长只注重给孩子定目标,但却不注意教给孩子正确的道理和方法;有的非常爱孩子,但却不能跟孩子很好地交流与沟通;有的.只想物质上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却不能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有的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攀比,自己却不能做出好样子等等。唠叨多、说教多、训斥多、打骂多或娇宠、溺爱多,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五,社会的变化和转型。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
当不太懂事的孩子遇到不太懂教育的家长时,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也就产生了“有问题”的孩子。2006年,萧山发生了一起少女分尸案,五个作案人大多辍学在家无人管教,有两个人是家庭离异。庭审时,一位陪审员说:“本案从审理到今天的宣判,我的心情都非常难过,非常沉重。难过的是我无法想象你们小小年纪会这样心狠手辣,会这样残忍地对待和你们年龄相仿的被害人。沉重的是你们的犯罪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败”。
第六,家庭物质的丰富并不一定能带来家庭精神的丰富和家庭教育质量的增长。
如果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人格不健全及不良情绪和言行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第七,儿童成长的环境不尽如人意。
并未优化的社会大环境,一些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家庭不和谐,家庭内部成员的不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并未完全统一形成合力,也会削弱整个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第二篇:不宜过分责怪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不宜过分责怪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作者:阙明坤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年第06期
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1万人,创历史之最,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有不少人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学生没有转变就业观念。在他们看来,经过数年的连续扩招,现在的大学教育早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大学生还依然保持着过去的“天之骄子”思想,不肯到平凡岗位去“低就”,正是由于他们固守的就业观念造成了就业难。
乍一听,这话颇有道理,似乎道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问题。然而,笔者认为,一味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观念问题,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并没有看庸事情的真相,而且对大学生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从需求来讲,大学生并未过剩。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 3亿人口、劳动者队伍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却不到5%的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一年新增600万大学毕业生,不至于难以消化。相反,我国的大学生人数及入学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还是非常之大的。而且,在大学生供给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观念。根据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值正在逐年降低,近八成大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去工作。君不见,时下媒体对大学生“当搓澡工”、“卖猪肉”、“当船娘”都已见怪不怪了。这一切都显示,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们已经开始调整心态,慢慢将自己视作普通劳动者了。因此,如果还有大量的学生死守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话,那么恐怕应该从“观念”的背后寻找深层次原因。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既不是扩招所致,也不是就业观念使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过渡期,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传统的、低端的劳动产业没有人愿意去做,而更多的高端岗位又没有被开发出来,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正在进一步开发之中。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和农业占据很大比重,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则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高层次就业岗位相对于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仍然显得偏少。因此,在这一嬗变过程中,必然要带来改革的“阵痛”,大学生就业难就是表现之一。至于为什么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而不太愿意到农村、西部、基层去工作,则不仅仅是观念上的问题,而是因为公务员有着令人羡慕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其他一些“不起眼”的工作和岗位的就业环境和福利保障则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第三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有多少家教缺失的家庭,就有多少问题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学习与自我学习是每个现代人一生的必修功课。
孩子的性格塑造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不教而教,孩子不学而学”,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
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是“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成绩关心多、心理指导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这片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完全在于家长怎么去耕耘。我们知道最了解孩子性情以及成长情况的只有家长,孩子和家长由血缘维系在一根纽带上,这就是家庭教育天然的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因而可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既直接又深远。
以我个人来说,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尊重,平等,有奖有惩,统一战线。
尊重,是尊重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不喜欢音乐,那么家长执意要培养一个音乐神童的想法就要停止。一个活泼的女孩子,偏偏要把她培养出一个古典气质的美女,这也是有难度的。这是尊重孩子的性格,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帮他们走上一条正确的路,而不是帮他们选择一条我们认为正确的路。至于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我想很多家长都能理解,不要在人多的时候训斥他们,可以批评但不要挖苦讽刺等等。
平等,就是别让自己高高在上,不要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情。
有奖有惩,孩子做对了,要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亲近的拥抱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奖励。做错了,就要惩罚,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决不能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
统一战线,不要爸爸批评着,妈妈保护着,反之亦然。就算当时大人之间有不同意见,也要在事后背着孩子做商讨。不然容易造成教育失败。
第四篇:家庭教育观念——父母课堂(范文模版)
教育方式
每天只问孩子四句话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
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
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
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
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第五篇: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对于教育来说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但是一个观念的改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希望同学们和各位家长们能够了解,有所收获。
非得金华四中一位17岁的学生杀死其母的悲剧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我们的读者一次次发出疑问:压力人人都有,负担大家都重,为什么“学生杀母”悲剧偏偏会发生在这个家庭?
