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20-09-30 14:2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职能,激发村(居)民参与活力,推动村(居)民民主自治,实现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机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和谐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居)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居民的民主、发展和生存需求,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村(社区)公共事务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健全村(社区)民主协商流程;

加强对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规范,引导村(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区所有村(社区)的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协商流程明确,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覆盖率达100%并形成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村(居)务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

三、任务安排 (一)规范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实现村(居)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做到公开有内容、有阵地、有载体、有制度、有监管、有考评。到2020年底,全区村(居)务公开率达到100%、规范率达到95%、合格率达到90%。具体做到“六个”规范,即:规范公开阵地;

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限、规范公开程序、规范档案资料。

1、规范公开阵地。按标准室外建设“五务一点”公开栏。即:①党务公开栏;

②政务公开栏;

③财务公开栏;

④事务公开栏;

⑤服务公开栏;

⑥点题公开栏。

2、规范公开内容。村(居)务公开的内容统一划定公开栏版面,村(居)务公开栏形式及具体内容如下:

(1)党务公开:

村(社区)党组织基本情况:任期目标及年度计划、班子成员及分工情况等;

基础党务工作情况: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开展活动制度,党员党费收缴及使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党员、党员年度评议、党员奖惩情况等;

日常活动情况:民情恳谈、结对帮扶等;

重大事项通告:上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重要决定,本级党组织的重大活动等;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党风廉政监督举报电话等。

(2)政务公开:

村级:村委会基本情况;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村庄规划、征用征收土地和宅基地审批及补贴政策措施;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有关其他涉及“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

计划生育有关政策、法规;

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社区: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及分工情况等;

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

社区管理相关政策,重大事项及活动;

计划生育有关政策、法规;

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3)财务公开:

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

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村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及决算情况;

国家强农惠农资金收支情况:各级财政下拨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扶贫、农业开发、以工代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资金;

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包括项目预算、资金来源、具体开支、工程决算等;

村集体土地征用征收及补偿情况;

农村低保、救灾救济、移民补偿、农村征地补偿安置、退耕还林还草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处置情况;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个人等捐赠款物使用情况;

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社区: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

居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及决算情况;

社区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固定资金投资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城市低保、救灾救济、扶贫慰问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个人等捐赠款物使用情况;

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4)事务公开:

村级:村委会组织网络,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分工情况;

村级建设规划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五议五公开”执行情况;

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新增五保及低保对象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情况;

各种农业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

征兵工作开展情况;

村民宅基地批建情况;

村民的建议及意见反馈等;

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社区:居委会组织网络,居委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分工情况;

社区建设规划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五议五公开”执行情况;

社区“三重一大”决策工作制度情况;

新增低保对象情况;

困难群众大病及临时救助情况;

征兵工作开展情况;

居民申请住房补贴、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房屋改扩建批准情况;

居民的建议及意见反馈等;

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5)服务公开:

村级:经济服务:农产品供求信息、生产经营、市场流通,培育农村经济组织、金融贷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农村灌溉、机耕植保、农村劳动就业培训等;

社会服务:扶贫济困、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烈军属优待、残疾人及托老托幼等;

综治维稳服务:农村治安、外来人口管理、人民调解等;

公益事业服务:村公共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乡村道路修建和维护、公共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兴办村小学(托儿所、幼儿园等)、合作医疗建立、实行计划生育、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禁黄、禁赌、禁毒,抵制封建迷信,开展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等;

便民服务:开展便民服务的内容及程序。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社区:执法执纪部门的办事依据、办公程序、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主要包括民政、税务、市场监管、派出所、综合执法对执法依据、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和标准;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社区服务、捐款捐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及办理结果;

社区理事会情况;

社区志愿者服务事项。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6)点题公开:村(居)民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

3、规范公开方式。村(居)务公开形式以制作公开栏、电视公开、网络公开等形式为主,也可通过召开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或发放明白纸(卡)到户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助公开。公开栏旁应设立“意见箱”并公布监督电话,广泛收集村(居)民意见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公开。

4、规范公开时限。公开的时间要及时,一般实行季公开,具体公开时限由业务主管部门界定。其中:

(1)一般性的村(居)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

(2)涉及村(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

(3)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居)委会,财务收支情况应每半年公布一次。要推进村(居)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保证村(居)务从事前决策到办理过程再到办理结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公开透明。

5、规范公开程序。村(居)务公开应遵循如下程序:村(居)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提出村(居)务公开的具体方案;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居)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

确定后的方案根据公开的内容呈报乡镇、街道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签字;

村(居)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审查村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

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解答群众疑问;

建立村(居)务公开档案备查。

6、规范档案管理。村(居)级资料按8类收集装订存档。其资料分类为:(1)制度类;

(2)党务类;

(3)政务类;

(4)财务类;

(5)事务类;

(6)服务类;

(7)会务记录类。

(二)实现村(居)民自我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

1、明确主要内容 (1)组成结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一般由名称、正文、审议主体、日期四部分组成。名称为《××村村规民约》《××社区居民公约》;

正文应简洁明了、贴近群众生产生活、易于掌握和遵守,可采取结构式、条款式、三字语、顺口溜、山歌民歌等表述形式;

审议主体为村(居)民会议;

日期包括村(居)民会议表决通过的日期和实施生效的日期。

(2)主要内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体现正面倡导和负面约束两方面的内容,应当针对违反的情形,提出适当、合理的惩戒措施。村、社区除制定综合性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外,还可以就某一项具体事务制定单项性规范。村(居)民小组、住宅小区、楼栋可以依据本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实际制定“组规”“楼栋自治公约”“小区公约”等。

2、遵循制定程序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征集民意。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通过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出需要规范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2)拟定草案。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就提出的问题和事项,组织群众广泛协商,根据群众意见拟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草案,同时听取村(居)民代表会议、村(社区)法律顾问、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村(社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等意见建议。

(3)提请审核。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根据有关意见修改完善后,报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把关。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就内容合法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等提出意见建议。

(4)审议表决。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根据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审核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审议稿,提交村(居)民会议审议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订完善后提交村(居)民会议表决通过。制定或者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应当召开村(居)民会议,女性村(居)民应当占村(居)民会议组成人员三分之一以上,参会人数和通过人数比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执行。

(5)备案公布。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于村(居)民会议表决通过后十日内,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报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合法性审查工作,发现有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内容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责令改正。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经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合法性审查、出具准予备案通知书后予以公布,让群众广泛知晓。

3、加强监督落实 (1)加强指导考核。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指导,将其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常态性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防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2)加强内部监督。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遵守情况的监督,村(社区)“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村(社区)妇联主席和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村(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监督。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建立履约评议和公示制度,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遵守和落实。

(3)完善奖惩机制。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文明家庭创建、模范村(居)民评选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遵守和落实。对违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情形,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公示通报、适当惩戒,同时在评优评先、诚信评级等方面予以约束,督促纠正,切实增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权威性。对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的事件,应当及时提请执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认定处理,防止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代替法律制裁。

(三)推动村(居)民自治,健全民主协商制度 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以城乡社区公共事务和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扩宽协商范围和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形成参与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

1、明确协商内容。坚持从村(居)民自治实际出发,将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等纳入协商范畴,合理确定协商内容,明确城乡社区协商目录。

