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研究论文(共五篇)

时间:2019-11-07 21: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研究论文》。

第一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以中国知网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评价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的网络传播情况,由结果可知,统计区间内的网络访问量呈“升—降—升”的波动式变化趋势。访问用户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其中,农业科技的网络传播优势明显,访问学科以农作物最为突出。总体上读者对《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的关注度呈增长趋势,在农业科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键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57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及时反映学科领域前沿以及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学报》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农业核心期刊,先后被CSCD、CABI等国内外权威文献检索机构收录[1]。网络传播以其高效、快捷、易获取、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对纸质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之对应的是高校学术期刊生存发展模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在世界媒体大融合的大环境下,网络获取文献材料已日渐成为科研工作者及其他需求者获取学术资料、了解最新科研动态的主要方式,带动期刊网络阅读率保持高速增长[3]。因此高校学报急要借助网络传播这一强大媒介,促进纸质版杂志的传播,达到双线丰收的目的,才能使自身在高校学报残酷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4]。本文通过对《学报》在“十二五”期间网络传播情况的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提升《学报》自身影响力,明确发展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

根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5],主要选取以下五个方面作为《学报》网络传播趋势明细情况的统计内容,即传播趋势、读者地域、读者所属单位、被访文献所属学科、文献访问量区段划分等等。上述内容以2011年1月-2015年12月的统计数据为基数,数据更新时间为2016年,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计算,来源地域通过追踪读者IP所属地域实现。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19日。

二、网络传播情况统计与分析

2.1传播趋势分析

传播趋势分析主要反映的是网络传播趋势变化情况。下载量和浏览量是反映网络传播范围的主要指标。下载量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期刊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的原文在网络上被下载的次数;浏览量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期刊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的文章在网络上被浏览的次数[6]。这两项之和即为同期的网络访问量。《学报》2011年-2015年累计网络下载量为530621次,累计网络浏览量为533561次;其中,2014年下载量最高,达115717次,2011年浏览量最高,达137942次;2013年3月网络下载量最高,达12878次,2015年3月网络浏览量最高,达15994次,分别为历史月最高下载量和浏览量。“十二五”期间,《学报》传播趋势变化呈“升—降—升”的波动式变化趋势,总体上读者对《学报》网络传播关注度呈增长趋势。

2.2读者来源区域分布分析

该指标主要反映下载和浏览该期刊的读者在其所属地区上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文献在哪些区域读者较多,传播较为充分;哪些区域读者较少,传播比较落后的地.12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博士论谈区,以及文献在国外传播的情况。“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学报》网络访问用户主要集中在亚洲,但是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的读者分布,其中还包括一些未划分的地区,用户浏览所属地区遍布31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来源的用户为主,下载量为477218次,占用户下载总量的89.87%;浏览量为478043次,占用户浏览总量的89.65%。其次是未划分地区,用户下载量为50800次,占用户下载总量的9.57%;浏览量为52905次,占用户浏览总量的9.92%。国内用户访问量排在第一位的是黑龙江,第二位是北京,紧随其后的是江苏、广东、山东。《学报》网络用户来源地区比较集中,其中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和山东省等五个省份的访问量占《学报》读者的50%以上,发现这些地区也是《学报》作者的主要来源地。

2.3读者所属单位分析

该指标主要反映下载和浏览文章的读者所属单位分布情况。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期刊主要读者的单位情况,以及潜在读者分布情况。网络访问用户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各高等院校图书馆。以下载频次计,2011年-2015年期间《学报》网络访问机构用户除排名第2的是“未分配”机构用户外,排名前8名的其余网络访问机构用户均是各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中排名第一的为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其他6个单位均是与农业相关的院校,且地域分布较广。可见,《学报》的网络用户虽然来源地区相对集中,但是所在单位分散,读者分布范围广泛,影响力波及的区域比较大,没有形成特别集中的单位优势。

2.4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

该指标主要反映文献按学科归类后的各学科被读者下载和浏览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刊物在传播方面的优势学科。依托这些学科,创办高水平刊物。在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布方面,网络用户对《学报》的访问以农业科技及基础科学为主,下载量分别占总量的58.15%和15.94%;浏览量分别占总量的59.48%和15.59%。可见,《学报》作为一份综合性农业科学期刊,农业科技占主导地位。农业科技的访问又以农作物最为突出,其次是园艺和畜牧与动物医学,这三类学科合计访问量占总访问量的一半以上。充分表明这三类学科是受读者关注度高的学科,是优势学科,具有较强的出版价值,应重点关注。《学报》应大力加强这几方面的稿件质量把关,发展更多的学科关注点。

