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传播中大学生对网络事件 参与的研究调查报告
网络传播中大学生对网络事件
参与的研究调查报告
调查人:商务传媒学院09级新闻二班
20091203218 刘敏
目录
一、前言
二、主体
1、调查背景
2、大学生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度分析
3、从大学生本身来分析网络事件对他们的影响
4、大学生关注网络事件的类型
5、大学生出于什么目的来关注网络事件
6、大学生参与网络事件的途径
7、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自主议题设置中引导广大网民议题方向
8、网络“议程设置”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参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9、“意见领袖”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影响突出
10、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事件参与的重要因素
11、总结与评价
三、附录
1、调查问卷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范围:共分发150份问卷,实收回135份问卷。本问卷调查范围大部分是传媒学院大三新生,部分包涵了其他学院其他年级的同学,故而我们收集到的调查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一 前言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涉及到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传播具有其显而易见的广泛性性及开放性。大学生群体以其特有的行为文化方式,以及强大的影响力,在网络传播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鉴于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不同,那么他们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度会有什么区别呢?本次调查旨在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事件的参与程度,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网络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男生和女生对网络事件参与是否不同和各自的侧重点。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教室、宿舍等地随机抽查了一百五十名兰州商学院各年级学生,并回收有效问卷135份。其中有男生63名、女生62名。在调查过程中,各位同学们都积极配合,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热心肠。
二 主体 调查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有一半以上的网民为10~30岁的少年与青年,而当代大学生正是我国网民最活跃的群体。另据2010年6月国务院《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目前有上百万个论坛,超过2.2亿个博客用户,每天网民通过BBS、新闻评论、博客、微博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表达思想观点。网络传播的快速、便捷、及时,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言论自由的可能,公民通过网络发表建议和意见,扩展了言论表达空间。大学生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度分析
相关数据:73%的同学会主动去解网络事件,44%的同学会经常去了解(其中男生占24%,女生占20%),有39%的同学偶尔了解,而8%的同学几乎不了解或想到才去了解。
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了解网络事件的主动性较好,比如就有73%的同学会想要主动去了解,可是仅有44%的同学会经常了解。并且其中男生了解网络事件的积极性比女生要高高出4%。高达39%的同学只是偶尔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部份同学具有了解网络事件的主动性,可是行动还是不够的。并且女生在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度上略逊于男生。
3从大学生本身来分析网络事件对他们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一代的后备力量,以其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代大学生多为80、90后,性格方面有较多的独立性,在知识
层面,技术层面上较高,但是也表现在一些不好的方面,主要反映在大学生群体思想及行为方面的问题有:从众心理、依赖心理、缺乏自我判断、不稳定的情绪、以自我为中心、不确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而由此所引发出来的大学生网民在对待网络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纵观近年网络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体的传播在事件传播中起首要作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使用便捷,并且能够有效地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以“浙江温州动车事件”为例,事件一经发生,随即就被无数网站、博客转载,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以“浙江温州动车事件”为关键词的网页 条数之多,其强大的影响力是传统的大众媒体无法企及的。大学生关注网络事件的类型
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同学更加倾向于了解新闻大事,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心存高远,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紧随其后的是炒作事件,对于娱乐事件女生更乐于了解,人数比男生多了一半。
5大学生出于什么目的来关注网络事件
相关数据:78%的同学是出于了解形势,认识世界,增加见闻的目的来了解时事的,38%的同学是为了聊天时有话题,25%的 同学是出于兴趣爱好,剩余同学因考试需要。
调查结果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了解时事更多是为了拓宽知识面,让自己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25%的同学是真正喜爱关注时事的。并且高达14%的同学仅仅是出于考试需要。大学生参与网络事件的途径
调查结果分析:经过调查同学们参与网络事件的渠道有很多,大多采用不只一种渠道。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所以大多数同学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成为了了解时事的主流。很多同学也通过电视和报刊来了解网络事件。部分同学通过与人交流来了解,从这也可看出为什么一些同学了解网络事件的目的是为了聊天时候有话题。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自主议题设置中引导广大网民议题方向
相关数据:从同学们参与网络事件积极性的方面来看,39.1%的同学经常会主动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网络重大事件,其中男生的比例是女生的两倍;57.2%的同学偶尔和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而3.7%的同学则从不会主动探讨网络重大事件。