2、确定协商主体。城乡社区协商的参与主体要有广泛性,根据利益相关原则。涉及行政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涉及村(居)民小组的公共事务或部分群众利益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村(居)民小组居民或部分群众进行协商。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村、社区的重要事项,单靠某一个村(社区)无法组织开展协商时,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开展协商。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小区、院落或楼宇有需要协商的事项,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进行协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协商事项,应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协商中应广泛吸纳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及群众代表参与。

3、拓展协商形式。结合参与主体情况和具体协商事项,可以采取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小组会议、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村落和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形式,以民情恳谈日、警务开放日、村(居)民论坛、多方联席会议、道德讲堂、妇女之家等为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大力推进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社区QQ群、微信公众号等,拓展社情民意征集渠道,为城乡居民搭建更广泛的网络协商平台。

4、规范协商程序。协商的一般程序是:

(1)收集协商信息。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通过社区QQ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以及利用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论谈、走访座谈、民情恳谈等时机,掌握和收集村(居)民、辖区单位、小区业主等个人、单位和社区组织有关推进社区建设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确定协商内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对村(社区)重大事项或村(居)民建议事项,在调查研究、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召开“两委”联席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协商内容。其中,村(居)民建议经研究未被采纳的,要及时向建议人做好解释工作。

(3)确定协商主体。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按照依法、属地、利益趋同、公开透明、平等理性的原则,根据协商内容类别、利益关系、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等,确定参与协商的主体。

(4)确定协商形式。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根据协商内容的性质,综合相关利益方的诉求,确定协商形式。

(5)做好协商准备。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在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协商方案,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主体、内容、形式、程序以及协商结果的运用等,并通知参与协商的主体。

(6)组织开展协商。根据协商方案,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民主协商。主要流程:一是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介绍议题的内容、来源和协商规则;

二是由提出议题的代表人对议题进行说明;

三是相关人员就议题发表意见;

四是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根据各协商主体的意见,引导各协商主体找到群众意愿与要求最大公约数,按照实现公共利益和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7)公开协商结果。村(居)民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协商主体、利益相关方和居民群众公布协商结果。协商未果的要说明原因。

对于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事项,要经过专题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程序进行协商。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二次协商,或者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跨村(社区)协商的程序,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研究确定。

5、运用协商成果。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确保协商成果落到实处。协商结果达成后,牵头协商的部门或组织应对落实协商成果的事务进行分类,明确责任分工,尽快组织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居)务公开栏、村(社区)网络平台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监督。需要村(社区)落实的事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实施;

应由村(居)民群众自己解决的事项,应组织村(居)民群众自己解决。受基层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协商结果要及时向基层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并及时反馈。对协商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群众,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协商结果违反法律法规的,基层政府应当依法纠正,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务监督机制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民主监督机构,由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向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不直接参与具体村(居)务和经济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1、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1)监督村(居)民委员会落实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2)监督村(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

(3)监督民主理财、“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4)监督村(社区)集体经济负责人和财会人员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

(5)监督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救灾救助款物、扶贫资金、补助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使用情况;

(6)监督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小组长和由村(居)民或者村(社区)集体承担误工补贴人员履职尽责及廉洁自律情况;

(7)监督村(居)民委员会依法执行村(居)务公开制度情况;

(8)支持和配合村(居)民委员会等村(社区)组织正确履行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9)主动收集并认真受理村(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反映。

2、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享有下列权利:

(1)列席村(社区)“两委”联席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居)民委员会会议。向村(社区)干部和村(居)民了解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了解掌握村(居)务决策和管理执行情况;

(2)对村(居)务事项和村(居)民委员会履职情况提出质询,要求村(居)民委员会作出说明和解释。逾期不答复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可申请村(社区)党组织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督促村(居)民委员会答复;

(3)参与制定村(社区)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

(4)围绕村(居)务事项,结合村(居)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村(社区)“两委”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

(5)主持对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及其他由村(居)民或者村(社区)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人员履职情况的民主评议。

3、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履行下列义务: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和处理问题;

(2)认真完成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授权监督的事项;

(3)向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履行职责情况,自觉接受民主评议;

(4)支持村(社区)“两委”工作,不干预村(居)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5)带头廉洁自律,遵守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

4、监督内容和工作程序 (1)监督民主决策。监督村(居)务是否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决策,及时纠正违反决策程序的行为。对应当依法由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而村(居)民委员会不组织召集或擅自作出决定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应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反映,并督促村(居)民委员会及时召开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对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及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监督村(居)务公开。监督村(居)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对公开事项存有疑义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应及时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村(居)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予以答复和处理,处理结果在村(居)务公开栏予以公示。村(居)民委员会未按时答复并处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应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反映,督促落实到位。

(3)监督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对财务支出事项进行审查,未经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的票据,乡镇街道会计代理服务中心或“三资”服务中心不得入账。对有争议的票据,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可提请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社区)集体投资经营情况和集体土地、房屋、山林等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

(4)监督村工程建设项目。对工程从立项、招投标、质量验收到资金预决算及支付等进行全过程监督。主要监督项目立项是否科学、民主;

是否按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

有无随意变更工程设计;

工程建设质量是否合格(可委托专业机构验收);

资金管理和支付是否规范等。对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要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反映。若发现有村(社区)干部违规违纪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要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反映,并协助进行调查。

(5)实施监督程序。

①收集意见。根据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决议事项,围绕村(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或根据上级要求,通过上门走访、个别约谈、议事日、民主会商等形式广泛收集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定监督事项。

②调查研究。围绕监督事项开展调查,了解、核实相关情况,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将工作建议向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反映。

③监督落实。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督促村(居)民委员会落实到位。

通报反馈。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个别反馈等形式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对村(居)民的询问质疑作出答复。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将规范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和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加强基层组织自治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组织、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政法、宣传、农业农村、住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抓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二)做好宣传总结。要利用公开栏、QQ群、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知晓率,及时公开村(居)民关心的事项。加强民主协商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丰富民主协商理论体系,为城乡社区协商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征集展示活动,深入做好挖掘、记录、收集、整理工作,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一批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范本,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乡镇街道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各地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村(居)务监督工作落实情况上报区民政局。

第二篇: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进六龙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健康深入发展,按照《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协会的优势,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万村(居)示范活动”,使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居)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自治能力显著提高,在全市范围内培育、树立一批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促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自主、自愿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作任务

(一)制定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规章

制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计划生育村民公约或自治章程,并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可,体现村民的意志。总结推广计划生育合同管理的有效模式,村民知情自愿与村民委员会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其内容合法、合理、互约,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不得违法增加群众的义务,禁止设定违法的收费、保证金和罚款项目。加强合同管理的监督检查,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村(居)组织网络和阵地建设

建立健全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规范要求的基层组织网络,通过民主选举,健全村(居)协会领导班子,推进村(居)专(兼)职人员队伍与村(居)计生协干部队伍一体化,建立村(居)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自治组织,使计生协会成为群众自治的主要组织载体。按照协会“五有”(既有活动场所、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有文体器材、有服务项目)标准,建立健全村(居)协会会员活动室、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婚育学校等阵地。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服务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三级联创”活动。“三级联创”活动就是把以村为主体的创先活动,向上延伸到乡(镇)级协会,开展创先进乡镇协会活动;向下延伸到协会小组,开展创“五好协会小组”活动。实现上

下联动,三级联创,形成乡、村、组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

(三)发挥宣传倡导作用,有效推进生育关怀行动 村级协会组织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活动,总结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打牢群众自治的思想基础,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育龄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等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会员对协会章程、村规民约、群众自治活动等基本内容知晓率达到90%以上。村级协会组织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救助活动为重点的生育关怀行动,进一步增强计生协会的凝聚力。

