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1 —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扩就业、促创新及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引导、支持我县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博罗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8〕43 号)以及《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惠市委发电〔2019〕6 号)、《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修订版)的通知》(惠府〔2019〕12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全民创业战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拓宽投资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的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罗浮新城·康养基地·大学小镇”、博东高铁新城、东江高铁新城、铁港经济圈等重大平台和重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县内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建设和经营。
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罗浮山管委会、各镇(街)和县直相关单位配合。
— 2 — 2.加大全民创业财政扶持力度。从 2019 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博罗县财政扶持全民创业发展资金 400 万元,逐年提高,采取贷款贴息、无偿奖补等方式对县内新成立三年内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进行扶持。
责任单位: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
3.设立县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首期投入 2000 万元、到 2023年达到 1 亿元,探索组建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领域具有成长潜力的项目,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型民营创业企业。以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吸引优秀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在我县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金融工作局、中小企业管理局配合。
4.实施创业鼓励计划。5 年内引进 150 名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国内外人才来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 3 年内可申请一次性贷款利息发生额 20%的贴息补贴,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财政局配合。
5.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一体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推进省级、市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创业孵化补贴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按实际孵化成功户数发放每户不超过 3000 元的创业孵化补贴。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国家级培育单位)和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
— 3 — 别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 100 万元、60 万元和 50 万元。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财政局、科工信局(商务局)、中小企业管理局配合。
二、实施财税优惠战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6.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我县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依法办理各项税收优惠。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100 万元(含 100 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 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按期纳税有困难并符合税法规定的企业,可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延期最长不超过 3 个月缴纳税款。在出口退税指标充裕的前提下,对单证齐备、信息齐全、审核通过的民营企业应退税款加快退税审批进度,做到应退尽退。民营企业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符合政策规定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责任单位:县税务局牵头,县科工信局(商务局)、财政局配合。
7.减免行政性收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免征 39 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省、市、县级收入。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规定,减免相关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免征收企业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
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房管局、公安局、税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罗浮山管委会、各镇(街)配合。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 4 — 8.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600 万元,资金额度视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逐年提高,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配套以及县委、县政府要求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其它事项等。
责任单位: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
9.推动转型升级。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200 万,大力支持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并在博罗县内注册并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完工下一年起连续 3 年,县财政按照《博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博府办[2015]6 号)、《博罗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2017 年修订版)(博科工信〔2018〕110 号)等相关扶持措施给予奖励。用好各级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现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节能降耗、信息化、外经贸等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对民资项目特别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核心基础技术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扶持政策,改造提升中医药、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优势传统产业。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中小企业管理局配合。
10.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对获得国家认定为工程中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 30 万元;获得省级认定为工程中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 20 万元;获得市级认定为工
— 5 — 程中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 10 万元。建立健全政府、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支持我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技成果激励政策,对新荣获国家科技“三大奖”、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一次性奖励 20 万元;对新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专利金奖、广东专利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 10 万元、10 万元、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 10 万元、5 万元资助;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的企业(指首次认定)给予资助 10 万元,重新认定的企业给予资助 5万元。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财政局、中小企业管理局配合。
11.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根据企业需求和产业聚集情况,统筹规划全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明确平台建设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5年内搭建 5 家民营企业科技服务平台;推动行业自主研发,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电子信息研究院、中医药研究院等产业公共技术研究院;加快科技孵化器群建设,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源头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通过认定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县财政扶持奖励 20 万元;通过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县财政扶持奖励 50 万元(对曾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已获得奖励 20 万元的,只奖励 30 万元)。新型研发机构还可按照不超过近3 年投入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购置经费最高 25%的比例申请扶持,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包含已获得的奖励额度)。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财政局、中小
— 6 — 企业管理局配合。
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2.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创新平台建设。县政府对新获评(评审通过之日起两年内)中国驰名商标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 100 万元奖励,对新获评(评审通过之日起两年内)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含农业类)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 15 万元奖励。积极培育我县民营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和省、市政府质量奖。对以自有品牌出口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国)境外获得专利授权、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的费用给予支持。推进质量强县和质量创新平台建设,县政府对评审合格新纳入博罗县质量创新平台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 20万元补助。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中小企业管理局、财政局、科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配合。
