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范文大全)

时间:2019-10-18 21:4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

第一篇: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

一、国际软法的实践

(一)国际环境领域的软法实践

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跨境性,虽然环境污染起源某个国家,却可能殃及周边各国。任何国家对于环境的损害都可能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国际环境问题和人类自身的存续问题息息相关。国际软法在国际环境领域作用显著,软法应对新的环境问题时更有用武之地。国际环境软法主要表现为,国际组织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建议和决议,有关全球环境保护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这些宣言或决议是国际社会在该领域经过缜密的论证而达成的高度共识,表达了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在这种软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软法促进人们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的增强,而环境和生态意识的增强则会推进相应软法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法中具体指标和细节具有高度技术性,包含大量技术规范,例如环境标准、操作规程、控制污染的技术等,环境的治理与科技水平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现有的框架性环境条约难以适应国际环境治理的新情况,国际软法能够及时做出改变,为相关条约的实施提供具体的规则和技术标准。环境法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这种高度的技术性也就意味着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摒弃政治的分歧,促使国际软法得到各国的遵循。

国际软法在现阶段北极问题的规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inah Shelton 认为,目前软法和国际公约的谈判相比具有缔结简便迅速的优势,容易清除北极各国合作的障碍达成共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是目前在北极环境治理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软法规范。有学者认为,北极地区具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国际公约在北极适用存在局限性,很多无强制约束力的国际软法在北极得到广泛使用,使得北极地区成为“软法”治理的绝佳范本,国际软法成为北极区域国家及北极地区以外国家的首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环境的保护最终维护全人类的利益,占据着伦理上的制高点,因此,环境领域的法律具有无可争辩的道德正当性,所有的行为、观念都应当符合这一道德指向。从国际软法在环境领域的实践来看,国际软法能有效应对新的环境问题,在国际环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环境法学者Alexander Kiss 认为,软法是国际法院规约未能预见到的新的国际法渊源,至少是创造国际法规则的新方法。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国际软法为现有国际法体系提供补充,弥补国际法的缺失。例如,1995 年国际法院关于核试验案的裁定中,对国际软法进行了援引,1996 年国际法院在“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合法性”咨询意见中也提到国际软法。

二、国际软法作用的表现

(一)国际软法具有示范作用

1.国际软法对国际行为体的示范作用

国际软法通过良好的实施效果对国际行为体产生示范作用。一些国际软法在制定之初只有少数国家或机构参与,在这些国家的实践过程中展示了该国际软法先进的理念,在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参与到软法实践中,最终实现大部分国家立法的统一。例如,国际软法中的《巴塞尔协议》所创立的规则和标准具有示范作用,获得很多国家的认同和遵守,一些国家将其硬化为国家法。国际软法实施的良好效果影响着国际行为体参与软法治理或制定条约的意愿,各国在软法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对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国家利益不确定时,在某一特定领域选用国际软法,可以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当国家利益明确后,则可以推动国际硬法的创建。国际社会形成的某些基本价值构成国际社会建立和存在的基础,在某些较为敏感的领域,很难在当时制定国际条约,但形势的紧迫性又需要一定的国际规范进行调整,国际人权法领域便是一个例证。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人权的侵犯,使得国际社会在某些人类共同的道德和价值上达成一致,形成国际人权领域的软法《世界人权宣言》,其对国际行为体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国际软法能够为相关国际条约起到铺垫作用,其可以促使形成一些共同的人权价值观,是整个国际立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如何看待国际软法的作用

(一)国际软法的定位存在模糊性

国际软法在维护国际秩序,构建和谐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正确看待国际软法的作用是如何对待国际软法的前提。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国际软法的作用进行阐述,表述并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软硬法应该并重,应实现软硬法混合之治。有学者认为,软法提供的民主协商为全球治理走得更远提供依据,但软法同时也存在缺陷,全球治理未来很可能是“软硬兼施,刚柔并进”的时代。有学者认为,软法为共同体的法治化提供了工具和路径,最终走向将是以一元为前提的软硬法混合治理之路,坚持软法和硬法地位平等、功能互补,以多种机制保证软法更好地实施。有学者认为,软法能够帮助经济法实现实质正义目标,经济法应该软硬兼施,集合二者的共同点实现经济法的目标。有学者认为,从欧盟的区域一体化法律治理来看,既不是纯粹的硬法治理,也不只是通过软法治理,而是采用混合治理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强调共性、相互尊重,促进了欧盟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国际软法与习惯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具有密切关系,其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际关系起到共同规范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应以硬法作为治理的主要手段,软法作为补充。在环境、人权、经济等国际关系领域未形成严密有效的硬法体系,软法是现阶段国际秩序中的次佳选择。有的学者认为,当国家间出现严重的利益分配冲突时,为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选择硬法这一国际制度的设计。硬法为国际行为体设定的义务更稳固,无论是从经济成本还是声誉成本的角度看,违反硬法义务会给国际行为体带来更大违约成本。法治的社会中软法的作用不宜太大,现阶段国际秩序中软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真正的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对现状的不得已的认可,是我们的次佳选择,只有使软法与硬法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将国际秩序治理好。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过渡性工具软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检验各种政策,但它不能为社会提供稳定基础,我们要么将软法硬法化,要么摒弃它。有学者认为,国家应该明确它们的意图以及法律和非法律之间的界限,应该减少“灰色区域”的产生。有学者认为,国际社会围绕国际气候变化,经过了由软法到硬法,再由硬法到软法的治理历程,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态势并不是国际社会所真正希望的结果。