(四)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提升依法服务管理水平及时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监督的计划生育事项,定期公开再生育指标申报审批、违法生育处理、“三项制度”落实等情况,公开人口计生相关政策法规、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办事规则与程序以及工作纪律等内容。要有村(居)民能及时反映问题诉求和妥当处理问题的各种渠道,如维权举报电话、阳光服务热线等,同时做好保护群众隐私工作。通过万村(居)示范活动的健康开展,使大多数育龄群众能参与民主评议本村计划生育工作,确保

村民公约或自治章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保护计划生育个人和家庭的权益。村级没有因计划生育问题引起的村民集体上访和严重违法事件,没有违法收费和罚款,没有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无溺、弃女婴事件,无大月份引产,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95%,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的顺利开展,市上成立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协会),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结合本科室工作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并参与督查和评估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杜学宝 市人口委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郑茂萍 市人口委副主任、计生协副会长

安平市人口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党建华 市人口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成员:郑岳邦

市人口委规划统计科科长

王立志 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站长 李永春 市人口委流动人口管理科科长 安淑琴

市人口委政策法规宣传科科长 马 军

市人口委办公室副主任

吕晓燕 市计划生育协会干部

各县(区)人口委、计生协会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牵头,组织领导本地“万村(居)示范活动”的实施,并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制定活动规划

各县(区)人口委、计生协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县(区)示范活动的整体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评估要求与程序,完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相关政策和规范,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经费,切实把示范活动做实做细。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负责组织实施,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积极开展“万村(居)示范活动”。村居民委员会主动为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总结评估验收

省人口委将对各市州“万村(居)示范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验收。市人口委、计生协按照已制定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评估标准进行工作督查和抽查评估,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评估验收以县(区)自查和市上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评估报告,并通报评估结果。

(四)时间安排

1、制定方案,启动实施(2009~2010年)

全面启动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制定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基层群众自治村(居)示范活动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机制;确定第一批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国优县每个乡镇创建一个示范村(居),省优县50%的乡镇各创建一个示范村(居),努力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和水平。

2、调研评估,树立典型(2011~2012年)

确定第二、三批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继续做好基层组织网络建设、阵地建设和建章立制工作。各县(区)对照村(居)示范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进行自查评估,总结示范活动的经验,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坚持标准,注重质量,培养一个,影响一片,树立一批计生工作样板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万村(居)示范主题活动”。

3、总结经验,全面推进(2013~2014年)

评估、审核、上报第四、五批示范村(居)。组织参加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理论研讨会,召开总结及经验交流会。通过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使村(居)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和服务阵地建设提升一个层次,相

关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宣传培训,完善群众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享受服务的自治机制,引导群众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第三篇: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通知

XX市XX区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

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镇属各部门:

经镇政府同意,现将《XX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十三日

XX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

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按照“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综合治理,拓宽工作思路,推进城乡统筹,围绕群众需求,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不断改进完善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整合各村内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起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自治管理”、“自我监督”、“自己协调”等方式,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实施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管理网络

成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镇计生协为中心,各村计生协共同支持的一个创建示范村工作小组模式。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发挥协会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建立健全以协会理事、流动人口协管员、社区民警、计生志

愿者为成员的自治管理队伍。充分发挥计生志愿者的作用,实行“一户一卡”管理。

(二)加强宣教工作

完善村计生办公场所,更新软硬件设施;在村委会制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政务公开一览表等固定宣教阵地;在人口聚居区设立计生宣传牌,公示计生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服务项目;结合“计生协重大节日”、“计生协会员活动”等宣教工作,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三)丰富服务内容

1、开展上门服务。上门服务要做到“四个一”:即登一次门,与育龄人员本人见面;做一次登记,记录育龄人员基本信息;发一份便民册,告知其人口计生的相关规定和办事程序;留一张联系卡,告知其村计生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和服务人员,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2、实行便民服务。各村设立避孕药具和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有药具柜,有专人管理,有登记册,无过期药品。

3、提供健康服务。对流入的育龄妇女,纳入常住人口同服务,定期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免费优生检测以及国家规定的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4、创新关怀服务。积极营造社区人口文化,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关注母亲、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等关怀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

我镇成立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领导小组,以XX村、XX村为示范点,抓好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示范村创建工作;其他村要参照《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二)集中实施阶段

各村计生协本着积极主动、务求实效的精神,按照《方案》要求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地开展工作,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创建工作。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积累总结经验,确保此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三)评估验收阶段

镇计生协对各村的创建工作进行认真评估验收。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采取听汇报、查看档案资料、座谈、走访等形式,对示范村居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村人口计生组织网络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各种职责清晰,待遇落实;

(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公约、协议、承诺书等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并体现大多数村民意愿;

(三)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计生会员集中宣传日等多项宣传,对宣传形式提出新挑战。除了由计生专干进行宣传外,还积极将计划生育户列入宣传人员的队伍,使他们自主宣传。

(四)将村民自治示范村的创建检查工作列入年终考核项目,根据各村情况予以奖惩。

第四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合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合力 打 造 服 务 群 众 体 系 建 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党的十七大根据新形势和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党正是通过基层组织把众多党员集聚一起,组织成有机统一整体,成为有高度战斗力的政党。这是我们党在组织上的优势,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先决条件。基层党组织也是党各级领导组织和领导人员产生和存在的基地和基础,在上级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居于联结、接合地位,因此可以说,没有基层党组织也就没有党。同时,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工作体系中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只能来源于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力量,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广大群众的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对群众的重要“影响源”和信息“反馈点”,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单位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节者,也是维护党的 1

纯洁性、先进性的关键。

一、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长期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性,是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组成、严密完整、高度统一的组织体系。在党统一整体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基础,遍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是执政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站在这个起点上,应对新的形势,推动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忠实的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奋斗。

(一)基层党组织的地位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组织包括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他们所担负的任务职能以及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其中,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机关和指挥中枢,负责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全党的重大问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把党员组织起来的最基 2

本的单位。党的基层组织也是党制定和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党能否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取决于党的基层组织能否提供出制定正确决策的真实材料依据。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最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最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诉求。基层党组织依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各类矛盾和问题,向上级党组织如实反映真实情况,让党获取制定正确决策的基础和第一手材料,使党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另外通过基层组织这一重要环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处在实践的第一线,活动于群众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它在群众中的宣传和执行,才能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否则,一切方针、政策和决议只能是一纸空文。所有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党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能有战斗力。第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来实现。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奋 3

力拼搏,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领导才有坚定的基础。削弱党的基层组织,无异于自毁长城。苏联东欧剧变原因很多,但拥有2100万党员的基层组织在关键时刻软弱涣散,四分五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导致党最终垮台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吸取这一深刻的教训。第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新时期党的任务,稳定社会的社会基础。当前我国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实现经济建设的科学有效发展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基层党组织是实现经济建设直接组织者,离开了它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同时,城市转型、社会转轨、新旧体制转换和过渡,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变更,难免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就可能激化,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影响改革开放大业。基层党组织处于社会基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各种社会矛盾就能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战胜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她忠实地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得到 4

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也是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基层组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人民愿望,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同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领导的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党的基层组织同群众的联系。因为党主要通过基层组织同人民群众相联系、相沟通;人民群众也是通过身边的党员和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在当前社会重大转型发展时期,特别是当前后经济危机时期,党的政治主张、改革政策等,都需要基层组织来落实。贯彻得好,群众就认为党的主张是代表他们利益的,反之亦然。因此,党的基层组织负担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无论是党的主张,还是群众的呼声都必须经过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沟通,他们是党联系群众的基本纽带和桥梁。第五,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组织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新党员、监督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 5