2.5文献访问量区段划分分布分析

该指标主要反映文献按被访问次数归类后的文献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刊物所发表文献中最受用户关注的文献情况,此类文献具有较强的出版价值,较高的被引用可能。“十二五”期间,学报累计发表文献量为5762篇,在国内没有被下载和浏览的论文均为74篇,只占到发文总量的1.28%。论文下载量介于10-50次之间的论文最多,为1995篇,占总发文量的34.62%;浏览量介于10-50次的论文最多,达到2150篇,占发文总量的37.31%。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模式下的纸质出版,与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的网络传播相比,已无任何优势,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冲击极大,所以学术期刊在进行科学传播、扩大期刊影响力的同时,也应当借助网络传播这一强大的新型媒介,形成纸介质期刊传播与网络期刊传播共同发展的态势[7]。质量和影响力是《学报》生存的关键因素,而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更应顺应时代潮流,时刻关注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如期刊的选题策划、影响因子、刊期、出版时滞等,密切关注热点前沿话题,积极组稿,同时不断缩短刊期,充分利用优先出版,丰富内容,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高下载量和浏览量,为期刊的高被引量奠定基础,使《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在期刊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洪瑞.“十一五”期间《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计量指标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50-153.[2]张志转,朱永和,张尚君,等.我国农业大学学报的网络传播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2,563.[3]张志转,胡剑胜,朱永和.我国20种省级农业科学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2,531.[4]王强,许建礼,吴霄.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374-378.[5]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2013-01-21].[6]吴晓红,何学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3年网络传播情况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93-98.[7]杨雅琼.基于中国知网的《华北地震科学》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高原地震,2016,28(4):67-72.

第二篇: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招生协议书

主办方: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始称东北农学院,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东北农业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为依托,以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全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国发展高等农业现代远程教育事业。

承办方:学习中心依托单位名称:承办主学校简介:

经我院考察,通过了严格的专家评审和认真细致地筹备建设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同时也符合教育部 “教高厅[2003]2号”文件《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有关规定,具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的条件和管理能力。

授权项目、学费标准及授权期限

主办方同意承办方在地区为授权方开展非全日制(高起专、专升本)、(高起专)、(高起专、专升本)、(高起专、专升本)、(高起专、专升本)等等专业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市场宣传、招生及教学服务、教务管理、考试组织与管理等支持服务工作。

学费标准确定为元/学分(高升专),学费标准确定为元/学分(专升本)本项授权期限为 2009年全年招生结束

授权管理约定:

此授权的生效以《东北农业大学与XXXX学校远程教育合作协议》为前提,承办方需遵守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制定的校外学习中心相关管理规范文件。承办方若违反主办方的相关规定,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按照相关规范文件的规定进行处理。

主办方: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盖章)承办方:XXX学校(盖章)负责人:负责人:

2008年11月日

第三篇: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金融学高升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金融学高升专作业题

作业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

1.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经营租赁 B.古代租赁 C.传统租赁 D.金融租赁 3.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平减指数 B.非平减指数 C.递减函数 D.递增函数 4.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丽如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交通银行 5.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A.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 B.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

C.发行金融债券 D.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 6.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A.MV=PT B.P=KR/M C.Md=kPY D.M1+M2=L1(y)+L2(r)7.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A.有形市场 B.具有投机性 C.协商议价原则 D.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美元计值 B.英镑计值 C.特别提款权计值 D.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9.某企业持有3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2000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5%,则贴现金额是()

A.1975元 B.1950元 C.25元 D.50元

10.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11.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A.资本金 B.中央银行借款 C.发行金融债券 D.存款负债 12.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A.直接投资 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 D.政府贷款 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A.1942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60年 14.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受制于()A.黄金储备状况 B.外汇储备状况 C.黄金输送点 D.外汇政策 1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A. B. C. D.

1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的主导作用。A.恒常收入 B.货币供应量 C.利率

D.汇率 17.我们在研究货币需求量时,应把()结合起来考查。

A.静态与动态

B.存量与流量 C.增量与缩量 D.购量与销量 18.如果财政有赤字,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状况是()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19.黄金收购量大于销售量,基础货币将()A.减少 B.增加C.不变 D.不确定

20.在经济转轨时期,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A.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B.物价变动率

C.汇价变动率 D.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1.金银复本位制的形式有()

A.金块本位制 B.跛行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E.金汇兑本位制

2.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

A.买方信贷 B.分期付款 C.赊销商品 D.卖方信贷 E.货币贷款 3.1994年我国建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投资银行 C.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E.中国进出口银行 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条件是()

A.发达的金融市场 B.信用制度的发展 C.利率市场化

D.非现金结算广泛运用 E.金融工具多样化 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共性表现在()

A.都是需求管理政策 B.调节范围一致 C.调控目标一致

D.都存在政策时滞 E.政策工具相同 6.股票市场上的交易活动包括()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协议交易 D.期权交易 E.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7.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A.平均利润率 B.借贷资本的供求 C.国家宏观政策 D.通货膨胀率 E.国际间的协议 8.可以作为一国官方储备的资产有()

A.本国货币 B.外国货币 C.黄金 D.特别提款权 E.固定资产 9.属于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有()