M.Byers 认为,国家之间制定的硬法与非国家行为体制订的软法,在构造模式上表现为“中心———外围”。应以国际硬法为中心,以国际软法为外围,重塑国际软法的价值观取向。有学者认为,软法在治理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应倡导使用软法之治。有学者认为,环境软法一般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故在适宜的领域应倡导使用软法之治,以弥补硬法之治的不足,借助软法来实现环境治理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环境软法就是环境法的未来。有学者认为,在国际法领域,某种程度上说并不存在完全符合国内法意义上的硬法,国际法领域适合软法的勃兴。此外,也有学者主张,法律作为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应当根据社会关系秩序化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当的法律来调整,否则会造成法治资源的浪费[36]。即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基于领域的不同会对软法产生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软法所发挥作用的空间有所不同。

(二)硬法与软法的“中心”与“外围”关系

《国际法院规约》把条约列为国际法渊源中的第一项,表明国际条约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国际条约是承诺的固化,在全球事务中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最早由国际法确立的是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承认、领土、外交等“共存”关系,此类最基本的国际关系有赖于国际硬法的支撑,构成国际社会最低限度的秩序。从国际合作的稳定性的角度考虑,构成国际法体系中心的规则应该具有确定性及稳定性的特征,由国际条约等硬法来调整更具有优势,因此,国际硬法应居于国际规则体系构造的中心位置。国际软法在调整国际关系之功能上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复杂多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弹性的国际软法来规制,尤其是比较复杂、不确定性的国际关系,先通过制订国际软法,既可以满足不受法律约束力的意愿,又可以达成某种意向,渐进式地形成共识并以之为基础制定国际硬法。

国际软法是重要的治理工具,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补充硬法的作用。基于领域的不同,国际软法所发挥作用的空间有所不同。在某些缺乏硬法的领域,软法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更大的空间。国际软法虽然有时候和国际硬法并存,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硬法比只具有事实效力的国际软法影响力更大。国际软法在许多情形下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国际软法与硬法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将国际秩序治理好。从国际软法发挥作用的范围角度分析,硬法和软法在国际规则体系中呈现的是“中心”与“外围”的构造,在具备位于“中心”的硬法的条件下,软法所发挥作用的区域限于“外围”。在硬法和软法的这种主次作用下,硬法和软法的关系表现为“中心”与“外围”的关系。

第二篇:国际投资法论文

关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部分股权一案有关美国能源

领域国际投资规范的探讨

2008811168 陈诺亚 商学院

摘要:2005年中海油试图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交易是我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油价高涨,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形下做出的理性抉择。但这项

价值185亿美元的交易最终在美国国会和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下以中海油退

出对并购告终。这是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遭遇的一项重大挫折,其中涉及“国

家安全”的国家安全问题对于试图进行国际投资的能源企业尤为重要;因能源安

全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而各种不同能源分布和需求的错位以及

我国目前高速的经济发展决定了我国进行能源国际投资的必要性。因此了解他国

在能源投资领域的投资规范,对我国能源企业顺利进行国际投资有很大好处。

关键词:中海油优尼科美国能源领域投资规范

一,案件简介

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因经营不善连连亏损在2005年申请破产,挂牌出售。该公司在东南亚,墨西哥湾以及中东均拥有大量油气储备,在美国本土和加拿大的的油气储量相当于5.57亿桶油当量①。中海油②提出的收购方案是对优尼科全部股票进行全现金收购,在05年3月中海油开始与优尼科接洽时该公司市值不超过百亿美元,但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优尼科公司股价全面上涨。因此在最终的收购要约中,中海油对优尼科公司提出了每股67美元,总市值185亿美元(包括接受其全部债务)的全现金收购计划,并且承诺在收购后不裁员,采取维持员工的退休计划等措施。相比于竞购对手雪佛龙公司在4月提出的对25%股票进行现金(价值44亿美元)收购,对剩余股权进行换股,并接受其16亿美元债务,但考虑在并购后裁员已节约成本的总价值160亿美元收购计划来说,中海油提出的收购计划条件显然更为优越。中海油在收购计划制定上对于收购商业风险(国际油价上涨)的风险没有做好事前准备措施,而与此同时在05年6月其竞争对手的收购要约获得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了优尼科董事会的推荐。尽管雪佛龙在正式收购成功前仍需经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优尼科股东大会的批准,理论上中海油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提出更加优越的收购条款,根据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能源法案的附加条款,根据该条款,美国政府必须在120天内完成对中国能源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完成21天之后才能批准中海油的收购要约③。这就客观导致了中海油无法在雪佛龙竞购成功之前提出新的要约,因此8月中海油主动退出并购。

① 融资通·中国网站,http://.cn/newshtml/2006626/ns3678.shtml

② 中海油,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简称;中海油是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成立于1982年2月, 是国务院直属大型企业。根据我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中海油负责我国对外合作开发石油,天然气;其下属子公司:负责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控股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

③ 梁泳:“美国对外国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研究—从评析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的视角分析”,载《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2008年版