13.加大对民营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对营业收入 10亿元以上(农业类企业 5 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道路、车站、公交线路、广场、公园、建筑等公共资源可根据企业申请以企业名称进行命名。允许本县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名称直接冠以“惠州市”、“惠州”市名或“博罗县”、“博罗”县名,不受注册资本数额限制;对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以上(农业类企业 3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支持其使用不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以及区域公用品牌的民营企业,在高速公路或其他交通要道设置公益性广告牌,滚动对企业进行形象展示和宣传。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
— 7 — 播电视台,各镇(街)配合。
五、实施金融带动战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14.建立银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我县金融工作联席会议,按季度对县金融运行情况和金融监管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金融服务指导意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量。建立银企合作机制,组织政银企对接会,加强宣传金融信贷政策,开展企业融资培训,引导中小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种融资产品和方式,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真正做到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
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牵头,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科工信局(商务局)、人民银行博罗支行配合。
15.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设立县财政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县财政安排 5000 万元与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减免税条件的担保机构获得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责任单位: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县金融工作局、财政局、税务局配合。
16.扶持企业上市。扶持民营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推进民营企业利用天津股权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股权交易平台进行股权融资,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依法发行企业债券、集合票据、可转换债、私募债等市场化手段融资。对拟上市民营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奖励,上市成功的企业累计可获得 1000万元奖励。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区域场外交易市场实现股权融资的民营企业,经审核确认后给予最高 100
— 8 — 万元奖励。支持博罗籍企业上市回归。外地上市公司注册地和纳税地均迁入博罗,且符合产业导向的,视同县内新上市公司享受同等待遇,并给予不超过 10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地方贡献特别巨大的可“一事一议”。
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县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中小企业管理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博罗支行配合。
17.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银行主动让利,降低融资成本;除银团贷款外,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单户 500 万元以下的贷款转贷服务,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牵头,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博罗支行配合。
18.探索开展物流金融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全景式供应链融资方式,发展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代客结算、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等新兴业务,开展以结算及融资配套的延伸金融服务。用好市、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物流金融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和物流园区、公共仓库等基础建设,推动我县金融业、物流业与制造业“三业融合”。
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牵头,县科工信局(商务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人民银
— 9 — 行博罗支行配合。
六、实施市场拓展战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19.帮助民营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产品展销会,为民营企业提供参展平台,开拓国内外新兴市场。对民营企业参加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大型展销活动给予资金支持或补助。支持民营企业进驻省外广东商贸城、名牌名品贸易中心,在省外设立产品直营中心。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县财政局,各镇(街)配合。
20.创新商业模式。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合作,为民营企业展示形象、开展电子商务搭建平台,帮助民营企业产品在国内外主流电子商务平台推广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博罗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及服务中心的作用,引进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商,为民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培训、咨询、技术、金融、物流等服务。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中小企业管理局、各镇(街)配合。
21.降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准入门槛。规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作,构建公平竞争的招投标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增加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机会,在满足机构自身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面向民营企业的政府采购预算额应占预算总额的 30%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 60%。中小微民营企业无法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除外。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展改革局配合。
22.加大出口信保。加强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适当降低平均保险费率,提高理赔速度,缩短理赔时间;加强出口信用保险知识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扩大信用保险对民营经济的渗透率;鼓励银保合作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金融工作局、中小企业管理局、财政局配合。
七、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23.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 50 万元作为县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经费,重点用于培养大中型企业经理人、“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经理人以及优秀民营企业家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进入各级党校、高校和国内外名校培训,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素质。
责任单位: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县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配合。
24.鼓励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民营企业成功引进的院士、省级突出贡献专家、拥有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省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按照市“天鹅计划”政策规定,予以奖励。对引进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工作合同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博罗县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规定的通知》(博府[2014]12 号)规定标准,由县财政给予五年每月发给特定津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硕士、博士培养点。建立博士、硕士见习基地的,最高可申请 10 万元启动资金。建立高层次人才登记备案制度以
— 11 — 及高层次人才跟踪服务制度,构建“一口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办结”的服务机制,协助办理落户、创业、住房、医疗、社保、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手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工信局(商务局)、公安局、房管局、教育局、财政局、中小企业管理局配合。
25.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技能人才积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认可度,对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按有关政策给予相关奖励。对新建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在获得市财政资助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 1:1 的资金配套经费资助。加强技工院校与民营企业共建技能培训专业和课程,对院校新开设的紧缺型专业、特色专业给予一定补助。积极向民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宣传职称评审政策和办法,畅通民营企业专技人才职称评审渠道,做好职称评审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业技能人才鉴定工作。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科工信局(商务局)、教育局、财政局、中小企业管理局配合。
八、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26.设立强企壮企扶持资金。本《意见》实施后,对第二产业的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5 亿元以上且该企业在本地纳税额占其本地营业收入 4%以上的,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县政府给予奖励,其中突破 5 亿元的奖励 50 万元,突破 10 亿元的奖励 100 万元,突破 50 亿元的奖励 300 万元,突破 100 亿元的奖
— 12 — 励 500 万元,突破 500 亿元的奖励 1000 万元。第一、第三产业(不含房地产行业)的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5 亿元、10 亿元、50 亿元、100 亿元和 500 亿元且本地纳税额占本地营业收入 1%以上的,县政府按相应档次奖励金额的 50%执行。
责任单位: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统计局、中小企业管理局、税务局、财政局配合。