受侵犯,以及吸收新党员、清除腐败分子等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离开了基层党组织,党就是一盘散沙,党员就会各自为政,党组织的战斗力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每个党员,从中央负责同志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党员,都在基层党组织中生活。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党员学习、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党的基层组织对抓好党风建设,保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负有直接的责任,是反腐败的前沿阵地,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起点和基础。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就是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第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 6

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这一表述,凝炼地概括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的7500多万名党员,活跃在370多万个基层组织中。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统一目标、统一纲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供坚强保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离开发展,实现民富国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党的先进性都无从谈起。深入贯 7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 8

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并使之制度化。第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各级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形势任务的变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了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乘风破浪,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重视凝聚人心、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也是党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早在1928年就提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问题,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末,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找准基层党组 9

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引导基层党组织更好地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体人民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是对各级党组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是党的中心工作也是具体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第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做好化解矛盾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 10

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具体目标任务 党的基层组织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这是基层党组织的最基本的职能。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类别、确定具体职能。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十六个字,是十七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新表述,也是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全面建 11

设小康社会阶段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基层党组织具体目标任务做出了清晰、明确地要求。既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12

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始终是一切执政党的中心任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基层党组织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第一线,肩负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责任尤为重大。

二、正确把握服务群众工作的内涵以及新形势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奇迹,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共产党得到锤炼和发展,是各级党组织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执政党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中国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外媒体、理论界和政界争相谈论的主题。

(一)服务群众工作的内涵 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具体体现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包括上级党 13

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在社会实践中,突出表现为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增强党对社会的适应力和回应力,核心内容就是服务群众。第一、服务群众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化和拓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又根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实际,把服务理念引入到党的自身建设中,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内聚力的重要途径,既体现发展的要求和求实的精神,又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因此服务群众是党的宗旨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深化和拓展。第二、服务群众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传统的党建理论偏重于制度管理、思想教育、比较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主要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思维,实行制度化的资源配给制度。服务群众强调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党内服务机制,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反哺机制,通过强化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实现了体制内外的互动、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组织与社会的互动,14

有效地调动和激发了不同层面参与党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群众是党建理论在实践中的新发展和新突破。第三、服务群众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服务”主要通过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政策支持、组织支持、物质支持,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均衡性,增强他们的组织动员能力。“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通过建立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党内关爱机制,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政治和人文关怀,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通过表达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和服务群众需求,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服务群众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着力在党内营造重在服务、重在建设、重心下移的工作氛围,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党与群众之间构建的服务体系和机制。服务群众已成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新载体。第四、服务群众是民主权利新体现。“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是服务群众的内涵从关注群众的民生问题延伸到关注基层群众的民主上来。随着两新组织的发展和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人民群众对生活的需求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寄予更多的期望,党组织服务群众既要关注民生,又要关注民主。群众有了民主权利才能真正幸福,维 15

护和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也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根据群众需求的变化,在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方面将群众的福利需求和权利需求并重,基层在民生问题上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保证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用民主的制度保证民生问题的解决,使基层的实事项目真正得民意、暖人心。

(二)时代的变革与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要求政府从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在政府与社会和市场分离之后,党组织必须以新的方式融入社会,承担起整合社会、主导社会、凝聚社会的职能。第一、经济体制变革给党的组织建设带来的挑战。首先,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形成多元经济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多类经济组织、共生并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格局。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外商投资项目等经济组织涵盖了商业、贸易、房地产、投资等各个领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传统领域中,必须突破原有的结构形式,不断地将党的触角伸向新的领域。其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从共性走向 16

个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被有意识地塑造成高度一致,集体主义观念掩盖了大部分人的个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传统的观念受到挑战,个性逐渐单显。“两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越来越多。党的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变化,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尊重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的工作的有效性。再次,基层党组织的资源配置从分割走向整合。社会的分化导致了资源的分割。在不同类型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由于其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实际占有的可支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政策等)不均衡。越往基层,党组织与其承担的任务和所掌握的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就越突出。比如社区、经济开发区等基层党组织,承载了党和政府大量的事务性和社会性工作,履行着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社会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重要责任,但实际掌握和支配的工作资源,难以与其职责相匹配。与此同时,有些组织的资源却处于休眠状态。资源配置的分割不但造成了资源本身的浪费,也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善资源配置的方式,打破资源分割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第二、社会结构的变动给党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 17

化。就业方式日趋灵活使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的竞争性增强,生存压力日益加大。这一社会背景给党员在社会生活和各类组织中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首先,在部分经济与社会组织中部分党员所处地位趋于边缘化。部分党员在社会与经济结构调整中成为弱势群体,出现了下岗党员、失业党员,甚至有的党员生活发生困难。在部分“两新”组织中,党员从组织中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渠道明显减少,一些党员甚至仅在交纳党费、过组织生活中才感受到自己是党员。党员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单位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所下降。其次,利益格局大调整中部分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有所淡化。一方面,一些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下岗再就业的党员,由于实际利益受损,产生了失落感和牺牲感。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对党员的关怀,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片面强调党员履行义务,忽视保障党员权利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党员对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再次,日益市场化的经济背景下部分党员的先进性相对弱化。有些党员简单地把市场经济的交换规则带到行为取向中来,遇事讲利益、轻奉献,讲回报、轻付出,混同于一般群众。少数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能积极营造鼓励奉献的氛围和条件,不能为党 18

员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广大群众创造适宜的舞台和机会,制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导致部分党员先进性相对弱化。第三、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新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满足不同类型群众的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首先,群众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工作必须考虑如何在经济发展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协调好各种矛盾,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好群众参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如何在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社会进程中,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在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地位,使社会价值观念在多元中保持统一。其次,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需求。传统的行政命令和思想灌输为主的工作 19

模式已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需要。顺应群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利益实现方式的变化,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协调群众利益、融合群体差异、倡导主流价值,是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增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也是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目前我市全力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市积极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探索实施“党内关爱工程行动”,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保障转型发展,努力达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上下功夫。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作为我市70件惠民实事来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方位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建设,仅2010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万多件(包括抗洪),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投入资金和物质合计620万元(抗洪救灾),让困难党员和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和谐在党内关爱中彰显、温暖在党员互助中传递、友谊在城乡结对中增进、力量在党员参与中凝聚,提升了党员的精神愉悦感、事业成就感和心理归属感,增强了党组织 20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构筑“三个平台”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整体合力 所谓“三个平台”是指:完善四级网点,构筑服务网络平台;充实力量,搭建志愿者队伍平台;新建党建联系点,夯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基础平台。这三个平台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整体合力。

1、完善四级网点构筑服务网络平台。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工作,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在健全完善市级党员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各县区也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对本县区服务群众体系建设工作起牵头抓总工作;市直、中省直各党委及所属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县区直、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级党组织都建立了党员服务站或民生工作点。党员服务中心做到了“五有”,即有服务场所、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服务制度、有服务标准。我市现已建立健全市级党员服务中心站1个,新建县(区)级党员服务中心站4个,设立乡镇、街道党员服务站119个,社区(村)党员服务点929个,其它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集贸市场等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民生工作站(点)共103个,形成四 21