二,中海油失败主要原因分析

中海油竞购失败,其中固然有中海油没有明确意识到收购中的国际原油价格突然上涨带来收购成本增加的商业风险,从而导致了在提出收购方案上的延误。但美国参众两院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能源法案通过的附加条款才是此案中使中海油最终退出收购的关键因素所在。

这次中海油收购案中的美国参众两院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该收购行为是否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中海油“国有公司”的成分性质以及中国政府在收购案是否对中海油进行了国家补贴以及该国家补贴是否已经超出了正常商业收购的范围。④参众两院关于国家安全提出的议题是,能源领域开发中涉及的技术可用于军事和民用两方面,因此中海油对优尼科的并购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关于中海油“国有公司”成分性质的争议点在于负责监控外资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对美国的影响,审查外国公司在美国进行国际投资的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下文简称CFIUS)假定所有在美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均受中国政府的控制;但实际上由于能源领域的特殊性,各国在能源领域几乎都设置了国家控股的能源公司,并且在其他国家的国家能源公司在美国进行国际投资时,美国并未进行过阻拦;同时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员申称,中海油在这次收购案中对其进行收购的子公司进行了了25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和45 亿年利率为3.5%的有效期达30年的低息贷款,相当于在这笔交易中对优尼科每股实施了9.5美元的补贴,使得这笔并购交易超出了正常的商业交易范畴⑤。由此看来“国家安全”和“政府补贴”是否进行了是此次争论的焦点问题。

美国在国际投资领域长期奉行的是既不反对外国投资者进入本国投资,也不对外国投资者进行指导的政策,允许市场自行决定投资方式和投资程度⑥。但在能源领域,美国政府从投资范围和投资审批两方面设置了投资限制。由于这次交易主要是金额数量很大的股权收购交易,因此主要涉及的法律规范并不是专门管理能源领域直接投资的《联邦矿物土地租赁法》和《1920年矿物租赁法》以及州级层面上对石油天然开采的规范,而是国家层面上对国际投资的规范。

从投资范围来看,美国政府将国防工业、航空运输业、通信业、研发业、航运、渔业、涉及能源因素的行业、金融业、采矿业和农业等都纳入限制性行业的范围内⑦。在911事件以前,CFIUS对在国防,能源,电信领域的外商投资并购都有着严格规范的限制措施。在911事件之后,CFIUS更是加强了对这几个领域外商投资的审查力度,也让安全部门对这几个领域内的国际投资更加重视。在国际油价上涨,几大重大产油地区(中东,南美,北非)局势持续动荡,诸如中国,巴西等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不断扩张之时,美国政府对能源领域国际投资的控制力度势必加强。就本案来看,中海油的竞争对手是美国本土企业雪佛龙,美国政府和优尼科更愿意看到本土企业完成这笔交易。

从投资审批方面来看,在2005年之前,美国没有关于专门管理外商投资的法律。CFIUS实践中涉及管理外商投资的法律主要有《1950年国防生产法》、《国际武器交易管理条例》《出口管理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及反垄断法等分散法律。1976 年《国际投资调查法》要求总统至少每隔5年进行一次关于美国海外直接投资及外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综合水准基点调查;也要求隔年对美国对外证券投资及外国投资者在美国进行证券投资状况的调

④ 同○

3⑤ Allan Sloan: “Lending a helping hand: The Math behind CNOOC’s rich offer to buy out UNOCO”,载NEWSWEEK,2005年7月18日刊,⑥ 徐喜君:“能源领域国际投资中的准入和风险法律问题”,载中国期刊网,2009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

⑦ 同○3

查;调查法由美国商务部负责执行。但该调查的情况只用于分析和统计美国对外投资和外资在美投资的情况,结果不能作为对外商投资征税,审查和管制的证据。

1988年通过的艾克森——弗洛瑞奥修正案(“Exon-Florio Amendment”)⑧中规定了总统有权任何对美国公司的收购或兼并行为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时终止或禁止该行为。但总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行使这一权利:(1)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行使控制权的有关外国机构可能从事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行为;(2)并且除“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之外的法律条款均不能为保护国家安全提供充分及适切的保障。美国拒绝就“国家安全”给出定义。但该法案规定,美国总统以及其指定的机构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预期国家防务所需要的国内生产;(2)国内产业满足国家防务需要的力量和能力,其中包括人力资源、产品技术、原料及其它供应品或服务的可能性;(3)外国公民对国内产业与商业活动的控制己影响美国保障国家安全所需的力量和能力;(4)该交易将可能导致军用物品、设备或技术出售给那些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或导致导弹技术、化学与生物武器的扩散;(6)该交易会使美国在影响美国国家安全领域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受到潜在影响。⑨1991年老布什总统曾援引该法案这一条款阻止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对一家美国航空公司的兼并交易。1991 年, 美国财政部发布了执行《埃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的实施规则。该规则明确了财政部各部门与CFIUS的协作职责,即财政部长指定其下属国际投资办公室主任担任CFIUS 秘书长,受理并购当事人的申报并向CFIUS各成员机构发送申报材料,协调实施个案审查。1993年《国家防务授权法案》第873(a)段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它要求政府在以下情况下对收购方和与该收购案有关背景进行调查:收购者受到外国政府的控制,或者代表外国政府进行活动;收购“可能导致在美国进行跨州商务活动的个人被控制,这种控制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假如在调查后总统认定存在国家安全的威胁,可以禁止并购方完成并购,如果并购己完成,总统可以要求外国投资方进行剥离。就本案而言在CFIUS眼中“中海油”是被外国政府控制收购者,这成为此次并购案失败的关键因素。但这几部法律中都没有明确将并购方经济安全问题(国家控股权和补贴多少)纳入考虑因素的范围内,这也暴露了美国此次恶意将收购案否决的意图。这次进行收购计划的缺乏收购实际经验的中海油在这次收购中遭受的挫折给其他试图在美国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特别是在电信,能源等敏感领域投资的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2005年以后美国涉及国际投资领域法律的新发展