调查结果分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三成多的同学会有意识的经常和他人探讨网络重大事件,但大部分的同学对网络事件的态度仍然仅仅停留在了解观望而不是积极参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网络大事中去,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正确的舆论导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一系列网络事件的传播效果为实证,大学生群体以其在虚拟社群中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推动力量不容忽视,因此,网络传播能否发挥其正面效应,消减网络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积极促进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发挥积极示范作用意义及其重大。在网络事件的传播中,网民群体的传播始终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正是每个网民对于事件的传播,使大量微小内容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中得以聚合,形成了燎原之势,从而突显出事件的重要性,引发了更多网络群体及媒体的跟风。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其自身的言
论行为还是对各类网民言论发表的态度皆影响着网络舆论发展,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素质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愈加彰显其重要性,对网络传播产生的效应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网民群体,应充分发挥其群体效应,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积极关注国际社会动态,提高其思想凝聚力,坚持个体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不为偏见言论所引导,理性对待各种言论,理性发表自己言论和见解,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积极设置自主议题,并赋予议题以新的内涵,在互动与反馈中逐步在网上形成舆论,使事件脱颖而出成为公共议题,充分利用博客、播客、社区论坛、即时通讯等媒体平台,引导事件旁观者根据主流舆论去判断事实,进而凝聚更多的网民,迅速放大正面力量,影响公众舆论,推进网民的判断和决定趋于理性化。网络“议程设置”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参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研究者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来的。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受众接收信息时是个主动的过程,往往能迅速绕过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将目光直接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网络上的专题、主题社区等议程设置就会直接影响到网民对当前政治话题的判断。在不同性质的网站,其网络议程设置具有巨大的差异,比如:人民论坛、凤凰网、天涯社区。
据调查,大学生网民一般会使用的网站包括:天涯、猫扑、优酷、凤凰网。当问到这些网站所设置的内容和主题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时,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站的影响时直接的,对已某一感兴趣的主题、专题就会直接点击访问。但是同
时大多数大学生也表示,一般并不会主动访问诸如,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网站,认为访问这些网站并没有意义。“意见领袖”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影响突出
意见领袖是指在大众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作为公共意义上的意见代表,意见领袖可以在网络中营造出一定的意见气候,使受众随“沉默的螺旋”而移动,产生从众心理。正是由于“意见领袖”存在缩小(或强化)了网络传播中受众意见的分化(或统一)。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网络名人,特别是“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和评论对大学生网民的影响巨大。时政评论名人白岩松、梁文道的言论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愿望和意向。韩寒等公共知识分子的网络言论更是被众多大学生网民所追捧,其独特的视角为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有影响突出。据调查超过98%的大学生知道韩寒,对其观点和行为的态度也是泾渭分明,影响重大。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事件参与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5.8:44.2,男性群体所占比重高出女性近11.6个百分点。在本次调查中,笔者有意避开,男女大学生参与网络事件的客观性的差异,发放了男女等比例的问卷。但是在结果统计上来看,性别因素确实对大学生网络参政具有重要影响。据调查结果反应,男大学生对政治更感兴趣,更倾向于对公共事件、政治事件、军事的关注;而女大学生,即使对部分政治事件或公共事件关注,但是,在关注该类事物之前已经受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对政治的不关心、不关注是比较普遍的的现象。
总结与评价
1)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言论;互联网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大学生可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畅所欲言。近年来上至国家主席下到地方县长,都传递出对网络舆论、网络民意的关注,直接鼓舞了网民建言献策、参与议论的热情,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无论是对切身利益的表达,还是公共利益的诉求,网络传播确实给大学生利益诉求带来了新的渠道,实现了大学生思想的最直接表达。
2)利用网络参与网络事件,大学生可以更自由、更直接、更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明自己的情感,与其他参与者进行自由的交流。在自由和宽松的网络参与环境下,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3)“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11]不对称的网络信息拥有者,相互间的恶意行为也可称为“网络暴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客观信息和比较成熟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理性进行网络参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互联网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布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将现在中的不满情绪带到了网络中来,任意的攻击、侮辱他人,任意的在网络中“杀人放火”,从而导致了第一类“网络暴力”的产生。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容量无限性和网络
信息可操纵性都难以保证大学生所获信息的客观性,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出于种种目的在网上制造虚假新闻,发布蛊惑人心的消息,歪曲事实真相进行宣传,由此产生第二类“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更是令人忧心忡忡。心理的不稳定,以及海量的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网络事件参与的理性大打折扣,极易导致非理性参与的扩大,所以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事件参与时应该理性对待。
4)、同学们整体上对网络事件还是相当的关注的;
5)、男生和女生关注的网络事件上方向有所不同,并且在有些问题上有相当的明显的区别;
6)、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认识到关注与参与网络事件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一些直接不关注和参与者
三 附录
附:调查问卷见下
