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精选五篇)

时间:2020-10-13 13: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第一篇: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9 年 8 月,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党管机构编制的重大原则。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决策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在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中,机构编制工作就已经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成立了专门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机构,主要负责党和国家各类机构的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围绕加强党的领导,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深化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通过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理顺了不少多年想理顺而没有理顺的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落实,党和国家机构履职更加顺畅高效,适应新

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

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组织体系、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等方面,为加强党的领导、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组织保障。

二、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党和国家机构是党执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需要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着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好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权力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有序顺利推进。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总的看,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抓住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体制问题,旗帜鲜明地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一条红线”,着力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归口协调管理作用,统筹设

置党政机构,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健全,确保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了党的领导全覆盖和更加坚强有力。

三、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到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根本上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加强党的领导全方位贯彻到机构编制各项工作中。

维护党中央对重大机构编制事项的领导权威。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国机构编制工作,党中央设立中央编委,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涉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体制机制和职责调整,必须由党中央动议启动、组织论证、审议批准、统一部署,中央编委按照党中央要求组织实施。重要机构编制和职能配置事项,由中央编委审批。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服从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确保中央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机构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着力破除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 的障碍和弊端。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全面正确履行部门“三定”规定,健全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审批服务便民化等相关方面改革。通过巩固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提升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组织实施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条例》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法”,为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规范党和国家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包括总则、领导体制等内容,按照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监督问责等关键环节进行布局,突出基本程序和要求,确保党的领导贯穿机构编制工作始终。要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真正把工作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牢固树立党管机构编制的意识。《条例》中规定的一些基本制度,如机构编制审批、职责分工协调、编制动态调整、实名制管理、报告备案和监督检查等,特别是强调机构编制事项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并报党委、编委审批决定,都充分体现了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把这些制度实施到位,按规矩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细处。

第二篇: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将“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第一专题,收入了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和改善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推进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威胁最大的一个惯用手段就是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图借此扰乱我们的思想。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否则就会造成颠覆性的后果。网信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应对网信安全和信息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伴而行并且成为其发展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并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一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习近平对世界互联网发展动向及竞争态势洞若观火,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他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有些人企图让互联网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变量,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风险的攻坚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国家治理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比如,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如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

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如何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等等。网络信息技术向前发展一步,互联网治理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同志指出:“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网络治理水平、推进互联网建设,本身就是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为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加强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

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网信工作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优化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这些都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决定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就是为了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发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决策和统筹协调

作用,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定调、拍板、督促。”委员会是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具体工作要靠中央网信办来统筹推进,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好职能作用。

互联网是一张网,网信工作应该是一盘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快推进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好地方网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双重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令行禁止。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各方面投入,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等作用,汇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

提高用网治网能力。当代时代,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要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理,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

道、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他敏锐地捕捉到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强调要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

提高网络群众工作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三、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管媒体是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不能说只管党直接掌握的媒体,不能让党管媒体的原则被架空。他指出:“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他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宣传管

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网信工作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讲政治是对网信部门第一位的要求。”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大力度建好队伍、全面从严管好队伍。要选好配好各级网信领导干部,把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作为重要标准,把好干部真正选出来、用起来,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

切实做好党管人才工作。网络空间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他特别强调: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他反复强调要抓紧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采,建立适应网

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能够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网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筑牢国家网络安全;走自主创新之路,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形成发展新动能,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的第二至第九专题,对这些都进行了深刻阐述,作出了战略部署。

第三篇:坚持改革创新 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 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安徽省芜湖市编办事迹材料

时 间:2008年12月05日

作者:中国机构网

来 源:中国机构网

芜湖市地处安徽长江经济带的中段,素有“皖之中坚、长江巨埠”的美誉,是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谱写了“中部崛起、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新篇章。芜湖市机构编制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坚持“在大局中行动,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从2001年以来,连续5年被省人事厅、省编办评为“全省人事编制系统先进集体”。