孩子的道德哪里去了?孩子的良知哪里去了?孩子的人性哪里去了?在一个个问题面前,我们的读者一次又一次地反思家庭教育。本次家长会摘录了他们的说法。
一、孩子教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教育中父母亲素质尤其重要。
上海社会科学院陆震(编有中**亲系列丛书)一个孩子举起榔头,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这是教育的悲哀,是家长的失败。这说明这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存在错误的东西,也说明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即对人文教育的轻视。
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为了面子,要孩子拼命为自己争口气,这样的父母在当今社会中为数不少。这样的教育结果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人性,而人性教育应该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内容。
还有的父母虽然没有功利动机,但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偏差。比如拔苗助长,没有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一味要求孩子达到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没有从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孩子,总是说“我是父亲”,用“老子”“儿子”的等级观念来压人。这种封建宗法势力的遗留,在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代传一代,一代压一代。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重视学校教育,不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学习,不重视家长素质提高。其实,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孩子教育的根在家庭。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家庭成员中的信任度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的信任度远高于学校中和社会上的人际信任度,这就使家庭教育能比较方便地把握、深入和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难以办到的。实际上,在学校出现以前,孩子的社会化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来进行的,学校的出现只是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职能转移到学校中去罢了,其根底则仍在家庭教育之中。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这个基础打实了,上面什么房子都可以造了。
二、家长的素质亟待提高,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来祥康:压力人人都有,为什么悲剧偏偏会发生在这个家庭,我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当今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正确的家教认为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但偏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态度是生硬的,动不动以家长的身分来压制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伤孩子的自尊。
有的家长把分数看得太重,自己的人生观不正确,却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当作工具,一味要求孩子达到自己要求的目标,全然不顾孩子的感觉,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在咨询中我碰到过一位母亲的哭诉,她说儿子在原先的学校成绩数一数二,考进重点中学后,只排到班级30多名,期中考成绩前进了2名,但她要求孩子一定要再前进,于是孩子放学就把自己关进房间,上学也不与妈妈打招呼,千方百计回避她,她感到很伤心。而这样的伤心母亲,却总是一口一个爱孩子,为了孩子。她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却害苦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与孩子的感情。
应当说,家庭教育已到了一个不能不重视的时候了。现在学校都在喊“减负”,教育部门的改革力度是大的,但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学生负担的减轻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减负以后,老师的素质要提高,而家长的素质更亟待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急需强化,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
三、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就看当家长的怎么处理
作为家长,我很关注这个问题。上班时,我们同事间也在议论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想不通。这个男孩的思路有点怪,不好理解。按理,母子之间的感情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如果说纯粹为了学习,孩子对母亲的反应(仇恨)不应这么明显。
现在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它往往会造成孩子人格、品质方面的缺陷。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就看作家长的怎么处理。做到父母跟子女成朋友,其实也很容易。这样,家庭成员凡有快乐,大家都可以分享;有困难和痛苦时,大家也可以共同承担。像我们家,就一个女儿,我们特别注重对她的道德培养,我们跟女儿是朋友。我女儿跟我说:“每次不高兴的时候,我也曾告诫自己回家什么都不要说。可是一回到家,妈妈你只要一叫我的小名'冬冬',我就熬不住全部坦白了。”
四、家长除了过问分数还得注意孩子平时干什么、想什么
现在,减负工作学校都有具体的措施出台,我觉得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很重要。在工作中,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分数态度很值得反思,目标、要求大家都有,而且这也很自然,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关键是怎样在家庭教育中做好这一点。有些家长对孩子分数的要求太严苛了,在家里许多言行都是围绕着分数这个中心来转,而且一旦孩子拿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分数、名次,就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对待,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但事实上,分数只是衡量孩子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工具,它不代表全部。有些事情,我很有体会。作为老师,我在课堂上尽量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我并不希望他们只在教科书中打转,而是希望他们能在课堂以外多阅读,多动手,多长见识,多培养创造能力,这很多方面需要家庭配合对孩子关心,培养。但是,许多家长在家庭里除了过问分数以外,根本就没有注意孩子平时究竟在干些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舍本逐末的。所以,我觉得现在在全社会大谈减负、素质教育的时候,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观念、方式方法也到了改一改的时候了。
五、家庭要给孩子多一点释放机会,坚持把自己愿望强加给孩子,结局会痛苦的
作为一个父亲,我的体会是家庭要给孩子多一点释放的机会。孩子面临竞争,压力是自然存在的,甚至我们有时候还要自我加压,但是压力要转化才能成为动力,如果我们家长也和社会一样一味给孩子加压,那孩子就要给压垮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想。我们大人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里,想从家人身上得到的是什么?是安慰是鼓励。工作了一天,也没有人会愿意家人唠唠叨叨地评价你的工作,指责你的过失。我们自己心里都是这样想的,那么面对孩子时为什么要把他们不喜欢的强加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希望得到的给剥夺呢?孩子也是个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做法,他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坚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他的身上,结局就有可能是痛苦的。我觉得各家的孩子是不同的,具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千差万别,但是我想要有各种良好的观念是个前提,要多一些角度看孩子的问题,特别是和孩子做朋友,互相平等地沟通理解,听听孩子的想法很重要。尤其作为一个家庭,父母儿女之间爱的天性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让其它的东西凌驾在爱的上面。
六、家庭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完整的,否则孩子很容易有心理缺陷
在一个家庭中,母爱是最无私、最高尚的一种爱,而父爱则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父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力量与动力的来源。像学生徐某的家庭,父亲长期不在家,这个家就有点类似单亲家庭,家庭对他的爱就是不完整的,孩子很容易有心理缺陷。
七、家庭小环境很重要,孩子渴望的是平等交流
我想如果家长平时能让自己的孩子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些事就不会变得那样糟糕。我是个六年级学生,我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我的父母也同样承受着社会竞争的巨大影响,我的许多同学也是这样,但有些事情为什么在不同的家庭里会造成不同的后果,我想在社会大背景下,家庭的小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是不太希望爸爸妈妈对自己干涉得太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因为我们已经有自己一定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渴望的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家长制的灌输,大人们要明白这一点,如果他们不能明白这一点,还是用小时候从头管到脚的心理来对待我们,把他们的愿望和观点强加给我们,那我们就会有冲突。有些问题憋得太久了,就会出事情。我无意于说我的父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在我的学习问题上,他们更多的是培养了我的自主性,我很感谢他们。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孩子对父母的身分,代表我的同龄人说几句话,爸爸妈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才是我们心灵体会最多的部分,千万不要让分数、排名这样枯燥的说教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全部。
上文是我校大家提供的就是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希望各位家长们能够了解,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的成长。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事例
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