网络传播中大学生对网络事件的参与研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兰州商学院新闻系的一名大三学生,现在正在进行“网络传播中大学生对网络事件参与的研究”,大学生是由高层次知识结构,有主见的一群人,在参与网络事件中有着独特的的作用,本次调查旨在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事件的参与程度,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以及网络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等。希望您可以配合
我们,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该问卷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会泄露您的隐私或侵犯您的权益。
基本信息填写(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上打‘√ ’或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性别:A男 B女
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所在学校:______
网络事件参与情况基本调查:
1、您喜欢上网吗?(如不喜欢就不用回答下面的问题)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2、您经常上网吗? A经常 B不经常
3、您通过下列哪种渠道上网? A电脑 B 手机 C 其他
4、您上网关注网络事件吗?
A关注 B不关注 C偶尔关注
5、您会对网络事件进行评论么?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6、您关注下列哪类事件?(可多选)A公众事件(如:浙江温州动车事件)B 炒作事件(如:凤姐事件、小月月事件)C新闻事件(如: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D其他
7、现在存在一些“网络推手”“意见领袖”,他们会对你在进行网络评论时产生影
响么?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8、您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关注或评论事件?
A天涯论坛 B新闻网 C通过朋友、同学得知 D人人网 E猫扑 F腾讯网 G微博 H其他
9、什么原因促使你关注网络事件?
A好奇 B有话语权,可自由表达意见 C消磨时间 D其他
10、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会私下对网络事件进行评论么?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11、您能从网络事件中得到一些启示吗?(答A请写出的到的启示是什么)
A能 B不能
启示____________
12、您出于什么目的去了解网络事件?
A了解形势 B 出于兴趣爱好 C 怕考试时会用到 D为了聊天时有话题
13、你知道白岩松、韩寒吗? A 知道 B 不知道
第二篇: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 查 人:李宏政
调查时间:2014年2月7日-2月13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学生上网的目的:⑴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搜狐、新浪等;
4、学生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学生上网的途径: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学生)是否支持学生上网: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学生的好处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⑵因
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学生的坏处:⑴容易上瘾。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⑶容易荒废学业。许多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⑷网吧问题。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⑸
网上交友问题。许多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学生心理的影响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由调查可以看出
1、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学生并不太多。一般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学生乃至青
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一些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⑴假期缺少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活动。⑵缺少可以供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许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学生经常“光顾”网吧。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第三篇: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报告》学院:***
班级:***
姓名:***
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关于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研究的调查
时间:2011.1.25~2011.2.05
地点:***街头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背景
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有速度快、普及率高和易被青年人接受等特点,它可以更好的传播和普及我们原有的文化,使广大人群受益。但是,正因为网络传播有速度快和普及率高的特点,一些文化信息如过激的言论、媚俗的文学作品、不健康的视频等也会被迅速传播,并会影响到一大批人。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愿意也不想看到的。目前应当严格审查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内容,控制好它的质量。
二.调查与结果 频我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泰兴市中心逛街的行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题包括:1您接触网络的时间;2您觉得互联网是目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必需品吗;3平均您每天上网的时间是?;4 从您的心理需求角度,您认为网络媒介最需要有哪方面的特征;5在您看来以上您每天必上的网站在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是;„„等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人们对于新文化传播的利弊是能够正确对待的。
三.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一)正面影响、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大学生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要查寻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猛增,各高校图书馆都感到压力很大,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一个难题,在因特网上,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到国际国内形势;-1-
通过校园网大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知道学校的重大安排,大家普遍所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就业方面,过去大学生毕业为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往往疲于“赶场”,到处参加人才交流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现在他们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查阅到不少有用的信息,采取发Email 的方式或者事先与单位取得联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既减少了经济损失,又节省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2、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