此后随着外国投资者在美并购交易规模的逐渐扩大,在2007年7月美国颁布了《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该法案是对《艾克森——弗洛瑞奥修正案》做出的进一步修订,扩大了政府对外国公司投资涉及核心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等经济和技术领域时国家安全审查权限。明确了政府在不同情况下应做出的应对措施和并购者的申报义务。

对外国投资者自身申报义务而言,美国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外商投资的审批程序,但投资者有明确的申报义务。其中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要求财政部在该议案生效之日起90日内发布一项规定, 要求所有外国政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设施的并购必须申报, 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⑩

根据《埃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实施规则, 并购交易申报应当准确、完善、详细地说明以下信息: 并购信息(并购各方当事人地名称、地址、拟完成交易或交易实际完成的日期、被并购资产过去三年来与负责国防事务的有关政府部门签订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合同、过

⑧ 1988 年《综合贸易及竞争法》 中5021节, 该修正案是美国第一部有关外资并购专门立法, 表现出了美国加强对外资监管的倾向

⑨ 同○6

⑩ 胡盛涛:“寻求投资开放与国家安全的新平衡—美国境内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及其对中国立法的借鉴“,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4卷第1期(2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3页

去五年来涉及机密信息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合同。同时, 还应说明被收购美国公司是否是国防部的供应商, 是否拥有受出口管制或国际规则约束的产品或技术资料。

新颁布的《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明确了并购案进入强制审查程序,政府在以下情况时必须进入对并购交易的调查:

1、经CFIUS审议认为有充分证据显示交易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且无法通过由CFIUS提议的“清危”磋商得到解决的交易

2、交易由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

3、导致外国人控制核心基础设施, 经审议交易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且无法通过CFIUS提出的“消危协议”磋商得到解决的交易

4、在申报撤回后重新申报的交易。

《国家安全外国投资改革与加强透明度法》也就进入强制审查程序的条件作了明确:1,经CFIUS初步审议认为交易威胁国家安全且在审议阶段未能达成”消危协议”的交易;2,交易由外国政府控制的;3,国家情报局主任认为涉及威胁国家安全的特别复杂的情报问题, 且CFIUS 未能提出令人满意的“ 消危协议” 的;4,审议阶段中 CFIUS 唱名投票时至少有一

⑪票不同意批准交易的。以上两部法律是提出改革CFIUS审批程序的代表性议案,在议案中试

图对“国家安全”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解释和说明。

《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没有对“国家安全”这一概念做出单独规定,但规定了“核心设施”的概念:对美国具有重大意义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系统或资产,一旦这些系统或资产遭到破坏或损坏,就将对包括国际经济安全和国家公共卫生或公共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带来破坏性影响。⑫整部法律对涉及“核心设施”的并购交易在CFIUS的审查程序和国会报告制度等环节上都做出了限制性规定。该部法律规定CFIUS在审批时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交易对核心基础设施, 包括重大能源资产的潜在影响

2、交易对关键技术的潜在影响

3、涉及军事产品、设备和技术被转移至国防部认为对美国利益存在潜在军事威胁的国家之交易的潜在影响

4、美国对能源及其他重要资源、原材料来源需求的长期规划、并购方母国安全性的排位情况。

《国家安全外国投资改革与加强透明度法》则规定CFIUS在审批并购案时,除了依照《艾克森——弗洛瑞奥修正案》的规定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1,交易是否对核心基础设施产生安全影响2,交易是否为外国政府控制3,总统或其授权代表认为应该考虑的其他因素。

四,综述

中海油并优尼科的失败无论对计划到美国进行国际投资的企业还是对美国政府和立法机构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美国在进行并购案的审批程序时临时提出《艾克森——弗洛瑞奥修正案》的附加条款暴露了美国自身在审核外资并购方面法律的不足,对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信誉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上文中2007年颁布的《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和《国家安全外国投资改革与加强透明度法》可以看作是美国对这次事件的反思和补救措施。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同时对计划在美国进行并购兼并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和其他敏感领域进行国际投资的企业而言降低了其交易的风险。

就这起交易本身而言,优尼科石油产量仅占美国石油储量的0.76%,因此对美国的能源安全和全球计划没有很大的影响。且中海油在收购计划中提出了剥离关键敏感技术的条款,因此美国担心中国将优尼科公司技术转移给恐怖主义国家以及收购影响了美国的能源战略等国家安全问题无疑是比较勉强的。

学会如何应对在能源领域这一特殊投资领域中处理好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投资审批问题,是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一课。在事前深入对方国际投资的法律领域和以往投资成败案例,才能在并购过程中让我国企业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顺利得