A.股票 B.债券 C.商业票据 D.回购协议 E.国库券

10.在通货膨胀期间,控制需求可以采取的政策有()A.紧缩型货币政策 B.紧缩型财政政策 C.紧缩型消费政策 D.紧缩型收入政策 E.收入指数化方案

三、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

2.原始存款

3.通货膨胀

4.货币政策

5.货币需求

6.国际收支

7.收入指数化

8.汇率制度

四、简答题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2.保险合同的特点和原则

3.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4.金融市场的功能

五、论述题

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政策目的、优缺点

作业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规定的货币可兑换义务主要是指()。A.对内可兑换 B.经常项目可兑换 C.资本项目可兑换

D.完全可兑换 2.使受险单位蒙受潜在损失的汇率风险是()。

A.交易风险

B.会计风险 C.折算风险 D.经济风险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

A.利率的主导作用 B.汇率的重要作用 C.恒常收入的重要影响 D.人力资本的比率

4、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取决于()。

A.赤字的多少B.赤字的弥补办法C.赤字形成的原因D.赤字发生的时间

5、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

A.原始存款*货币乘数 B.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C.派生存款*原始存款 D.基础货币*原始存款

6、按照国际惯例,普通股股东具有()权利。

A.股息优先 B.认股优先 C.清偿优先 D.资产分配优先

7、从商业银行业务的角度看,票据贴现是银行的(),属于信贷范畴。A.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授信业务 D.委托业务

8、下列票据行为中,属于基本票据行为的是()。A.承兑 B.付款 C.背书 D.出票

9、商业银行的存种类划分方法之一,是根据存款的期限及提款方式分为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

A.担保存款 B.公家存款 C.定期存款 D.私人存款

10、中国工商银行于2000年4月份购买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10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这是国目前最大一笔()业务。

A.贷款 B.代理融通 C.负债 D.中间

11、服务性租赁亦称经营性租赁,是指出租人不仅要向承租人提供设备的使用权,还要身承租人提供设备的()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A.技术 B.资金 C.使用 D.改造

12、某银行最近开展了信用签证和验资业务,这些业务属于()业务。A.技术服务B.代理融通C.资信咨询D.评估咨询

1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是()。

A.负债管理、资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B.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C.资产负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 D.资产负债管理、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理论

14、我国某商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内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日平均余额为500万元,库存现金日平均余额为100万元,在该时段各项存款日平均余额为65000万元,请问该银行的支付能力()。

A.不足 B.较足 C.正好符合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 D.大大超出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

15、一般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与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A.100% B.65% C.80% D.75%

二、多项选择题

1.所谓资金的有效融通指的是()。A.将有限的资金能配置到经济效益最佳的地方 B.资金融通能够以尽快的速度得以完成

C.扩大融资规模 D.改善融资结构E.优化投资结构 2.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有()

A.政府出资设立、吸收存款 B.以贯彻国家经济政策为目的 C.贷款期限较长、利率较低

D.可以不考虑盈亏 E.不受普通银行法的约束 3.下列属于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有()。

A.资本金 B.票据贴现C.库存现金 D.存放同业存款 E.在中央银行存款

4.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与下列因素关系正确的是()

A.与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成反比 B.与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成正比 C.与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成反比 D.与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成正比

E.与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成正比 5.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表外化”的目的是()

A.监管要求 B.规避风险C.逃避管制 D.迎合市场客户之需 E.对客户的承诺 6.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A.一级银行体制 B.二级银行体制 C.有效得资金动作市场

D.灵活的资金调度体系 E.规范的财务分析制度 7.一般而言,下列属于导致利率上升的因素有()。

A.紧缩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货币政策 C.经济处于快速膨胀时期 D.经济处于衰退时期 E.通货膨胀

8.运用公平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条件是()。

A.存贷款利率水平较低

B.供需基本平衡 C.健全的信用制度

D.独立、统一、发达的金融市场 E.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须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

9.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是()。

A.结构调节效果 B.流动性风险C.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D.市场支付风险 E.宣示效果

10.证券机构风险主要有()。

A.违约风险B.操作风险 C.市场价格风险D.借款成本效果 E.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11.下列关于金融发展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金融相关比率有提高的趋势 B.发达国家金融相关比率整体上比发展中国家要高 C.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不是无止境的 D.一国金融相关比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E.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后,金融相关比率趋于稳定

12、中央银行投资基础货币的渠道有()。

A.对金融机构贷款 B.对工商企业贷款 C.对个人贷款 D.收购金银外汇 E.买卖政府债券

13、凯恩斯主义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机有()。A.投资 B.消费 C.交易 D.预防 E.投机

三、名词解释 1.表外业务

2.外国债券

3.通货紧缩

4.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5.调期交易

6.商业银行客户经理 7.货币制度

8.记账外汇

四、简答题

1.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矛盾

2.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监管内容

3.表外业务的风险有那些。

4.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五、论述题

1.论述特里芬难题

作业题

(三) 单项选择题

1、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净借入者是()。A、居民部门 B、企业 C、政府 D、中介性金融机构

2、公认的最早成立的现代中央银行是:()

A、瑞典国家银行 B、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3、按我国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M1等于:()