大学校园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建设信息化校园,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成功整合,一条将大学生和社会二者紧密相连的信息通道得以建立。今天,借助校园网,大学生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学校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老师和学校领导。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大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尽知天下大事。大学生渴望更多地关心国家、了解社会,网络无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理想的大门。
(二)负面影响、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 个上网的学生有9 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
剧和骗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往往都比较简单、幼稚,充满着理想化。网络的虚拟性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3、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和“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把公安局的法规早己忘记到了九霄云外。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毒害了群众,也毒害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四.问题与建议
(一)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知识产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由于网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上大量的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的,没有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而目前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恶搞”成时尚,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人人都可以参与,门槛低了,文化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假消息充斥网络,网络游戏凶杀暴力非常突出、低俗恶搞流行,网络色情泛滥„„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恶搞一词甚至成了2006年最流行的十大
词汇。恶搞中最著名的就是《闪闪红心――潘冬子参赛记》,将一部反映革命的片子搞成参加流行歌手大赛,足见其低俗。
3、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的奥尔布赖特有一句话,“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像奥尔布赖特这样的敌对势力境内外都存在,他们随时想着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干扰破坏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据统计,在境外有2000多家反动的中文网站,里面有xxx、民运分子,这些中文网站背后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推动。这些都对国家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所以更是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
4、网络技术落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九成五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例如英特尔及国际商业机器(IBM),这一现象不但不能促进网络文化长足健康的发展,而且使得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二)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对于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胡锦涛总书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我们在肯定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防止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网络的秩序要维持,除了靠网民的自觉外,法律法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法规的严酷性和强制性,对于扰乱的人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诚心扰乱的人,不至于无法可依。
2.强化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把关的作用。把关人不仅仅是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还要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的。首先,培养网络文化的中坚力量是强化“把关“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骨干力量来引导网络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成立网上评论员队伍,以便在网上的舆论出现不良导向的时候引导舆论。目前,我们国家也已经有近万人的网上评论队伍。
3.加强技术创新,研发自己的网络系统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九成五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例如英特尔及国际商业机器(IBM)。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完全没有保障,网络文化的发展依赖的是外国的技术和系统,没有自己拓展的余地。所以要向胡总书记号召的那样: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只有研发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的将技术优势转换成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才有足够的保障,我们的网络文化才能真正的灿烂起来。
4.提高网民的素质
网络文化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我们一亿多的网民共同去维护。号召网民朋友自觉的起来维护一个安全可靠有序的网络环境。平时有意识的进行爱网护网的宣传活动。倡导全体网民共同来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态。
五.总结