⑪ 同○10,第32-38页

⑫ 同○3

完成并购计划完成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融资通•中国网站,http://.cn/newshtml/2006626/ns3678.shtml;

2.中海油,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简称;中海油是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成立

于1982年2月, 是国务院直属大型企业。根据我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中海油负责我国对外合作开发石油,天然气;其下属子公司:负责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控股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

3.梁泳:“美国对外国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研究—从评析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的视角

分析”,载《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2008年版;

4.同3

5.Allan Sloan: “Lending a helping hand: The Math behind CNOOC’s rich offer to buy out

UNOCO”,载NEWSWEEK,2005年7月18日刊,6.徐喜君:“能源领域国际投资中的准入和风险法律问题”,载中国期刊网,2009年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

7.同3

8.1988 年《综合贸易及竞争法》 中5021节, 该修正案是美国第一部有关外资并购专门

立法, 表现出了美国加强对外资监管的倾向

9.同6

10.胡盛涛:“寻求投资开放与国家安全的新平衡—美国境内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

制度及其对中国立法的借鉴“,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14卷第1期(2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3页

11.同10,第32-38页

12.同3

第三篇:管理学热点问题研究论文:软实力

博弈与对决,在近现代,经过了几百年的刀枪剑戈的硬碰硬,上下高低的较量一番后,格局早已出现并稳定,现代似乎难有大变。然而博弈从未停止,厌倦了真刀真枪的血雨腥风,当下流行的却成了江底的漩涡,风平浪静却杀机四伏,未见血人已亡,惨烈不输以往。

大背景大环境,谁也逃不出谁也躲不了。国家、民族、企业、个人。软实力较量,已在我们的方方面面。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

美国大片、法国时装、日本动漫、韩国连续剧等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再令我们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软实力的作用,经济的硬指标是体现文化软力量的重要标志。现在,中国电影在票房上节节攀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逐渐提升着。但是在与西方国家甚至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却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韩剧《大长今》婆婆妈妈、缠缠绵绵之中,中国人认识了韩人性格和韩国文化,与此同时,韩国手机和汽车更热销了;日本政府也早已提出,21世纪是“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难赢得各国尊重。日本饮食业更提出“软实力”战略,希望以“生鱼片”和“寿司”为先导,开辟外交新局。而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军事霸权,也掌握着最大的媒介和文化霸权。西方的媒体“软实力”远超其经济“硬实力”。

《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打开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门》中写到“全球文化态势与格局“西强东弱”,其主要原因是西方经济实力和传播手段拥有绝对优势,导致信息和文化单向流动。我国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因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可见度和竞争力,从而无法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在外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化软实力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的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如中国人的信誉,数百年没有侵略过别国和欺负过弱小。中国的儒教在亚洲影响较大,为我国中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思想。再如,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更为开阔的市场、人才以及劳动力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软文化上的优势。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正体现了软实力的内容。企业软实力从某种角度分析,其实就是振兴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若没有一种精神,它的灭亡只是迟早问题。自然界的规律是适者生存,社会规律亦是如此,它不理会所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等虚骄浮夸的臆想。

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硬实力固然重要,但软实力更为重要,软实力强,企业就会持续发展,反之,企业发展就难以长久。为此,努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才会使企业基业常青。

二、企业软实力

企业实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企业“硬实力”主要是指企业产品物化的能力,“软实力”则指企业的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社会责任意识等,由此折射出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

软实力是指企业一直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者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智慧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软实力的资源;在企业外部,品牌和服务、社会责任和知名度则是软实力的表现。软实力强度,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团队凝聚力、创新力和社会的认知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别人很难模仿;建立特色的管理模式,别人无法效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软实力的物化象征。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就像黏合剂一样,嵌入到产品制造、管理模式、价值取向等三维独立的缝隙之间,捏合在一起,使其整合成具有柔性和刚性的核心成长力。软实力外延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诚信、社会责任、影响力。“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是企业获得道德及信誉的最佳信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博弈过程。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说,诚信原则的收益主要在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纠纷,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诚信经济。铸造诚信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为此,诚信是企业软实力的外部体现。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核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作出自愿的承诺,包括尊重人、职业道德、环境意识以及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和所在社区的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对于社会责任,无论是企业的使命,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已成为社会和市场评价软实力的基本标准。影响力是企业受到社会和行业的好评,真正成功的企业将是本行业的标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除 了市场占有率、规模和利润几个数字外,获得领先地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在消费者面前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对于企业如何打造软实力呢

1.立意要新。摈弃“小富则安”、“小胜则乐”的狭隘观念,登高望远,巩固企业原有的成果,保持强项或某些领域中的领先,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松下公司之所以取得令人羡慕的业绩,不是在于它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而在于它的理念比别人领先。

2.定位要准。长寿企业是文化铸造的,是历史功绩铸就的,是社会公认的。首先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国家产业导向;其次是根据现有的地理环境、人力资源定位;最后是提出长远规划,小企业至少3~5年,大企业至少5一lO年。

3.措施要独到。企业文化是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智慧结晶,在战略上侧重于解决企业如何应对外部、行业、竞争的三大环境变化,以及提高内部能力所需的核心要素。