A、现金流通量 B、企业活期存款

C、①+② D、储蓄存款

4、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应过多 B、货币贬值

C、纸币流通 D、物价上涨

5、现代银行的本质特征是()。

A、扩大了信用中介功能 B、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C、建立了部分准备金制度 D、实行非现金流通制度

6、我国利率属于()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公定利率 D、优惠利率

7、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

A、债券 B、股票

C、商业票据 D、银行票据

8、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金不得少于风险资产的();核心资本的比率不得小于(A、20%;10% B、15%;10%

C、10%;5% D、8%;4%

9、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是:()A、一元中央银行制 B、二元中央银行制

。)C、多元中央银行制 D、复合中央银行制

10、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但容易受到物价结构影响的通货膨胀测定指标是()。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居民生活费用指数

11、货币政策诸目标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12.实际利率是由名义利率扣除()后的利率。A.利息所得税率 B.商品变动率

C.物价变动率 D.平均利润率

13.金融机构的各种资金来源中,可独立运用的,最可靠、最稳定的资金来源是()。

A.存款负债B.借入负债C.资本D.资产

14、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A.原始存款货币乘数 B.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C.派生存原始存款 D.基础货币原始存款

15、按照国际惯例,普通股股东具有()权利。A.股息优先 B.认股优先 C.清偿优先 D.资产分配优先

16、商业银行的存种类划分方法之一,是根据存款的期限及提款方式分为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A.担保存款 B.公家存款 C.定期存款 D.私人存款

17、如下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A.保险公司 B.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C.典当行 D.投资基金

18、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顺序是()。A.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B.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C.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 D.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

19、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贬值)会导致(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B.出口不变,进口减少

C.出口减少,进口不变 D.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二、名词解释 1.开放式基金

2.期权)。)。

3.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4.杠杆租赁

5.再保险

6.金融监管

7.国际收支

8.消费物价指数

9.财政政策

10.证券投资基金

三、简答题

1.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主要区别

2.金融租赁的特征和意义

3.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和调节措施

4.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5.影响利率的实际因素

四、填空题

1.货币的形式可分为()(2.融资方式可分为()和()()()等。)。3.金融工具的特征()()()()。4.利息的计算方法有()()。

5.银行组织制度可分为()()()()()。6.信托的职能有()()()()。7.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8.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有()、()、()。9.中央银行的职能()()()。

10.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和()。11.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数、()指数、()指数。12.国际收支的内容包括()、()和()三大项目。

五、判断题

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2.外汇是指外国货币。

3.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4.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一种间接信用。5.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利。6.国际收支是流量概念。7.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8.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主要凭借的还是行政手段。

9.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作业题

(四) 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美元计值 B.英镑计值 C.特别提款权计值 D.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2.某企业持有3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2000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5%,则贴现金额是()

A.1975元 B.1950元 C.25元 D.50元

3.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A.资本金 B中央银行借款 C.发行金融债券 D.存款负债 5.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受制于()A.黄金储备状况 B.外汇储备状况 C.黄金输送点 D.外汇政策 6.我们在研究货币需求量时,应把()结合起来考查。

A.静态与动态 B.存量与流量 C.增量与缩量

D.购量与销量 7.如果财政有赤字,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状况是()A.增加

B.减少 C.不确定 D.不变 8.在经济转轨时期,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A.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B.物价变动率 C.汇价变动率

D.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指数 9.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是()。

A.存款准备金

B.经理国库 C.再贷款 D.货币发行 10.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的核心是()。

A.资本金 B.存款

C.同业拆借 D.向中央银行借款 11.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载体是()。A.金融工具 B.货币资金 C.有形市场 D.无形市场 12.实际利率是指()。

A.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 B.金融机构现行的利率

C.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D.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形成的利率 13.现金由企业送存商业银行的行为称为()。A.现金投放 B.现金回笼 C.现金发行 D.现金归行 14.借贷资本的“价格”是指()。

A.利息 B.利润 C.借贷资本数量 D.借贷资本购买力

15.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6.中国政府向某国政府提供5万吨粮食的无偿援助,这项业务应归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中。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官方储备 17.下列哪家银行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A.英格兰银行 B.中国通商银行 C.梅迪西银行 D.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18.如下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A.保险公司 B.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C.典当行 D.投资基金

19.金融机构的各种资金来源中,可独立运用的,最可靠、最稳定的资金来源是()。

A.存款负债 B.借入负债 C.资本 D.资产 20.货币政策是调节()的政策。

A.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供给 C.固定资产规模 D.产业结构

二、名词解释 1.官定利率

2.封闭式基金

3.记帐外汇

4.信托投资

5.投资银行

6.中央银行

7.基础货币

8.货币需求

9.外汇平准基金

10.货币政策

三、简答题 1.金融市场的功能

2.契约型投资基金与公司型投资基金的主要区别

3.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4.金融监管的原则和内容

5.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原因及调节措施

四、判断题 1.人民币是货币。2.外汇是指外国货币。3.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4.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利。5.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6.国际收支是流量概念。

7.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8.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主要凭借的还是行政手段。9.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10.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作业题

(五)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转轨时期,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