级党组织依托服务站点的网络全覆盖,构成上下衔接、立体交叉、功能规范、服务便捷的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网络。各个层次的服务站点开展具有本部门、本行业特色的服务群众活动。在农村开展“堡垒工程”建设活动,在街道社区开展“为民工程”,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全市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09年7月至2010年7月就接待群众达66000多人次,协调并解决了大量难题,最大程度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受到群众好评,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2、充实力量搭建志愿者队伍平台。各级基层党组织特别是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根据党员志愿者不同特点和技术专长,在城市和农村分别组建治安巡逻、卫生医疗、法律、帮教、调解、绿化美化等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把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服务能力强的党员放安排在志愿者服务队长的岗位上。自愿者队伍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章程、工作计划、目标责任制和公开承诺书,年末对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效果进行考评。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借助经济合作组织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平台,推动“支部+协会+农户”的工作模式,坚持专业协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巩固扩大党内扶贫成果、促使党员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建立“带农富农”联系点,开 22

辟了服务群众网络的新领域。工农乡苇塘村把54名党员志愿者按照从事的产业进行重新分类,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和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将村党支部调整为村党总支建制,形成村党总支、专业党总支、党小组、“带农富农”联系点四级村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据调查全市已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659支,人数达2万人,设立便民服务项目3700个。为基层党员搭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平台,资助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3、新建党建联系点夯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基础平台。09年以来市委组织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新建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基础党建学习实践活动和争先创优活动点46个,县区和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活动联系点269个。每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和争优创先活动中,深入联系点开展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现场办公。特别是今年的洪灾期间,党员领导干部更是夜以继日的和受灾群众在一起,嘘寒问暖,帮助受灾群众解决食宿等现实问题,让群众感觉党就在身边。据统计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1337件。按照总体要求,各县区进一步完善了县区级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制度、走访慰问群众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农村干部“七联系”和社区干部“七上门”。龙山区建立了党代表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所属四个社区分别建 23

立“党代表工作站”4个,“党代表接待站”为党代表走进百姓家打开绿色通道。我市积极探索“三结合五必访”活动,即平时走访与集中走访相结合、个人走访与集体走访相结合、入户走访和座谈走访相结合,党员中心户必访、创业创新带头人必访、“四老”对象(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战士)必访、有较大情绪的群众必访和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必访。当好“四员”(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调研员),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区党代表共接待群众769人次,调解群众纠纷37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出合理化建议20条,帮助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办好事50余件,争取物质资金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西安区确立区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一线四点”的工作机制。“一岗双责”即:在抓好分管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抓好分管部门的党建工作;“一线四点” 即:区级领导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社区、一个村、一户非公企业、一名贫困党员群众,引导帮助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工作,教育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弱势群体送去党的关爱。全区共建立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点80个,区管干部联系点140个。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区级领导接待 24

日、领导包案和信访领导小组例会制度,继续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全程包保,确保了全区的和谐稳定。

东辽县在县管干部中开展“真心实意结穷亲”活动,为贫困党员和群众做事实办好事,制定出台了《东辽县开展贫困党员救助活动的实施方案》,分三个类别对农村部分贫困党员和农村部分贫困党员家中的高中生、贫困党员特灾户给予一定的生活救助救济。七一前,在支部集体讨论、党委审查、县委组织部抽查的基础上,对18名在一高中读书的在校学生、234户贫困党员、7户特困党员进行了扶助,共下拨救助金22460.00元。据统计,2009年,东辽县管干部共为困难党员群众捐资6.6万元,捐赠生产生活物质和人民币4.8万元,向帮扶对象提供致富信息上千条。东丰县结合自己实际,创设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扎实开展为民工程,在社区党组织中落实了“心为民想,业为民创,事为民做,利为民谋,忧为民担”为主要内容的“五为民”活动,为下岗经商人员办理无息贷款212万元,安排外出和服国外就业人员3700余人,安置公益岗位人员210人,缓解了下岗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1452个,协助资金513万元,帮助上项目162 25

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启动“党内关爱工程”,创新党内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近年辽源市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实施“党内关爱”工程,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长效机制,有效营造了党内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党心凝聚的和谐氛围,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1.实施政治关爱。首先为全市党员建立个人档案,完成党组织党员信息库试点建设工作,以激励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心理归属感。其次建立健全党组织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经常召开议事恳谈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讨论会,及时向党员传达上级党组织的重要会议、决定和文件精神,通告本级党员的重要事项,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选举等重大活动。2.实施素质关爱。辽源市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因地制宜成立了“流动党校”,坚持集中上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点菜”与“配菜”相结合、发放资料与播放电教片相结合。在农村农忙送技术信息与农闲送政策文化相结合,坚 26

持以“小分队、小喇叭、小黑板”的形式,常年巡回到27个乡镇412个村开展“送课送教”下基层活动。五年来,共培训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达10万多人次。3.实施创业关爱。近年辽源市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力度,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失业党员和非公企业联络协调制度。对城镇下岗人员和农村具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建立党员就业登记台帐,促进1637名党员劳动力获得就业岗位。组织专家为党员创业者帮助制定创业计划,与创业党员结成420个帮扶对子,进行一帮一的跟踪服务。组建“劳务人才维权专班”和“法律工作服务团”,对21名外出务工党员创业提供法律援助,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4.实施生活关爱。辽源市加大实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县财政每年各拿出30万元为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贴,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办法,彻底解决了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两县两区及市直25个党委也分别设立党内帮扶专项资金,采取党费拨付、财政支持、党员志愿捐款和社会筹集等方式,扩大党内帮扶基金规模,使资金额度比上年增加25%帮扶贫困党员,09年以来开展党内捐助救济546次,参与党员19056人,捐助资金128.6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党内扶贫资金的收益人数达2856。为236名贫困党员购买了养老保险。东丰县综合运用四种筹集方式,在党内扶贫基金基础上又创 27

建了党内扶贫致富基金。东辽县各基层党组织层层设立党内扶贫基金,每个基层党委都建立了5000元以上的帮扶专项资金,并确定专人管理。对因灾、因病及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党员家庭按低保政策规定的条件及时给予适当救助,县财政按人年平160元的标准,将配套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对建国前入党的无固定经济来源的老党员给予固定生活补贴。同时成立党内关爱基金理事会,对县以上组织帮扶慰问贫困党员资金、县级留存党费划拨的专项资金、政府补助资金及社会力量捐助资金等进行有效整合,确保每年落实县党内关爱基金不少于30万元,并指导有条件的乡镇、村和企业设立党内关爱基金,分级、分层次筹集党内关爱资金,开展党内关爱活动。近两年来两县累计慰问帮扶党员5346名。5.实施情感关爱。辽源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基层,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做到“党员遇到热点难点问题、遭受天灾人祸、发生矛盾纠纷、生活特别困难、寻求致富帮助”等难题时“五必访”。村村建立的“党员谈心室”,不断完善谈心制度,邀请老党员轮流值班,接待党员群众,搭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坚持基层党组织给党员寄送“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制度,利用党员信息平台,以短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温馨祝福和节日慰问,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8

(三)强化工作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教育干部、引导群众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切入点。目前出现的党群干群关系问题,主要是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引起。因此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中必须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多让党员干部进农家门槛,体验老百姓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做群众的好朋友、贴心人;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干部对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帮助群众对政策的全面理解,帮助老百姓出点子、找路子、挣票子,避免“政策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的意见却越来越大了”的现象。1.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全市各级党组织把走访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将其制度化、经常化。每逢元旦、春节和七一等重要节日,各级党组织都要结合实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做到“四落实”,即:帮扶的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的人数要落实,走访慰问的时间要落实,慰问帮扶人员落实,慰问经费、物质落实。市领导把帮扶工作时刻挂在心上,每年“七一”和“十一”,市委领导结合党内创先争优之际,重点走访慰问了那些生活上遇到困难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获得过其他各种光荣称号的党员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老工人、老党员。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对新中国成立前 29