一、强化管理,勇于创新,以制度建设立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坚持把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四用”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即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强化机构编制的“龙头”作用,建立“严格控制、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手段。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五不准”、“七个不得”等制度和要求,形成了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原则上不讨论机构编制事项,由编委会一家研究决定的良好工作氛围。1986年起,该市就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把编制管理卡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调配人员、任免职务、核定工资基金的凭证和检查编制执行情况的依据。1990年,又以人事计划为调控手段统一管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进口,人员调动实行“三把关”制度,即人事部门一把人员身份关,编制部门二把机构编制关,编委会三把最终决定关,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2000年市委出台了《芜湖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将机构编制的审批权限和办事程序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规范开展事业法人登记年检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率、年检率均达到100%。

创新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实行事业单位进人计划审批制度。自2002年起,该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直实行计划管理和结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市编委会根据编制空缺及单位申报情况,在每年第三季度审批下一事业单位进人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可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二是首创机构编制预报审核制度。2006年市编委制定了《芜湖市机构编制管理预报审核制度》,规定凡属机构编制管理的审批事项,一律应先向编制部门进行预报,阐明依据,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正式行文报市编委会研究。该制度充分发挥了编制部门的指导、协调、把关和监督作用,各类申报事项比以往减少70%以上,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了机构编制的膨胀。三是建立党政群机关工勤人员聘用制度。芜湖在全国较早进行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工勤人员一律采取不入编制,占编聘用,合同制管理的方式,彻底打破工勤岗位“终身制”。

严格督查,确保改革成果。坚持每年对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职能履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制定了“12310”举报电话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规程,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切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

密切协作,形成管理合力。市编办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以编制管理为龙头,实行干部配备,录用调动、工资核定、核拨经费一条龙管理,充分发挥合力作用。

二、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以体制优势促发展优势

市编办充分发挥职能,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工作,着力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不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集聚发展优势。

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党政机构改革不断深化。1998年,以理顺工业管理体制为目标,对八个工业管理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整合为三局一办,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又撤销三局一办,职能收归政府相关部门。2002年,围绕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全面进行党政机构改革,市级党政机构由65个减少到46个,精简29%,市级行政编制由2167名减少到1517名,精简30%,分流人员1160人。2005年,以强化政府宏观指导、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为主要内容,在国有资产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改革,市政府机构进一步缩减为32个。通过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政府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显著。继圆满完成2000年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后,该市在2004年结合乡镇区划调整,又率先启动了第二轮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在领导体制上采取“主官合一、交叉任职”的办法,乡镇领导职数由122名精简到68名。镇政府统一设置4个综合性办公室和2个事业单位,乡镇行政编制由改革前的1998名减少为1331名,精简33.3%,全市乡镇事业站所由367个精简为46个,精简87%,乡镇事业编制由1650名精简为1036名,精简37%,连续七年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实现负增长,中央编办、省编办调研后对芜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今年,该市又全面启动了第三轮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乡镇机关运作中推进“效能建设”,在为民服务上推进“全程代理制”,在事业单位运作管理模式上推行“花钱买服务”,在转变乡镇政府经济管理方式上,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新农村建设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2007年,芜湖市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市、县、区1千余家事业单位,3万多名职工同步进行改革,按照行政执行类、社会公益类、产业化类三种类型分类进行改革,重点抓好以转企改制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以区划调整为突破口,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2006年,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在三山区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一是统筹党委、政府机构设置,合理调配职能,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综合设置党政工作部门,成立了党政办公室、社会事业局等11个党政工作部门,数量比其他各区少近三分之一;二是改革党政领导体制,减少领导职数,实行交叉任职,区委试行常委负责制,不再设专职副书记职数;三是精简人员编制,全区行政编制共96名,比其他区少一半以上,各部门人员实行“一人多岗,一人多职”。新的管理体制使执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三、优化环境,提高效能,以卓越工作创新体制机制