A.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B.物价变动率 C.汇价变动率 D.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指数

2.根据融资的形态不同,融资可以划分为()

A.货币性融资和实物性融资 B.国内融资和国际融资

C.本币融资与外币融资 D.初期融资和短期融资 3.间接证券的发行者是()。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金融机构 4.我国信用合作机构主要是()。

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B.信托投资公司 C.城市和农村信用社

D.金融租赁公司

5.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主要是用来满足日常的支付和清算需要,另一作用是用来()。

A.调节货币供应量

B.调节信贷规模 C.调剂库存现金余缺 D.调剂贷款结构

6.下列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来源的是()。

A.企业存款 B.储蓄存款 C.未分配盈余 D.同业拆借 7.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是()。

A.存款准备金

B.经理国库 C.再贷款 D.货币发行 8.根据《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

A.允许政府财政透支

B.对商业银行贷款 C.包销国债

D.向地方政府提供贷款

9.某商业银行现有存款准备金500万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200万元,那么其库存现金为()万元。

A.700 B.500 C.300 D.200

10.当金融体系与结构发生大量深刻变化的时候,就是()创新。A.金融工具 B.金融制度 C.金融业务 D.金融政策

11.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A.法定准备金 B.存款准备金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 12.如果存款总额为100万元,存款乘数为4,则原始存款为()万元。A.15 B.20 C.25

D.35 13.派生存款的产生只能在()形成。

A.金融市场体系内部B.金融市场体系外部C.商业银行体系内部 D.商业银行体系外部

14.当信用创造主要表现在对银行券的发行,以及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提供相应条件的时候,就属于()的信用创造行为。

A.商业银行 B.金融机构 C. 财政部 D.中央银行 15.商业银行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A.存款与贷款 B.信贷与投资 C.经营与管理 D.表内与表外

二、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互换业务包括()。

A.贷款互换 B.货币互换 C.利率互换 D.利率货币互换 E.存款互换

2、金融创新包括()等类型。

A.金融结构的创新 B.金融工具的创新 C.金融制度的创新 D.金融业务的创新

3、西方商业银行资本金除普通资本外,还采取以下方法筹集资金()。A.回购协议 B.次级债 C.优先股 D.向中央银行借款

4、商业银行的借入款主要包括()。

A.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B.向企业的借款 C.向同业的借款 D.发行金融债券

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主要有()等形式。A.贷款 B.保险 C.投资 D.信托 E.租赁

6、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具有以下特点()。A.融资双方属于直接信用关系 B.融资方式为银行信用 C.银行在这一方式中属于双重身份 D.融资主要借助有价证券进行

7、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因素有()。A.国际收支逆差 B.高于他国的通货膨胀 C.国内利率上升

D.国内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 E.紧缩性财政政策

8、下列属于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的有()。

A.国开发协会 B.泛美开发银行C.国际清算银行 D.亚洲开发银行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中央银行是政府管理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

A.政府的银行 B.国民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货币发行的银行 E.清算的银行

10、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A.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 C.再贷款 D.公开市场业务 E.利率限制

11、票据贴现利息的决定因素是()。

A.贴现费用 B.贴现率 C.贴现期 D.票面金额 E.债务人偿还能力

12、信用货币的特征有()。

A.具有内在价值 B.具有强制性 C.是债务性质的货币

D.是表现商品价值的尺度 E.以黄金作为保证

13、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其作用有()。

A.预付货款 B.支付工资 C.交纳税金 D.银行贷款 E.充当商品交媒介

14、消费信用的主要方式有()。

A.教育储蓄 B.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C.赊销 D.分期付款购买 E.消费贷款

15、影响国债回购利率变动的因素有()。A.银行利率 B.市盈率 C.股市行情 D.时间

三、名词解释 1.公开市场业务

2.金融深化

3.中央银行

4.投资银行

5.混业经营

6.货币政策时滞

7.证券回购

8.强制保险

四、简答题

1.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2.原保险与再保险的区别

3.通货膨胀的一般治理措施

五、论述题

简述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篇:关于东北农业大学兼职风险的研究

关于东北农业大学兼职风险的研究

摘要:现在大学生兼职现象十分普遍.利用课余时间打打工,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许更多是为了从实践中学习经验,得到锻炼,增加毕业时求职简历的厚度和分量。兼职是大学生交际范围的突破,是大学生生活的延伸。然而,在兼职工作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兼职风险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里我主要分析我校大学生兼职现状、我校大学生兼职风险的类型、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这样不仅能够正确的认识我校大学生兼职风险,还能切实的保护我校大大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显性风险隐性风险学生本身学校方面社会影响

一 大学生兼职现状,我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00名我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兼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样本覆盖全院五个专业,回收问卷92份,其中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88.0%。