4.创新要有力。不仅要重视技术、知识、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更要重视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大力营造崇尚、倡导创新的工作氛围,营造创新的动力和土壤。将创新渗透于每个部门,每道工序,每个细节。

5.构建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遭,是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客户、员工、供应商及相关利益者和谐共存的价值观。这种价值体系显然要立足长远利益,拒绝短期行为,树立哲学式的完美的理想。

三、个人软实力

个人软实力,是指通过责任感、主动性、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要素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现在社会虽说是看本看证,硬实力很重要,但是如果缺了软实力,照样寸步难行。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愿意招聘一个人际关系很好的人,还是愿意招聘一个人际关系很烂的人?当然是招聘人际关系好的人。那么,沟通能力重要吗?这就是软实力。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愿意招聘一个讲话讲的清楚的人,还是愿意招聘一个讲话讲不清楚的人?当然是招聘讲话讲的清楚的人。那么,表达能力重要吗?这就是软实力。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愿意招聘一个思维幼稚不想事的人,还是愿意招聘一个思想深刻见多识广创意十足的人?当然是招聘思想深刻的人。那么,思维能力重要吗?这就是软实力。

个人软实力一般包含人的价值判断力、技能掌控力和思维辨别力。价值判断力主要是指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待事情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我们在与人交往是所采取的态度,在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反应的方式。价值观念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拥有那些对自己重要的观念。不过我们提倡为社会带 来进步、给别人带来帮助的价值观念。那些对社会有损害,造成别人的灾难和痛苦的价值观念最好摒弃。价值观念也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对于我们很重要的观念,我们要经常去审视它们,不要被它们束缚了手脚,这样才会在变化中不断的去提高,全面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技能掌控力就是我们拥有生活技能,工作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技能。技能,就是技巧、能力,在做 某件事情时所表现的熟练程度,控制能力。我们每个人也要去不断培养自己的独有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念。把适合自己的技能发展到最好的水平,这样我们实力 也就大大提升。

思维辨别力:思维是一个隐藏在技能背后的因素。有些人能够从日常事物中看出问题,有些人对 于复杂的问题和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分解和应对,都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力量。思维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考虑问题的 深度和广度,从而影响着事情的发展。思维能力也是一个人实力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如何可以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呢?

首先要拥有实现价值的志向;二是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三是要珍惜和谐、殷实的环境条件;还要养成勤学善思的自律意识;五是锤炼甘于奉献的品质与精神;六是学会超前主动,深入研究工作;最后要敢于接受挑战,勇于超越自己,善于展示自己;

硬实力我们可以在学校获得,这是我们最基本的通行证,但是软实力却是贯通整个生活与工作,并不会一朝一夕获得。活到老学到老才是我们的真谛。

第四篇:叙事研究法论文评述

叙事研究法论文评述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

张立婷 12014130279

一、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2.以归纳为思维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3.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其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4.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出潜在的缄默知识,可能预示着远大的理想追求„„正因如此,这些生活故事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道德示范的摄人心魄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5.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解说者就是讲故事的人,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故事的叙事中,解说者有时“在场”,有时“隐身”,在场的叙事更多地表现为解说者(研究者)夹叙夹议,解说者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还就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情感、心境以及涉及的伦理等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示出解说者的立场和理论视角;隐身的叙事则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故事视作“社会真相”,力求客观地再现故事本身,尽可能不夹杂解说者本人的判断,以使读者能凭借自己的“前见”对故事作出每个人独特的判断。6.教学叙事的区别

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综案。

三、论文评述

该论文通过一个较为有代表性的个案来审视现在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了解真实的状态和情况,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进行教育的思考以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提供更好的思路。本文采用叙事研究法对一个农村幼儿园教师—东东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进行了研究。东东老师家住重庆市S区F村,她于1998年开始从事幼教工作至今,在长达十年的工作中,东东老师经历了从入职新手到工作经验丰富教师的全过程,同时,在生活中也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等过程,可以说,这十年是东东老师人生生存状态很完备的一个阶段。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论部分,本部分对所研究的问题、目的、方法、意义及其思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的分析;研究对象的选取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被访者东东老师生存状态的故事,是本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内容。在此部分中,在对个案的全面研究和反思以及对其全景式的观察基础上,运用叙事法,通过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农村幼儿教师的故事叙述,考察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对被研究者的工作、生活状态等方面的访谈和观察,使其将自己认为重要或有意义的某些特定时间或时刻,不依据生活史的时间顺序加以叙述,并主要以第一人称形式呈现和整理成文。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笔者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工具,运用归纳法来分析资料并且形成了理论,其研究方法符合符合叙事研究的特点。第二部分开始,笔者就开始叙述东东老师的故事,从自己的角度叙述了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女孩的形象为切入点,辅之以东东老师的自白,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来此山区的姑娘的形象,对她今后从教以及在山区一留就是很多年的后来打下了铺垫。而且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东东老师的自白,不难发现现在农村幼儿教师行业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以一个教师的故事以及她和她的同事或者同学的经历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逼真,更有说服力。

该论文是边叙述边分析,通过叙述小事情然后笔者在论述这个事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叙事的内容来进行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反思,也可以体现出叙事研究法的特点,通过教师本人的叙述,来解读故事,故事是载体,叙事是途径,发现问题是结果。