参加革命工作的“三老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全市共投入慰问金38.85万元,对403名老干部、125名老工人和402名老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2009年7至2010年7月年全市各级党组织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走访慰问达23615人次,市委组织部共向东丰县、东辽县、龙山区、西安区等29个市直属党委统一下发了33.5万元党内帮扶专项资金。

2、拓展结对帮扶途径。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组织全市有能力的党员、有致富项目的党员与贫困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项目、帮资金、帮技术,保证其尽早脱贫致富。县区普遍开展了“双结对三帮扶”的活动,即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城市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子,帮扶工作、帮扶生产、帮扶生活,达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目的。市公安局开展每名党员民警联系一户困难群众活动,党员民警每季度至少走访慰问一次联系户,并向群众送达“民警互信联系卡”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市教育局党委在认真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同时,还实施了针对普通高中家庭解决困难学生的救助政策,使千家万户都能从中受益。市民政局等部门把结对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帮生活和帮就业上,制度了包保责任制,保证了包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今年以来。全市广大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 30

帮扶对子15800个,帮助贫困学生1722名,捐款192万元,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1万多件,7600名党员创建了就业技能培训,其中已有1527名党员实现了再就业。

3、完善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具体分为岗位性承诺、公益性承诺和服务性承诺,认真履行好党员职责。号召每名党员每年为群众办一至二件切和实际、集体可行的好事实事,并张榜公布。按照“按需设岗、因事定岗、志愿择岗、群众认可”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岗位,采取党员自主申报和组织按排结合的办法选择岗位,并定期组织群众代表开展“承诺”活动。一年来,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向群众作出承诺9630个,已践诺8175个,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问题,各级基层党组织结合部门实际、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群众服务活动,方便了居民生产和生活。与此同时,辽源矿业集体党委郑重承诺:决不让一名生活困难党员失去救助,同时为370多名生活贴别困难的党员建立了档案。

(四)发挥部门职能,开展特色服务 各基层党组织结合部门实际、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服务群众活动,方便居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市社保局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 31

队,深入城市、农村基层宣传社保政策,为群众现场办理参保手续。市就业局党总支在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设了18个群众服务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再就业。市卫生局党委多次组织送医送药活动,免费为群众进行体检,免费为儿童接种疫苗。市教育局党委在认真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还实施针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救助政策,使千家万户都能从中受益。市农业局组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多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6万多人。辽源矿业集团开展了“当官不忘老百姓和两为两做”主题实践活动。辽源供电公司党委开展“三让三不让”活动,充分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各县区还开展了“进百家门,做群众贴心人”活动,“千名党员干部包千户扶贫”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星级示范户”评比活动,在社区党组织中落实“五为民”活动等,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五)实施培训,增强造血能力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施管用易懂的职业技术培训工程,变单纯的“输血”为多元“造血”,以新的思维和理念推进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深入。东辽县利用去冬今春农闲时机,开展“阳光工程”、“送科技、送温暖、送政策”等活动,组织科普 32

大集13次,开设“科技之光”电视专题栏目8期,举办专场报告会13场,编印并下发各种技术资料和致富信息宣传的及科技宣传单25万份。龙山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辅导+实地观摩”、“协会培训+个别指导”、“远程教育+自我实践”等多种培训方式,用科学理论教育农民、用先进技术培训农民、用致富项目带动农民,努力使每位农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和一名致富本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创业型”、“科技型”农民。还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党员创富技能培训站点28个,服务培训面达到了农村全覆盖。全区各村党组织累计组织各类种植、养殖培训班230次,培训人达4500余人次。西安区深入“创建无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党支部”活动。举办大、中、小型就业对接会130次,举办电器维修、汽车驾驶、机械制造、厨师面点、美容美发等技术技能培训58次,举办创业培训32期,累计培训6100人,共安置2万人就业。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此外,针对困难党员家其子女就业难的问题,区委组织部开展了“点亮青春”活动,免费为173名困难党员家庭子女提供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困难家庭子女就业难的问题,再就业取得新的进展。

(六)设立专线,开展咨询服务 2009年初,我市在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的基础上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热线,东丰县、东辽县、龙 33

山区、西安区的“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也同步开通。努力搭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桥梁,畅通党员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12371”党员咨询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党员更加充分地表达个人意愿,有烦恼可以向组织倾诉、有困难可以向组织求助、有喜悦可以向组织分享,做到党员“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困时有人助”,让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学习贯彻执行党章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参加组织生活、党籍党龄方面的咨询服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党员履行义务、保障权利方面的咨询服务;党的建设其他方面工作的咨询服务;寻求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的咨询服务;听取党员的情况反映、意见建议等。党员在任何一地区直接拨打“12371”电话,系统将根据来电号码接通本地区党委组织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市委组织部结合辽源实际,从五个方面汇编了《辽源市服务党员工作相关政策信息》,共27项内容,为党员提供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和保障权利、履行义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党员服务热线设立后,全市共受理党员关于政策法规、组织关系接转、参加组织活动、党费收缴和管理等方面的咨询135件,党内信访24件。东 34

丰县则以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依托,结合本县实际在所属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172部群众服务热线电话。并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了电话号码,拓展了党员服务热线的功能。

四、我市全力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明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升,坚持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活动,基层党组织“三力”明显增强,坚持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基层民主建设有力推进,坚持用过硬的手段抓党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机制不断完善。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转型期发挥好服务群众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调查访谈中我们感到,基层党组织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上能够积极动脑筋主动想办法,做了许多工作,也得到广大群众认可。但常常是就事论事多、被动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任务多,更多的是把服务群众当作是具体事务性工作。在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的理念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个别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理念上,没有从根本上实现 35

从“我们要群众干什么”的指令性角色到“群众要我们做什么”的服务性角色转变。在组织群众服务活动的过程上、在方式方法上还比较滞后和单一,有时摆不正位置。同时也没有深刻认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过程是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过程。在运用服务群众的方式上,缺乏高立意,好创意,在把服务群众与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组织的基本政治功能紧密联系起来方面,缺乏一种政治自觉。作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书记,需要自觉把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放到扩大党的影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的事业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可以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满足基层社会生活需求,同时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教育,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党的影响的过程。党组织如果没有服务对象,自身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在服务群众问题上,基层党组织只有摆正位置,才能拉近与基层群众的思想距离与心理距离,才能在双向互动中争取双赢的结果。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上还不够有效。譬如在开展社区服务时,基本上还是把党组织和居委干部当作服务提供者、把居民群众当作被服务对象的思路和做法,没有实现从“政府出资、居委搭台、群众看戏”到“社会出资、居委搭台、群众唱戏”的转变。有时在工作态度上缺乏耐心,在方式方法上显得生硬,认为反正是为群众 36

办好事,管他理解不理解,在做法上采取“拿棍子把群众赶进天堂”的态度。上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对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变捷、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社会十分不利。基层党组织要生存、要发展、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弃旧迎新,更积极、更主动地推动领导方式尽快转移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轨道上来。