无论如何网络新媒介文化传播已经逐渐普及,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正确看清网络文化传播的利弊,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背景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益流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网络存在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阅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全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为了探明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和针对这种现状所应采取何种措施,我们以某高校为调查主体,进行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调查报告”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上网与性别、年级、有关,也与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上网以宿舍和家里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奴前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使很多大学生对其又爱又恨。
2、调查目的
(1)对网络行为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调查研究,对不同年级的人的上网时间,地点,频率,常上的网站,所关注的内容,上网的体验进行调查。
(2)调查大学生上网动机,文案调查包括网络学习,玩游戏,网恋,娱乐等。
(3)最受大学生喜欢的软件排名,和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
3、调查对象及地点
本次调查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主体,分别在社科楼,寝室,小篮球场,体育楼,人行路上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体,以大四的学生为辅助调查对象。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上网情况,我们适当将部分大四同学加入调查样本中,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加接近大学生群体上网现象的真实情况。
4、调查经过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15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了200名大学生关于上网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级、花费时间、从事活动、对网络舆论的了解、获取信息手段、关心的话题、对网络舆论的评价、对此的态度等等。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5、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于2016年9月28,9月29日完成。
6、调查人员组成
此次调查以寝室为单位,由寝室全体人员组成。
二、主体
我们小组以ppt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大家呈现了我们的调查结果,调查的结果如下:
1、从性别角度讲,参与网络舆论的男生占37.37%,女生占63.63%;且男女对上网地点选取存在明显差异,女生主要倾向家里和宿舍,男生主演倾向于学校和网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将同学们反馈的结果大致归纳如下:
(1)从是否便捷,安全及环境等角度来看,校内上网往往具有优势。在校内上网无疑会为大学生节约往返校内外所花的时间。而且校内的上网的环境也比较好,此外,部分学生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会选择在校内上网。这一点是77%的同学选择在校内上网的主要原因。
(2)网吧的“集聚效应”为网吧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客源。
2、娱乐方式的选择
很长一段时间“聊天”俨然成为最受学子青睐的娱乐方式,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社会不易使他们倍感艰辛,心理上常处于压抑状态,非常需要有共同话题人的抚慰。聊天软件的推出,极大地冲淡了人们的害羞和尴尬的心理,进一步促进了网上聊天的兴起。因此,在大学校园里,聊天交友的有53%,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从事的网络活动中学习查资料的有9.1%,娱乐的有17%,关注时政的有8.33%,聊天交友的有53%,猎奇的有5.41%,其他的有6.34%。
在调查对象中,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一年级占2.2%,大二年级占73.73%,大三年级占24.24,大四年级占1.1%;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大多为3~5小时,极少数为5~10小时;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了解大多为不了解;大学生获取舆论信息的手段大多为微信,微博,手机新闻推送;大学生对网络舆论最关心的事件话题有民生问题,娱乐新闻等;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舆论信息的态度是半信半疑;对当下网络舆论的评价说不清楚;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基本不影响;对某些网络舆论大多数人保持一般关注,浏览观看;其中,经常参与“骂战”的有2.72%,偶尔的有20.1%,没有的有77.18%;大多数大学生未曾在网上担任“议题发起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讨论持应当积极参与态度的为25%,适当参与的为15%,对感兴趣的参与的为15%,少参与的为45%;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环境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持一般态度。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我们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描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在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参与和认识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参与大多是观望,积极参与,积极评论,还有待提高;
(2)对于网络舆论大多是消遣,而对涉及军事,财经等诸方面关注度还不是很高;
(3)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导致盲目相信或盲目不相信,理解问题太过偏激,很容易出现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做好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教育引导的对策,强化大学生网络舆论素养教育,网络舆论认知能力建议学校强化科学建设意识,加大大学生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关注导向;
(2)强化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引导的艺术性,积极开展网络舆论认识课,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参与舆论的习惯;
(3)提高防御能力,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设置心理咨询并开展网络舆论咨询业务,使学生养成健康适度的网络舆论参与习惯,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5)强化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活动的实践性,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网络舆论参与主阵作用,利用学生对学校的关心,对自身切身利益的关注,适时开展议程设置,将高校网站建设成为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园地;
(6)让大学生成为网络舆论参与的主体,通过校园网站教师指导,让大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宣传技术,掌握网络舆论参与的主动权,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的声音;
(7)鼓励大学生从网上走入网下,开展与网络舆论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的社会效益。