27.发展总部经济。扶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土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吸引外地优势民营企业扎根博罗,形成一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关联带动力强、发展层次高的总部企业。支持国内外企业在博罗县设立总部,经市认定为总部企业的,按照《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惠府〔2014〕1号)规定给予总部企业落户奖和经营贡献奖。总部企业落户奖按企业上年度在我市纳税市、县分成部分的 50%计算,综合型总部每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职能型总部每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 300 万元。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按企业上年度在我市纳税市、县分成部分相对前一年度增量的 30%计算,综合型总部每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职能型总部每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 300 万元。
责任单位: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金融工作局、税务局、财政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各镇(街)配合。
28.支持兼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合资合作,增强资本实力;通过参股、联合、独资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并购、重组、合资等方式进行扩张,实现集团化发展。符合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兼并重组建设项目,确实需要扩大新增建设用
— 13 — 地规模的,优先解决用地指标。
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科工信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自然资源局配合。
29.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符合省优先发展目录和集约用地要求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 70%执行。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企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要求和省、市、县有关“三旧”改造政策,参与“三旧”改造。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镇(街)配合。
30.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围绕我县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中下游及关联产业,促进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合作配套,着力构建纵向拓展延伸、横向关联配套的产业网络。各重点园区规划一定区域,让民营企业进园集聚发展。根据各镇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民营企业传统优势及博罗发展新形势,规划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镇,实行“一镇一策”,每个专业镇培育形成 1—2 个特色产业、名牌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在获得市财政专业镇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 1:1 的配套资金推动专业镇的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科工信局(商务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街)配合。
31.引导中小微企业上规模。建立“小升规”企业数据库,将数据库内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省、— 14 — 市、县优惠政策对数据库内企业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统计局、财政局,各镇(街)配合。
32.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简化登记程序,个体工商户工商注销登记和企业工商设立登记可合并办理。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及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记载于公司章程,并按照约定履行出资义务。转型后企业可沿用原名称、字号和已获得的有关许可证(审批)、资质、荣誉,实现延续经营。停止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实行年报公示制度。转型后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符合税法规定减免条件的,可由纳税人提出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申请。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税务局、财政局,各镇(街)配合。
九、实施公共服务战略,优化民企发展环境 33.大力转变中小企业管理局职能。科学制定民营企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有关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指导、支持社会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等服务,真正成为
— 15 — 民营企业服务之家。
责任单位: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各镇(街)配合。
34.鼓励企业诚信经营。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行诚信示范企业联动奖励,对评定的诚信示范民营企业,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企业信用联动奖惩机制的意见》(惠府办〔2013〕1 号),给予税收管理、人力资源、科技管理、政府资金安排、融资服务、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直各相关单位配合。
35.提高民营企业家政治社会地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授予相应的荣誉,优先推荐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和荣誉市民,对党员身份的民营企业家,优先推荐为优秀共产党员、党代表人选,增加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机会。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着力树立学榜样、学典范的鲜明导向。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宣传部、工商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科工信局(商务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广播电视台,各镇(街)配合。
36.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深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企业登记一般事项在 5 个工作日内办结,简易事项在 1 个工作日内或当场办结;行政许可审批时间缩短为 5 个工作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缩短为 39个工作日。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全面实行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
— 16 — 现所有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统一办理。
责任单位:县编办牵头,县发展改革局、科工信局(商务局)、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各镇(街)配合。
37.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加快电网建设,对民营企业用电报装提供便利,优先采用“带电接火”,缩短办电时限;建立“一对一”客户服务经理制度,及时解决企业的电力问题。结合工商企业用水、用电同价的目标,加快推进经营服务业与一般工业用水、用电同网同价。
责任单位: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供电局、水利局配合。
38.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和建设一批检验检测平台,力推广东省环保计量专业站(博罗)建成使用。推进加工贸易综合管理信息、市场监管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信息网络服务、企业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全覆盖,基本建成满足民营企业专业化、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科工信局(商务局)牵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工作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各镇(街)配合。
39.规范对民营企业的执法检查。严格规范各种执法检查,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合法地位,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查封、扣留、冻结企业财产和资金。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管理部门应坚持依法、依规处理与批评教育、帮助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引导企业依法合规有序生产经营,并建立自我约束规范经营机制,有效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局、税务局、应
— 17 — 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县内相关执法单位负责。
十、实施多方联动战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40.建立协调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壮大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推进县、镇(街)党政领导“一对一”挂钩联系骨干企业制度。要加强发展民营经济的机构建设,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落实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统揽、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协调、各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41.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咨询服务机制。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应整合各类资源和平台,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引。开办相关培训课程,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知识产权、法律维权、职业开发评价等服务。
42.畅通意见建议表达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网站设立“民营企业家直通车信箱”,县委督查办、县政府督查办收集和处理民营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规范受理和处置民营企业投诉,在县中小企业管理局设立统一投诉受理平台,健全网上投诉受理机制,实现即受即办。制定民营企业投诉处置工作规范,明确投诉处置程序和时限。建立定期督办、反馈承诺、投诉情况和处置结果公开以及跟踪回访制度。
43.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支持县民营企业协会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凡依法可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接的事项,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商会)办理,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资金支持。发挥县民营企业协会等协会(商
— 18 — 会)的作用,就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每季度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专题报告,由有关部门报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阅示。
