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五篇)

时间:2020-12-07 10: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1.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2.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上过分依赖于学校重智轻德,重身轻心。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加上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找不到正确方向。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的落后,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治愈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不健全的教育观念更加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心理行为习惯等系列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儿童的不良表现

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

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4.亲子关系的和谐度

缺乏亲子沟通,弱化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以往的调查分析当中,孩子都是希望家长在家的或者跟他们一起出去的。或者至少有一个人是在家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呵护和引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大部分是隔代教育,父母与自己的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孩子也缺乏了对其的心理归属和依恋。这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5.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在由于父母刚刚分离的那段时间里,在学习上表现消沉,注意力不集中,常出现分心的现象。可能怀念留恋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无法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导致成绩不理想,部分学留守儿童因缺乏有效监护而放松了学习,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养人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问题之三:两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到城镇“淘金”改变家庭的状况,其饱受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本身就需要给予关爱,而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欠缺。他们的身心压力很大,得不到合理的宣泄,而孩子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或者说更多成分是情感迁移。两个特殊的群体,复杂的情感交织,构筑了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努力学习,将来做“人上人”,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吃苦,吃不好,穿不好,被人瞧不起,所以拼命用金钱物质弥补愧疚,同时也能说明自己走出小山村的能耐,“走西口,闯江湖”的体面。所以,这种过分的物质关爱中有很多市侩的炫耀成分。这种爱之不当,导致孩子大把的零花钱,比吃比穿,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问题之四:父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进城务工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如湘西永顺县初二小女孩XXX,家里四个孩子,父母只希望孩子初中快点毕业去赚钱。于是,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问题之五:教育管理方式的异变。父母外出及老人亲戚代为监护不仅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时间严重不足,而且父母在外打工,远离孩子,如何实施遥控管理,不少家长方法贫乏。他们大多选择以金钱为诱饵,以打骂为主的方式,依据成绩单的绝对值来判定子女成长的优劣,成绩好则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的要求也满足孩子;成绩差则一顿打骂,无视孩子成长的过程,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异变的典型表现,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之六:教育上过分依赖于学校,重智轻德,重身轻心。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农村学校教育的表面繁荣也助长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心,削弱甚至放弃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加上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的落后,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过分关心分数。分数代表一切,忽视孩子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这种不健全的教育观念更加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行为习惯等系列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维系着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幸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除了需要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还是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和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能。

第一、完善社会管理,建立关爱两个特殊群体的长效机制。

对于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加强社区建设,增加社区服务功能,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宏观上建立关爱机制,要让亲子之爱、教育的力量、社会的关爱与促进区域发展协同。

第二、选择好代养人和亲子之爱协同。

父母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为子女选择好代养人,应尽可能地找有帮扶能力和较高教育水平的亲友做留守儿童的代养人,代养人精力和教育能力有限的还可同时委托合适的人负责对子女日常的教育与监护,依据子女的性格特点等与代养人或其他监护人商讨好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同时引导子女融入代养人的家庭生活,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多和代养人或其他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适时回到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关爱他(她),协助代养人或其他监护人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使子女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健康成长。

第三、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

子女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其教育和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马克思)”同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第四、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

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第五、孩子留守,家长不能“溜守”。

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为子女选择适宜留守儿童的的学习方式,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子女在校寄宿,随着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关注,寄宿制成为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优势在于寄宿对锻炼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很有好处,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社交技能,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另外,父母也可以在学校的科学指导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自身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在外的见闻以及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将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有利于引导孩子提高勇气,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个亮点。

第七、父母还可以依据自己在外打工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

如利用假期将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城市共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使孩子们开阔眼界,同时也可以通过和父母呆在一起来培养亲情。父母也可以用这段时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做好修身的第一课。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有条件的儿童尽快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们更希望留守儿童家庭自身首先也能增强意识,摆正思想,针对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为孩子们以及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调查资料显示,仅XX市就产生了近16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0-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52675人,祖辈照料的43188人,其它亲朋照料的8731人,无人照料的756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状况堪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XX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XX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3000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3000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一)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二)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XX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三)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XX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XX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XX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四)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XX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代理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五)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XX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XX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应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开通留守儿童上学车,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通安全车辆。五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妇联现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特殊群体。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还有增长趋势,其中14周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86.5%。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提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概念的阐述,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夫妇或企业下岗职工选择外出打工经商,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他们把孩子留守在家交由其祖辈或其他亲友进行看管,其中大部分的孩子的年龄低于14岁。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我们要怎样改进他们的教育策略才能使他们即使不在父母的教育下依然能够健康的成长?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