芜湖市编办以打造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大机构编制整合力度,优化政务环境,促进效能建设,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亲民政府。2000年,芜湖市率先在省内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政府提供便民服务的窗口。为进一步提升中心“一站式”服务水平,2007年,又创新开展了行政审批 “两个集中”工作,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集中到一个科室,再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两个集中”工作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中心45个部门490个审批项目的平均办结时限由原来的36天压缩到现在的3.2个工作日,极大程度方便了群众办事。

规范招标采购管理,打造阳光政府。为加强对政府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管,树立政府公信力,芜湖市于2004年创建了市政府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按照“管用分离”的原则,将政府公共物品采购、工程建设招标全部纳入统一的、透明的、竞争性的招标采购体系中运行。管委会办公室采取“机构常设、人不常任”的新机制,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派驻人员,定期轮换,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政府招标采购活动的公正、透明,优化了市场竞争环境。

理顺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打造法治政府。按照“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区为主”的模式,分级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将涉及城建、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城管领域的10多项行政执法职能整合后,授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变多头执法为一个部门集中执法,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

多年来,芜湖市编办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市委、市政府严把机构编制关,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多次被市领导称赞为一支勤奋敬业,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今后,他们将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机构编制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烟台市福山区机构编制集中核查工作显成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烟台市福山区机构编制集中核查工作显成效 作者:秦猛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0期

近日,烟台市福山区编办顺利完成了全区54个党政群机关和258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集中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底数、夯实了基础,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促进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提供了保障。

(一)以核查工作促进规章制度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此次核查工作中,着重加强了相关制度、规范的宣传和监督力度,在边查边清边改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机构编制使用审核、实名制管理、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等政策规定的督查力度。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核查,使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数据上报严格要求单位主要领导签字,不仅提升了编制部门的工作权威,更提高了各部门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意识,有力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各项政策规定的落实。

(二)以核查工作促进数据库和档案管理,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精细化、动态化”。坚持机构编制台账的动态化管理机制,实行“一周一核实、一月一更新、一季一汇总”制度,核查中以机构编底数清、人员编制性质清、财政供养人数清、主管部门归属清、分类管理责任清等“五清”为目标,将以往的机构编制数据与核查数据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比对,补充完善了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单位的基础数据,修正了不准确的数据,实现了实名制数据库信息系统、机构编制统计软件、日常管理台账三个平台同步更新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健全了各单位机构编制档案,弥补了以往管理中数据更新不及时、机构编制沿革和人员信息不完整等问题。通过补充完善,做到了基础数据翔实准确,历史资料有据可查,推动了机构编制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三)以核查工作促进工作衔接,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此次核查工作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加之事业单位清理规范、镇街机构改革评估、公办幼儿园和公立医院核编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给工作推进造成一定压力。为此,区编办统筹安排、合理分工,以核查工作为中心,将机构编制数据核查与镇街机构改革评估、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幼儿园医院核编等工作有机结合,明确责任分工,同步协调推进,做到各项工作中的程序规定相统一、统计口径相一致、报表数据相呼应。同时,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参与,通过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抓好整改等环节,纠正了部分单位编制管理混乱、人员底数不清、档案文件丢失等问题,根据核查结果初步制定了涉及57家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调整意见,增强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专项体制改革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

(作者单位:福山区编办)

第五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组6月份理论学习专题内容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承担起领导一切的历史任务。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赋予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正确理解这一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结论。从历史来看,坚持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对于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于政治斗争的经验不足,没有对掌握军队领导权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革命蒙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通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党对军队的领导,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终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而苏共垮台、苏东剧变,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导致党内国内思想混乱、人心涣散。这方面的教训必须深刻铭记。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国际竞争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很严峻。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结构、动力、目标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锋更加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将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运行。在这种背景下,亟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对完成好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不仅自身拥有8900万党员,而且带领着一个拥有13.8亿人口的国家同时迈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了5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可以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须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对党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自觉体认,体现了党在新时代的历史责任担当。