(二)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够周延覆盖不够全面 党对社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党延伸到社会领域内的基层组织来完成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越具有周延性、组织体系越健全完善,越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党组织对社会的覆盖面也就越广,相应党对社会的领导控制也就越坚强有力,越能够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出现许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等一些新兴的社会领域。能不能保证党的组织向这些领域的渗透,能不能保证党的工作向这些领域的拓展,将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实现,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目前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农村、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也正在构建中。但是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缺乏周延性,还没 37

有完全覆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层面,许多应当设立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域,还没有及时设置或者还存在着死角,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覆盖还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状态。

(三)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网络合力不强 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认识不高,没有把信息建设作为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手段来抓,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还没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还有的地方和部门认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没有直观、可以借鉴的活生生的成功经验,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存在畏难心理,不敢大胆探索。个别地方信息平台建设不够。由于认识上存在模糊和财力不足、人才匮乏、缺少经验等原因,导致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和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和部门专网建设还没有完成,发展不平衡,在网页设计上缺乏新意,不能满足不同群体人员的多样化需求;信息的更新、调整、充实不及时,不能吸引大量党员群众的访问和下载,造成网页访问浏览数量低下,党建活动以及党建信息资源使用率不高。还有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既需要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使用和维护,又需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网络知识的专 38

业技术人才。而由于组织工作具有工作任务繁重、原则性强、保密程度高的特点,与网络开放程度高、虚拟性强、随意性大的特点相左,许多基层组织工作干部对网络接触不多,有的老同志甚至很少上网,对网络的了解不多、不深,对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不知、不懂、不会的现象,尤其是缺少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复合型骨干人才。

(四)部分基层党组织“三项制度”落得不实 从2008年开始,全市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委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做深做细做实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三项制度”是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落实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三项制度”重视不够的现象。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接访走访群众在客观上固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没有将“三项制度”作为基层党建的生命线去认识,没有站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的高度去落实。认为“三项制度”只是一个新名词,是“形式”;有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去深入研究“三项制度”的内涵,甚至部分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对三项制度的要求还不明确;有些基层党组织落实“三项制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主动接访走 39

访群反而带来出很多问题,接待群众随意性强,走访群众不经常,反馈意见不及时,记录不规范,在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时存在主动服务少,被动服务多的现象。其次从形式上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固有的工作方式急需改变。在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中,没有对村干部坐班的要求,村干部更没有坐班和值班的习惯,工作缺乏规律性和约束性,接待、走访群众全靠个人素质。群众有事也习惯于在赶场时找村干部,或者直接到村干部家中,有时甚至在田间地头就“口头解决”。对照“三项制度”要求,村干部固有的工作方式与新的要求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地方,需要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逐步加以改正。再次在落实上,基层党组织职权和能力有限。落实“三项制度”,核心在解决问题。但基层职权缺乏相应的行政权利,特别是在遇到项目建设、产业开发、房屋拆迁等引发争议问题时,只能起到劝说、引导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存在“无权办事”的现象,许多群众更愿意直接找基层以上党委政府办事。此外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服务群众的能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班子不健全,甚至长期没有书记,组织生活陷入瘫痪;有些党组织缺乏号召力,缺失党员活动带头人,没有凝聚党员的核心;有些党组织畏难情绪严重,办事既碍于“面子”,又没有好“法子”,服务群众无从谈起。第四从效果上,服务群众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课题组在调 40

研的过程中,发现70%的基层党组织在落实“三项制度”的过程中都存在服务深度不够的问题。有些基层党组织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只停留在解决矛盾纠纷、申请贫困补助的简单层面,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开展土地流转、转移劳动力等方面工作开展的不多,带领群众致富的效果不明显;有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在思想上引导群众,相关政策和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和阐述,在工作中方法简单粗暴,言词缺乏考究,给群众留下不良印象;有些基层党组织敏感性不强,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好苗头时麻痹大意,没有及时予以制止,以致事态扩大时手忙脚乱。

(五)有些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党的十七大对基层组织的设置于功能作了新表述,但是,现在许多基层党组织对自身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对自己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模糊不清,更对如何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感到无所适从。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绝大多数具有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热心和热情。出于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和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他们在基层服务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做了许多工作,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这个距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不是依靠基层党组织单方面主观努力所能解决的。从基层党组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来说,他们要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41

完成行政事务工作,同时还有一些条线政府组织布置的任务。这在客观上造成基层党组织缺少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群众工作,也导致基层党组织呈现出明显机关化趋势,蹲办公室的时间多,需要交付各种汇报材料和报表多,而他们主动走访群众、服务群众则受到很大制约。对于各类评比材料,他们颇为反感;对于诸多文字材料总结,他们疲于应付;对于有关部门发放的要求、职工居民填写的调查问卷,他们感到为难,有时甚至宁愿自己代劳。他们感触最深、要求最强烈的是,希望上级党组织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把握群众的真实需求;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多给他们自主支配的时间和主动实践的空间。从基层党组织领导层情况来看,尽管整个队伍平均年龄有所降低,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但与上级党组织对其工作要求和居民群众对其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全市51个居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年龄看,48-55岁占70%以上,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效率。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甚至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希望充实新生力量。例如选派一些年轻的干部充实到基层,可以凭借熟练运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站。了解基层有何需求、对今后建设有何建议、对当下有何不满等,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站论坛上体现,通过 42

“书记在线”与群众进行交流。其次从学历层次看,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多是高中、中专或大专水平,知识结构相对老化,思维方式较为滞后,制约了他们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对基层党建和社区及农村基层建设要求的理解。因此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实务工作能力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第三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资源不足。“利用共建单位的资源,为居民服务”等形式很好,但总体而言,资源不足。“手里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有资料显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群众工作做得好,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有资金方面的有力支持。在社区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街道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干部的收入、办公经费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拓展资源渠道的能力不足,因而开展社区活动常常陷入“有心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例如党员活动经费、志愿者队伍经费等依然捉襟见肘。个别社区党组织对于应以服务社区为重点体现自身价值认识不清,处处以领导者自居,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力。在农村一些基层党组织将“推动发展”理解为推动单纯的经济发展和增加物质财富的积累过程,没有将其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些非公有制 43

企业的党组织认为“促进和谐”就是要一味以损害职工利益为代价对企业主迁就退让,而不是去努力寻找党组织、职工群众和企业主三方利益的结合点等。

(六)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机制不完善 党的基层组织负有对所属党员进行领导、教育、管理、监督的义务和责任,党员队伍建设能不能搞好,党的基层组织是第一责任人和第一道关口。在对党员的管理方面,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对所属党员疏于管理,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日常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常常把党员发展进党组织以后,让其自然自由生长,不去关心他在党内的学习和生活、党性锻炼修养、能力素质培养和提高,常常是新党员入党有一股热情,过一段时间后就与其他群众没有多大区别了,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得不得巩固和提升。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党员的思想、构成、任务、作用以及行为特点等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多数时候党员教育管理相对滞后,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沿用的还是传统模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事业单位改制的推进,大量离退休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涌入街道社区,按照旧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党员已经行不通了。过去,党员从参加工作、入党到离岗退休回家,都由“单位”管理。如今,大量党员回到居 44

住地,由所在辖区的街道社区管理。大中专毕业待上岗党员、复转军人党员、进城务工党员等也都大量涌入社区。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城市基层的领导核心,承载的社会建设、党员管理等职责越来越重,面对的考验越来越多,对抓紧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

