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与位置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图形与位置》的整理与复习是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整理复习。
本节课,一个现实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突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优化知识结构。
除了在回顾整理旧知环节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回忆与整理外,在实践应用,整体提高环节,我也精心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些题目不但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实际性联系,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很有用,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图形与位置—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与位置》整理与复习
青岛李村小学
韩同兰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110整理与反思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探险活动吗?是呀,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见识呢。最近,光明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就组织了这样的一次活动。
(出示幻灯片1)
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3、全班反馈交流。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交流展示。
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地形图。仔细观察,结合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你都想到了我(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
(2)谈话:你想到了运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3)谈话: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办呢?利用地形图中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呢?
集体交流。
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
(出示幻灯片2)
18厘米50°比例尺:1:10000 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应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4)谈话:在平面图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
学生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师相机引导:对,用数对也是确定位置的好办法。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想到了这一种办法。
(出示幻灯片3)
432101234比例尺:1:10000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哪里?宝塔的数对是多少?
再仔细观察这幅平面图,说说同学们要想从大鸣山返回大本营可能经过哪些地方?猜猜他们怎么走的?
2、引导建构。(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光明小学的同学解决了难题。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善于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咱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定位置时我们还用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3、认知内化。
谈话:大家说得对,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或确定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一下咱们学校或者教室里、你身边某一物体的位置吗?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李东逛公园:(出示幻灯片4)结合平面图回答问题:
(1)用数对表示出民族风情园和游乐城的位置。(2)李东现在的位置是(6,7),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3)动物园在民族风情园的 什么方向;公园大门在游乐城的 什么方向。
(4)李东从大门开始参观,他可以怎么走?
2、小强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出示幻灯片5)
以泉城广场为观测点,千佛山在什么位置?大明湖呢?
3、谈话:外出旅游、野外探险需要确定位置,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更需要确定位置。下图是某一机场的雷达屏幕。如果每相邻的两个圆圈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以机场为观测点,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准确描述飞机A的位置吗?
A
(2)请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屏幕上找到飞机B、C的相应位置。
飞机B在北偏东60°方向60千米处。
飞机C在南偏西30°方向50千米处。
4、以电视塔为观测点,量一量,填一填,画一画。电信大楼市政府N50°电视塔35°少年宫比例尺:1:50000市民广场
1、市民广场在电视塔()面.算一算它到电视塔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2、市政府在电视塔()偏()(到电视塔的实际距离是多少?)°方向的()米处;它
3、图书馆在电视塔北偏西45°方向的1500米处。在图中表示出图书馆的位置。四:拓展延伸。
谈话: 这节课,咱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大家都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确定位置还有很多方法,很多学问呢。生活中,你还知道在哪些领域内的什么样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好吗?
引导了解运用经纬度确定位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鼓励学生再搜集、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图形与位置》的整理与复习是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整理复习。
苏教版教材是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回顾与整理确定位置的几种方法。我想,如果这样让学生干巴巴的直接去讨论,他们也能罗列出学过的几种确定位置的方法,但却不能更好的体会这几种方法各有特点,各有其应用价值,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整理复习的兴趣,也达不到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的目的。针对以上认识,我没有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而是创设了“野外探险”这样一个现实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突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优化知识结构。
整理和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补充整理和巩固发展的重任,如何进行有序整理和有效复习呢?抓住知识间实质性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关键。因此,除了在回顾整理旧知环节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回忆与整理外,在实践应用,整体提高环节,我也精心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比如:李东逛公园、小强游泉城广场、飞机场的雷达屏幕及最后答题纸上的综合练习等等,这些题目不但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实际性联系,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很有用,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环节,我都能及时结合学生思维状况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进行方法的总结。比如:“你们能仔细观察平面图,并利用图中的信息想办法,真好。”“同学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善于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所以找到了不同的方法。”“大家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现实生活中或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真了不起。是呀,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它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应用价值呢。”这样的评价,不但及时帮学生进行了数学方法的再整理再提升,也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整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方面做得还不够。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位置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图形与位置》的整理与复习是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不同方法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教学目标,结合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整理复习。
本节课,一个现实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2.突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优化知识结构。
除了在回顾整理旧知环节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回忆与整理外,在实践应用,整体提高环节,我也精心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些题目不但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注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实际性联系,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很有用,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图形与位置复习教案
图形与位置
【复习内容】:方向与路线,用数对表示位置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使学生深刻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方向与路线 ⑴、填一填:
⑵、说一说:
①、让学生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的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②、举例:从学校出发到你家的路线。
⑶、看图回答问题。
从少年宫出发到车站怎么走? 从车站出发到少年宫怎么走?
2、确定位置:
◆出示课本①、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
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例题。
大本营在大鸣山东偏北37度,或者北偏东()度。
离大鸣山图上距离是()厘米,实际距离是()米。
师:那大本营的位置怎样描述? ②、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
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
大鸣山的位置(0,0)大本营的位置表示为(,)。
也就是从大鸣山向东行()米,再向北行()米到大本营。
师:那大本营的位置怎样描述?
二、巩固与应用:教材第80~82页1~5题。
1、第1题。
对于路线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答案:⑴、淘气从胜利小学东门进入校园,向西走300米到圆形花坛,再向北走100米到综合楼,然后向西走300米才能到达活动场。
⑵、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东南方向200米处。
羽毛球场在圆形花坛的西南方向200米处。
教学楼在圆形花坛的南350米处。
2、第2题。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注意说说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
3、第3题。
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方位角来描述。如:以搜救船为中心,失事船只P的位置在东偏北30°,200海里处。
以搜救船为中心,失事船只P的位置在北偏东60°,200海里处。
4、第4题。
看懂题意后,让学生画出笑笑家到学校的另一条路线。
反馈时让学生结合数对来描述另一条路线。答案不唯一。
5、第5题。
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后独立解决问题。师: 说说思考的过程。
⑴、向东行驶1站到汽车站,再向东北行驶2站到体育馆,再向北行驶1站到医院。
⑵、向西行驶2占到商场,再向南行驶3站到体育馆,再向西南行驶1站到明慧园。
三、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神马收获?
四、作业:新教案第248页一二题。【教后反思】:
第五篇: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找朋友游戏,想一想自己坐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把自己的位置写下来(从观察者的角度找到自己座位所在的列和行),根据课件呈现的信息,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喊出那位同学的名字。
(以学生息息相关的找朋友游戏为导入,有效地调节了上课时的紧张气氛,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实践
1、师:观察主题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 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参照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办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师: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闯关练习
1、我会走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数对在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出路线图
2、我会画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电影院距中央广场多少米?
(2)汽车站在中央广场南偏东30°方向上12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汽车站的位置。
(3)“奥体大道”与湖北路垂直相连,在湖北路西、南京路以北,与南京路相距800米,请作图表示出“奥体大道”。
3、我会导
“六一”儿童节,小明要去小红家做客,请根据给定的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小明从家去小红家做客是怎么走的吗?
2、你知道小红从家去小明家该怎么走吗?
四、课堂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