在被调查对象中,共有37位同学曾参加过兼职活动,占总体的37.0%。大学生兼职职业的排名依次是勤工助学,、发放传单、、促销、业务代理、餐饮服务、家教,其中有87.0%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兼职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基本没有联系;在兼职时间选择方面,接受调查的88位从事过兼职的调查者中,在兼职和学习相互冲突的情况下,有53.7%的同学表示会放弃学习机会参加兼职,29.0%的同学表示会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仅17.3%的同学表示会放弃兼职选择学习,并且绝大多数的兼职学生对兼职收入不满意。而当问到是否在兼职过程中遇到危险时,90%同学都选择遇到过拖欠工资,上班路途遥远,等问题。最后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接受调查的88位同学中,有23.13%的同学认为参加兼职活动对兼职学生的学业有非常大的影响,51.7%的同学认为兼职会或多少的影响到兼职学生的学业。

显性风险

兼职的显性风险是指在兼职活动的过程中,兼职者面临的、具有外在表现并容易识别的对兼职者的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事件。显性风险主要包括兼职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等方面,具体表现为成本风险、安全风险两个方面。

① 成本风险:在兼职中介市场上,由于目前中介行业混乱,常常出现中介公司在收取中介费后敷衍、搪塞,没能提供相应的工作信息以及中介抽取佣金过高,收取中介费后人去楼空等情况。我和寝室的同学就曾上过这样的当,那时还是刚上大学的时候,通过街头发送的小广告,由于社会阅历浅,长期生活在校园里,思想很单纯,防范意识差、缺乏社会经验、盲目的相信了他,去了他所谓的公司交了保障金,结果钱一去不复返,连那个办公地点也人去楼空,让我和寝室的同学提前认识了社会的残忍。

②安全风险:在兼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危害兼职者的人身安全。例如,农大周边比较偏僻,只能去较远的地方,例如,会展,打工,而且按照我们的作息时间,大多数同学,只能选在晚上出去工作,那样回学校的时间就会很晚,一般在9点到10点之间,从会展回来的路很黑,也很远,如果是步行,一般在30分钟左右,冬天还会很滑 这样又会存在道路安全风险。尤其是女生,就更加具有危险了。

隐性风险

兼职的隐性风险是指在兼职活动的过程中,兼职者面临的、不能直接表现、对兼职者的现在或将来会带来一定影响的行为或事件。大学生兼职的隐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兼职的机会成本风险和心理成本风险两个方面。

机会成本风险:机会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兼职学生的观念和态度等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认为兼职只是能力提升的一种补充手段,而对学习丧失学习兴趣的同学而言,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念也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就业难度加大,使学生觉得求学的价值不大,为了兼职而放弃学习的机会成本不高,因此他们愿意在学业方面承受损失,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兼职上,以牟取短暂的物质利益。

心理成本风险:心理成本是只为了满足雇主和自己的需要而付出的成本,比如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而购置的服装等;其次,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因为工作所必须承受的各种生活或学习上的压力和困难,会给兼职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 针对我校学生自身

1、信息的安全。大学生在找兼职时应该尽量通过正规途径获取信息,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公司应征,对于那些并不熟悉或没听说过的公司,应征前先打电话求证是否有此公司。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联系在那个公司工作的主管人员询问相关情况以确保信息安全。

2、求职面谈要注意安全。切记清楚告诉同学面谈的时间和地点;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注意面试场地的外观与对外通道;注意观察面试者之言

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而不应给原件;求职面谈时,最好有友人相伴,适当的防范器物。

3、平时工作时的安全。上班时,衣着,态度,言行均应谨慎;不轻言允诺非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刚到新公司应先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约;注意公司营运情形,是否仅为空壳公司或别有意图;如需缴交大笔金钱或保证金者,应谨慎。

4、加强个人信息保密。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兼职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兼职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不要采取‚天女散花‛的求职方式,对自己不信任的、不规范的公司不要随便涉足。

二 对社会有关机构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规使大学生兼职的权益‚有法可依‛。法律保障是前提,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问题作明确的解答,确实保障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如工资标准、社会保险、劳动福利等。

2、加强兼职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严厉打击中介机构。2008年 1月 1日起我国实施了 <<就业促进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职业中介的出现 但由于其流动性强、行动隐蔽,其活动依然存在,服务质量差、提供虚假信息、乱收费骗取钱财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故在监察部门和工商部门打击查处的同时,要建立高校监督机构和社会监督机构,把兼职问题社会化和公众化。引导广大人

民群众监督举报非法中介,减少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各地政府还应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如何识别合法和非法职业中介组织,进行广泛的宣传。

3、面对高校大学生兼职,应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如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兼职提供和创造机会;号召企业对兼职大学生以大力支持,将实习生制度正规化‘扩大招收实习生的规模’使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兼职的时间。

三 对高校的建议

1、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兼职指导服务机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定期向学生发布一些合适的、与专业有关联的兼职岗位信息,或与某些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专场兼职招聘会;定期开设一些兼职培训课程,或讲座对兼职学生的职位选择、时间分配以及如何选择可信度高的用人单位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兼职观念。加强规范兼职管理和大学生兼职法律知识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法律服务机构,为兼职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及维权服务。