(七)党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 如何更好更快地解决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内容和方法问题,是对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大考验。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方式、活动方法上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和影响。党组织活动主要是开开会、念念文件,“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过多地强调任务与责任,而忽视实际困难和问题;党组织对党员过多地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创建载体时,容易就事论事、搞“单打一”。这种封闭运行、内容单

一、繁琐低效的做法,体现了管理型党组织的特征,即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以行政命令和发号施令为主。然而今天,这种做法却难以适应群众对多样、开放、高效服务的新需求,也不利于完成党领导的事业。在工作方法上作为“班长”的党组织书记,有的凭老办法老经验办事,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束手无策;有的虽然任劳任怨,跑的路多、出的力多,但思想观念陈旧,开拓精神 45

不足。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从感情上疏远群众、思想上害怕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甚至处于“失语”状态,既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回去。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长此以往,将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的执政基础。有的基层领导追求个人名利,心态浮躁,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数字工程”。致使部分党员对党的信心发生动摇,组织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松懈,对党的工作不关心、不热心、不积极、不认真,不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全力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合力的思路 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与探索、是一项新实践,不可避免地遇到改革阻力和工作难题,必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推进。

(一)积极应对城市转型的挑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表达群众利益的前沿阵地优势 基层党组织如何准确把握群众利益的特点,不断探索服务群众表达群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是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问题。46

第一,城市社会的深入转型要求基层党组织及时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利益关系呈现平均化和低水平的特征,党组织可以运用行政手段较为容易地把社会利益整合起来。而在当今城市社会中,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细,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差异较大,表现出利益格局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在新形势下,城市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应对社会转型对党的群众工作的各种挑战,重视群众利益诉求,自觉充当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第二,转型时期的突出社会矛盾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利益诉求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机遇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和充满风险的“矛盾凸显期”,能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关键是要解决好人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成为群众利益的协调者,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有效疏通各种利益冲突,实现各方权利诉求,切实在利益冲突中实现和谐。基层党组织又要努力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正确区分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积极回应和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使党的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第三,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对以马克思主义 47

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一定冲击,要求基层党组织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支撑其国家秩序和社会整合的精神支柱,所以任何统治阶级都很注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占领。城市社会的深入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给我国民众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普遍更新和价值多元之间的激烈碰撞,一些西方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思想等开始占领人们头脑,党意识形态的传统阵地受到冲击。在资讯日益发达,内外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整合人们思想,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领地位,是对党执政合法性的严峻考验。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发挥社会控制功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对党员进行先进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通过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从而实现党对全社会的思想文化的正确引导。基层党组织也必须利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使矛盾得到解决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基层党组织还必须对社会危机实行有效控制,现代社会这一优势在应对社会危机时表现得尤其明显。第四、城市社会的深入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致使社会矛盾趋向复杂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激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及时维护社会稳定。城市社会的深入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在深层次上看是一种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不可 48

避免会造成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存在,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带来许多新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化越来越明显,而同时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使得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变得开始怀疑改革、怀疑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甚至对党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产生质疑。因此基层党组织既要负责发展的责任,又要保护人民群体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为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五,社会转型直接冲击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基层党组织必须从维护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高度确定其要承担的功能,紧跟时代步伐,巩固执政之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首先要发挥政治引导功能。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自觉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而奋斗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其次党的基层组织要善于在不依托行政权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发动和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实现党的纲领。同时还要教育和管理党员,发挥吸纳和培育社会精英的功能,既党要管党又要从严治党。要教育培养好党员队伍。在思想政治上有坚定 49 的理想和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并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性;在业务能力上,要掌握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本领,具有为增强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实力。再次党的基层组织要把群众中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组织中来。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发现人才、关心人才和培养人才,把各种精英人才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最大限度地吸收进党的队伍中。在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和其它部门举荐优秀人才,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为党、政府、社会集聚人才,输送干部的重要基地。第六,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进民主建设,发挥服务群众、表达群众利益的前沿阵地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因此协调和表达群众的利益,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民众利益诉求提供更多的渠道。就党内民主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内的一系列民主制度,如党内民主决策制度、民主选拔和评议干部制度、党内重要事务的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常任制度。就人民民主而言,党的基层组织还必须积极地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和公共参与的发展。一般而言,公民以非政府组织或团体组织为中介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要比分散的个人行为更为有效; 50

第五篇:村民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寺政字[2010]16号

寺湾镇人民政府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的重大作用,加快形成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协会参与为动力的群众自治格局,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少生快富的能动性,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现就加强村级基础建设,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镇负责、村为主、1组配合、户落实”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按照“强基固本抓基础、规范建设促管理、综合治理上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基层网络阵地建设、台帐资料规范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任务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和“三无”创建活动,规范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不断提高基础工作水平。重点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实施以队伍、阵地、台账三大建设三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工程,力争到2011年,全镇自治合格村总数达100%,其中群众自治模范村达到80%以上。

2010年目标任务:90%以上的村达到群众自治合格村要求,40%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村要求;

三、基本要求

(一)群众自治一体化。村民委员会要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围绕自治章程、合同管理、村务公开三个环节,努力构建“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一体化自治模式,提高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水平。

(二)队伍建设网络化。在村两委班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村计生专干、村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信息员和村民小组长四支队伍建设。

(三)阵地建设标准化。村民委员会要按照镇上统一要求和“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好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人口理论学校等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坚持面向群众、方便群众的原则,配齐配好人员和设施设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阵地的管理与维护,充分发挥阵地的宣传、咨询、服务功能和作用。

(四)台帐建设规范化。村民委员会要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即:记好一本工作记录、填好一本信息报告、建好一本已婚育龄妇女台帐、落实一套流动人口报表、收集好每个育龄群众在实行在实行计划生育中的意愿和要求,抓好台帐建设,使台帐登记及时、填写规范、信息统计与报送准确无误。全面建立定期随访、定期核对、适时监测的工作制度,确保统计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台帐建设和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五)技术服务优质化。村民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开展人口理论、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奖励扶助政策,少生快富和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提高其实行计划生

育的自觉性。以落实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积极推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使已婚育龄群众及时落实安全、可靠、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六)合格村管理科学化。按照合格村标准,制订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规范,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建立村、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将村党政一把手、村计生专干和信息员职责完成情况与工资补贴挂钩,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使村级组织切实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计生协会的作用,发挥党员、团员、会员,信息员和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作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根据工作实际,将村民委员会分为自治模范村和自治合格村两种类型实行分类管理。对未达到计划生育自治合格村标准的村纳入重点帮促范围,进行重点帮促指导,加快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进程。

四、组织保障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村要把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和村级基础建设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坚持支书,村长亲自抓负总责,长效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各计划生育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部署,全力支持群众自治建设活动。镇党委、政府将把创

建活动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考核评估。对创建的自治合格村、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整体推进,全面实施。寺湾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2日

下载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体提升基层治理自治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镇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全镇农村污水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补齐我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

    推进基层自治

    推进基层自治,保障人民权利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基层群众自治村活动的实施方案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关于“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基本原则......

    阳关镇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实施方案

    阳关镇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镇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建立完善“两委负责、群众为主、协会参与、奖惩推动”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新机制,全面提升计划生......

    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目标

    X发﹝2011﹞17号XX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目标各村委会: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实现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的重要途径,......

    某市关于推行近邻党建工作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

    某市关于推行近邻党建工作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县乡镇卫生院整体提升工作纪实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绘就新蓝图,改出新天地--**县乡镇卫生院整体提升工作纪实——简介篇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东连郑汴,西通长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