44.抓好政策落实。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以及召开政策宣传会,上门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要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反馈,县、镇党委政府督办,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把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督促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按“半年一调研一小结,一年一座谈一总结”的要求,定期组织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实行“问责制”,对落实政策不力、影响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意见》,按照强化系统性、突出实用性、确保操作性的原则,及时制定各项政策的实施细则或配套措施,形成一揽子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45.适用范围。本《意见》所称民营企业是指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联营、外商独资、港澳台商独资以外的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 5 年。我县原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符的,以本《意见》为准。原《中共博罗县委 博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博委发〔2013〕24 号)同时废止。在执行过程中因国家政策调整,按调整后的政策执行,本《意见》将作相应修改。本《意见》由博罗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讲稿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讲稿
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只有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破解民营经济突出矛盾,才能为民营企业稳预期、增定力、添信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一、如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创新创业的重要动能、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曾这样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准确把握好三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一是深刻领会“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立场、“三个没有变”的郑重宣誓。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大政方针。党的*大把“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年全国“两会”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立场、“三个没有变”的郑重宣誓,并进一步给民营经济地位、使命和责任赋予了“四个重要”的新内涵,回应了社会的重大关切,释放了正本清源、提振信心的强烈信号。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论述的内涵与实质,更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并将这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处理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落实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环节。
二是全面践行“民营经济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的发展要求。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呈现“五六七八九”的特征,但从*情况来看,我们有的指标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们一直在推进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但我们与先进城市的经济差距,也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发展差距上。民营经济既是推动我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市亟需补上的一块短板,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当前,民营经济在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我们要紧紧围绕提出的期望和要求,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同心同向、扎扎实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矛盾和问题,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更好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三是准确把握“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要定位。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并对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言论做出有力驳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论述,不仅非常形象、生动、贴切,而且语重心长、推心置腹、温暖人心,是中央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等政策的具体化、人格化,是对民营企业政策态度和理念的更加明确化。我们要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努力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信心、做出更大支持、创造更优环境。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自己人来对待,把民营企业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坚决破除各类显性或隐性的藩篱障碍,理直气壮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坦荡真诚地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不遗余力地服务好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地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切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真正让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二、如何突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强输血、活融资,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助力加油。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加快解决融资障碍,全力打通融资通道,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首先,充分发挥基金补位作用,着力帮助民营企业“再续贷”和“再纾困”。针对当前银行贷款投放失灵或不足、对民营企业融资影响较大的“续贷”“纾困”“防范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充分发挥各类基金补充、补位的作用,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发起设立*亿元民营企业转贷互助基金,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及时提供应急转贷服务,力争年转贷规模超过*亿元。
按照国有资本引导、合作证券公司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起设立总规模超过*亿元的民营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纾困和发展基金,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流动性风险,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提供支持,有效增加区域内龙头企业、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的流动性。
充分发挥种子贷款的撬动作用,着力形成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放大器”和“保险阀”。发起设立“*市创业创新贷款”,撬动宁科贷、股权质押贷、金陵惠农贷、商贸贷等政银合作产品规模做大,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从中得益受惠。积极鼓励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基准利率贷款,财政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代偿,让民营企业获得更加优惠、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继续做大苏微贷、苏科贷、小微创业贷、创业担保贷款等省级政银合作产品规模,为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通过增加注册资本规模,进一步做强市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和融资增信功能,推动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效拓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妥善解决民营企业临时性资金困难,切实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帮助有前景、有潜力、有市场的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
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引作用,着力构建支持民营企业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由市财政调剂专门的财政性资金,将银行对民营企业投放的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票据贴现、小微企业贷款、科技(文化)中小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等业务的总量、增量和增幅,作为招标存放的评价因子,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对成绩突出的商业银行予以表彰、给予除资金挂钩外更大力度的奖励。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性作用,设立专门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商业银行发放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需要。落实再贷款、再贴现的利率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降成本、清税费,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
把降成本作为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对于税费负担成本,做到“能减则减”。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率提高、印花税核定征收标准调整等政策,积极实施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免除,确保政策快落实、真落实、全落实。严格实施收费清单管理,既确保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外无收费,又推动涉企收费只减不增、能减则减。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市场,加快建立网上中介超市,推动中介服务网上展示、明码标价、竞争择优,为广大企业提供收费合理、优质高效的服务。