2、提供便利的兼职条件。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园内的勤工助学岗位,在时间安排上给兼职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吸取国外高校的一些好的措施,在允许的情况下调整课程设置将大学生兼职作为学 生在校期间的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把兼职与课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校和大公司大企业的合作为学习各种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的职业训练的机会把有报酬的工作实践融入学习计划当中。、参考文献:

[1] 杨东明.宋华.论当代大学生兼职[J].石油教育, 2007.(3)[2] 陈宇海.浅析大学生非正规就业[J].广西社会科学, 2004,(10)[3] 杨东明.宋华.论当代大学生兼职[J].石油教育, 2007.(3)[4] 李立清等著.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第五篇:网络传播群体心理特点与引导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暴力是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也是当前网络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暴力的特点、网络暴力的成因以及网络群体的力量,旨在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暴力;群体心理特点;公民素养

一、网络暴力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网络暴力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于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不可避免的,网络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其破坏性的一面。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热门事件在网络上的曝光力度不断增加,网民群体对社会公众事件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网络暴力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词汇,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中的延伸,与一般意义上的暴力不同,它不是指以武力伤害他人人身、财产甚至危及生命的行为,而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各大论坛及公众平台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甚至公开他人隐私,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给其造成严重的精神损伤的一种“软暴力”行为。

(二)网络暴力的特点

1.匿名性。互联网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聚集的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不用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有自己独特的昵称,他们可能互不相识却志同道合。网络群体数量的庞大,鱼龙混杂让他们敢于发泄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必须控制这些欲望,在群体中他很难约束自己,因网络群体是个无名氏,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这样,一旦发生具有轰动性的社会事件,具有相同观点和见解的网民会自发组团,形成一个网络群体,在这里他们尽情地宣泄着个人情感,不顾后果地享受着语言暴力给他们带来的快感。2.群体性。网络暴力的攻击形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群体性的行动。个体行为不会生太大影响,但一旦个体结成群体,有了相通的情感和共同的目标。他们就会分工协作,为达成共同的目标而不遗余力。比如,当有了某个攻击对象,他们会分头行动,搜集攻击对象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曝光,直至达成预期目标方肯罢休。3.盲从性。我们将网络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派,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着周遭的人和事,提出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鞭辟入里”的见解,或者绝对支持或者坚决反对,并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实际行动。另一类是中立派,他们不会立马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审时度势,保持一种“墙头草随风倒”的姿势,我们将这类群众称之为“吃瓜群众”。这类群体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盲从性。通常情况下,在群体中因个人惧怕群体压力会对优势意见表现出附和和顺从的态度,从而使优势意见居于上风。4.破坏性。构成网络群体的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情感简单极端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其精神层面的损伤,而造成这种损伤的方式通常表现为用带有侮辱、讽刺性的话语对其进行言语攻击、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其隐私等,使当事人饱受舆论压力,精神健康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指对其物质生活的干扰,如通过非法手段致使其钱财受损、给当事人寄送带有恐吓字眼的信件或恶作剧玩偶。

二、网络群体的力量

(一)网络群体的形成一般而言,群体①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这里的个人没有民族、职业、性别的差别,也不论他们因何而聚到一起。而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一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比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心理学上所谓的“群体”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它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体特征大相径庭。这些群体中的个人在思想和感情会全部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其自身个性消失殆尽,转而形成一种集体心理。简单的几个人聚集在一起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比如大街上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虽然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但他们的聚集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群体。有时候,仅五六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心理群体,有时候,多达数十之众的偶然相聚也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自身个性的消失以及思想和感情全部朝一个方向迈进,这是即将形成群体时的个体的首要特征。网络群体的形成也遵循心理学角度对群体的定义。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部分网民会纷纷出来“观戏”,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意见相同或相近的网民会自发结成一个网络群体,而由于网民成分的庞大复杂,导致形成网络群体的成分也良莠不齐,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阶层,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也有天壤之别。但一旦结成网络群体,他们自身原有的个性便会消失,体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中,有些特征是很多个体所共有的,而有些特征只为该群体或该个体所独有。不容置疑的是,网络群体中的个人有着相通的思想和感情和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本身的传播,二是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都与暗示和感染机制有关。“群体暗示”①是一种传播方式,它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群体中的个人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下往往会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辨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地轻信和盲从。处于亢奋的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烈的“被暗示性”,周围人的话语、情绪和行动乃至整个现场的氛围,对他都构成强有力的刺激,使他的信念、思想和行为方式都迅速与周围人融为一体。“群体感染”②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其传播的速度快,主要是由于在现场昂奋的状态下,个体失去理性,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甚至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为。网络暴力行为就是在“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这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当网民由于某个事件自发结成某个群体时,他们就失去了在作为独立个体时所拥有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处于无意识的领地,随时听从暗示的调遣,对理性的观点无动于衷,永远保持着生物本能的激情,留下的只有极端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网络“暴民”所作出的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行为了。