该论文从东东老师的日常工作、入职体验、教科研、社会地位、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等方面完整的叙述了东东老师从外在到心里这十年来的变化,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充分的体现了一个农村幼儿教师的艰辛与不容易,以叙事为手段,提出问题。第三部分一开始笔者开始解读之前叙述故事,并通过故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

随后在第三部分的第二点中,笔者开始分析结论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的,笔者分别从社会、经济以及教师本身三方面做了阐述并且在第三点中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如何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进行了阐述。

该论文比较严格的遵循了叙事研究法的步骤,从研究方法到叙事再到解读,都很完整的对所叙述的故事进行了分析,而第三部分的解读,也是对他原本所叙述的东东老师的故事的反思,从故事中发现了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深化了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这个问题的认识,这一状态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幼儿基础教育的水平,就事论事,发现了背后我国社会在教育上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所以,笔者运用叙事研究法来说明该问题还是很得当的。而且解说者也就是笔者,他的立场也比较客观,并没有夹杂太多的个人态度在评述这个问题,只是通过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故事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但是个人觉得反思的不够深刻,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在如今教育中都能发现的问题,以及所提出的对策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对策的有效性还有待考证。

第五篇:英语翻译理论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奈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宣布“我的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奈达学术观点的这一变化无疑会给我们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学;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描写性研究

Abstract: Nida’s ideas on transl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nslation scholars.His recent statement-”My 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will sure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reasons for Nida’s change of views on translation.It will also give a re-evalu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Key words: translation studies;translation theories;translation practice;descriptive study

一、奈达思想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

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

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

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周仪、罗平,1999:32-33)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国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

奈达本人对其理论进行了不断修改与发展,从描写语言学阶段到交际理论阶段,进而发展到社会符号学阶段。对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改与深入,这是理论研究的一条必然的道路。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即可看出,奈达最根本的变化还是在对待翻译学的态度上。1964年奈达在其著作“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翻译科学的旗号;在1974年,《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认为“翻译远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而且真正理想的翻译说到底是一门艺术”;1991年“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道,“我们不应把翻译变成一门科学……大多数成就显著、富于创造精神的翻译家很少用得着、或者根本用不着翻译理论……”。在“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见张经浩,《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谈》中,奈达正式宣布“我的观点已发生根本变化”(“My 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从最初首先提出翻译科学到完全放弃翻译科学,可谓是一个根本上的变化。鉴于奈达在中国译界乃至世界翻译界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的思想转变对译学理论者至少会在心理上造成一次巨大的震撼,同时给我们正在积极兴建的翻译学科构成一次不小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对奈达的思想转变作以详细的分析,找出造成奈达本人放弃理论及翻译科学的原因迫在眉睫,否则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就等于后院着火,自己乱了阵脚。本来这样一项工作应由译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做,不过笔者迫不及待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期望能澄清当前的一些模糊认识,还恳请译界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二、奈达思想转变的原因

1.对翻译理论作用的认识偏差

在《笔谈》中,奈达屡次提及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如,“各色各样的语际交流理论很少为大部分优秀的口、笔译专业工作者所使用”、“很难运用一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等。似乎在他看来,翻译理论一提出就应马上可以用于指导实践(还有许多学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有脱节现象,进而否定翻译理论的意义)。从一般哲学角度看,理论来源于实践,上述说法没有什么错误。但不要忘记翻译活动本身的特殊性质。我们目前所说的翻译理论(或是纯理论)是通过对翻译实践活动经验的总结而提炼出来的,主要用来检验翻译作品、检查翻译活动的效果,而并非像奈达认为的那样,直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借助霍姆斯的译学理论来具体分析一下。在霍姆斯的译学构想中,翻译学被分为三大分支:描写翻译研究、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研究。他认为,“翻译理论研究分支主要是利用描写翻译研究的成果,加上相关学科的理论,建立用于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原则理论及模式”。(张美芳,2000)在他看来,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西文翻译理论家图瑞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翻译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现象,而不是改造世界”。(陈德鸿、张南峰,2000:126)这里所说的“改造世界”显然指的是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奈达的“翻译理论无用论”关键在于他并未能真正把翻译理论与指导翻译实践的应用理论分离开来,把翻译理论的作用等同于应用理论的作用。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反问一句,难道所有的“一般原理”都要用来解决“具体问题”吗?众所周知,当今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但数学中也有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之分,其中理论数学是应用数学的基础,但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就无直接的指导作用,不能用来解决“具体问题”,它却是数学科学的基础,不可或缺。自然科学尚且如此,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杨自俭,2000)的翻译学更是如此。

另外,“奈达在阐述自己提出的新观点时,较少涉及具体的翻译技巧问题,而较多的涉及翻译中的语言学、风格学和修辞学问题。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从比较广泛的范围内对翻译的普遍原理作进一步的探索”。(谭载喜,1991:79)奈达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探讨的是普遍原理,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忽略在微观层面上对具体技巧的研究与探讨,得出的理论也就远离实践。因此他现在过多的强调理论对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