什么是留守儿童呢?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亲友在家自觉的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有计划与无计划结合的影响及其过程”。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中起步最早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教育。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认知、道德规范,最初是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的,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儿童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方式

根据我的观察了解所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隔代教育,即由祖辈负责抚养教育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二是亲友教育,是指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教育抚养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的特点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很少关注。三是自我监护,这种孩子既没有祖辈的看护,也没有亲友的照看,独自留在家中。大多数是几个孩子,孩子中至少有一个上初中了,由大孩子照顾小孩子。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儿”。这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管教,亲情极度的缺乏,心理非常不健康。四是父亲或母亲单独监护,这种家庭是的监护人的压力很大,他们既要承担劳动的压力又要承担照顾孩子的压力,这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教育。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家中祖辈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上存在着不科学不符合现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一些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祖辈们生活的年代子女众多、农田劳作繁忙,他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无暇更多的照顾自己的子女。而今,他们的孙辈们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所以,祖辈们把年轻时未能倾注的亲子之爱一股脑的倾注于孙子辈们的身上!在这种家庭中祖辈对孙辈们百般依从、过分溺爱,使孙辈们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不良品行习惯。例如:我校四年级学生李某,7岁时,他的父母为了生计双双赴外地打工,一去3年,最近一年均未回过一次家。父母外出时,李某被托付给外公外婆照管。两位老人对小外孙非常的溺爱,非常迁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的性格。由于缺少最直接的父母的亲情关爱,李某从小就对人十分冷漠,在学校时也常调皮捣蛋。老师找他去谈心,他却置若罔闻,学习成绩总是在后面“赶鸭子”,课堂作业更是很少按时完成。

其次,祖辈们对于孙辈们过于随便。农村的老人大多数认为经过了大半辈子的操劳,儿子也已娶妻生子,总算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如今儿子儿媳们都出去外出打工,他们留在家里也总该轻松一下:搓搓麻将,打打牌,终日沉迷于小赌的游戏中,从没有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孩子一哭一闹的来搅局,他们就会给小孩一些零钱来打发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尝到了甜头,就会用这种方法来要钱。钱来得容易,花的也很潇洒,从而孩子就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和蛮不讲理的不良品性。有的老人不沉迷于游戏,却也闲不下来,自己找了点活干,没有时间来教育孩子。

再次,祖辈们的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能够上学就行,家庭教育则无须他们多费口舌,再说了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孩子表现不好自有老师去教育。即使有些老年人能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在他们教育孙辈的时候,却也避免不了会夹杂着一些自私自利,弱肉强食等错误偏差的观念,甚至还会夹杂一些封建迷信糟粕等。

再者,祖辈们和孙辈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有些老年人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缺乏与孩子的有效的情感的沟通,使这些“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产生了空白无处倾诉,他们不得不把这种迫切需要的交流对象在自己的同伴中进行选择,再加上如今孩子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以及受到社会媒体的一些负面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些小学高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几乎都把把异性同学选择为倾诉的对象,他们模仿大人的方式约会,向同学炫耀他们之间的“恋爱”,甚至还模仿大人与异性同学接吻„„ 这种不正常的“过家家”游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父母与孩子缺少交流,造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由于父母为了改善生活的现状,选择了外出务工经商。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越来越远。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两地,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就相对的减少,造成了亲情的缺失,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淡薄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亲自的照顾和关爱,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薄。例如:在我家附近有这样一个儿童,很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把她留在家交给姨妈看管,由于父母不能照顾她,沟通较少,只能在金钱上满足她,久而久之这个女孩有什么想法都不告诉父母,她和她的父母就像俩家人,越是这样,沟通就越少,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们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漠,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2)情感的缺乏引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不少儿童因为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也得不到父母当面的开导,随着时间的慢慢累积,天长日久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儿童心理问题。比如:内向、不安、孤独、抑郁、自卑、敏感、不善于与其他人交往、情绪消极等。在报纸上曾经报道过一则消息,一个留守在家的小学生突然间上吊自杀,这让亲人们都感到难以接受,也让大家再一次意识到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3.托管人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顾虑