(三)群体力量的极端性

群体的感情具有简单和夸张性的特点,从而导致群体的行为具有极端性。面对同一件事情,如果是个体有反对意见,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如果是群体中的个体心生厌恶,后果就会非常严重。一方面,在匿名性的作用下,群体中的个体丧失了责任感,群体感情的狂暴程度也会增加,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另一方面,由于群体数量的庞大,群体中的个体会产生一种人多势众的力量感,会表现出孤立的个体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

三、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一)媒体议程设置不当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③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提出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对各种“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一些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将具有爆发性的、能博取受众眼球的、敏感性的、涉及隐私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经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变成受众心中的“头等大事”,这无疑对网络暴力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沉默的螺旋规则在起作用

“沉默的螺旋”④的概念最早见于德国女传播学家诺埃勒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该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们在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先对周遭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劣势地位,一般就会趋于环境压力转向沉默或者附和。“沉默的螺旋”揭示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网民的普遍心态,在意见环境的压力下,为了避免被孤立和攻击,多数人选择与优势意见保持统一步调。

(三)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最大区别就是虚拟性。网络世界里面的人用昵称代替真实姓名,用各种各样的图片代替真实样貌,用文字交流代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在这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宣泄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情绪,隐藏在内心的小猛兽可以在这里肆意地奔跑,释放天性。网络暴力的产生就与网络的虚拟性有很大关系。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不敢表达的意见,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得到充分表达,使受众的言论自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网民素质整体不高

网民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受众群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否健康、积极向上,与网民的素质息息相关。目前,网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民意识①和法制意识淡薄、盲目从众、心态浮躁、自由与平等意识的极端化等,诸多问题造成了目前网络环境脏、乱、差的现状。要加快净化网络环境的进程,使网民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社会中交往,从而提升网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系统。

四、正确引导网民群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一)网络“把关人”不可缺失

“把关人”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的,他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大众传播的信息在经过把关人的整理、筛选后,才能呈现在大众面前。而这些信息所传达的内容、观念以及价值观又会对大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因此,把关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新闻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由于网络新闻求新求快的特点,使得网络把关人忽视了把关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信息表意模糊、错别字泛滥、断章取义、新闻失实等问题层出不穷,造成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的局面。加强网络把关工作,强化网络把关人的职业素养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理性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理论”③是拉扎斯菲尔德和伊莱休卡茨在两级传播理论中提出的,指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给公众表达意见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平台,而这也造成了网络言论的分散性和混乱性,这时候就需要意见领袖站出来发表意见,将舆论引导至正确的方向。意见领袖通常能对社会事件和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理性的分析评价,因此他们的言论对广大受众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成为众多言论中的“领头羊”。但意见领袖也并非圣人,有时候也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有失公正的评价,误导大众,“网络推手”就是如此。

(三)媒体舆论需要正确引导

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对不同的议题赋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进而影响人们对周围事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因此,媒体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对大众进行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传统媒体而言,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利用好其权威性,发挥好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闻报道机制、改进报道方法、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抢占信息制高点,从而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对网络媒体而言,一方面要占领和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及时跟踪舆论热点,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论走向进行预判,引导网络舆论的新走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大网站官方平台的权威性,传播客观公正的信息,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反应机制,网络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

(四)亟待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有着新的发展规律,旧的体制已满足不了其发展需求,需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来适应、规范其积极有序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舆论环境。同时,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信息良莠不齐,低俗虚假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机制。例如:网络实名制的推进与实施,对规范网民行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五)亟待提高网民素养

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需要全体网民的共同努力。法律法规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间接性的,真正的约束来自公民内心的自觉性。公民应

【参考文献】

[1]彭爱华.影视文化教育引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途径与方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张云波.普通高校影视鉴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34-135.[3]胡学军.浅谈大学生美育中的影视欣赏课教学[J].电影评介,2007(11):70-71.[4]唐姊茜.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影视广告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77-178.[5]杨锐.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1):133-134.

下载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研究论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网络传播情况研究论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学生)登记表封皮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网络教育毕业生(学生)登记表年级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学习形式___________ 学习层次___________ 人数___________......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法学)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答案

    刑事诉讼法本科网上测试题(更新) 一、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答:刑事证据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函授教育专、本科论文写作要求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函授教育 在职高升专毕业说明书写作管理规范 在职高升专学生在毕业前要求写一篇毕业说明书,内容需结合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内容,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或专业综述......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1年下学期教学安排说明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下学期教学安排说明 一、网上开课时间 新学期网上开课时间定为2011年6月10 日,请学员于此日期后登陆新平台(202.118.166.56,用户名、密码以学......

    网络安全策略研究论文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在大大增强了网络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也给黑客攻击和入侵敞开了方便之门。不仅传统的病毒借助互联网加快了其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其传播范......

    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共5篇)

    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为激励我校教师不断进取,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创新能力,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东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专科起点本科语文模拟1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 模拟试题大学语文(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文选》B.《乐府诗集》 C.......

    网络传播专业论文选题(合集5篇)

    网络传播专业论文选题 1.网络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技巧研究 2.播客、博客、维客和威客研究 3.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状及前景分析 4.网络新闻选题策划研究 5.试论电子签名和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