对于创新转型成本,做到“精准支持”。对初创期科技民营企业,从企业获利算起,把三年内的经济发展贡献全部返还给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在三年内以企业上的经济发展贡献为基数,将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增量部分的*%奖励返还企业,推动更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和“临界”企业加快成长为骨干企业、规上企业,为创新名城建设、产业地标打造和城市首位度提升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对于生产要素成本,做到“实质缓解”。用地方面,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多种方式,灵活保障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和优质项目用地;加强用地计划与产业发展、投资计划的衔接联动,解决好土地闲置与土地超供、土地缺口与土地浪费并存的问题。用电方面,大幅增加直接交易电量,全面实行厂区生产、生活用电分别计价政策。用工方面,大力开展行业招聘、专场招聘,动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同时,稳定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合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允许实施灵活的用工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三)清门槛、搭平台,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引路指向。
把民营企业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真正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投有所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严格落实“非禁即入”的要求,实施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清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消除有形“坚冰”和无形“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和交通、水利、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围绕交通运输、市政工程、水利设施等领域,鼓励“民企+国企”“民企+外企”等多种联合体形式参与PPP项目。
进一步放大混改效应。及时公开发布混改信息,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共同投资项目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公司增资扩股,进一步提高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比重,促进民资与国资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类国企混改,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控股,真正让民营企业享有均等机会、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放活审批流程。扎实推进“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三多四联”等改革,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问题。进一步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加快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做到受理前服务指导最优、受理后审批时间最短、审批后监督管理最好。凡是民营企业合法合规的事项,一律做到“马上办”;凡是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事项,一律实行“网上办”,努力让广大民营企业有更高的满意度、更强的获得感。
进一步放开市场竞争。大力清理各类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坚决清除各类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确保在投融资、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做到“一视同仁”。加大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力度,专门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的采购比例不低于*%,其中给小微民营企业的比例不低于*%,为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条件、更优的环境。
(四)落政策、兑承诺,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稳定预期。
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激励,更离不开政策的落实与落地,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努力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处理好“落实老政策”与“执行新政策”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新政策,还是老政策,都要全面梳理、细化落实;对于同类政策,坚持标准就高不就低;对于不同的政策,让企业该享受的全部享受、能兑现的尽快兑现。二是处理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尽职尽责主动作为”之间的关系。
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困扰许多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将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处理解决,努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扎实开展专项服务,集中时间和力量妥善处置涉企业用地、产权及补赔偿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在企业不动产登记方面,凡不符合受理条件但不属于违建且工程质量安全可以保证的,相关部门应主动帮助补齐材料;无法补办的,应明确处置方案,帮助企业尽快符合登记条件。切实提高政府履职水平,做履约守信表率。依法支持企业合理诉求,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三是处理好“加强监管”与“优化服务”之间的关系。
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义务”的意识,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对民营经济实施综合监管,把精力更多放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放在强化对民营企业服务上,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今后,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执法检查;凡针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原则上一次性完成,从根本上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度干预,真正做到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同时,执行政策避免“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防止执法过程简单化,尽最大可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五)畅渠道、优服务,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把政商关系营造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政商交往的行为准则,也是对政商关系的明确定位。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在守住底线、把好分寸的前提下,坦荡同民营企业接触、真诚同民营企业家交往,既主动到民营企业中调研、主动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更主动了解服务民营企业诉求、主动参与民营企业特别需要参加的重要发展经营活动。尤其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对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政商之间“亲”不逾矩、“清”不远疏,“亲”而有界、“清”而有为,努力形成“亲上加清”的良好政商交往模式。把沟通渠道畅通好。建立完善与民营企业的定期沟通互动机制、企业家座谈会机制、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党政主要领导确保每月不少于一次召开企业座谈会,着重听取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实际诉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及时了解企业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市工商联注重发挥与行业商会、协会、民营企业密切联系的优势,开通工商联向党政主要领导反映民营企业诉求直报通道。建立面向企业家的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制度,涉企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把社会舆论引导好。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宣传民营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风尚,做到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板。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树立劳模、创先评优时将优秀民营企业家纳入其中,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有序实施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
(六)保财产、护权益,全力以赴为民营企业鼓劲撑腰。理直气壮地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帮助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稳定预期,让企业家放心创业、安心发展、舒心生活。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严格把握刑事犯罪的认定标准,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对部分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加快建立由工商联、政法w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保护企业家权益联系协调机制。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严格规范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案件处置法律程序,对涉诉人员,综合考虑行为性质、危害程度及配合诉讼态度等情况,依法慎用监察措施和羁押性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当影响。严格采取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等强制措施,防止当事人恶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故意刁难、妨碍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
建设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智库,构建集海关、司法、行政、仲裁、调解多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推动实现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点全覆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推进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与诉讼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胜诉权益兑现,切实加大涉民营企业家产权冤错案件的甄别纠正工作力度。
第三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持发言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持发言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全国、省、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加会议的有:
现在,我们在这里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共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请6家民营企业代表发言。
同志们,刚才6家民营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发言,讲了很多实在话、心里话,提了很多好建议、好想法。从大家身上,能够感受到*民营企业家的视野境界、创业精神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抓紧解决落实。
*书记从处理好“想”与“行”、“新”与“旧”、“实”与“虚”、“内”与“外”、“放”与“管”五个方面关系阐述了*民营经济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重点作了重要讲话。