由于孩子祖辈不在了或祖辈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就把孩子托给其他的亲友来看管,他们不是孩子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感到很为难,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顾虑,特别是在孩子做错事时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教育他们,打骂孩子,又想到孩子不是自己的,不能打骂,不打骂却又怕孩子错下去,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又因为孩子的父母回家之后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所以,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及学习成绩怎样,却忽略了其他方面。

三、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1.祖辈父母要转变观念,担负起教育孩子

祖辈们应该把自己的思想转变过来,孩子少了固然个个都是宝贝,但是过多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祖辈们应该承担起自己家庭教育的责任,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祖辈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了解,避免孩子情感交流出现空白。楠楠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她本身是一个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的内向的女孩,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也都不太注意与她交流,久而久之她有了什么事情也都不和家里说,而是闷在自己心里,最后患了轻微的自闭症。所以家长或监护人与儿童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孩子的父母,解决的办法应该从父母入手。最有效的改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策略是要强化父母的意识和责任。引导家长充分衡量儿童教育和成长与外出打工挣钱之间的轻重关系,认识到外出打工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乡给孩子生理及心理上带来了严重问题,要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性。做到父母不同时外出,或者父母外出时把孩子也带在身边,选择到打工地的学校就读。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

2.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要转变观念,负起责任。

负责照看儿童的亲友要树立角色意识。负责照看儿童的亲友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履行自己该尽的义务,努力为其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爱与严相互结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既然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来进行看管,就要把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物质、安全这两个方面来照顾,还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父母联系,寻求孩子父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和他们的父母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及生理问题,使孩子留守在家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身在异地的父母与孩子应保持密切的联系,把握孩子成长的动向

亲子关系的好坏非常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什么都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的交流,与子女进行互动,来倾听子女的心声。在询问他们的学习状况时,不应该只侧重于分数,应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充分享受家庭所给予他们的爱与温暖。在沟通时最好用打电话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在金钱的方面,对于孩子的消费支出要有计划、有监督,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要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良好习惯;利用与孩子的联系,多多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这种密切的联系,可以使父母即使远在他乡也能随时随地地了解孩子成长的动向,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解决。于此同时,这种密切的联系也能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父母即使在外辛苦工作,却仍然对自己非常的关心,使他们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安慰。留守儿童的家长还应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与这些孩子沟通,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及时发现孩子的各个方面问题并与孩子的家长联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容为一体,用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使留守儿童即使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有的学校现在实行的“寄宿制”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行“寄宿制”,使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都在学校里进行,能够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观念、安全意识等。学校也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益活动,诸如日本等国外为了培养孩子吃苦、耐挫的品格和自我生存能力而举行的各种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集体活动,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进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老师们也要在课下多关心一下留守儿童,多多与他们就行交流,尽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如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及时解决问题。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社会方面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家门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后来以至于一些村庄只剩下老弱病残幼在家留守,就这样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出现了。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融入社会教育的范畴。要针对当前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构,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都要做到各负其责,进行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作者:由甲坤

作者单位:北票市娄家店乡中心小学

摘 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1]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人格方面。《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熟速率等,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常青对江西玉山县242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作业测验三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2],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5.从国家的体制与制度角度看。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5],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如可以考虑设立协商机制和代偿机制等,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参考文献:

[1]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2]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4]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5]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6]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52.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一个社会性话题,他们的生存和教育一直不被人关注。当今的农村社会结构非常畸形——青中年的倾巢冲向城市,农村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小孩,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问题摘要:我国农村地区,人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和学校、家庭带来了极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缺失,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成......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内容提要: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集镇中心学校 茆栋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