第五篇:网络对初高中学生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网络游戏对初高中学生影响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我们明显的感到,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人的使用互联网,而在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初、高中学生。那么,网络的魅力何在,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网络传递的信息又裹挟着多少对中学生负面的影响?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高中生上网的现状。
2、了解老师、家长对学生上网的看法。
3、了解网络对初、高学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三、调查方法及步骤
1.调查对象:家长、初、高学生
2.研究方法:查找资料、组织访问、问卷调查、分析资料、归纳统筹
3.时间进度和具体安排
2016年7月15日至7月24日
制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2016年7月25日至8月1日
组织访问进行调查,收回调查问卷,网上查询 2016年8月2日至8月10日 分析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4.调查地点:公园 5.成员分工:
梁涵斌:制定主体、负责打印和撰写
刘晨晖:制定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关世统:制定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调查访问 张嘉诚:制定调查问卷、组织访问、收集资料 黑泽仁:实地调查、统计调查数据 曹祎凡:实地调查、统计调查数据 程鹏飞: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四、活动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对中学生积极作用
1、快速掌握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它不仅快捷而且也省去了大量的额外的花销。网上还有新闻,资料,经济,娱乐,文学等各种信息。在网上,学生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权威的新闻,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到更广泛的未知信息,也使更多的学生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使我们更加的热爱科学,祟尚科学。
2、接受教育的有效方式。据了解,有许多学生喜欢“网校”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网校”里老师单个教你,“同学”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完全没有在教室里与老师面对面的那种拘束,对中学生的自由发挥有很大的帮助。
3、网络是加强交流的有益工具。上网的学生有许多去过聊天室或QQ等其它的交流网站,虚拟的世界里,各自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话题,网友不论老少,不论职业,只要认为兴趣相投就可以尽吐心声。这对渴求朋友,渴求友谊,渴求倾诉的我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在网络中愉快地畅谈,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解脱。
(二)网络对中学生负面影响:
1、上网聊天时,由于初高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对社会的认识不深,不能正确的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自控能力差,对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容易上瘾,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带到现实生活中。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2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新疆经济电视台对北京等各大城市网吧的调查,其中北京某高校附近许多大大小小的网吧形成了网吧一条街,在每天8—9点,网吧就爆满了,上网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和高中生,绝大多数上网是玩游戏,聊天,容流量大,门外总有人在等待。许多学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的一连几天都不回家,一天24小时连轴转,在网吧里吃,住,有的家长一连几天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网络的诱惑使许多中学生沉溺其中。
2、由于上网时间长,容易造成对身体的损害。过度 沉溺于电脑网络中,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只有手指在不停地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的,尤其;是对眼睛的危害,现在我国中学生原近视率已达65%,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整天沉溺与网络是不可取的,有时上网的愉悦是以金钱和自己身体的健康为代价的。
聊天、游戏、造成了学生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总结与建议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为我们的学习、交流以及娱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天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资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致使缺乏自律能力的同学通宵达旦沉湎其中,对学业、健康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所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表达了我们的心声。在此,我们向在校的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人”
调 查 问 卷
(一)1.网络知识从何处获得
A.学校
B.同学
C.朋友
D.自学
2.你上网做些什么?
A.聊天
B.玩游戏
C.查资料 D.浏览网页 3.你每星期上网的次数
A.1~3次 B.4~6次 C.7~10次 D.大于10次 4.你认为上网有什么好处
A.能学到很多东西
B.能交到许多朋友 C.能到处漫游
D.没有好处 5.网上适合学生的东西多吗
A.多
B.还可以
C.太少 6.上网主要在哪里
A.网吧
B.家里
C.学校
7.如果自己的好朋友非常喜欢玩网络游戏,而且时间很长、投入很大,你认为?
A.后果很严重
B.人家的爱好,不用干涉
C.要劝诫
D没什么问题 8.你作过上网的防范吗
A.作得很足
B.作过一定的防范措施
C.没作过
D.没必要9.上网给你带来的问题
A.不会带来问题
B.会带来影响
C.学习上
D.思想上
10.你认为网上道德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11.你觉得网络游戏影响你的学习吗?
A.是
B.不是
C.无 12.你会上网成瘾吗?
A.会
B.不会
C.我只是空闲时才玩 13.你觉得网络游戏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利大还是弊大?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不知道 14.你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纯粹娱乐
B.结交朋友
C.成为高手,受到他人的崇拜
D.在虚拟世界中得到自由 15.总体来说,你认为网络游戏好不好?
A.很好
B.好
C.坏
D.很坏
调 查 问 卷
(二)教师、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态度调查统计
1.你对学生上网持何态度
A.不支持
B.有条件支持
C.完全支持 2.为上网和学生产生过矛盾吗
A.有
B.没有
3.网上适合中学生的东西多吗
A.多
B.还可以
C.太少 4.你对中学生上网的看法
A.大势所趋
B.应适当指导
C.要严格控制 5.你认为上网的利弊比是怎么样的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利弊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