*书记的讲话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立意高远,使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找准了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各企业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主动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做大做强企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面,围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整个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好地发展态势。自己与自己比,我们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通过上午的考察学习,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无论企业规模、科技含量、税收贡献,与先进地区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带动广大群众致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同时民营企业家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进一步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自觉性、积极性,以更宽的眼界、更新的思路、更优的服务、更实的办法,努力实现民营经济新跨越,擦亮“民营强县”金字招牌。
(二)进一步发挥民营活力。
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份。先进地区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有大的建树,需要继续培育一大批成功的民营企业,需要造就一大批出色的民营企业家。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再接再厉,志存高远,牢记嘱托,进一步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县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新提升。一要保持定力做实体。向振兴实体经济聚力、发力,脚踏实地做好主业,不走高负债扩张的路子,避免脱实向虚,把产业做精做优做强。积极推进*集群化发展,向园区和优势产业链聚集,形成规模大、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践行企业家精神,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特别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社会公益事业,更好地回报社会、造福民众。要自觉遵守税收征缴、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树立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要专心专注搞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向,大力推动产品创新、结构升级、制度优化,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没有好的环境,本地企业难干事、难发展、难成功,外地企业也引不来、留不住、做不大,经济发展必然落后。因此,要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下大力抓好软环境建设,把软环境当成硬任务,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努力打造“三地”,真正做到富商、安商、护商,使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一是打造政策洼地。
既要认真落实上级鼓励发展、招商引资的各项支持政策,又要制定实施我县更为优惠的政策,让投资者低成本进入、高效益回报。要全面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在土地使用、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出口贸易、电子商务、招投标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实现同等待遇,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参与到民营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二是打造环境宝地。
要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完善守信褒奖、失信惩罚制度,用诚意招商引资,用诚心服务企业。要积极营造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加大对损坏企业利益行为的惩处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关心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打造服务高地。
加快zf职能转变,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次办好”,实施一窗受理、联审联办、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只跑一趟、一次办好。要深入开展“进解促”活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四)进一步抓好督导落实。
民营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政策协调的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更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企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二是狠抓政策落实。
近期中央密集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设立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加贷款贴现等,省里近年来也先后出台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0条意见、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县里也在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措施都是“真金白银”。但是在政策落实中,有企业反映不知道政策具体要求和条件,不知道怎么争取政策。三是加强督导考核。
要将各级各部门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特别是驾驭市场能力、抓落实能力、推动发展能力的重要尺度,把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评判善不善于用市场和zf“两只手”解决问题的重要标尺,服务助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县委县zf督查室、县纪委要加强对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及时收集、分析出现的问题,时刻关注社会、企业、投资者的反映,对“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破坏*形象、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迅速查明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生命教育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有序地组织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维护健康、防范侵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重要意义
开展生命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一代新人,提高他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中的应对能力,是事关民族振兴的大事。
热爱生命、注重健康,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长期以来,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与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校园伤害、意外事故、自杀等危及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是现代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
开展生命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与健康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校长和教师必须确立生命关怀的情怀,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位,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按照学生的生命成长、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
——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联系学生可能遭遇的不良诱惑、潜在危险、非法侵害,教给学生应对方法,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防范可能发生的危害,努力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
——突出重点、尊重差异的原则。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个别学生发生的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要因地制宜,从本校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体现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不同特色。
——整合资源、协调力量的原则。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协调家庭、社区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给予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关怀与指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四、总体目标
生命教育的总目标是:整体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完善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小学段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培养亲近自然、爱惜资源的基本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具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懂得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珍视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2、初中段教育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珍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维护健康的重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珍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升生命价值。
五、主要内容
实施生命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义务教育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并实现各学段教育内容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
1、小学段主要内容
①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浅显的生命孕育常识;知道“我从哪里来”,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
②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有初步的性别意识;初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喜欢自己,对自己有信心。
③初步懂得爱生命、惜光阴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变故,学会坚强。
④初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爱惜资源;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学习简单的应对办法。
⑤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善友乐群。
⑥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拒绝陋习。