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涵

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表述中,内含着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第一层含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好一切”。这个论断是经过无数次历史检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在新时代的表达。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体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由此,中国共产党深得民众拥护和信赖。也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其次,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又一层含义是,“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在一切工作中”。这里的“一切工作”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全覆盖。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哪一个地区,都要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不能脱离党的领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一切工作”指的是社会治理公共领域,不涉及私人空间,不可故意混淆概念,把“一切工作”与“一切事情”混为一谈。

最后,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再一层含义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这里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其主要任务,一是把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二是谋大局,从宏观和战略层面思考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共谋发展大计;三是定政策,即把党的理念和民众的诉求相结合,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规章制度;四是促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发挥督促作用,推进改革创新。能否做好以上工作,是评价党领导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

怎样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能否坚持好党的领导,既涉及思想认识问题,也涉及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为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以此为基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思维,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把问题看得深、把得准。为此,一是要把政治领导与业务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党的领导在工作中的方向保证作用;二是要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握工作节奏,切忌急功近利;三是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政党,功成名就时要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执掌政权后要节俭内敛、敬终如始,承平时期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重大变革关头要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为此,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同各级社会组织和党派的联系与沟通,善于听取和吸收合理化建议,不断改善工作。与此同时,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贴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资源,推进工作创新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这“五个过硬”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总体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领导一切工作的基础之所在。为此,一是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各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战略定力,不断满足形势发展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要求。二是要强化自我反思,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刻警醒自身,反思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三是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

需要澄清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质疑与误解

正确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回应和澄清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引导舆论,凝聚正确的共识。

第一,澄清“都是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该与西方政党一样”的错误认识。这种说法实质是质疑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种说法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的,即把西方的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等同,并把西方关于政党的标准作为评价我们党的依据,由此认为中国应该参照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能搞“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党,与西方的政党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二者的执政基础、执政标准和执政理念不能相提并论。对于政治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第二,澄清“既然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所有事情都是党的,其他人不用管了”的糊涂认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不是包办代替也不可能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这种认识是把党的领导与其他工作对立起来。由此可能带来两种不好的情况:一是滥用权威。领导干部有这种认识,很容易产生“反正是党领导一切,那么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的错误想法。二是推卸责任。党委部门以外的人持有这种认识,很容易产生“既然都由党来领导,我们可以省省心了”的错误想法,由此消极怠工或相互推诿。这显然与坚持党的领导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澄清“党领导一切,意味着一切都是为了党,而不是为了人民”的疑虑。这种担心是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不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允许任何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是党永恒的奋斗宗旨和价值追求。

第四,澄清“既然是党政分开,那么凡是行政的事情党都不应该管”的错误认识。这是把“党”和“政”对立起来了。“党政分开”的目的是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把党务和业务混在一起。但是有些人片面看待这个问题,以为这样一来可以“党不管政、政不管党”,两者“井水不犯河水”。这样做的结果将大大损害党的权威。从严格意义上讲,用“党政分工”更为合适。正如王岐山同志所指出的:“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这里的“前提”,就是指“党的领导”。但在一些地方或领域有的领导干部对此既不敢理直气壮地说,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做,以至于党的建设越来越弱化,党的领导越来越软化。这无论是对于党自身,还是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利益都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澄清和纠正。

下载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

    对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符应军)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构编制部门要解放思想、机构编制工作要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解决当前......

    对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几点浅见

    对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几点浅见当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带给机构编制工作无限的活力后,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把握大局、改革创新,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一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企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2日04 版) 企业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国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就以解放全中国,全心全意为中国民......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我军官兵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大......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阳泉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孙美艳进入新时代,适应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荐)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原标题: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

    机构编制工作演讲稿

    我以编办为家,编办以我为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感谢办领导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可以畅所欲言机会,借此机会,我也说一说个人的感想。进入编办工作三年多来,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