似乎是有悖于他的初衷的。

2.屡次强调单一的翻译准则

奈达最初的研究认为,翻译研究应“采用描写性而不是规范性方法”(谭载喜,1983:51)。通过描写得出的原则本身就应是开放性的。而非规范性。但在《笔谈中,奈达却一再认为别人所说的准则都是规范性的,如他说“……大多数专业译者屡屡违反理论家们定下的许多规矩……”、“……非严格遵守不可的规矩。”显然这与他最初设定的翻译准则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翻译标准本身的描写性质也注定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描写现象范围的限制,用描写方法总结出的理论或标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奈达描写的现象主要集中于《圣经》翻译文本,而《圣经》是用来教育和感化人的,有其特定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注重的是听众或读者的接受情况,追求交际的效果,所遵循的原则是“功能对等”或“交际理论”。为达到这一目的,适当调节或改变形式是符合其原则的。如在没有雪的语言里,人们可能不理解白如雪是什么意思,那么换成白如霜或白鹭毛等保持交际功能未尝不可。(谭载喜,1991:273)但若换成科技文章或医学文章,再去依照交际原则进行转换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也就说明任何准则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寻求“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是错误的。对这一目标所作的任何努力也都是徒劳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追求唯一的万能的标准是不现实的,因此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辜正坤),“翻译不确定性理论”(奎因,参见郭建中,2000:90-98)。杨晓荣教授主张的“条件论”就是通过对翻译标准不定性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她认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文章翻译标准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每一条标准都应有其适用和不适用的情况。目前还有一些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其实如果将各自所研究的范围明确限定,许多争论就会不攻自破。

3.过多强调和依赖语言学的作用

《笔谈》中他讲道,“要想翻译好就得多学语言学,其实不然。”首先笔者不清楚奈达先生说的“翻译好”指的是“翻译理论好”还是“翻译实践好”。不过不管是指哪一种,我们都要首先认识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单凭语言学知识去搞翻译研究是不行的。“我国一位有识之士明确指出,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理论已经使翻译理论的研究走进了死胡同,因为翻译与语言除有密切关系的一方面,还有毫无关系的一面,翻译中的非语言因素是大量的、普遍的。翻译过程决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语言学理论难以驾驭翻译的全过程,因而不可能把翻译理论建立在纯语言学的基础之上。”(郭建中,2000:107)奈达从描写语言学研究转到交际理论,再到社会符号学研究这一过程充分表明他本人也是意识到了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局限性,所以变换了研究的角度。但在《笔谈》中他仍认为其他人从事翻译理论研究非常依赖于语言学知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前提出的阐释学、目的论、结构主义及多元系统论等都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现象做出了较为科学、客观地分析。这足以证明人们研究翻译理论不仅仅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

三、重新认识翻译理论

众多研究翻译学的学者几乎都谈过对其框架结构的构想。如谭载喜提出的翻译学结构包括“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三个部分;金堤提出的翻译学分为翻译学基础理论、翻译学本体理论、翻译学专项研究和翻译技巧研究;杨自俭主张的翻译学包含翻译工程、翻译艺术和翻译学;刘宓庆的译学构想框架中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部分。范守义认为翻译学可由“基本理论”、“应用技巧”和“多视角研究”构成。威尔斯提出译学应由“普通翻译学、涉及两种具体语言的描写翻译学和涉及两种具体语言的应用翻译学”构成。(谭载喜,1991:283)再加上霍姆斯的“描写翻译研究、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学者在构想译学框架时,虽然用的术语不一致,但无一例外地将理论与应用部分划分开来。在他们看来,理论是整个结构的核心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远离实践部分;而具体指导实践活动的属于应用部分(或是应用翻译学、翻译工程、外部系统、应用技巧、应用翻译理论)。杨自俭(2000)说过,“学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理论与应用部分界限清楚、自成体系,并能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和方法。”我们当前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应用界限模糊,常常有人将理论与应用混淆起来,看不到理论的作用,进而引出“理论无用论”的说法。当前我们的理论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理论的抽象概括还差得很多。霍姆斯也说过,“翻译研究各分支之间缺少一个清晰的界线是阻碍这一领域研究发展的主要障碍”。(Weissbrod,1998)杨自俭(2000)说,“理论核心抽象度高,独立性强,是学科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为早日建成翻译学,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强这方面的描写与研究。

下载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反腐败比较研究论文

    国际反腐败比较研究论文题目名称:国际反腐败比较研究 系部名称:法律学院民商法 班级:1341班 学号:*** 学生姓名:闫卉卉 指导教师:杨小辉2014年4月 论文题目:阅读《双重悖论......

    东软论文

    信息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假期社会实践工作 (项目开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 B0801 03号 赵旭东 上学期期末的社会实践令我印象深刻,而东软之行也令我学到了不......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李耀明 【摘要】: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发展中阶......

    介入法课题研究有关论文资料库

    介入法课题研究有关论文资料库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关资料: 1997年9月刊,11页,“精点导析,电脑示妙”;16页,“一本开拓性的新新著”。 1999年9月刊,22页,“课堂提问与情境的......

    研究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论文

    摘要:所谓“礼”, 即是关心他人和让人尊敬, 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 是教人要有恰到其分的言谈举止, 使之变得合乎事理。因此, 小到人和人的交流, 大到国家之间的交往, 都......

    软考论文案例_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作者] -[证书编号] 2013年4月9日 摘要: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可以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利于软件企业整体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的提高。成本管理是软......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将文化软实力界定为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的吸引力,使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