⑦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⑧知道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不轻视、践踏、残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学习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⑨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学会正确面对生命的缺失;理解、体会别人的痛苦,同情和关心弱小,尊重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懂得好好学习,服务社会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3、初中段主要内容
了解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爱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
正确认识顺境与逆境,懂得人生难免有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拒绝社会的不良诱惑,反对迷信,远离邪教。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骗术,防止被骗、被拐卖,了解一些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方法。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权益。
懂得个人的生命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家庭和社会,认识个人生命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知道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价值。
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的健康的关系,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选择对环境友善的行为方式。
懂得自己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逐步学会履行责任。
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努力规划自己的美好人生,以积极的生命姿态迎接人生挑战,努力提升生命价值。
六、途径和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利用课堂教学对中小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生命教育,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学校要在班队会时间内每三周安排一课时的生命教育课程,由 各班班主任承担课程主讲人,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进行生命感悟和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
2、寓生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种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通过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生命体验和生存拓展训练。要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演讲、辩论、参观、听讲座、征文比赛、手抄报等,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能力。各学校要在每学期初安排一次生命教育集中讲座,讲座方案于讲座前一周报教体局体卫艺科。
3、建设凸显生命与健康关怀的校园文化。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培育校园文化,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清理和废除旨在卡、压、罚的规章制度,提供民主、自主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关爱生命、珍视健康、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使生命与健康关怀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4、融生命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素质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相关。生命教育要融合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加强各学科的协调和配合,各学校要分学科制定在学科内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案,注重发挥学科内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5、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实施教育的机制。各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教育的责任,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人才观,普及道德修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各学校要在每学年的家长会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家长会相关材料报教体局体卫艺科备案。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命教育。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生命教育网络,为中小学生生命成长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6、优化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生命教育的方式,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小学提倡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关怀、尊重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感受生命与健康的可贵,培育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倡导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引导学生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相结合,引导他们理性分析和处理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等方面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七、组织与保障
1、机构保障:教体局成立“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体卫艺科,负责制定生命教育工作计划、建立相关管理与评价制度、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指导监督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等。同时,组织各学校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成立“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协会”,主要职责为:在“生命教育”管理机构领导下开展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研究,对我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提出建议,为学校生命教育教师提供业务指导,深入学校为师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和心理疏导等。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班主任为骨干的生命教育教研组,在市局“生命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协会”的指导下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学研究。
2、制度保障:教体局制定全市学校生命教育规划与工作计划、相关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将生命教育纳入年终督导评估体系。各学校要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建立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生命教育实施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确保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
3、队伍保障。师资队伍是搞好生命教育的关键,教体局将积极组织对生命教育师资进行生命科学、人文素养、生命伦理的培训;加强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不断提高生命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各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生命教育工作机制。要把生命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师德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和实施能力。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每学校要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各学校都要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健康,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健康水平。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禁教师体罚、虐待学生,或采用辱骂、讽刺、挖苦等形式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4、资源保障。教体局组织人员编写《生命教育》读本,制定教学计划。各学校要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
5、教研保障。教体局组织“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协会”,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教育教学研究,逐步建立生命教育的教育科研网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实施生命教育探索一种有效的实践途径。各学校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生命教育的重点、难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6、课时保障。每两三周确保1课时,在课程表班队会时间内安排。各学校均不得随意占用生命教育课时,要从学生成长和终身素质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第五篇:贵州省卫生厅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卫生厅关于促进
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
(黔卫发〔2010〕67号)
各市(州、地)卫生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省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截止2008年,全省有民营医院161家,占医院总数的7.87%;床位数占总床数的7.31%;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5.48%;急诊量占总急诊量的5.44%;住院数占总住院数的4.47%。民营医疗门诊部1595家,个体诊所2991家。总体上全省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发展整体滞后、竞争力不强,服务功能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差距较大。
加快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有利于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不断增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多样化和公平竞争,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牢固树立平等相待的理念,对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政策措施;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把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职责,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依法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力营造有利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竞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落实民营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二是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对民营医疗机构从过去单纯的管理模式转变到管理、帮助、促进相结合的模式;三坚持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坚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特色化民营医疗机构原则,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三)总体目标:通过扶持鼓励、规范引导、优化配置、公平竞争,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民营医疗机构,实现三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力争到2012年,全省民营医疗机构的医院总数、实际床位、门诊和住院量分别达到总量的10%;到2015年,民营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实际床位、门诊和住院量分别达到总量的15-20%;到2020年,民营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实际床位、门诊服务量和住院量分别达到总量的25-30%。
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规模化民营医疗机构
(一)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民营医疗机构设置准入政策。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按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不断完善我省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区域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公布辖区内每年将新增的医疗机构数量、类别、规模、地点,对申请筹建的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公示,面向社会实行竞争准入。
(二)积极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特色、规模化医疗机构。
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布点要求,分地区、分类别确定设置标准。积极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规模化的医疗机构,积极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专科,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错位经营,优势互补。鼓励举办中医、康复、护理、老年病等特色专科、特需医疗服务机构,投资规模可适当降低。鼓励、支持、引导现有民营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重组、改制,举办具有规模、特色的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四、实行全行业管理,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一)医疗服务市场向民营医疗机构平等开放、公平准入。
所有依法准入的民营医疗机构,均可依照程序申请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各种医疗服务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院资格认定,有相关规定的从其相关规定。无规定的采取公众参与、专家指导、行业管理部门联合评估的原则,公平、严格准入。
(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以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补助。
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参与政府组织的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医疗救助服务。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其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补助。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急救医院网络。充分吸收专科技术力量强并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参与专项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三)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与科学技术创新。
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允许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积极申请,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在继续教育、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人员进修、医疗会诊、学术交流、学会组建、学科建设等方面成立相关工作专家组时,要有一定数量的民营医疗机构专家参与。
五、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监管指导,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一)指导民营医疗机构坚持正确办医方向,诚信服务。
指导民营医疗机构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医宗旨,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安全合理用药。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依法执业,维护投资者、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组织领导,建立联系机制。
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联系沟通机制,让民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国家卫生法律政策,积极协调并帮助解决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有专门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从事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政策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行统一的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加强行业指导。
对民营医疗机构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要求的医疗质量、医德医风、诚信服务等考核和管理评价标准。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指导,开展定期考核,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履行社会责任、医疗服务质量达标、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的民营医疗机构及时给予表彰与奖励。
(四)依法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执业监管,落实责任制。
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执业监管,做到谁审批,谁负责,落实监管责任制。重点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执业范围、执业行为、执业人员进行监管,依法查处不规范医疗行为,取缔无证行医。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营造依法执业、公平竞争的医疗执业环境。
(五)建立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本地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定期公布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绩效考核等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民营医疗机构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公开医疗服务信息,依法上报统计数据。
(六)规范行政管理,保障民营医疗机构合法权益。
依法维护民营医疗机构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保障民营医疗机构依法经营,并承担相应社会义务。民营医疗机构聘用人员,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签定劳动合同,按事业单位标准办理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随人员流动及时转接,有关部门应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六、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合理流动,促进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引进与培养
(一)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合理流动。
鼓励和支持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相互流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在原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社会保障可连续计算,有关部门应当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二)积极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引进高级卫生人才。
鼓励和支持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特别是硕士、博士人才到民营医疗机构就业。对民营医疗机构引进的人才,执行贵州省吸引人才的有关规定,与公立医疗机构引进人才享有同等政策。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高级人才申报学科带头人、特殊突出贡献人才和政府特殊奖励。
(三)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根据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和业务发展需要,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将民营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业务培训、评先评优及各种人才津贴申报范围,与事业单位人员同等对待。民营医疗机构要制定符合本单位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四)积极推进民营医疗机构专业技术资格考评。
民营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申报考评专业技术资格参照事业单位人员对待,并在资格认定上给予政策放宽。
1、报考全科医师和社区护理专业类别考试的人员,按照有关精神,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师、社区护理专业类别的考试。
2、鼓励符合条件人员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并视所在民营医疗机构规模,按照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申报评审条件在论文、科研、继续教育学分等方面给予放宽对待;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卫生下乡”工作,参照卫生事业单位的做法及相关文件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
七、积极发挥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作为联系卫生行政部门与民营医疗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宣传卫生政策、组织人事代理、人才交流招聘、医疗质量考核、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自觉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维护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倡导廉洁行医,诚信服务,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信誉;组织民营医疗机构之间、民营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民营医疗机构文化,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